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商标侵权案二审的商标案是怎么回事

苹果商标案解析15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苹果商标案解析15
苹果案解析;美国的知识产权大棒向来是所向披靡,苹果无疑是其中;解其中之玄妙,但在此情况下,其亦敢在我国内销售侵;首先让我们简单回溯一下案件的全程:;1、2005年苹果向英国商标局提出申请撤销台唯冠;3、2010年2月,苹果向中国国家商标局申请撤销;6、2011年12月,法院做出一审判决,驳回苹果;随着时间的发展然我们看看其中值得我们关注的几点,;大陆的两个i
苹果案解析 美国的知识产权大棒向来是所向披靡,苹果无疑是其中之佼佼者,相信熟练挥舞大棒的苹果比谁都了 解其中之玄妙,但在此情况下,其亦敢在我国内销售侵权产品,为何?首先让我们简单回溯一下案件的全程:1、2005年苹果向英国商标局提出申请撤销台唯冠ipad,撤销未果。 2、2009年12月,IP公司与台湾唯冠达成iPad商标转让协议。3、2010年2月,苹果向中国国家商标局申请撤销深圳唯冠的iPad商标。 4、2010年4月,苹果状告深圳唯冠,请求法院判令iPad商标的专用权归其所有,并赔偿损失。 5、2010年9月,苹果ipad进入中国市场。6、2011年12月,法院做出一审判决,驳回苹果公司的所有诉讼请求。 随着时间的发展然我们看看其中值得我们关注的几点,首先,ip公司与台唯冠所达成的协议中虽包含 大陆的两个ipad专利权,但台唯冠与深圳唯冠均为唯冠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二者为独立法 人。 紧接着,苹果以连续三年未使用该商标为由申请撤销深圳唯冠商标,倘若苹果真认为ipad商标为其所 有,为何不直接以台唯冠不履行合同为由提起诉讼?而要将“自己”的商标撤销呢?理由只有一个, 知其与台唯冠所签的合同不具有约束深圳唯冠之效。 而后,于4月状告深圳唯冠,商标权归属与谁我们否尚且不论,起码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苹果 知晓ipad的商标权归属是有争议的,然而,在其明知有争议、法院判决未果的情况下,9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北京京大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海淀区中关村大街27号中关村大厦410室,100080电话:010-89935电子邮件:月即将带有争议商标权的产品在我国内销售,试问如在美国他敢否?这岂不是对我国的法律制度、知识产权制度 的践踏吗?契约精神固然可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亦是契约,却以此来约束儿女,可否?苹果既与台唯冠签订了转让深圳唯冠的商标权,知其不是大陆商标权的主体,而与他人签订处分商标权的合同,如此岂有 道理可言,用心何在?本为契约签订之人所做之恶,焉能怪罪于法? 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起步晚、起点低,在国外商标被抢注、技术被限制、缴纳高额的专利转让费用,这些吃亏的例子比比皆是,难道国外企业又会和你谈论厚道与否?吃亏时我们就会说自己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够,企业要加强,法律要完善。但当一个博士生在轻视完小学生的题目后还做错时,难道我们 还要说是考题出的太简单,为其开脱、摇旗助威?我虽是苹粉,明知ipad所指,明知即便深圳唯冠也推出ipad的电脑我也可以区分,但我仍坚定认为,苹果之行为践踏我国法律、知法犯法、侵犯深圳唯冠商标权的的行为无可非议,必须为他的自大、他 的蔑视和侵权行为付出严重的后果。我为我们国家的知识产权制度逐渐完善、政府执法手段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加强而欢欣鼓舞,即 便深圳唯冠与台唯冠是有意而为之,我更为我们的企业开始懂得运用知识产权战略而喜出望外,其人 之道终治其人之身,总而言之,吾心大快,大快。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北京京大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海淀区中关村大街27号中关村大厦410室,100080电话:010-89935电子邮件: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外语学习资料、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专业论文、苹果商标案解析15等内容。
