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上市流程公司IPO超募是怎么回事啊

IPO超募20%或成惯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实际上,从IPO开闸后第一批新股发行来看,监管层对“三高现象”(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高超募资金)严密监控,但上市公司可以直接利用老股转让圈钱。数据显示,第一批48只新股中,40只采取了老股转让,老股东通过存量发行套现逾100亿元,占上市公司募资223.88亿元的近50%。“此次监管层对拟上市企业超募开一道口子,有利于规范上市公司老股东套现行为。”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监管层对超募有望适当放开,20%左右的超募资金或许成为惯例。 宗禾
商报消息日前,新股改革再次透露出新动向,监管层对拟上市企业超募资金有望适当放开,20%左右的超募资金或许成为惯例。本次IPO新政始末,超募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老股转让一直成为各方关注焦点,奥赛康甚至因32亿老股转让套现被监管层叫停。监管部门在之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把新股发行数量与募投项目资金需求量直接强制挂钩不尽合理,并正在研究相关改进措施。而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不久,市场上就出现了第一个超募仍正常发行的新股。绿盟科技发行公告中披露,其IPO新股发行960万股,老股转让1155万股,而其实际募集资金依然高出募投项目计划所 需 资 金6167.59万元,成为此轮IPO 重启以来首家实际超募的首发企业。“现在监管部门的说法是,政策微调后,可以允许20%左右的超募。”一华东地区券商保代透露。依照绿盟科技项目所需资金2.93亿元,以及超募资金6167.59万元计算,绿盟科技新股发行超募比例达21.05%。实际上,从IPO开闸后第一批新股发行来看,监管层对“三高现象”(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高超募资金)严密监控,但上市公司可以直接利用老股转让圈钱。数据显示,第一批48只新股中,40只采取了老股转让,老股东通过存量发行套现逾100亿元,占上市公司募资223.88亿元的近50%。“此次监管层对拟上市企业超募开一道口子,有利于规范上市公司老股东套现行为。”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监管层对超募有望适当放开,20%左右的超募资金或许成为惯例。 宗禾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261112
播放数:180456
播放数:155078
播放数:168270
48小时点击排行欢迎访问公司注册网,这里有最全面最权威的公司注册信息,免费公司注册,转让信息发布平台.
当前位置: >
IPO超募水平与公司投资效率负相关
时间: 06:40来源:
注册公司网
作者:王编辑字号:
  证监会主席肖钢昨日明晰暗示“已往领略的超募资金简直有点窄”,同时透露正在研究改良已往把召募资金与牢靠资产投资项目强制钩挂的做法。由此可见,由老股转让后遗症发作倒逼的超募红线松动已成事实。  眼下,放松超募红线好像成了业内较为一致的概念。那么到底如何放松呢?是彻底放弃超募观念,照旧答允必然比例的超募?那这个比例又定在几多符合?  某券商投行深圳地域认真人认为,应该是答允必然比例的超募,可是详细什么比例和尺度来挂钩尚不明晰,但根基可以必定应该不会完全放弃限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当首次果真刊行(IPO) 订价过高时,或可等比例缩减投资者认购的股份以淘汰超募金额。  证券时报记者留意到,深交所所属《证券市场导报》2014年1月刊颁发的一篇文章与上述话题也有必然的性,文章提出的概念或者对禁锢层办理超募困难,拟定改良政策有必然的代价。  文章题为《上市公司IPO超募与投资的研究——基于创业板市场的履历论据》。以我国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讨了创业板公司IPO超募对其投资的影响。研究功效发明:创业板上市公司IPO超募水平与其投资效率负相关。IPO超募金额越大,超募比例越高,公司的投资太过或投资不敷现象也越严重。  为办理创业板上市公司IPO 严重超募及其引起的投资失效问题,文章发起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办理:  一是证监会等禁锢部分要尽快完善现行的创业板新股刊行制度和订价机制,当IPO 订价过高时,尽大概在不违反公司法和证券法对社会公家持股比例要求的前提下,等比例缩减投资者认购的股份以淘汰超募金额。 若缩减股份后导致公司社会公家持股比例低于礼貌最低要求,可以思量在公正、 等价的基本上,让公司原始股东出让部门股份给中签投资者,以使公家畅通持股量回覆到25%以上。  二是中介机构方面,保荐机构要当真推行保荐职责,严惩保荐机构的太过推介行为,严禁券商为了自身好处炒作、虚抬股价,使上市公司的IPO 价值可以或许只管回归其真实代价。