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想投资基金, 但是个新手怎么购买基金, 不知道如何去投资, 想请教一下您, 谢谢

[切换城市]
[12-19] 新手请教几个有关基金的问题。谢谢!存档
UID:56090
在线时间508小时
小鱼币1012经验值784魅力值0人气值61
我是名新手,听到朋友有买基金而且收益还不错,也想自己去学学理财方面的知识,请各位多指教,谢谢!想问的问题有:什么叫单位净值和累计净值?某种基金刚上市的那种价钱叫什么净值呢?还有就是现在好像大盘比较高,现在要是投资进去的话风险是不是比较大?我现在有闲钱六七千,比较少吧,该买哪种基金会比较好呢?能否各位推荐一些,且说无妨,谢谢啊!以后还有很多要向你们指教和学习的。
UID:35027
在线时间2389小时
小鱼币1538经验值3954魅力值0人气值1
我也有发过这种贴,没人回复我。。所以顶一下。。。
人生有若游戏&&他朝总有转机
UID:47426
在线时间424小时
小鱼币1748经验值2128魅力值0人气值1
同问~刚买了嘉实策略和易方达平稳~
UID:56090
在线时间508小时
小鱼币1012经验值784魅力值0人气值61
今天好像都在跌了是吗?
UID:56090
在线时间508小时
小鱼币1012经验值784魅力值0人气值61
有人可以提供帮助吗??谢谢!!
UID:50014
在线时间486小时
小鱼币297经验值471魅力值0人气值0
看来不懂基金的比懂基金的多呀,我也想了解
UID:23239
在线时间736小时
小鱼币312经验值499魅力值0人气值3
我也想了解,想投资什么都不懂啊
UID:30680
在线时间497小时
小鱼币387经验值1360魅力值-3人气值0
LZ想的和我一样,我也不知道,但现在也想买,都不知道买什么基金
UID:39377
在线时间1303小时
小鱼币1279经验值2505魅力值0人气值6
引用 原帖由 第 2 楼
10:36 发表我也有发过这种贴,没人回复我。。所以顶一下。。。 我前几天也发过,现在都不知道沉到哪去了
UID:16858
在线时间466小时
小鱼币469经验值5365魅力值10人气值1
偶也想知道,顶一下
UID:31914
在线时间110小时
小鱼币70经验值5魅力值0人气值0
我也想学,学一点理财
UID:39614
在线时间144小时
小鱼币102经验值247魅力值0人气值0
股市有风险,基金也一样.把心思都花在工作上吧
UID:16086
在线时间595小时
小鱼币63经验值2149魅力值10人气值2
引用 原帖由 第 3 楼
chenary 于
10:39 发表同问~刚买了嘉实策略和易方达平稳~ 嘉实策略一天就收到400亿的资金,估计操盘不那么容易易方达不错的说
UID:23136
在线时间135小时
小鱼币228经验值1223魅力值0人气值0
我也有买基金,自己随便买的,我买广发和富国的,小赚。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还没有账号?
扫一扫下载客户端
关注小鱼微信帐号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想做基金投资,但是什么都不懂,就连基金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请教一下,给我讲讲该如何入门么?谢谢!_百度知道我要买基金,不知道该如何入手,想请教一下!谢谢_百度知道我的投资观和实践(新手必读)
我的投资观和实践(新手必读)
我的投资观和实践(新手必读)
我的观和实践在这个论坛上其实不短时间了,但一直是看客。有时想写点东西,但好像也沉不下心。今天周末,坐下来写点吧。就叫“我的投资观和投资实践“吧,应为我认为投资观甚至比投资实践更重要。投资我可以说既是一个老兵,也是一个新手。说老兵是应为我从00年在开始就投资每个的开放式共同基金(Mutual Fund),到现在依然在投;说新手,是国内的开放式基金不过从今年春节后才进入。钱到底是自己的,所以比较慎重,当然也花了很多力气去钻研。投资不是买小白菜,不搞清楚了,心里没有底是不行的。既然是共同基金,实际上就是大家把钱弄到一起投资。基金涨了,大家都,跌了,大家都亏。如果很多人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方式不对,势必影响到基金公司的操作,当然也就影响到我自己的投资利益(所以写这贴子,核心还是为了我自己的利益)。所以有些话还是想讲出来,咱们共同讨论,共同进步,共同赚钱。1, 该把多少存款用来投资?看到过帖子,有说把的存款都投到基金了,也有说把私房钱全投进基金了。我真为这些朋友捏把汗。美国有个算法来估算你应该把多少资产用于投资,把多少用于保守的储蓄。这个算法很简单,就是你的年龄。如果你30岁,你应该至少在储蓄上投入30%的资产,各种投资不超过70%。如果你40岁,那储蓄40%,投资60%。如果60岁,储蓄60%,投资40%。也就是说年龄越大越应该保守。(基金和储蓄是一类的啊)另外还应该有充足的“应急”,比如万一生病、失业等等。这样一旦有甚么事情你也不用临时抛售投资去解燃眉之急。当你用年龄算法分配了资金并预留了“应急资金”,你就可以比较从容地去投资,即便投资失败,也不会让你倾家荡产。这点非常重要,这决定了你投资的心态。显然你用一种非常浮躁和巨大的心态去投资的时候,一定会去投机、赌博,而不是投资。2, 基金的到底有没有风险?其实基金本质上还是。大部分人说有风险,也有人说没风险。我认为这两个答案都对。实际上正确的答案是:短期有风险,而且风险很大;长期则无风险,或者风险很小。虽然过去的不能代表将来,但我们也只能依赖过去的去未来。看看年美国77年股票历史。如果1925的投资1在大公司股票上,到2002年,是1775美元。在这77年中,包含了多次崩溃。最终的收益依然是1775倍,而同期通货膨胀是10倍。如果你真能投资77年,显然大大的赚了一笔。平均每年收益12.2%。但这77年中,如果你独立的看每一年,却有23年是亏本的,最大一年-43.34%。在其余的盈利年份,最赚的年收益是53.99%.&&亏本年份的概率接近30%。但如果你连续任意投资5年,最亏的年平均收益为-12%,最赚的为24%。亏本年份的概率接近10%如果连续投资10年,最亏的年平均收益为-0.9%,最赚的为20%,亏本年份的概率接近3%。如果连续投资20年,最亏的年平均收益为3.1%,最赚的为17.7%。没有亏本年。所以这就是结论,按美国的股市历史,如果你仅仅进行一年的投资,你亏的可能性是30%;如果做5年的投资,亏的可能性是10%;如果做10年的投资,亏的可能性是3%;做20年投资,就不会有亏损。没有算过也没有见到资料,如果只进行小于1年的投资,3个月或者1个月失败的概率有多大,我猜应该和抛硬币查不多吧。所以我认为:短期有风险,而且风险很大;长期则无风险,或者风险很小。当然这些概率是对股票而言的,或者说股票基金。股票是收益最大的,也是风险最大的,要降低风险,只有增加投资年限。当然你也可以投资,如果投资债券,按美国的历史,投资期在5年的时候,亏损的概率就不到5%了。当然也要看到在前面说的77年中,美国大公司债券的年平均收益只有6.2 %, 经过77年后,1美元仅仅变成了60美元。相比股票的1775美元,简直天差地别,但风险却小的多。显然,货币基金不会亏本,没有风险,但2%的收益经过77年后,1美元仅仅是4.5美元,还不抵通货膨胀。没有高收益低风险的事情。要降低风险只有增加投资期限。所以股票基金最好是用来养老和子女上大学。如果你3-5年就要结婚买房子,我建议你投债券基金吧,别把老婆也赔。如果你只想投个三个月、半年,还是货币基金吧。3, 第一只基金买甚么?很多人都是胡里胡涂的买了第一只基金,尤其是被的人一忽悠。买基金是投资,怎么也是投入个成千上万的,你买双皮鞋恐怕还得多转几个商店呢。我今年一月份准备开始投资基金的时候,花了整整一天把我周围的银行都转遍了,只是想了解点情况。结果有银行告诉我说现在价格太高,不要买了(那时股市还在1200点);有一个银行告诉我,“基金买完了”。当然还有推销保险的(说甚么大大的,最后一算,10年下来,收益一共10%)。最后,在交通银行,一个大堂和我聊了不少。虽然我不敢说她懂很多,但至少不乱讲。结果,我就从交行开始我的基金投资。第一只买甚么?坐在交行的大厅里,我一点谱都没有。人家又特别热情,推荐这推荐那但从我原来在美国的投资经验,我知道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定的。结果我最后买了2只她推荐的货币基金,同时把网上银行全部开通。我开了账户,也买了她推荐的基金。她很高兴,我也很高兴。有了网上银行,后面买甚么就全在我自己了。所以,我建议第一只基金去买货币基金。 货币基金再怎么买也不会有损失,但同时也就把所有要办的手续都办好了,流程也搞清楚了,也摆脱了别人的忽悠。显然这只是一个小技巧,完全是为了不被忽悠而糊里糊涂的买了只不知道的“鸡”回来。那第一只基金到底买甚么?我想这首先取决于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你准备投资的年限。(关于风险和投资期的关系请看我前一个帖子)。如果20%的也只让你笑一笑,而且你要投资15年,那就投资股票基金吧。但如果5%的跌幅让你寝食不安,那我还是劝你投点债券吧。 无论如何,你先要确定投资甚么基金品种。要记住在不同的品种之间收益是不能进行比较的。品种确定了,再确定是哪个公司的那种基金。晨星网站上有所有基金的评估和收益统计。我个人喜欢,上投和易方达。基金的至少4星以上吧。国内的基金很多是混合式基金,纯粹的全股票基金很少。股票和债券的比例决定了这个基金的特性。比如广发聚丰,股票可以占95%,而广发稳健,股票只能最多占65%。显然聚丰就会比稳健涨得快跌得狠。又比如上投双息,股票最多75%, 就算他不是一个新基金,在中,也要比上投阿尔法涨得慢。这些是由资产配置决定的,也就是说这些基金之间仅仅用收益率是没有办法进行对比的。在论坛上经常看到有人问,为什么XX基金涨得比XXX基金慢多了?甚至还要要求基金经理出来解释。