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您的位置: >
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企业内部控制
来源:中国会计网
  摘 要:文章从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着手,分析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呈现的新特点,探讨内部控制系统设计策略,以期达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内部控制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内部控制 信息技术 策略
  按照我国财政部关于《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二条定义,企业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了保证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欺诈和舞弊行为,从而实现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它包括五要素,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
  会计信息化环境的内部控制是一种与计算机相结合的新型技术,其作用在于促使企业有效地达成经营目标,提供可靠的财务报表与信息,并确保一切程序符合相关的法令与规章。随着科学与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虚拟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的机遇与风险剧增,会计系统所面临的环境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运行与发展。
  一、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影响
  1.改善了企业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的一种控制氛围,它确定了一个组织的基调,影响着整个组织内员工的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结构中其他要素的基础。
  会计信息化系统引入了全面现代化管理技术,实现信息的高度集成,可大大拓展其管理幅度,使企业上层与基层之间可以更准确、更及时和更全面地实现信息沟通。增设必要的信息中心部门,负责信息化系统中央数据库的管理,取消中层管理,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加强信息采集加工控制层、决策层的功能。企业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式趋于扁平状。
  信息时代同样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要依靠科技、知识和人才。在信息化环境下,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不应单纯地接受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来解决财务问题,而应充分考虑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根据环境变化的需要,树立新观念。财务人员需要熟悉计算机信息系统,持有实时、积极的控制观点,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与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企业服务。在分析和利用信息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懂得怎样收集财务有关和决策有用的数据,并将其进行加工处理。
  2.加大了风险评估范围。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一是数据高度集中。全部的数据高度集中于电子数据处理部门,如果没有适当的控制,可以很方便地浏览、拷贝、删除、篡改而不留下痕迹。二是责任高度集中。原始数据一经输入计算机,全由计算机自动处理,中间没有经手人负责,全部责任都高度集中于数据处理系统。此外,黑客侵入窃取会计信息、会计数据信息丢失、磁介质载体档案缺乏有效的保密措施、网络病毒攻击等等,这些环节出现任何事件都会波及企业的正常运行,给企业带来损失。企业通过风险识别、评估与防范,规避作业流程和信息系统的新风险,使企业免受危害。
  3.控制活动由对人控制转变为对人、机共同控制。信息技术的引入增强了控制手段的多样性、灵活性、高效性、加强了内部控制的预防、检查与纠正的功能。控制的重点由对人的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共同控制为主,控制程序也与计算机处理相适应。
  传统会计系统中,严格的凭证签字制度在现代信息系统中逐渐减少或消失。凭证是经济业务活动的依据,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及其传递程序,具有较强的控制功能,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环节经过某些授权的人员签名或盖章,一旦发生某些错误,凭证就成为追查责任的依据。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业务人员可利用特殊的授权文件,即可获得批准运转有关的特定系统,直接输入计算机,而没有留下任何凭证。在这些情况下,如果没有适当的控制,未经授权批准的业务就可能进入系统。
  存储数据缺乏证明力。在手工会计系统中,信息被记录于凭证、账簿等纸张上,这些信息以纸张作为载体。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数据则主要存储于计算机上,利用磁介质载体很容易通过拷贝进行数据的复制,因而无法区分正本和副本。利用磁介质存储数据,无法实现像签字、盖章那样使信息证据化的操作。因此,可能造成责任不清、真伪难辨,使会计信息缺乏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
  4.信息和沟通更加便利。在信息化平台上,外部信息的引入,激发财务人员考虑市场环境和宏观经济发展对企业业绩和财务状况的影响。在内部,计算机化的会计信息网将企业的财务人员和机构紧密地联结在一起,高层经理的决策指令可被准确、快速、详细地传达给下一级的执行人员,高层经理也可从网络上了解决策执行的过程及结果,避免了人为信息传递滞后造成的损失。网络也使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更加方便,并能为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模型,减轻决策人收集信息和建立决策模型的烦恼。企业在会计信息平台上构建与利益相关者联系的机制,使组织的相关成员可以实时获取经营信息与财务会计信息,及时进行沟通,达到最佳协同合作和利益共享。
  5.监督更注意信息系统内部设置的控制参数与控制程序。内部控制的有效与否,需要有相应的机制加以有效的监控、评估和及时的反馈。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发生差错往往是个别现象,一个部门和人员的差错往往可以在下一个环节中发现并改正。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由于数据集中于计算机,一旦某一环节发生错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蔓延,使相关文件、账簿乃至整个系统的信息失真。因此监控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及时了解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及数据处理环节,并针对企业经营环境变化情况,及时评估业务流程控制点的运行状态,重新调整或更改信息系统,增设必要的控制措施。
  二、完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企业内部控制策略
  针对上述分析,企业在进行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内部控制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内部控制要素的新特点,从人事控制、系统安全控制和输入、处理、输出控制这三方面制定对应设计策略。
