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产业链 和企业价值链链是一个概念吗?为什么啊?

产业价值链是连结产业集群的纽带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
&  产业价值链是产业链背后所蕴藏的价值组织及创造的结构形式,代表了产业链的价值属性,反映了产业链更深层的价值含义,决定了产业链的经营战略和竞争优势。产业价值链的形成有效地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反映了价值的转移和创造。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陈柳钦  产业价值链是产业链背后所蕴藏的价值组织及创造的结构形式,是价值链和产业链的融合。产业价值链具有集群效应,集群的产业价值链一经形成,就具有一种自我强化的内在机制促使其进一步的成长。产业价值链同时具有链式效应,链式效应不但会发生在某一个产业价值链当中,不同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间也会有这样的链式效应。  价值链、产业链  和产业价值链的关系  价值链概念是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教授于1985年在《竞争优势》(Competitive&Advantage)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维护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  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并且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  价值链构成了企业的生命链,是企业具有生命价值的基础。波特认为,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一方面创造了价值,另一方面也需负担各项价值链活动所产生的成本。企业经营的目标,就是要尽量增加增值作业,减少非增值作业,以获取较大的利润,形成竞争优势。  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  它包含四层含义: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产业链分为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接通产业链是指将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断续的产业部门(通常是产业链的断环和孤环形式)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延伸产业链则是将一条既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深延展。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深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它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  随着产业内分工不断地向纵深发展,传统产业内部不同类型的价值创造活动逐步由一个企业为主导分离为多个企业的活动,这些企业相互构成上下游关系,共同创造价值。按照迈克尔?波特的逻辑,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一个大的价值系统(即产业价值链)中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联接。企业的这种关系所反映的产业结构的价值链体系,如图1所示。相应于波特对价值链的定义,产业链企业在竞争中所执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仅从价值的角度来界定这些活动,称之为产业价值链(industrial&value&chain)。  产业价值链是产业链背后所蕴藏的价值组织和结构形式,代表了产业链的价值属性,反映了产业链更深层的价值含义,决定了产业链的经营战略和竞争优势。产业价值链的形成有效地实现了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反映了价值的转移和创造。如果说“产业链”描述了产业内各类企业的职能定位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产业市场的结构形态,那么,“产业价值链”的概念则更加突出了“创造价值”这一最终目标,描述了价值在产业链中的传递、转移和增值过程。  产业价值链的形成正是在产业链的结构下遵循价值的发现和再创造过程,充分整合产业链中各企业的价值链,持续地对产业链价值系统进行设计和再设计。从现代工业产业价值链环节来看,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包括原材料加工、中间产品生产、制成品组装、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不同环节上有不同的参与角色,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获得相应的利益。产业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活动都直接影响整个产业的价值活动,而每个环节又包括众多类似的企业,它们的价值创造活动具有相似性。产业价值链正是由产业链内各个企业的价值链整合而成,各企业的价值链由联结点衔接。在产业链没有形成前,各企业的价值链是相互独立的,彼此之间的价值联结是松散的,甚至没有联系。通过产业整合,企业被捆绑到一个产业价值链系统,产业链上的产业价值链随之形成。  产业价值链主要存在以下特征:第一,构成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联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每个环节都是由大量的同类企业构成,上游产业(环节)和下游产业(环节)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物质、资金方面的交换关系,是一个价值递增过程,同时产业价值链之间相互交织,往往呈现出多层次的网络结构,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产业中的竞争不仅仅表现为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还表现为一条产业链同另一条产业链的竞争,一个企业集群同另一个集群之间的竞争,甚至是一国与另一国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  第二,增值性是产业价值链的一个主要特征。