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虾们,有谁能解决我的问题啊··· 我的电脑是sony vgn sr45h-P17H型号的

Sony VGN-UX18C使用心得
近来天气渐热,我的NC4000罢工次数也渐长。算来这家伙陪伴我已四年有余,恐怕时日无多。寻找替代者的计划还在进行中,手头也积累了些产品的素材与使用心得,只是一直没有时间整理成文。而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还曾经预告过关于Sony UX18C的试用心得。自春节期间试用至今,已过去两个多月时间,再不上文就实在说不过去了。恰逢五一长假,本人闭门修炼,故有此文。
微软去年抛出UMPC的概念,旨在为用户提供随身的全功能终端应用体验。对比起传统的Laptop,UMPC力图在尽量不简化功能、性能与电池续航能力的基础上,大幅度缩小设备的体积,以达到真正Ultra Mobile的特性。如此一来,就对厂商提出新的要求。如果不是具备超强技术实力的厂商,则很难做出这种对研发能力有极高要求产品。
时隔一年,业界已有多款优秀产品问世。作为当下UMPC产品中的翘楚之作,Sony UX系列有着诸多头衔与美誉。先上两张图。
在此之前我也曾经用过一些UMPC,包括ASUS、汉王、南方高科等厂家的产品。这些产品要么由Tablet PC产品演化而来,要么完全以Laptop为蓝本设计,并没给我带来特别好的应用体验。但本次测试,UX18C以其良好的实用性与优秀的人性化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对UMPC的印象。
这篇文章也也不知道会写多长,反正我这人文章写长了就会变得很枯燥&&我尽量以看图说话的形式来写,欢迎大家拍砖丢瓦。
开箱&入山门
UMPC的最大特征就是小巧,而UX18C的身材在UMPC产品中也算是袖珍了,所以它的包装也同样不起眼。论个头,与一些大变焦的DC相仿,但价格体积比恐怕要高出许多&&
既然东西这么金贵,包装自然也不能含糊了。开封看看,果然是别有洞天。莫说主机和底座,就连最不起眼连接线也包裹的里三层外三层。
小东西诱惑力太大了,马上装上电池开机,没有一丝拖沓。与所有新开封的Laptop一样,UX18C第一次开机自动进入Windows XP出场预装设置,经过几个简单的步骤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因为具备了标准键盘,输入已不再是UX系列的瓶颈。对于超便携型数码设备附带的微型键盘,虽然有很多负面评价,但在某些不便或不能使用软键盘的场合(如首次开机输入计算机名时),全键盘可大展神威。单凭这一点,UX系列胜过诸多无键盘UMPC多矣!
完成WindowsXP的初始化设置后进入系统,还要进行诸如指纹、蓝牙、WIFI等应用设置。因为这些设置直接涉及到用户角色等核心属性,是个不能忽略的步骤。想快速进入系统体验UX18C带来的应用体验,看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早就对UX18C的个头感兴趣,到底有多小呢?看看下面一组照片吧。(注:不是本人的桌子)
与住处服务器的合影。目测一下,UX18C的体积相当于台式机的几十分之一,性能却要强几倍。这张照片是三月份拍的,上个月升级了服务器,把这个主机处理掉了。8年前配这个主机也花了小一万块钱,如今卖给收二手电脑的才值100快&&
走马观花&外功
过了最初的那阵新鲜劲,让我们回过头来仔细端详一下这个小东西,认真感受UX18C优秀的工业设计。
只要见过UX系列产品的人,几乎都会被那块占据了滑动区域大部分面积的屏幕所吸引。这块号称Sony为UX专门找东芝定做的4.5寸液晶屏幕,有着非同寻常的显示效果。首先值得惊叹的是的分辨率,在这么小面积的屏幕中是绝无仅有的。如此高的分辨率也带来了极为细腻的效果,不但文字显示锐利清晰(这个时候Clear Type技术到成了累赘),还从另一个方面间接提高了视频回放质量:因为屏幕面积小分辨率又高,所以就算是一般码率的RMVB文件,在这个屏幕回放时也有双张Divx文件的效果!
在网上看不少人置疑UX 4.5寸屏幕显示文字太小,我感觉到不必多虑。UX系列预装的XP是针对本机特别优化过的,字号和图标都比普通版本要大一些。从我的亲身使用经历来看,只要不是花眼,看这块屏幕就应该没有问题。不过根据产品定位,UX系列年轻的用户群体里又能有多少人花眼呢?