  1.人事控制。合理的组织分工是保证经济业务按照企业既定方针执行、提高经营效率、保护资产和增强会计数据可靠性的重要条件。
  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组织的权责范围遵循以流程为核心的原则,各部门之间实行职责相分离。信息系统的建立导致了一些新的职能工作,这些工作的分工安排,同样应遵循内部控制中的内部牵制原则。数据、文件的保管工作应独立设置,这样可以防止越权存取、使用数据或文件。会计信息化系统职能部门内应设置独立的控制、监督职能工作,其目的是监督和保证数据准确性,防止任何遗失、疏漏或处理不当。
会计控制延伸阅读
会计控制推荐阅读
| 版块推荐
服务中国会计行业 广告合作:010-
E-mail:.cn
Copyright &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科技信息》2012年10期
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摘要】:本文从信息化基础管理、程序操作、网络会计与电子商务、内部稽核、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等方面分析了在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232【正文快照】:
信息技术特别是以广域网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信息化会计信息系统进一步的深层次发展提供了新的领域,目前财务软件的网络功能主要包括远程报账、远程报表、远程审计、网上支付、网上催账、网上报税、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网上银行等。这些变革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志远,刘洁;[J];会计研究;2001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覃志刚;[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4年02期
姜灵敏;[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1年03期
郭太清;;[J];福建金融;2006年11期
潘爱玲,吴有红;[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8期
陈蕾;李爱华;;[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年05期
王健;[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王棣华;[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李鑫,杨顺华,祁光;[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王艳;;[J];科技广场;2005年11期
戴彦;;[J];会计研究;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潘东高;[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霞;[D];天津财经学院;2001年
林建雄;[D];福州大学;2003年
林雄伟;[D];福州大学;2003年
颜艳;[D];福州大学;2003年
曾龙祥;[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白玉;[D];广西大学;2003年
路丽艳;[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王胜洲;[D];河北农业大学;2003年
黄小兵;[D];四川大学;2002年
陈安山;[D];四川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阎达五,杨有红;[J];会计研究;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朝晖;王自然;;[J];财务与会计;2001年09期
徐爱敏;范钦亮;衣兵;;[J];绿色财会;2010年11期
任伟;;[J];国际商务财会;2010年08期
杨雪;;[J];财政监督;2011年20期
王焕新;幸晓雨;;[J];经营管理者;2010年03期
邓肇翼;;[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7期
王晓颖;;[J];财政监督;2009年18期
陈玉主;;[J];现代商业;2010年26期
祁广亚;;[J];财会研究;2010年22期
谢靖;;[J];硅谷;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孝林;杨兴龙;;[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刘永泽;张亮;;[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张庆龙;;[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A];2010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上)[C];2011年
李瑞芳;;[A];2011年亚太智能电网与信息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毛志忠;张传明;;[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翟旭;杨丹;;[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潘定;潘云姗;;[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关振宇;段凤霞;;[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屈涛;[N];中国会计报;2010年
电脑商报记者
彭敏;[N];电脑商报;2010年
记者 纳兰;[N];财会信报;2010年
;[N];财会信报;2009年
孙勇;[N];经济日报;2009年
本报记者 张瑶瑶;[N];中国会计报;2009年
专题策划 文兆祥 王丽英;[N];财会信报;2010年
徐风;[N];中国质量报;2010年
卜海涛;[N];中国会计报;2010年
王令;[N];财会信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文杰;[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陶黎娟;[D];厦门大学;2009年
徐维爽;[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曹强;[D];厦门大学;2009年
司茹;[D];辽宁大学;2007年
王瑞民;[D];天津大学;2007年
牛艳芳;[D];厦门大学;2009年
张华平;[D];河南大学;2011年
李秀玉;[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美欢;[D];兰州大学;2011年
唐崇慧;[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贾宁;[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谭俊魏;[D];兰州大学;2010年
张瑛瑜;[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宋悦;[D];天津大学;2010年
莫冬燕;[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张艳;[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刘玉玮;[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苏桂红;[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及其实现--《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16期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及其实现