后面的价值增值环节在前面价值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面向新的客户,生产出新的价值产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前面环节投入的价值量在后面都能够实现,如果存在价值增值瓶颈,价值链上一部分投入的价值将会损失掉,无法实现增值。  第三,产业价值链具有循环性的特点,价值增值实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如果一条产业价值链无法实现有效的循环,那么这条产业价值链会面临“死亡”。  第四,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技术关联性强且在技术上具有层次性。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从系统角度看,存在着标准制定―设备开发―终端产品3层次,3个层次之间技术衔接要求严格,设备和终端产品都是在一定的标准之下进行开发的,每生产一台设备或产品都需要付给标准持有企业一定的标准使用费用。从环节角度看,存在着芯片―组件―整机组装的技术层次,芯片技术是产业链技术的核心,组件根据芯片的性能和参数进行开发,其技术与芯片技术具有上下游关系,整机组装环节技术含量则较低,主要是解决器件的筛选和零组件的匹配问题。  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存在着增加值与盈利水平的差异性。图2是PC行业的价值链,其增加值的分布是呈现“微笑曲线”。在PC行业的价值链不同环节上的增加值和利润空间是不一样的。      第五,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对要素条件的需求存在差异性,不同的环节,对于技术、人力、资本、规模等要求不同,因而具有不同的区位偏好。如在半导体产业价值链中,设计环节是技术密集型环节,注重的是高层次科技、技术和工程人才,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等地;晶片制作环节是资本密集型环节,注重的是规模,并需要洁净的环境以及纯净水的供应等,往往也集中在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而装配和包装环节则是劳动密集型环节,需要的只是普通劳动力,主要集中在劳动力低廉而又丰富东南亚地区。  另外,虽然不同产业的价值链因受其产业特征及其发育状况影响,存在繁简程度的差异,但产业链上价值活动与日俱增的分解与整合趋势却是共同的。  在产业价值链中,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其供商、销售商、终端用户的活动密切相关,它们之间在着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运动和交换过程。企业要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不仅仅取决于对其自身价的认识和组织,而且取决于对整个产业价值链的理解与适应。  产业价值链的集群效应  在一个以某种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区域中,关联度较高的众多企业及其相关支撑机构在地理空间上就产生了企业在某一产业价值链上集聚的现象。这种产业价值链上的企业集聚向上延伸到原材料和零部件及配套服务;向下延伸到产品的营销网络和顾客;横向扩张到互补产品的生产商及通过技能、技术或由共同投入品联系起来的相关服务商,同时集群内还包括政府和多功能公共机构的参与。  地理位置的接近及企业间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相互并存是企业集群的显著特点。由于集群内企业是通过长期形成的非契约式“信任与合作”关系维系,所以在面对外来竞争时,他们便具有了独特的竞争优势。这种集群的产业价值链一经形成,它就具有一种自我强化的内在机制促使其进一步成长,不仅使该产业价值链内单个企业的竞争力增强,而且不同的产业价值链之间也表现出特有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生产越来越强,产业链条被越拉越长。这就意味着对专业化生产的要求越来越强,而任何一个企业在当前条件下都不可能在产业链条的任何一个链条环节做到最优,这就是企业实施产业价值链战略的理论依据。产业关联性越强,产业链条越紧密,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越高。通过产业价值链的整合不但可以将具有不同优势环节的企业相联,使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达到最优,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产品在产业价值增值环节上的成本。  第二,有利于新企业的出现。集群是新企业诞生的催生婆,新企业易于在既有的集群内部而不是在孤立的地区成长。由于集群内企业相互交流机会的增加,不仅使企业能够及时发现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而且还会使企业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信息。因为一个发展完善的产业集群包括许多相关产业,这些产业通常能够吸引相同或相近的要素投入。  第三,有利于企业创新氛围的形成。产业链延伸也是一种环境,有产业链的地方,企业不仅可以降低投资和交易成本,还可以促进信息资源的交流、汇集,促进技术、产品的联动创新。集群式产业链是培育企业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温床。另外,创新环境形成隐形竞争压力,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这样,一家企业的知识创新就很容易外溢到区内的其他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中,比邻而居的企业经常性的合作,能够使一项技术创新很容易为其他企业所发现、消化、吸收与模仿,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技术改良,产生新的创新。