其实这种现象是必然啊。还有不能以短时间论英雄啊。最近易基50风风火火,可半年前他可是易系中最差的。股票不可能买了就涨,那些现在上涨的基金,只是他重仓的股票现在涨了而已。没有涨的那些基金,只是时机不到。况且,我要买入的时候,我当然希望我的基金还在低位。去追逐那些涨起来的基金,同时希望他涨的更高,我觉得不踏实。三个月,甚至半年以内的排位我认为没有任何意义。很多教课书上说,第一只基金买“基金”。这我不同意。在美国市场,我同意这个。在,我并不同意。这涉及到一个学基础理论的问题:市场是有效的吗?我认为美国的市场基本上是有效的,但中国的市场恐怕连半有效市场都不是。在一个基本无效的市场,是很可能的,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去投资一个“指数基金”。更何况,中国的指数基金和真正的指数还有不少的差距。我也同意新基金不是个好选择的观点。我觉得一个老牌基金公司下的老牌劲旅基金恐怕是一个好选择。比如广发聚富,上投阿尔法等等。4, 不买新基金我不会去投资新基金,因为我找不出投资新基金的理由来。唯一能说的上得一个理由是:认购费比费要低, 不过也就是0.3%。一天基金的涨幅也不止这么多。不买的倒是有好几个:1,3个月的封闭期受不了。3个月资金不能动,而且新基金从零开始建仓,在牛市中肯定不如旧基金跑得快,因为低啊。在中倒是比旧基金跌的慢,但如果那样,过了封闭期再买,不是可以买到比1元还低得净值?2,一般来说新基金都有好的基金经理,但总是新的团队。基金不是单单靠一个基金经理就能打天下的。让他们磨合一下,我再参与有甚么不好。3, 基金净值低的基金,尤其是累计净值低的基金,如果基本上发行的历史相同,那净值低的就不是好基金啊。不瞒您说,我手上的基金全部是累计净值排名前10位的品种。对净值的不关心也可能和我有在美的投资经验有关。我在美的基金,净值从12美元到40美元都有。而美国一个非常著名的基金先锋公司的SP500指数基金现在的净值是122美元。上投发的先锋新基金两天又提前结束认购。先锋和阿尔法满仓都是95%的股票,但阿尔法强调价值型股票和成长型股票的平衡,而先锋着重于成长。这样看了先锋更激进些。不过,这也不至于引诱我去认购先锋。三个月以后,先锋打开了看看到底有甚么不同再说也不晚。顺便说说复制基金。在美国我到也见过复制基金,但一般是旧基金“关门”以后,在打开一个新的复制基金。之所以旧基金要“关门”(停止对新用户申购,但一般对旧用户依然可以申购),是因为基金太大了,不好操作了,所以暂时“关门”。这时候也许同样的基金公司、基金团队再推出一个类似投资策略的基金给新用户。这样既保证了旧用户的收益,也给新用户有所选择。但国内的复制基金好像不是这个目的,唯一的目的好像是降低净值而已。旧基金开放着,新基金也开放着。一样的策略,甚至一样的股票,干吗要去买新基金呢?5, 关于基金定投我支持基金定投,我也正在用定投的方法来进行投资。首先,我得说我没有本事去预测市场,我也没有看到听到有人能预测市场。巴费特也说他不能,皮特林奇也说他不能。美国有个数学家觉Garzarelli提前一个星期预测到日的黑色星期一,一炮走红。但这后面10年,她又预测了14次,结果对了5次。还不如抛硬币。当然谁都希望在股市跌的时候买入基金,但我不知道明天,或者下个星期,下个月股市是不是会跌。一个办法是等,还一个办法是碰。我不想等,因为70%的时候股市是上升的,而且投入的越晚,可能的收益就越小。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碰。我就采用定投,涨也罢,跌也罢,反正我是长期投资,只要在平均成本上就满足了,超额收益我可不去想。关于定投,好多人讨论。有人支持,有人反对。我决定当然是因人而异。实际上,我采用的是一次性投入和定投结合的办法。当我第一次把银行的存款投入基金的时候,我基本采用的是一次性投入(实际上我是在较短的时间分批投入的,这样降低偶然涨跌影响)。而后来每个月的结余工资是采用定投的方式来存养老金。我认为定投最大的好处实际上是心理上的。投资中最忌讳的心理是“贪婪”,而绝大多数人都克服不了贪婪,结果就过于自信的认为自己可以把握股市的波动获得额外的收益,最终是获得了“额外的损失”。定投就可以逼迫你克服你的贪婪。这是一种强制性的非常有纪律性的投资方式,别去考虑股市的涨跌,也不要试图抓住这种涨跌。要注意严格的投资纪律性在投资上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可以去看很多基金的基金招募书,大家都会强调基金经理会用严格的纪律性进行投资。人都是贪婪的,没有纪律,最后一定害了自己。当然把手上的10万元分成100份,定投100个月显然是很可笑的事情啊。所以我建议你手上的钱一次性投入,以后每月结余的钱做定投啊。6, 分散投资和再平衡分散投资越来越时髦,似乎也的确是很好的办法。基金不就是分散投资的典范吗?只是是不是买一堆股票或者一堆基金就是分散投资了? 答案其实不是。最理想的分散投资应该是投资在互相不相关的投资品种上,比如股市、、甚至古董等等。但对我们来讲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如何在市场上用资产组合来进行分散投资呢?显然,我们还得寻找那些互不相关,或者相关很小的证券品种。从大类上讲,股票和债券是独立的。从小类上看,大盘股和小盘股也似乎相关性不大,价值股和成长股也相关性小。所以首先是要决定股票和债券的比例,其次在股票中应该尽量覆盖“晨星九方格”的全部。有理论说,总体收益的决定部分就是股票和债券的比例。显然股票收益高,但波动也大。债券收益低,波动也低。两者一综合,中等收益,中等波动,这还好操作。股票基金的组合,我倒是没有办法了。去好好研究过中国晨星对我国基金的分类,怎么我看上的基金无论名字叫甚么(比如大盘,小盘,价值或者成长),都被晨星归类于大盘成长类基金。也就是说实际上,这些基金是很相关的。去看看他们的重仓股,的确也有很多类似,结果就是一起涨跌。所以试图通过不同种类的股票基金来进行资产配置达到分散投资的目的恐怕现在在国内是很难达到。再说股票和债券的配置比例,当然是股票配置越高,收益就越大,风险也越大。只是要注意一条,国内很多基金其实都不是纯股票基金,比如广发聚富,好像股票配比最大也不超过75%。从这种意义上这种基金本身就已经配置好比例了。其实单单配置了股票和债券的比例还远远不够。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好像还没有看到任何人讨论过。就是比例的再平衡。比如你按照自己的投资年限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了自己的股票和债券的配置比例是7:3。一年以后,股票涨的快,债券涨的慢,比例变成8:2了,怎么办? 这时候要买掉股票,买如债券。如果再过一年,遇到熊市,股票大跌,比例变成了6:4,这是就要买掉债券,买入股票,使比例回到7:3。这就是再平衡。再平衡是很蹊跷的事情。从表面上看,你是卖掉一个上涨快的优良资产,买入一个下跌或者跑的慢的不良资产,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高抛低吸的过程,是一种通过纪律性投资来进行卖高买低的过程。另外再平衡也是保持你风险等级的一个重要过程。有人用历史数据做过归算,再平衡的综合效益要远远高于不做再平衡的收益。一般1年到1年半做一次再平衡。原理上在现在的情况下,一只股票基金和一只债券基金的组合就差不多了。但我还是愿意多买几只股票基金。原因很简单,也是平衡风险,平衡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风险。7&&波段操作我知道波段操作是非常危险的,而这种危险远远大于股票市场本身的波动性. 但我也知道我经常会被贪婪所诱惑, 老试图去尝试进行选时操作. 所以后来我就采用一种办法, 实在想进行波段操作的时候,就去读读投资方面的书, 那里面无一例外的告诉你不要去做什么波段操作以获得超额利益. 这样,我也就会平静点, 放弃这个愚蠢的念头. 所以这个帖子也是给我自己写的, 时刻提醒我不要试图去做这种愚蠢的事情.波段操作成功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而那些波段操作成功人的得意也实在让你眼红. 波段操作好像又是那么的容易实现, 放着钱不拿,岂不是太愚蠢啊? 可是,我还是认为该放弃波段操作. 大师没有一个是波段高手, 而抄股抄砸的各个都是玩波段的. 这本质是一个市场是否可以预测的问题. 现在大家都知道市场是不可以预测的. 可还有那么多人不信,还有那么多人要去试验, 还有那么多人相信预测. 可见贪婪的力量是多大.一次波段操作不难. 但一旦走上波段操作的路, 你要10战7胜才会超过那些傻傻地跟着大盘起起落落的人. 这恐怕谁都没有这个信心和能力吧.关于波段操作的危险性有很多文章论述过了. 不再说了. 波段操作不但害他们自己, 同时也害其他投资人的利益. 美国人有个简单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他们规定: 一个人在卖出或者转出一只基金后, 必须等60天以后才能再买入这只基金.顺便说点对基金评价的问题. 基金不是神仙, 不过是股票的组合. 大盘涨, 基金涨, 大盘跌, 基金跌. 所谓的基金抗跌也只是因为他是一票组合, 大家有涨有跌, 平均下来比单一股票要小. 但大家都跌的时候, 他也不可能不跌. 甚至短期内, 大盘涨, 基金跌也不是不正常. 在论坛上常常看到对基金的评论是基于1个月,甚至1个星期的表现来作出的. 如果真是这样做短线, 干吗不去做股票啊?其实基金是给懒人的和笨人的投资工具. 就应为我们懒,我们笨, 所以我们花钱雇佣基金经理来打理我们的财产. 如果你认为你聪明得可以纵横证券市场, 何苦和我们一路呢?[ 本帖最后由 佳の颐 于
09:46 编辑 ]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alt="" src="http://www.huapai.net/Photo/%D2%D5%CA%F5/images/31.jpg"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
