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到期至到期投资科目运用?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资类科目)的会计.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
文档格式:XLS|
浏览次数:55|
上传日期: 06:35:25|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投.XLS
官方公共微信持有至到期投资
[例题考点提示]  
  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计量、后续实际利率摊销、发生减值处理和转换的时候处理。
  [经典例题] 
  例题:甲股份有限公司于日以20220万元购入乙公司当日发行的面值总额为20000万元的公司债券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另支付交易费用200万;该债券系5年期,按年付息,票面年利率为6%,实际利率5.515%,甲公司对债券的溢折价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如果发生减值迹象的,在期末对于该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减值测试。要求如下:
(1)写出初始投资时候的分录。
(2)日应确认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和分录。
(3)假设2009年末将赎回50%,题目没有给出实际利率,要求计算实际利率并求各年的摊余成本,要求分别利用调整摊余成本法和调整折现率法计算。
(4)假如该债券系5年期,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票面年利率为6%,实际利率4.95%,发行价格总额为20360万元,甲公司另外支付交易费用60万元。甲公司对债券的溢折价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计算实际利率和日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
(5)假设2008年底,乙公司发生了财务困难,债券发生减值迹象,公允价值降到18000万,计算应该确认的减值损失和分录处理,以及2009年底的摊余成本。
(6)假设2008年底,债券公允价值为18000万,09年初甲公司以12000的价格出售了持有的乙公司债券的70%,把其中的30%转换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写出分录处理。
  [例题答案]
  (1)初始投资的分录处理: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20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420
    贷:银行存款20420  
  (2)2007年末摊余价值=&5.515%-20000&6%=20346.16万元
  借:应收利息 1200
    贷:投资收益 1126.16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3.84
  2008年末摊余价值=46.16&5.515%-20000&6%=20268.25万元
  借:应收利息 1200
    贷:投资收益 1122.0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7.91
  附:各年期末摊余成本计算表1
  (3)例如假设2009年末将赎回50%,上表为表2:
  其中:2009年期初数调整=11200/(1+5.515%)+600/(1+5.515%)2&+10600/(1+5.515%)3=20176.69
  2009年初与2008年末摊余价值的差=76.69=91.56要计入当期损益。
  【例题】沿用前例题,假设题目没有给出实际利率,要求计算实际利率并求各年的摊余成本,其会计处理的步骤包括:
  计算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指债券存续期间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初始确认时所使用的利率。
  即:1200/(1+R)&+&1200/(1+R)2&+1200/(1+R)3+1200/(1+R)4+&21200/(1+R)5&=20420万元
  R的确定可以使用插入法,设R=6%,计算当前账面价值=20000万元,
  设R=5%,计算当前账面价值=20865.9万元,得出:
  (R-5%)/(6%-5%)=(.9)/(.9),
  确定实际利率为:
  R=5%+(6%-5%)&(.9)/(.9)=5.515%
  (注意如果题目给出年金现值系数和复利现值系数可直接计算,如本例:
  项目 年金现值系数 复利现值系数
  利率5%,5年期 4.5
  得出:R=6%时,当前账面价值即面值=20000万元,
  R=5%时,当前账面价值=5+5=20865.4,然后按照插入法列式计算即可。下同)
  计算日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价值。
  2007年末摊余价值=&5.515%-20000&6%=15-=20346.16万元
  2008年末摊余价值=.&0.06=20268.25万元
  2008年的会计处理是:
  借:应收利息&1200
    贷:投资收益&&&1122.0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77.91
  附:各年期末摊余成本计算表3:
  以上插入法计算实际利率在会计考试中尚没有考过。
  (4)(实际利率计算:26000/(1+R)5&=20420万元,计算得出R=4.95%,其中2+00+21200)
  日账面价值
  日账面价值=5%=21430.79万元
  日账面价值=..61万元
  各年的摊余价值计算如下表4。
  会计处理(2007年)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200
    贷:投资收益&&1010.7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89.21
  (2011年)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1200
    贷:投资收益&&1226.60
&&&&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6.60
  借:银行存款&260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0000
&&&&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6000
  (5)2008年末摊余价值=46.16&5.515%-20000&6%=20268.25万元,实际公允价值18000万,应该确认减值损失=000=2268.25
  借:资产减值损失 2268.2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2268.2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748.52
    贷:所得税费用 748.52
  2009年末摊余价值=&5.515%-20000&6%=17787.35万元
  借:应收利息 1200