同时严格监视涉足成本市场的管帐师事务所和证券处事机构的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和阐明师预测质量,实时向市场通报精确信息。  三是上市公司应拟定科学的召募资金利用打算并严格执行,对付超募资金的利用要有明晰筹划和具体披露,同时公司内部应成立委托人与署理人鼓励相容的制度布置,完善管理机制以提高投资效率。  四是增强投资者教诲,提高其风险识别和节制本领,并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淘汰投机心理。另外,禁锢部分还应要求上市公司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出格超募资金利用的透明度,以淘汰信息差池称;并增强对超募资金利用的后续禁锢,类型公司投资行为和超募资金的利用措施,严禁上市公司滥用超募资金损害投资者好处。  总之,由于情况的不绝变革和不确定性,要精确预计打算需求的资金长短常坚苦的,适量超募也许无可厚非,要害是上市公司对付超募资金的利用偏向和利用效率要切合投资者的好处,真正做到优化资源设置,为公司缔造代价。
(责任编辑:DF127)
(小编:公司注册网)
】【】【】
公司注册指南
CopyRight(C) zcg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总部地址:上海市闸北区长安路1138号华东大厦26楼A-B座 电话:021- 传真:04
浦东分部:上海浦东新区张杨路838号(华都大厦)17楼A座 电话:021-07025 传真:021-11
闵行分部:上海市闵行区碧秀路98弄15号银海大厦室 电话:021--
宝山分部:上海宝山区共和新路4995号万达广场3号楼室 电话:021--
财务代理:上海市闸北区长安路1138号华东大厦26楼C座 电话:021-您的位置:&&&&&&
关于IPO超募资金使用与监管情况的研究报告
  关于IPO超募资金使用与监管情况的研究报告
  北京证券期货研究院 &万丽梅助理研究员
   & 一、IPO超募资金基本情况
    (一)IPO超募现象存在,规模呈逐年减少趋势
  2009年6月IPO重启以来,沪深交易所新上市公司共计934家,包括沪市109家、深交所中小板446家、创业板379家。其中,存在IPO超募现象的公司共计824家(占比88.22%),分别是沪市超募72家,中小板超募405家,创业板超募347家。IPO超募资金共计4064亿元,约占全部募集资金净额的40%。超募现象依然存在于两市新上市公司中。但随着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超募规模正逐年减少。以超募家数居首的中小板为例,2010年-2012年中小板平均每家公司超募资金分别为5.39亿元、3.96亿元、2.13亿元,未出现超募情况的公司家数分别为4家、9家、9家,占当年新上市公司家数的比重分别为1.96%、7.83%、16.36%,该比例上升趋势明显,其他板块亦呈现类似特征。
  表一:沪深两市超募基本情况表        
     &
   & 沪主板
    & 中小板
     创业板
   & 总计
        新上市家数
        超募家数
       & 占比
  66.06%
  90.81%
  91.56%
  88.22%
        超募资金(亿元)
  927.57
        使用的超募资金(亿元)
  792.88
  1382.76
  775.01
  85.48%
  74.38%
  60.64%
  72.59%
图一:沪深两市超募资金规模   
  数据来源:交易所系统和wind。超募资金使用金额截止2014年2月末。
  &(二)超募资金使用率较高,未现大量闲置问题
    从超募资金使用情况来看,沪深两市共计使用超募资金2950亿元,超募资金使用率达到72.59%。上市公司使用超募资金的用途主要是补充流动资金、归还银行贷款、购买土地房产或车辆、对外投资、购买资产等。
   沪市新上市公司中,55家公司将超募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金额占总超募资金比重达到65.6%,27家公司用于归还银行贷款,金额占比9%。用于对外投资、购买资产的有19家,金额占比7.59%。非用于主营业务的超募资金主要用于委托理财,共计20亿元,金额占比2.19%。
  &表二:沪市超募资金使用情况表
占超募公司数量比例
使用金额(亿元)
占总超募资金比例
补充流动资金
  76.40%
  608.69
  65.63%
归还银行贷款
  37.50%
             
对外投资、购买资产
对子公司增资
               购买土地、房产或车辆
  11.10%
  & 截至2013年上半年,中小板和创业板的超募资金平均使用率为74%和61%,整体上不存在超募资金大量闲置现象。其中,中小板公司在已经投入使用的1383亿元超募资金中,622亿元用于对外投资、项目建设或资产收购等与主营业务相关的项目上,占超募资金比例为33%;422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占比24%,流动资金主要用于采购原材料、支付费用等正常经营活动。创业板超募资金主要用于公司经营和改善资产结构。其中,直接项目投资占比约24.28%,新设子公司、对子公司增资等占比约23.51%。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和归还银行贷款约占32.61%,是上市公司调整资产结构、改善财务状况的直接体现。由于创业板公司规模较小,在宏观经济整体走弱的情况下,更易受到冲击,因此流动资金对于创业板公司的稳定发展更为重要。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对外股权并购是近年来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的新亮点,是公司巩固原有主业和拓展新业务的重要手段。据统计,创业板公司的超募资金投向中13.76%的资金用在对外股权并购中。