<td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 美国基金之我见在美国的时候投点美国的基金, 回国以后依然用网络的方式投资美国基金. 几年下来, 多少有点感想, 在这里介绍给大家. 但不保证我说的都是对的啊.首先, 美国投基金的人比咱们多. 这和他们的退休制度密切相关. 一般每个人都有个退休账户, 和咱们一样, 这个账户中个人出一部分, 单位出一部分. 不同的是这个账户里的钱你在59.5岁以前是不能提出来的, 否则要上重税. 但你可以投资. 绝大多数人就把这个账户里面的钱去投基金, 这就是所谓的401K计划. 大多数工薪阶层也就是靠这些钱来养老. 其次, 中国的基金比老美的最大优势是不用上税. 在美国赚的钱, 每一分都要上税. 这东西很复杂. 美国*也是靠税来控制和调节投资人的投资方式. 比如短期投资的税要比长期投资的要重. 比如分红约多, 税也就越多等等. 所以在这种情形下, 你也只好去做长期投资, 事实上这样大家都得利. 另外还有些限制波段操作的办法, 比如卖出到买入同种基金的时间必须大于60天. 小于3个月的投资赎出费在1%以上等等.再有, 美国很多基金是没有申购费用的, 叫&#8221;No-load fund&#8221;. 也有有申购费的基金. 基金的管理费也不是统一的. 从0.3%到3%都有.基金的品种很多, 不但分股票和债券式基金. 在股票基金中很清楚地分着大盘成长.大盘平衡, 大盘价值, 中盘成长,中盘平衡, 中盘价值等等. 还分欧洲基金, 新兴地区基金等等. 另外还有行业基金, 有色金属, 能源, 房地产, 卫生保健等等. 这样在做资产组合时候就比较容易.另外网上操作很容易, 任何银行之间的资金转移都非常容易. 我也就想到这些, 如果大家还有疑问, 我知道的,一定回答啊.9, 再说&#8220;不买新基金&#8221;在&#8220;不买新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4)&#8221;中我说我的观点是不买新基金。其实写那篇的时候,我也只是凭借我的对基金运作的认识来写的。好像很多人还是有疑义.花了点时间,我去研究了下历史数据,再次证实了我的观点,而且结论也让我大吃一惊。我比较了2个基金公司的老基金和新基金。上投和广发,都是我喜爱的基金公司。先看上投,4月18日上投双息停止认购,6月23日开放申购,今天是9月19日。比较了双息,阿尔发和中国优势,结论如下:4月18日 双息累计净值 1.00&&阿尔发 1.3773&&优势1.49646月23日 双息累计净值 1.0086 增长0.86%&&阿尔发 1.8044 增长31%&&优势1.9115 增长27.7%9月18日 双息累计净值 1.0418 增长4.18%&&阿尔发 1.9152 增长39%&&优势2.0128 增长34.5%再看广发: 5月11日 广发策略停止认购, 8月15日开放申购,比较策略,小盘和聚富,结论如下5月11日, 策略累计净值 1.00 小盘 1.6547 聚富1.52658月15日, 策略累计净值 0.99 跌1% 小盘 1.7969 涨8.6% 聚富1.5944 涨4.5%9月18日, 策略累计净值 1.0404 涨4% 小盘 1.9207 涨16% 聚富1.9750 涨29%也就是说当时你不买双息,买了优势,现在多赚30%, 当初不买策略,买了聚富,多赚25%. My God!当然现在是个牛市,双息和策略和老基金的投资策略也不相同.但差距如此大,的确是我没有想到的.10, 没有救世主 &#8211; 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0)几天的工夫居然写了上万字的东西, 这是我开始也没有想到的. 好像也算有些人喜欢, 谢谢大家. 其实这些东西也是给我自己写的, 平常是有很多感想, 但也没有好好总结. 当写成文字的时候,不得不更深得想一想了. 写下来, 给大家看, 更重要的是也坚定自己的理念.我要强调的这些都是我自己的投资观和实践, 只是&#8221;我&#8221;的, 没有强加于人的意思. 但辨论的时候, 往往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就显得很霸道的样子. 其实我早说了, 我也不过是新兵, 绝对不在高手之列. 大家互相学习而已.但我觉得投资理念真的很重要. 其实买新基金也好, 买旧基金也好, 定投也好, 不定投也好, 做波段也好, 长期投资也好. 对于我们小打小闹, 其实能有多大的区别? 我只是认为既然做一件事情, 恐怕还是要把一些基本概念搞清楚, 尤其是得有个理念. 无论你怎么想, 但总要自己想清楚, 把自己投资的逻辑想清楚, 别一会跟着甲,一会听着乙. 万一失败也是自己的事情, 别怨天尤人.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8220;把所有的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 然后看好这只篮子&#8221;. 我到觉得这只篮子就是你自己, 也只有你自己才能看好它. 我的基金我做主. 呵呵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alt="" src="http://www.huapai.net/Photo/%D2%D5%CA%F5/images/31.jpg"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
<td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 投资风险承受能力测试投资有风险, 而风险的承受能力就取决了你可能收益的大小.其实每个人的抗风险的心理能力都不一样. 在一本英文投资学基础上看到一个&#8221;投资风险承受能力的测试&#8221;, 翻译给大家, 也算我的原创啊. 呵呵.我觉得这份题目很不错, 而且我觉得隔段时间就应该再做一遍,因为你对风险的理解不一样了,承受能力也就不一样了.投资风险承受能力测试1, 选择最适合于你对投资理念的描述A, 我的主要目标是得到最高的长期回报, 即使我不得不忍受一些非常巨大的短期损失.B, 我希望得到一个很稳定的资产增值, 即使这意味着比较低的总回报.C, 我希望在长期回报最大化和波动最小化之间进行平衡.2, 当你购买股票或者基金的时候, 请对下列因素分别回答 A, 非常重要, B, 有些重要, C, 不重要 A, 资产升值的短期潜力B, 资产升值的长期潜力C, 对于股票, 这个公司被其他人收购的可能性D, 过去六个月盈余或亏损的情况E, 过去五年的盈余或亏损的情况F, 朋友或者同事的推荐G, 股价或净值下跌的危险性H, 分红的可能性3, 你会把5000元投入到下面的项目中吗? 请分别回答YES/NO?A, 有70%的可能性, 你的资产翻一倍到10000元. 而有30%的可能性把5000元都输光. B, 有80%的可能性, 你的资产翻一倍到10000元. 而有20%的可能性把5000元都输光. C, 有60%的可能性, 你的资产翻一倍到10000元. 而有40%的可能性把5000元都输光. 4, 假设你要在下面两个基金中做选择, 你会选哪个?&&每个基金都含有6支不同种类的股票, 在过去12个月中, 下表显示了每支股票的收益情况.基金A股票 收益A& & 15%B& & -8%C& & 25%D& & 12%E& & 8%F& & -8%基金B股票 收益H& & 7%I&&6%J& & 5%K&&4%L& & 6%M&&2%5, 如果你的10000元的投资亏了2000元, 你会怎么办?A, 割肉, 卖掉基金B, 保留着, 有50%的机会反弹, 有50%的机会再损失2000元C, 不知道6, 假设你在一个基金上投资了10000元, 但一个星期中亏了15%. 你看不出是什么原因, 大盘也没有跌这么多, 你会怎么办?A, 补仓B, 清仓, 然后投入到一个波动小的基金中C, 卖掉一半.D, 等着价格反弹再卖掉E, 什么都不做(觉得这是正常的) 7, 下表中显示两只基金在过去两年中每季度的收益情况, 你选择买哪只?& && &基金A& & 基金B1& && &8%& && &4%2& && &-3%& && &7%3& && &13%& && &0%4& && &13%& && &3%5& && &-12%& && &3%6& && &24%& && &1%7& && &-5%& && &3%8& && &9%& && &&&5%8, 作为一个投资者, 和其他人相比,你怎么评估你的投资经验?A, 非常有经验B, 比平均水平高C, 平均水平D, 比平均水平低E, 基本没有经验评分1, A 15, B 0 , C 72, A) A 0, B 1, C 2&&B- E) A 2, B 1, C 0&&F &#8211;H) A 0, B 1 ,C 23, A-C) Yes 5, No 0 4, A 10, B 05, A 0, B 10 C 106, A 15, B 0 , C 5 , D 0, E 107. A 10, B 08, A 20, B 15, C 10, D 5, E 0评语0-11分&&请避免风险, 买货币基金吧12-33&&低风险债券34- 55&&高风险债券56- 77&&股票债券混合式基金, 大盘股,蓝筹股. 78- 99 股票和股票基金. 低分的话,买大盘价值型股票, 高分的话买小盘或者大盘成长股100 去赌博吧12,如何评价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大家都知道有不同类型的基金, 股票基金、平衡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之类,也知道这些基金风险从高到低。但股票基金彼此之间有什么不同,恐怕就没有太多的人清楚了。