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和工业经济品字结构的字有哪些比较有哪些内容

以下试题来自:
填空题知识经济的产业结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将不同于以往的工业经济时代,将更为()、人性化,更加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需要。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填空题 合理2
A.教育水平
B.人格特质
C.家庭情况
D.社会环境
A.促进共同发展
B.保护生态环境
C.组织追求经济利益
D.促进职业生涯的全面发展
5.填空题 工作绩效关于加快我县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
&& 关于加快我县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加快我县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
本文由公文易网()编辑 ryw 精心整理,可为2017年写作与“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调研报告”有关的文章提供参考,需要更多范文资料请进
栏目,我们为您准备了更丰富实用的最新资料,或从右侧的搜索框重新搜索,会有更多发现。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县依靠市场机制活、改革起步早的优势,狠抓工业经济发展,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四大产业为支柱、市场网络为依托的产业结构,初步实现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2003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19.05亿元,是改革开放初的460多倍,财政总收入8.66亿元,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和财政税收收入双百强县行列。但随着我国经济改革步伐日益加快以及中央宏观调控效果逐渐显现,我县工业经济中存在的产业创新能力较弱、制造水平较低、产业市场层次不高等结构性问题逐步暴露,这对我县工业经济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近年来,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世界制造业中心逐步向我国转移,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决策,同时我省提出了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部署,为我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产业提升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怎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是摆在政府、企业面前的一大历史性课题。为此,县政协建立调研小组,特地开展调研,撰写报告,为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决策提供参考。一、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历史及现状
我县历史上以农业为主,工业经济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规模从小到大、技术从低到高、行业从少到多,逐步建立了以泵阀、鞋服、钮扣拉链、教育设备与游乐玩具等产业为支柱的工业经济体系。
(一)发展进程纵观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史,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见附图)。1、家庭工业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91年]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复兴,工业产品供不应求,我县人民充分发挥市场先发、经商传统的优势,利用简陋设备加工生产,形成了家家办企业、户户搞生产的家庭工业局面,198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的历史性大关,达10036万元。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农民以资金、技术、土地等要素为纽带,进行集资投股、联合经营,产生了股份合作企业,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企业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增加又推动了专业市场的形成,桥头钮扣市场、瓯北电机阀门市场、朱岙童装市场、黄田小商品市场等专业市场相继建成,市场的集散功能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我县工业经济规模。 1991年全县工业企业发展到4789家,较1978年的353家增长13.5倍,工业总产值达9.24亿元,较1978年的4708万元增长19.6 倍。整体来说,我县当时已形成了以家庭工业为基础、专业市场为纽带、购销员为骨干、小商品为特色的区域经济格局。但在经济实现量的扩张同时,也出现了以次充好、压价竞争等市场秩序混乱的状况,国内有关用户在较长时间内对我县工业产品抱有成见,给我县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严峻的考验。2、二次创业阶段[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至1996年]1992 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并实施“质量立县、名牌兴业”战略,开始了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的二次创业之路,鼓励企业从前店后厂向村镇工业小区转移,从家庭工业向规模化公司经营转变,从股份合作制企业向有限责任公司转变,并积极扶持优势企业。邓小平南巡讲话更使已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股份合作制企业主放开手脚全力发展,1996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62.95亿元,较1991年增长6.81倍,5年平均递增43.3%,工业小区也增加到32个,仅瓯北镇有16多个。经济总量虽然不断增加,但随着短缺经济的结束,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些企业品牌不响、产品档次不高、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创新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园区规划建设混乱等因素逐渐成为制约我县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3、快速发展阶段[1997年(党的十五大)至今]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两个转变”的工业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名牌工程、巨龙工程,并出台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向股份制、集团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发展,奥康集团、报喜鸟集团、红蜻蜓集团、凯泉集团、超达阀门公司、宣达集团、良精集团等一批实力型企业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迅速崛起,成为带动我县工业经济腾飞的领头雁,“永嘉制造”的品牌知名度日益提高。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19.05亿元,比1997年增长2.7倍,年均增长17.7%,自营出口额4181.8万美元,同比增长42.7%。目前,全县共有“中国泵阀之乡”、“中国钮扣之都”、“中国拉链之乡”等三张“国字号”金名片,中国驰名商标2枚,中国名牌产品 3个,省著名商标12枚,自营出口企业172家,高新技术企业19家,省级以上新产品近300项,其中国家级新产品17项。总体来说,我县经济增长方式已初步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量的扩张型向质的提高型、从高速增长型向适度平稳型增长转变。
(二) 基本现状我县工业经济由22个行业组成,绝大部分属制造业,其中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占75%以上。下面从基本概况、产业特点两方面来描述四大产业现状。1、基本概况我县工业经济主要是鞋服、泵阀、钮扣拉链、教育设备与游乐玩具等产业组成,2003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19.05亿元,其中鞋服、泵阀、钮扣拉链、教育设备与游乐玩具等四大支柱产业的产值分别为 84.4亿元、41.5亿元、31.6亿元和8.8亿元,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8.5 %、18.9%、14.4%和4.0%。(1)鞋革业。鞋革业是我县最大的产业,现共有鞋革企业411家,产值亿元以上的12家,500万元以上的68家,其中奥康集团有限公司、红蜻蜓集团有限公司超10亿元,还涌现出了杰豪、日泰、统邦、蜘蛛王等一批实力型企业,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 “真皮鞋王”2家。鞋革企业主要集中在瓯北、乌牛、沙头三镇,其中瓯北镇305家。2003年全行业实现工业产值56.1亿元,同比增长20.5%。(2)泵阀业。 泵阀业是我县发展前景最好的产业,主要分布在瓯北镇。全县现有泵阀及配套企业548家,其中阀门320家、水泵113家、铸造65家、电机50家,年产值亿元以上的8家,500万元以上的30家,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北非、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去年外贸出口额2850万美元,其中自营出口额1900 万美元。