所以说集群可以为企业创新提供好的“栖息地”,促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第四,有利于打造“区位品牌”。产业关联企业及其支撑企业、相应辅助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在空间上的相应集聚,会形成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构成区域的核心竞争力。集群的形成使政府更愿意投资相关的教育、培训、检测和鉴定等公用设施,而这些设施的设立又明显地促进了集群内企业的发展。  “区位品牌”即产业区位是品牌的象征,如法国的香水、意大利的时装、瑞士的手表等。单个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品牌,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然而企业通过集群加大广告宣传的投入力度,利用群体效应,却很容易形成区位品牌。区位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形象、更直接,更具有广泛的、持续的品牌效应,并且这种区域品牌一旦形成之后,就可以为区内的所有企业所共享。这种区域品牌效应,不仅有利于企业对外交往、增强集群内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开拓国内外市场,还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形象,为招商引资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五,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全球化的趋势下,产业发展及其竞争力的提升已成为一个地区能否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关键。而产业价值链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纽带,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可充分挖掘的有利因素。产业集群是以产业价值链为纽带的地方生产系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从现代区域产业形成发展来看,产业经济是由龙头企业为主导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带动一批配套企业发展,从而促进其他龙头企业发展和聚集而形成产业群体。它的形成会给地区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因此,以产业链为纽带,延伸产业加工生产的深度,加强产业内部、产业之间联动,逐步形成特色的企业群体,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中,以产业价值链为中心,以重点产品、主导产业的联动促进中小企业群的配套发展,并努力进入国际分工协作体系和供应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产业价值链的链式效应  产业价值链除了具有集群效应以外,还具有链式效应。这和构成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互为基础、相互依存。产业需要完整价值链,而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包括原材料加工、中间产品生产、制成品组装、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  如果产业价值链当中的供给、生产、销售、服务都处于一种良好的、动态自我调整的平衡状态,那么这个产业价值链就会平稳地运行。但是一旦该产业价值链中某一个环节不能及时或不能提供充足的供给,那么这个良性循环就会被打破。在多个产业价值链中,某些企业既可以是本产业价值链内的一个环节,又可以是其他产业价值链上的环节,所以链式效应不仅会发生在同一个产业价值链当中,不同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企业之间也会发生链式效应。链式效应主要表现在:  第一,促进企业专业分工协作。产业价值链的存在,是以产业内部分工和协作为前提的,没有分工,就无法区分各个价值增值环节,也就没有价值链的存在。因为只有通过专业化分工,才能使价值链上的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所长,最终为用户提供更具有价值的服务。专业化分工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扩大价值增值流量,而协作是产业价值链中各个价值增值环节得以“链接”和连续的必要条件。  同时,产业价值链中的专业化分工本身具有“自我繁殖”能力。一是各行业的内向发展,会为新专业提供条件,而产业价值链越长,技术上进行工序分解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样就会吸引众多企业聚集在一起。二是分工深度会随技术的改进而深化。分工深度的提高反过来使专业内的技术效率提高。在产业价值链中的企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总保持一个适度的比例。任何企业都不再是孤立的,它的企业行为会影响其他企业,它自身也会受到其他企业活动的影响,这样也就促进了企业间的交流与协作。这样集中于产业链的一个或几个环节的企业,会不断优化内部价值链,获得专业化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同时以多种方式与产业链中其他环节的专业性企业进行高度协同和紧密合作。  第二,推动了技术进步。在一个产业环境中,各种产业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区别、相互依赖。一种产业的存在成为另一种产业发展的前提或结果,每一个产业只是产业系统中一个环节或一个片段,由各个环节或片段联成一体就变成产业链。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各产业之间存在广泛的、复杂的和密切的经济技术联系。一个产业需要其他产业为自己提供各种产出,作为自己的要素供给;同时,又把自己的产出作为一种市场需求提供给其他产业进行消费。