 深圳晚报讯 (记者王烨) 今年 2 月 24 日, 晚报报道了 (美国) 苹果公司 (Apple Inc) 与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称唯冠公司)关于 IPAD 商标侵权纠纷一案。...  现代商业竞争中商标权利的冲突及解决 ――以唯冠、苹果“iPad”商标争夺案为例王斯维 1261 班
[摘要]苹果公司最终以向深圳唯冠支付 6000 万美金的代价...  由苹果商标商标案联想到的问题分析 由苹果商标商标案联想到的问题分析 问题 一场由美国苹果公司与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简称“深圳唯冠”)的“IPAD” 商标权争夺...  【摘 要】 : 本论文从苹果商标侵权知识产权案件分析,通过简单的介绍案情以及相关问 题,再对其自由展开一些相关评论,来引起大学生对商标权的注意,提高大学生 的...  本文从苹果与唯冠的商标纠纷案切入主题,阐述了品牌的含义、 价值和作用,分析了引发本次商标纠纷案的原因,比较了两种商标权认定原则,在准确 了解商标权认定原则的...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第 08384 号裁定系商标评审委员会针对德士活公司对苹果中国公司和美国苹果集团 申请注册的第 1641277 号“APPLE MAJESTY A?M 及图”商标(...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第 08388 号裁定系商标评审委员会针对德士活公司对苹果中国公司和美国苹果集团 申请注册的第 1617456 号“苹果 APPLE”商标(简称被异议商标)...  苹果诉唯冠商标权属纷争案_专业资料。知识产权成案研究 第3期 苹果诉唯冠商标权...8 六、案情分析 ... 11 七、庭审辩护阶段... 13 八、判决结果 ......  苹果公司ipad商标权案给我们的启示_法律资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成功的经验可以...二、给我们的执业启示 分析苹果公司的失败原因,可以给中国律师如下执业启示: 1...  编者按:苹果公司的光辉很耀眼,苹果的产品很诱人,但苹果引发的名称权、商标权、专利权的纠纷也很扰人。作为最富有技术创新力的苹果公司,在企业的知识产权的谋划、布局上,存在着知识产权专家惊愕的“残缺”现象。本版推出系列专家评析,对苹果公司的商标权、专利权、知识产权战略问题进行探究。其中的经验、教训对我们的启发自不待言。
  iPad的新款又推出了,但中国的iPad的商标权并不在苹果之手。  图为日,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新产品发布会上介绍iPad2。当天,美国苹果公司推出新一代平板电脑iPad2。  资料照片
  白领潮男、火热辣妹、德高望重的学者和商界领袖,时尚、实用的iPad,一人一本。已经过去的2011年和新到来2012年,节日送礼、商场促销、公司奖励,理想的选择,仍然是iPad。  2011年12年月,深圳中院一审判决:中国的iPad商标不属于苹果公司。这自然成了跨年度的重大知识产权新闻。  是法律关系复杂,搭车者趁机抢注?  似乎不像。台湾唯冠国际公司下属的唯冠台北公司,自2001年起就在除美国外的多个国家与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本案商标权利之争的被告深圳唯冠,2001年就在中国注册了iPad商标,明明是深圳唯冠很早就注册在先。  说苹果公司暗度陈仓、巧取豪夺?  似乎有道理。2009年,一家英国以IP开头的公司,扮演着白手套角色:与台北唯冠达成协议,以3.5万英镑价格受让了台北唯冠的全球iPad商标。随后英国IP公司以10英镑的价格,将协议项下的商标权利全部转让给美国苹果公司。但是,以唯冠成熟的商业眼光,应能看出,是谁戴着白手套与其交易,所以白手套之说不从常理。  说唯冠方面背信弃义、欺诈,似乎也有道理。  在与IP公司的谈判过程中,主导唯冠一方的杨荣山,是唯冠国际、台北唯冠和深圳唯冠三家公司的法人代表。有人指出虽然协议只有台北唯冠的签字,但由于杨荣山的三重身份,应当视其代表了深圳唯冠的签约授权。不过根据世界各国公司法的一致规定,分公司与母公司是一个整体;而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都是独立的企业法人。身为子公司的台北唯冠,不能给同是子公司的深圳唯冠设立合同义务。  我们暂且甩开这件官司的是是非非,来看看苹果公司的商标之路。这样,我们可以知道比这一件官司多得多的故事,其中或许蕴藏着许多与知识产权、企业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有关的启示。
盘点一下苹果的商标