同时还形成了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产品销售、科技中介等配套协作较为密切的产业链。2000年被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命名为国内唯一的“中国泵阀之乡”,成为国内泵阀业主要生产基地。2003年全行业工业产值41.54亿元,同比增长21.8%。(3)服装业。全县现共有服装企业 500多家,产值超亿元的3家, 500万元以上的32家,其中报喜鸟集团年产值超10亿元。产品以内销为主,但出口势头较好,去年出口贸易额5663万美元,其中自营出口额690万美元。品牌建设成效比较显著,报喜鸟集团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红黄蓝、斯多纳等公司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省著名商标称号。2003年全行业实现工业产值28.3 亿元,同比增长13.4%。(4)钮扣拉链业。我县钮扣拉链业起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现有钮扣、拉链生产企业近645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46家。2003年全行业工业产值31.6亿元,同比增长14.9%,主要分布在桥头、瓯北两镇。桥头镇是温州钮扣、拉链产业的发源地。全镇现有钮扣企业379家,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8家,500万元以上的23家。2003年实现工业产值15.3 亿元,同比增长13.8%。全镇现有拉链企业266家,年产值超亿的1家,500万元以上的23家。2003年实现产值14.4亿元,同比增长 15.8%。去年被中国日用五金协会命名为“中国钮扣之都”和“中国拉链之乡”。(5)教育设备与游乐玩具业。目前我县共有教育设备与游乐玩具生产企业371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9家,桥下6家,瓯北镇、桥头镇、乌牛镇各1家。2003年全行业实现工业产值8.8亿元,同比增长13.6%。2、产业特点(1)块状分布,特色明显。我县工业经济主要分布在瓯北、桥头、桥下、乌牛等乡镇,分别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0.2%、21.7%、11.2%、 6.1%,其中泵阀业、鞋革业、服装业主要集中于瓯北,分别占全行业的96%、82%、65%以上;钮扣拉链业主要集中于桥头,占全行业的92%以上;教育设备与游乐玩具业主要集中于桥下,占全行业的89%以上;造纸业主要集中于峙口;电器电子业主要集中于乌牛等等,形成了明显的区域块状分布特点。(2)劳动密集多,技术密集少。全县工业经济大多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4.04万元,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也明显偏低,全县现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9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42%,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小企业多,大集团少。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是我县工业的另一特点。2003年全县工业企业7743家,但亿元以上的企业21家,5000万元以上的 38家,500万元以上的300家,分别占全县的0.27%、0.49%、3.45 %,平均每家企业产值仅为282.9万元。虽然崛起了一批具有一定技术实力、品牌优势、资金雄厚的行业龙头企业,如报喜鸟、奥康、红蜻蜓、红黄蓝、良精、凯泉、长城、迈利达、亚龙等等,但这些企业在全国仍属中小型企业。
二、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分析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县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经济体系,特别是支柱产业在全国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但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更趋临近,产业分工更趋细化,市场竞争更趋激烈,我县工业经济的领先优势受到冲击。这需要我们进行自我剖析,扬长避短,实现新跨越。下文从优势、机遇、劣势等三方面对我县工业经济进行深入分析。(一) 工业经济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坚持市场取向改革,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工业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为实现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1、体制先发优势。从上世纪80年代年开始,县委县政府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引导个体私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培育发展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市场主体,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一大批民营企业在竞争中迅速发展壮大,成为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2003年,工业企业7743家,其中民营企业7741家,占工业企业的99.97%。 全县年产值500万元以上规模民营企业300家,其中年产值 1亿元的以上21家,5000万元以上的38家,1000万元以上的177家,报喜鸟集团、奥康集团、红蜻蜓集团超10亿元。民营企业较之1978年的 353家、工业总产值4708万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产业产品优势。多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产业,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运用先进适用技术、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及产品,促进技术成果快速转化;以“明星企业”、“巨龙企业”为工作载体培育了一大批科技型、外向型、规模型企业;形成了泵阀、鞋革、服装、钮扣拉链、教育设备与游乐玩具等支柱产业,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2003年,全县新产品产值率为4.32%,居全市第四位。钮扣、游乐玩具、教育设备、泵阀、拉链、鞋革、服装等产业的销售收入分别占全国同行业的 70.0%、35.0%、25.0%、13.3%、7.0%、6.0%、3.8%。3、市场网络优势。我县企业的市场营销网络极具特色,形成了以连锁专卖、特许经营、直属销售、专业市场批发为主,网上销售、品牌加工为辅的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络体系。鞋服企业以连锁专卖形式在全国开设专卖店和店中店8500多个,在全国300多个专业批发市场拥有批发店面3800多个;泵阀、钮扣拉链、教育设备与游乐玩具等产业在全国大中小城市设立销售公司和办事处3500家。在国际贸易方面,境外分公司、批发店以及加工贸易、贴牌生产、品牌合作等已为我县带来越来越多的国外订单,全县现有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 172家,有29家企业在美、英、意、德等国家设立了分公司和办事处30多个,并与外贸公司、国外专业批发市场、华商、客户建立了良好的贸易关系。4、分工协作优势。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我县工业经济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特别是泵阀、鞋革、服装等产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产业带动能力不断增强,产业内部分工逐步细化,产业链陆续延伸,上下游产业配套能力逐渐增强,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块状经济和产业集群。如我县鞋革业已形成鞋机、鞋底、鞋饰品五金、鞋包装等配套体系;泵阀业已形成电机、密封件、驱动装置、铸件、锻件、标准件、球体等零部件配套体系。同时还建立了泵阀特色产业基地博士后工作站、县泵阀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省泵阀检测中心、省钮扣检测中心等一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5、品牌带动优势。在二次创业阶段,我县提出并实施了“质量立县,品牌兴业”战略,大力实施名牌工程,经过十多年不懈努力,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相当技术实力、品牌优势、资金雄厚的行业龙头企业,如报喜鸟、奥康、红蜻蜓、红黄蓝、超达、凯泉、长城、迈利达、亚龙等等,对整个行业形成了比较强大的引导力、带动力、辐射力。目前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枚、中国名牌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12枚、省名牌产品及真皮鞋王、真皮名鞋、真皮标志13个,形成了品牌聚集优势。更重要的是,大批中小企业的品牌意识大幅提高,逐渐扩张到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产生了显著的品牌辐射带动效应。6、成本比较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工业经济迅速崛起,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利用低成本优势,培育了四大产业集群,建立了以专业化分工协作为基础的合作网络和信任关系。通过网络效应和互动学习,培养了一批廉价熟练劳动力和技能型人才。“廉价熟练劳动力+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先发灵活体制与机制”的组合优势,使我县产品具有较强的成本比较优势,成为我县各大产业参与国内外竞争的利器。