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找个有创业合作伙伴意志的伙伴,我是做电子商务的,有兴趣的话可以加我详聊。

搜狗问问-搜狗旗下最大互动问答社区电子商务专业出来的想自己创业,可以从事哪些比较好?
电子商务专业出来的想自己创业,可以从事哪些比较好?
现在网上创业的越来越多,想了解的也大有人在,我也是从新手过来的,所以很了解你的心情,我建议你先做虚拟充值,然后再做实物,先把信誉提高上去,卖什么也就有了一定 的基础,不然人家虽然去光临了你的店,看看也就走了,不敢啊,你说是不是,如果开店步骤和其他有什么不了解的尽管 来找我,我基本全天在线,有充足的时间,想要代理找个好上家也是很重要的,做淘宝最大的秘籍就是坚持,诚信,厚道,实话实说。做生意就是做人。我做的是充值类的虚拟业务,这个投资才几百元,不会让自己有太多的压力,朋友不防试试看,给自己一个小本创业的机会,,我每天长时间在线,可以从你开店到售后推广全程指导。 &&& 如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一定来找我哦。真心希望能够帮助你& 另外本人还有厚礼相赠,只为交个朋友。&&&& 另外本人诚招合作伙伴,帮我推销本人的产品,销售成功后我给提成!有意者欢迎前来应聘,不限人群,只为共同的利益,你我一起双赢。
的感言:xiexie
其他回答 (6)
建议你现在淘宝上开个网店然后再迈出现实中的步伐,我现在也是在做网店,以前做别的工作但是发现虽然是在网上但是和客户交流也是门学问,之所以在网上是因为投资少成本低,我现在在代理易赛充值软件,最多三百块钱帮你把网店开起来,并且选择我,我还给你别人不能给的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这是别人不能给的& ,有兴趣的话加我QQ.期待与你共享网络创业的经验。
不过得考虑好物流,进货渠道,成本问题,有实体店最好呵呵
中国交友市场前景广阔,交友刚性需求巨大,网络交友已经成为拉动中国互联网经济的重要力量,目前在中国每年会有2000余万新增的交友注册用户。
网上交友的市场份额数百亿,其中仅上海、北京两个城市的网络婚恋交友市场就有数十亿元,而且整个网上交友市场也以平均每年37.65%的速度飞速发展。网络交友商机无限& 调查显示08年网上婚恋交友规模达60.5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6.2%!
同城交友迎来机遇& 由于地域的归属性以及文化排他性,网友急需规范专业的同城交友网站
交友迎来付费时代& 随着佳缘、珍爱等婚恋交友网站对会员收费,交友网站迎来付费时代!
建立一个地方性质的婚恋交友网站, 网友可以上传照片,约会留言,添加好友等,由于大部分用户上传照片,大家又都在同一个城市里, 会非常吸引当地网民。
28交友专注于同城交友网站整体解决方案,从开始的域名申请,域名解析,LOGO制作到中期的服务器提供,技术支持,运营支持,软文支持,推广建议,第三方在线付费技术到后期的功能升级,更新改版,网络安全等所有的环节遇到的问题我们都能帮您解决。
可以通过网站的VIP, 幸福币,广告费,组织聚会等获得收益。加我 5--3--7--0--9--0--5--0—5&&&&&&&
楼主可以尝试下开网店,如果有兴趣可以加我好友,我教你
&& & & &开家另类宠物店吧!&& & & &阳光巴士另类宠物专家安女士预测另类宠物未来市场必然会非常迅速地发展壮大,目前在我国市场上各种小宠物几乎供不应求,利润相当可观。 & &&& & & &另类宠物种类繁多,价格也不贵,有的非常可爱,有的非常个性。迷你宝贝类的仓鼠、香猪、垂耳兔、龙猫等特别受女性和小孩的青睐;而另类的宠物如:蜥蜴、蜘蛛、蛇、蝎子等等是男孩子和青年人所钟爱。&& & & &在欧美、日韩与中国的香港、台湾,异类宠物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消费者的新宠,或是镇宅之宝,或是个性符号,饲养异宠已蔚然成风,市场交易异常火爆。异类宠物神秘的力量,诡秘的眼神,斑斓的外表,冷静之下令人热血沸腾的触感,所有的因素集合起来,更能凸显主人的格调与品味!&& & & 我国目前另类宠物的饲养之风刚刚兴起,很多城市甚至是一片空白,数量众多的异宠爱好者,根本不知道在哪里可以购买到这些奇异的宠物,更不要说在自己的周围找到合适的卖场,与宠友交流切磋了。所以,开一家另类宠物店填补市场空白,绝对是一个无与伦比的项目。