我这人有个毛病,拿到笔记本总喜欢用微距去拍屏幕,看看能不能撞上局部坏点的情况。不得不承认,拍摄UX18C屏幕是最为痛苦的一次经历,想拍出这块屏幕的点阵照片实在太难了!我委托了有丰富摄影经验的朋友,他也只拍到下面这个程度(原大小)。
做对比的屏幕是HP NC4000 Laptop的12.1&LCD(照相器材采用同等参数),可见UX18C的屏幕细腻到什么地步。
除了细腻外,UX18C液晶屏的超高亮度也是非常值得称赞的。UX的屏幕是我见过的在日光下效果最好的屏幕,细节几乎不会遗失。忘记UX的屏幕可以进行多少级调整了,反正平时我一般将亮度调整为最弱之上三级,再高看久了眼睛会很难受。LED照明技术已经在Sony自家多个系列的产品中得到应用,不但省电还能有效减小屏幕厚度。在UX系列里,LED照明技术应该算是达到了个巅峰。
屏幕可触摸操作应该算是UMPC的基本要求,UX在这里做的不错。我只说两点:一、与绝大多数PDA触摸屏不同,UX的触摸屏基本没有影响原屏幕显示效果。二、触摸屏定位准确,估计分辨率也不会很低。可惜当时未安装Painter等手绘软件,不知该屏是否支持压感输入。
再来看主机,虽然绝对体积很小,但设计的一点也不局促。握感很好,很舒服。双手持机时,手指自然落位处均有主要功能键。看一下前面的图,左手拇指落位处为鼠标左右键,其中上方的鼠标左键面积稍大,符合日常应用习惯;右手拇指落位处为鼠标指点杆,触头质地与老式小红帽相仿,定位准确,且手感不错。这种设计很容易上手,就算从未使用过指点杆,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做到平滑操作。
因为用Laptop比较多了,所以没有事先看说明书的习惯。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没弄清鼠标左右键下方那个按钮是做什么用的。一次偶然机会,我抱怨使用触摸屏和指点杆都很难拉动窗口旁的进度条时,才发现这个按键对于UX18C竟然如此重要:按住此键,鼠标指点杆的方向控制即转变为双向滑动窗口,起到鼠标滚轮的作用。
优秀的鼠标设计加上效果不错的触摸屏,在人类没发明意念操控鼠标之前,UX已经做得相当完美了。
滚轮键下方是定义好的应用程序按键和无线信号开关。这个按键对应的应用程序是Sony自主研发的媒体控制中心,历史悠久,在自家很多笔记本电脑产品中都有预装。对于一般用户来说,其高集成度的控制功能确实减少了使用中的障碍;但对那些对系统掌控欲比较强的人来说,却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东西。从我的使用情况来看,这个程序虽然光影效果一流,但应用度不高,占用系统资源不小,实际意义不大。
机身右侧依次分布着指点杆、Zoom in/out按键和开关。指点杆上文已经提到过,在此就不再重复。不过我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尽管磨砂面比橡胶面手感更好、摩擦力更强,但采用的材料吸附性实在是太强了!只要和各类粘扣接触,就一定会吸上很多碎毛,很难摘干净(见下图)。希望Sony在设计下一代产品时,能够改善这个设计缺陷。
大多数UMPC产品因为屏幕比较小,都提供了局部放大的功能,UX系列也不例外。Zoom in/out按键是个很实用的设计,可提供最高3倍的局部放大。虽然这个设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UX系列屏幕过小的硬伤,但也是个有益补充。
UX18C的电源开关设计很巧妙,针对产品的使用习惯进行了改良。首先是推拉式设计,开关每上划一次,对应功能为待机/恢复。因为使用UX18C时经常需要像PDA那样快速进入或离开待机状态,所以这个设计很实用。其次是提供了按键Hold功能,避免了侧置按键的误操作。这种设计在手机和PDA上比较常见,在UMPC产品上还比较少见。
接下来说说键盘。UX系列创新地将一个基本完整的键盘藏在屏幕划盖底部,这种设计是值得肯定的。关于在UMPC上是否应该设计键盘的争论已经由来已久,其实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以UX系列为例,受主机体积限制,键盘按键的面积很小,想做到连贯输入难度很大。春节时我临时需要编辑一篇文档,用内置键盘输入不到十个字就放弃了,唯一的念头就是赶紧找个USB接口的外置键盘。但在某些场合,例如要在IE地址栏输入网址,那键盘的功用可就显现出来了。所以说,内置键盘的使用感受和应用模型息息相关。