比如,有多少人知道上投先锋、上投优势、上投阿尔法和上投双息之间到底有多少区别? 又比如上投阿尔法和广发聚丰谁更激进,谁更保守?通过&#8220;投资风险心理承受&#8221;的测试,你大概知道你希望的基金是什么样,所以你必须去了解基金的特性,才能取得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基金的特性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投资策略,也就是会选择什么样的股票,一个是资产配置,也就是一个基金中股票和债券的比例。投资策略是很重要的问题,但说老实话,我看了很多基金的策略,并没有看出太多的明堂,而且在国内的股票市场,你也很难严格的讲股票分类,比如什么是价值型股票,什么是成长型股票。那这件事情就由基金经理去考虑吧。我想主要谈的是资产配置的问题,资产配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金的激进程度。先以上投公司的基金为例吧。新基金上投先锋、旧基金阿尔法、中国优势都是股票基金。哪个更激进?也就是哪个风险更大而收益更多?其实这些可以从基金招募说明书看到,只是恐怕没有几个人去看那东西。上投先锋:股票投资比例为的70%-95%,债券为0-30%,不低于5%的现金。阿尔法:股票投资比例为基金总资产的60-95%,其它为5-40%,其中不低于5%的现金中国优势:股票投资比例为30-95%,债券为0-50%。现金部分是为了确保正常赎回而保留的,一般都不能低于5%,所以股票最大的比例就是95%。显然股票比例越大,风险和收益就越大。从这点上就可以看出,先锋和阿尔法比优势要激进。先锋股票的下限是70%,阿尔法是60%,也就是在熊市的时候,先锋也要保留70%的股票,阿尔法要保留60%的股票。熊市股票下跌,当然股票份额越多,跌的越很。所以先锋比阿尔法又要激进。这样就可以比较出来,先锋最激进,阿尔法其次,优势最弱。再看上投双息,在正常市场情况下,本基金投资组合中股票投资比例为基金总资产的 20%- 75%,债券为 20% -75%,在极端市场情况中债券投资最高比例为 95%,股票投资最低比例为 0%。显然这是一个平衡基金,他肯定比优势更平稳。再看广发公司聚丰:股票比例为60-95%,债券比例0-35%聚富:股票比例为20-75%,债券比例20-75%稳健:股票为30%-65%小盘:股票为60%-95%,债券为0-15%策略:股票比例为30%-95%,债券比例为0-65%可见从激进程度从高到低看,小盘最高,然后聚丰,策略,聚富,稳健。也可以看出,聚丰和阿尔法基本在一个风险收益水平上。大家可以自己比较各种基金,这样也就知道哪些基金是你所需要的。要注意,即便是同种风险收益水平的基金,也不意味着同涨同跌,只是从长期来看,应该在同一水平上。千万不要别人说这个基金好,你就买,那个基金不好,你就卖。好坏是相对于风险啊。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alt="" src="http://www.huapai.net/Photo/%D2%D5%CA%F5/images/31.jpg"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
<td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 我为什么选择广发和上投我很喜欢广发和上投公司,这不是从广告上得来的结论,而是数据的显示。中国晨星网站()是我最喜欢的基金评价机构. 从那里不但可以得到对基金的评级,还有不同时期的排名。前文说过,我对6个月以下的业绩不感兴趣,不认为能代表什么,另外对新基金我也不是那么信赖。晨星一年期评级主要考虑了两个问题,过去12个月的收益和波动情况(也就是风险),所以是一个综合评级。晨星是很权威的,在美国晨星也是很权威的。先看评级,就看06年8月的评级。股票基金被评为5星基金的六只,广发小盘成长,广发聚富,华夏大盘精选,上投摩根中国优势,景顺长城内需增长,鹏华中国50。广发和上投占了一半。再看广发的其他基金,广发稳健被晨星分类到配置型基金中,也是5星。广发聚丰尚未到一年,不参加晨星评级,但聚丰2006年来的收益排名第6,超过广发聚富和鹏华50。所以我认为它至少是准5星基金,我也相信到了一年,聚丰一定能拿到5星。广发策略是新基金,暂不考虑。也就是说,广发4只老基金,都是5星级基金。上投老基金就两只,中国优势和阿尔法。优势是五星,阿尔发不到一年,但在2006年的排名中高居第二。显然我相信到10月份它成立一年后,一定可以拿到一个5星。双息和先锋都太新,不去考虑。这样上投基金的5星率也是100%.再看其他基金公司,易方达,四只基金参加晨星评级,2个四星,一个三星,一个一星华夏,6只基金,1个五,2个四,2个三,1个一富国,4只基金,1个五,2个四,1个二顺景,4只基金,1个五,2个三,1个二。。。。。。。我认为,评价一个基金公司的好坏,可以看他所有的基金的平均水平。当然广发和上投就是我的首选。各个基金都是5星或者未来的5星。另外我也喜欢易方达策略和富国的天益,这有历史原因,这两只基金也是两年评级的五星。晨星的评级是排队评级,5星基金只有所有基金的10%。天益在一年收益中排第7,刚刚被排除5星的队伍,但他的拆分总让我耿耿于怀。易策最近表现是不好,但1年排名还是在第15。不过易策投资目标中&#8220;积极把握市场波动所带来的获利机会&#8221;也让我不很舒服。但既然已经持有了,就再看看吧。我最喜欢广发策略&#8220;买入持有&#8221;的策略,这让我感到踏实。但广发策略到底太新,等再过段时间我会多多关注。14,别患&#8220;净值恐高症&#8221;发了两个帖子谈我对新基金的看法,结论是不买新基金,但好像并不让很多人信服。想来想去,恐怕还是一种我称之为&#8220;净值恐高症&#8221;的心理。好多人在说&#8220;净值越高,风险越大&#8221;,&#8220;净值高了,没有上涨空间&#8221;,基金公司未来迎合这种心理,就来个拆分或者复制发行2号,把净值打回1元。当然还有拼命发行新基金。倒是基金的规模越来越大,居然形成抢购风潮。似乎买不到这种低净值的基金,就丢失了投资的大好机会。真的我们恐惧高净值吗?我的观点恰恰相反。我是&#8220;净值恐低症&#8221;。我们假设两个基金,同样的投资策略,同样的投资组合,同样的股票仓位,甚至同样的基金经理,也就算一个复制基金吧。基金A,现在净值1.5, 基金B,净值1.1.当你手上有10000元的时候,你可以买到6667份A基金,9091份B基金。显然你拥有更多的基金B的份额。但由于同样的投资方式方法,甚至买同样的股票。一年以后,基金A拥有的股票涨了10%,净值也就到了1.65. 基金B同样也涨了10%,净值到了1.21. 可是你的基金市值都是11000元。无论买A还是买B,结果是一样的,都是赚了10%。反之亦然,要跌,大家也一样跌。一样的投资方式方法,就意味着同样的收益,也意味着同样的风险,同涨同跌,百分比都是一样的。收益只和你的投资总额和单位基金的涨跌比率有关,和净值高低以及份额多少没有关系。基金公司经营的好坏是看总资产的增长情况。总资产的增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总基金份额的增加,一个是单位份额价格的提高(也就是基金净值)。总资产增加了,基金公司的管理费2%也就增加了,收益也就增加了,所以他当然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这两个指标。由于&#8220;净值恐高症&#8221;的影响,基金公司就来个拆分、复制,结果一下吸引了无数新的基民,公司即便不去增加净值也可以得到巨大的收益。可对个人来讲,当我们投入一个基金后,份额就基本恒定了(除了红利再投资)。我们关心的只有净值的提高了。基金拆分复制都是基金公司为扩大基金总份额玩的游戏而已。撇开基金总份额的变化,假设一个基金没有新申购也没有赎回,那总资产的变化就单单反映在净值的变化上面,资产增加,净值就高,资产减少,净值就低。也就是运行好的基金,净值就高,不好的基金净值就低。比如两个同期成立的基金,都经过一年的运行,都是股票基金。一个净值涨到1.1,一个净值涨到1.5, 也就是在这一年里面,一个赚了10%,一个赚了50%。 你说哪个基金好?哪个值得你再投资?所以我是&#8220;净值恐低症&#8221;。那净值有顶吗?结论是净值没有顶。其实股价也是没有顶的,只要这个公司不停的赚钱,股价当然也就不停的上涨(短期由于投资者心理和政策变化带来的波动不算)。基金公司是一个投资公司,只是专门投资证券而已。投资越好,总资产就越多,净值也就越高,咱们的收益也就越大。不要去考虑股票的问题,你会说一个投资公司总资产越多,经营的越好,风险就越大吗? 总资产会有顶吗?为什么我们会产生&#8220;净值恐高症&#8221;,是因为咱们把对股票的理解加到了基金头上。基金公司的操作实际上是在低价位的时候买入一只股票,当股票涨到一定的时候,股票的风险增加,基金公司就卖出,风险也就跟着卖出,资产从股票变成了现金,净值没有降低。买出以后,基金的风险就没有了,因为手上全部是现金,哪里有风险? 这时候再买入低风险的股票,再等着他涨,风险高了,再卖出。结果总资产在增加,净值也在增加,但风险并不累计。所以基金的风险是基金手上的那些股票的风险,股票越多,风险越大。这和基金净值绝对值的高低没有关系。我以前的文章举过一个例子,美国一个很著名的基金先锋标准普尔指数500基金,净值是122美元。他是一个指数基金。80年代末创立的时候是20元,现在是120元。我想也许几十年以后,我们也会看到中国100元净值的基金。再举一个例子,同是富国基金,天益现在拆分了,今天的净值1.0368, 天利净值1.0925. 可我们都知道,天利是债券基金,而天益是股票基金,天益的风险要远远高于天利。上一篇文章,我说了我喜欢上投公司和广发公司,除了新基金,他们的老基金都是净值排位靠前的基金。兄弟们,别怕净值的高低,不要去考虑这个问题。只要中国的经济持续发展,咱们的基金净值会一样持续上涨,这是没有顶的。