  苹果公司的网站上,公布有苹果公司的起码260件商标。其中有的商标各自为战,有的商标团结成小组,但在260件商标中明显存在若干家族式的系列:Air打头的AirDrop、AirMac、AirPlay等8个,Mac打头的MacBook、Macintosh、MacOS等12个,Apple打头的Applecomputers、AppleMediaSeries、AppleStudioDisplay等14个,I打头的29个,包括iPod、iPhone、iPad等。  其中Mac系列与苹果公司传统的台式电脑等技术相关联,对年轻一代中国人已经渐行渐远。而iPod、iPhone、iPad三代产品、三个品牌,中国的潮人几乎人人皆知。  但苹果公司对这些商标的整合过程,却鲜有人知道。
  iPod是苹果公司第一款便携式多功能数字音乐播放器。  Pod商标的设计灵感,来自于2001年的美国大片《星际漫游》。该片中宇宙飞船“发现号”有3个用于船外太空活动的卫星仓即pod,停在飞船的卫星库中;Hal是影片中的智能机器人。“开库门,Hal!”这句台词(Openthepodbaydoor,Hal!),出于影片中激动人心的场景。所以iPod商标,在美国消费者心中,寓意着计算机与音乐播放器,是宇宙飞船和卫星仓一样的关系。  苹果公司进行了商标检索,发现IPod商标于2000年由新泽西的Grasso注册在互联网上网亭上,不过已于2001年停止商业使用。苹果公司自己的商标于2003年11月获得商标注册。Grasso也于2005年将他名下的IPod商标,转让给了苹果公司。
iPhone商标
  iPhone由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于日亲自发布,集合了相机、数码音乐、媒体播放器及手机功能,支持Wi-Fi和3G网络。  在美国,iPhone商标最早由Infogear公司于1996年注册,思科公司在2000年收购该公司,获得了iPhone商标权。在iPhone发布后的第二天,思科公司就在旧金山联邦法院提起诉讼,指控苹果的iPhone侵犯商标权。  乔布斯邀请思科公司高管,到家中共进晚餐,达成的和解内容不详。思科、苹果公司就此事的共同声明是这样的:苹果可以在其多媒体手机上使用“iPhone”商标。与此同时,苹果和思科未来将在安全、消费和商用通信等领域开展合作,以确保双方产品的交互性和兼容性。两家公司在未来将不会就“iPhone”商标提起诉讼。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细节。  苹果公司对I开头商标的嗜好,从产品外观、硬件,甚至蔓延到了产品的操作系统上。IOS是思科公司已经使用了20多年的操作系统软件商标,苹果通过谈判取得了IOS商标的使用权。思科公司就此事发表的声明是:同意许可苹果公司在其iPhone、iPodtouch、iPad产品的操作系统上,使用IOS作为苹果操作系统的名称;本许可仅涉及商标,不包括任何技术。  有关声明从未涉及苹果公司是否支付了商标使用费,但是商标的联姻,一定会促进两家公司在技术和市场上的合作。
中国的iPhone商标
  2002年,苹果公司在中国提出了iPhone商标申请,于2003年11月获得注册。但该iPhone商标只覆盖了计算机软件、硬件两类。  2004年汉王在电话机、手提电话、可视电话类别上注册i-phone商标,汉王的“i-Phone”定位为高端智能电话,融入了上网、可视电话及windows的某些功能,液晶屏幕也更大。在之前的2001年底,汉王第一款智能电话机问世,在手写输入的PDA上,加入了电话、短信等功能。当时中国电信正在部分地区试点“e家家”业务,汉王的智能电话机加入该计划,采用了“e-phone”(中文“e风”)商标,是中国第一款智能电话机,编号00001号产品被中国电信博物馆收藏。  日,苹果与汉王签订了365万美元的iPhone商标和解及转让协议。汉王放弃iPhone商标的原因,是进军通信领域并不算成功,内部业务部门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苹果公司自NEWTON平板电脑计划失败后,自2003年启动新方案,在乔布斯督促下屡经修改,终于日发布平板电脑iPad。此前业内猜测的名字有iSlate,iPad,iTablet,Mactablet等等,多不胜数。  Pad是垫子、便签本、纸拍簿的意思。所以iPad给人的联想是“我薄薄的平板电脑”。平板电脑是办公设备、上网工具、通讯电话、电子书、音视频播放器,还是导航仪?它什么都不是,但却包括了这些所有功能,预示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富士通早在2003年3月就申请iPad商标,用于已上市的手机式计算机产品,其售价高达2000美元。美国专利商标局认为有关申请资料不全,和回应不及时,于2009年4月公告该商标申请视为放弃。在富士通补充材料后,该商标申请于9月1日进入公示阶段,继而遭到苹果公司的强烈异议。日富士通与苹果公司达成商标转让协议,业内猜测转让费高达400万美元。  