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2009年全国茶叶福建百强企业名单的名单?

【论文】我省入选2010年度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经济人物、重点产茶县名单揭晓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00.0浏览总量总评分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4页¥2.001页¥0.502页¥1.003页¥2.002页¥1.002页¥1.005页¥2.002页¥1.001页¥0.504页¥2.00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我省入选2010年度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经济人物、重点产茶县名单揭晓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主​办​的​第​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00​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于00​年0​月8​―0​日​在​遵​义​市​隆​重​举​行​,​各​项​主​题​活​动​异​彩​纷​呈​。
该文档仅有一页,您已阅读完毕,如需下载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同期刊文献黄山市茶叶协会
 黄山市茶叶行业协会
您现在的位置:
第五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隆重召开
更新时间:
&  2009年10月28日到31日,第五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第四届第三次理事会在四川省成都市浦江县隆重举行。本届年会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联合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浦江县人民政府、成都市农业委员会、成都市会展办、四川绿昌茗茶业有限公司及各省(区)、市茶叶(业)协会、学会、商会等协办。
  第五届茶叶经济年会不仅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例行年会,而且是全行业临近年终的一次大盘点和迎接新一年的大备战,多年来的品牌式运作让年会在业内享有声誉。今年,近600余名参会者从全国各茶叶产销区奔赴浦江,他们的浦江之行,是全国茶界和四川茶界的一次精彩互动,是对四川省人民政府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联合办会的充分肯定。短短的4天时间里,茶界的智慧在这里散播,茶界的商机在这里流动。
  2009年度中国茶叶行业十大经济人物新鲜出炉
  又到了揭晓一年一度茶界十大经济人物的时候了。今年共有12个省、市的19名候选人入围此次评比。评比在公正、公开、公平的环境中进行,先期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将19位候选人的名单公布在官方网站上进行网上投票,虽然依据评选规则网络投票只占评选的30%比重,但是截止到10月10日,总共有1438689人次对19名候选人进行投票,总票数2691311,竞争非常激烈。28号下午,12个省市的茶叶(业)协会、学会、商会代表又进行现场无记名投票,2009年度的十大经济人物终于得到揭晓。他们长期奋战在中国茶界,为茶叶倾注了毕生的心血,用最好的行动诠释了茶人、茶商的精神。
  2009年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表彰进行时
  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无疑是业内企业的标杆,今年共有134家符合条件的业内知名茶企参与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调查。他们自愿向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递交了2008年度企业财务审计报告和各省市茶叶组织的审核及推荐意见,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专家进行初审、确认,并经公示、再次核实等程序,最终评选出“2009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中国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连续四年摘取了百强企业第一的桂冠,浙江省茶叶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云南大益茶业集团、福建省八马茶业有限公司,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安溪铁观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均名列前十,得到大会的表彰。
  2009年十大全国特色产茶县(市)和全国重点产茶县正式公布
  2009年,是硕果累累的一年。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本着公益的原则,从掌握各地茶叶的种植、生产情况,探索茶产业健康发展的科学规律和提升茶叶的产业竞争力出发。于年初开展了“全国重点产茶县基本情况调查”工作,在各省行业组织和相关产茶县(市、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调查工作已圆满完成,15个省共128个县市参与了本次全国重点产茶县的调查活动。根据各县的茶叶产量、产值、面积和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并综合其它几个要素,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推选出了2009年全国重点产茶县。
  综合当地历史、人文、地域等现状,在2009年全国重点产茶县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对特色鲜明的十个产、涉茶县、市,授予“全国特色产茶县(市)”的称号。四川省蒲江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安徽省休宁县、浙江省松阳县、浙江省建德市、福建省武夷山市、河南省负忧⒐笾菔′靥断亍⒔魇℃脑聪亍⒑笔∥宸逑氐热倩袷笕厣柘(市)称号。
  2009中国茶业行业发展报告填补业内空白
  中国茶叶行业流通协会正式发布《2009中国茶业行业发展报告》。《2009中国茶业行业发展报告》由《2009全国重点产茶县调查报告》和《2009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调查报告》两大部分组成。《2009全国重点产茶县调查报告》以2009年全国重点产茶县调查为基础形成的一大重要成果,《2009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调查报告》是连续4年进行百强企业调查形成的力作。报告得到全国100多个重点产茶县和实力茶企的大力支持,以广泛的调查数据为坚实后盾,集行业基础材料和最新行业动态于一身,兼具宏观与微观视野,是全国首部相关类别的茶叶专著,填补了业内空白。