15,给基金新手的一些建议搜狐的&#8220;基金天下&#8221;应该说是很不错的基金论坛,给很多人一个机会发表自己对基金的见解。无论是&#8220;新手&#8221;还是所谓的&#8220;老手&#8221;都可以从中获益。开放式基金是&#8220;共同基金&#8221;,是咱们大家一起把钱放给基金公司帮咱们赚钱。从某种意义上,咱们才是基金公司的股东。如果咱们的目的不明确,不一致,基金经理也会变得无所适从,那咱们的收益自然会受到影响。咱们是&#8220;基友&#8221;,是同样的目标,咱们内部不是博弈的关系,不是我赢你输的关系,要赚咱们一起赚,要亏咱们一起亏啊。所以我更希望咱们都成熟起来,这样整个市场也会成熟起来,咱们才会财源滚滚。看了很多帖子,问问题的新手居多。新手多了,自然论坛也就容易显现出一种浮躁的情绪,所以也就会有人说&#8220;很少看基金论坛&#8221;,这一点都不奇怪啊。很多问题的确非常非常难以回答,比如&#8220;看看我的基金组合&#8221;,比如&#8220;哪只基金好&#8221;,比如&#8220;该赎回还是申购&#8221;等等。网下也有很多朋友寻求我直接的建议,我一般都是采取回避的态度,只说投资原则。不是说我不想提建议,但实在是难以回答。投资是很大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还得自己作主。(见没有救世主 &#8211; 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0)).非要给建议,我想我也只能从投资观上写点东西给新手。大家一起讨论吧。也写了10多篇关于我的投资观和实践,虽然想到的都写了,也是算一个连载,但还是不系统,因为写的时候是想起来什么就写什么。现在归纳一下,算个索引吧。当你对基金有些初步的了解(推荐:基金投资入门系列贴汇总【新手必读】 ),比如基金是什么,什么是股票基金,什么是债券基金,什么货币基金后,也决定你想进行投资后,下面几个问题你是要认真考虑的。
好贴,收藏酷币 + 10 &@& 20:48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alt="" src="http://www.huapai.net/Photo/%D2%D5%CA%F5/images/31.jpg"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
, 确定你的投资目标投资目标就是赚钱,呵呵,这是肯定的。问题是你的胃口有多大?你想一年翻番?还是20年投资,每年10%的收益?你是想存养老金?为孩子上大学做教育基金?还是想为了后年结婚买房子? 还是别人都投资,你有存款,不投白不投?千万要记住的是投资是有风险的,期望的收益越大,你要承担的风险就越大。投资不是投机,没有高收益低风险的事情,没有一夜爆富的事情。但是投资期越长,对风险的平滑能力就越强,(见基金投资的风险--我的投资观和实践(2))结论是如果你不是做长期投资计划,就别投资基金。2, 确定你的风险承受能力你能承受多少风险? 尤其是对你财产的短期变化,你心理到底能承受多少?建议你去测试一下投资风险承受能力测试-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1) . 希望你真的认真做做,看到结论你就对你自己有个了解,也对你的投资方向有个了解啊。3, 看看你有多少钱可以去投资这也是一个风险的问题。投入的越多,风险越大。(见该把多少存款用来投资?--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 千万不要把老本都投入啊,那就是赌博了。4,选择什么样的基金我的连载中有四篇涉及到这个问题。第一只基金买甚么?--我的投资观和实践(3), 如何选择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2) , 再说如何选择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7),我为什么选择广发和上投-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3). 总之,选择一个好的基金公司,选择一个适合你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千万不要被银行忽悠了。5, 新基金和旧基金的选择我的观点是更关注旧基金,不担心净值的高低。也有三篇文章不买新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4),再说&#8220;不买新基金&#8221;-我的投资观和实践(9),别患&#8220;净值恐高症&#8221;-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4)后来又写了两篇, 还说新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8) 和不喜欢2号--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9)6, 如何操作?写了两篇,一个是关于基金定投--我的投资观和实践(5)和波段操作 -- 我的投资观和实践(7). 我支持定投,反对波段操作。还有两篇是分散投资和再平衡--我的投资观和实践(6) ,分红真的那么诱人吗?-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6)我想,如果这些问题都基本清楚了,而且自己都认真思考了,形成自己的投资观,你也就不在是一个新手了(呵呵,自买自夸啊)。同不同意我的观点其实不重要,关键是这些问题你都认真思考了,你就会很清晰你的目标和行动在哪里。我想这是最根本的。感谢基极天下斑竹把我的系列做成连载我的投资观和实践。其实我写了这些,对我自己也是非常好的总结和提高。感谢大家。16 分红真的那么诱人吗?如果问我喜欢分红吗? 我会说不怎么喜欢. 给钱不要, 难道不是傻子啊? 呵呵, 那看是给的谁的钱啊. 分红是基金公司给咱们的奖金还是红包? 嘿嘿, 都不是. 分红不过是把本来就是咱们的钱又还给了我们自己, 不过是把咱们左口袋里面的钱放到右口袋里面而已. 难道就为这咱们还得感谢他不成?有过一次分红经历的人都知道, 分红后净值下跌, 而且分多少跌多少, 分得越多, 跌得越狠. 咱们来算笔账, 暂且不考虑申购/赎回费用, 也不考虑净值的涨跌, 用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 这样好算.假如一个基金净值2元, 明天来个大分红, 10份基金分10元. 呵呵, 真是大大的分红啊, 可这是天上的馅饼吗? 算一算吧. 比如今天, 你投进去10000元, 买了5000份(2元一份啊), 价值也是10000元. 明天一分红, 10份分10元, 你5000份结果分了5000元红利. 你有5000份基金和5000份红利. 可是呢净值也跌到了1元了啊! (10份分10元, 就是1份分1元, 净值就跌1元), 结果你还是10000元资产. 其实什么都没有得到. 如果你采取现金分红, 你又拿回来了5000现金, 实际上你就投入了5000元在基金上. 如果你选择红利再投资, 结果又买了5000份基金. 份额倒是从今天的5000份变成了10000份, 可净值从2元变成了1元, 结果资产还是10000元. 这不是穷折腾吗? 如果你要考虑申购费, 嘿嘿, 申购费可是不在分红内啊. 在上面的例子中, 虽然你现金分红, 可你申购的时候的手续费可是概不退还啊. 为什么分红后净值会跌? 比如分红前, 一个基金有25亿份, 净值是2元, 总资产就是50亿元. 来个10份分10元, 就是分掉25亿元的红利, 这时候总资产就变成了25亿. 25亿的资产, 25亿份的基金, 当然净值只有1元了. 转过头来再看前面我这个极端的例子, 有没有感觉象基金拆分啊? 我这个是1拆2啊, 而且不象基金分拆, 还可以允许你现金分红. 基金分拆完全就是红利再投资啊.回到开头的话, 红利本来就是咱们自己的钱, 基金公司用咱们自己的钱来给咱们发红包啊. 其实你再想想, 分红和自己主动赎回又有多大区别? 除了赎回费. 为什么会有分红? 分红实际上是从股票那里学来的东西, 基金分红在美国和税制有非常大的关系. 另外也是很大程度上迎合我们的心理. 但我不觉得分红是&#8221;落袋为安&#8221;, 你如果要真想&#8221;落袋&#8221;, 直接赎回好了. 我建议大家采用红利再投资吧, 你要那点分红的现金干什么呢? 你拿走了现金, 实际上是减少了投资规模啊. 才看到一个数据, 美国道琼斯指数是不计算分红的. 1896年, 道指为40点, 1998年, 道指是9181点. 如果考虑分红, 并使用红利再投资, 你猜1998年道指会是多少? 652230点! 也就是经过100年, 如果你使用红利再投资, 你的收益是采用现金分红的65倍!还有一点, 为了多分红,基金公司就的准备大量现金,那就是要抛掉股票.股票抛掉了,咱们靠什么赚钱啊? 老实说, 没看出所谓分红式的基金有什么好处.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alt="" src="http://www.huapai.net/Photo/%D2%D5%CA%F5/images/31.jpg"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
