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012年去香港理工大学读研的朋友么?求合租啊..要求:q女生网名(因为我是q女生网名哈).....qq:517120643

谢 &a data-hash=&bec3f7fc5bfaf& href=&/people/bec3f7fc5bfa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Dantin& data-tip=&p$b$bec3f7fc5bfaf&&@Dantin&/a& 喵,不过拖了很久,真的不好意思……&br&前两天回香港玩去了,回到家里来看理工大学的问题,说起来真是感慨万千。此次去香港同行的一个师兄,当时在HKU交换的时候曾经拽着我说“你为什么不去北大?你为什么不去港大?你为什么要去理工?你一点都不精英”,不过我当时已经知道,对我来说红磡技校已经是我无法割舍的一部分,尽管我的大学生活已经被分成了两个割裂的部分。&br&比较激进的说法可以参照&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香港理工大学的本科教学及本科课程设置?&/a&里我的回答;那算是一个既得利益者在面对质疑时比较冲动的反应了,里面也有不少闪光弹。不过这次我觉得可以平心静气地来说说我在Poly作为一个异类的感受。在这个“理工学校”里,我学文科,而且是文科中的理论;本科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逐渐淡漠了和周围同学的交游,大概也就花更多的时间在“人”以外的因素上;所以多多少少,也就算是个异类吧。&br&&br&香港的学校基本都有一种刻板的性格,很适合做学校拟人;也许是受了张爱玲的影响,我挺热爱给她们写人设的。如果真要拟人的话,HKU自然是身世高贵、颇有点自命不凡的英中混血大小姐,一手拿着英式的灰黑色呢子大衣,另一手拿着莎士比亚的戏剧集,拖着定制小礼服的裙摆站在薄扶林高高的山头上睥睨众生;CUHK是香港传统士绅家大小姐(比如元朗邓氏的那种),穿漂亮古风绣花长衫捧线装书,站在吐露港边马料水的山头上瞪着HKU;UST有点内地三好学生的调调,梳着麻花辫子,戴着黑框眼镜,运动服外面套个白大褂,拿着烧杯试管,一个人躲在西贡边的清水湾战战兢兢面对老板训斥;CityU是香港中产阶级家女儿的化身,住在九龙塘半山,一身国际名牌的时装,拿着智能手机,但论血统不如HKU和CUHK高贵,于是咬着牙非要出人头地,打败那些“旧势力的压迫”。&br&而PolyU,是个家境更为一般的女孩子,来自红磡、黄埔,来自沙田、奥运,来自屯门、天水围,穿Topshop和Zara的衣服,在打折季买时尚手袋,拎杯贡茶叼着鱼蛋逛旺角,在广东道的大牌子门口Window shopping,暗想着毕业之后要找份合适的工作,不管是考虑投行还是跑去四大,总之要攒到足够钱就把Chanel拿回家。并不能说胸无大志,但也没有那么多救国救民的使命,也没有非要刻苦钻研的决心,与其讨论要不要占领中环,或者是要不要发Nature,还不如想想下个月能不能加工资要不要跳槽。&br&&br&我一直说我大PolyU——或者按照大家的爱称,“红磡技校”——是个“世俗的学校”;这里的世俗,就是这种市井小民的态度,从课程设置,到学生生活,无不透出这种“做人呢,最重要就是开心”的态度。Poly的世俗气一大部分来自于她的定位:&br&&blockquote&大學的宗旨是就科技、理科、商科、文科及其他學科提供著重應用的教育、訓練及研究,以及為商業、工業及專業界別提供服務。 (引自香港条例第1075章香港理工大学条例)&/blockquote&这个为了工商业的实用功能设立的学校,自然不可能离着整个世界那么远;她必须走到这个城市里,把她的学生送到酒店、医院、建筑事务所里,让他们在毕业之前就知道象牙塔之外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不过,虽然这么说,她也并没有封死留在象牙塔里的台阶,而是给了足够的选择自由,并不是说你到这里来就是要就业的;也许过两年,我能在某个会议里和本科时的老师碰面,谈论一些专业的研究问题——我们的老师自己也有各自的研究,有些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力。想沿着台阶继续进修的人,自然会有充分的资源,如果学校里没有,至少还有HKALL的帮助——只是看个人的造化能不能找到了;当然,大多数抱怨没有机会的人,大概是根本就没打算去找……&br&课程并不能算太难,这也算是“世俗”的一点吧,毕竟为了“做人要开心”的目的,肯定要迁就大多数人的水平,所以教学的质量与世界顶尖的本科教学肯定差着一些距离,但是总能遇到一些惊喜,至少在我们专业,只要你想学,内容始终有用,也还有一些来自于语言交流本身的挑战。大家并不坏,虽然有的老师刻薄一些,有的同学堪称奇葩,但大多数人还是很友好的。Poly的成绩不采取正态,不会因为拉curve就调整分数,所以大家的得分都算是实打实的,并且只要3.5以上就可以进Dean's List,一视同仁,因此也不会出现非要争到前10%的撕逼大战(我们好多同学都拿了三四次Dean's List;唯一有点微词的是我们毕业那年的Most Outstanding Student的评选,当然是那个女生自己有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理大的小米们,大多数小米是我见过的最有效率的小米(好像除了IAO的小米之外我的印象都相当不错),有问必答,几乎秒回邮件,态度非常温柔。本科时系里的小米Natalie和我们学生几乎是玩成一片的,我们有什么大小问题可以随便问她,后来她结婚回家了……&br&在这个红色的校园里,大家各自过各自的,人流穿梭,相安无事。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聊当前的研究形势,当然也可以聊当季的时装和城里新开的餐馆。整个学校就像是一个缩小版的杂乱而有序的现实世界,没有统一的要求,但有需要遵守的规则,图书馆阅览区不许吃东西,过了深夜宿舍楼里不许吵闹,不要在公共区域里扔垃圾。除此之外,每个人都有充分的设施和足够的空间,让要钻研的人可以接触到一手文献,选了社会活动的人一周七天晚上全部献给社团,让喜欢凑热闹的可以在Hall庄疯玩疯闹,不想社交的可以在宿舍里睡大觉,让热爱民主墙的热爱民主墙(虽然民主墙上的内容很有可能是“图书馆里总有同学在吵闹”或者“7-11的东西怎么又涨价了!我要抗议!”),政治冷感如我,也可以老老实实缩在图书馆。这就是PolyU,她不绑架任何人,不用道德,不用制度,一切由你自己选择,而选择的后果,也需要自己承担。&br&这也是为什么我在本科的时候可以轻松维持住两份不同的生活的原因:没有人逼着我非要参加那些社团活动,我不用非要以上庄的方式保住自己的宿位,有充分的时间选择是学习还是玩,和谁一起玩,和大家玩什么。在我还是个新生的时候,没有人会要求我们在迎新周的时候就大谈自己情史,没有人会认为不说就是不合群。我的室友在周末跑去粉岭做义工,我的隔壁出门听音乐会买衣服,我的对门在准备考ACCA念书死去活来,我在做字幕、做小说翻译,就真的像TVB里的那句话一样:“做人呢,最重要就是开心。”然后我室友就端着糖水过来,“我煮了银耳羹,你要不要喝?”&br&(红磡宿舍的公共区域是有厨房的;第一任室友是广东人,偶尔会煮糖水,不过后来我们嫌麻烦就跑到街市去一家家店吃过来了。我们曾经在宿舍打边炉,用四川麻辣锅底,呛得惊动了FMO,最后也没有警告我们,只是告诉我们记得开窗户……)&br&(以及根据我们老师的说法,红磡宿舍在2001年到2011年之间,十年没有涨价。大家可以想想看香港房子那么老贵的地方这是多么珍贵——刚收到通知,我现在的宿舍下学期每周要涨7英镑……)&br&&br&学校是暗红色的,从墙面到平台的地砖;从精神上来说,Poly延续的也是英国红砖系大学的精神,她的教育是为了工业为了产业,是对平民开放的。但是生活是彩色的,是有着各种各样的香气的,正如我曾经在西营盘某组织的征文里写,我站在红磡,左手是落马洲,右手是天水围。&br&在学校讨论得最多的问题,不是essay该怎么写,不是实习该怎么找,而是“今天的午饭/晚饭去哪里吃什么”。从C Core往尖沙咀走,一路上都是好吃的;过了红隧的天桥,过了红磡站,下到红磡街市,一路上都是好吃的。即使到了本科后期,精神紧张如我,因为Turnitin的结果算进了Appendix而沮丧地在教学楼角落里哭,听说同学要拉我一起去吃回转寿司,也会笑逐颜开。都会国际的每一家店、红磡街市的每一家店,都是满满的温情和回忆:已经倒掉的金圆轩,我们不知道吃了多少次庆功宴;锅碟的老板娘会和善地问我们“这么远跑来香港读书,想不想家呀”;基友发烧躺在宿舍里,就想吃素食轩的一个三餸,于是下课后特地跑去买外卖;看SPEC入迷的时候,一定要在海逸八层的日料那里吃煎饺。更不用说每年CMSA都要说的云贵川,通宵到凌晨去解馋的芝麻绿豆,我系的著名八卦集散地八方云集,连老板都已经认得我这张老脸不用问就知道是口水鸡米线的川粤,喝了28个星期的贡茶……这些都是我在Poly的一部分,每一口食物饮料都已经融入了我的生命,给我的研究和玩乐提供能量,让我不由得从心里念出“いただきます”和“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br&Poly对我人生的另一个微妙的影响就是铁路。红磡是一个交通发达的地方,而Poly的对门就是红磡火车站,开放着鲜艳的紫荆花。从这里我出发去罗湖边检站、去大埔墟铁博、去马场感受赛马、去沙田看展览、去九龙塘的叶一堂买书、去旺角和同学逛街;我甚至从这里坐着火车去广州玩,去上海看世博会,回到北京有暖气的家里。我因此搭讪过红磡火车站的中国国铁大妈,被卖直通车票的香港小哥取笑,申请过MTR的实习,写过关于MTR的故事。我把我在港铁的见闻告诉我在北京的朋友们,因此变成了火车迷,在未名铁版认识了一群可以一起玩到死的朋友以及我家丧病羊。如果我去了一个交通条件稍微差一点的学校,例如HKU或者UST,我的生活也许将因此而大大失色。&br&对于这些学校之外的选择,Poly只是微笑着看着,没有人来掐断这些爱好,因为它们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我自己选择的,其后果我也需要自己承担。毕竟这是世俗的生活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啊。