凭良心说句话,想靠软件买买虚拟物品是赚不了大钱的,要赚充值的钱 你必定是信誉高 每天下来量多才赚钱 正所谓薄利多销 大多数人都是冲着软件的高额提成或能快速赚信誉来的。现在开店没有信誉是根本无法力足的,大家不要以为有了软件就可以轻松赚信誉赚钱,并不是那么简单的。想赚钱,信誉是一定要越高越好,推广的方法也是很重要的.快速赚信誉关键是在利用软件的同时要掌握合理有效的方法。而不是盲目的用软件亏本卖东西赚信誉,因为你是为了赚钱才来开店的 我并不建议亏钱去赚信誉 我有更好的方法去赚信誉 本店不敢担保让你一个月赚很多,但是保证你可以学很多,易赛只是个过度 聪明的人利用易赛来赚信誉 不过当然有更聪明的人 边赚信誉边赚钱 信誉起来我给你介绍免费加入一件代发的实物代理`有了信誉才能在网店生存下来`一次投资终身使用,把眼光放远点 你就会成功的 本店保证让你一个月上钻,3天10天那些上了也没效果,记住到我这里买软件不是一次性的&& 你买了一年以后还可以咨询我,我们就像生意上的伙伴一样,到我这里买软件的 跟我都像朋友一样,还经常闲聊.&&&&& 最近发现好多被抛弃的代理, 到处求助 有来自淘宝第一页的商城 有来自官方的 有来自便宜买到的, ~! 甚至有些是到我这里咨询过,最后没买的 开始我还给他免费教他装修,教他把店开起来把数据包都给他了,结果第2天看到他已经买了软件~!&& 我不怪他正常,就当为软件做了个义务客服 但是没想到他过2天竟然回来找我咨询问题`!&& 他问我的时候我是答他问题 然后我问他&& 你上家呢,买了之后让他自己看教程&& ,哎 看教程?? 数据包都是有教程 但是我每个下级我都远程帮他们的``只要我口头上解释不清楚时 我都自动要求他们发远程`! 我真想说他活该, 可我忍住了, 我想说的是 做事总是要在比较之下才知道 那好那不好`!&& 其实新手可以先找2家 试试 看看那家是真正的耐心的`再买也不迟~!这样我相信以后就没被抛弃的代理商了
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就算当个朋友我也很开心的,欢迎你来我这咨询&&&&&&&&&&&&&&&&&&&&&&&&& Q.Q用户名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创业投资领域专家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商品评价
商品名称:
评价得分: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
此评价对我附近人在搜什么
回顾马云初心:24岁跌跌撞撞创业路
& &阿里巴巴集团向美国证监会(SEC)
提交招股书更新文件,首次对外公布了招股定价区间为60-66美元,以此估算,即将上市的阿里巴巴估值在1600亿美元左右,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IPO。
  阿里巴巴集团将从下周一开始在纽约进行路演,随后将转战十多个美国城市,并于9月18日在曼哈顿结束这段巡回路演之旅。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将会参与路演。
  如果上市成功,马云将成为中国首富。而在26年前,他创业生涯的起点是在杭州的一所大学里。在马云封神之前,让i黑马和创业者们一起来回顾他的初心之路:
  创业项目的选择
  1988年,24岁的马云从杭州师范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书。当时杭州师范学院500多名毕业生中,马云是唯一一个被分到大学任教的本科生,其他的都被分到中学教书。当时改革开放已经10个年头,人们思想活跃,不会再稀罕所谓的“铁饭碗”,而更看重如何赚钱。马云的活跃在学校是出了名的,为了防止马云有别的想法,也为了给学校树立个好的榜样,当时杭州师范学院的副校长黄书孟跟马云制订了一个“5年之约”,到了那个学校5年内不能辞职出来。
  马云不想辜负老领导的期望,便痛快地答应了。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任教期间,马云是英语和国际贸易专业的讲师。马云教学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他不喜欢一言堂的死板授课,他更希望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所以,在马云的课堂上从不乏欢声笑语,学生们都很爱上马云的课,马云的课堂常常座无虚席。
  与此同时,他在西湖边发起了一个“英语角”,在翻译界慢慢地有了一些名气。当时全国经济飞速发展,而在杭州乃至全国,既懂英语又懂贸易的人才很稀缺。在杭州做外贸生意的民营企业逐渐增多,对翻译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所以,很多老板找他做英语翻译。但当时他只能做兼职,不能全职,因为他和老校长的“5年之约”还没有到期。