    贷:投资收益 992.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7207.3
  (6)2008年末摊余价值=46.16&5.515%-20000&6%=20268.25,利息调整科目余额=268.25,确认减值=2268.25,出售70%的分录:
  借:银行存款 12000
    投资收益 6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1587.78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4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68.25&70%=187.78
  借:所得税费用 748.52&70%=523.96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523.96
  转换处理方法:首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债券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明晰科目金额应该是债券的面值,债券公允价值和面值的差额应该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明细科目,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明细科目。这样的处理是徐老师的观点。
  剩余30%持有至到期投资账面价值=18000&30%=5400,面值=20000&30%=6000,假设公允价值为5000万: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6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680.48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00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6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68.25&30%=80.48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0
  [例题总结与延伸]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采用的实际利率摊销法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从投资者角度出发,这个价值应该值多少钱,也就是所谓的摊余成本;对于发行债券的一方来说,摊余成本意味着自己实际承担着多少的债务。而对于双方来说,实际利率和票面利率不一致的时候,表面上的现金流入或者流出,也就是根据票面利率计算点额应收利息或者是应付利息,本身并不能准确说明双方实际得到的收益和付出的成本,因此这里的实际利率摊销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际利率计算的应付利息是当期债务人应该确认的财务费用,而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是投资者得到的收益。那么在债券市场上,这个投资收益是要形成债券的公允价值的,也就是债券必需要反应投资者应得的报酬率,因此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增加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另外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形成了现金流入,那么对于债券来说就是公允价值的下降,这个下降同时也反应了投资者的风险要求,现金流入等量的降低了持有至到期投资公允价值,因此实际期末的摊余成本就=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票面利率计算的应收利息。
  实际利率法摊销就是上面的思路,说白了就是在购买阶段多付出的费用或者是提前得到的收益在持有期间的逐期确认为费用或者损失,实际利率摊销的目的就在于调整各个期间的收入问题。这种方法还会在以后的融资租赁中出现,或者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分期购买或者出售产品的,涉及到未实现融资收益或者是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问题,本质上说,掌握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处理,之后的贷款的处理、融资租赁的处理就是一通百通的事情了。
  [知识点理解与总结] 
  持有至到期投资:只能是债券投资。后续计量:一定是按照摊余成本做期末计价:实际利率的确定和运用,计算实际投资收益和应收利息。比如面值1000,五年期按年分期付息,期限满偿还本金,票面利率10%,购买价格900,交易费用50,实际利率为R,那么初始成本=950=1000&10%&(P/A,R,5)+1000&(P/S,R,5),就可以计算出企业的实际利率;当期的现金流量=票面金额&票面利率的计算,影响摊余成本。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0
    贷:银行存款 95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50
  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分期还本的方式,摊余成本处理方式不一样:一种方法是调整折现率,另外一种方法是调整摊余成本。水团认为调整折现率的方法是比较合适的处理方法,因为未来现金流的时间发生变化,风险也发生变化,那么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也会发生变化,所以调整折现率是比较合适的处理方式。教材中的处理方法是假定折现率不变而是调整例题摊余成本,本身是脱离实际的,但是考试的时候调整摊余成本比较容易一些。
  分期付息的债券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应付利息=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计算的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1+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发生减值迹象的时候要进行减值测试,减值以后的期间可以转回。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计提减值后摊余成本=计提减值前的摊余成本-计提的减值损失
  [容易犯错的地方] 
  1、关于未来现金流量发生变化后调整摊余成本还是调整折现率的心得:一种方法是调整折现率,另外一种方法是调整摊余成本。调整折现率的方法是比较合适的处理方法,因为未来现金流的时间发生变化,风险也发生变化,那么投资者要求的报酬率也会发生变化,所以调整折现率是比较合适的处理方式。教材中的处理方法是假定折现率不变而是调整例题摊余成本,本身是脱离实际的,但是考试的时候调整摊余成本比较容易一些。因此此处是调整贪摊于成本的方法。
  2、关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实际利率法摊销,需要区分一次还本付息还是分期付息两种。两种计算方法的原理是一致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确认的投资收益-票面利率计算的现金流入,如果是一次还本付息的,这个票面利率计算的现金流入是不存在的,所以摊余成本中不扣除这部分。