如果产业价值链中的某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首先取得了优势地位,使产品更新换代,那么它必然会要求上下游的企业能够提供符合它技术要求的原料或者零部件。  一般来讲,在产业链没有核心技术的中低端产业存在比较劣势,而在产业链中技术创新能力强、掌握了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控制了关键产业链的高端产业则具有比较优势,在产业链利润库中的份额占有绝对比例。要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就要进行技术创新,向产业链中高端产业延伸。这样,在产业价值链当中的企业就会不断地进行链式创新,从而使整个产业价值链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首先发展起来的产业技术,通常可以凭借优越地位,实现自我增强的良性循环。同时,技术创新又进一步引发产业价值链不断延伸使得产业链在开展技术创新的活动中,达到优势互补,获得技术创新的规模效益。无疑,产业价值链越长,企业的专业化分工往往越发达,衍生企业也就越多,从而产业链中的技术溢出效应和规模效应就越强。  产业价值链上的企业通过相互配合,相互推动,建立起链优势和群优势。这样,产业价值链中的企业不但能使创新符合需求而且能实现快速创新,并且与上下游环节协同、快速地将技术创新转换为产品推向市场,进而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实现多赢的局面。&&&&& 图1:产业价值链体系&&&&& 图2:价值链微笑曲线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名称: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创新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创新网”。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 电子邮件:chinacxw#chih.org(#换成@)论产业价值链
> 论产业价值链
论产业价值链
&&&&来源:毕业论文网
一、价值链、产业链和产业价值链 价值链概念是1985年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 在《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企业的价值创造是通过一系列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基本活动包括内部后勤、生产作业、外部后勤、市场和销售、服务等;而辅助活动则包括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基础设施等。这些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即价值链。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产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价值链联结。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价值链构成了企业的生命链,是企业具有生命价值的基础。波特认为,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一方面创造了价值,另一方面也需负担各项价值链活动所产生的成本。企业经营的目标,就是尽量增加增值作业,减少非增值作业,以获取较大的利润,形成竞争优势。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并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客观形成的链条式关联关系形态。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它包含四层含义:(1)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2)产业链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3)产业链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4)产业链是满足需求程度的表达。产业链分为接通产业链和延伸产业链。接通产业链是指将一定地域空间范围内的断续的产业部门(通常是产业链的断环和孤环形式)借助某种产业合作形式串联起来;延伸产业链则是将一条既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深延展。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深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产业链的实质就是不同产业的企业之间的关联,而这种产业关联的实质则是各产业中的企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它存在两维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随着产业内分工不断地向纵深发展,传统的产业内部不同类型的价值创造活动逐步由一个企业为主导分离为多个企业的活动,这些企业相互构成上下游关系,共同创造价值。潘承云(2001)认为,产业价值链是以某种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以提供能够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的效用系统为目标的、具有相互衔接关系的企业集合。他认为产业价值链的界定应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产业价值链实际上是一种具有相互衔接关系企业价值活动的集合;二是这种企业价值活动集合并不是一种随意或杂乱无章的组合,而是以某一项核心技术或工艺为基础,提供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要,并以此效用系统为依据整合起来的。他对产业价值链的界定,强调某一项技术或工艺的核心作用,落脚于产业价值链是相互关联的企业的集合,而忽视了价值创造和价值活动的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按照迈克尔.