&br&&br&因为各种原因,最后没有选择继续在香港生活;但是在走了的两年里,我却经常想,香港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地方呢?什么算是典型的香港生活呢?这个金字塔结构比较明显的社会里,塔尖的人中龙凤是留洋归来子女和HKU的人精们,稍微往下一点是CUHK和UST的精英们,这大概没什么争议,很多人也都是为了塔尖而去的。但是在此之下,从中层到塔基,这些被精英们无视或不屑的层面,大概就是我所身处的地方了。Poly就是一个培养中层和塔基的地方,虽然为精英们所不齿,却必须存在于世——否则,我们拿什么来托起高高在上的塔尖呢?CUHK曾经有个口号说“六亿神州尽舜尧”、“在座都是梁振英”,可是如果真的人人都是梁振英,那拿谁来养活他们呢?再说了,梁归根到底也是我们的校友啊(笑)&br&刚才关于中大的口号,引自豆瓣上袁长庚写的《&a href=&/not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普通教育学&i class=&icon-external&&&/i&&/a&》;那是精英的社会,为了成为精英,必然要走过不开心的路,总会有人被淘汰成为时代的废品。但是我一厢情愿地认为Poly不会如此——因为Poly不是精英的世界,她是世俗的世界,告诉你努力就不会成为废品,学好技术不怕没饭吃,找个合适的工作,存够工资,自然可以买到漂亮的Chanel。比起那些梁振英般的梦想来说,这些似乎更能让人“开心”。&br&在这里说起“开心”的各位,大概和我也都有同感吧。
喵,不过拖了很久,真的不好意思……前两天回香港玩去了,回到家里来看理工大学的问题,说起来真是感慨万千。此次去香港同行的一个师兄,当时在HKU交换的时候曾经拽着我说“你为什么不去北大?你为什么不去港大?你为什么要去理工?你一点都不精…
卧槽校友们你们都匿名个毛线球,我本来还想认认亲戚呢。&br&喵的,实在是看不下去了,黑都黑不到点子上。不匿,FH老生怒来挑战你们FENG和FB的大霸权,我们好歹还是九个学院的一分子呢,就这么无视我们是当我们吃素么。&br&&br&利益相关:帝都文科,334改制之前PolyU英语系毕业生,家父好友在Poly某理工类院系任终身教职。后续经历可以翻我资料,反正在知乎上造假又没什么价值。&br&&br&回复里 &a data-title=&@夏澈丹&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e650bb8fcd92f7edb2e529f271f1d20c& data-hash=&e650bb8fcd92f7edb2e529f271f1d20c& data-tip=&p$b$e650bb8fcd92f7edb2e529f271f1d20c&&@夏澈丹&/a& 大哥说我来正视听,其实我还真不是,我也知道我一个人的事情无法代表全部Poly的兄弟姐妹。但是我向来是很爱怀疑“A is B”一句话后隐藏的“All A is B”命题的,比如说,“Poly的学生会后悔的”之后隐藏的“所有Poly的学生都会后悔”的命题;所以我就来轻轻地轻轻地拍一拍这些校友的脸,就一小下,不疼啊你们忍一下就好了。&br&我特么就是个另类没错,当时高考国内收文科的哪个学校哪个专业我都可以随便挑,我哪个学校都没去,拿着政府给的钱,跑到一个离家万里的理工科职校,读了个英语+翻译学位,后来转向语言学,现在读研究生。然后,然后没怎么啊我觉得挺好的啊……我觉得我这个身份钻出来大概真的好像不少人会奇怪呢……&br&我们ENGL和我们楼上的中文及双语系CBS都还是Poly的建校院系,到现在A core还是我们的地盘,对没错ME那些人就是说你们,你们占了我们的地盘还有理了是么……每年我们都还能收进来几个女生,在豆瓣上我有时还能碰到在读研的豆友们给我发的咨询信。说起理工,都想着AF(会计和金融)、EIE(信息工程)、HTM(酒店/旅游管理),就不想起我们系,我想着就觉得心里憋得慌啊,好歹我们每年还招生呢,我们还一直不声不响地给Poly刷脸呢……&br&至于我为什么到了ENGL,其实我一开始一志愿报的也是商院的FS,录取的时候给我调整到了二志愿,然后是政府给学校的全额奖学金包括学费和生活费。当时我也报了港大,还是第一批面试的,但是因为和港大的老师互相看不顺眼所以他们没要我。内地当时收我的学校是某帝都知名985,人家真的把录取通知书寄到家里来了,不过我最后没去;当然之后我和该校的学生关系很好,也对他们学校的情况大概有所了解。&br&&br&还是说回Poly的英语系吧,先说本科课程设置。英语系除了系主任遇人不淑语法理论体系烂得昏天黑地以外(系主任本人还是很牛逼的,我只是看不惯我们的理论体系,这是学术内部争议;说真的国内很多中文系和英语系也都在用这个体系,让我觉得整个学界都可以不用药了),在其他方面还是没得可挑的:起码文秘部分极为实用,四年下来写个公文稿实用文件做个小文案还是可以的,只是你愿不愿意做而已;至于英语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除了挨千刀的功能语法应该被拉出去戳死之外,内容都和主流的语言学界接上了轨,研究是国际水平的,老师自己做研究也时刻告知我们他们的成果,深度和难度恰到好处,不至于让大家哭成一片而又不至于让我感觉淡而无味;英语文学略弱势一点,本来我打算做文学但是最后转向了语言学也是这个原因,不过大四那年还是依靠福柯、德里达和巴特勒堆起了我的阅读单。&b&我的很多语言学理论启蒙都来自于Poly英语系,语料库技能也是在那里熟悉的&/b&,在此就不列致谢名单了。可以说英语系是意外地让人觉得“这里似乎可以学术一下”的地方。&b&我还真没看到在英语系有谁说“千方百计阻止学生学习”的&/b&;当然功能语法的确阻止了我向英语语言学发展的道路,但是我好基友就走下来了,总会有人走的嘛……&br&当然中文系也如此,&b&在学术方面中文系甚至更与国际接轨&/b&,汉语语法做的是标准的乔派,语用是Relevance Theory,还有翻译理论课(而不是纯粹的翻译技能课;现在还可以跟人扯扯Eugene Nida真是不容易)。&b&笔译口译的老师都具有很多实战经验&/b&,我记得当时汉语传媒类某一门课的老师曾经是法庭书记,而口译的老师曾经在联合国做过同声传译还是什么的,这方面的设备也非常好,同传有自己专门的实验室。不过我不指望一个男生报考这俩专业就是了。&br&说完课程内容再说教学。不知道别的系能糟糕成什么情况&b&,至少在ENGL和CBS,我的老师们实在是很负责,上课讲得清楚明白且不让我觉得太无聊,抓抄袭抓得也非常狠&/b&,就连我这种已经算是很熟悉写作规范的人也曾经被老师拎着说“你的引用格式不合格,下次再被我抓到我就要fail了你”;写essay要求的都是干货,随便上网上抄个维基百科或者翻译一篇论文是肯定不可能完成要求的。分数评定在我看来,至少没碰到普遍的歧视现象,要知道当时我们内地生最害怕的就是老师给分偏心,当然有些老师普遍分数给得低那是没办法的事。但是你不会被正态,不会说“今年我们只有10%的A所以剩下的全都B+起”,你看到自己的分数就知道自己这门课的熟悉程度,大概就是“所见即所得”吧。&br&说完系里说说通识课。ELC的英语课我在Foundation之后没上过,就不妄言了;GE那里别的我不多说,China Study略扯淡,我只想说一个名字,三个字:方子华。(好想大喊“Poly的朋友把手举起来!”)是的,方子的逻辑课我去听了两遍,Foundation一遍Year 1的GE又一遍(我们是教改前),我喜欢它喜欢到我觉得全香港甚至全中国的大学都应该开这门课,因为,这门课教你如何“有逻辑地吵架”。即使是我很熟悉的某帝都知名985也没有开这种课,以至于我和他们的一些学生吵架的时候经常会感叹“你们的逻辑真是喂了狗”。&br&&br&然后说说同学。不过说起来也简单,只有一句话:&b&大牛和人渣,到哪里都大概是正态分布&/b&。&br&我们那个时候还是成绩不错的来香港(我上初中的那几年是“成绩渣来香港”,之后几年是“成绩不错来香港”,现在是“成绩一般家境一般的来香港”,可见国内高等教育演变历史),Poly的内地同学当时也都是人精里的人精;来香港之前当然也从其他各个渠道听说过“local同学是傻逼”的说法。到Year 1一合流,local同学里玩大的当然俯拾即是,但是牛人也有,我们系里有在EMI school上学说一口漂亮英音(几乎听不出香港口音)、做个presentation端庄大方稳准狠的妹子,有平时大大咧咧但是自己学日语考到N1翻译无压力的妹子,有上课认真抄笔记下课追着老师问个一二三四的nerd妹子,当然也有小聪明一堆一堆和人打交道从不发愁就是平时玩太多的……小哥(啊虽然我们系的小哥也跟妹子差不多吧)。小哥被抓过抄袭,后来改邪归正重新选课刷分,最后和我去了同一个大学读硕士,开开心心毫无压力。&br&至于内地同学,光是我们系就有非常微妙的分野了,此间涉及一些个人恩怨,我在其他题目的回答里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这里就不多说了。总之我们系的内地同学有成绩好人缘也很好的,有成绩好但是人品不咋地的,有成绩好但是精神有问题的,有成绩一般人缘不错到哪里都吃得开的,有成绩一般人缘也就那样的,有牛有弱,有圣母有人渣。要说一锤子打,总有几个会打漏,言尽于此,大家自己慢慢体会吧。&br&&br&我之前曾经在另一个回答里写大学应该教点什么,这里重新贴过来:&br&&blockquote&&p&在我看来,大学(以及泛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的目的是两件事情:其一,是给喜欢学术的人必要的学术知识和端正的学术态度,给需要技能的人实用的工作技能(如英语、基础计算机、统计数学),给两者同样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其二,是让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生长起来的高中毕业生可以初步社会化,适应多人的环境,分清需要独立工作的场合和合作工作的场合。&/p&&p&大学可以不教你吹牛逼泡妹子,可以不教你穿衣化妆,可以不教你想方设法找借口请假,可以不教你如何开五人黑打Dota,但是它应该教你如何组织、撰写论文,如何查资料,如何有理有据地说服别人而不至于把辩论变成骂街,如何与不太熟悉的人及熟悉的人在限定大小的环境里同吃同睡共用设施、在尊重别人的习惯和空间的同时维护自己的权益,教你至少要在小组工作里分担一定的任务而不是给别人拖后腿,教你至少独立完成自己的作业,不要等到到了ddl之前围追堵截其他同学。