想出个妖讹子。Windows mobile系统下有很多速度一流的手机中文输入法,假如Sony在下一代产品中能提供一个有针对性的输入法的话,不妨设计一个手机键位的键盘。
再想出一个妖讹子。其实完全可以买一个可折叠的便携式键盘备用嘛,USB、蓝牙的都行,激光虚拟键盘更好。
屏幕上方分别设计了指纹识别器和闻名遐迩的Motion Eye。我想着重赞美一下这个由东芝提供的指纹识别器部件,它带来了极其完美的应用体验!之前也在IBM和HP的商务机上用过指纹识别,效果实在不敢恭维,往往新鲜劲过去了就回到手动输入密码的时代。而UX18C的指纹识别率之高,可以完全用指头代替密码输入,这一点很多用过UX系列产品的用户也有共识。只要刷得速度合适,不管正着刷还是反着刷,也不管指头离得近还是远,指纹识别器都能轻松识别。有了它,输入密码时再也不用费劲按UX系列蹩脚的键盘了。我自从设定过Windows密码后,就没有再手动输入过,最后竟然把密码忘掉了&&
Motion Eye这个东西,有人说很实用,也有人说是最大的噱头。无论如何,Sony从C1时代引入的Motion Eye已经成为一个标志性的设计。UX系列上的Motion Eye不再采用可自由转动的设计,取而代之的是正反两个有针对性地摄像头,之间通过软件实现动态切换。正面那个仅有30万像素,专门针对视频交流而设计;背面那个有130万像素,支持正常与微距两种模式,功能强大了很多。
虽然不再像以前的产品那样采用CCD模组,但UX系列摄像头的成像质量还是能让人满意的,具体还是看样张吧。
再看看微距的效果(环境较暗,闪光为手机补光)
前后两个摄像头画质对比(上后下前)。明显看出两个摄像头设计功能相差很大。
总体说来,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UX18C机身后置摄像头成像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如临时需要,完全可以当作DC使用,起码可以代替手机的照相功能。(注:不是本人房间)
Sony在设计时也有意突出UX系列产品的照相功能,例如Capture功能键的设计,就是为了让使用者从操作感觉上都能和DC拉近距离。双手持机拍摄时,右手食指将自动落位于Capture键上,只需按下即可轻松拍照。
看完机器屏幕部分,再来看看机身侧面的设计。UX18C实在太小了,周边面积寸土寸金,留给I/O接口的地方屈指可数。因为机身右侧被电池仓占据,所以主要接口都被安排在其他两侧。机身左侧上下并排设计了一个CF插槽与一个USB接口,这是UX提供的最主要的两个接口。
USB的重要性无须多说,无论是外设还是移动存储装置都只能抢机身上这一个接口,但在现实生活中,移动应用同时用到多个设备的机会并不多,所以感觉还不是很糟糕。
CF插槽主要用来外接一些功能扩展卡,如GPS、CDMA/GPRS适配器等,当然,更多的人还是直接把CF插槽理解为一个读卡器。虽然CF卡在移动存储卡市场中占得比例并不大,但假如有一台用到CF卡的单反相机,这个插槽的作用就大得多了,像本文中用Canon 350D拍的照片就是直接把CF卡插在UX18C的读卡器中复制过来的。
作为移动多媒体控制中心,UX系列自然不能不支持Sony自家的MS卡。不过如今占据市场主流的还应该算是SD卡,UX未能提供对SD、XD、MMC等存储卡的支持令人感到遗憾。其实从技术上来说是非常容易实现的,恐怕这里面还有其他深层原因吧。
UX18C主机底侧设计了电源与扩展坞接口,这些都没什么可说的。音频输入输出更是最最必须的配置,要是哪个Laptop或UMPC没有这部分接口那才是新闻了。
电池仓一侧内藏手写笔,这杆笔质感比较强,用起来挺舒服。不过照Sony的一贯策略,单配的附件往往贵的没道理,所以平时还是要小心,千万别把笔弄丢了。
电池部分,没啥可说的。
以前觉得Laptop里最不可或缺的扩展坞是IBM X系列的扩展坞,因为X系列本身没有内置光驱,又没有单独的外置光驱附件。UX系列扩展坞的重要性完全赶超了前者,没有扩展坞的UX在扩展性方面基本等于零。让我们来看看UX扩展坞的优秀设计。
从左到右依次为:视频输出、USB、Laptop锁、Firewire、D-sub、USB x 2、RJ-45、电源接口。在一个与UX主机大小相仿的体积内集成如此多的接口,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这些接口比一般Laptop提供的还要多,反正笔记本里能提供4个USB接口的产品可是屈指可数。
扩展坞的设计处处体现着人性化。例如下图中为主机上的音频输入输出接口专门留出一个大小合适的空间来提供外接线路。