波特的逻辑,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一个大的价值系统(即产业价值链)中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联接。企业的这种关系所反映的产业结构的价值链体系,如图1所示。相应于波特对价值链的定义,产业链企业在竞争中所执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仅从价值的角度来界定这些活动,称之为产业价值链(industrial value chain)。产业价值链是产业链背后所蕴藏的价值组织及创造的结构形式,产业价值链代表了产业链的价值属性,产业价值链反映了产业链更深层的价值含义,决定产业链的经营战略和竞争优势。产业价值链的形成有效地实现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反映价值的转移和创造。如果说“产业链”描述了产业内各类企业的职能定位及其相互关系,说明产业市场的结构形态,那么,“产业价值链”的概念则更加突出了“创造价值”这一最终目标,描述了价值在产业链中的传递、转移和增值过程。产业价值链的形成正是在产业链的结构下遵循价值的发现和再创造过程,充分整合产业链中各企业的价值链,持续地对产业链价值系统进行设计和再设计。从现代工业的产业价值链环节来看,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链包括原材料加工、中间产品生产、制成品组装、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不同环节上有不同的参与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获得相应的利益。产业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的活动都直接影响整个产业的价值活动,而每个环节又包括众多类似的企业,它们的价值创造活动具有相似性。产业价值链正是由产业链内各个企业的价值链整合而成,各企业的价值链由联结点衔接。在产业链没有形成前,各企业的价值链是相互独立的,彼此之间的价值联结是松散的,甚至没有联系。通过产业整合,企业被捆绑到一个产业价值链系统,产业链上的产业价值链随之形成。图1
论产业价值链相关推荐1041人阅读
&&&&&& 在电信业务的初期,业务基本上是以技术为驱动,设备厂商生产交换设备,系统集成商集成计算机设备和交换机设备,形成业务提供能力,然后运营商将其投放到电信网络,向用户提供服务,基本上是一个简单的链形价值结构。
&&&&&& 传统的电信业务日益趋向融合和技术的不断开放,话音业务量逐步下降,数据增值业务迅猛发展,CP(Content Provider,内容提供商)/SP(Service Provider,服务提供商)逐渐出现,他们通过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或者租用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能力,通过自身的媒体资源和业务创新,向用户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向用户收费。典型的例子是短信业务,短信已不再是用户之间点到点沟通的一种手段,价值链上引入多个节点并产生新的角色,形成了复杂的增值业务价值链。
&&&&&& 与传统业务简单价值链不同,移动增值和数据业务需要更广泛的SP/CP参与;运营商在新型价值链中不仅仅提供网络系统和网络能力,而且需要对传统的电信运营模式进行变革,扩大开放增值产业链,重视第三方内容、服务的引入和合作,并提供有效的管理控制与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的CP/SP加入到了移动数据业务的开发行列中,运营商的重心也由自主业务开发逐渐转移到对各种业务能力提供和各种管理上,需要在CP/SP和业务网络之间建设业务管理平台进行CP/SP管理及业务管理。
&&&&&& 由于初期业务平台都是独立建设的,因此业务管理平台也是随之逐个分别建设,逐渐形成了垂直的业务网络架构,如图1.1所示。垂直的业务网络架构以各业务引擎设备(短信、彩铃等)为中心,在引擎之上建立各自的业务管理平台,接入CP/SP,形成分离的业务子体系,各业务子系统分别完成本业务所需业务接入、管理等功能。&
&&&&&&&& 但是,垂直架构不利于CP/SP业务接入,如综合型CP/SP对短信、彩铃、WAP、流媒体等每一个业务都要分别开发不同接口,接入不同的管理平台,接入难度大,业务开发成本高,提高了业务接入的门槛。各业务的单独接入及管理,导致运营商对CP/SP的服务与管理较难规范,导致重复建设,也不利于新业务的生成及管理。
&&&&&& 随着业务的发展,业务网络存在着从垂直架构向水平架构、业务管理从分离型向综合型演变的趋势。
统一业务管理平台提供各种数据(包括用户、CP/SP及业务)的管理维护、业务执行过程中的认证鉴权、以及业务的计费和结算功能,其核心思想是统一数据管理、认证授权、计费、门户等。统一业务管理平台在业务网络中担负着运营管理与业务传递控制的关键作用。
&&&&&& 为方便CP/SP业务开发,越来越多的运营商设置业务接入网关,将各业务引擎的协议进行适配,向CP/SP提供开放、统一、标准的应用开发接口,如ParlayX(由Parlay组织在Parlay/OSA应用程序接口之上推出的一组开放的、与具体技术和网络无关的、可扩展的基于XML的API,Parlay组织是一个由超过65家电信或IT领域的公司所组成的非营利组织,于1999年成立)、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发起协议,是3GPP 3G IMS的控制协议,也是NGN网络控制核心协议,基于SIP协议的API进行业务开发,可以很方便方便地利用Internet中特有的业务特性,形成新业务)等,可控制地将网络能力开放给CP/SP,屏蔽网络接口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便于CP/SP或运营商进行增值业务的开发。
是面向业务平台的IT解决方案,该业务分发平台可面向个人和企业用户,基于固定和移动网络,提供语音和数据增值业务分发环境。
SDP架构基本符合水平业务网络架构,提供统一的业务接入及管理,沃达丰、西班牙Telefonica、T-Mobile、AMX等许多运营商都采用了SDP进行业务接入及管理。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172723次
积分:1928
积分:1928
排名:第8634名
原创:40篇
评论:28条
(2)(5)(1)(10)(3)(7)(3)(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价值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