我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知名度不断提高和扩大。(二)工业经济面临的机遇1、世界制造业中心逐步向我国转移,为我县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带来新机遇。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加速了国际产业调整和转移,中国将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中国作为其原料采购、人力资源开发、生产制造、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基地。利用该机遇,一方面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等,进一步提升我县产业整体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可以作为外资企业的协作配套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做大产业整体规模。国际制造业迅速向中国转移的重点将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温州虽不属于“长三角”城市群,但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积极参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在产业加速分工中抓机遇。据统计,我县在沪投资创办企业达1000余家,这些企业与我县工业之间已形成一种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关系。在沪企业在这次国际产业转移中势必拉动我县工业发展,给我县产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为我县产业发展提供新契机。世博会将给长江三角洲地区商贸、会展、物流、旅游、建筑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提供历史性的机遇。通过举办世博会,能创造出巨大的市场需求,促进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将为我县企业发展提供巨大的潜在市场。此外,通过世博会,一方面可以为宣传我县品牌提供良好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我县扩大产品出口;另一方面,使我县企业可以了解国外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有利于引进各种技术、资金、管理等资源。3、国家正在进行宏观调控,给我县产业发展创造新空间。中央正在加强宏观调控,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重化工业、重装备工业,这将给我县与石油化工、能源等产业相配套的泵阀业和设备制造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国家非常重视教育产业,特别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以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这将给我县教育设备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我国正在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促进城乡人口结构和农村生活方式的重大转变,对城市公共设施、住房、生活用品、文化、卫生等方面必将产生更大的需求,这将给我县的鞋服、钮扣拉链、给排水成套设备、游乐玩具、中药材等提供潜在市场。4、浙江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我县产业发展创造新环境。省委省政府按照党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结合浙江实际,提出了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战略决策。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是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高附加值产品为主体,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重点培育若干产业规模大、技术创新能力强、专业化分工水平高、功能配套完善、国际化程度高、核心企业带动作用强、管理先进的产业集群区。泵阀、鞋服、现代设备、中药材与制药等产业被列入重点培育的范围,这个决策将为我县工业结构调整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浙江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必将影响全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给我县各大产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三)工业经济的劣势近几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迅速,但是整体素质不高,现代化水平较低,与工业发达地区相比仍差距较大。随着短缺经济结束、需求结构升级、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程度提高,我县工业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和素质性问题愈益明显。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人才缺乏。一是人才总量不足。近年来,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较快,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已成为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要素。据调查,2003年全县科技人员仅占职工总数2.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带头人、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部门经理、车间主任难以胜任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二头缺中间弱”的人才结构。三是人才培育资源短缺。我县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基础较差,难以培养自己的技术管理人才和技能型人才,难以对产业工人进行继续教育。2、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一是科技投入少。2003年县财政科技拨款892万元,居全省56位,全市8位。据调查,2003年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约0.38%,其中泵阀产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0.53%,仅为全国同行业研发投入的50%。二是科研机构不健全。真正建立研发机构的企业很少,据不完全统计,仅占企业总数2.2%。三是技术资源利用不足。产学研合作广度不够,合作科研院校单一、集中,与国外科研机构合作的企业也很少;产学合作深度不够,临时合作项目多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的企业少,同个人合作项目多而同研发机构、团队合作的企业少。3、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一是缺少行业大企业。虽然近年来我县规模企业发展很快,报喜鸟、奥康、红蜻蜓、凯泉、超达、良精等一批企业不断壮大,引领行业发展,但还不能将中小企业纳入自己的生产体系之中而形成产业链内的有效分工协作关系。2003年,全县亿元以上企业21 家,共实现销售额54.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5.1%。二是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健全。我县大部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仍处于家族式管理模式,责权利不对称,阻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三是产业专业化协作与分工程度较低。我县支柱产业社会化生产网络不够完善,协作程度不够密切,产业链不够健全,专业化分工不够细化,形成了不合理的企业集群结构,影响到产业整体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4、产业制造水平不高。一是技术改造力度不大。企业技术改造投入不足,据2003年科技统计监测,工业技术改造实际投资额仅占固定资产净值的9.05%,居全省第68位。真正重视设计、制造、检验等重要环节的技术改造的项目少。据调查,近年来技术改造项目用于引进先进工艺、技术、设备的投资不到30%。二是关键共性制造技术攻关力度不大。泵阀业的铸造、锻造、焊接、表面处理的工艺技术装备和试验与检验设备还比较落后。制鞋行业的高档鞋底制作工艺还未解决等等。三是制造业信息水平低。除奥康、报喜鸟、红蜻蜒、超达等重点骨干企业导入信息管理系统外,绝大部分企业还没有推行信息化管理。5、产业市场层次不高。一是产品附加值低。我县产业大多数属于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市场竞争激烈。据2003年科技统计监测,每万人专利授权量1.05件,居全省第61位,全市第7位,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仅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2%,居全省第64位,全市第8位。二是市场层次低。我县企业贴牌加工还较普遍,自创品牌较少。出口产品均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的低端,虽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但主要是在传统出口市场开展低价竞争,时刻有冒反倾销、侵犯知识产权等非关税壁垒的压制的风险。6、产业外向度不高。一是外资成份少。我县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很小,累计仅1800万美元,对内资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不强,对出口贸易推动作用也不大,引进先进工艺、技术、设备、管理的项目更少。