现在美国专利商标局公布的有效iPad商标有7个,其中只有1个明确属于苹果公司。2个商标,原始申请人并非苹果,不过有转让记录,受让人很可能是苹果公司。其他,1个工业用可编程电子驱动盘的IPad商标,属于西门子公司;1个在内衣、乳罩、短裤上使用的衬垫IPad商标,属于一家服装衬垫公司。失效商标中最早的一个IPad,授权于日,保护范围是人用疫苗。  令人遐想和猜疑的事情是,其余的18件有效商标申请中,约一半是IPAp-plicationDevelopment公司提出的。该公司引人注目地在相关类别上,注册了大量iPad商标。与购买台北唯冠商标的英国IP公司一样,这家公司也叫“知识产权申请发展公司”即IPApplicationDevel-opment,只是地址在美国。这就是传说中的白手套吗?这家公司应该是苹果的关联公司吧?否则,针对它的申请,苹果公司为什么不发起剧烈的诉讼?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这时,再来理解苹果在中国的iPad商标案,以及苹果的商标的命运,就不再费解。  苹果公司的品牌工程,明显有自己的巨大困难:研发、产品线被业内一览无余;商标选择的偏好又非常明显。  在英语里I是“我”的意思,人们看到以I开头的单词,就会联想起“我的”;商标以I打头,充分配合了消费者要求产品个性定制的潮流方向。苹果公司商标名单上,I打头的包括iPod、iPhone、iPad等29个家族商标,历历在目。所以苹果的新产品商标,被他人猜中的可能性极大,真的是大风起于青萍之末,马上会导致风生水起。  在这样的公开战争中,《孙子兵法》的要求有时很难达到。《军争》篇推崇的战术是“后人发、先人至”,要求行军打仗“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对此,苹果公司没有做到,也难以做到。  宋玉在《风赋》中借自然界之风,描绘了社会之风的气象。其赋观察入微,用来描写当今世界知名品牌、驰名商标的酝酿、诞生、发展,很是形象:“夫风者,天地之气”,初“起于青苹之末”,继“舞于松柏之下”,最后引发、汇集起巨大潮流,以至于“蹶石伐木,梢杀林莽”。  iPhone、iPad商标,细看,原来都不属于苹果公司所有,就像青草、树梢间流动的空气一样。苹果对iPod、iPhone、iPad商标的整合,迎合、唤醒了人们对创新产品的心愿,在全球掀起了iPod、iPhone、iPad热潮,苹果公司的名利之势最终“蹶石伐木,梢杀林莽”。  温总理在讲话号召中国要有“乔布斯”,要有占领世界市场的像苹果一样的产品。总理赞扬乔布斯,但不等于说在法律上,中国的iPad商标就是苹果公司的。  不过应当指出的是,我们的发展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只有创新,中华民族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世界。iPad商标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有苹果公司的产品创新。  在中国,iPad商标即使不属于苹果,在社会的口头语言当中,iPad仍然会是苹果的平板电脑。即使由于法律原因,像伟哥改名为万艾可,凌志改名为雷克萨斯,iPad也更换另外名称,但创新者的形象永远是鲜明的,搭车者影像永远是模糊不清的灰色。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2000-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苹果商标案有无第三条路?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市公司知识产权系列之二十四  刘春泉  苹果iPad商标案在法律界展开了热烈讨论。支持和反对二审维持原判的声音都有,焦点集中在两点:唯冠的出售行为在法律上是否构成表见代理或隐名代理?在苹果确有法律瑕疵的情况下,究竟是根据商业规则判令其承担违法成本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还是按照诚信道德原则驳回唯冠的投机性诉讼请求?  这的确是个需要的艰难抉择。  有没有办法能既让苹果尝到违反中国法律的严重后果,又不让违反诚信原则的投机者们得逞,从而避免客观上鼓励类似不诚信行为呢?鉴于最近一些关于此案的讨论有脱离理性鼓动情绪之嫌,笔者在此特将一些想法写出,以求教于方家。  此案无论苹果一方主张一审的表见代理,还是二审的隐名代理,都不符合中国现行法律规定。因此,如按“上诉什么审什么”的原则,二审维持原判几乎板上钉钉。但即使反对改判者,只要看过相关案件证据材料,对苹果公司买过包括两个有争议商标在内的十个商标,并且已支付款项的事实,也是认可的。分歧在于苹果申请发展公司签约的合同另一方,是台北唯冠,而不是深圳唯冠,虽然杨荣山在内部出售十个商标的呈报表上签了“准”字,但没表明是以深圳唯冠法定代表人的身份签批。