黄山市农业委员会主办 黄山市茶叶行业协会承办 黄山市政府信息中心维护
联系电话: 传真: E-Mail: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名单公布 信阳最大茶企位列31位-资讯-中华名茶网
当前位置: >>
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名单公布 信阳最大茶企位列31位
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名单公布 信阳最大茶企位列31位
08:34:27&&作者:&&来源:&&&&浏览次数:0&&文字大小:【】【】【】
 &&& 本网讯(姜烽烜) 日前,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根据《关于开展“2010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调查工作的通知》(中茶协[2010]19号)的相关规定,在通过2009年度企业财务审计报告和取得相关认证的茶叶企业自愿申报和各省市茶叶组织审核、推荐的基础上,经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专家初审、确认,并经公示、再次核实等相关程序,最终推选出 “2010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信阳共有6家涉茶企业进入100强,排名最高的卢氏茶叶集团位列第31位。&
&&&&& 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名单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茶协字[2010]68号&关于公布“2010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关于开展“2010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调查工作的通知》(中茶协[2010]19号)的相关规定,在通过2009年度企业财务审计报告和取得相关认证的茶叶企业自愿申报和各省市茶叶组织审核、推荐的基础上,经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专家初审、确认,并经公示、再次核实等相关程序,最终推选出“2010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整个评选认定过程坚持了“自愿、公平、公正”的原则,受推选的百强企业代表了目前我国茶叶行业的大体发展水平,相关结果将作为今后的行业推介、信用等级评定、品牌商标评选的依据。
  现将“2010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名单予以公布,并对前十名优秀企业进行表彰。&  附件:2010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名单&&&&&&&&&&&&&&&&&&&&&&&&&&&&&&&&&&&&&&&&&&&&&&&&&&&&&&&&&&&&&&&&&&&&&&&&&&&&&&&&&&&&&&&&&&&&&&&&&&&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二O一O年十月二十八日&
2010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名单序 企业名称 法人代表 2009年销售额(万元) 1 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 徐尚风 145700 2 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施建强 101420 3 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 周重旺 90432 4 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 李念华 70425 5 宜昌萧氏茶叶集团有限公司 肖 勇 62017 6 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刘海燕 54017 7 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 王文彬 52896 8 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 唐先洪 52530 9 北京张一元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王秀兰 51780 10 泉州市理想茶叶有限公司 郑文巧 48352 11 华茗园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胡家华 46815.88 12 广东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 穆有为 46115 13 昆明七彩云南庆沣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任剑峥 45675.55 14 福州春伦茶业有限公司 傅天龙 43298 15 四川省叙府茶业有限公司 颜泽文 43095 16 湖南湘丰茶业有限公司 汤 宇 43020 17 上海天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邬建斌 41106 18 福建敖峰闽榕茶业有限公司 王德星 38179 19 浙江省诸暨绿剑茶业有限公司 马亚平 37569 20 福州满堂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高晨生 37038 21 湖北采花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韩靖忠 36586 22 湖北邓村绿茶集团有限公司 邓祥英 36270 23 北京更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俞学文 36000 24 福建魏氏茶业有限公司 魏贵林 35139 25 江西德宇集团有限公司 刘浩元 34200 26 福建省天禧御茶园茶业有限公司 陈昌道 32762 27 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马元祝 31400 28 日春股份公司 王启灿 30638 29 湖南猴王茶业有限公司 贾 鹏 26588 30 厦门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 贾 鹏 26495 31 河南省信阳卢氏茶叶集团 卢文全 26200 32 福建大自然茶业科技有限公司 蔡荣旭 22976 33 安徽天方茶业(集团)有限公司 郑孝和 21162 34 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 何一心 21000 35 安徽省六安瓜片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曾胜春 20976 36 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 林振传 20520 37 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 贾 鹏 19410 38 福建省泉州市日泰茶业有限公司 傅仰恩 18633 39 