&/p&&/blockquote&以这样的标准衡量,理工很可能不如香港的其他学校,特别是御三家,现在也有可能不如CityU,我从来不否认这一点;但是从我的经历来看,它绝对达到了我所说的标准(事实上这段话就是基于我的经历所说的),也就是说,远超过了国内的很多学校——甚至是某些211,抱歉我不点名。说真的,都大学了,就真的别指望老师能给你像高中画重点那样讲课了,最多的还是要靠自己;当然如果你真的特别牛逼(比如说像我本科某位同学的程度,其实这也是因为我不想自夸),老师自然会把你想知道的都告诉你,把最好的条件给你,甚至创造机会让你去见识更好的条件。所以在老师讲的基础上,有多少修为,真的需要看你自己。&br&我对Poly的理工类专业了解并不多,大多数是道听途说,道听途说得到的消息是每年港府拨给的钱肯定够一个博士的培养,现在也把一些研究机构安排在深圳好得到内地的资金;因为是道听途说,所以很多事情就不再多讲了。我们文科,不需要进实验室,不需要用仪器,也不像商科时时刻刻需要考虑实习,我们只需要一台电脑、足够的书和相应的软件,就可以打发掉绝大多数需要做的工作。所以在我们专业的角度来看,怪罪外界的环境反而是最没用的,因为外界的环境对我们影响最小,要学多少,要努力到什么程度,全都要看你自己。这里又不可避免地得拿我自己开刀了:我大学四年,最亲近的地方就是图书馆,Poly的图书馆是真好,书量大期刊足,要想自学简直是天堂,好到我都想多呆几年。我们当时在英语系,玩归玩,学的时候也是拿命泡图书馆的;大四下半学期,我靠图书馆的资源自学了研究生的三门课,与研究生全面接轨。说什么大家水平都不高,外界拦着你学习——我真的不是自夸,真的不是——我本科四年有400条不重复的图书馆记录,虽然一半是闲书但还有一半是文献,也没见Poly来找我什么麻烦啊?说什么环境不好无心向学,我就问几个问题:图书馆给本科生每个学期同时借30本书的配额,你用了多少?你知道学校的图书馆的分类是按照什么体系做的么,每种书位于全楼什么地方?你知道接在学校IP上能直接下哪些期刊,用图书馆的数据库能下哪些期刊,除此之外下不了哪些期刊?你用过HKALL么?学校给你空闲的时间这没啥奇怪的,剑桥每个学期才八个星期剩下都是放假;但是你把这些“空闲的时间”用来干什么了,然后怪环境不好……你们啊!Too——(被拖走&br&&br&我在本科后读硕士是早有预谋,所以根本就没有进入找工作的阶段;在我们那两年,理工在人才市场上不尽人意,但工作还是只要找就会有。至于离开香港,是因为有些深层的恶心的原因,和理工本身并没有关系——甚至我自我感觉理工反而是我在香港四年里所见过的对内地人最好的地方。(我宿舍是LZ,那年出事儿的时候我就在场,即使如此我也觉得这是香港相对友善的地方了,所以可见在别的地方矛盾已经到了什么程度。)我到现在也还很怀念理工,和那里的老师们保持着定期联系,并且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I got my bachelor degree from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而&b&理工的名字并没有在我后续留学的路上带来任何障碍,没有人质疑她的水准,就像没有人质疑我的成绩一样&/b&。&br&我被人问过很多次,国内既然随便哪所学校随便哪个专业都可以挑,为什么还要来红磡技校;我每次都说,我有三个答案,你可以相信任何一个——其一,在这里我不用花家里一分钱;其二,在这里我不用学马哲;其三,这个地方带给我的感受和训练,我在国内未必能经历到。而我和某帝都知名985的学生一起玩的经历,也证明了第三点的存在。&br&我想说的是,理工肯定不是香港最好的“培养人才”的地方,但是她是一个不错的“培养人工”的地方,至少你出来的时候不至于真的感叹四年什么都没学,除非你真的整天翘课打LoL。这虽然不是一个“你不走整个洪流也会推着你走”的环境,但也不是一个“你想走就得扒开你面前站着不动的人再走”的环境;这更像是尖东换向尖沙咀的行人步道:&b&你可以跟着大流慢慢地往前走,不过如果你要飞奔,大家也会在步道左边给你让出一条路。&/b&&br&这就是一个当年曾经在步道左边飞奔的人,对她的母校香港理工大学的评价。
卧槽校友们你们都匿名个毛线球,我本来还想认认亲戚呢。喵的,实在是看不下去了,黑都黑不到点子上。不匿,FH老生怒来挑战你们FENG和FB的大霸权,我们好歹还是九个学院的一分子呢,就这么无视我们是当我们吃素么。利益相关:帝都文科,334改制之前PolyU英语…
后文有5月1日的更新。&br&&br&看到题主的表弟要高考,答主不禁想起当年收到理工大学录取的欢喜之情。看到了网上做的很多宣传,毅然来到了理工大学。来到后发现这里的情况和自己想的完全不同。本文绝非黑,只是想提供一些尖锐的观点供高三党们参考。&br&=============================================&br&本文仅对理工科进行分析:&br&&br&如果你来香港理工大学就读&b&非商科、酒店管理、设计这三大类&/b&专业,那么我送你一句话:&b&来了就后悔一辈子。&/b&&br&你的表弟上高三的时候,可能会有理工大学的人去他所在的高中来宣传理工大学,宣传的手段无非一下几点:&br&&ol&&li&毕业生平均月薪15K港币左右&br&&/li&&li&某某专业在全香港排名第一&br&&/li&&li&理工大学在各个领域的QS世界大学排名&/li&&/ol&&br&&b&让我一个一个揭穿吧:&/b&&br&&ol&&li&大陆的你可能会感觉15K港币是一个很高的数字。其实,在廉价劳动力都可以轻松拿到9K月薪的香港,你花了50万的学费生活费读了本科学位,最后没比廉价劳动力高多少,这教育投资的收益率真的不算高。&/li&&li&理工大学的全港排名第一的理工科专业基本上都属于全港唯一的专业。无须比较,根本没有与之比较的其他大学。所以很多专业是而且必然是专业排名第一。理工大学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全港唯一的专业呢?原因也很简单:理工大学的专业命名很独特。譬如屋宇设备工程学专业,建筑工程管理学专业,市场学专业,护理专业,测绘专业等等。由此我们可见:独特的名称造就了理工大学的诸多“全港第一”。&br&&/li&&li&对于理工大学的QS世界大学排名,我们需要理性分析。笔者截取了香港QS2013的排名及些许相关数据如下:&img src=&/cdeecf558ebec5d73203_b.jpg& data-rawwidth=&672& data-rawheight=&4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2& data-original=&/cdeecf558ebec5d73203_r.jpg&&对于六项数据中,较高的是international faculty(99.6)和international student(89.1)两项均显著高于总分的57.5。而citation per faculty(41.2)和faculty student(46.7)均明显低于总分的57.5。另外两项,由于相差不大,暂不分析。而其余四项评分的依据又是什么呢?QS给出了他们的研究方法,如下&img src=&/ef8c76c8c79fab5ccd04a17_b.jpg& data-rawwidth=&763& data-rawheight=&5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3& data-original=&/ef8c76c8c79fab5ccd04a17_r.jpg&&international faculty和international student两项均根据国际学生和国际教职员的比例给分,而faculty student根据师生比例给分。citation per faculty,顾名思义,根据教师平均论文引用数量给分。香港由于其多元文化及相对开放的环境,吸引了很多国际交流生和教职员赴港就读就业。几乎每一间香港的大专院校在这两项得分均高的吓人。&b&&b&国际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只是来香港一学期的交换生,&/b&难道说相对较高的国际学生和国际教职员的比例就能代表学校的水平?显然不能!&/b&最能体现大学科研能力的citation per faculty上,理工大学得分最低。&b&由此可见,理工大学在一些一些无关痛痒的项目上的高分拉高了总分。&/b&&/li&&/ol&--------------------分割线:告诉你为什么我不推荐你来香港理工大学读理工科------------------------&br&&br&由于以下几点原因,教师对本科生培养计划的贯彻与执行做的较差。&br&&br&&b&1. 本地学生智力水平&/b&&br&&br&香港理工大学的本地学生素质一直为人诟病。建设及环境学院某教授曾如下评价理工大学的土木以土木及结构工程专业:根据QS排名统计,香港理工大学与香港大学在其他方面相差不多,但恰恰在&b&学生智力水平(Student Intelligence)&/b&上相差甚远。老师在课堂上,为照顾本地学生的承受能力,有意识的降低课程难度,&b&少讲/不讲一些重要的知识点&/b&或者&b&重复学习很多基础知识&/b&。非本地学生,其中绝大多数为内地同学,因而没有接受到与他们所交的学费所匹配的教育(8万~11万HKD/学年)。PS:这一点在很多课程设计上可以体现出来,如果有知友质疑的话,我可以列举evidence,很多很多,在此我不赘述。&br&&br&在这里,我想强调一点。并非理工大学的所有老师都不能胜任教学任务,而是老师不敢讲的太难。讲的难了,本地学生会在每学期的学生反馈评鉴(SFQ)中,给老师打低分,并进而影响老师的晋升评职。在本地同学中,更有甚者会把讲课太难的老师贴在民主墙上,让老师在全校面前难堪。&br&&br&&b&2. 港府定位