  [错题举例] 
  【例题】(持有至到期投资)甲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末测试金融资产减值时有以下项目:
  (1)日以5200万元购入乙公司发行的面值总额为5000万元的公司债券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系4年期,次年1月2日支付上一年利息,票面年利率为6%,实际利率4.59%,2008年末乙公司发生严重财务困难,甲公司预计乙公司无法对本期及其以后年度正常支付利息,但是在债券到期时能够收回本金5000万元,确认减值和分录处理。(假设涉及所得税调整的问题,所得税税率是33%)
  【答案与解析】
  (1) 2007年末摊余价值=.59%-5000&6%=5138.68万元
  (2) 2008年末摊余价值=.%=5074.55万元,
按照取得投资时实际利率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92^2=4570.77万元,确认减值=0.77=503.78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503.78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503.78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503.78*33%=166.25
    贷:所得税费用&&166.2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持有至到期投资 -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 -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  1、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是指相关合同明确了投资者在确定的时间内获得或应收取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间。  2、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明确,准备将投资持有至到期,除非遇到一些企业所不能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件,否则将持有至到期。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1)持有该金融资产的期限不确定;(2)发生市场利率变化、流动性需要变化、替代投资机会及其投资收益率变化、融资来源和条件变化、外汇风险变化等情况时,将出售该金融资产,但是,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引起的金融资产除外;(3)该金融资产的发行方可以按照明显低于其摊余成本的金额清偿;(4)其他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情况。  3、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业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将投资持有至到期。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表明企业没有能力将具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1)没有可利用的财务资源持续地为该金融资产投资提供资金支持,以使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2)受、行政法规的限制,使难以将该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3)其他表明企业没有能力将具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的情况。
持有至到期投资 -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界定
企业从二级市场上购入的、公司债券等,都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通常具有长期性质,但期限较短(一年以内)的债券投资,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也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企业不能将下列非衍生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1)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非衍生金融资产;(2)初始确认时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3)符合贷款和应收款项定义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如果企业管理层决定将某项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则在该金融资产未到期前,不能随意地改变其“最初意图”。也就是说,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应当是明确的,除非遇到一些企业所不能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件,否则将持有至到期。
持有至到期投资 -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将企业的基本金融工具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及贷款和应收款项四类。由于采用了全新的分类方式,加大了企业实务操作中的难度。其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对应于原投资准则规定的长期债券投资,并对具体的账务处理进行了重新的规定,本文结合实例阐释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相应会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一)会计科目设置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企业应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科目,用来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价值。此科目属于资产类科目,应当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类别和品种,分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其中,"利息调整"实际上反映企业债券投资溢价和折价的相应摊销。