  图二:中小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使用 图三: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使用    &
   总体来看,IPO重启后的沪深两市超募资金使用率较高,并未出现大量资金闲置的现象。用于委托理财的资金平均约占1%,不存在过度理财的现象。但超过半数的超募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归还银行贷款,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在宏观经济整体趋紧和行业下滑背景下生产经营和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以及改善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财务费用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公司投资和管理风险上升、资金管理能力亟待提高的问题。
  (三)超募资金投资项目收益逐步显现,对公司盈利贡献度不断提高
  & 2010年至2013年上半年,中小板超募资金投资项目分别实现收益5.75亿元、19.55亿元、30.23亿元、13.58亿元,超募资金项目平均投资收益率分别为6%、8%、10%、11%,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募投项目的建设进展,其投资收益率不断提高。创业板2013年前三季度,已有167家公司超募资金项目实现收益共26.49亿元,平均投资收益率为4.93%。其中有49家公司超募资金收益率超过6%,平均达到12.57%。虽然总体收益情况良好,但个别公司如得利斯、棕榈园林等在将超募资金投资时出现了投资收益不高的情形,主要原因有:一是宏观经济景气度下降,上市公司平均利润率出现大幅波动,导致公司投资收益不及预期;二是部分投资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固定资产投资较高,产能利用率不高导致未达预期收益;三是部分超募资金投资项目收益无法单独核算,比如信息系统建设、购置经营场所等;四是部分项目受到天气、季节、政府建设规划等外部因素影响,拖延了建设周期。
   &二、IPO超募资金监管相关规则和情况
   &2007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通知》,规范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的通知》,规范了募集资金使用的决策程序、风险控制措施和信息披露要求。其中规定超过本次募集金额10%以上的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时,须经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并提供网络投票表决方式。独立董事、保荐人须单独发表意见并披露。2012年12月,为加强对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特别是超募资金的监管,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对募集资金的存储、使用、超募资金的使用等进行了规范。上交所制订了《上交所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办法》并于2013年进行了修订,深交所在《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和相关募集资金使用的备忘录中对募集资金使用进行了详细的规定,防止募集资金投向与主业无关的高风险领域。由于创业板公司业绩波动较大,其募集资金监管更为严格,如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时间不得超过6个月,不允许上市公司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等。
    总体来看,现行的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定较为明确,募集资金使用和管理要求严格,大部分公司都能遵守相关规定,严格履行相关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规范使用募集资金。然而,也有个别公司存在不规范行为,如沪市在IPO重启后1家公司使用募集资金违规,1家公司涉嫌违规正在核查;深市个别公司存在使用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补充流动资金未及时履行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进展未及时披露等问题,对此,监管部门、交易所在日常监管中高度关注并采取了相应的监管措施。