据调查,累计引进外资仅占全县工业企业注册资本1.6%,居全市第7位。二是出口贸易比重低。我县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鞋服、泵阀、钮扣、拉链等传统产业,出口额非常低。2003年,全县自营出口额4181.8万美元,仅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6 %,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三是国际市场网络不健全。在国外建立自己的销售公司、制造分厂、研发机构的企业很少,对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利用很不够。7、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多年来,我县大多企业采用高增长、高消耗和低效益、多污染的增长方式,资源利用率不高,生态环境压力较大,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一是生产快速扩张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较为突出。桥头的钮扣拉链、黄田的电镀、峙口的造纸等行业,排污物大量增加,清洁生产工艺推广力度不大,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二是资源短缺与生产粗放的矛盾较为突出。我县土地资源贫乏,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3亩,可开发工业用地少。据调查,沿江的瓯北、桥头、乌牛、桥下、上塘等5个工业乡镇可用土地2410.9公顷,而近几年来年工业用地消耗量在219.4公顷以上,土地资源供应量严重不足,制约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电力严重短缺,去年用电量达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8%,预计三年内缺电5.0亿千瓦时。油价大幅攀升,精益生产步伐不快,原材料消耗量大,资源转换成本大幅提高。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绿色贸易壁垒越来越影响到产业的外向发展。
三、我县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进“沿江金色工业带”发展战略,形成了以泵阀、鞋服、钮扣拉链、教育设备与游乐玩具等四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促进了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国家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我县工业经济的结构性、素质性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要素受制约更趋严重,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因此,应调整产业结构,明确产业发展重点,推进产业层次提升。(一)基本构架1、区域布局构架。根据“三带”战略构想、县域地理结构、资源分布、周边区位环境等情况,我县工业经济应主要分布在瓯北、桥头、乌牛、桥下、上塘、西溪、徐岙等乡镇,建立“一区多园”产业布局模式。本着“有所进、有所退”的原则,引导企业将价值链低端、环境污染严重的配套生产环节转移到周边地区,将开发机构建在国内外大院名校和大城市,扩大产业的地域空间,开放式整合土地资源,形成产业空间相对集聚、协作配套更加密切、要素资源充分整合的产业集群地和新兴产业哺育地。瓯北镇主要发展泵阀、鞋服产业,培育新兴产业以及与产业配套物流、金融、科技、教育、信息等现代服务业;桥头镇主要发展钮扣拉链、钟表、首饰品等产业;桥下镇主要发展教育设备、游乐玩具、服装、泵阀配套业;乌牛镇应利用乐清电器产业西扩的有利时机,发展仪器仪表及相关产业;上塘、西溪、徐岙等地除发展现有产业外,主要作为四大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配套基地。引导铸造业、电镀业转移到丽水地区、乐清大荆镇、瑞安陶山镇;鞋底制造业转移到乐清白石镇;低档皮鞋可转移到四川XX市、XX市、浙江XX市等地。2、产业发展构架。立足我县工业经济特色、现有产业基础、区位环境优势等等,用高新技术或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改造提升泵阀、鞋服、钮扣拉链、教育设备与游乐玩具等四大支柱产业,着力培育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优化配置产业链、技术链,形成产业集群。选择基础好、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强、市场占有率高、盈利能力佳的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进行培育,重点发展设备制造、中药材与制药等产业。(二)重点发展产业在世界制造业生产环节大转移和中央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结合我县产业基础、比较优势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实际情况,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优先发展泵阀产业和新兴产业,继续发展鞋服、钮扣拉链和教育设备等产业,限制发展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益的造纸、电镀、化工等产业。1、重点发展泵阀产业我国正在加强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重化工业,为重化工业提供配套的泵阀产业创造了新的发展环境;国家实施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环境治理、火力发电以及将要启动核能工程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给我县泵阀产品及成套设备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工业发达国家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水泵、阀门等传统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将失去,逐步将泵阀产业转移到我国,重点将转移到我县,给我县泵阀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县泵阀产业创新能力、制造水平、组织化程度、区域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网络不断健全,出口贸易不断扩大,发展势头强劲,广大国内外用户、同行制造商、用户设计院、科研院校非常看好我县泵阀产业集群,正面临着千载难缝的历史性机遇。因此,抓住机遇,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发展,是摆在我县政府、行业、企业前面的一个重要任务。一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增加科研开发投入,大力引进与培养人才,完善创新激励机制,进一步增强泵阀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二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引进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柔性专用生产线等先进生产设备,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工艺、节能消耗工艺等,推行虚拟化设计、精益化制造、数字化管理,实现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三要开发高附值的产品。将信息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技术嵌入到泵阀产品中,进一步提高现有泵阀产品科技含量,开发电力、石化、冶金、市政等领域的成套设备,从单机向成套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成套化程度,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四要优化产业链的配置。加强铸造、锻造、表面处理和重要零部件分工协作等上游企业配套能力,大力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健全市场营销网络,进一步优化配置产业键。五要重点培育大企业。选择一批基础扎实、比较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重点企业;集成土地、电力、科技、人力等方面要素资源,加大品牌创建、资产重组力度进行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行的行业排头兵;加大引资力度,重点引进世界同行20强知名企业,优化企业结构,形成协作密切、制造精益、规模经营、范围经济的泵阀产业集群,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区域产业影响力,培育成为国际化泵阀产业基地。2、逐步提升支柱产业(1)鞋服产业。着力优化设计、提高品质、提升品牌、拓展国际网络,强化特色培育和国际标准认定,实现产业差异竞争和整体协调发展。推广应用大批量定制、企业资源管理计划、电子商务等信息化系统,建立与上游企业、下游零售商和企业内部快速反应系统;引进先进生产设备、自动生产线、先进制作工艺和国外高级工艺师,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和快速应变能力;开发保健性、舒适性、透气性好的高档皮鞋,设计个性化、环保型高档次西服、休闲服、童装、女装系列产品,增加品种系列,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调整产品结构;重点培育一批国内知名品牌和行业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力。推进鞋服产业由贴牌加工型向自创品牌型转变,努力创出国际品牌,提高鞋服产品出口附加值。充分利用奥康、红蜻蜒、报喜鸟、红黄兰、斯尔丽等知名品牌效应,将价值链低端的产品及生产环节转移到中小企业,形成配套协作、优势互补产业集群,提高市场占有率,努力培育成国内重要鞋服生产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2)钮扣拉链产业。