(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主要账务处理持有至到期投资应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实际利率法指按实际利率计算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费用的方法,摊余成本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金额扣除已偿还的本金和加上或减去累计摊销额以及扣除减值损失后的金额。1.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按该投资的面值,借记本科目(成本),按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2.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应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应收利息”科目,按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利息调整)。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应于资产负债表日按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未收利息,借记本科目(应计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收到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的债券利息,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利息”科目。收到分期付息、一次还本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支付的利息,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利息”科目。3.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本科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4.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以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其发生减值时,应当在将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为了核算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减值准备,企业应设置“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本科目应当按照持有至到期投资类别和品种进行明细核算。资产负债表日,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持有至到期投资 -
  持有至到期投资有三个明细科目:“”、“利息调整”、“应计利息”。“成本”明细科目仅反映债券的面值,“应计利息”明细科目在核算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时才用。
  (一)企业取得的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倒挤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等
  注意:交易费用计入“利息调整”。
  (二)日计算利息
  具体会计分录: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票面利率×面值)
  或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债券,×)
  贷:投资收益(实际利息收入,×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可能在借方)
  注意:
  1.利息调整摊销金额一般是通过投资收益与应收利息(或应计利息)倒挤得到的。
  2.如果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按票面利率与面值计算的利息计入应计利息,在计算期末摊余成本时,不需要减去计入应计利息的金额。因为应计利息属于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明细科目,在持有期间不产生现金流量。
  期末摊余成本的一般计算公式如下:
  (三)出售持有至到期投资
  借:银行存款等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明细科目余额)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持有至到期投资 -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通俗解释)持有至到期投资,顾名思义就是你打算把这个东西在手里放到它“死”,痴情的守它一辈子,在这之前不会放弃它,抛弃它,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个资产的核算很有特点,关于他的一切花销你都想着他能给你带来回报,就像在追求女孩子,首先你一定要体现出你想跟她过一辈子,你的付出才有可能被资本化,如果你一开始就抱着对待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态度,那对方肯定一点安全感都没有,你的付出就费用化吧,还想资本化?还想以后有什么回报?痴心妄想。所以持有至到期投资开始的交易费用资本化了,后面的摊销什么的也就是实际摊销法,因为这个前期付出的费用影响了整个期间的感受,也就是你关心的是不是得到了女孩子的芳心,这个收益核算需要长期来考虑,也就是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以及你初始交易费用如何影响了持有期间的。需要注意的是持有至到期投资只能是,因为这个债券一般都有期限,你能熬得过他;如果是股票,你还指不定能不能熬得过他,一般都要长寿的多,更重要的是这个股票没有到期日,到期的时候也就是这个公司破产的时候,你还持有到期干什么呢?看自己究竟能赔进去多少吗?所以股票一般就是做个短线炒炒玩玩,实在有钱的或者是被股市套住的就无奈做个长线好了,所谓长线一般也就是最多几年而已。所以股票在这里更适合交易性金融资产(炒炒就卖了)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介于短线和长线之间,既不想炒炒就卖,还不想踏踏实实做长线)。由于是比较长期持有这个债券,所以持有至到期投资影响的是未来整个期间的收益率,因此任何一项付出和收入都要看整体影响,那么出现一种核算方法:实际利率摊销法。借:应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贷:投资收益
持有至到期投资 -
&很多人不了解什么叫实际摊销法,更不用说如何去计算了。这里的实际利率其实就是你投资这个资产的实际收益率:购买的时候有购买价和交易费用,这两部分共同构成了你的实际投资成本,就像追女孩子的前期投入,你狠狠的花了一笔,很幸运的是她接受了,承认你资本化了,觉得你对她是真心的,是持有至到期的,那么就等着以后她怎么对你好吧,这就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女郎),究竟能够引来多大的郎呢?对于债券来说,能给你带来的无非就是个利息,还有最后的本金收入了,那么因为持有的期间比较长,地球人都知道应该考虑时间价值,所谓时间价值就是说你之所以选择这个投资是因为比其他投资要好,比如放在银行,那么我们考虑投资是否可行就是借入你从银行借钱是否有价值,当然这只是最简单的类比,在实际投资中,你是有一个实际收益率的预期的,看一个投资是否合适,就是要用你的期望值来看这个资产未来带给你的东西全部打回原形到值多少钱,这就是折现的过程,那么你选择的这个折现的利率就是你期待中的收益率,在持有期间你要计算这个资产带给你多少好处,那么每年年初有个摊余成本,乘以你心目中的收益率就是实际上你能够获得的投资收益,这个投资收益金额一般和你当年实际收到的利息不一样,差额部分就是你需要摊销的“利息调整”,这个体现的意思就是你实际收到的钱不一定就是你的真实收益,很明显的一个原因就是你购买的时候有交易费用,当初的资本化的处理给你带来了不一样的。