Sony还为UX提供了一个比扩展坞更小巧的扩展器,牺牲了接口数量的同时提高了便携性。当然这个设计也是有针对性的,扩展出来的RJ-45、D-sub和视频输出接口主要为了办公或演示环境设计,这样接个投影仪啥的就不用背着扩展坞到处跑了。
方方面面都说得差不多了,最后来个全家福。这个笔记本内胆以前是我的NC4000用的,只能放12寸大小的Laptop,如今把UX18C所有零零碎碎的东西都放进去还有富余。
敲骨吸髓&内功
虽然Laptop的硬件配置在我衡量产品价值时不占多少比重,但对于UX18C这种比较特别的产品来说,还是有必要去验证一下其硬件机能是否满足产品定位的需要。
先来看一下UX18C的详细配置:
&&& Intel Core Solo UGHz(2MB L2)
&&& Intel 945GMs(集成GMA950显卡) + ICH7
&&& DDRII 512MB
&&& 16GB硬盘(SSD)
&&& Broadcom NetXtremeII Gigabyte Ethernet
&&& Intel 3945ABG(802.11a/b/g)
&&& Bluetooth 2.0 + EDR
如果事先不知道这是UX18C的配置,估计很多人都会认为是台普通的商务机。虽然CPU和硬盘并没有采用主流产品,但我想这已经是UX18C所能支持的、也是最适合它的型号。512MB内存虽然不可再扩充,但对于预装XP的UX18C来说也够了,毕竟绝少有人会用它跑VS、PS。网络与无线连接方面,Sony为UX的定位还真有点奇怪:罕有UMPC会内置有线网卡,而且还是千兆的。UX机身上没有设计RJ45接口,平时网卡处于休眠状态;与底座坞或扩展器连接时,网卡会被自动激活。Sony在这种细节方面的设计,一贯是让人叹为观止的。
UX系列有点类似于早前的C1系列,产品定位于随身多媒体控制中心,并不需要特别强大的处理能力。对于此等需求,业界有几种主流解决方案,如VIA的Eden、Transmeta的Crusoe和Efficeon等,都是以能耗低见长。但论起综合性能,还确实没有能与Intel Centrino架构抗衡的产品。超低电压版单核酷睿处理器与945GMs芯片组搭配,使UX具备了足够强的性能,而Sony的成功之处,则是以其强大的研发设计能力,弥补了Centrino架构能耗相对较大的缺点,提供给UX足够长的电池续航时间,增强了产品的实用性。
Sony能够打造出UX系列这样的产品,其研发能力毋庸置疑。但就是这么高超的设计水准,也不能非常完美地解决整个系统的散热问题。Intel Core Solo系列产品是能耗最低的Core架构CPU,无须风扇即可正常运行;945GMS也是低功耗整合型芯片组,一般都采用散热片来散热。但是把这些东西加上其他零碎都一古脑塞进UX这么大点的磨具里,不用风扇散热恐怕是不行了。从照片中可以看到,UX的背板和除电池仓外另外三侧面板都开了散热孔,风扇工作时可形成一个对流。
从实际使用情况看,UX系列的散热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长时间播放视频后也只是温热的水准。有一次我忘记待机直接放在大衣兜里,半小时后取出来也只是较热的水准,决不会达到烫手的程度。至于噪音,这个风扇控制的还不错,只有在夜深人静一个人抱着UX在床上看电影时才感觉的到。
其实除了这个风扇,UX采用的其他部件在工作时都没有任何噪音。只要散热问题解决了,Sony可以随时推出全静音的UMPC产品。综合Sony现有产品线的发展情况来看,估计在1-2年内,Sony会推出基于下一代Intel Ultra Mobile platform的产品,而这款产品很可能做到全静音。(推测,本人不对此观点负任何责任)
UX18C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采用了固态硬盘,我认为这一点十分值得赞赏。以前没有固态硬盘的时候,在需要大容量存储的地方只能用普通2.5/1.5/0.8寸的传统硬盘,虽然容量够大,但移动性差、耗电高。记得有个朋友买过一个MP4播放器,刚用了三个月不到内置硬盘就坏了,据说仅仅是因为看电影时不小心掉地上摔了几次的缘故。固态硬盘没有机械部分,省电,不怕磕碰,又有令人满意的速度,把传统硬盘的劣势都变为优势,可以说就是为了便携设备而生。现在固态硬盘的技术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一般容量也达到了16G/32G的标准,只要解决了价格问题,就一定会得到普及。单凭这一点,我认为UX18C比采用传统硬盘的UX17C和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实用性强的多!