进一步提升钮扣拉链全国领先的地位,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开发服装辅料系列产品、贵重首饰品、高档拉链产品,形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及产品;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生产设备、清洁工艺技术、科学管理方法,引进与培育科技人员,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社会化协作、专业化生产的程度,优化配置产业链,形成性价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整合市场网络资源,进一步打响“中国钮扣之都”和“中国拉链之乡”的两张国字号金名片,着力培育一批国内知名品牌和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承接出口加工,进一步提高钮扣拉链产品市场占有率,建成国内重要的钮扣拉链生产基地。(3)教育设备与游乐玩具产业。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力度,共建技术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增强持续创新能力,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研发能力和用户角色,建立长期稳定闭环合作关系,开发一批市场空间大、附加值高的硬软件一体化教育成套设备,特别要抓住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有利时机,开发能体现素质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新一代职教设备系列产品和成套装备。游乐玩具业要积极引进工业设计理念、方法、手段,培养自己的开发力量,利用网络虚拟系统、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具备个性化特色,符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场合、不同文化和国情游乐设施和玩具产品,并能现实模块式拼装的生产方式,进行大批量定制。鼓励教育设备与游乐玩具企业引进先进工艺技术装备,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创出自己的品牌,培育一批行业知名品牌和重点骨干企业;整合市场网络,规范市场秩序,实行社会化协作和专业化分工,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发展产业集群,成为国内教育装备与游乐玩具生产基地之一。3、大力培育新兴产业(1)发展智能化设备产业。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经济依存度日益提高,发达国家由于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放弃大批传统的设备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已成为主要接纳转移地区。同时我国正在进行宏观调控,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各行各业都面临新一轮的技术改造,并出台了技术改造项目使用国产设备可抵扣企业新增所得税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使用国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为设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浙江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主要用先进技术设备进行改造块状经济,存在着潜在市场。我县设备制造业发展较快,温州工正科技发展公司生产大型数码喷哙机系列产品,去年销售额达7000万元,其中30%出口,现已成为国内最大喷哙机生产企业;浙江迦南制药设备公司生产制药成套设备,去年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进入全国行业10强,还有变速电机公司生产数控机床,南方科技集团公司生产的电厂脱硫成套设备,华光电力设备公司生产的电厂灰渣输送系统等等,一批科技型、规模型、成长型的设备制造业骨干企业正在崛起,具备培育先进设备制造业的基本条件和氛围。以我县设备制造业重点骨干企业为依托,积极寻找与国内外同类行业优势企业合资合作,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加快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环保技术等高新技术,大力提高设计和制造水平,重点围绕区域特色产业技术改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国产化开发等领域,主要发展广告设备、制药设备、环保设备、数控机床、服装机械、纺织机械等,培育成区域特色的设备制造业基地。(2)培育中药材与制药产业。中医药具有成分多样、疗效确切、毒性低、副作用小等特点,在治疗、康复保健和提高人体免疫能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我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大县,地域辽阔,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环境适宜。据普查统计,我县有药用动植物238科940种,占全省中药材种类的 72.3%,是中药材种植的天然基地。根据县委提出“三带两极一目标”战略构想,应充分利用我县多山的优势和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沿山特色资源带”与“沿江金色工业经济带”融合互动,积极引导我县相关工业企业涉足中药加工业,引进中药生产企业,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中药生产基地,推动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
四、加快我县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
政府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政策导向、市场机制、公共资源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引导社会资源合理布局,促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根据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并借鉴省内外先进经验,从公共支撑体系、结构调整途径两大方面就如何调整我县工业经济结构提几点建议。(一)完善三大支撑体系公共支撑体系建设是搞好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保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任务,只有搞好这方面的建设,才能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1、组织领导保障体系(1)领导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全县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工业经济及其结构调整重要性,没有工业现代化就没有我县现代化,没有沿江经济增长极的财力支持就没有山区经济增长极的持续发展。应切实加强对工业结构调整的领导,把工业结构调整工作纳入各乡镇、部门,特别是工业乡镇、涉工部门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同时要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集思广益,形成工业结构调整工作合力。应成立工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协调解决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2)科学决策。工业结构调整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前瞻性的系统工程。仅凭政府的智力很难做好该项工作,为保证工业结构调整的预见性、正确性,应制订一套科学、完整的决策程序,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以避免决策失误造成资源浪费。应邀请从事区域经济研究、行业管理、技术开发、规划设计等方面知名专家组成工业结构调整专家咨询委员会,以成为我县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外脑系统”。2、政策引导推动体系政策是政府行政行为的具体体现和加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利用政策导向,能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1)完善产业发展规划体系。科学完整的产业发展规划体系能正确引导产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指导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为产业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深入开展工业经济调查研究,了解我县工业发展现状,分析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预期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产业发展战略。根据不同行业和规划类别,分别由相关政府部门牵头,组织上级行业协会、科研院校、重点骨干企业领导、专家建立编制小组,负责编制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规划、支柱产业发展计划与规划、新兴产业培育计划与规划、支柱产业科技进步纲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产业发展专项实施方案等,并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系统的,并具有可行性、指导性、操作性的产业发展规划体系,引导产业平稳较快发展。