黄山市松萝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 王光熙 18487 40 日照御青茶业有限公司 马玉峰 18396 41 黄山市汪满田茶业有限公司 汪智利 17895 42 宁德市奇隆翔农业有限公司 周大祥 17036 43 上海大不同天山茶城有限公司 苏锦平 17018 44 福建富源茶业有限公司 詹保凌 16371.47 45 休宁县荣山茶厂 郭德军 16365 46 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王天权 16010 47 黄山谢裕大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谢一平 15684 48 安溪志宏制茶有限公司 高志川 15600 49 广东省大埔县西岩茶叶集团有限公司 魏顶国 15077 50 安徽齐山六安瓜片有限公司 杜 陈 14256 51 安徽舒绿茶业有限公司 陈绍存 14034 52 福州福民茶叶有限公司 刘南官 13592 53 黄山市新安源有机茶开发有限公司 方国强 12454 54 河南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 陈华胜 12440 55 四川省花秋茶业有限公司 喻长根 12438 56 福建三和茶业有限公司 吴荣山 12411 57 浙江千岛银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张再清 12398.32 58 重庆市二圣茶业有限公司 张节明 12381 59 福建绿叶茶业发展有限公司 余其招 12174 60 安徽省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 王 昶 11732.8 61 云南土林茶业有限公司 王建宝 11442 62 岳阳市洞庭山茶叶有限公司 袁小月 11300 63 浮梁县浮瑶仙芝茶业有限公司 吴水前 11260 64 福建新坦洋茶业集团 张锦明 11135 65 福建福安市城湖茶叶有限公司 黄 雄 11102 66 云南省腾冲清凉山茶厂有限责任公司 徐家龙 11074 67 北京茶叶总公司 彭广义 10806 68 安徽国润茶业有限公司 殷天霁 10608 69 福建省广福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林型彪 10563 70 宜昌龙峡茶业有限公司 万 志 10500 71 四川早白尖茶业有限公司 张德勋 10470 72 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阮殿蓉 10244 73 福建坦洋工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刘丛生 10140 74 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罗乃xīn 10074 75 福建省南方佳木茶业有限公司 缪 强 10013 76 大埔县康达茶业有限公司 赖法卫 9923.9 77 福建省天湖茶业有限公司 林有希 9889 78 福建省福鼎市莲峰茶业有限公司 张记昌 9765 79 安徽省华国商业发展有限公司 宋光英 9678 80 福建省银龙茶叶科技有限公司 方守龙 9443 81 黄山光明茶业有限公司 谢四十 9344 82 陕西省午子绿茶有限责任公司 闫战利 9297 83 湖北锦合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周武汉 9208 84 浙江天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宋盛康 9147.4 85 福建郑源茶业有限公司 郑传源 9131 86 福建誉达茶业有限公司 周庆贺 9060 87 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刘文新 9053 88 湖北汉家刘氏茶业有限公司 刘家国 8910 89 河南仰天雪绿茶叶有限公司 王章春 8835 90 安溪县桃源有机茶场有限公司 汪健仁 8601.66 91 河南省九华山茶业有限公司 舒学昌 8571 92 赣州市武夷源实业有限公司 谢明进 8411 93 信阳申林茶业开发有限公司 潘万勇 8339 94 福建省满园春茶业有限公司 赵师增 8210 95 重庆长城茶叶贸易有限公司 唐德平 8200 96 陕西苍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纪晓明 8174 97 湖南省白沙溪茶厂有限责任公司 周重旺 8174 98 河南新林茶业有限公司 连启武 8160 99 四川嘉竹茶业有限公司 马 隽 8057 100 黄山六百里猴魁茶业有限公司 郑中明 8025 101 山东日照碧波茶业有限公司 李 明 8017
责任编辑:
本文引用地址:&
     
中华名茶网|中华茗茶 中华茗茶网&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马古道研究会&&&&长春市茶叶协会 &安溪县珍田茶叶合作社&&&&浙江省安吉安浦茶社&&中外文化经济交流协会 中华国学书画研究院&&中国国际电子商务协会 战略合作:云南《茶马古道》杂志社&&《茶缘》杂志&&安溪《西坪茶叶》 云南《春夏秋冬》杂志 &西部开发报.茶周刊&& 文笔轩书法社 北京《茶友》杂志 汉韵唐风茶艺2015北京国际茶业展获商务部批复
关于举办青少年茶文化教育教师茶艺师、评茶员职业资格培训班的通知01-12
关于举办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茶故事大会活动的通知01-12
关于举办首届全国青少年茶文化冬令营活动的通知01-12
[安徽] 01-27
[福建] 01-27
[福建] 01-27
[浙江] 01-27
[川渝] 01-27
[川渝] 01-27
[浙江] 01-27
[贵州] 01-27
[广西] 01-27
[湖南] 01-27
[湖南] 01-27
[福建] 01-27
[福建] 01-27
[云南] 01-27
[浙江] 01-27
[湖北] 01-27
[江苏] 01-19
[贵州] 01-19
[贵州] 01-19
2014年08月 122.3
中茶协·安溪·中国茶都
2014年08月 125.67
中茶协·新昌·中国茶市
2014年08月 142.2
中茶协·松阳·浙南茶市
2014年08月 209.62
中茶协·横县·西南茶城
通讯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美年广场2栋3楼 邮政编码:518054 联系人:黄玲 联系电话: 单位网址:
通讯地址:山东济南天桥区清河北路黄台茶叶市场507# 邮政编码:250022 联系人:王军 联系电话:2 寿宁县万氏留香茶
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木兰镇共和社区一组 邮政编码:610513 联系人:刁宇 联系电话:028- 单位网址: www.au
通讯地址:山东省威海市沈阳路108-1号 邮政编码:264209 联系人:原华军 联系电话: 单位网址: www.kerun.net 科润信息
通讯地址:广西梧州龙圩区茗园路9号 邮政编码:315600 联系人:黄玉琴 联系电话: 单位网址:/ 公司
通讯地址:安徽合肥高新区创新产业园二期F1栋18层 邮政编码:230088 联系人:李端锋 联系电话: 单位网址: www.hu
通讯地址:上海徐汇区天钥桥路325号A2906室 邮政编码:200030 联系人:冯智 联系电话:021- MartinBauer是全球最大的花草、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马连道14号19号楼201 邮政编码:100055 联系人:康天静 联系电话:010- 单位网址: www.chayeshiji