【摘要】:会计信息化是会计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它对会计理论、会计实践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具有快速、准确、高效等特点,它的引入使得会计信息的产生更为及时,充分保证了会计信息的时效性。除了具备时效性特征以外,客观真实是会计信息的核心特征。因此,在实现会计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完善,它是会计信息客观真实的重要保证。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F232;F275【正文快照】: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三条将内部控制定义为:“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静;;[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6期
林霞;;[J];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03期
罗烨;;[J];财会研究;2012年20期
刘建丽;;[J];商场现代化;2012年23期
卢利娟;;[J];现代商业;2012年02期
姚晓芹;周莉;;[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6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任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05期
胡凌云;;[J];审计与理财;2009年02期
邹奎;;[J];中国总会计师;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贾芳霞;;[J];才智;2012年09期
张文祥;;[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11期
宋洁;;[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年07期
王先鹿;潘联洲;;[J];财会月刊;2011年16期
侯玉凤;;[J];财会月刊;2012年14期
刘梅玲;朱学义;黄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年22期
陈宏明;孙文川;;[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02期
赖丹;;[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13期
李江霞;;[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年23期
李江霞;赵学梅;;[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文祥;;[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张华;艾文国;;[A];第十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莉;[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蒋楠;[D];厦门大学;2008年
陶黎娟;[D];厦门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韩付平;[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黎玉兰;[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刘敏;[D];辽宁大学;2011年
黄合湘;[D];南昌大学;2011年
岳中心;[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林敬;[D];天津大学;2010年
陈信汛;[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丁星鹏;[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张静;[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刘华;[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艳杰;;[J];北方经贸;2010年02期
李敏;;[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年02期
于洪;;[J];会计师;2010年10期
徐丽群;;[J];财会研究;2009年20期
沈颖;张丽波;;[J];商业经济;2012年13期
赵天一;;[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年10期
刘建丽;;[J];商场现代化;2012年23期
陈玉主;;[J];现代商业;2010年26期
杨建华;;[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07期
万庆;;[J];时代金融;2010年09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静;;[J];财政监督;2012年20期
林霞;;[J];财经界(学术版);2013年03期
莫理兵;;[J];企业导报;2012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宁红梅;;[J];商场现代化;2007年2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爱敏;范钦亮;衣兵;;[J];绿色财会;2010年11期
任伟;;[J];国际商务财会;2010年08期
杨雪;;[J];财政监督;2011年20期
王焕新;幸晓雨;;[J];经营管理者;2010年03期
邓肇翼;;[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7期
王晓颖;;[J];财政监督;2009年18期
陈玉主;;[J];现代商业;2010年26期
祁广亚;;[J];财会研究;2010年22期
谢靖;;[J];硅谷;2010年11期
李晓丽;;[J];金融经济;2010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夏惠;;[A];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葛长银;夏晓慧;孙游;;[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钱文菁;;[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徐阳;;[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叶陈刚;翟健勇;;[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李四海;;[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谭文浩;匡文婷;;[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李万明;王凤华;田高良;;[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徐武利;;[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度全国“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课题组;斯慧龙;;[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9年度全国“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屈涛;[N];中国会计报;2010年
电脑商报记者
彭敏;[N];电脑商报;2010年
记者 纳兰;[N];财会信报;2010年
;[N];财会信报;2009年
孙勇;[N];经济日报;2009年
本报记者 张瑶瑶;[N];中国会计报;2009年
专题策划 文兆祥 王丽英;[N];财会信报;2010年
徐风;[N];中国质量报;2010年
卜海涛;[N];中国会计报;2010年
王令;[N];财会信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寿昌;[D];南京大学;2011年
钟玮;[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宋京津;[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戴文涛;[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宁华强;[D];武汉大学;2011年
