怎么现在那么多人用4s iphone价格啊,是因为虚荣还是4s iphone价格确实那么好?

-spsky.net
还可以输入150字
标题已超出10个字
您发布过于频繁,请2分钟后重新发布
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哦!可以选择
赶紧当第一个评论者吧!
您可能感兴趣的新闻:
24小时挨踢1024 TOP 10
政治类有害信息是啥?
别的不说了,就问制冷效果怎么样?
原文下的评论简直了~
冒充港媒多年,网信办一出,央企本色显现
谁给了她这么大的勇气拿自己头像做开机画面
炮架一开,任你来
每日傻x新闻鉴赏
我一直想换苹果,我收入还算稳定,平均一天五百左右,可是我感觉我用个苹果实在是不配我的身份,一个要饭的拿个苹果你们还会给钱吗?
手机号登录|用户名登录
中国香港(+852)
中国澳门(+853)
中国台湾(+886)
加拿大(+1)
马来西亚(+60)
新加坡(+65)
俄罗斯(+7)
一个月内自动登录
1 填写手机号 > 2 填写基本资料
中国香港(+852)
中国澳门(+853)
中国台湾(+886)
加拿大(+1)
马来西亚(+60)
新加坡(+65)
俄罗斯(+7)
获取验证码收不到短信?我觉得50%的人选择iphone是因为虚荣心,有没道理?_百度知道
我觉得50%的人选择iphone是因为虚荣心,有没道理?
提问者采纳
我觉得是.要说娱乐性的话,买个游戏机玩得岂不是更带劲?上网,拿着电脑上不是更好,还保护眼睛。手机的本质没搞清楚.美国iphone卖的是服务,中国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虚荣心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我觉得还是从众心,大家都在买的就是对的。没人买肯定有问题。“买涨不买跌”嘛。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苹果手机 钱还那么贵,苹果手机有那么好吗?难道大家都是为了虚荣心?_百度知道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苹果手机 钱还那么贵,苹果手机有那么好吗?难道大家都是为了虚荣心?
提问者采纳
盲目从众心理,大家有我也要有的心理,流行苹果,广告打得响,在公众心里产生苹果手机好用的这样的印象,所以盲目跟风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
有的认为安全
有的认为机子不卡
有的认为好看
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虽然很多人都买苹果了
但是也有很多人没有选择苹果哦
真心同意楼主的观点。苹果手机性价比太低了,别在虚伪了,收起你的苹果吧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你
至少目前来说真的很好用,功能强大十分人性化,价格确实偏高,但是比起同价位的其他手机还是有优势的。
恩,是的。我也这么觉得,很多人,大多人都是为了装13,但是不排除真的有果粉吧。。管他们去,心里鄙视就好、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苹果手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你如何看待许多经济条件一般的人购买 iPhone 6 这一现象?