通讯地址: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子午路584号(张家界茶业) 邮政编码:427000 联系人:杨昊 联系电话: 单位网址
通讯地址: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冷市镇华莱黑茶产业园 邮政编码:413502 联系人:李小芳 联系电话: 单位网址:h
通讯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五四北路128号恒力城20层 邮政编码:350001 联系人:谢弘斓 联系电话:3 单位网址:
通讯地址:广西梧州市西江四路扶典上冲25号 邮政编码:543000 联系人:陈水莲 联系电话: 梧州市茂沁园茶业责任有
各会员单位邮寄问题07-29
天津市茶业协会召开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05-07
关于诚邀出席“第十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的函09-23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茶协微信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发展概况
21:38:02 作者: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来源:伴夏茶网
今日焦点关注
  本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三农&工作高度重视,多项利农惠农政策连续出台,充分惠及到茶叶行业,我国茶产业由此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009年,在中央下发的一号文件《关于2009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若干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出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茶叶等经济作物生产,加快实施新一轮的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积极推进茶叶等园艺产品设施化生产。这充分表明我国政府对于茶产业的重视,正逐步加大对茶产区和茶企业在各方面的扶持力度。全国各茶产区政府也积极通过多种方式加快对茶叶设备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加大对茶叶科技的投入力度,通过打造茶企业品牌,提高茶叶产品质量安全和经济效益,使广大茶企业、茶农的生产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截至2009年底,我国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80万公顷,较2000年的108万公顷增长66.67﹪;全国茶叶产量也由2000年的68.3万吨,发展到2009年的135.0万吨,增长97.66﹪。
  2009年.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实体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逐渐显现,然而我国国内茶叶市场在中央&扩大内需&的拉动下依然呈现购销两旺的可喜局面,共销售茶叶95万吨,多数茶叶品种价格上扬。茶叶出口也呈现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我国茶叶09年出口到世界110多哥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量30.3万吨,出口金额7.0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和3.3﹪。
  在我国茶叶市场总体运行势头良好的大环境大背景下,为了进一步帮助广大业内外人士充分了解我国茶叶企业经营状况,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与协调发展,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09年度全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调查工作所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了系统、科学的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本报告。报告分为:百强企业总体经济分析、百强企业生产销售分析、百强企业经营管理分析、共三部分。
  百强企业总体经济分析
  1.1&&& 百强企业年度销售总额
  中国茶行业百强企业评选作为一种年度性的评选活动,每年百强榜上的企业以及企业排名多会发生变化。针对这种无法避免的客观现实问题,为了通过数据分析能够科学、准确地反映出我国茶行业企业部分的年度发展变化情况。我们在统计分析百强企业年度销售总额时采取了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统计每一年度百强企业的销售总额并进行分析比较;另一种统计方式则完全就2009年度百强上榜企业自身的理念销售总额进行统计分析。
  按照第一种方式,根据百强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度茶行业百强企业销售总额达到233.44亿元,与2008年度百强企业销售总额相比增长20.10﹪。较2007年度百强企业销售总额增长40.66﹪。
&&&& 按照第二种统计分析方式,就2009年度茶行业百强上榜企业自身而言,其08年的销售总额为208.02亿元,09年较08年增长12.22﹪;而其07年的销售总额为182.92亿元,08年较07年增长13.72﹪。(表1,图2)
  表1&2009年度茶行业百强&上榜企业07-09年销售总额(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2009年,我国茶产业生产总值为430亿元。09年度百强企业销售总额占全国茶产业生产总值的54.29﹪。尽管较2008年的57.17﹪稍有下降,缺依然占到全国茶产业生产总值的半数以上。
  以上统计结果表明,我国茶叶目前还处于快速发展期。百强企业销售增长速度远大于行业整体增长速度,行业的集中度逐步得到提高,百强企业整体经营规模不断壮大,经营实力继续增强。
&&&&&& 图2&2009年度茶行业百强&上榜企业07&09年销售总额对比(单位:亿元)
  另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2009年度百强企业中,钱二十强企业的销售总额达113.43亿元,占百强总销售额的48.59﹪。同时,比较浅二十强企业的近三年销售额,2009年较2008年同比增长26.34﹪,2008年较2007年同比增长9.35﹪,前二十强企业近年来的销售总体保持上升趋势。(表2)特别是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实体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逐渐显现的经济背景下,我国茶叶企业的销售依然逆势上涨。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内销市场茶叶人均消费水平较低,市场发展空间较大。茶叶行业通过茶文化、茶叶健康等主题性宣传,加强品牌建设,不仅有效化解了经济危机的影响,而且还促进国内茶叶市场消费快速增长,对稳定农民增收,茶叶增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表2 &2009年度茶行业百强&前二十强企业07&09年销售总额(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1.2& 百强企业年度主营业务收入