(2)健全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政府要制订科学、高效的产业发展政策,充分利用政策的有效手段,引导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要借鉴国外推动产业发展的有效做法、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分析国内外产业发展背景、我县的产业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上级有关促进产业发展政策;依据国际贸易规则,现行国家法律法规;根据市场规律抓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和切入点,制订一套体系完善、推动有力、富有成效的政策措施。重点要围绕支柱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主要制订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工业园建设和知名品牌创建、可持续发展、大企业集团培育等方面政策措施。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要统一认识、齐心协力,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综合集成各级政府出台的产业发展政策,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全面贯彻落实有关产业发展的政策,有力地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有效地促进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3、科教人才支撑体系人才是创新的活载体,科技是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力。创新能力薄弱、人才资源缺乏的现实较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县经济运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应加大人才培育、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两方面力度,提高我县产业科技创新能力。(1)构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一是创建行业孵化器。筹建我县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充分利用县科技创业大楼、省泵阀检测中心等公共科技基础设施,加强与相关大学科技园合作,如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共建特种泵阀、现代设备等行业孵化器。建立孵化器运行机制、种子基金,推行由政府提供项目资助经费、孵化场地及相关设施,大学科技园负责联络科技人员及科技项目,中介机构受政府委托代理孵化器的运作的“政府+中介机构+大学科技园”虚拟式非营利性孵化模式,引进科研机构、风险投资和科技人员,孵化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项目。二是完善科技中介服务组织。引进同我县产业相关的科研院校,在我县创办科技开发分支机构或与我县泵阀科技服务中心、中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建科技服务机构,争取列入到国家、省、市区域创新服务中心建设,进行重点培育;完善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永嘉分市场和中国泵阀网、中国钮扣拉链网等大型行业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增强产业科技创新服务能力。三是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力度,与相关科研院校合作共建企业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完善激励机制,争取列入国家、省、市级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2)建立人才培育支撑体系①完善人才引进载体建设。一是办好大学生引进洽谈会。县有关部门要加强同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合作,到重点合作院校宣传我县创业环境,委托登记有意向来我县洽谈就业优秀毕业生,掌握企业人才需求,举办好每年4月8日应届大学毕业生洽谈会,进一步提高洽谈成效。二是建立高校毕业生实习创新基地。加强同兰州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合作,在我县建立毕业生实习创新基地,通过实习,增加相互间的了解,引进优秀高校毕业生。三是完善泵阀特色产业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筛选一批制约泵阀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项目,加强同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引进博士毕业生对关键共性技术项目进行攻关。四是组织招才引智活动。县有关部门应加强同我县产业结构相近、人才密集的欠发达工业城市的人才交流中心合作,组织企业在这些城市召开人才洽谈会,引进科技、管理及技能型的高级人才。②加强人才培育力度。一是合办高等教育。支持我县电大学院与兰州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在我县建立与支柱产业相关的高校分院,为泵阀、鞋服等产业培育自己的人才。二是改革职业教育。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加强与瓯北镇职业中学、县职业中学联合办学,调整专业设置,促进教育与支柱产业密切结合,更好地为支柱产业发展提供优秀技能型人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三是加强继续教育。加大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员培育力度,形成一支懂管理、懂技术、善经营、善创新的人才队伍。企业应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班,加强对职工的在职培训,支持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把人才的继续学习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在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同时增强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③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一要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积极探索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实行多样化分配方式,实现工资报酬与业绩、贡献挂钩。鼓励企业以待遇、感情、事业留人才,鼓励科技人员的技术成果和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二要创新政治激励机制。研究科技人员参政议政新途径,增加科技人员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比例,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三是完善精神激励机制。要采用荣誉激励、晋升职务职称激励等多种形式,对优秀人才进行激励。应继续开展突出贡献外籍科技人才、拔尖人才和优秀行业技术人才等方面的评选活动,以增强他们事业成就感。(二)明确六大调整途径在完善三大支撑体系的基础性上,要进一步研究促进结构调整的具体措施和落脚点。通过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园区整合提升工程、技术创新工程、外向拉动工程、品牌打造工程、企业信息化带动工程等六大工程推动产业结构有效调整。1、大企业培育工程大企业凝聚着一个企业集群,引领一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代表着一个区域的竞争优势。因此,培育大企业是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是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重要抓手。(1)制订培育计划。一是制订培育目标。通过5-10年时间,将泵阀、制鞋、服装、钮扣、拉链、设备等行业中分别培育1-2家大企业,成为行业排头兵和著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占较大的市场分额。二是确定培育对象。根据我县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从巨龙企业中选择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示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具有强劲发展潜力的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引入竞争淘汰机制,实行动态管理,集成各种要素资源,进行重点培育。(2)实施培育战略。一是鼓励企业制订发展规划。要求被列入培育企业制订科学、合理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企业发展目标,利用企业比较优势,整合各种资源,有目标、有计划实施企业发展战略。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企业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鼓励人力资本持股,优化产权结构;改变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推行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是培育核心竞争力。引导企业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及产品,加大品牌培育力度,积极申报国家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免检产品,提升品牌档次,力争从产品品牌提升到行业品牌,乃至企业品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四是引导企业做大做强。