  马云对那几年高校任教的生涯很珍惜。时至今日,马云已经蜕变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但提起当时在大学教书的日子,他还十分怀念:“我是教师出身,我曾经在大学教过6年的书。”2004年,马云回到母校杭州师范学院演讲时,他对台下的学生讲:“很多人认为创业就是为了赚钱,可是我创建阿里巴巴却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让自己以后有更多的经验教给学生。在大学教书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东西,我爱教书。但是我想到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20年以后,我马云是否还能继续站在讲台上教书?因为大学生的学习不光是学书本知识,还有社会实践,不论我创业成功与否,将来我再回到讲台的时候,至少我会比大学里其他老师多了一些经验。”
  在大学教书的那段时间,是马云厚积薄发的阶段,不但积累了人脉,还沉淀了心性。在兼职做英文翻译的时候,马云发现身边很多同事和退休老教师都赋闲在家。创办一个翻译机构把他们全动员起来的念头油然而生。
  1992年,还在大学教书的马云跟同事一起成立了海博翻译社。这是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社,海博取英文“hope”的谐音,意为“希望”。选址杭州青年路27号,这个近30平方米的地方现今作为海博翻译社的一个接待部被保留下来。当时的翻译社就是个小店,所有的员工加起来5个人。马云跟同事一起筹集了3000元人民币,租了一个房子,房租是每月1500元。翻译社的注册资本是3000元。创业之初并不顺利,翻译社经营起来困难重重,第一个月的营业额不足千元。入不敷出的状况令翻译社的员工动摇了,但马云坚信翻译社可以做下去。
  与此同时他必须找到新的收入来源。后来,发现卖鲜花跟礼品可以挣钱,马云就背着麻袋坐火车去义乌批发进货。之后他将办公室一分为二,一半拿来卖鲜花礼品,一半做翻译社。而且,马云也常常背着装满小工艺品的大麻袋,在杭州的大街上穿梭售卖。为了挣更多的钱,马云甚至还做过一年多的药品和医疗器材销售员。为了推销产品,他跑遍了杭州各家中小医院及个体诊所。马云用这些小买卖的收入来维持翻译社的运营。
  新的问题出现了,既然卖礼品一个月可以赚三四千元,翻译社仅能挣几百元,为什么还要继续做翻译社呢?马云的同事就建议只开礼品店,将来成立一家礼品公司,但马云拒绝了。他陈述了自己的看法:当初成立翻译社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解决老师们的问题,还是为了挣钱?既然是为了前者,那就不能放弃,一定要坚持下去,熬过去,光明就会到来。
  在经营翻译社的过程中还出现过另外一个问题。当时他们请了一个有出纳经验的女孩子收钱。后来不断发现当天实际的营业额跟他们预想的不一样。但是当时大家都是抓大不抓小,没有太在意。直至三四个月后才发现,那个女孩每天从翻译社的收入中拿走一两百元。这个事情让马云得出一个教训:小公司也需要制度,也需要体系。
  1995年,亏损3年后,海博翻译社开始盈利。这时5年之约已满,马云向学校提出了辞职。学校领导,还有马云的朋友纷纷挽留他,但马云却意志坚定,他说:“我在学校里接触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所以很想到实践中去辨明是非真假。所以我打算花10年工夫创办一家公司,再回到学校教书,把全面的东西再传授给学生们。”辞职之后,马云全职经营翻译社一段时间。他发现翻译社在实现盈利之后,逐渐走上了正轨,马云就放手让其他同事打理,不再过问翻译社的具体事宜了。他开始寻找新的创业机会。今天,海博翻译社已如当年马云所愿,成为杭州最大的翻译社。多年后,关于这段创业经历马云轻描淡写地提到:“我当时认为一定会有需求,应该能成功。”
  现在打开海博翻译社的网页,还能看到马云手写的一句话:“永不放弃!”在这句话旁边配了一张马云食指轻轻靠在嘴唇边的照片。现任的海博翻译社社长张红回顾马云当年的创业经历时,感慨地说:“当大家都还没想到这个行业的时候,当大家都还没有看到这个商机的时候,马云首先想到了,他的想法都是具有前瞻性的。那时我们杭州没有翻译社,我们是第一家独立存在的这样一个公司,大家都不看好,而且一开始也不赚钱,但马云坚持下来了,没有放弃。所以,我很佩服马云,他说的话会让你振奋,没有希望的东西在他看来也是充满生机,他能带给他身边的人生活的激情。”
  关于创业的问题,马云在参加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青年人创业”大会上讲过这样几句话:“作为一个创业者,首先要给自己一个理想。1995年我偶然有一次机会到了美国,然后我看见了,发现了互联网。发现互联网以后,我不是一个技术人才,我对技术几乎不懂。到目前为止,我对电脑的认识还是部分停留在收发邮件和浏览网页上。我今天早上还在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搞不清楚该怎样在电脑上用U盘。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理想到底是什么。”