  根据百强企业调查统计结果,2009年度茶行业百强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231.23亿元,同比2008年增长27.96﹪,同比2007年增长49.62﹪,(08年主营业务收入较07年增长16.92﹪);2009年度茶行业百强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销售总额的99.05﹪,2009年度茶行业百强企业08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占销售总额的86.87﹪,2009年度茶行业百强企业07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占销售总额的84.49﹪。(表3,图3)
  表3&2009年度茶行业百强&上榜企业07&09年主营业务收入(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以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国茶叶企业在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销量不断上升的同时,主营业务收入所占销售总额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茶叶作为茶行企业的主营产品,其经济效益不断得到提升。
&&&&&&& 图3& 2009年度百强上榜企业07&09年主营业务收入占销售额比(单位:亿元)
  1.3&&& 百强企业利润率
  通过综合分析2009年度茶行业百强企业的利润率可知,有28家企业的利润率低于5﹪,利润率在5﹪-10﹪之间的企业有36家,利润率在10﹪-20﹪之间的企业有20家,利润率在20﹪-30﹪之间的企业有15家,企业利润率高于30﹪的仅有1家。(图4)
&&&&&& 图4&& 2009年度茶行业百强企业利润率统计
  1.4& 百强企业年度内外销情况统计
  据百强企业调查统计,2009年茶行业百强企业在国内市场的茶叶总销量为24.48万吨,占全国茶叶内销量的25.77﹪。其中,茶叶内销量在1万吨以上的企业有7家(前二十强企业中有5家),0.5-1万吨的有5家,其余88家企业的内销量均在0.5万吨以下。(图5)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到,我国茶叶企业间的茶叶内销量差异明显,总体呈现向大型企业集中的态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茶叶内销市场规模化,品牌化运作的大幕已经开启。
&&&&&&& 图5& 2009年度茶行业百强企业茶叶内销量统计
  另据百强企业调查统计,2009年茶行业百强企业的茶叶内销总额为170.61亿元,占百强企业年度总销售金额的73.09﹪。在出口方面,2009年茶行业百强企业茶叶出口总量为17.32万吨,出口总额为40.74亿元人民币。在茶叶价格方面,根据以上统计结果计算,百强企业茶叶内销均价为69700元/吨,出口均价为23520元/吨。而据还逛统计,2009年我国茶叶出口30.29万吨,出口金额约7.05亿美元,平均单价2327美元/吨。以上统计结果表明,2009年我国茶行业百强企业茶叶内销量和内销总额均高于外销。(图6)
&&&&& 图6& 2009年度茶行业百强企业内外销情况对比
  1.5& 茶行业百强企业区域分布统计分析
  通过对2009年百强企业的分布地区进行统计可知,位于我国茶叶生产区的百强企业数达到95家,其中前二十强企业有17家;茶叶纯销区的百强企业仅为5家,其中前二十强企业3家。按照省份统计,我国茶行业百强企业以福建最多,安徽次之,其余则主要分布于北京、浙江、湖南、湖北、四川、河南、广东诸省(图7)。按照东西部地域划分统计,我国茶行业百强企业主要分布于东部发达地区,占总数的86﹪,其中的前二十强企业有近80﹪位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差行业百强企业仅占14﹪(图8)。按照南北地域划分统计,有近84﹪的茶行业百强企业分布在我国南方各省,北方地区仅占16﹪(图8)。
&& 图7& 2009年度我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地区分布统计
  综合以上统计结果可知,当前我国茶叶企业总体存在&南多北少,东强西弱&的区域分布特点,其中&南多北少&与茶树的适生环境区域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东强西弱&则与我国目前的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总体态势保持一致。
图8& 2009年百强企业东西部、南北方地区分布对比
  2.1&&&&&&&&&& 百强企业茶叶种植及原料供应状况分析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全国茶行业百强企业的自有茶园面积为29.22万公顷,较其07、08年自有茶园面积分别增长47.50﹪,20.25﹪(图9)。另据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的最新统计数据,2009年全国茶叶种植面积为186.696万公顷(其中可采摘面积138.47万公顷),2008年尾171.9万公顷,2007年为153万公顷。2009年度全国茶行业百强企业07、08、09年的自有茶园面积分别占全国茶叶种植面积的12.95﹪、14.13﹪和15.65﹪,可见我国茶叶企业自有茶园种植面积占我国茶叶总种植面积的比重正在逐年上升。
  另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一方面反映出我国茶叶生产企业目前的生产能力和规模正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随着消费者对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各茶叶生产企业的产品安全意识也不断增强,纷纷通过建立自有茶园,力求从源头开始保证产品的安全性。这不仅能够有力推动我国茶叶标准化、正规化、规模化生产的前进步伐,更对于提升我国茶园的生产、管理和茶叶加工技术水平起到促进作用。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全国茶行业百强企业自有茶园的总供应量为46.81万吨,其2008年的总供应量为36.77万吨,2007年为30.52万吨。2009年较07、08年同比增长53.37﹪、27.30﹪。另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的最新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的茶叶总产量为134.44万吨。09年全国茶行业百强企业自有茶园的总供应量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34.68﹪,自有茶园种植面积占全国茶叶种植的12.95﹪。
& 图9& 2009年度茶行业百强企业07&09茶园种植面积(单位:万公顷)
  2.2&&&&&&&&&& 百强企业各类茶叶生产销售状况分析