一些总结和感想:&br&题目写的是“看待一种现象”,许多答案就变成“评价一种行为”,进而演化成“评价一类人”,最后就发展到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人身攻击环节了。&br&以上,请勿对号入座。&br&请思考两个问题:&br&1、“评价”和“看待”有区别吗?如果有,那区别在哪?&br&2、”现象“是什么意思?&br&&br&再说说迄今回答里给我启发比较大的一些观点。&br&把苹果定位为轻度奢侈品,就能够比较好的解释这个现象了。换言之,苹果作为一个手机,但它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溢价。&br&以上涉及到一些隐含的前提,这些前提是我的一些主观经验:&br&1、苹果手机1/3的价钱就可以买到功能差不多的安卓手机。这个观点很大,我不想浪费口舌在上面。&br&2、苹果手机给人带来身份认同。&br&因此如果把这些人买苹果的行为理解为买某种奢侈品,对于我而言就容易理解多了。类比一下,一个小姑娘省吃俭用买包包。&br&导致我之前不能理解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是购买苹果手机的用户坚称他们之所以购买苹果,是因为苹果的品质好,而非其他因素;另一方面是我以前也从未理解奢侈品。&br&&br&于是这种现象就可以类比为很多姑娘省吃俭用买包包的现象,答案也是类似的。说说一些相似点:&br&1、包包和苹果手机都是使用频率较高,比较容易让别人看到的东西。&br&2、两者的替代品价格都比他们低很多,包包是最明显的,苹果则没这么明显,所以我定位为轻度奢侈品。&br&3、都能给人带来身份认同,换言之,装逼。&br&另外是一些可能的回答:&br&1、有人坚称购买苹果手机是因为苹果手机品质好,类比于,购买包包是因为包包品质好。但凡对此有点研究的人都很清楚,事实并非如此。或者说,不是主要原因。&br&2、答案中很多人都也还没有接受奢侈品的价值观,所以才会去讨论苹果手机的品质值不值这个价钱。&br&3、回答喜欢就好的人基本接受了奢侈品的价值观,即品牌价值。换言之,装逼。&br&&br&最后,不要说”人家喜欢就好,要你管?“,首先,我没管,也没法管得到你;其次,你这是在剥夺我的言论自由。&br&----------------------------&br&题主受够了。&br&1、这个问题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一点对你买iphone的行为的看法,更没有批评你,请不要这么玻璃心!&br&2、这个问题也不问你为什么买iphone!不要跟我说什么个人行为,喜欢就好,不违法,关题主屁事……我压根对你个人的行为一点兴趣都没有,请不要自作多情地把自己想成受害者就理所当然地攻击题主!&br&3、这个问题到底在问什么?希望得到怎么样的回答?&br&这个问题希望得到的回答是关于这个社会现象的看法!你可以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可以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可以从任何角度出发,但是!弄清楚,问题讨论的对象是一个群体,千千万万的人,不是你一个人!&br&&br&最后再强调,这个问题不问关于你的任何事情。&br&----------&br&题目本意是想讨论大众的消费行为。&br&请区别于“为什么你经济条件一般却购买了iphone6”。&br&很抱歉,自己不准确的描述导致了大家对题目的误解。如果单纯从个人角度出发,可能最后会衍生成三观的讨论,这是题主希望避免的。&br&------------------------&br&经济条件一般指普通在校大学生,月生活费1500左右。或者刚工作不久的普通上班族,月收入5K以内,税前。&br&不考虑别人送,或者抽奖抽中等特殊情况,仅考虑大部分普通购买人群。