以品牌为核心,以资产为纽带,购并、联合同行大企业、上下游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增强市场控制力,提高创新能力,扩大经营规模,组建“航母舰队”。通过直接上市、 “借壳上市”、“买壳上市”的渠道,到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扩张经营资本。(3)完善培育政策。在“巨龙”、“三型企业”政策基础上,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制订“一厂一策”,在企业技术改造用地、用电、科技计划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强力推动大企业培育。2、园区整合提升工程园区是发展工业的重要载体,土地资源是发展经济的主要要素。科学规划园区,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和配套设施,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1)完善园区规划。一是重新定位园区。坚持规划超前、布局合理、基础先行、滚动开发原则,将我县的工业园区特别是东瓯工业园区定位在特色产业集群区、生态环境示范区、土地资源利用的高效区、政府效能建设的示范区,真正建成国内有竞争力的工业园区。二是科学修编园区规划。根据我县土地资源现状、工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园区定位,打破行政区域界线,统筹协调东瓯工业园区与各工业区之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工业园区整体,编制成科学合理、统分结合、配套协作的“一区多园”的规划体系。明确规定工业园区产业导向、环保要求、入园企业单位土地投资密度、投入产出率和收益率等,提高有限土地资源的产出率。 (2)创新园区的体制与机制。一是完善领导咨询机构。健全工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园区工作的领导,协调解决全县工业园区规划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邀请从事园区经济研究、行业管理、规划设计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咨询专家组,为园区规划、配套设施建设、产业选择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建立园区运行制度。建立科学、合理、严密园区规划与建设的决策程序、决策机制及日常运行制度,进一步规范园区的运作,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站式”审批和“一条龙”服务;根据我县产业现状、结构调整方向、土地供需情况,制订行业、企业准入制度。三是探XX县镇村三级共建园区配套设施的机制。研究探索分级负责、联合建设园区配套设施的新机制,县政府主要负责教育、科技、物流等重大配套设施建设;当地乡镇主要负责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园区内村积极参与园区配套设施的建设,集成各邻近村的带征土地指标,联合共建标准厂房、职工住宅小区、会展中心、商务中心等,既可解决中小企业生产用房和园区的配套服务,又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解决失土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3)建设园区的配套设施。一是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的原则,提前投入建设园区的水、电、路、通信及公共绿地等基础设施。加快阳光大道、双塔路西段建设步伐。二是加大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同园区配套的现代物流、职业教育、中介服务、科研开发、产品检测、会议展览、文化娱乐、园区形象标志等公共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园区的投资环境,重点抓好省泵阀检测中心、科技孵化器、客货运中心建设。(4)整合园区土地资源。一是盘活存量。开展对已批工业土地项目调查,清理一批已批不建、多批少建圈地项目,处理一批擅自改变用地功能,转卖厂房的企业;建立企业新批土地项目要同老厂房置换挂钩制度,置换不符合园区规划的老厂房用地;适当减少厂区绿地率、提高容积率、压缩非生产性的用房,鼓励企业建多层车间,将地价、配套费和容积率挂钩,提高单位土地利用率;引导村与村、村与园区联合建设标准厂房、职工住宅小区等。二是拓展增量。开展工业乡镇土地资源调查,摸清土地资源状况,充分利用周边近山、矮山资源,将其调整为工业用地,增加工业用地指标。同时引导产业价值链低端的生产环节、环境污染严重的配套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既可以就近配套协作,又可腾出土地,发展优势产业。3、技术创新工程技术创新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抓手。要围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抓好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及产品,提高产业制造水平,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1)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一是有效整合技术资源。要整合社会的技术资源,特别是利用科研院校的研发设备、技术力量、技术积累等,引进大院名校合作共建企业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引导企业在国内外的大城市、科研院校建立研发中心;鼓动企业与国内外相关企业建立“动态联盟”合作关系,开展合作创新。二是增加科技投入。企业要增加研发经费的投入,购置先进研究、试验的仪器设备,引进培育科技人才,建立一支研发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三是加强技术交流。加强同国内外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同行大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增进了解,掌握行业技术发展动态,促进技术合作。四是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建立有效规范研发运行机制、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能力。(2)重视技术及产品开发。一是明确技术研发目标。企业要研究行业战略选择,制订切实可行的技术开发计划与规划,明确技术研发目标,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低耗、高效、环保型的技术及产品,形成技术贮备,培育一批市场空间大、技术含量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将技术及产品转化成生产力,实现技术产业化。二是积极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大力应用高新技术或先进实用技术改造产业研究开发、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高产业的制造技术水平。三是重视组织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筛选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项目,组织有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校、中介机构、重点骨干企业进行联合攻关,在开发成功基础上进行推广应用,进一步提高产业技术水平。(3)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一是充分利用技改政策。鼓励企业充分利用使用国产设备投资可抵免企业新增所得税;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经批准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等技术改造优惠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技改政策,有力地推动企业技术改造。二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大力引进国内外的先进实用工艺、技术、设备及管理系统,特别要引进低耗、高效、环保型的技术装备及管理系统,推行集约型技术改造模式,消化吸收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并对企业技术装备及管理系统进行有效整合,整体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充分发挥技术改造的效能,最大限度提高生产效率和达产水平。(4)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一是健全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力度;鼓励创办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引导重点骨干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组织机构,并配备专人负责。二是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应急与预警机制。组织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行业组织等单位,调查分析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收集国内外知识产权信息,掌握国内外发展动态,开发专利信息数据库及预警分析系统,预测未来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对我县有关产业面临的挑战,建立产业知识产权预警与应急机制。三是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引导企业加强专利信息收集、管理和利用,并将专利技术与创品牌、争标准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专利运用与运营,引导企业将专利技术进入资本。