<td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 再说如何选择基金基金选择的确不是容易的事情, 前面写过一篇如何选择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2) , 只是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比较了各种基金的不同. 在这篇里面, 想从一些技术指标来比较基金, 选择你所需要的东西.&&这篇文章可能有点难, 也有点枯燥, 但投资到底是大事情, 花点力气去弄懂他们会有很多好处的.中国晨星网站所有基金的主要数据. 除了每月进行星级评定以外, 其实还给出了很多具体数据. 事实上从这些数据里面可以看出比单纯评级更多的东西, 只是很少人去看懂他们.投资基金, 其实我们最关心两个东西: 收益和风险. 收益比较好测量, 从晨星网站上很容易可以看到1周,3个月,6个月,1年,甚至2年的收益情况. 但风险怎么量化呢? 到底两个资产配置基本相同的基金哪个更激进,哪个更稳健呢? 如何在收益和风险之间选择平衡呢? 其实我们可以让统计数据来说话.在晨星网站上, 每个基金都有&#8221;风险评估&#8221;一项. 如果是一只一年以上的基金, 那么在这项里面会有六个指标: 平均回报、标准差、夏普比率、阿尔法系数、贝塔系数和R平方。举个例子, 今天是日, 晨星上公布的统计数据到9月22日。来看三个我喜欢的基金:中国优势、广发聚富和广发小盘。中国优势&&广发聚富&&广发小盘平均回报&&105.97%&&92.76%& & 112.45%标准差& & 28.12%& & 20.39%& & 26.84%夏普比率&&2.51& && &3.13& && &2.74阿尔法& & 26.84& && &35.39& && &35.80贝塔& && &1.14& && &0.81& && &1.04R平方& & 0.67& && &0.66& && &0.63说老实话, 这些数据具体怎么算出来的我也不清楚, 恐怕只有专业人士才知道. 但我基本能明白比较这些数字能看出什么.平均回报我想是按照今年快10个月的数据去推算一年的回报. 从这三个基金的收益来看, 小盘最好、优势次之、聚富最差。当然是越大越好。标准差是表现基金的增长率的波动情况,也是是平均涨跌幅度的变化。显然优势波段最大、优势次之、聚富最小。 也就是短期风险优势最大,聚富最平稳。当然是越小越平稳。夏普比例是综合了收益和风险的系数,基本上上收益比风险。 是越大越好,也就是高收益低风险。 在这三个基金中,聚富最好,小盘次之,优势最差。从中就看出来, 如果你喜欢高收益的,选择小盘,如果你喜欢平稳的,选择聚富,如果要在收益和风险中得到一个平衡,也选择聚富。这个结论基本上和从资产配置上的到的结论是一致的。阿尔法是代表基金多大程度上跑赢大盘。当然是越大越好。广发小盘跑的最快。贝塔也是相对于大盘的波动情况,如果是一个指数基金,那就是1。比1大,说明比大盘波动还要大,比1小,说明比大盘波动小。中国优势波动最大,聚富最小,甚至比大盘波动还小。R平方代表和大盘的相关性,如果是1,表示和大盘完全相关。简单说 回报和阿尔法是收益,大的好。标准差和贝塔是波动,越小越平稳。夏普指数是两个的综合,在收益或者风险相同时,越大越好。要非常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必须在同类基金中进行比较,也就是相对于同样的标准。用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去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且这些系数得到的结论有时候是不统一的,但基本可以看出一个明堂。我们再来看今年最差的一只股票基金:万家公用事业。平均回报&&26% 标准差 16% 夏普比率 1.27阿尔法& & -7 贝塔 0.69&&R平方 0.72可以看出, 回报远远低于我前面说的几个基金, 但比聚富还平稳,波动小。 可只平稳没有收益有什么用?所以可以看出夏普比率就很低。从阿尔法上看出,他居然是个负数,也就是落后于大盘。当你确定了你的投资方向和风险承受能力后,当你具体想比较几只基金的时候,比如是中国优势还是广发小盘,还是富国天益,还是易策的时候,这些指标会个你一个很好的参考。不过,咱们国家的基金发展还很短,数据可能还不具备太大的代表性,但至少是个参考啊。18, 还说新基金前面写了两篇关于新基金和老基金的问题,一篇关于高净值的问题。(不买新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4),再说&#8220;不买新基金&#8221;-我的投资观和实践(9),别患&#8220;净值恐高症&#8221;-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4) )有不少读者同意,也有不少置疑,但至少在牛市中买老基金好像比较容易接受。可似乎又有一个观点在流行&#8220;牛市买旧基金,熊市买新基金&#8221;。所以还是想写第三篇关于新旧基金的问题。我这里所说的新旧基金当然都是优秀基金公司下面的优秀基金经理运作的基金。老基金当然有不少垃圾的,这不在我讨论的范围内啊。牛市里面,老基金收益大,好像大家容易认同。重要原因其实是仓位高,这样股市一上涨,当然收益就明显。一个满仓的老基金,很容易大盘涨5%,他也涨5%。新基金才开始建仓,仓位很低。比如一个10%仓位的新基金,大盘涨5%,他的净值也许只涨0.5%。当然跑得慢啊。为什么新基金要一个封闭期?就是为了建仓。在建仓的过程中,当然不希望有赎回,影响整个基金的运作,所以封闭。即便过了封闭期,其实新基金的仓位也很低,一般也就30%-40%,而老基金70-80%的仓位是很常见的。再看熊市。对老基金,显然大盘跌5%, 他也会跌5%左右,激进一些的基金会跌得更多。那新基金却跌得少,这也是显然的事情,原因还是股票仓位的问题。那这是不是就得到&#8220;熊市买新基金&#8221;的结论?我说不是啊。首先,你怎么判断市场是牛还是熊?这变成一个市场预测的问题了。你怎么知道市场要变成牛或者熊?当你发现市场已经变化了,恐怕也就来不急了。换句话说,如果你真能预测到市场变熊,那当然是什么股票基金都不买好啊,比买新基金更好。等到市场到了最低点,再进入啊。呵呵,这不过是个梦想而已。据说广发10万用户,去年在最低点那天申购基金的只有三人。你会是这十万分之三的人吗?其次,如果你买了个新基金,过了三个月的封闭期,逐渐仓位加起来了,当仓位和老基金在一个水平上的时候,新基金也就和老基金没有什么区别了,大盘跌,他也跌啊。你所希望的新基金优势也就没有了。实际上,新基金所谓&#8220;抗跌&#8221;的优势完全在于仓位低的缘故。如果一个老基金把仓位降下来,一样和新基金一样抗跌。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基极的仓位都有一个幅度的原因,比如广发聚富,最低股票仓位可以到20%。这就是为了在熊市抗跌啊。股票仓位低,现金或者债券多,当然抗跌。最抗跌的是现金啊,管他牛熊,都不跌啊。所以,如果说&#8220;牛市买激进基金,熊市买稳健基金&#8221;,我想可能更合理。基金之所以基金就是因为股票仓位高,之所以稳健是因为股票仓位低。上投先锋和要发行的广发大盘,都是比较激进的。现在股市上涨,你不能指望他的净值涨得比阿尔发,小盘之类的快,因为还没有建仓。而双息是个比较稳健的基金,即便他满仓了,你也不能指望他也跑的快。如果你认为股市会上涨,推荐激进的股票基金,如果股市会下跌,持币观望吧,或者买可以转换的债券基金。如果你把握不住,买个稳健的旧基金也许比新基金还好。抗跌不抗跌,和基金新旧没有关系,只和基金的风格有关系,和仓位有关系。不过,还是那句话,你能预测市场吗?其实这就是为什么要做基金组合的原因,也是测量你风险承受能力的原因,也大大和你投资期限有关系。(给基金新手的一些建议- 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5))还有一个简单的逻辑:为什么认购费比申购费低? 如果新基金比老基金还好,那应该认购费比申购费高啊。又便宜又好的事情恐怕没有啊。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alt="" src="http://www.huapai.net/Photo/%D2%D5%CA%F5/images/31.jpg"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
<td class=t_msgfont id=postmessage_, 不喜欢2号先说我的观点,买2号还不如买1号。我不喜欢2号,甚至不喜欢发行2号的基金公司。复制基金美国有,但都是在1号基金关闭的时候,再发行一个类似的基金,基本同样的投资策略,基本同样的管理班子。之所以关闭旧基金,一般是因为旧基金盘子太大,不好操作了。这样暂时把旧基金对新用户关闭,以保证旧基金的正常运行,当盘子小下来以后,也许再开放申购。但考虑到新用户,所以弄一个类似复制的基金给新用户开放。对国内的2号基金,想来想去,还是为了把净值降下来,&#8220;吸引&#8221;新用户,吸引那些患了&#8220;净值恐高症&#8221;的新用户。和1号相同的投资策略,相同的基金经理,甚至相同的仓位和持股。就算这些得以实现,我在想一个问题:如果一年以后,2号基金的净值也涨上去了,到1.5甚至2元,是不是还要发行3号? 以后再来4号,5号?这是一个解决办法吗? 显然比较滑稽。有人说,市场就是这样样子,大家都&#8220;恐高&#8221;。净值高了,不但没有人申购,还有人赎回。基金不公司不发行新基金,不发行2号,就难以生存。这我同意。市场的确不成熟!但问题是谁来改变这个现状。&#8220;恐高&#8221;完全是个观念问题,这需要大家去共同努力改变这个认识,让大家都成熟起来。 这是谁的责任?要我说,基民有责任,基金公司也有责任!这是我们共同的事情,我们是要双赢。市场推广,观念改变,你说基金公司没有责任? 提供这种服务的公司没有责任?可基金公司却靠发行2号来解决他们的问题。他们的问题倒是解决了,可我们的利益谁来保证?谁让我们成熟起来。 发行2号,不但是不让基民成熟,改变观念,反而是助长基民的&#8220;恐高症&#8221;。让新基民更不成熟,更担心净值的增长。我喜欢上投,他们不怕净值高,不但不搞复制、拆分,也不怎么分红来降低净值,他们甚至暂时封闭双息的申购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要知道封闭了基金,就意味着没有新的申购,也就没有新的管理费和申购费。为基民着想的公司,我当然喜欢。原来,我其实也很看好易方达和富国,可自从他们发行2号和拆分以后,我心里就开始不舒服啊。基金公司啊,我们把钱让你们打理,第一个是要我们信任你,帮助我们,否则要你何用?我相信其实你们绝不糊涂,那干吗不给我们讲讲这到底是为了什么?2号基金的申购费还有比1号更贵的,唉,这让我怎么说呢?如果你把2号完全当成一个新基金,我的观点在这三篇里面,(不买新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4),再说&#8220;不买新基金&#8221;-我的投资观和实践(9), 还说新基金--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8),关于&#8220;净值恐高症&#8221;在下面这篇里面,别患&#8220;净值恐高症&#8221;-我的投资观和实践(14) )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alt="" src="http://www.huapai.net/Photo/%D2%D5%CA%F5/images/31.jpg"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