一些总结和感想:题目写的是“看待一种现象”,许多答案就变成“评价一种行为”,进而演化成“评价一类人”,最后就发展到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人身攻击环节了。以上,请勿对号入座。请思考两个问题:1、“评价”和“看待”有区别吗?如果有,那区别在哪?2、”现象“是什么意思?再说说迄今回答里给我启发比较大的一些观点。把苹果定位为轻度奢侈品,就能够比较好的解释这个现象了。换言之,苹果作为一个手机,但它已经表现出了一定的溢价。以上涉及到一些隐含的前提,这些前提是我的一些主观经验:1、苹果手机1/3的价钱就可以买到功能差不多的安卓手机。这个观点很大,我不想浪费口舌在上面。2、苹果手机给人带来身份认同。因此如果把这些人买苹果的行为理解为买某种奢侈品,对于我而言就容易理解多了。类比一下,一个小姑娘省吃俭用买包包。导致我之前不能理解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是购买苹果手机的用户坚称他们之所以购买苹果,是因为苹果的品质好,而非其他因素;另一方面是我以前也从未理解奢侈品。于是这种现象就可以类比为很多姑娘省吃俭用买包包的现象,答案也是类似的。说说一些相似点:1、包包和苹果手机都是使用频率较高,比较容易让别人看到的东西。…
按投票排序
474 个回答
现在越来越怀念高中攒钱买个iPod Touch的时候,那时候是真喜欢啊,现在到了美国,199刀的iPhone说买就买,再也没有以前的感觉了。经济条件一般的人买iPhone大概才有真快乐吧。
正常,正常,正常,太正常了。今天的主流消费观基本是中产阶级消费观,即使是收入偏低者,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消费也是努力往中产阶级靠拢的。在中产阶级收看来,买个什么东西超过一个月工资了,就是巨款,就是过度消费了。问问你们的父辈,他们年轻的时候是怎么消费的。当我和我爸谈论他们年轻时的消费的时候,我真的惊呆了。1983年,我爸25岁,正在和我妈谈恋爱。他在上海出差,花了400块巨款买了一台14寸大屏黑白电视机,抱着这台电视机坐轮船回到武汉,我妈在码头接我爸。然后我爸直接把这台电视机抱到外婆家了。“你那时工资多少?”“大概40吧,好像还不到。”“这么贵你为什么要买?”“要结婚嘛……”“武汉买不到吗?”“买不到这么大的。”(这分明是只买肾6 plus的派头啊)于是我爸多年来在我心中根深蒂固的节约形象变得和原来不一样了,原来他年轻的时候为了妞也这么奢侈浪费过。我爸平时该是有多么省吃俭用,“降低生活质量”,才能在结婚的时候和我妈一起凑齐电视机、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自行车、电冰箱(我不确定冰箱是结婚时买的,但是我从记事开始就有,其他几个大件,也听爸爸讲过一些故事)。我从来都不觉得我爸很能关心我妈,他们的婚姻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是想象下我妈25岁时在码头等那台400块电视的画面,真的很美啊。这种花费一年工资购买大件的行为,在80年代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相比而言,这个年代只花一两个月工资就能买一部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好的手机实实在在是社会的进步。P.S. 我爸在月薪500块的时候花100块给我买的一套《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是我童年最美好的精神财富。
你总要想买点什么东西才有盼头的。我爸说他年轻的时候,大家都很喜欢用一年的工资来买一辆自行车,尽管那个时候的城市巨小,从这边到那边只需要骑10分钟。
。。。。就算没什么人看我还是要编辑答案。。。。题主修改了描述,这是好事,看来一些经济学的答案还是起到了一点作用,深感欣慰。虽然最高赞还不是咱们的。几个问题一、题主说iPhone属于奢侈品。这种说法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奢侈品是和普通商品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举个例子,极度贫穷时,粮食只有粗粮,蔬菜就是奢侈品,生活水平提高了,蔬菜就由奢侈品转变为了必需品。普通概念上,一般而言奢侈品会有一定的溢价,也就是虚高的价格,这一点在iPhone上其实表现的不明显,这一点题主也补充过了,提出轻度奢侈品的概念。我认为问题不大,但是是值得商榷的。