姚刚;[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刘光忠;[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吴益兵;[D];复旦大学;2010年
杨玉凤;[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刘俊;[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沛;[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郑平;[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吴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张佳木;[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刘清香;[D];天津大学;2010年
赵大均;[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伍小敏;[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胡锋;[D];湖南大学;2009年
王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戚傲楠;[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趋势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趋势
09-12-06 &匿名提问 发布
会计电算化基本上可用以机代账来表达其特征,其目标比较单一,企业一旦实现了以计算机来处理账务、甩掉手工账,就可认为实现了会计电算化。而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将会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建立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因而,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作为会计的一个发展过程,会计信息化具有以下特征:  1.会计信息化是通过分步骤、分阶段的渐进发展,最终实现会计全面而又多层次的信息化。会计信息化不可能同时在各方面都一步到位。它将从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开始,会计电算化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并且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首先在会计理论界进行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变革探讨,会计实务工作与政府管理都将更多地利用信息技术。最终,理论界的探讨将逐渐地被政府管理部门纳入会计准则体系,会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被合法化。据此建立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以满足信息环境下企业对会计工作的管理需要。在不同阶段,会计信息化有不同的内容与表现,在企业中主要表现为建立新一代的会计信息系统及相关内容。  2.会计信息化具有全面参与和全面发展的综合发展过程。从其涉及的范围来看,会计信息化涉及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实务工作、会计教育以及政府对会计的管理等所有会计领域,是对会计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发展。从参与者来看,会计研究人员、会计教育工作者、会计专业学生、企业会计工作人员、政府会计管理者及会计信息系统开发商等都参与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3.在较长的时期内将出现会计电算化和传统手工会计并存的局面。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东西方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此外各行业经济发展程度严重不平衡,其业务信息化水平及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也严重不平衡,因此就不可能在短期内以会计信息化完全取代手工会计。会计信息化的全面性与渐进性又决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让所有的会计领域全面实现信息化。所以,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传统手工会计理论体系与信息化会计理论体系必将并存。  4.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呈现动态性和长期性。现代信息技术本身日新月异,它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的影响也是层出不穷的。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会计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只要会计信息的处理还主要依赖信息技术,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就不会结束,最终将经历一个比较长的历史时期。所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决定会计信息化呈动态发展。而会计信息化的动态性和其发展的渐进性又决定了会计信息化必然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有一个亲戚,学会计的。毕业后去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据她说,工作特别累。今年已经干满三年,累的实在受不了想跳槽,去一家咨询公司面试后被录取,人家给她21万年薪,让她马上上班。结果回公司后发现,老板也给涨工资了,比那家咨询公司还高,她又不想去了。还有,她说平时经常接到猎头公司的电话,干这行工作好找。
你好!    会计信息系统专业,各行各业,无不存在美好的就业前景。    随着信息技术日益广泛的应用,信息化一词已比较普遍。如国民经济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等,只有会计领域还在提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一词提出来已有20多年,它强调的是对传统会计处理手段的电算化。因此,这种电算化仅仅是把计算机当作高速运算的工具,模拟手工会计模式去完成原有的数据处理任务。这种工具论的思想导致会计软件的开发思路依然沿用传统的会计循环理论,只追求如何模拟手工会计处理流程,替代手工处理方法,忽视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改造传统会计,以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并促进会计学科的发展。同时,目前的会计软件由于过分强调会计人员的习惯,使得这种会计软件变成了一个无需人工干预的“傻瓜”型软件系统,其结果是使人们只看到减轻劳动强度的一面,而忽视了会计人员参与管理和分析的一面。这样不利于调动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照此下去,“现在意义上的会计职业和会计职业教育,也就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对会计学科的发展是极为致命的。会计电算化是工业经济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按其理论建立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一种重在满足内部管理的、封闭式的系统,是企业内部的一座信息孤岛,与企业外部社会信息系统相互隔绝。这种系统即使实现了网络化,也只是一个孤立的资源贫乏的局域网络。这种状况已远远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可以说会计电算化的观念在知识经济时代已经落后了,我们必须将传统会计模型与信息技术完善地结合起来,建立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会计电算化无法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产生的巨大影响。