《我的投资观和实践》这本网络广为传播的连载文章我想投资基金的朋友都不会陌生。很多朋友都访问过LaoK的博客),和LaoK讨论交流过很多东西。有媒体将他称为&#8220;骨灰级基民&#8221;,那么大家对LaoK到底了解多少呢?LaoK本名季凯帆,是位天文学博士,从美国回到昆明任教。大家对他的说法不一,都把他看成一个高手,但是,按他自己的说法是:&#8220;我的定位是一个基金概念普及者,我不是一个职业高手,不是一个资深股民,在中国的基金市场也不久,但我希望做科普工作,大众普及&#8221;。这正好也符合我们中国基金网( )的宗旨,于是利用我们邀请他担任网站顾问的机会,对他进行一个专访。问:你最开始是如何开始投资的?效果如何?答:你知道,我的学术背景是和投资没有任何关系的,而且从小到大,我也没有受到过任何投资方面的教育。其实开始真正考虑这个问题完全是发现把现金放着抽屉里面是件很愚蠢的事情,比如女儿得到的压岁钱,难道我就给她一个信封放起来,等到15年后再把信封交给她吗?(笑)。我最早是2000年开始在美国市场投资基金的。那时候刚刚是美国网络泡沫崩溃的时候,开始时非常的谨慎,而且对相关的知识知道的也很少,所以只选择了非常稳定的债券基金。后来随着美国经济的好转和自己对证券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才开始进入到激进股票基金行列。在国内是大约一年前开始进入开放式基金的投资的。我运气非常好,正赶上了市场爆炸的一年。我的收益就是一个平均市场的业绩水平。我从来也不指望去超越市场,也不指望获得所谓超额收益。同时,我也认为这些思想是和长期投资理念不符的东西。当你去追逐超额收益的时候,比如波段操作,就意味着你冒更多的不必要的风险。另外其实个人投资基金的收益多少是什么问题也说明不了的,因为这和市场总体情况以及基金经理的操作有关。市场涨跌、收益大小这都不是咱们能控制的。所以在美国市场,我的收益也就是一个10%的平均状况,而去年的国内市场大家都知道-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问:在美国市场和在中国市场投资你感觉有何差异?答:我想有很大的不同。最直观的感觉是美国市场相对平稳。或者说开放式基金的波动,也就是短期风险情况要比咱们国内低得多。我没有仔细统计过,但感觉上美国市场涨跌1%出现的频率可能和咱们涨跌3%的情况类似。也就是说整个情况比较平稳。第二个应该说美国市场比较规范,比如基金类型和个性非常鲜明和稳定,而且品种齐全,这对投资者的选择就非常有好处,到底他们是有非常长的历史了。第三就是投资者相对比较成熟。一个是整个市场包括投资者通过漫长的投资历史已经比较成熟;另外一个方面是有关投资者教育的资讯也非常多,包括杂志,网站等等。这样,更容易让投资者成熟起来。市场和投资者一定是种孪生关系,要成熟,大家一起成熟的。还有就是也许美国证券市场和他们的国家的经济状况之间的联系比咱们国家要大一些。问:你觉得目前国内基金市场怎样?是否应该加强基金投资者教育。答:我的确是觉得机会和风险并存,而且机会和风险都很大。中国作为世界新兴市场的一员,其孕育的机会不言而喻的,而潜在的风险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是所有新兴市场的特点,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国内基金市场的发展,从我自己仅仅一年的经历就可以感到是非常非常快的,甚至快得让人眼花缭乱,难以适应。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就2006年基金市场有多大的变化。从冷冷清清到风风火火,新基金的大量涌现,新资金的疯狂注入,我相信这是2006年年初没有一个人预见到的事情。这种快速发展显然是喜忧参半的。喜的当然是这种发展对我们中小投资人、对国家、对整个产业的帮助;而忧的则是&#8220;消化不良&#8221;。一方面是基金产业跟不上这种迅猛的发展,另一方面更危险的是投资者对基金产品、对市场、对投资本身在观念上的消化不良。从06年8月份以后市场连续5个多月的持续上涨,让太多的人变的疯狂起来。甚至简单地把基金等同于发财。借钱买基金的有,卖房子买基金的有,把所有存款全部投入基金更是很平常的事情。这是非常非常危险的!这中间最大的问题就是投资者的教育问题。其实在我国大众之中,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投资观念,甚至包括最基本的财务知识是非常匮乏的。咱们的正规教育里面是没有这个东西的。我经历了中国教育的所有阶段,从幼儿园到博士。但可以说,必要的财务知识却是零。咱们国家的确有很多知名的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他们的确也是我们经济界的精英。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全民财务投资知识的贫乏,尤其当股票热或者基金热席卷全国的时候,这种大众基本知识的贫乏就显现出来。精英阶层和大众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但市场却不会管这些的,无论是对专家也好,对新基民、新股民也好,都是一视同仁的。结果在整个市场中最危险、最可悲的一定是那些毫无经验、缺乏知识的新手,那些糊里糊涂炒基金的人。而这些人实际上是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但是,基金这东西在美国叫共同基金,其实这是一个大家、所有投资人共同的一种投资。在整个市场不成熟的时候,基金公司为了他自己的发展和利益,必然要去迎合最&#8220;普遍&#8221;的思想和观念,而不去关心这种&#8220;普遍&#8221;观念的正确与否。这样到头来是损害了投资人的利益。去年年底的大分红浪潮就是一个明证。我想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明白:市场不成熟,受害的最终还是咱们投资人。那我想这种事情就变的很明显:对于咱们基金的投资人,为了咱们自己的利益也要努力去推广、普及正确的投资知识和理念。这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公益事业,而是一项为人为己、利人利己的事情。然而这种基本知识的普及、基本理念的灌输,通常不是精英人士愿意做的,或者擅长做的。我们必须承认这种层次上的差异。你让一个诺贝尔得主来给小学生上常识课,未必会得到好的结果。事实上,咱们全民的平均的财务知识也不过是小学低年级水平。但这种教育却是非常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或者说真正造福千家万户的事情。所以也许咱们更多的需要一些幼儿园、小学的水平的财务老师来肩负财务知识的扫盲工作。问:你觉得国内基金公司目前的基金知识普及做的如何?在你心目中那些基金公司做的比较好?答:我认为基金公司应该是在基金知识的普及工作中担负最关键的角色。但非常遗憾,我不得不说咱们的基金公司普遍在这个方面做的不够。其实基金公司可以做很多事情去引导市场,帮助市场和投资人成熟起来。但是太多的基金公司却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去迎合市场上不成熟的思想。我想这种例子太明显了,比如拆分、复制、还有大比例分红。唯一的目的是就是用1元的净值去吸引那些不成熟的新基民。但基金公司其实非常清楚高净值和低净值根本不是选择基金的需要考虑的因素。看看那些促销广告,什么&#8220;五星基金,现在才卖块把钱&#8221;。这显然是误导投资人。市场不成熟,受害的不仅仅是投资人,基金公司也不会最终得益的。如果说这方面做的好的公司,那我首推上投摩根公司。他们做的很多事情普遍受大家的好评,比如他们的巡回演讲;比如他们不参与那种归一分红,不搞拆分,不搞复制;还比如他们为了控制规模封闭热门的基金等等。也就是说,他们不但用宣传来普及基金知识,同时用他们自己的行动来让市场变得成熟。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alt="" src="http://www.huapai.net/Photo/%D2%D5%CA%F5/images/31.jpg"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