&/b&&br&&br&香港特区政府对香港理工大学的定位是&b&应用型大学&/b&。在香港,科大同港大、中大包管了绝大多数科研的任务,理工大学在科研上建树颇少。举一个例子:理工大学并没有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系。取而代之的应用数学学系AMA(但此系本科并无数学相关专业)、应用物理学系AP、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ABCT等学系。这些学系名字里面的“应用”,顾名思义,就是应用一些研究出来的科学原理。&br&&br&港府定位这点或许也体现在老师的科研能力上。港大,科大和中大吸引了很多科研人才,而理工大学,因为其所谓的注重“应用”,流失了很多的人才。最直接的证据之一就是&b&理工大学曾经唯一的两院院士陈新滋教授已经跳槽到香港浸会大学&/b&。而其他教授,尤其是香港本地教授(此处包括Assistant Prof,Associate Prof及Prof),科研能力不强。表面上看,他们发表的论文数量高的惊人,实际上主要的科研都是这些本地教授用&b&高价招聘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PhD和PostDoc)所做的&/b&。知道了这一点,或许很多理工大学的同学就明白了当你问特别深入到问题时,为什么老师的回答总是支支吾吾,不知所措了吧。&br&&br&理工大学学生的&b&科研氛围几乎为零&/b&。上一段中讲到教授的科研能力不足,这直接导致教授在授课时很少将授课内容和他的Current Research结合到一起。学生接触老师做的科研的机会不多,进而学生的科研机会少的可怜。仅有的少数能够和内地教授做Research的同学,也很少能够在Research中学到东西。&br&----------------------------分割线:May 1,2014----------------------------------------------&br&首先感谢 &a data-hash=&18c9d8be77f5a4ef1ba538d& href=&/people/18c9d8be77f5a4ef1ba538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姑苏apollo& data-tip=&p$b$18c9d8be77f5a4ef1ba538d&&@姑苏apollo&/a&对答主我的答案的解读。&br&&br&对于你的回答,我还想做下述补充。还请 &a data-hash=&18c9d8be77f5a4ef1ba538d& href=&/people/18c9d8be77f5a4ef1ba538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姑苏apollo& data-tip=&p$b$18c9d8be77f5a4ef1ba538d&&@姑苏apollo&/a&浏览完补充内容后来看看我有没有讲清楚。&br&&br&1. 至于你所说的起薪问题,并给出了日经济日报的数据,我想说的是,毕业生的起薪根据学科不同,各有不同。15K只是我入学那年,理工大学招生的工作人员来我的高中宣传时拿出的卖点。&br&&br&2. 无意见&br&&br&3. 至于QS排名的问题,我举一个例子。浙江大学在综合排名上略逊于理工大学(ZJU:57.2 rank 165 VS PolyU:57.5 rank 161),那么我就以浙江大学为例子让你看看international student 和faculty 加起来才10% 是如何无情的拉高了总分的。&br&&img src=&/0abe214b20f971c9fca826f_b.jpg& data-rawwidth=&688& data-rawheight=&4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8& data-original=&/0abe214b20f971c9fca826f_r.jpg&&可以清晰地看到,理工大学在Academic Reputation,Employer Reputation上逊于浙大十余分,在citations per faculty上逊于浙大二十分有余,却&b&在&/b&&b&international student 和faculty上强势逆转,分别以 99.6 VS 14.7,89.1 VS 20.4以压倒性优势碾过浙江大学&/b&。10%的比重虽小,但在international student 和faculty这种评分机制下却足够令理工大学在排名上逆转浙大。&br&&br&至于&b&Student Intelligence&/b&歧视性数据的问题,我只能说这是那名教授亲口所说。在此还请您包涵我在这里不能点出这名教授的姓名或者initials,我不想给教授弄一个大新闻添麻烦。&br&&br&课程设计的问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AMA104,据我所知这门课的内容好像很多工院的学生会重新学一遍吧?重头讲起,一模一样,只是会多讲一点点eigenvalue神马的吧。&br&&br&怕被评低分的问题,好像每个学系都会对学生反馈做出分析的吧?一个理工方面的AP,若想晋升为副教授或者进一步升为教授,需要在Research,Teaching,Industry Consultation等几方面合乎一定的标准才可以。若SFQ太低,学系会认为教师的teaching不受学生认可。嗯?你没看到过学生抱怨课程太难的民主墙?你在PolyU呆了几年?&br&&br&最后你引用了所谓&b&香港老者&/b&的话,既然你都说了没有代表性,就没有必要发上来了吧。&br&&blockquote&香港人想做官的,就去考港大了,想做研究的,就去港科大了,想工作的,就去港理工了。&/blockquote&他的这番话没有就业率,起薪,入职五年、十年职业发展情况等数据作为支撑,就说“想工作的就去港理工了”,未免有些单薄吧?
后文有5月1日的更新。看到题主的表弟要高考,答主不禁想起当年收到理工大学录取的欢喜之情。看到了网上做的很多宣传,毅然来到了理工大学。来到后发现这里的情况和自己想的完全不同。本文绝非黑,只是想提供一些尖锐的观点供高三党们参考。================…
好像这个问题没人回答?&br&由于我最近在忙学校申请和工作的事情所以业余时间比较少,这个问题可以写很长很长,但是我长话短说。&br&&br&首先,在香港读大学与在内地读大学的一个共通之处就是:作为大学生的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因此不会有什么监察你的压力,你的时间你做主,你爱做什么做什么。想去上课,就按课程表去上课,想逃课,只要考试能过,也没人查你;想旅游,钱够的话说走就走,想与三五好友开爬梯,乃至做更加离经叛道的事情,只要不违法,不乱纪,都是自由的。&br&&br&随之而来的自由,却未必是完完全全的好事。不少内地的学子,从小到大的生活都是充斥着来自方方面面的指导,因此在完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一段时间的不知所措和随波逐流。这是正常的。但是这段时间的长短,以及在这段时间里你做出的事情,往往对你之后的大学生活有或多或少的影响。这就因人而异了。同时也要强调的是,自由也意味着你最好不要&strong&用他人的标准来判断自己的生活或者选择;&/strong&你有权这么做,但你同时也必须理解一点:&strong&他人的选择是基于他们自己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目标而做出的,对于你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甚至对于你可能一点儿不适合&/strong&。&br&&br&在香港读大学,远离父母、原来的朋友、熟悉的师长和环境,你急需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来努力,但目标和方向只能是你自己做出的,别人代替不了你。因此,这一段时间的迷离、彷徨、无助、以及诸多尝试、选择、放弃等等等等,可能是你的大学生活里,最难以忘记的部分。在你知道&strong&你是谁,你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之前,&/strong&你可能已经挂过科,可能逃过课,可能恋过爱,可能打过架……&br&&br&但只要你没有犯下大错,没有造成什么不可挽回的灾难性后果,那么只要醒悟了,一切就都来得及:&br&&br&如果你想要再某个行业(可能与你大学所读的专业重合、相关或者无关)里从事某个类型的工作,那么你就需要着重选择相关行业和类型工作所需的技能的培训课程,可能你的大学里就有资源可以利用(课内或课外),也可能你需要在更广阔的社会中寻找所需的帮助……&br&&br&如果你对某个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想进行更深一层的,专业性质更强的学术探讨,你需要发掘相关领域的教授的课并且与其增进了解和关系,自己课余的时间也要多多参与这个领域的活动和讨论,甚至你可能以大学生的身份加入有关领域的专业组织,在那里你会得到前辈们的指导,与你目标里希望成为的人物们更深入地交流等;&br&&br&如果你只是想广交朋友,你可以参与各种学生组织,表现得很厉害,或者请求与很厉害的人做朋友~或者不去理世俗的争斗,只在学业之余,背起书包探索你大学所在的社会和环境~其中你也可能接触到与你有共同兴趣和志向的大朋友、小朋友,共同做一些或许默默无闻的,但绝不会后悔的事情。&br&&br&生活就是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颗会是什么味道。大学简单来说,就是你脱离家庭的保护和限制,与社会开始全方位接触的人生新篇章。在你的面前,有无数的选择,构成无数条道路。初得自由的时候,你可能很兴奋地四处走走看看,不急着做出什么决定。但若你做出了某个决定,顺着某条道路走了下去,你会发现你在这条路上不是一个人,这条路上有些人比你年纪大,有些是你的晚辈,有些你喜欢,有些你讨厌,有些比你强,有些很想跟你学习……大学渐渐地会从一座不知从何开始探索的宝库,变成你走的那条路沿途的风景。最后,我想说一句你可能已经在无数本小说和回忆录中看到过的话:大学的四年,是你人生最黄金的四年,希望你不遗漏每个细节,不要有任何保留地加入到大学的生活之中,与你的同学、师长、朋友、以及大学所在的城市,共同享受接下来的时光吧!