例如,网络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虚拟公司”的出现,使会计基础理论之一的会计主体假设产生了动摇。虚拟公司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组合而成,各个独立的企业可以在虚拟公司开展业务之前组合,也可以在开展业务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组合;可以在完成一项交易后即行解散,也可以视情况继续维持这种组合关系。组成虚拟公司的各独立企业借助计算机网络分合迅速,可随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组合方。虚拟公司也可以通过网络把数以百计或数以千计的个人联合在一起工作,待业务完成后立即解散。可见,虚拟公司与传统的实体公司在组织形式和业务经营上存在明显的差别,但在网络上它又确实是一个公司,并且在经营着业务,那么就必须要对其经营的业务进行反映。因此,有必要将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转变为多重主体假设。同样,由于虚拟公司是临时性组织,时分时合,经营期间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对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以及权责发生制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等会计基础理论都将产生强烈的冲击。  二、会计信息化是新形势下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  1.会计信息化是会计改革的需要。会计属于上层建筑,在观念、理论、方法等方面均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会计社会环境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信息需求的变化呼吁会计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会计革命准备了充分的条件,也强烈冲击着传统会计模型。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构建现代会计模型,再将现代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统一,构成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化应该体现信息环境下会计变革的要求,反映会计与技术的结合及相互影响。  2.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企业信息化的目的,首先在于实现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即通过电子、信息技术对生产过程的设计、制造、测量和控制实现自动化。为此,企业需要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以及其他自动控制技术,来控制设计和生产过程,以减轻人们的劳动,提高产品的质量。企业信息化的另一目标是实现计划、财务、人事、物资、办公等方面的管理自动化,并通过网络使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畅通,监控物流的整个过程。所以,企业还需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MIS),力图实现从生产到管理的全面自动化。会计信息系统(AIM)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该系统产生了企业70%以上的信息,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不实现会计工作的信息化也就谈不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企业为赶上时代步伐,必须提高工作效率以增强竞争能力。未来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信息的竞争。这就需要开发与应用事前有预测、决策,事中有规划、控制,事后有核算、分析的信息化企业管理系统。信息技术的升级和应用的普及,信息技术方法的更新,公用数据交换网络的建立和迅速发展,为企业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条件。目前,会计核算的众多子系统已经使单台计算机功能发挥到了极限,并且只能使用在较小的单位,而以管理为重点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系统其数据收集和信息使用不可能在同一地点、单位和部门。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复杂性要求必须使用计算机网络,必须在最大范围内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和数据的综合利用。因此,完整的、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必须与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共同规划、统筹设计,以核算功能为内核,以管理功能为重心、以业务类型来划分其子系统。这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向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三、会计信息化及其特征  会计信息化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基础上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远程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搜集、加工、传输、存储和应用,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的信息。  作为企业信息化的核心,会计信息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为目标,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决策职能,这与以实现会计核算业务计算机处理为目标的会计电算化不同。(2)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环境重构会计模型。会计信息化将对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改造,按现代管理模式重组会计组织和会计流程,可以支持“网上企业”、“虚拟公司”等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3)会计信息化将按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来构建会计信息系统。横向上,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其他子系统有机结合,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纵向上,不仅包含基本的会计核算系统,还包括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更高层次的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由此可见,会计信息化不仅考虑到信息技术本身的运用,更多考虑的是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会计信息化的关键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构和优化,建立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交换技术,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同时,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系统的高度共享性和开放性,将使会计信息的处理与披露由传统的及时性提升为主动性和实时性。会计信息化使企业内部人人都可能成为会计信息的处理者和使用者,会计信息将通过网络系统接受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随时监督,传统以簿记为主的会计组织也将改变,甚至不复存在。所以,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决不仅仅是一个名词、口号的变迁,它更应该代表一种与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