在实际使用中,固态硬盘在性能方面的优势远比传统硬盘明显。我没有用任何软件去跑测试,只从应用角度随便说说。首先是稳定状态下的读写速度,复制文件的过程明显比传统硬盘快不少,对CPU资源的占用率很低;XP启动异常迅速,状态条循环不到两次就能进入系统,比刚做过系统的高配置Laptop还快几分。由此看来,Intel在迅驰4平台上引入的迅盘技术对固态硬盘恐怕就没太大意义了。唯一一次意外是用卡巴斯基对系统查杀病毒时,硬盘灯常亮,系统死机,估计可能是所采用的固态硬盘的控制芯片在处理小数据量随机访问指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说了那么多理论方面的东西,让我们再看看UX18C在真实应用中的表现。
过年期间正流行《越狱》,我也下载了全套剧集放在UX18C里随行随看。这个版本的视频文件是由HDTV转换而来的RMVB,分辨率为960x540,一集大小在300MB左右。虽然视频分辨率很高,但因压缩损失的细节比较多,在普通电脑上回放效果一般;用UX18C进行回放时,因为本身屏幕就比较小,即使全屏播放也看不出太多的细节损失。
再和我用的NC4000对比一下视频回放时的资源占用情况。因为UX18C和NC4000内置的显卡均不支持对RVMB视频的加速,所以这个对比可以认为是对两者系统架构综合性能的考察。虽然UX18C采用的Core Solo U1400主频只有1.20GHz,但架构比1.40GHz的Banias核心的处理器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上前者533MHz的外频又比后者400MHz高,系统配置更加合理,表现出来的性能也比后者优越。在回放过程中, NC4000的CPU占用率则高达80-100%,此时如果收到MSN、QQ的信息后自动弹出对话窗口,则视频回放会因系统资源不足而暂停几秒;而UX18C的CPU占用率在70-80%之间浮动,不会出现类似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同时外接第二个显示器(17&CRT,)并设置桌面延伸的情况下,如果在UX18C的第二显示器上回放视频,则CPU占用率将猛增至100%,回放不再流畅,而NC4000则没有任何问题。我想这应该是GMA950显示核心驱动或设置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Sony已经发布了UX18C的升级产品UX28C。硬件方面将CPU升级至Intel Core Solo UGHz,内存升级至1GB,固态硬盘容量升级至32GB,软件方面将操作系统升级至Windows Vista。这些软硬件方面的升级针对性很强,突破了UX18C中的系统瓶颈,将应用体验再次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深入体验&无招胜有招
对于UX18C这种应用层面比较特殊的产品,单纯考校其硬件机能是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的,我们再来看看它的软性指标。先说说预装软件,Sony笔记本预装软件是出了名的多,而且基本是自家开发的。这类软件有个比较明显的特点:界面华丽,功能一般。Sony想提供给消费者一个全能的系统,把诸如图片浏览编辑回放视频音频之类的功能一网打尽;但用户往往有自己的固定选择,比如看图处理照片用ACDSee,回放视频用暴风影音,这些都是经得起考验雷打不动的。对于这样的用户,恐怕大量随机软件到成了累赘。
以UX18C为例,这块产品配备的固态硬盘容量只有16GB,在系统中显示为14多个G,分为一个区。首次开机后察看硬盘剩余容量,只剩大概10个G。我再装一些常用的软件,比如Office什么的,就剩8、9个G的可用容量了。幸亏过年前我就看了一部分《越狱》,否则11G的视频还真就装不下了。