好像这个问题没人回答?由于我最近在忙学校申请和工作的事情所以业余时间比较少,这个问题可以写很长很长,但是我长话短说。首先,在香港读大学与在内地读大学的一个共通之处就是:作为大学生的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因此不会有什么监察你的压力,你的时…
难道好多人都以为香港的大学跟内地一样是学生们搞个国旗班升旗?&br&升旗这种事都是交给保安组或者物业之类的做的啊。&br&&br&--------------------&br&贴段香港理工大学的回复吧&br&&br&電郵收悉,謹覆如下:&br&&br&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的一位保安員 (屬外判公司的同事) 昨日早上七時半左右安排升旗時,因為一時疏忽而沒有留意到旗旘的方向,及後於八時半左右將國旗重新掛置。&br&&br&該保安員已被嚴肅訓示,他並需為其過失接受紀律處分。&br&&br&理大對事件深表歉意,日後會加強巡察,確保旗旘掛置恰當。&br&&br&香港理工大學&br&傳訊及公共事務總監&br&吳麗娟&br&------------------&br&至于有人被忽悠说要求理工大校监辞职下台我看也是醉了 ┑( ̄Д  ̄)┍
难道好多人都以为香港的大学跟内地一样是学生们搞个国旗班升旗?升旗这种事都是交给保安组或者物业之类的做的啊。--------------------贴段香港理工大学的回复吧電郵收悉,謹覆如下: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的一位保安員 (屬外判公司的同事) 昨日早上七時半左右…
本人PolyU应届本科毕业生,主修Accounting.&br&学校以学术与实际结合为重,故整体学术气氛较港中科三所名校要弱,但相关注重实践行业均在香港具有一流水准,如:视光学,物理治疗,护理学,酒店管理,设计,建筑及环境工程学等。&br&商科中会计与金融较强,但偏重会计。&br&学生分类以本地学生为主,内地学生占据非本地学生的大部分。因2012年前为三年制大学,非本地学生会有一年缓冲,导致非本地学生抱团project,与本地学生隔离,尤以内地生居多的商科较明显(因商科是热门学科)。12年开始改为四年制,非本地学生第一年就和本地学生一起上课,这种抱团现象得到改善。&br&课程采用全英文教授,老师的diversity也很大,学科评定分具体科目,但一般情况分为Continuous Assessment 和Final Examination双重评定。&br&&br&个人体验:&br&宿舍:&b&最大的自由&/b&。&br&这里和内地最大的不同就是,学生完全对自己负责,但宿舍管理组(独立于学校,类似小区物业)也会尽到自己的义务来帮助学生。&br&我住的红磡宿舍,没有熄灯制度,免费上网,没有门禁。很多人(比如我)刚来的时候就昼夜颠倒,玩电脑,宵夜,通宵。宿舍内部不可吸烟(有警报器),不可烹煮(但被无视),不可养宠物(猫狗不敢,荷兰猪还是很多人养的),其他再无限制。宿舍有空调,费用用学生卡充值;同理洗衣房和烘干机。其他基础设施基本满足,健身房舞蹈室,乒乓球台和台球桌,但部分采用订场制度。2012年完工的何文田宿舍总体类似。&br&总体感觉是,在不影响个人隐私的情况下给予了我们最大的自由。在宿舍里面睡到几点,玩到几点,没人会管你。但是门口扔垃圾或者放东西,就会有保安来了解情况。&br&宿舍管理组(以下简称FMO)基本可以代表香港人的总体印象:普通话不是很好,不严肃但认真,话有点多,说话喜欢逗乐。大多数人脾气都很好,也很好说话。&br&但我感受到最明显不一样的地方,就是&b&信任&/b&。比如在宿舍门口放东西保安来通知说不能放在门口,要清理掉。我说好的我今天就清理,他就走了。从来不会被怀疑猜忌,这也许是我来香港最大的感受。&br&&br&学校:&b&Diversity.&/b&&br&你真的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人。在这里人种,国籍不再印象化,所有人也终于知道地图炮有多么的愚蠢。因为优秀与否,不是人种国籍能决定的。&br&有拿过香港十大杰出青年的极其谦逊近人的香港老教授,有人超nice你听不懂用普粤英三种语言跟你解释的香港Tutor,也有只想说广东话的tutor和给内地生分数超低的教授;有积极学普通话和内地生打成一片的香港同学,也有不屑讲普每日fb上充斥抨击内地评论的local仔。&br&见得多了,你就知道标签化这种偏见还是有的。因为不了解。没去过内地,以为内地还是八十年代的local同学一抓一大把。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又对香港了解多少呢。&br&扯远了。&br&学习方面,学校提供的资源非常多。图书馆有历年Final Exam试卷提供(无答案);老师有设consultation time;宿舍也有提供help desk等一系列学习服务。可以说,只要够认真,并且掌握学习方法,拿高分不难。&br&找工作方面,据我了解到的,商院FB的会计与金融AF和设计SD,酒管SHTM还有社院FHSS比较好找工作,前二是招牌,后二是独有;工院FENG参差,理院FAST难找,基本都继续深造;其他不知。
本人PolyU应届本科毕业生,主修Accounting.学校以学术与实际结合为重,故整体学术气氛较港中科三所名校要弱,但相关注重实践行业均在香港具有一流水准,如:视光学,物理治疗,护理学,酒店管理,设计,建筑及环境工程学等。商科中会计与金融较强,但偏重会…
日更新&br&2014级的小鲜肉们都已经加群交流了。&br&我在贴吧做了很多宣传,也遇到很多脑残问题和伸手党。有时候有种【算了能问出这种弱智问题的人还是不要来理大拉低内地生平均水平】的错觉。&br&这个回答里很多链接需要更新,但我懒得弄了,你们自己搜吧。&br&善于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真的很重要。&br&---------------------------------------------------------------------------------------------------&br&&br&&br&final正在进行...学弟学妹几个月后即将来临,群里已经开始涌入问报考学校信息的家长....SO让我来写个回答简单介绍一下吧XD&br&&br&&br&&br&首先必须声明的是,因为理大在内地招生人数不多(我这一届280人,&a href=&.cn/gaokao/JH/1060924.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下一届&i class=&icon-external&&&/i&&/a&计划招290人),且很多专业招的内地生只有几人(比如设计学院今年没人,去年3人),且有些省份也只招几人(比如我这一届湖北省只有3人),&b&样本非常之少,所以有些数据不具有统计规律&/b&。其次理大招生线是不透明的,究竟多少分多少名够什么专业,都是&b&未知&/b&,以下内容全部是学长学姐们根据经验以及官方数据总结出来的。&br&&br&&br&&br&&b&1.高考分数&/b&&br&直接问需要多少分,是很难回答的。因为新疆的600分和湖北的600分肯定不是一个概念,更不提存在江苏这种高考满分480的地方。不过可以拿分数和你所在省市的就读理大的学长学姐比较。&br&&br&&b&2.省排名&/b&&br&用这个也不够准确,因为不同省市的&a href=&.cn/gaokao//.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参考人数&i class=&icon-external&&&/i&&/a&是不一样的。但是可以把省排名除以参考人数算出&b&排名比例&/b&。&b&根据我们的经验,大致是千分之三左右或以内。&/b&以我为例,2013年湖北参考人数43.8万,根据一分一段表可以查出631分对应的排名是973名,即2.2‰;湖北另一位拿了半额奖学金的人是650分,258名,即万分之5.9。以此估计,在湖北想拿全额奖学金,大致需要排名比例万分之3以内,嗯...清华北大的分数了。&b&根据经验,拿全额奖学金的人都是清华北大分数左右,全国皆是如此。&/b&&br&&br&&br&&b&3.一本线&/b&&br&&a href=&/link?url=GdN3ZzAUJjJ-2EyC258EQm4ijo2qjz8Rii_PrFFfXE3c5bo0pZXOEx_RuVJUSOj58H3Vhqn74IS3nWVgIXuTf4sltCXd2_Wwx0nvytEUP4q&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一本线&i class=&icon-external&&&/i&&/a&本身就是根据招生计划、试卷难度、参考人数等条件制定出来的,所以也有一定参考意义。&b&根据经验,前几年录取平均值高出一本线多少分,你也比一本线高出这么多,差不多就可以了,稍热门的分可能高一点,大致自己估计吧。&/b&这里是&a href=&http://www.polyu.edu.hk/as/jee/jeescores.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013年理大录取的平均高考成绩与一本线&i class=&icon-external&&&/i&&/a&,可以拿来参考。&br&&br&&b&4.专业&/b&&br&在上一个链接的页面下方,有2013年理大首选最热门专业,仅供参考。这是&a href=&http://www38.polyu.edu.hk/aseprospectus/jsp/home.jsp?websiteId=2&schemeId=201310&langId=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014年理大提供的所有专业&i class=&icon-external&&&/i&&/a&,这是&a href=&http://www.polyu.edu.hk/cpa/polyu/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7&Itemid=99&lang=s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具体的学院学系讲解&i class=&icon-external&&&/i&&/a&,这是&a href=&/s/1bnu3er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专业与学院中英文及简称对应表&i class=&icon-external&&&/i&&/a&(方便在群里交流)。不同专业要求的分不一样,就像内地大学热门专业比冷门专业要求的分高,但是,&b&究竟高多少是未知的&/b&,&b&根据大家的经验和感觉,似乎并不多&/b&。所以不要盲目追求热门专业,也不要因为担心分不够不敢选喜欢的专业。&br&&br&&b&补充:刚刚在浏览&a href=&http://www38.polyu.edu.hk/aseprospectus/jsp/home.jsp?websiteId=2&schemeId=201310&langId=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014年理大提供的所有专业&i class=&icon-external&&&/i&&/a&时,发现一个让我震惊的事情。在每个专业右边有个向右的小箭头,点开可以看到该专业详情。备注里有这样一句话......选择本专业为第二志愿者不予考虑。不予考虑!而且随手一点不予考虑的还不少..╮(╯▽╰)╭真傲娇。&br&&/b&&br&&b&5.英语&/b&&br&官网上很多次强调需要优秀的英语成绩(似乎是至少120),毕竟大学里是全英语教学。有很大把握认为,英语成绩在考虑总体成绩时的权重比其他科大,&b&但这个权究竟大多少是未知的&/b&。&b&而根据经验,大家英语分大多是130以上,当然120+也有很多&/b&(换句话说英语如果低了也会影响总分的吧....)托福雅思成绩如果有,就填上,&b&究竟能加多少分,未知。根据经验,大家几乎都没考过雅思托福.....&/b&&br&&br&&b&6.竞赛奖项&/b&&br&官网上说有物理化学数学竞赛的全国奖项可以填,有加分,&b&加多少仍然未知&/b&;和上面一样,没有的话就不管。&br&&br&--------------------------------------------------&br&ps:&a href=&http://www.polyu.edu.hk/cpa/polyu/index.php?lang=s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这个是香港理工大学官网,可以戳开看看&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s:如仍有疑问,可在QQ群里搜索香港理工大学本科2014,热心的学长学姐在此~~考生及家长都欢迎~