   &&三、政策建议
   IPO高超募现象是资本市场发展阶段性失衡的集中体现,随着投资者认识回归理性和各项机制的建立、完善,定价和募集资金终将趋于均衡水平。监管部门也应理性对待和统筹处理超募问题,既要加强对公司上市后的超募资金使用和管理进行持续有效的监管,更要从源头入手、关口前移,在IPO信息披露阶段加强对募集资金计划安排和资金管理,并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要求公司建立相应的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公司的超募资金使用与管理。鉴此,我们对募集资金提出以下建议:
  &(一)立足全局,理性认识超募资金现象和使用问题
   在认识超募资金问题上,通常存在几个误区:一是超募资金如洪水猛兽,应坚决杜绝;二是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就是滥用资金;三是募集资金短期内必须要达到较高的使用效益。实际上,超募资金是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和特定发行体制下的阶段性产物,具有一定的市场化属性,随着发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超募问题也将发生新的变化。
  &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是企业正常的经营需求,与募集资金滥用存在本质区别。募集资金滥用主要是指公司违背招股说明书承诺,违规挪用募集资金或设立虚假投资项目欺骗投资者。募集资金监管的目标是防止上市公司滥用募集资金,而不是全面限制募集资金使用,视“补充流动资金”为洪水猛兽,在美国和其他成熟市场,募集资金用于补充营运资金是较为普遍的做法,例如Facebook在招股书中表明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本和一般商业用途。另外,对募集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不应短视化、项目化,而应立足长远,结合行业和宏观经济环境综合判断,不应将募投项目的效益与企业整体投资收益相割裂,更不能孤立地评价募投资金项目收益率的高低。
  (二)尊重自治,鼓励公司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运用的灵活性
   为防止上市公司滥用募集资金,大股东随意挪用募集资金(现已受法律禁止),监管部门制订了一系列募集资金严格监管的规则,对于引导上市公司将募集资金投向主业、确保资金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使得募集资金专户管理环节增多、募集资金变更程序更复杂,影响了高成长性公司抓住市场机会快速发展的积极性,间接降低了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建议在充分尊重公司自治和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募集资金管理制度,赋予公司更多自主使用募集资金的权利,适当放松对募集资金专户管理的管制,适当放宽募集资金使用顺序的要求以及使用方式的限制等,激发公司活力,鼓励其在市场竞争中占领先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关口提前,以信息披露为抓手加强IPO环节的募集资金监管
  &目前IPO审批环节注重的是募集项目具体用途、预计投入时间和进度及对财务状况的影响,将行政许可与募投项目强制挂钩。而在市场化条件下,募集资金的使用应该是多元化且富有弹性的,成熟资本市场经验亦如是。例如赴美上市的我国互联网企业招股书中均未强制要求企业披露募投项目,而更注重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未来价值。结合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建议向“一松一紧”方向转变,逐步淡化和放松IPO阶段募投项目要求,将募投项目管理的主动权交还发行人和市场,而进一步强化拟上市公司在IPO预披露文件中对募集资金使用方向和预期收益及市场风险等的信息披露,积极引导发行人充分披露募集资金安排,对其影响进行风险提示,提前向投资者履行告知义务,有利于投资者在发行阶段增加对公司的了解。
   &&(四)加强执法,坚决打击和惩戒募集资金使用违法违规行为