会计学和会计信息系统专业在各行各业中都广泛应用,而且好的人才紧缺,不难就业,特别是在一些国企和私企里都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而且待遇不菲,就业的岗位有出纳.会计.财务监督.财务总监.财务经理等.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社会环境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摘  要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一种管理活动,它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在经济发展和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非常严重,它直接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秩序,降低了会计职能的发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 国所处的国内外社会环境的变化入手,分析了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从新旧会计准则和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出发,分析社会环境和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和今后会计信息质量的发展趋势。关键词:社会环境 会计信息质量 信息技术 会计准则abstract:accounting is a kind of management activity which is generated after a sta it play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is very serious. it decreased the exertion of accounting function, and caused widely attention of the society. this paper is beginning with the domestic and overseas social environment of our country, it analyzes the effect of changed social environment o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on the background of old an new accounting criter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analyz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ociety environment and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and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目  录中文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 21.1社会环境的概念 21.2会计信息质量的概念 2第二章  国社会环境的变化 32.1中国加入wto 32.2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发展 32.3绿色地球及可持续发展 4第三章 社会环境的变化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53.1加入wto促使 国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进一步规范化和法制化 53.2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带来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一定风险 63.3经济全球化加速了 国会计国际化进程 6第四章 新会计准则中会计信息质量 74.1新旧会计准则背景下的会计信息质量 74.2新准则强调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 84.3新准则提升了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地位 9第五章 会计信息质量与信息技术的相关性 105.1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105.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挑战信息技术水平 115.3会计信息质量与信息技术相关性的启示 12第六章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体系研究 126.1 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企业会计目标定位的影响 126.2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会计体系的构建 13第七章 总结 157.1社会环境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辩证关系 157.2社会环境影响下的会计信息质量的发展趋势 16参考文献 17第一章 绪论会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一种管理活动,它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在经济发展和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非常严重,它直接影响了正常的经济秩序,降低了会计职能的发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任何事物的产生都离不开其生存的环境,会计信息质量也同其存在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1.1社会环境的概念环境通常是指周围情况的总和,既包括自然情况又包括社会情况。会计的社会环境是会计所处的特定阶段的社会客观条件,是会计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外部环境。会计作为一种管理活动,又是一个信息系统,它总是密切地依存于生产发展的客观环境。 将会计赖以生存的环境称为会计环境,会计环境是指与会计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决定着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组织、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工作发展水平的客观历史条件及特殊情况。会计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辨证统一关系。一方面社会环境影响着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另一方面,会计的发展对社会环境又具有一定的反作用。1.2会计信息质量的概念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准确地揭示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经济内容的程度及真实性、中立性、可验证性、可比性与及时性的高低,其实质就是指会计主体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共同需要的性质或特征。它是会计信息提供者在进行会计信息选择时所应追求的信息质量标准。与普通产品不同,会计信息的质量很难通过技术手段进行量化的衡量。