因此,这份包括十个商标、缺乏深圳唯冠盖章的合同,以及深圳唯冠法务的邮件往来,在商标局格式的《商标代理委托书》上签字的麦世宏,是否能代表深圳唯冠,这些文件对深圳唯冠是否有法律约束力,成了本案的关键问题。  笔者认为,虽然表见代理和隐名代理都难以成立,但本案的杨荣山的签字授权和袁辉、麦世宏的行为可以构成“表见代表”,理由如下:  首先,考察本案合同的效力,应以合同订立时的情况为准。在本案订立合同的2009年12月,唯冠公司的IPAD商标并无多大商业价值,十个商标合同价值不过3.5万英镑,这只是一个小的商务合同,若平均分摊到深圳唯冠头上,则只有区区7000英镑。一审让苹果负有更高的注意义务,似乎对跨国经营的商业运作实情缺乏了解。  其次,杨荣山具有深圳唯冠的法定代表人的身份,在其签批的麦世宏呈报的出卖商标的文件上,以及之前苹果的大量电子邮件,苹果方面买的都是十个有确切注册信息的商标,而不是八个,如果唯冠深圳不卖,或者杨荣山不批,在当时对方合同交易标的非常清楚的特定情形下,他有义务特别说明,排除不卖大陆的两个商标,或者说明自己不代表深圳唯冠。否则对方有理由相信,这是表见代表,即杨荣山作为深圳唯冠法定代表人有权力处分深圳唯冠的商标,麦世宏和袁辉作为深圳唯冠的法务人员,在得到杨荣山授权或者签批追认的情况下,其行为对深圳唯冠具有法律约束力。  表见代表与表见代理仅一字之差,但却有天壤之别。表见代理无权处分,但对方有理由相信你有权利处分。表见代表则是法定代表,对方有理由相信其有权利代表法人。苹果方用前者,押宝押在台北唯冠代理或者代表深圳唯冠,法人代表另外一个法人,法人本身就是虚拟的,在没有证据支持的情况下,这种论证很难成立。杨荣山确实兼具台北和深圳唯冠双重法定代表人身份,其签字可以代表两个法人的客观事实。根据现有证据,苹果方所买十个商标,虽超出了台北唯冠法定代表人的职权,却未超出深圳唯冠法定代表人的职权,唯冠方或杨荣山本人没有特别说明其不代表深圳唯冠,之前又有唯冠法务作为此事负责人长期讨论并发来商标注册证,种种细节形成证据链条,互相佐证。因此,笔者认为,法院以此为由支持苹果方关于此节事实的主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另外,混同交易视为共同交易早有先例。苹果方主张唯冠深圳与台北唯冠是集体交易,但笔者认为唯冠内部不同主体之间实际是混同交易,即在缔约当时唯冠已因金融危机等原因由盛转衰,濒临破产的情况下,出现机构混同,人员混同,导致交易也混同,但此混同交易应为共同交易,而非苹果所主张的集体交易。按中国语言习惯,集体交易应是彼此无关的不同主体的行为,而共同交易,通常为有一定关联的主体的行为。台湾唯冠与深圳唯冠均为受控于同一法定代表人杨荣山的关联企业法人,由于其机构和人员混同,若法院认定其是共同交易,完全可以成立。  虽然笔者认为苹果购买唯冠两个大陆商标的事实可以成立,但却不代表二审可因此改判苹果获胜。因为中国商标法规定商标的权属转移应通过商标局登记,未经登记公告,不发生商标权转移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后果。而本案苹果在深圳打的是确权诉讼,把确认合同效力,合同履行两步并作一步走了,因此,在微博等各个场合的讨论中,已有很多人提出,此案的诉讼策略有问题,打合同继续履行似乎在法律上更通顺。所以,严格依照法律,二审还是应维持原判的主文,但可在认定合同转让中杨荣山的行为可代表深圳唯冠的情况下,告知苹果方可另行起诉唯冠深圳依照商标法第40条规定要求继续履行转让过户手续。  如果广东省高院维持原判但放苹果一条生路,那就意味着苹果悍然使用未经办妥手续的商标所必须付出法律代价,今后别的跨国公司也会以此为借鉴,这对维护中国司法权威与尊严,改善中国司法机关在国际商业社会中的形象,维护诚实信用原则和正常商业秩序,打击投机者,鼓励创新环境,将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系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律师,高级合伙人)  作者:刘春泉
(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谢伟)
手机看新闻,天天抽大奖
订阅成功!
请查收短信,下载安装搜狐新闻客户端
iPhone看新闻,请用搜狐新闻资客户端!
iPhone看新闻,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苹果公司已与深圳唯冠公司就iPAD商标案和解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责任编辑:蒋诗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苹果商标侵权案二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