  我国茶叶的产销均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四大茶叶主产区的产品特征性、优势性均很明显,江南茶区是各类名优绿茶的重点生产区域;华南茶区则是优质乌龙茶、白茶和花茶的重点生产区域;江北茶区以生产特色绿茶及出口绿茶为主;西南茶区则是红茶、普洱茶及特种茶的重点区域。
  当前,我国的茶叶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四大茶叶主产区,其生产、管理水平多数处于行业前列,不仅能够代表我国茶叶企业的总体发展现状,也对促进和带动我国茶产业全面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对于非产茶地的华北、东北、西北等区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化为流通体系不断健全,现已逐渐发展成为茶叶的重要销售区域,同时也培育出了一定数量的国内知名茶叶销售企业,例如:张一元、吴裕泰等。正是由于我国各茶叶企业所处的地域不同,直接导致其生产、销售的茶叶品种各有侧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然而,随着我国茶叶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茶叶贸易流通体系日益完善,各类茶事活动频繁举办,茶叶消费日趋多元化、品牌化,消费档次也在逐年提高,多种茶类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茶叶市场的主要趋势之一。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百强企业的茶叶总产量为46.11万吨,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34.16﹪(表4)。其中,绿茶产量最高,占百强企业茶叶总产量的半数以上;乌龙茶(青茶)作为近两年国内茶叶市场的主流产品,其产量位居第二;红茶和花茶分别列第三、第四。值得注意的是,红茶呈快速上涨的趋势。
&& 表4& 2009年全国茶行业百强企业茶叶产量(单位:万吨)
图11& 2009年度茶行业百强企业各茶类产量比
  表5中显示,红茶的销售量虽然高出花茶,但是销售仅为15.11亿元,仅为花茶的48﹪,表明红茶由于国际市场价格上涨,我国红茶出口增加,花茶目前还主要是国内市场销售。
表5& 2009年全国茶行业百强企业茶叶销售额& (单位:亿元)
 图10& 2009年度茶行业百强企业各茶类销售额比
  2.2.1&&&&&& 绿茶产销分析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百强企业的绿茶产量最高,占百强企业茶叶总产量的51.49﹪。另据统计,2009*年百强企业中有近83﹪的企业生产绿茶。由此可知,绿茶始终是我国茶叶企业的最主要产品之一。
  另根据百强企业各茶类销售统计数据可知,2009年百强企业各类茶叶的总销量中,绿茶的销售额占各茶类总销售额的48.5﹪,仍处主导地位,继续保持我国茶叶的首要消费品种的位置。尤其是江、浙、皖、赣省份,以及湘、鄂、川等绿茶主产省份,通过发展名优绿茶,较好适应了国内市场产品升级的要求,发展速度很快,产品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2.2.2&&&&&& 乌龙产产销分析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百强企业的乌龙茶产量为6.05万吨,占百强企业茶叶总量的13.12﹪,其销售额占09年百强企业各茶类总销售额的19.88﹪。
  2009年,乌龙产在&铁观音&、&大红袍&这两个高知名度产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品种丰富多样性的优势,积极推广新品,以吸引更多口味存在差异的消费者。同时,在各类乌龙茶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以力求通过研发新工艺产品来克服因消费者口味变化而带来的目标客户流失,并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消费群体。另外,乌龙茶在品牌建设、连锁经营、文化推广等方面发展很快,增加了产品在市场的渗透力,也推动该茶类快速发展。
  2.2.3&&&&&& 红茶产销分析
  红茶是我国茶叶外贸企业经营的传统型茶叶出口品种,然而近两年国内茶叶市场对于红茶的关注度不断提升。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百强企业的红茶产量为5.5万吨,占百强企业茶叶总产量的11.93﹪;其09年销售额占到百强企业各类茶叶总销售额的7.1﹪。
  2009年红茶内销市场中,福建通过对金骏眉红茶成功运作,不仅带动了福建红茶的快速发展,而且也推动滇红工夫、祁门红茶、四川红茶等传统名优红茶的发展,形成新的市场消费热点。
  2.2.4&&&&&& 花茶产销分析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百强企业的花茶产量为5.17万吨,占百强企业茶叶总产量的11.21﹪。另根据百强企业各茶类销售统计数据可知,2009年百强企业花茶的销售额占到各类茶叶总销售额的14.8﹪。
  2009年由于云南着恢复绿茶的生产,包括福建、贵州、湖南、湖北等在内的茉莉花茶原料产量出现上升的趋势,茉莉花茶原料供应充足,导致茉莉花茶原料价格出现下降。同时也降低了花茶生产茶企业的成本,增加了茉莉花茶生产的经济效益,带动了花茶生产企业加工茉莉花茶的积极性。
  在销售烦闷,花茶属于我国的传统型茶叶产品,深受北方地区百姓的喜爱,特别是北京、天津、河北、东三省地区,历来是花茶的热销区域。当前茉莉花茶在市场上的销售越来越向品牌企业集中。茉莉花茶主要销售企业北京的张一元、吴裕泰、湖南猴王茶业的销售每年都保持较大幅度增长,品牌在市场上竞争力开始体现出来。另外,茶叶消费逐渐升级,30元/公斤以下的低档花茶销量呈较大幅度的下降,而各类高档茉莉花的销量开始呈上升趋势。
  2.2.5&&&&&& 黑茶、普洱茶产销分析
  根据百强企业各茶类生产统计数据可知,2009年百强企业的黑茶产量为3.49万吨,占百强企业茶叶总产量的7.57﹪;而2009年百强企业的普洱茶产量为1.62万吨,占百强企业茶叶总产量的3.51﹪。
  2009年,黑茶的销售趋势与以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黑茶的内销不再是普洱茶一枝独秀,而是以供应少数民族地区为主的边销茶开始渐渐通过自身的宣传挤入其他市场。其中,湖南、陕西等省的茯茶、千两茶等增加了自己的宣传覆盖面,力图从原来的边销市场的局限中突破出来。同时,普洱茶企业却在市场的恢复过程中表现参差不齐,利润率差异较大,总体上已经开始走出低谷。
  2.2.6&&&&&& 白茶、黄茶产销分析
  根据百强企业各茶类生产统计数据可知,2009年百强企业的白茶产量为0.48万吨,占百强企业茶叶总产量的1.04﹪;而2009年百强企业的黄茶产量为0.06万吨,占百强企业茶叶总产量的0.13﹪。
  近年来,来自固件的白茶开始通过产区的活动渐渐提升自身的消费认知度,其市场份额也有所提升,但是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主要原因有:一是认知度仍不高们认识存在很大的误区,不少消费者仍会把绿茶中的安吉白茶等与六大茶类的白茶混为一谈;二是产量有限,产区单一,限制了白茶的发展。
  黄茶仍为各茶类中产量最小、销售额最低的茶类,09年百强企业黄茶的销售额进一步萎缩,仅为3453万元,不足08年销售额的七成。
  2.3&&&&&&&&&& 百强企业散茶、包装茶生产销售状况分析