因为6000元左右的价格对于一款功能相对强大,使用相对舒适的产品来说,不算太高。更不用说日版什么的很便宜。二、同学提到了“示范效应”,就是我下文回答中所谓“时尚加成”的专业表达,也是题主所补充的后面论点的学术依据。通俗点也就是别人都有的玩具我没有我就不开心。三、某篇回答中答主将这归类为非理性的行为。(原文大概:人不是一直理性的。我觉得可以这么理解)这一点么,和我的观点不太相同。考虑到这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认为那么一大批人的行为是不理性的我觉得是略有不合适的。如我结尾所说,学生和刚开始工作的人,由于没有作为单独的经济体参与经济行为的经验,是无法作为理性人看待的。仅仅这批人难以形成现象(但的确构成示范效应),也不值得分析,毕竟“不懂事”(无贬义),又能有什么参考价值呢?而已经有了经验,有思考能力却依旧进行这样的选择的那批人,才是分析的重点,也是这一行为成为社会现象(即便不算广泛社会现象)的主要因素。他们的选择是有理由的。经过考虑之后他们选择了放弃储蓄或者牺牲未来一段时间(一年以内)的生活质量,满足自己当前的需求。。。。。我是原答案。。。。看了那么多回答,几乎没有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的,换句话说,基本扯淡加个人感受。这就成死循环了,好好一个经济学社会学问题被带成了茶话会。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说,原因非常简单。当两种行为所产生的绝对效用相同时,人会更倾向于短期效用。这种倾向程度因人而异,甚至会对当前的低效用产生“补贴”,人会选择接受当前的低效用而放弃同样支出可能在未来产生的高效用。手机是一种消费品。对于大多数普通收入人群而言,短期效用补贴现象由于“时尚加成”(不一定是为了炫耀,让你骑永久28大杠上街现在你肯定要满脸不乐意,就算这车比现在很多自行车质量更好)而使得很多人愿意放弃相同货币可能在未来给自己生活的改善,购买了手机。更何况,由于允许信用透支,对于长期生活的影响是可预测的并且相对时间不见得多长。更给人们进行这样的选择提供了依据。这一现象不一定见于教科书,但是实际上,流动性偏好等,在某一方面也是这一现象的体现。当生活水平较低,仍然要购买iPhone时,那就只能是“非理性”行为。我们姑且以时间来衡量的话,就是付出的代价可能意味着影响自己今后一年到两年的基本生活(如卖肾,卖身的长期影响,月可支配收入五百以内,积累价款或偿付本息需一年以上等),不过这种不能算社会现象,只是个别行为。为了便于理解我说的“短期效用补贴”(好吧这名词我自己编的我承认,但我声明解释权归我所有#瞬间逼格提升),一个好例子就是大家都清楚想要改变坏习惯很难。我们可以预见长期来看,改变坏习惯会给我们带来更高的效用(如减轻负罪感,更好的精神状态),但是由于坏习惯实施本身提供的现时的效用,往往人们会难以改变。人么,就是偏短视的生物。尤其对于年轻人,懂事也就十几二十年,完全没理由要求他们把几年后的长远未来带入到现在来考虑,因为没体会,所以不理解。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人之常情,无可厚非。最后提一下,坚决不赞成低收入上班新人和家境普通的学生购买新款iphone。年轻时注意点身体,有钱给自己买点吃的,出去玩一玩,买个这么贵的消费品,还是消耗品,不合适。至于学生,你爹妈的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如果父母无法轻松负担你每月两千元左右的生活费,我都不建议你追逐短期效用。这两类人群,因为没有作为独立经济体充分认知社会,所以是不能算理性人的,不成为我提出的“短期效用偏好”现象的反例。以上。(没有赞我会不开心!)
在一个人试图从经济学角度问问题的时候,用“就是喜欢你管得着么”这个论调回复是属于耍流氓的行为。当然也不要借用哈耶克的观点说“你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也算是一种效用”~ 这么说的话就好像人一直都在保持理智一样,可是人怎么可能是一直理智的,而且也有很多人知道自己会不理智,败完就要剁手党。其实不光是在经济学领域,各个领域里面都会有人都太过于自信自己的能力,但这种人几乎终生都在把精力投在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上面,come on~~