通过实施、转让等方式全方位加以应用,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提高企业竞争力。(5)推进企业标准化进程。一是加强标准化情报工作。技监部门、行业中介组织、企业要加强同国内外行业标准化情报机构合作,收集国内外有关产品及相关技术、管理标准情报,对标准情报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建立标准预警机制。二是争取加入标准化组织。鼓励行业重点骨干企业争取加入国内外行业标准化组织,积极创造条件,参与有关标准的制订工作,用标准制高点制衡竞争对手,赢得竞争的主动权。三是积极贯彻标准。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具有国际竞争力、高于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并严格按国家有关的标准组织生产。4、外向拉动工程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步伐加快的背景下,通过实施外向拉动工程,建立“引进来,走出去”平台,创造良好的引资环境,引进国外行业知名企业,同时鼓励重点骨干企业到境外创办分支机构和资本市场融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提升,增强国际竞争力。(1)实施“引进来”战略。一是要建立引资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小组加强对引进外资工作的领导,协调解决引进外资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二是研究引资战略。外经贸部门要研究分析同我县产业发展相关的国际经济环境,利用企业集群比较优势,做好引进外资的战略研究,进一步理清引进外资工作思路,明确引进外资的目标和任务。三是搭建引资平台。通过国家科技部、商务部驻外领使馆的参赞,邀请同我县支柱产业相关的国外行业组织、科研机构来我县交流考察,洽谈合作,届时组织我县产业重点骨干企业赴相应的国家进行回访,建立长期联系制度,增加相互了解和信任,促进合作;利用中国泵阀网、中国钮扣拉链网等专业网站,开辟网站引资专栏,发布引资项目信息,介绍投资环境和产业优势;充分发挥我县华侨同乡会作用,通过华侨同乡会同所在国有关行业组织、商会建立联系,介绍投资环境,搭建有效、快速、便捷的引资桥梁。四是出台引资政策。要了解国内其他地方的引资政策,分析我县资源比较优势和引资重点领域,在国际贸易规划和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制订有吸引力的引资政策。五是明确引资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以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为目标,建立引资项目库,主要引进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少、产业配套好、资金密集型的项目,重点引进泵阀、鞋服、钮扣拉链、现代设备等行业的世界20强企业、产业配套企业和新兴产业,关键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模式、经营理念等,示范、辐射、带动我县主要产业,建立内外资企业配套协作,承接知名品牌“贴牌”加工,逐步成为外企的生产基地、产业转移基地和研发基地。(2)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是研究“走出去”战略。经贸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和重点骨干企业,结合我县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走出去”的战略,进一步理清思路。二是明确“走出去”工作重点。要利用国家科技部、商务部在国外建立的大学科技园、办事机构和贸易窗口,帮助企业在境外建立销售公司、研发机构,在资本市场募集资金;利用华侨职业转移和产业调整的有利时机,在国外合资注册登记销售公司和研发机构;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国外各种技术交流和展览会,了解技术、市场信息,介绍企业、推介产品;引导企业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分工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其它地区大企业、大集团的协作发展;引导企业在国内智力密集大城市和科研院校建立研发中心,把产业价值链低端的生产环节转移到其他地区,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进一步提高我县经济开放度。5、品牌打造工程品牌是具有不可模仿性的核心资源。从国内外发展经验看,企业品牌、行业品牌和区域品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要充分发挥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作用,努力做好品牌创建、扩张、宣传和保护。(1)提升企业品牌。建立企业品牌培育计划,引导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鼓励重点骨干企业申报省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国家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免检产品,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企业和产品。进一步加大品牌培育力度,逐步将产品品牌提升到行业品牌、企业品牌。充分利用品牌效应,通过兼并联合、虚拟经营、定牌加工等方式,加快推进品牌扩张,提高企业市场份额,带动企业集群发展。(2)打造行业品牌。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鼓励企业创品牌,加大品牌的培育力度,将产品品牌提升到行业品牌,形成一批梯队结构品牌群。加强同国内外行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参加各种行业交流活动,并组织行业会展、技术交流等方面的活动,增进了解,促进合作,扩大影响,培育行业品牌。加强行业信用建设,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信用评估制度、信用数据库等,改善行业信用秩序。开展信用企业评选活动,塑造行业新形象。(3)塑造区域品牌。加快我县基础设施、产业公共配套设施、工业园区建设,完善产业链、技术链的配置,改善投资硬环境,形成企业集群。深化“效能革命”,进一步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和服务效率,创建政府服务品牌,优化投资软环境。加大中国泵阀之乡、中国钮扣之都、中国拉链之乡等区域品牌的宣传力度,增加区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区域品牌整体形象,增强对国内外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使区域品牌对全县经济发展产生更大的作用。6、企业信息化带动工程应紧紧围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思路,通过“政府决策与推动,市场化运作、专家指导、攻关与示范相结合”的运作方式,选择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作为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组织信息化项目进行攻关,并进行示范推广和应用,提高产业信息化水平,增强企业市场反应能力和竞争力。(1)用信息技术改造制造过程。推行异地设计、远程设计、虚拟设计等现代化手段,使设计向集成化、网络化、虚拟化方向发展,达到技术资源共享。大力推广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产品数据管理(pdm)等先进制造技术,加快应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自动生产线等先进生产设备,提高企业制造综合化、集成化、智能化水平。抓紧做好列入省第一批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的超达阀门公司的基于网络的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web)项目验收工作,并将该技术成果在泵阀行业进行推广应用。(2)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品。将信息技术、信息产品融入到传统产品中,使传统产品逐步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增强产品功能,提高产品性能,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培育一批以工正科技公司、亚龙教仪公司为代表的产品信息化改造示范企业,带动其他企业产品信息化改造,促进产品升级换代。(3)用信息技术改造经营管理系统。积极推广erp、scm、crm等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业务流程网络化、组织结构扁平化、决策过程智能化。打破企业内部各种“信息孤岛”,建立起企业研发链、生产制造链、供应链等支持系统,实现管理集成化和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要通过完成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使厂家、商家和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实现开放式链接,加快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使电子商务成为改变贸易方式的有效载体。重点抓好列入省第二批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的奥康集团的产品创新平台设计及其在制鞋行业中应用项目的实施,在项目开发成功的基础上,在全行业进行推广应用。
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关键词搜索:
您还可以返回
栏目浏览更多相关范文。
(日 责任编辑:ryw)
栏目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品字结构的字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