迄今为止,人们用于评价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标准依然是:信息是否真实,是否可靠,是否相关,是否有用,是否合规,等等。即真实程度高、可靠程度高、相关程度高、有用程度高、合规程度高等等。会计信息产品质量是受到会计信息的使用时间、使用地点、使用对象、社会环境、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的,不同的区域,因技术因素、人文因素、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等不同,对会计信息质量有不同的要求,社会的发展,经济形势的变化,会使人们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随之改变。第二章  国社会环境的变化及对财务会计的影响近几年来 国的国内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入wto的冲击和影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国内外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等都都对 国的会计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也对 国的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社会环境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之前, 有必要对 国社会环境的变化进行一番梳理和回顾。2.1  国社会环境的变化2.1.1 中国加入wto 国于日经过与诸多西方经济大国加入wto双边协议的签署正式加入wto。wto是世界惟一处理国与国之间贸易规定的国际组织,其核心是《wto协议》。这些协议是世界上大多数贸易国通过谈判签署的。它为国际商业活动提供了基本的法律规则,约束各国政府将其贸易政策限制在议定的范围内。这些协议虽然是由政府通过谈判签署的,但其目的是为了帮助产品制造者、服务提供者和进出口商进行商业活动。进入wto意味着关税壁垒将不再存在,外国投资者享有本国国民平等的待遇,在世界范围内可进行更自由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发明创造、设计(知识产权)的交换等等。市场竞争将在更大范围内展开,这无疑会给 国的各行各业带来很大的冲击和挑战。而会计信息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必然不可避免地受到 国加入wto的冲击和影响,将面临着机会和挑战。会计信息失真是 国当前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加入wto对 国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必须尽早制定出应付入世冲击的种种对策,以推动 国会计服务行业的发展和壮大。2.1.2 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迈进的过程就是信息化过程。所谓信息化就是指人们借助信息技术,通过提高自身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智能,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乃至人们自身生活方式变革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信息技术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它正冲击着传统社会的每个角落,信息技术的应用渗透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各个行业都面临着信息化的挑战。会计领域当然不能例外。毕马威会计公司合伙人elliot曾借用“第三次浪潮”一词来形象地预言“it引起的变革正在冲撞着会计的海岸线。在20世纪70年代它彻底地冲击了工业界, 80年代它又荡涤了服务业, 90年代会计界将接受它的洗礼。” 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强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会计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着会计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生产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不仅使传统的会计工具和会计方法有了很大变化,也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满足了多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科学与经济的一体化格局已经形成,会计的发展也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出现了许多的新方法和观点。现代财务会计是传统财务会计的发展,而现代管理会计则是电子计算机时代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信息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前进的过程,信息技术是其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信息社会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和计算机审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实现网络化、智能化,在提高会计和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的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让信息社会环境下的会计和审计在降低会计信息风险、增加会计信息的价值、减少代理成本和资本成本、建立和维护资本市场的完整性等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2.1.3 绿色地球及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在中国已经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牵头,历时2年,在对31个省市环境污染实物量、虚拟治理成本、环境退化成本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 国第一份环境报告——《中国绿色gdp核算报告2004》,该报告显示:2004年, 国环境退化成本(即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gdp的3.05%。绿色gdp不仅能反映经济增长水平,而且能够体现经济增长与自然保护和谐统一的程度,可以很好地表达和反映可持续发展观的思想和要求。但由于环境问题本身的复杂性,绿色gdp的核算标准、方法却是一个难题。迄今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一套公认的绿色gdp核算模式。这也是绿色gdp核算耗时久,社会认同难的原因之一。管理学认为,能够计量的才能进行有效管理。正因如此,已经有人提出应该以绿色会计取代绿色gdp。 “绿色会计”是国内外的财会专家将资源和环境问题作为一个专题纳入会计理论研究体系的结果,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绿色会计”就是以价值形式,运用专门的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及披露。这种影响包括相应的损失、带来的效益以及其他影响。显然,“绿色会计”是为了适应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要求应运而生的,它的宗旨即是通过汇集有关信息,减少企业环境污染,提高企业环境质量,从而提升社会的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是20 世纪80 年代提出的新概念,其内涵包括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内容,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发展战略,是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最佳兼顾,是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体现的是一种科学发展理念,即科学发展观。