日更新2014级的小鲜肉们都已经加群交流了。我在贴吧做了很多宣传,也遇到很多脑残问题和伸手党。有时候有种【算了能问出这种弱智问题的人还是不要来理大拉低内地生平均水平】的错觉。这个回答里很多链接需要更新,但我懒得弄了,你们自己搜吧。…
2012年7月CityU MFACM毕业,个人当初偏向交互媒体的学习,现留港工作做产品设计。&br&&br&当初申请香港的时候只报了创意媒体学院,没申过理工。&br&&br&现在正式工作两年,对SCM(School of Creative Media)充满了深深的感激。两年54个学分修下来,竟然完成了几个自己一度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觉得这两年都熬过来了,以后再也不怕什么艰难的任务了。&br&&br&SCM和理工设计学院的定位不同,SCM侧重艺术+科技,平时老师会更倾向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并且都会强调那些技术都只是工具手段,不要因为那些工具而忽视了最重要的那件东西存在的意义。创新不是从0变成1,不是非要无中生有,把存在的事物相结合,用1+1的方法照样能创新。&br&&br&2011年学院正式从地库搬到了大师的建筑作品邵逸夫创意媒体中心里,除了上山麻烦些,其他的设备环境都是耗巨资打造的,院长和几位教授也跟学校申请到了对外开放这座大楼的公共空间,让普通民众能更容易接近艺术与新媒体。我觉得这是值得参观的建筑,在天台花园还可以鸟瞰九龙和香港岛的景观。最近还看到学院安排了学生参与360环幕动画创作的课程,当初没赶上呀。还有专业的3D电影放映室、动作捕捉室等等。&br&&br&理工大学设计学院2013年也建成了一座风帆一样的新楼。只是据设计学院的一位博士生说,那座新楼是白色的,和理工大学最最经典的红砖房有点格格不入,所以不是所有人都接受的。&br&&br&CityU的老师这几年换掉了不少香港当地的教师,2014年的教师队伍以来自欧美国家的的教授为主。他们大都同时也是艺术家,平时会进行自己的跨媒体艺术创作。院长Jeffery Shaw是极具人格魅力的教授及艺术家,带头创作了不少很有影响力的跨媒体作品。此前的数字敦煌也是他参与创作指导的项目之一。CityU的老师似乎没有那么重的论文研究压力,他们在教学的同时会进行自己的创作,教授级别的老师可以说个个都是实力派。&br&&br&理工此前的辛向阳教授确实是交互设计领域的领军人物,不过两年前被派去江大当设计学院校长了,之后很多国际级的论坛就转移到了江南大学。&br&&br&认识几位理工大学设计学院的学生,同时也听闻朋友的朋友在那里读一年制的硕士。据说课程比较“水”。某种意义上,SCM也逃不过这个词,因为SCM的学费相对理工可能更贵,而且这几年来每年的学费都在涨,再想想一门课一个学期只有14周课,一周一堂3个小时,你指望花54个小时的课上时间就能对某个领域驾轻就熟?那是做梦。当时其中以为教授就拿Adobe的软件打比方,说他自己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积累到今天的水平。他不希望在课上花太多的时间教你怎么用软件,因为想学软件你自己去外面报个培训班就行。他希望能在课上传授更多的方法和可能性,扩大我们的视野。&br&&br&硕士的课程因为课时有限,肯定没有本科生来得系统,读书时确实有部分同学迷茫了,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了,于是只是想修满学分毕业,这种状况下可能就会觉得没学到什么东西。但如果自己的学习方向明确,有选择地选课及做个人项目,那个过程是要自己课外下很多功夫才能实现的。苦过来的人只觉得那钱花得还是很值的,因为SCM确实扩大了视野,它是在让你往未来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的方向去走去思考。虽然这是一些可能看不见,可能不能直接帮你找到工作赚到钱的东西,但它在潜意识里植入的价值观是会影响你一辈子的。&br&&br&话到最后,我个人觉得在SCM参与MFACM的学习是非常珍贵的经历,在这里也认识了好多在各自方向上有所长的朋友,比如&a href=&/people/50cbde162b9beb1fdef69& data-hash=&50cbde162b9beb1fdef69&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50cbde162b9beb1fdef69&&@Perry&/a& 。&br&&br&但是,没有谁的经历可以复制,她可以在这里读出东西不代表你也可以。&br&&br&不论是理工设计学院还是城大创意媒体学院,只要是有心有兴趣的人都可以在任何一间有所收获。若只是想混个学位,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那任何一种选择都可能是浪费时间、金钱和教育资源的。
2012年7月CityU MFACM毕业,个人当初偏向交互媒体的学习,现留港工作做产品设计。当初申请香港的时候只报了创意媒体学院,没申过理工。现在正式工作两年,对SCM(School of Creative Media)充满了深深的感激。两年54个学分修下来,竟然完成了几个自己一度觉…
這是我第一次答題,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題就很想答。&br&&br&我和前男友高一開始在一起,本來成績差不少,高三他一個奮發圖強趕了上來,最後我在科大他在中大,能在一個城市了簡直開心得不行,不多贅述。&br&&br&來香港之後,雖然科大和中大還是比較遠的,去中大要坐小巴再換地鐵從九龍塘轉線到大學站,不過還是能保證每週一次見面的。&br&&br&見面的時候一開始是在雙方校園逛逛,餐廳吃吃,圖書館學學,偶爾看他在中大內地男籃的訓練或者友誼賽,像個腦殘粉一樣坐在台邊,幾乎是唯一的觀眾,拍照拍個不停,幾個小時都不嫌煩。後來就是約好幾點在九龍塘站集合,再一起去旺角,買衣服吃飯,差不多就是這樣。&br&&br&我帶他來過我們的組聚打邊爐,他也帶我去過他們的組聚,邊爐和桌遊。在中大還認識了幾個朋友加了微信。我們兩個都時不時秀一發恩愛什麼的。&br&&br&當時我覺得我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女孩。&br&&br&因為中大和科大的假期時間差很多,我們家裡又不在同一個城市(他從其他地方來瀋陽上學),所以中間有大概兩個多月沒有見面。回來之後sping sem我們都上了莊,學業也忙了起來,生活上遇到了很多煩惱,兩邊都經常吐槽又沒有辦法或沒有心情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考慮對方遇到的問題(現在想想當時他還是開導了我很多,很感激)。中大和科大的文化還是有些差異的,有的時候說話的用詞都不一樣,互相也懶得解釋。見面的頻率也稍有降低,因為有的時候就算週末兩個人也都有事情要忙,見面了有時也會吵起來。不過這些小打小鬧我們高中的時候都經歷過,過去了也就過去了。&br&&br&大一春節大年初三,我去中大找他,忘記具體是說到什麼,他就跟我坦白,他好幾個月以前就對我沒什麼感覺了。&br&&br&一開始不太相信,畢竟都在一起這麼久了,那麼多挫折都挺了過來,還是想能不能改變些什麼重新把感覺找回來。回學校之後又微信談了兩天,打了好多電話,沒談攏,就分手了。&br&&br&從此之以後再沒見過一面。&br&&br&我們在一起998天,兩年快八個月。&br&&br&剛分手的時候真的是生不如死,撕心裂肺的那種難受。又趕上熬夜開AGM又考midterm辦體育節。每天行屍走肉一樣完成自己的工作之後用剩餘的全部時間想他、罵他。&br&&br&現在過去快半年了。冷靜下來想想當初其實有的時候我對他真的挺mean的。感情並沒有什麼誰對誰錯,還是&b&雙方都缺乏有效的緩解壓力的方式,又缺少溝通吧&/b&。題主如果是即將來香港上學的異校情侶還是要注意一下。&br&&br&很想念中大的老乾媽辣子雞,不過再也沒有理由跑去吃。&br&&br&當初在中大認識的也都不聯繫了,有的還屏蔽了我。&br&&br&聽說他現在單身生活過得自由自在。&br&&br&我在科大有了新的男友,很優秀很靠譜又能經常在一起。&br&&br&可惜是可惜吧,不過現在這樣也挺好的。&br&&br&另外,我高中的閨蜜在港大,比中大更遠,我們一學期也就見一兩次面。&br&&br&不過有句話說&br&友情經得起平淡經不起風雨,&br&愛情經得起風雨經不起平淡。&br&&br&&br&不匿了
這是我第一次答題,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這題就很想答。我和前男友高一開始在一起,本來成績差不少,高三他一個奮發圖強趕了上來,最後我在科大他在中大,能在一個城市了簡直開心得不行,不多贅述。來香港之後,雖然科大和中大還是比較遠的,去中大要坐小巴再換…
南方周末写过一篇专题报道 《悬浮的精英——“内地生”在香港》&br&以南方周末特有的小情怀记录了内地赴港学生的生活&br&&br&&a href=&/content/79174&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content/79174&/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南方周末写过一篇专题报道 《悬浮的精英——“内地生”在香港》以南方周末特有的小情怀记录了内地赴港学生的生活
本人目前在港留學。只是俺是文科專業,和理工科的差距好大的呢。我只能就我自己的經驗粗淺談一下。本人覺得香港的學術氛圍還是挺不錯的,來港後收穫最大的是critical thinking的訓練。如果是認真學習,確實能收穫許多。如果是認真玩樂,也能玩出點名堂。&br&&br&在香港念完碩士,如今可以獲得2年的工作簽證。在這兩年中,可以在香港找工作。雖然香港的整體生活物價水平很高,但是工資也很高啊。雖然會很辛苦,但是想留在香港也不是十分困難的,特別是理工科類的,總覺得搞定工作相比文科會容易地多。帶著在香港工作的經驗,再回國也是不錯的選擇。&br&&br&樓主如果真的想讀,可以試試看國內是否可以保留學籍一年,然後來香港讀讀看。&br&放棄國內一年的學業,還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樓主需要權衡利弊之後,做出自己不會後悔的選擇。&br&祝學業順利!