随机软件里有个牛x的东西不能不提,这就是手写识别套件。UMPC在输入方面是弱项,所有厂商都在拼命想办法突破这个瓶颈。因为本土厂商在这方面有天然优势,无论是技术还是人性化方面都走在行业前列,所以国际大鳄们基本都选择了合作这个捷径。先是微软找到国内老大汉王,把手写识别核心集成在Windows Mobile和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里,圈得了市场,赚了个金银满钵。也有些厂商,比如惠普,不愿意花那么多钱买微软的授权,使用普通版本的XP外挂其他厂商的手写识别部件,比如蒙恬,也实现了类似功能。而这次Sony也给UX找来一个外挂的中文手写识别软件,名字忘了,效果到是极其深刻,令人难以忘怀!首先,这个外挂没有中文全屏手写识别功能,必须把字写在状态条的识别框内。本来UX的屏幕就小,识别框就更小了,写的时候非常困难。其次,这个软件在识别兼容性方面基本没有智能可言,就算写的横平竖直没有连笔,也十有八九会被认错。想用好这个识别软件,我的建议是先照着国标宋体字库临摹几遍,再做好一个字重写三遍的准备。记住,心态那是一定要相当平和!你得这么想,就算识别时磕磕绊绊,好歹也练习了硬笔书法。
既然进行输入时麻烦这么多,那还怎么聊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QQ、MSN呢?这里就看出微软的平台优势了。从MSN Messenger 7.0起,微软就为它加入了手写输入的功能。我想很多人非但从来没用过这个功能,甚至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个功能。随着电脑平民化进程的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用户(如老人、儿童、UMPC/Tablet PC用户)不满足或不方便用键盘去录入字符。而手写输入可以看作是很多老牌IM软件中白板功能的改进,为沟通交流提供了另一种简单的途径。
在UX上使用MSN(现在叫Live Messenger)提供的手写识别功能,可以得到非常愉快的应用体验。受键盘体积限制,手写将成为最主要的输入方式。打开MSN对话窗口,选择手写输入模式,直接用笔在屏幕上写写画画,既比键盘输入速度快,又拓展了表达范围,是扬长避短的最佳体现。
传输文字的一大优点是数据量小,交互迅速;图像信息则与之相反。很多人都有在QQ对话中传输图片的经历,假如网络条件不好,很可能等很久却等来一个红叉叉。所以对于在MSN中传输手写图像的效果,我起初也是有些担心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使用,证明了我的担心是多余的。MSN的手写信息数据流量非常小,根据复杂程度与发色数不同,UX18C半屏幕的手写信息经过封装后也就是几k到十几k大小,就算在GPRS这种速度既低稳定性又差的网络上传输也没什么困难。
事实上,今年春节期间我就是这样在MSN上和好友进行无障碍交流的。
当使用Live Messenger和好友以文字、音频、视频、手写输入等方式进行无障碍交流时,可以感受到微软在人性化方面的考虑和在进行平台统一进程中的不懈努力。与此相比,QQ在这方面功能就有所欠奉了。假如没有外接键盘,条件又不允许进行语音视频通讯(例如,GPRS、拨号上网),仅凭UX的芊芊按键进行输入,只能带来恶梦般的应用体验。我的切身感受是,用不了3句话,就肯定找借口隐身了!
现代社会的根基是信息。对于UMPC来说,可以没有光驱,可以没有键盘,甚至可以没有声卡、扬声器乃至USB,但绝不能没有无线模块。无线模块可以令UMPC时刻成为数据网络的一员,与外界进行信息交互。在UX18C上,我们见到了Bluetooth和802.11b/g两种常用的无线技术,凑合满足一般应用需要。举一个比较实用的例子吧,在火车上,利用免费提供的802.11b节点接入Internet,使用蓝牙立体声耳机与好友进行音视频对话,享受一个多小时的旅行时光,无比惬意!