  当前,茶叶作为一种泡饮式的饮用型产品,主要是以散茶和包装茶两种形式进行贸易流通。我国是传统的茶叶生产大国,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由于受到体制、经济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我国茶产业的整体加工规模小且过于分散,茶叶加工技术水平低,工业化程度不高,标准化生产意识淡薄。这就导致我国茶叶在建立市场化贸易流通初期,主要是以散茶的形式进行买卖,包装茶的产销量很少。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不断提高,产业标准化生产意识、品牌营销意识的不断增强,包装茶已逐步开始取代散茶成为主导性的商品交易形式。
  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我国百强企业的散茶产量为7.83万吨,包装茶的产量为6.35万吨。可见散茶目前依然是我国茶叶企业产品销售的主要形式,但包装茶的产量较前两年已有大幅的增长。
  图12& 2009年度茶行业百强企业散茶、包装茶产量
  另外,通过比较百强企业散茶和包装茶的销售金额可知,09年百强企业包装茶的销售额为58.43亿元,散茶的销售金额为29.28亿元,仅占包装茶销售额的50.11﹪。综合以上两方面统计结果,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包装茶的经营利润要高于散茶,另外散茶销售有很大一部分是出口原料茶,在百强企业中,有64家企业的经营内容全部或部分涉及茶叶外销,这部分茶叶大多为单价较低的产品,也影响了散茶的总体销售金额。同时,从食品质量安全角度讲,包装茶可以有效避免茶叶在贸易流通、储存过程中的污染,其产品质量安全性要优于散茶。对于企业而言,包装茶可以有效地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企业品牌的宣传影响力。(图13)
  图13& 2009年度茶行业百强企业散茶、包装茶销售额
  3.&&&&&& 百强企业经营管理分析
  百强企业中主要为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百强企业中龙头企业共98家,但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仅15,其中有9家存在于前二十强企业中,余下大部分为省级、县级龙头企业。在行业整体呼唤龙头企业的情况下,百强企业在行业中表现出积极的作用,但是从表格中可以观察到,国家级龙头企业大半集中在前二十强中。(图14)
  图14& 百强各级龙头企业数
  3.1&&&&&&&&&& 经营发展情况分析
  3.3.1.1销售渠道分析
  2009年,百强企业中企业品牌连销售程度相对08年有了明显的提升,有98﹪企业设有直营店,80﹪企业设有加盟店。同时,79﹪的企业设有销售专柜,77﹪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业务,73﹪的企业在商超卖场销售。销售方式的多元化,增加了品牌的被识别机会,扩大了品牌的认知度。
  百强企业共开设加盟店1万7千余个,远高于直营店不到3千家的水平,这些加盟店更大范围的扩大了品牌影响力的辐射范围。但是,加盟店整体质量上仍弱于直营店,数据娴熟:加盟店平均面积仅为74.7平米,不足直营店平均面积162.2平米的一半;加盟店给企业带来的加盟收入共计万元也远远低于企业从直营店中的获利万元,仅为后者的1/8。(图15)
  利润与投入休戚相关,较低的利润导致部分企业不重视加盟店的管理,而只把加盟视为低成本的扩张方式。但是,加盟店也是品牌形象的一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品牌的美誉度,企业除了通过直营店对于自身店面形象进行控制外,仍要提供加盟店的质量。从前二十强企业加盟店所占专卖店数量的比值略低于百强企业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企业更加注重对于自身形象的维护,而非盲目扩张。
  图15& 百强自营、加盟店数量
  百强企业中的绝大多数为产销型企业,经销型企业仅有3家。产销型企业是茶叶行业传统企业的经营方式,在货源管理、产品质量管理、知识产权等方面都有很大优势,现在看仍为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百强企业中主要通过批发进行进行销售的占据52﹪,零售的为48﹪,总体持平。
  百强企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人士到了自身产品区域性特征明显所带来的劣势,开始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加强对外交流,扩大营销地域范围,提升品牌和产品在省外的影响力。然而,企业的扩张却不均衡,茶叶企业在各行政区域中的销售分布呈现两极化趋势。百强企业中,销售重点放在华东地区,是传统的茶叶的主产区,当地产茶、饮茶由来已久,茶叶消费稳定,物流等中间环节成本较低。其次是华北地区和中南地区,前者是茶叶,尤其是花茶、绿茶的主销区,当地经济发达,茶叶购买力强;后者是茶叶产区,茶类丰富,饮茶习俗因地而异、五花八门。销售的薄弱地域分别是东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平均不到30﹪企业在这些地区设点销售。这些地区,除了四川省因为茶叶传统上多为自产自销,较少扩张外,其他多为非传统茶业产销区或边销茶产销区,经济形势与居民生活水平发展略落后于主要产销区所在的东部地区。随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以上区域经济的和消费都会攀升,提升茶叶购买力,市场有待拓展。(图16)
  图16&& 百强企业在各行政区域中销售分布数量图
  3.1.2&&&&&&&&&& 品牌推广情况
  在百强企业中,广告宣传费用占销售额比重为3.77﹪,相比08年有了很大提升。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多数企业加强了对树立品牌和对外宣传的重视程度,其中昆明七彩云南庆沣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广告投入位列行业之首,总额为26875万元,占总销售额的58.84﹪。百强最多使用的广告形式为报刊,97家的企业选用了此种宣传模式,其次为网络91家,户外广告90家,电视88家,广播45,冠名活动等其他形式19家。由此可见,视觉因素仍是企业进行广告宣传的首选,之后才是听觉等其他感官输入。(图17)
  图17&& 百强企业选用各宣传模式数量比例
  2009年,随着网络成为更多消费者获取信息的巨大媒介,越来越多的茶叶企业开始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络进行品牌宣传。茶叶电子商务迅速增长,并与茶叶品牌网络广告相辅相成。
  茶叶展会时茶产业运作的常用形式之一,它集茶叶展示与交易为一体,商务功能丰富,可以为行业内企业提供宣传自我和了解行业动态的平台,从而帮助企业客服原有空间上的营销困难,短时间内在当地媒体上形成信息数量上的冲击,极大的提升知名度。2009年,百强企业中有96﹪通过各种形式的展会进行品牌推广,其中36﹪的企业年参加展会在5次以上(含),而这一数值在前二十强中达到70﹪。以上数据显示,企业愈加重视利用展会宣传自身品牌,拓展消费市场。
  (3)社会活动
  百强企业的社会活动较丰富,97﹪的企业参加了各级协会、商会等组织。其社会活动内容丰富,涵盖各国家级和省级协会、商会、学会、农产品协会,连锁经营协会,质量协会,老字号协会。企业通过这些活动丰富自身的企业文化,增加企业内涵与活力,给自身营销带来的一定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各组织之间认证、管理等因素可能存在的冲突也给企业经营和行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困惑,期待协调解决。