本人目前在港留學。只是俺是文科專業,和理工科的差距好大的呢。我只能就我自己的經驗粗淺談一下。本人覺得香港的學術氛圍還是挺不錯的,來港後收穫最大的是critical thinking的訓練。如果是認真學習,確實能收穫許多。如果是認真玩樂,也能玩出點名堂。在…
跟楼主当年情况几乎一样。同上海文科生,复旦有可能,但是科大、中大、港大没有太大希望的。&br&&br&而当时也把上海纽约大学列为自己的奋斗目标。&br&&br&&br&现在 &b&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二年级&/b& 就读&br&&br&经过在香港两年的生活的生活,现排序如下:&br&&br&&blockquote&&b&上海纽约大学 & (香港的所有的学校) & 复旦&/b&&/blockquote&&br&以及一个警告:&b&没特别大的执念不要来香港,不要来香港,不要来香港。&/b&不是说香港现在怎么不好(的确越来越糟糕),而是未来的预期会下降。融入本地生活圈的生活会让你挣扎太久,对于学术来说真的没有什么意义。而从专业来讲,香港也没有什么特别领先的(我们学院-创意媒体学院国内倒是很少有可以并驾齐驱的,但是就是冲着学院来而不是学校。)&br&&br&&br&&b&香港城市大学&/b&:&b&管理学、经济排名OK(商学院整体可以排到亚洲第二),但是从实力来讲没有很强。&/b&&br&&b&法学:英美法系,没法之后回内地发展。除非自己自学内地法律。&br&&/b&&br&&br&&br&&br&而根据自己在&b&上海纽约大学&/b&的熟悉的同学,上海纽约大学可能是两岸三地现在教育资源最棒的一所学校,而且在上海本地,同时因为是本地生,费用有优待。在香港读书,说实话就算家庭是中等偏上的家庭,也是会有一定的压力的,就算实力OK暂时觉得没有必要扔在香港,真的没有以前值得了。而纽约大学专业的话,也没有楼主讲的那么少,而且是在入学后一年才选,有很大的认识和更改的空间。&br&&br&&b&复旦大学&/b&。只能说是某一种执念咯.和纽大比起来大概就学费有优势。其他的可能并驾齐驱但是国际视野会差一些。&br&&br&根据现在的情况,极力推荐去上海纽约大学,有机会可以去纽约大学本部,不管怎么样都是一笔换算得的教育投资。&br&&br&最后还是想想一句(虽然可能其他答主不一定同意):&br&&blockquote&&b&香港现在就是一个火坑,不要往这里来跳&/b&,&b&这样的逐渐衰弱的历史,不需要更多的见证者。&/b&&/blockquote&&br&既然家庭情况OK,那么不要选择将香港作为一个跳板;同样的,以复旦为大学对之后继续深造也没有那么大的优势,所以还请仔细考虑~另外我会邀请纽约大学的熟人来帮你分析他们学校的优势/劣势。
跟楼主当年情况几乎一样。同上海文科生,复旦有可能,但是科大、中大、港大没有太大希望的。而当时也把上海纽约大学列为自己的奋斗目标。现在 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二年级 就读经过在香港两年的生活的生活,现排序如下:上海纽约大学 & (香港的所有的…
设计学院全球顶尖 poly名人大多出自于此&br&酒店管理 全球第二&br&建设及地政方面 包括土木 测量学等是世界前列的&br&以上三个是学校的支柱学院&br&另外物理治疗 眼科视光学 在香港乃至亚洲很强大 很多体育明星会来理大做理疗&br&此外 商科类专业 电子计算 电子信息技术等也是优势专业
设计学院全球顶尖 poly名人大多出自于此酒店管理 全球第二建设及地政方面 包括土木 测量学等是世界前列的以上三个是学校的支柱学院另外物理治疗 眼科视光学 在香港乃至亚洲很强大 很多体育明星会来理大做理疗此外 商科类专业 电子计算 电子信息技术等也是优…
忽然觉得很没意思……不如就随意吧&br&----------------------------------------------------------------------
忽然觉得很没意思……不如就随意吧----------------------------------------------------------------------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请LZ想清楚一个问题:&br&&br&&b&你究竟想做什么?&/b&&br&&br&酒店与新闻传播是&b&完全不相关,十万八千里&/b&的两个专业,两条道路。酒店管理是及其职业化的,毕业后做研究的可能性与进职场的可能性大概应该是1:9,酒店管理的职业化道路一般与整个酒店行业,以及旅游行业、会议展览等相关的行业有紧密联系。因此做酒店的话,需要好好了解一下高端酒店以及旅游的行情。这个职业需要的能力也就是大多数服务行业所看重的,比如倾听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使用科技手段的能力,自律,快速学习,等。加分项目有掌握多门外语,具备管理的能力和技能,有前瞻的能力,等。&br&&br&而新闻传播则是与电视、报纸、互联网媒体、流媒体等,比较新潮时尚的词汇紧密联系的。毕业后,做研究与进职场的可能性大概为2:8, 也是及其偏重职业化的一条路线。而且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有些题材的新闻在北大估计是学不到的,学到了也不太好做的。而且新闻内也分很多小方向,只要打开一张报纸的版面就可以大概了解:国际政治、国内政治、财经、娱乐、体育等,不同的方向,学的东西虽然接近,但是所需要的技能,工作的环境和要求,也天差地别。&br&&br&因此,如果说酒店管理相对的比较单纯,是为高端酒店培养管理人才的话,新闻传播则比较杂,如果选择新闻传播,需要进一步决定自己细分的小方向。&b&方向的决定是人生大事,尽量多听,多看,多查,多问。绝对必要发动能找到的亲戚、朋友,多了解行业的能力要求,工作环境,行业政策,行业方向。不知楼主性别男女,但男怕入错行,女的除非能嫁对郎否则行业也是很重要的。&/b&&br&&br&&br&假设楼主决定了想做酒店,那么香港理工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的优势在于:&br&&br&
(a)土壤富饶:香港是一个悠久历史的国际大都市,高端酒店鳞次栉比,能参观、能访问,也绝不缺少实习的机会。而且受惠于香港的高端旅游行业、会展行业等相关行业,香港的高端酒店也从来不缺高品质的国际化旅客,这对于锻炼一个跨国酒店集团的管理人才,是极其有利的。&br& (b)硬件优越:香港理工大学把酒店管理专业当成其特色专业重点投放资源,专门建设有四星级水准的教学酒店,地点就在大学左近,方便教学、实践以及各种接待、参观等活动。而且师资力量也很强大,有某杂志的排名把香港理工大学的酒店管理当成仅次于瑞士洛桑的全球第二名,甚是被理大自吹自擂了一番。&br&&br&如果楼主想做新闻,北大的优势不用多说,包括牌子优势,这体现在你在4年的大学学习之中绝不会缺少去名牌媒体公司实习的机会;而且在4年之后留学的时候,也可以直接瞄准全球一流的传媒研究院,比如哥伦比亚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英国LSE等,成功率都非常高。高端留学的支持也不会缺少,因为你会有很多同伴与你一同走过申请之路,也有很多学长学姐已经在哥大等地就读,可以提供各种指导;校友优势:北大的人际网络资源除了清华无出其右,这一点的价值几何相信不用太多修饰你也会懂得。&br&&br&综上所述,决定了道路之后,选择就十分明了。在此祝贺楼主,能拿到酒店管理以及新闻传媒两大专业方向的顶级学校的录取信。你的人生已经站在了比90%的同龄人都要更高的位置。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然后坚定地在一条道路上走下去。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请LZ想清楚一个问题:你究竟想做什么?酒店与新闻传播是完全不相关,十万八千里的两个专业,两条道路。酒店管理是及其职业化的,毕业后做研究的可能性与进职场的可能性大概应该是1:9,酒店管理的职业化道路一般与整个酒店行业,以及…