  &在给予市场更多的自主权、决策权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资本市场仍存在很多问题,参与各方的诚信水平有待提高,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对发行人及相关方的诚信监管和失信惩戒,尤其是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市场主体的信息披露法律责任;强化监管执法力度,对募集资金使用违规情况,要及时发现线索,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必要时要处罚到幕后的实际控制人层面,坚决维护市场公平正义;在募集资金的持续督导上,要加强对保荐人持续督导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如发现违规使用募集资金问题,要对保荐机构予以警告并记入诚信档案,情节严重的要暂停或取消保荐资格,经核实发现有恶意行为的,更应严肃法纪、坚决打击。我国于2009年lO月30日在深交所设立了创业板市场。创业板自从登场以来面临重重问题..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超募现象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被异化的超募_ipo观察-爱微帮
&& &&& 被异化的超募
来源:上海证券报自2009年6月IPO重启以来,截至2013年6月底,两市新增上市公司934家,其中存在超募现象的公司824家,占比88%左右。超募,用来形容IPO募集资金超过募资投资项目所需要的状态。这本是一个中性词汇。但2009年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后,却渐渐被诟病,甚至成了最为大众耳熟能详的所谓“A股市场顽疾”中一大病种。而超募被异化的逻辑似乎是:上市公司原本只需要1块钱,如果IPO募到了10块钱,那么超募的9块就是“圈”来的钱。如此一来,性质变了,质疑和追问也就跟着来了。这样的认识与定义太过简单也缺乏理性。在理解并逐渐解决这一中国资本市场特殊市情的过程中,显然不应过度异化,而需辩证理解。我们关注超募现象,必须同时关注超募资金的使用、去处,以及实际流向。不妨让数据坦白真相,还原被异化的超募。统计数据一目了然:超募资金大量闲置现象并不存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资金当中,投向委托理财的仅占1%自2009年6月IPO重启以来,截至2013年6月底,两市新增上市公司934家,其中存在超募现象的公司824家,占比88%左右超募资金共计4064亿元,约占全部募集资金净额的四成;超募资金使用率达73%左右统计数据一目了然:超募资金大量闲置现象并不存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部分资金当中,投向委托理财的仅占1%“超募”作为我国新股发行市场的特殊市情一直被广为诟病,甚至与IPO圈钱直接等同。关注超募现象,必须同时关注超募资金的使用、去处,以及实际流向。上证报综合统计数据分析发现,2009年6月IPO重启以来截至去年上半年,两市934家新增上市公司的超募资金使用率已达到73%左右,超募资金大量闲置现象并不存在。这部分资金当中,投向委托理财的也仅占1%。统计还显示,新上市公司的超募资金使用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占比过半超募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归还银行贷款;二是中小板及创业板公司超募资金投向购买资产、股权并购的部分显著提升。专家提出,超募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阶段性失衡的体现,但在理解超募问题时,市场也较为普遍地存在认为超募应杜绝、超募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属于滥用、募集资金应在短期内达到较高使用效益等误区。“随着投资者认识回归理性以及各项机制的建立、完善,定价和募资将逐步趋于均衡水平。在此过程中,不应过度‘异化’超募。”专家认为,完善募资监管,应向“一松一紧”转变,其目标应定位于防止上市公司滥用募集资金,而不是过严限制募资使用。数据否定“超募资金大量闲置”说自2009年6月IPO重启后截至2013年6月底,两市新增上市公司934家,其中存在超募现象的公司824家,占比88%左右;超募资金共计4064亿元,约占全部募集资金净额的四成。IPO超募成为普遍现象的背后,超募资金去哪儿了一直被市场密切关注。上证报综合及沪深交易所数据统计发现,截至去年年中,上述新上市企业的超募资金已使用约73%,这一数据否定了“超募资金大量闲置”说,同时,数据也并不支持超募资金过量流向理财市场的说法。从超募资金使用的情况看,截至2013年6月底,934家新上市企业已累计使用超募资金2950亿元,超募资金的使用率达到72.6%。从板块结构看,沪市新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的使用率最高,达到85.5%,中小板其次,为74.4%,创业板超募资金的使用率约为61%。上一轮新股重启后,超募现象虽在IPO中较为普遍,但整体上超募资金使用效率较高,并不存在超募资金大量闲置的现象。而从超募资金的投向看,不同板块的上市公司则是“各有侧重”。以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统计,沪主板上市公司使用超募资金的用途主要包括:补充流动资金、归还银行贷款、购买对外投资、购买资产等,其中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超募资金占比达到65.6%。