  创业项目的选择无法规模化
  这是马云第一次创业项目的选择,此时的他还是一个大学教师,是在用业余时间创业。他那个时候会的,其实就是英语,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很多人要翻译一些东西,他们找到他,他在这个需求中看到了创业的可能性,索性成立了一个翻译社。那时的马云与我们今天看到的绝大多数创业者选择创业项目的方式并无实质不同,多半在自己正在从事的领域或者相关领域进行。这样的选择有很多好处,一是容易进入,二是有一些资源。但这样选择的项目一般来说照顾了自己过往的经验,往往无法兼顾其日后规模化的发展,更多时候也无法与引领时代前进的科技浪潮相对接。
  马云选择的翻译社就是这样一个项目,后来这个翻译社还卖过鲜花、礼品,这些项目也都是无法大规模扩张的项目。如果马云沿着这个项目往下走,即使再努力,领导力跟今天一样,他的企业也只会是个有价值、也许有特色,但长不大的企业。因为一个公司要长大、要规模化,必须裂变,而裂变的大体手段只有四个:一个是流程的标准化和优化,一个是运用品牌的力量,一个是技术的手段,一个是资本的介入。如果是翻译社的话,顶多可以把口碑做好,在品牌上发一些力,但因难以运用技术手段,流程也无法标准化,其规模就无法扩大,没有规模的公司,资本不会有兴趣。所以这个翻译社,会像中国几千万个公司一样,停滞在一定的规模而进入一种自转的状态。
  创业项目的选定如同种子的选定,你选定的是芝麻,即便你再努力也无法收获西瓜。在这里我们并不是说翻译社这个项目不好,世上的项目无好坏,只是是否适合自己。我的角度只是从公司可规模化和可裂变的程度做点评。
  初次创业获得的历练
  马云创业的第一个项目,应该是兼职创业,教书为主,创业为辅。这个第一次,让他初步尝到了商业的滋味,这一点对一个曾经在教师岗位的人来说很重要,此前所学所做都与买卖无关。在这点上我有着较深的体会。2005年,《赢在中国》实行制播分离,当时央视只给一个播出平台,节目制作费和人员的工资劳务费都要自己去找赞助,也就是说,我要把节目写一个PPT,去跟人家说节目会如何如何吸引人,然后希望人家投广告。我把PPT做成后始终走不出门,此前在央视我们做节目有预算,有没有广告完全不用考虑。在《对话》节目任制片人期间,我常常因为广告过多而给广告部门提意见。作为一个制作人,我对广告是非常抵触的,而如今我要自己去拉广告,我实在不知如何是好。为此我还跟一位商业中的好朋友请教,他认真地对我说,你如果走不出这一步的话,你就永远不可能成事!这一句话非常刺激我,我硬着头皮去了一家保险公司。尽管这家公司的董事长我还认识,但就是这样,我的PPT还没讲到一半,就浑身是汗,衬衣已湿透。我觉得很难为情,开口要钱让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但如果没有人赞助我就没法开始制作节目,无奈之下,我还是坚持讲完了。
  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商务合作,但对于一个以前只在事业单位工作,家中并无商业传统的人来说,仍然是个要过的坎儿。马云以前只是个大学教师,他的家中也无做商业的父母,此时的他离商业其实很远。也许出生在浙江这样一个民营经济发达的地方比我的情形要好一些,但进入商业的买卖环节仍然会有诸多的不适。在翻译社不景气的时候,他还去义乌批发小商品回来卖,这点对我来说有些难以想象,创业之初更无法做到(现在一点儿问题也没有)。我没有问过他心理的落差,但我想这样的实践应该是拉近了他商业本土化的过程。
  二是知道了成本与利润。这一点从他在《赢在中国》现场的演讲来看,他当时真的不知道在做一个公司时要考虑成本费用以及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他说这个翻译社第一个月收入不到600元,房租却是1500元,亏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原计划6个月收支平衡,但几个月下来都不可能,4个月后他们发现到义乌去进货回来卖鲜花和礼品可以赚钱,至少可以把房租付了。也许读者会不理解一个创业者不知道这个道理。其实,在创业过程中很多简单的事情都是从试错中获得的。好在马云开始的这个翻译社的规模是一个不足万元的小公司,试错的成本比较低,如果开始创业让自己知道成本费用和收入这几项的关系,只是用几千元人民币的损失搞定的话,这太划算了!有许多创业者,在启动几百万元的项目前连这几者的关系都还未弄懂。
  三是知道了商业中用人和管理的重要。当时海博翻译社用的一个出纳每天从公司的进账上拿走一两百元钱,持续三四个月都未发现。后来马云说,一个公司制度不好或者没有都会把一个好的人变成坏的人,即使公司只有四五个员工也需要管理,制度不行公司走不了长路。同样地,他在这样一个小的损失上竟然得出了这样的道理,获得了关于公司制度的认识和心得,成本是何其低!