持有至到期投资 -
上面说的就是所谓的实际利率摊销法的,是通过未来的现金流折现-前期投资成本,计算出你实际能够得到的增值率,也就是收益率,然后每年带来的收益就相当于你把这笔资产放到银行吃一年利息能够得到的收入一样,所以当年的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当然因为每年你还拿债券的利息,所以债券的摊余成本也就是账面价值是变化的=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这里的意思就是说你虽然增值了一个相当于“投资收益”的金额,但是我给了你利息了,所以你这个资产就不值钱了,就应该从摊余成本中扣除。就像是吧女孩子追到手了,她对你很好,随着对你了解的深入,对方会给你一个公平的对待,可能发现你这个人有各种各样的毛病,那么逐渐有点矛盾了,对你的可能降低了,这就是溢价发行的债券最后摊余成本逐渐降低,越来越靠近面值的摊销过程,因为之前对你的评价太高了,因为你开始承诺了更高的票面利率,更多的承诺,任何的承诺都会回归到现实一样;另外一种折价发行的债券正好相反,随着摊销的进行,摊余成本逐渐上升,最终回归到真实水平,这个就像开始虽然大家认为你不值钱,但是后来发现你人品不错,评价越来越高,回归到你的真实水平了,这就是折价债券摊余成本会逐渐升高的原因了。实际利率法实质上是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的反向运用,这个可以通过公式推导得到。
持有至到期投资 -
&持有至到期投资与长期债权投资的处理差异:《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以下简称“旧准则”)规定,长期债权投资按投资对象不同可分为长期债券投资和其他长期债权投资。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新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通过“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科目,并根据其核算内容分别设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旧准则中的“长期债权投资”与新准则中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内容大致相同,但二者从取得到处置在会计处理上存在一些差异。初始计量。长期债权投资(债券以一次还本、分期付息为例)取得时的初始投资成本,是指取得长期债权投资时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手续费、税金等相关费用。但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手续费、税金等相关费用金额较小时,一次性计入“投资收益”科目,支付的价款除手续费、税金外与债券面值之间的记入“长期债权投资”的“溢价或折价”。新准则规定,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其初始投资成本为支付的全部价款,其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也作为应收项目进行单独核算,手续费、税金以及溢折价部分记入“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持有期间。长期债权投资在持有期间应按期计提利息并采用直线法或实际利率法摊销溢折价,借记“应收利息”,贷(借)记“长期债权投资——溢(折)价”,贷记“投资收益”。新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也应按期计提利息并按实际利率法摊销利息调整,借记“应收利息”,贷(借)记“持有至到期投资一利息调整”,贷记“投资收益”。同时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持有期间符合一定条件可以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重分类日按其公允价值借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其账面余额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期末计量。旧准则规定,长期债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时,逐项进行检查。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应计提减值准备。若以后年度已确认损失的长期债权投资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确认的投资损失数额内转回,借记“投资收益”,贷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新准则规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时,应将其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其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当按照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原实际利率折现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与长期债权投资期末计量的主要除使用的会计科目不同外,就是长期债权投资的可收回金额是按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销售净价中较高者确定;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按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确定。到期处置。长期债券投资到期时,借记“银行存款”等,贷记“长期投资——面值”,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减值准备。持有至到期投资到期处理时只将“长期债权投资一面值”科目更换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利息调整”科目。
显示方式: |
共有73个词条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770多万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4次
参与编辑人数:8位
最近更新时间: 20:45:43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持有到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