承认一下自己会犯错,自己有局限,自己会有那么些时候容易被迷惑,会做些很傻很二的事情又会怎么样呢。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中,低收入人群“应该”倾向于消费必需品和耐用品,因为人首先要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然后才能去满足其他需求。题主所列人群的经济能力,购买iphone是会影响到基本生活需求的,所以要么就是靠别人买(父母、男友)——成本转嫁给别人,要么就是相信自己未来收入会有所提升——成本摊给未来,要不就是做了一个很愚蠢的决定。或者你可以设想一个问题,给你6000元,你可以怎样使其发挥最大作用?或者你想想你过去花掉而又觉得物有所值的钱里,包括了哪些合计6000元的组合?比如我记得我买了一个ipad,去南方玩了一圈,还给自己买了一个正品小皮包,一共大约6000元,但是这些物件和经历让我回味了很久。我还有试水在网贷放了大约6000上下的钱,一年以后你的6大概还剩4000元的价值,但我的网贷金额预计会到7000元左右。我不知道现在对于手机的定义,对于自我价值的标榜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但是手机这一物件,它看起来重要是因为真的重要呢,还是因为你花了太多的时间去盯着看?还是只是被身边的舆论与那股子虚荣的冲动弄混了头?经济能力富裕的人会有很多个6000元的组合,他们可以作出很多种尝试,但是一个月收入1500的大学生,一年18000元,只有三个6000元组合,其中至少一个还要用来吃饭,所以你说你这么稀有的机会,确定要付给一部手机么?评论里有人提到确实还是有人会选择把稀有的机会让给手机。那是因为这个交易给他换来了同等稀有的东西,某种感受或者其他,比如说逼格之类。
你知道世界上有种东西叫真爱吗?那种感觉,就像《大话西游》二当家说的一样:“我愿意为你精尽人亡。”2011年WiFi已经很流行了,但我的二手港版诺记N81用不了,于是准备换手机,那时我的工资到手才2300,去手机城看了好几遍,还是没有下定决心买哪个。那时我对苹果的外形并不熟悉,但神奇的是,每次我把手机看遍,看得眼花缭乱,最终拿起一个最喜欢的:“咦,这个手机不错!”结果发现自己无意中拿起的都是苹果4。这样三番五次之后,我发觉自己的真爱只有苹果4,于是下定决心要买一个。日苹果4s在大陆上市,第二天我就去手机城刷信用卡买了下来,价格5388,我分了10期才还清。那时心怀真爱上手的那种欣喜的感觉,是再之后买5s一次性付清远远赶不上的。也许很多经济实力弱的人买苹果,只是出于虚荣或者其他,但我觉得并不影响什么,年轻人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没什么不好。这与手机的性价比有关,但不是绝对正相关——爱本身就没法用性价比衡量。至于消费观,你自己提倡延迟消费,没必要鄙视超前消费的人,花的都是自己的辛苦钱,消费观念不同罢了。有次和一个朋友讨论起这个问题,他说,其实只要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过上殷实的生活的是迟早的事情,没有必要为了未来的房子、车子过分降低现在的生活标准。深以为然,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要总想着等有钱了再去买,等真的有钱了,或许就没有买的心情了。成年后的棉花糖,年老后的春药,买是买得起,但怎么也还原不出当年的味道。【推广】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你问我答”,搜索A-to-Q即可添加,扫描以下二维码添加亦可:
每次看到将一个正常的消费行为,批判成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乃至道德观的问题时,我都有种踩到狗屎的感觉。买个东西而已,至于么。很多人提到,经济状况好的人,有房有车的人,反而用的低端机。这是哪门子的例证?我工作时,手里有了小几万块钱,我天天想的,就是买各种苹果,手机,电脑,平板,一件件买。但是我工作了三年后,存了n个十万后,我天天想的就是买房子车子了。因为兴奋点不同了嘛!你有几百万了,几千块的东西,怎么吸引你的注意力?人们往往对刚好达到自己消费能力极限的东西最感兴趣,几千块的苹果手机,刚好是低收入者消费能力极限,他们很向往这个东西,是一件极其正常的事情。你们用价值观来批判他们,凸显的是哪门子的优越感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表述为:为什么iphone会吸引这么多经济条件一般的人购买而同样价位的其他手机或者商品却做不到?或者
为什么经济条件一般的人会去买iphone而不是同价位的其他东西?穷人最怕被人说穷
他们亟需一种避免被人说穷的东西
那么首先,这种东西要不廉价
其次,所有人都知道这东西不廉价
这就能理解为什么一些穷人会买iphone而不是其他同价位的商品,假如这些人拿买iphone的钱置办一身几千块的西装,或者是同价位不很知名的手机,他们不会得到iphone为他们带来的满足,因为自己经济条件一般或较差
熟识的圈子的人跟自己一样low,谁特么能看出来你这名牌西装、手机多少钱?就知道个iphone
毕竟从贵族杀马特到学生族上班族,几乎没人不知道它的价格太过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很多名牌鞋子,鞋子表面带商标的要比不带商标的贵上一些,这些人肯定会买带商标的,所以那些回答什么梦想、追求、爱好的,你们真的够了
因为我们可能住不上最好的房子,开不起最好的跑车,但我们至少可以选择自己觉得最好的手机。
月入4k的时候,招行免息12期买了8k的air11寸乞丐版加内存,这是我从小到大买过的最贵的一样东西。我带着它跑了好多城市,在硬座车厢里,我抱着它,就像抱着一个梦想。1年半过去,它还是我最爱的小伙伴,给了我很多支持,很多便捷,很多爱。它陪着我加班出差,陪着我跳槽,陪着我从一个毫无目标感的小助理变成一个还算有点追求的产品经理。这种高科技带来的好用的幸福感和耐操带来的安全感,远超过它花费的价格了lol……同理可得为什么一些人会想要买iphone。身边有不少用4s到现在,三年没坏,准备买6的小伙伴。要是买安卓机,估计至少换了俩了吧……以及,这种呆在一起时间比和爸妈男票相处时间加起来都长的物件,为何不买好的!!对枕边人哦不手边机的选择,就是这么任性~
随身携带的,使用率高的,能用很久的,和有钱人用的一样的东西还有比iphone更便宜的吗
这个问题也在我的关注话题下晃悠很久了。原本看到这个问题我是点都懒得点进来的,我还没进来就可以猜到下面都有些什么回答了。无外乎两种:1.我买iPhone关你屁事,喜欢就是买买买,我自己花钱用不着你来评价。2.你一穷逼买什么iPhone,对中国人来说iPhone就是奢侈品,我认识的XXX大老板XX壕都用的小米。不过看了下题主补充的描述,决定来回答一发。先挂一个类似问题的回答。然后说自己的回答。很多经济条件一般的人购买iPhone,这是一个客观现象。这个现象证明了,iPhone是个好手机。苹果做产品的实力在世界上是无人能及的。在我看来,iPhone的成功之处,特别是iPhone在中国的成功之处。更多地在于其甚至带动了整个手机产业,或者说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还记得在我初中毕业的时候,2009年,那时候我第一次要求父母给我买了一台我自己的手机。(原来用的手机都是父母淘汰下来的)在那之前我能记得的我父母用的功能机。包括但不限于:Nokia 1000系黑白屏产品
1000元出头Nokia 1000系后续产品
2000元左右TCL 翻盖黑白屏手机
1000元不到那个时候,父母给我买的将近2000元的S60智能机,放在那个时候的手机市场上,在诺基亚的产品线里已经算是相当主流,甚至于中高端的产品了。你走在街上是基本很难看到有人手持价值3000元以上的移动电话设备的。但是iPhone在进入中国之后,迅速终结了手机产业这样的状态。每个人对于手机的要求都在一夜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说iPhone之前中国早已有智能机在市场上销售,但是真正智能机和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性增长,是在iPhone 4发布并进入中国前后。至于为什么很多经济条件一般的人购买iPhone。首先题主要先摒弃掉一种思维定势。那就是商品的价格本身和消费者收入之间的关系不是消费者是否选择其的关键,需求才是。一台iPhone能抵上班族一个月工资,抵学生党三个月生活费,所以iPhone就不值得买?这是什么逻辑?那一套房能抵上班族30年工资,一次托福报名费能抵学生党一个月生活费。你如何评价?我购买iPhone的原因也很简单,它足够好,我认为它值得我为之花费这么多钱。