问:你对第三方理财网站有什么看法?他们有多大的发展潜力?答:第三方理财网站我认为是非常有前途的,而且在理财知识普及中,我也认为应该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当然基金公司责无旁贷,但是由于基金公司的特殊性,在基金公司的宣传中往往会带有浓厚的公司色彩,而第三方公司和网站却可以有效的克服这个问题,获得公众更多的信任。其实我个人的理财知识的学习就是从第三方网站上学来的。比如说美国晨星公司的&#8220;投资教室&#8221;栏目等等。公正、公平、公开、公信应该是第三方网站最大的优势。从国内的情况看,理财网站一种是象新浪、搜狐这种大型门户网站的理财频道;一种是象金融界、和讯之类的专门财经门户网站;还一种就是象中国基金网(cnfund)这样的专业基金网站。但是总体来讲,这些网站的内容重复雷同的比较多。当然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如中国基金网(cnfund)的&#8220;货比三家&#8221;、&#8220;基金选秀&#8221;、&#8220;基金龙虎榜&#8221;、&#8220;风险测试&#8221;都是很有特色的工具。从经营模式来讲,我认为象前两类的门户网站,无论是综合型还是财经类的,也许他们更多是希望通过访问量来加大广告的收益,而象中国基金网( )这样的专业网站,我认为应该有更专业的特色和深度。比如我现在还是美国一个专门分析先锋基金公司的网站的注册会员,当然是缴费的会员。因为我有大量的先锋公司的基金,当然对他就非常关注,宁愿花点钱。我也曾经是美国晨星网站的注册会员,而且我从这些网站中真的得到了回报。我知道这点在国内还不成熟,但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的。就像几年前,网上购物还只是时髦的产物,但现在已经日益普及了。专业网站就是能把事情做的专业化,这就是优势和前景啊。问:你准备如何实现你的&#8220;基金概念普及者&#8221;心愿?答:呵呵,这我也不知道啊。这个想法也是最近才形成的。进入中国市场后,其实我很长的时间只是自己学习投资知识,努力做好自己的组合而已。事实上,那段时间我经常看你们&#8220;中国基金网&#8221;在金融界上的基金沙龙。后来才到了搜狐的基金天下论坛。看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我也可以总结点东西给大家看,这才开始写《我的投资观和实践》,写了几篇看还是有不少网友捧场,结果一气写下去,一个月内写了33篇,组成一个系列。把自己一些基本想法和心得和大家分享。在这期间有网友建议开个博客,这样也就有了自己的博客(),本来是想补充点《我的投资观和实践》的东西,所以就起名&#8220;《我的投资观和实践》的旁白&#8221;。实在没有想到,这个系列文章和博客在基友中有这么大的反响。开博不到4个月,访问量接近70万,3000多条评论,1600多条留言,这是我根本没有预计到。我也努力更新日志,和大家一起讨论问题。其实所有这些,收获最大的是我。很多问题逼迫我去学习更多的东西、思考更多的东西。其实你也知道,我并没有任何金融、投资和财务学术背景。我所有的投资心得和知识都是从自己的实践中和自学中得来的。很多朋友都发现我谈的东西和书上的没有什么区别,和一些讲座上的也异曲同工。其实这道理也很简单,因为我就是学来的、看来的,只是再通过我的嘴把他们换种方式讲一遍而已。也许我善于一些总结,也善于一些表述,所以会受到大家的喜爱。但我想更大的一个原因是在咱们这个市场上缺乏一些&#8220;基础投资知识的扫盲者&#8221;,或者&#8220;基金概念的普及者&#8221;。就象我前面说的,我们有一部分金融精英,但也有巨大的缺乏必要知识的民众,但这中间的差距也是巨大的。如果,我能在这之间做点什么事情,那就是非常理想的了。所以,我会努力经营我的博客,多写文章,多和大家讨论。感谢中国基金网(cnfund)和中国金融出版社,《我的投资观和实践 &#8211; 买基三步曲》也很快会正式出版。其实这只是一本小册子,一本&#8220;科普&#8221;读物而已,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由于我本人的确是水平有限,错误自然也难免,也希望大家能为我指正,共同进步。另外,我也感谢中国基金网(cnfund)邀请我为名誉顾问。我也希望我能从一个普通投资者的角度和专业人士多方面沟通交流,把我们的一些看法和需求转述给专业人士,同时希望能促进专业人士和大众的交流,共同建设理性繁荣的基金市场。所以还是有不少事情可以做的啊。相对&#8220;骨灰级基民&#8221;的称呼,我宁愿去做个&#8220;骨灰级基友&#8221;。在投资基金上,我绝对不是高手,而仅仅是个按部就班的投资者,这根本谈不上什么&#8220;骨灰级&#8221;。但我更希望把我知道的、学到的、想到的和大家分享讨论,作为大家的&#8220;基友&#8221;。问:对于基金投资者的净值恐高问题您怎样看待?答:这个问题是我不遗余力的,重重复复讲的问题。恐高症完全是一个错误,是彻彻底底的错误,没有一点道理的东西。这东西其实容易从逻辑和数据上讲清楚的,唯一可能的问题最多是一个心理障碍而已。但在对待这个问题上,我对一些基金公司的行为是非常有看法的。他们应该担负起培育市场的责任,而不是纵容这种错误观念的蔓延。最近很多大分红的广告,我认为是非常不负责的,完全是误导投资人。问:对于基金的选择,请问您是怎样选择的?答: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我想有两个关键,一个是你的投资期,一个是你的心理风险承受能力。两件事情决定了你投资的方向,比如是激进型的、还是稳健型的,也就是决定了你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的比例。当然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更细致的考虑,包括大盘基金和小盘基金的比例,蓝筹基金和成长基金的平衡等等。有了这些原则再去考虑基金的具体选择。这时候,我就非常喜欢使用晨星网站了。问:对于基金投资,你觉得哪些问题是应该重点注意的呢?是长期(包括定期定额)好还是短线好?答:有两点是投资基金的基本准则:1,用闲钱;2, 长期投资。 短期的投机,甚至借钱来炒基金,是非常非常危险的事情!基金本身就是长期投资的理财产品,不是用来短期炒作的。违背了这个原则,市场一定会用某种方式惩罚你的。定期定额投资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投资方式,也是我采用的一个方式。随着市场的震荡,我相信大家和逐步体会到其魅力的。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alt="" src="http://www.huapai.net/Photo/%D2%D5%CA%F5/images/31.jpg"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
问:听说你很钟情于晨星,你有哪些经验可以向大家推荐呢?答:大家都知道晨星评级,但其实在晨星网站上除了评级还有很多的东西,包括每个星期发布的不同周期的业绩排名;基金统计指标,如各种系数;还有晨星的风险评估以及投资风格箱。这些东西对投资者选择基金都非常有用的。当然晨星上的所有内容都是代表基金的过去,不代表未来。但是我认为,虽然过去的业绩不代表未来,但如果我们不参考历史,我们用什么来预测未来呢?好学生继续是好学生的概率会比差学生变成好学生的概率要大啊(笑)。问:在选择基金时,基金资料数据的查看比较重要,你平时在那些地方查看基金资料呢?有哪些网站有些比较好的工具可以向大家推荐吗?答:你们中国基金网(cnfund)就非常不错啊。数据更新的速度也比较快,而且内容也比较全。比如你们的基金数据栏目,你们是按照晨星的分类进行的,这样非常容易对比啊。我的确很喜欢的。问:谢谢您接受我们中国基金网的采访。答:非常感谢你们,也非常感谢你们在基金知识普及上做的工作和为基民提供的服务,也希望今后在这方面我们能更好的合作。&&曾祥春、王香奇:基金投资者须知:1.基金是长期理财的有效工具。不要把基金当储蓄、把理财当发财。购买基金有损失本金的风险。2006年购买基金取得的收益很难重复。不要把预防性储蓄投资到高风险的资本市场中,更不要抵押贷款进行投资。2.基金的种类有很多,不同的基金有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收益越大,风险也越大。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可能取得的收益和承担的风险逐步降低。3.基金宜长期持有,不宜短线频繁炒作。4.要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理财目标进行分析,投资与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5.并非基金越便宜越好,价格高往往是其具有较好历史业绩的证明。6.并非购买新基金比老基金更好。在牛市购买业绩一直比较优良的老基金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投资收益。(03-22 11:40)金融界在线沙龙摘要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alt="" src="http://www.huapai.net/Photo/%D2%D5%CA%F5/images/31.jpg"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border=0>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手怎么购买基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