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微观个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经营必须全面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尤其针对当前生产经营负外部性较高的企业。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应当是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受企业活动所影响的利益相关者,会计信息的使用客体应当是反映经济利益、社会责任以及资源与环保等方面的信息。会计信息的价值取向应当是利益相关者对营业主体进行有效地监督管理(以下简称监管) ,而非经济决策。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会计信息的使用主体、使用客体和价值取向都深受影响,进而对现行会计目标定位产生较大冲击,“监管有用”替代“决策有用”将成为现实,作为会计目标具体化的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也将进一步发展。2.2 社会环境的变化对财务会计的影响2.2.1 加入wto促使 国财务会计信息披露进一步规范化和法制化自2001年11月起, 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之一,这虽然为 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各种机遇,但同时也为 国在各方面带来了挑战。会计是经济工作的语言,它要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以便给决策层提供正确的信息参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主要来源于会计信息的披露, 国一系列关于会计信息披露的法规的颁布及实施,有利约束了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 国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信息失真的情况仍大量存在。这不但制约了国内经济的发展,而且在国际上也损害了 国企业的形象,降低了 国企业的竞争力。 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国际间交往的加强,经济业务在规模和数量上必然会增加,其会计信息披露关系到企业间的预测及决策,为利益相互集团所重视。应该说,加强会计信息方面的规范是建立国际间正常经济秩序的基础。同时,入世也意味着企业间的游戏规则不分国别,趋于一致。这就要求 国必须尽快制订和国际相一致的会计准则,使商业语言相一致。世界贸易组织是符合市场经济客观需要的国际贸易法律体系,必然要求中国以完善的法制来作为保障。日,财政部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出台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标志着 国会计法制化建设的加强,为中国加入wto后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化和国际化提供了依据,为外国企业和资本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会计方面最基本的规范。2.2.2 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带来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一定风险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变迁,会计作为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会有所发展,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催生了网络经济,网络的存在使现行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以电子数据的形式直接存储于网络与计算机中,这就将会计信息系统转化为互联网的一部分,利用互联网与企业外部相关信息使用者交换并发布信息,势必成为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在给企业的会计核算带来高自动化、高效率、高效益的同时,也给企业保障会计信息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原始凭证、报表等会计资料都是以数字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上,使会计核算无纸化,而在磁性介质上对会计资料进行修改,不但操作起来容易而且一般不会留下痕迹,加上数据高度集中,未经授权的人员有可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浏览全部数据文件,复制、伪造、销毁企业重要的数据,这就增加了会计信息被篡改或伪造的风险,加大了会计信息保障的风险。此外,随着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上交易愈来愈普遍,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网上传送会计信息的方式,很难保证系统的信息资源不被窃取或篡改,另外还有可能遭受网络黑客的攻击和病毒的侵害,并且这种通过网络的攻击可能来自企业内部也可能来自企业外部,一旦发生就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由此可见,网络的开放性无疑增大了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风险。在网络条件下,会计流程发生了变化,大量的数据直接从企业内部或企业外部其他系统获得,企业实现了信息集中管理,由于信息来源多样化、采用分布式输入,使会计信息在一定范围共享和流通,接触信息的部门和人员增多,监督和操作分离,使会计信息作假更加方便,客观上加大了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难度。在网络中传递的会计信息虽然是遵循一定的信息交换协议和一定的安全技术作为保障,但计算机网络病毒和黑客的攻击都会威胁到会计信息的质量,造成会计信息在网络中传输时易被窃取、改动,使其安全性受到较大的威胁。2.2.3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 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 国除与苏联、东欧等国家联系外,几乎与西方国家没有贸易往来,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国加速了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同时,随着国际经济的逐步一体化, 国企业也走向世界,这些企业也要了解国外企业的会计制度,这必然导致会计的国际化。此时,不但原有的会计制度不适用于外资企业,而且作为商业语言的会计报表,由于和国际上通用的编制方法不一样,外国人看不懂,影响外国企业对 国企业的了解。因此财政部相应颁发了有关外资企业会计制度,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和《中外合资经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1985),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借鉴国际会计惯例制定的全新的会计制度它在会计原则、会计报表设置上和国际会计趋于一致,为以后 国全面改革会计制度奠定了基础。社会环境对财务会计具有决定的作用,但财务会计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它对社会环境也具有反作用。因为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状况的全面反映,因此企业的会计信息影响人们对企业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的看法,并导致利益相关方面的经济行为的改变,因而财务会计通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对国家的宏观调控、企业的利益分配、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