花了钱才有赚钱的动力!今年刚毕业,我来讲讲我大学里攒钱买的东西吧。大一大二暑假去打过工,合计拿到约4k,剩下的都是我剩下的生活费和学渣微薄的奖学金。从没问家里另外要一分钱,家里的生活费是一个学期一给,不够再打的。算下来大学四年平均约每月2k不到。大二寒假,12年初,买acer笔记本一台,4k+;大二暑假,12年暑假,买了索尼lt26w(索尼第一款三防旗舰),水货,3.1k,大三寒假,13年初,买ipadmini1,官网国行,2.4k;大三暑假,13年夏,买akg q701和akg k374,合计2.7k至于机械键盘、ssd、服装鞋类等也都是自己买,没有另外问家里要钱。而平时生活绝不含糊,为人豪爽,加上作为校团委的一任部长,学生工作做得多,朋友多,请客及外出活动自然也多。现在毕业工作五个月,实习月入2.5k,十月中入iphone6,国行16g乞丐版,5288.这些东西都是能提升生活品质的,能让我愉悦快乐。而且通过我自己攒钱,我会更珍惜这些对我来说比较奢侈的物品,会更加合理地利用。下一个目标是自己攒钱弄个房子首付!当然,目标太遥远,到时候达不到的话忽悠爸妈一点吧。。。为嘛大学能省这么多?因为单身!~~~~~~~~~~~~~~~~~~~~~~~~~~~~~哇咔咔咔咔咔咔。。。。更新:劳资有女朋友啦哇咔咔咔咔咔咔下一阶段攒钱为了未来!!!!加油努力!!!
1.从经济角度来说:其实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5288的iphone的最低定价其实很多人已经足够负担的起了,加上招行和工行的无息12期分期,还有京东白条等使得大家每个月的压力已经不是特别大了,每个月还个500块,其实也就是少买件衣服的钱,当然每个月少买件衣服某些败家娘们也挺不爽的(不要打我),不过能用个好手机挺不错。2.从纯实用的角度讲其实现在的智能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瓶颈,大屏,价格,和硬件。除了iphone以外,在普通的消费级市场,iphone从做工,到系统到生态通过这几年的累计已经完爆其他手机厂商几条街了,而且大家发现买一个2000块的手机用一年,还不如多花点儿钱,买个好手机,用上2-3年,加上ios的系统更安全,不至于说出现被盗号啊,钱莫名其妙就转走了之类的事情。当然什么刷机啊,root啊,让小白用户实在是受不鸟啊。3.从个人角度一个是习惯,因为第一个手机就是iphone,完全习惯了就不考虑换安卓了,其实那天体验了一下galaxy s5和小米4,觉得也很不错的样子。另一个就是我从事的互联网的这个行业,每天闲暇的时间就是在折腾各种app,很多app安卓没有,只有ios有,而且ios应用的质量也显然更高,减少了很多搜寻的成本。4.其他方面及总结我认为这个问题可以涉及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我能想到的有从众心理,有苹果的品牌效应,本土工业设计的不成熟和不完善....(此处最起码要略去1000字)。但我认为最根本的是苹果造了一步足够优秀的手机,而我们中国消费者能力正在大踏步前进。谷歌廉价的Android One率先去印度而不是选择来中国就证明了目前中国地市场能力和处的消费阶段,我们应该为这件事情骄傲,当然这里面也肯定有非理性的成分,但这总归有个过程。The end