  丰富的社会活动也促成了竞争对手间的合作而不是放大竞争,竞争对手通过行业协会等共同营销,然后在此疾驰上合理竞争。同一地区的竞争对手往往在产品、发展历程、经营理念、品牌文化上有很多相似之物,不合理的恶性竞争会伤及自身。行业之间协作可以在营销中产生集群效应,扩大营销规模和影响力。同时,产业中可能存在多哥发展方向,单个品牌难以兼顾,新方向如果过早引入激烈竞争又不利于发展,竞争对手间运用蓝海战略、默契协调,避开一些没有必要的恶性竞争将有利于行业不断推出新产品,保持活力百花齐放。
  3.2.&&&&&&&&& 管理水平分析
  3.2.1&&&&&& 品牌建设
  品牌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重要依据。品牌竞争力所具备的差异化能力、延展力和构建竞争壁垒能力是不可替代的,能够使企业扩展自身潜力,获取持续的赢利,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
  调查结果显示,百强企业自有品牌的普及率达到100﹪,24﹪的企业拥有3个以上(含)的品牌。百强企业中,有78家获得名牌产品称号,74家获得著名商标称号,驰名商标和老字号持有率接近1/5,总体质量较高,前二十强企业中名牌产品称号和驰名商标普及率高达95﹪和45﹪。更多的企将品牌形象塑造。(表6)
  3.2.2&&&&&& 企业内训情况
  百强企业在人员结构上生产人员仍占多数,但相比08年已经有了明显下降,其次是销售人员,同比基本持平。相比较百强整体,前二十强企业人员配比重生产人员和其他领域人员的比例有所下降,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比例上升。(表7)
  以上数据说明:一、随着茶叶清洁化生产的深入人心,企业开始在生产中推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减少生产人员的比例;二、茶叶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相似程度高,导致企业将更多的人员投入到销售环节中;三、企业尽量削减辅助人员比例,以减少开支,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四、企业提高管理层和技术层比例,向知识经济方向发展。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将人力资源视为最活跃的资本,以管理为手段,知识产业为主要产业,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茶产业的知识经济化,将变革茶叶产业传统的经营模式,对企业综合技术、信息化程度、创新能力、员工素质等提出更高的要求。百强企业中越来越重视技术与科技的应用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和企业高效率生产。
  同时,71﹪的百强企业和95﹪的前二十强企业选择进行产业延伸,利用有限的资源提升利润率,在经营层面上向低碳经济方向发展,符合整体经济发展的潮流。
  所有的百强企业都开展了内训,2009年百强企业的内训投入达到5024万元,前二十强内训投入达到1913.3万元,均值高出百强均值近一倍,说明茶叶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给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
  内训内容上,市场营销、生产加工、产品质量、标准化系统、企业文化、员工素质几项内容的普及率都达到80﹪以上,说明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的综合发展,要求员工在提升素质、了解企业文化之上更多的对茶叶行业的基础知识和主要体系具有深入的了解。
  图18& 百强企业内训对象百分比
  内训的主要对象为中层干部、其次为一线员工和高层管理者,说明企业更加重视对于储备人才的培养。(图18)内训基本已周、月、季度为单位进行,模式上已经相对成熟、固定。这样的模式,培养了企业内的学习气氛,有利于促进企业的不断学习与创新,帮助茶叶这一传统产业中的企业适应新的环境,把握新的商机,提升自身竞争力。企业内训主要选择与培训机构、科研单位、行业协会合作进行,追求内训的专业程度和效果,极大地利用了社会资源。
  3.2.3&&&&&& 认证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市场对茶叶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日益提升,茶叶质量安全问题日趋严峻。近几年来,关于出口产品检验结果的报道常常能够影响到国内消费者的选择,欧盟率先提高了茶叶的农残检验标准,日本也修正检验条款,各种针对茶叶的绿色壁垒层出不穷,这些信息也将影响到国内消费者对茶叶的选择。消费者是具有联想和归类能力的,行业内的产品产品味及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造成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不信任,从而涉及到行业内其他企业。企业在行业内逐步完善的产品质量规定制定与监督工作,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的同时,也开始利用各种认证提升产品质量。
  百强企业中普及率最高的认证时QS认证,普及率达到98﹪,其次是有机食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与名优茶的发展趋势相符;管理体系认证中,百强企业中88﹪的企业通过了ISO9000系列认证,45﹪和22﹪的企业通过HACCP和GAP认证,另有部分企业通过了国际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茶叶企业已将产品质量安全置于足够重视的位置,并且更多的向绿色食品和有机茶的方向努力;相比较产品质量认证,百强企业在管理水平,尤其是茶园管理水平上的认证仍有待提高。(表8、表9)
  表8& 百强企业获得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数量表
  表9& 百强企业获得各项管理体系认证数量表
责编:黄大茶
此新闻来自于"伴夏茶网"
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伴夏茶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伴夏茶网,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伴夏茶网", 。违反者本网将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的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如果您有茶行业、企业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或进行咨询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邮箱:
网友十大喜爱茶业品牌排行榜
媒体推荐:
伴夏茶网子网站:
[相关网站]
速览茶叶资讯,查看茶叶商机,将伴夏茶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蒙古百强企业名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