中小板公司用于对外投资、项目建设或资产收购等与主营业务相关的超募资金最多,占比为33%;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超募资金紧随其后,占比24%。创业板超募资金则主要用于公司经营和改善资产结构,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及归还银行贷款、直接项目投资、新设子公司及对子公司增资是创业板超募资金的前三大去向。同时,与部分市场人士提出IPO超募资金流向收益较高的虚拟经济,并未进入实体经济帮助企业发展的观点不同,统计显示,前述统计期内,新上市公司未用于主营业务而是投向委托理财的资金平均约占1%,数据并不支持“超募资金过度理财”的说法。超募资金使用的显性与隐性特征按照过往监管规则,公司IPO募资须与募投项目直接挂钩,多出部分则体现为“超募”。从超募资金的使用情况看,这部分资金的去向显示出两个显性特点,而企业使用超募资金的逻辑,又表明了两个隐性特征。从募资使用的信息披露列项看,近年来我国新上市公司对超募资金的运用,总体呈现除如下一些外在特点:第一,占比达到54%的超募资金被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归还银行贷款,这在主板公司中体现得最为突出(两项合计达到近75%),创业板次之,中小板占比略低,但也达到了24%。第二,用于对外股权并购或购买资产的超募资金规模上升显著,其中又以中小板、创业板公司更为显著。2009年6月以后上市的446家中小板企业及379家创业板企业中,中小板公司超募资金的33%用于对外投资或资产收购等与主营业务相关项目;创业板公司13.8%的超募资金用于对外股权并购。资深专家及业内人士分析,上述新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使用特点的背后,暗含了两层营运逻辑。首先,虽然新上市企业超募资金的使用效率较高,但从投向看,占比过半的超募资金用于补充流动性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这反映了企业在宏观经济整体趋紧和行业下滑的背景下,对经营和流动性资金的需求增长,对改善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财务费用的要求也进一步上升。同时,也反映出公司投资和管理的风险上升、资金管理能力亟待提高的现状。“由于IPO审核期较长,在实际操作当中,不少上市公司以向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方式先行开展主营业务,IPO募资后,再偿还这部分已于先期投入的资金,以改善资产负债结构,这在超募资金去向的披露当中,就表现为偿还贷款项目。”某大型券商投行业务负责人说,事实上,公司是通过直接融资置换出用于主营业务的间接融资,起到了调整资产结构、改善财务状况的效果,也有益于后续经营。其次,专家认为,超募资金用于收购资产、股权并购的比重上升,使得IPO募资向后延伸,推动了行业整合,在中小板、创业板新上市公司中,这一现象尤为明显,体现出了市场化的资源重配过程。投行从业人士介绍,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往往是细分行业领域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处于经营快速扩张期,在购买资产、对外投资时,往往盯准同行业第三或者第四梯队的企业,以扩大经营的规模效应,这一过程不都以换股的方式实现,而是往往通过部分换股加资金购买的方式。还有部分创业板拟上市企业,由于IPO排队时间较长、市场IPO暂停等原因,等待期间不再符合上市标准,因而选择向已上市企业出售资产套现。星辉车模、蓝色光标、立思辰等公司均在新上市后使用超募资金进行了同行业资产、资源的整合。市场对超募资金的认识存在误区企业IPO圈钱、违规使用募资一直为市场诟病,也是监管部门密切关注的内容,由于过去对超募资金使用的限制十分严格,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募资使用困难,资金闲置较多的情况。2012年底《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2号—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管要求》发布,对超募资金使用松绑,其中尤其放开了对补充流动资金、归还银行贷款,以及适度投资的监管要求。“上述新规发布后,上市公司对超募资金的使用灵活度增加,资金闲置情况好转,客观上提升了IPO募资的使用效率。”资深专家认为,IPO超募偏高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阶段性失衡的体现,随着投资者认识回归理性以及各项机制的建立、完善,定价和募资将逐步趋于均衡水平。在此过程中,不应“异化”超募,视其为“洪水猛兽”,而应把更多精力放在监管资金去向、严控滥用上。他提出,在对超募资金的认识上,市场通常存在几个误区:一是认为超募资金是不必要的资金,应当杜绝IPO超募;二是募集资金必须使用于募投项目,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属于滥用;三是募集资金不应闲置,且应当在短期内达到较高的使用效益。依照国际市场惯例,IPO资金使用往往遵循公司自治+依规信批的原则,募集资金用于补充营运资金是较为普遍的做法。如Facebook招股书写明,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补充公司营运资本和一般商业用途。