题主没有攒过钱吗?我小学时候,上学家人送,放学我自己回家,老妈每天给我两块钱坐公交车。其实公交车有空调和无空调两种规格,没空调的只要一块五。我就每天坐没空调的公交车省五毛钱,这样一个礼拜就能省两块五,正好礼拜五买一支可爱多吃。我初中时候开始有零花钱,但是绝少,一些想要买的少女小玩意需要攒钱,所以每天戒掉零食之类的支出来省钱去买。高中时候迷偶像,签名专辑签名书动辄上百,也需要攒钱去入手;还有打游戏充钱,不光攒钱还要规划买什么道具最好。大学时候钱一下子富足起来,除了生活费更有打工实习的钱,我买iPhone给自己用,还顺手给爸妈买了iPad,当然是要省钱的,但是这并没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对你来说,也许你不喜欢这些东西,因此觉得难以理解,正如我很挑食、觉得买零食没有什么意义一样,对于吃货来说,买吃的简直是世界上最有意义最值得攒钱的事情,只是我的角度不能理解。明明每个人都在攒钱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不相信你每日收入的当天都会花完,不过喜爱的不同、执着的不同,实在没必要说的好像有一部分人十恶不赦了一样。----------------------------------或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设iPhone价格6000,月工资3000,维持生命1000,你说为什么要过的苦哈哈的然后三个月才攒到一个iPhone钱?可是,什么样的生活叫做不凄苦呢?有人觉得每年旅游是值得的,但是就比如我觉得旅游一点意义都没有,我挑食得不得了,吃当地食物必然吃不惯;我讨厌运动,游山玩水对于死宅来说还不如在家投影仪看看网上下载的风景照来得舒服;我更讨厌和人沟通,我连北京台看新闻没有字幕都很难懂,当地说什么完全不知道什么意思。那么我维持生存之后的钱用来做什么呢?就这样存着么?要用了对于世界观不同的人又要唧唧歪歪说我在负担自己力不能及的消费品了啊。
拿那么多穷逼比如我小孩攒钱买房是不是也要被品头论足一番………
顶多花一个月工资,至少用个两年。手机又不是老买。不过我觉得,买6的都是以前用4或者4s,刷了ios7感觉特别卡的一群人。
本来想发碗鸡汤给大家漱口,可看到好多人多把我当成是卖鸡精的,所以忍不住说两句,只说两句:1.正常人超支购物的现状,无非是做了个选择而已,用现在这笔钱(或者其他投入)所获得的满足跟“日后”的幸福相比,哪个得到的满足更多。2.不很高,能够着的情况下,仗着自己年轻,相信自己不会跌倒,我的选择是:跳一下,争取眼下既得的快乐。———————————————————更新线———————————————————不会说话…发个图假装高深莫测
这个现象反应了产品需求中的人性。比如追求,比如梦想,比如情怀,比如拥有。本答案仅为个人意见,谢绝转载复制。苹果代表了轻奢潮流的流行趋势。2012年开始,很多一线大牌奢侈品牌有一个动作:去LOGO为什么?因为品牌要「轻」。销路广,量大到一定程度,利润也是很可观的。你如何看待许多经济条件一般的人购买 iPhone 6 这一现象?总得有一些外物能够牵扯我们的神经,我们才能确知,我们存在。否则努力又是为了什么呢?不就是为了用更好的东西,遇见更好的自己和另一半儿么?苹果手机的定价刚好切在大众化和奢侈品之间,有一些小矜持的感觉。5000元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讲,一线城市的一个月工资,二三线两三个月工资,按我个人理解其实算不上奢侈品。但是一整套配齐的话,这玩意儿就不便宜了。苹果粉得执着的,据我个人观察,85后,90后比较多;70后不多,70后用小米华为魅族的多些。以上仅为个人观察,无数据支持,请勿较真儿。这代表什么呢?代表了未来二三十年的消费主体的产品需求产生了变化。他们需要一个不显眼的LOGO,简洁,变化,梦想,科技感。对于挤着公交捏着苹果紧张的姑娘小伙儿,我是持鼓励态度的,因为通过对这个小小的东西的渴望,姑娘小伙儿们的工作效率更高了~这批人,未来有一些会晋级社会的中产阶层。因为他们不甘于现状,他们有目标,他们会为了实现目标用尽全力。本人非苹果粉,年纪大了,用的是别的牌子的手机。
我身边的例子来看,这些人他们一天中接触最多的除了枕头被子,衣裤鞋帽,就是手机了。作为西半球最好的手机,iPhone6能给他们使用时优秀的体验。而且一部iPhone6非常保值,可以用两年不落伍。对年轻人来说,苹果有丰富的周边,搭配花花绿绿的后盖,又显得很时尚。从社交来说,在一些人的眼里它甚至代表身份。一些从事销售的同学很看重这个(当然不是全部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hone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