&a data-hash=&35a75cf479b78b4f880d& href=&/people/35a75cf479b78b4f880d&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35a75cf479b78b4f880d&&@倾心&/a&我想说你够了。。。。。。。。。。。。。你应该告诉大家多图杀猫。&br&----------------------------------------------------------------------------------------------------------------&br&我让某人邀请我了。&br&最近这些“就读体验”的问题实际上挺无聊的,不过既然有就说一说。&br&我基于某些原因在这里读了本科和研究生,所以大致两方面生活都比较了解。&br&&br&学习方面,图书馆书很多,这个非常好,学术上我需要的书基本都能找到,最多被别人节奏。设施也不错,2011年左右图书馆重新装修进了很多设备。图书馆有电脑室和影音播放室,尽管我看不出来那么多Mac到底有什么大用。对于研究生,新建了独立的研究小屋子,条件和环境很好,是我师姐的最爱,但数量不够,需要预定和抢,所以我也懒得去。此外还有其他地方有电脑室。但扫描仪就两台,这点很不好。&br&&br&考试期间学校图书馆会挤到爆,有学霸会去占座,但我基本不去。总体来说,学习的地方空间比较狭小,红磡这个地方寸土寸金,也可以理解。所以期末期间我一般不去,读了研究生有了办公室,除了借书也基本不去。顺带一提,图书馆有个咖啡馆,还不错,可以吃吃东西。&br&&br&学术上本科的时候,主要是中国人居多,包括香港人和大陆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讲的真的好,有的口音奇葩的完全听不懂。这个本科生教育实际上和教授的学术水平关系也不是特别大,这点我认为一向有很多人误解。说实话由于local水平以及其他原因,理大课程难度设置也是不一致,有些课比如会计水准比较高,挂科率也不低。但总体来说数学偏弱,这会妨碍一些人继续读研究生的计划。部分同学,尤其是内地生有时候会觉得难度不够,学有余力。还有甚者要求学校调整课程,此事不多谈,咳咳。&br&&br&总体来说你还是能学到一些东西,比较偏向实用,但在理论构建上有所不足,所谓红磡大技校哈哈。这个方面我能举出很多例子,但黑的过分我就不在这里说了。&br&&br&学习的心情还是不错,系里虽然在课程设置上基于种种原因不能令人满意,但能提供给我们足够资源去自己研究一些东西。系里电脑各种软件安装的很全,这点还是很不错。别的方面,有一些选修课,有些偏文科的选修课真的是只能在hk学到,虽然我对一些观点可能不是十分赞同,但至少能畅所欲言,不像大陆,你们懂的。所以学的也很开心,教授有的人品真的很好,帮助同学也很热心。有个教授,态度很高傲,经常鄙视我们,但有事情实际上都会帮助的。但是也有些人,这个我就不人身攻击了,引起中港矛盾就不好了。&br&&br&学校的人文环境来说,中港矛盾冲突弱于三大,这点稍微好一些,就像 &a data-hash=&cd8b56b1d6d31d8d440f& href=&/people/cd8b56b1d6d31d8d440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cd8b56b1d6d31d8d440f&&@Chris Xia&/a&学姐说的,允许政治冷感。但也不是完全就没有事情,但生活的不会特别压抑。社堂文化,local们来说也很疯,他们的价值观是住hall就是来玩。也可以理解,毕竟只有一年。但比港大好多了,偶尔上过八卦报纸,因为尺度太大,我不详说,但内地生可以不掺和。所以还好。学校在新的宿舍里不让宿舍的宿生会成立,从源头上杜绝奇葩扰民活动的出现。还真是大快人心。总体上也比较世俗,商科还是比较强势,但香港就这样,我不太喜欢,但也可以接受。&br&&br&社团上是这样,基本上local和内地生很难玩到一起去,社团要不local占多数,要不内地生主导。但hk的好处是社团非常自由,你有组织社团的自由,只要你有800个签名就可向学生会注册。已经存在的社团没有学校管着你,他们不想也不太能管。全部自己对自己的会员负责,所以你总可以找到你最喜欢的社团参加。只要经过种种方式,你就可以上庄,就是成为社团干事会成员,过程各有千秋,比较锻炼人。这点可能强于大陆学校。不过这个过程槽点很多,学生会本身也有很多令人不能忍的地方。也不是说完全自由就好了,各种扯皮矛盾也时有发生。&br&&br&平常生活,理大比其他学校好处就是地理位置非常好,属于市中心,不在山上。毗邻红磡隧道和红磡火车站,周围食肆分布秘籍。也就城大可以抗衡吧。别的学校经常有慕名来吃饭的。但是这样面积比较小,感觉偶尔有些压抑。学校整体红色风格,据说是为了辟邪,周围有三个殡仪馆。但我和社会系老师探讨过,据说这只是因为当年英国运来的砖是红色的。所以保留下来。&br&&br&理大宿舍条件基本上全港最好了,不论新旧,二,三人间,独立卫浴,不断网断电断水。设施充足,还有台球室啊,等娱乐设施,旧hall还有游泳池。总之会过的很开心。新宿舍还有部分房间有无敌海景。&br&&br&理大这里交换机会也很多,但学校可能不是最一流的,就当旅游也是很好,学校也会帮助同学找实习。&br&&br&想到这么多,先说这些。总的来说这五年过得还挺开心。
我想说你够了。。。。。。。。。。。。。你应该告诉大家多图杀猫。----------------------------------------------------------------------------------------------------------------我让某人邀请我了。最近这些“就读体验”的问题实际上挺无聊的…
谢邀!&br&个人觉得如果只是来读一年书,之后回去工作的话,香港的授课式研究生并没有特别的优势。现在国内有很多在香港甚至国外读一两年研究生又回去工作的海归,企业都知道其中的水分到底有多少。所以如果纯粹是为了读书,我觉得没必要放弃国内读书的机会。&br&如果你是想读书之后工作,多点经验攒点钱,那是可以考虑的。香港这边毕业生会拿到入境处签发的一年有效IANG留港工作,BSE这个专业也有很多公司需要fresh grad的学生,薪水比起内地好很多了。虽然香港工作可以给经验加分,但之后再回去内地也没有特别明显优势。内地建筑行业发展迅猛,我有同事rotate回内地工作,反而觉得做内地项目学到的经验多过自己做香港项目。&br&无论在香港亦或是内地工作,想要优势突出还是得考牌,也就是所谓的考证。没有证和牌,职务和薪水都难以提升很多。&br&我觉得题主还是要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再做决定是否来香港读书吧。
谢邀!个人觉得如果只是来读一年书,之后回去工作的话,香港的授课式研究生并没有特别的优势。现在国内有很多在香港甚至国外读一两年研究生又回去工作的海归,企业都知道其中的水分到底有多少。所以如果纯粹是为了读书,我觉得没必要放弃国内读书的机会。如…
希望现在答还不太晚. 本人理大酒管14毕业生.&br&不管是四年前还是现在,如果这两个选择摆在我面前,我都会毫不犹豫选北大的
希望现在答还不太晚. 本人理大酒管14毕业生.不管是四年前还是现在,如果这两个选择摆在我面前,我都会毫不犹豫选北大的
个人感觉,现在一部分熊孩子就像没事找抽一样,各种去惹你,激怒你,仿佛就像说:“你来打我呀?有种就打我呀?怎么还不打我呀?”这部分人巴不得政府赶快清场,最好动用武力,然后自己躲起来,不出点人命,不流点血怎么能算革命?只要清场结束,流了血,出了人命,他们就跳出来,向25年前的先辈致敬,告诉大家:“看,我们也是为革命流过血的!”问题这个“我们”中的“我”是死是活谁管呢?&br&所以只能说,做这件事的人还是太年轻。这点小计量能激怒谁?最多算是有个象征意义罢了。但要知道这可是能激怒大陆民众的。可问题香港这件事关大陆民众半毛钱关系?你要和香港政府斗,要和中央政府斗,那是你自己的事。但国旗是国家主权,尊严的象征,即使你再不爱这个国家的政府,但连国家和政府还没大陆民众分的清。就像泰国人不支持现总理,可以游行可以斗,但没见倒挂国旗啊?(当然,也有可能倒挂了,只是大家没看出来^_^)即使这个国旗是gd执政时候定的,但现在来说,这国旗就代表了中国人。当初还有部分人口若悬河的要唤醒大陆民众balabala的。现在好了,倒挂国旗,自绝于大陆人民呗,划清界限,我和你大陆人民不同,不是一国的呗。所以说,做这事的人,也真是智商够着急的。大陆民众都能分清国与政府的区别,到了要争取民主自由,争取普选的人这,反而是把国与政府,大陆民众与政府混为一谈了。&br&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才觉得泰国,日本,孟加拉什么的好机智啊,国旗倒挂都看不出来。^_^
个人感觉,现在一部分熊孩子就像没事找抽一样,各种去惹你,激怒你,仿佛就像说:“你来打我呀?有种就打我呀?怎么还不打我呀?”这部分人巴不得政府赶快清场,最好动用武力,然后自己躲起来,不出点人命,不流点血怎么能算革命?只要清场结束,流了血,出…
一个随时可能忙项目忙到猝死的地方,也是一个让人成长的地方
一个随时可能忙项目忙到猝死的地方,也是一个让人成长的地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女生网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