不过根据产品定位,UX系列还是应该支持尽量多的无线网络协议,这也是UMPC产品共同努力实现的目标。我认为Sony肯定会在下一代产品中,将3G、WiMax这样的新型无线技术集成进去。
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我深刻感受到UX18C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它已不仅仅是一台普通的笔记本电脑,而是像手机一样的融入生活的一部分。科技改善生活,实事证明UX的出现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模式;科技以人为本,UX的所有功能也确实都是本着方便用户使用、为用户带来新体验的目标而设计的。
举个例子,固态硬盘的应用,从性能上解决了传统硬盘在随机存取方面的劣势,也从实用角度解决了传统硬盘在移动性方面的不便。但对于用户来说,UX不怕磕碰或跌落这一特性带来的的应用体验,要比性能上的提高刺激的多。越是亲身接触的东西,给用户的感受也就越直接、越深刻。
UX系列很可能不是世界上最轻最薄或者性能最强的UMPC,但绝对是目前将技术、应用与用户体验结合的最完美的产品。
最后想声明一点,本人不是Sony的Fans,更没有资格去写枪文。实事上,本人对Sony中低端笔记本电脑产品及其营销策略一直持否定的态度。但我也注意到,Sony在高端产品的研发制造方面有着令人惊讶成果,这是值得所有厂商学习借鉴的。在过去数年中,Sony先后推出了C1、GT、U、X系列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每一款都足够颠覆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固有概念。
这篇文章,纯粹只是本人对Sony UX18C的使用感受。文中必有诸多别字、病句以及偏颇之处,还请看客一笑了之。最后,我要感谢以下人等:感谢老程提供UX18C,没有你就没有这篇文章;感谢July,他用高超(!)的摄影技巧为本篇文章带来了诸多美图;感谢哈米提供350D一台以及美食若干;感谢okusi,没有你的支持就没有创作的动力。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SONY笔记本VGN-FW30B型号的硬盘是什么插口?我的电脑坏了,拿去修理说硬盘坏了,谁可以给我点建议?_百度知道
SONY笔记本VGN-FW30B型号的硬盘是什么插口?我的电脑坏了,拿去修理说硬盘坏了,谁可以给我点建议?
是sata的硬盘 如果在保用售后的硬盘,过保了就自己升大点的吧,至少320G,没几个钱。但是索尼最好还是装原机系统,不然很麻烦的,索尼和苹果有点像,比较不兼容别人的。光盘丢了就到淘宝买一个,没几个钱。
哦 谢谢你们的答案,但是我想换了硬盘之后升级成windows7系统,会很麻烦吗?之前的VISTA系统我真的不喜欢,速度很不好,如果想安装WINDOWS7系统会遇到什么样的麻烦?
装WIN7前准备一下:1.内存升到2G以上,2.用驱动精灵把你所有的驱动都拷贝出来,VISTA的驱动在win7下大部分还能用。硬盘坏到不认了就算了吧。但驱动最好有。然后装上你想要win7的系统,首先按F1键进入BIOS界面,把硬盘启动设置为光驱启动后保存并退出,稍等重新启动后打开光驱把Windows 7安装光盘放入光驱后进入安装向导并注册用户、安装Windows 7再依次装上你拷贝下来的驱动就可以了,这里要说明的是,你必须先装上主板驱动然后再装声卡的驱动再装显卡的驱动,剩下的就随便装吧!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sony笔记本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笔记本硬盘的接口都是一样的。。。SATA接口 2.5英寸的硬盘都行
用不着 硬盘型号,你去买个硬盘就行,新硬盘比坏的硬盘大或者相等就行,新电脑都是SATA接口,旧电脑是IDE接口,你把硬盘拿到买硬盘那给他一看他就会明白的
硬盘坏道如何修复?
  无法开机提示硬盘错误,硬盘坏道如何修复?
  硬盘是电脑极重要的一部分,所有的资料和数据都会保存在硬盘中,一旦硬盘出现错误,有时数据的损失会比整个电脑报废的损失还要大。不过,作为电脑的硬件之一,许多人总以为硬盘轻易不容易损坏,一旦坏了就是不能启动的情况,还有人认为坏道是很容易识别的,发现了用什么磁盘医生之类的软件修理就行了,再不行就低格吧!其实硬盘坏道,几乎可以称为硬盘的致命伤。笔者见识过许多因为延误时机,自己乱用各种软件修理,最后把偌大个硬盘整成一块废铁的例子。
  修理硬盘坏道
  对于逻辑坏道,我们可以修复,对于物理坏道,我们应采用隔离的办法,以最大程度减少损失,防止坏道进一步扩散为目标。
  我见过有些人在报纸上吹说用某个特殊软件...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ony vgn sr45h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