监管部门相关人士介绍,按照我国市场现行规则,IPO募资及超募资金的管理仍较为严格,具体举措包括:要求募集资金专户管理,超过募资10%以上闲置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须经股东大会批准并提供网络投票表决方式,加大对与募集资金使用的信息披露要求,通过自律监管、公司自查、监管部门现场检查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监管,重点打击非法挪用募资、加大对滥用资金的上市公司及保荐机构的惩处力度等。上证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2009年6月IPO启动后,监管部门查明沪市1家公司使用募集资金存在违规,1家公司涉嫌违规正在进行核查,深市个别公司因违规使用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补充流动资金时未及时履行审批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等问题,被采取了监管措施。目前,非法挪用募集资金违法已入刑,上市公司若因募资滥用被立案调查,情节严重的将影响公司后续再融资行为。“募集资金监管的目标应是防止上市公司滥用募集资金,而不是限制募集资金的使用。”前述专家说,募资滥用主要指公司违背招股书承诺,挪用募集资金或设立虚假投资项目欺骗投资者,这类行为有损各类股东权益,应当成为监管重点。而资金是否闲置、是否在短期内产生较大收益,不应是衡量募资使用科学和有效性的标准。“试想资金短期内大量使用,但并未用于主营业务投资,虽然使用率高,但用于提升公司经营及业绩水平的效率反而低。”他说。募资监管应转向“一松一紧”本轮新股发行改革以来,IPO募资及募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松绑,按照《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新股募资数量不再与募投项目资金需求直接挂钩,募资合理性的信息披露要求同步增强。业内专家认为,IPO募资监管应向“一松一紧”转变。其中,“松”指逐步淡化和放松IPO阶段募投项目的要求,将募投项目管理的主动权交还发行人,增加募集资金使用的多元化与弹性。同时,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募集资金管理制度,更好体现“公司自治”,赋予上市公司更多自主使用募集资金的权利,适当放松对募集资金专户管理的管制,同时适当放宽募集资金的使用顺序要求及使用方式限制,利于公司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紧”则包括了提前监管关口、以信息披露为抓手强化IPO环节的募资监管,以及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惩戒募集资金违法违规使用的行为。包括强化拟上市公司在IPO预披露文件中对募集资金使用方向、预期收益,及市场风险等信息的披露,提前向投资者履行充分披露募集资金安排、风险提示等告知义务,并在拟上市、发行上市、在市期间实现募资信息披露的全过程监管。同时,强化监管执法力度,对募集资金违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必要时应当处罚到实际控制人层面,维护市场三公;对于须履行持续督导义务的保荐人,若发现违规使用募集资金问题,在查处的同时,还应记入诚信档案,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取消保荐资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击标题下方“ipo观察”后,“查看历史消息”可获得更多以往内容。ipo观察(ipo2012)聚焦金融、证券行业,IPO领域NO.1 荣获“首届最具影响力财经微信公众号”——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和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办;腾讯和犀牛联盟评选2013年年度最具活力的金融类自媒体;ipo观察是IPO领域第一大号,每日晚间实时报道;早间报道请关注兄弟微信 IPO头条(ipo2013)。理财第一课堂(licai1999)最实用的理财微信号,由财经记者与专业理财人士倾力打造,数万白领的第一选择——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有理又有财,财富自然来。关注@理财第一课堂,做自己的金牌理财师! 基金观察网(bestfund):由数位业内资深财经记者悉心经营——基金业第一精品微信!基金观察网聚焦金融领域,基金行业最新、权威、八卦消息一网打尽!
点击展开全文
IPO观察 聚焦金融、证券市场,IPO领域第一权威资讯;专注于IPO全产业链,每日晚间实时报道,早间报道请关注兄弟微信 IPO头条(ipo2013);主页君私人微信为ipo2011,欢迎互粉。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po和上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