  被忽略的开始
  绝大多数人会将马云1995年创办中国黄页视作他的第一次创业,而忽略他之前其实已经有过一次创业经历。
  原因很简单,首先海博翻译社涉足的领域,同今日阿里巴巴集团实在相距太远。阿里巴巴集团涉足电子商务、金融、物流、大数据、云计算和数字娱乐,按照市值计算,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阿里巴巴集团是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这是一家体量庞大的公司。而海博翻译社的业务,如其名字所示,是翻译。它同互联网相距甚远,跟电子商务和大数据之类更是毫无关系,看不到一点儿日后阿里巴巴的影子。
  其次,马云在创立这家公司时,并没有离开自己供职的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而是兼职在运营这家翻译社。它的性质,有点像今天很多高校老师还在做的事情: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外注册一个公司,赚一点儿小钱,弥补本就不高的工资。
  如果硬要找到一些后来阿里巴巴的影子的话,倒是也有。
  第一,海博翻译社也是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而且跟后来阿里巴巴B2B一样,服务的是面向海外客户的“中国供应商”。海博翻译社的目标客户,那些做外贸生意的浙江民营企业,也是后来阿里巴巴B2B业务的目标客户。我不知道,后来当马云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时,他有没有想到回过头来找自己在海博翻译社时期的那些“老客户”。帮助中小企业,这句话马云到今天还在讲。他倒真的是从第一天创业开始,就在帮助中小企业,只不过是在语言沟通上。
  第二,他是以解决问题的态度开始他的第一次创业的。马云创立翻译社的目的,不是赚钱,或者至少不是以赚钱为唯一目的和最终目的——否则,当他发现从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买来礼品、玩具到杭州卖比翻译社更赚钱时,就应该立刻转变创业方向。他的目的是,创办一个翻译机构,将赋闲在家的大学同事动员起来,让他们的外语能力有用武之地,同时也赚点钱。后来马云总是说,今天的公司,应该是能够发现和解决社会上存在的问题的公司。那时候,他已经发现了自己身边的问题——一方面同事赋闲在家,另一方面贸易公司也需要翻译工作,并且尝试去解决。
  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是中国商业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重新激发了中国人对改革开放抱有的希望。为数不少的人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鼓舞下,开始创业。后来,泰康人寿的创始人陈东升专门创造了一个词“92派”,用以描述1992年后创业的企业家。
  除了陈东升,当时在复旦大学做老师的郭广昌和他的几个同学在那一年注册了公司;河南省外经贸厅的公务员胡葆森辞职创办了一家叫“建业”的公司;冯仑和潘石屹、王功权等六君子在第二年创立了万通;俞敏洪已经是一个成功的英语培训老师了,不过他在1993年才创办了新东方。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后来也成为了马云的朋友。
  不过,那一年中国最著名的商人是牟其中。他在1992年8月用几个火车皮的罐头从俄罗斯换回来4架飞机,降落在成都双流机场,一下子成为轰动全国的人物。媒体的眼光全都被他吸引了。
  天下尚无人识得一个名叫马云的大学英语老师。
北京IT故事第6集:贺岁来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合作伙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