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新疆哈密市老爷庙口岸进5-10年的进出口总量? 还有货物种类等问题...

新疆哈密老爷庙口岸前4月过货量创历史新高
中新网5月24日电(冀江彤 通讯员蒋湘莉) 记者从新疆哈密地区口岸管理委员会获悉,今年1—4月,老爷庙口岸累计实现进出口货物总量4.8万吨,同比增长3.25倍;实现进出口货物总值2626.6万元,同比增长4倍,过货量创历史最高纪录。
据了解,今年老爷庙口岸过货主要特点以进口为主,贸易方向由出口为主向进口为主转变。主要进出口货物有建材、成品油、矿产品、粮食、蔬菜、水果、禽肉蛋等农副产品。
哈密地区口岸管理委员主任张建忠介绍,中方与蒙方在矿业开发这方面得到了很好的合作,今年八钢预计要进口铁矿砂大约在50万吨左右。下半年老爷庙口岸矿业的其他产品也逐步开始和发展,比如像焦煤、钼矿等其他矿产品。
老爷庙口岸位于哈密地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距乌鲁木齐市773公里。口岸与蒙古国戈壁阿尔泰省相邻,是一类季节性开放口岸。目前该口岸每年双月的11日至30日对外开放。自1992年老爷庙口岸开放以来,累计实现进出口货物总量30多万吨,累计实现贸易额1.5亿美元。(完)
(本文来源:
网易声明:网易转载上述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跟贴读取中...
网易通行证: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网易通行证: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网易财经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15787条
评论4794条
评论4319条
评论2766条
评论2210条
网易财经推荐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股票/基金&
新丝路 新哈密
  亚心网讯  诗人艾青有一句奇言妙语:“蚕在吐丝的时候,没想到竟吐出了一条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当我们的思维抚摸这四个字,犹如一条柔滑的丝绸从手中牵出,让我们的细胞立即兴奋起来,让我们的思绪瞬间穿越千年。  哈密踞守新疆东大门,位于西北主通道中点,自古就是丝绸之路要津。这里是新疆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余脉的交汇点;这里是新疆、、、青海四省区陆路互通的交汇点;这里是通往河西走廊、蒙古草原、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南缘、天山北坡与南坡六道联结的交汇点。绿洲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并行新疆哈密大地,她的胸怀足以容纳天山南北至美的风光,她的性格是那种一接触就让人身心放松的亲和,她的情感如千百种瓜果一般丰富、香醇,丝绸之路有多长,新疆哈密的故事就有多长,不管是东来还是西去,不管在这来来去去中曾经是动物的脚步还是机器的轰鸣,当众多西域名城湮没于历史的黄沙,新疆哈密仍在说话。  东西双向开放融通,内外兼取市场资源,资源价值、枢纽优势更加凸显,发展潜力、后发优势更为突出。国家和自治区已将新疆哈密提升为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新疆副中心城市、一级综合交通枢纽、新型工业化主战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增长极。承天时,秉地利,聚人和,变化变革的力量在集结,创新创造的动能在释放,开放开发的活力在蓬发,和谐和美的生活在提升!  丝路文化名城  季羡林先生说:“全世界历史最悠久、范围最广泛、自成影响而又影响十分深远的文化只有四个,那就是中国文化、文化、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再没有第五个了,诚然这个文化交汇之处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  新疆哈密是新疆地理人文的缩影。它像一册厚厚的古西域史书,代不绝书。中原和西域文化、东方和西方文化、多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历史一次次在新疆哈密铭刻下多元融合的文化符号。探寻丝绸之路的精神和历史内涵,新疆哈密是不可或缺的样本。张骞、班超、骆宾王、玄奘、马克?波罗、林则徐、左宗棠等都在新疆哈密留下了足迹。  新疆哈密七角井遗址是西域中石器时期的典型文化遗存。在七角井遗址区,考古学家采集到一件浅红色的珊瑚珠,并断定此珊瑚原料源自我国东部沿海。这些材料的问世,表明西域与中原内地的联系由来已久,文化交融从史前就已经开始了。  就新疆出土早期金属器物的墓葬和遗址的分布来说,新疆哈密地区数目最多,共有11处。其中八处属于公元前2000年―1000年左右,占新疆同期出土器物的42%。出土陶器器型、彩陶纹饰与甘肃河西走廊的四坝文化的同类器物相当或相似,源于中原黄河流域的彩陶越过漫漫沙碛沿天山向西流布的线路,被称为史前彩陶之路,新疆哈密是彩陶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异彩独具。新疆哈密出土铜器数量居新疆之最,还出土新疆最早的金饰。出土的人骨经体质人类学鉴定既有欧罗巴人种,又有蒙古人种,是古代欧罗巴人种在中国活动范围的最东界。1978年,新疆哈密五堡出土的一具金黄色头发的女性干尸在展出,轰动世界。身上的毛织物织造紧密,色泽鲜艳。新疆考古研究所、东疆考古队于1981年至1982年间在巴里坤南湾古墓群(距今年),发掘出新疆最早的丝绸残片,这个发现要比张骞凿通西域早一千多年,新疆哈密不是养蚕的最早地方,也没有养蚕的历史记录,而丝绸残片从何而来,毋庸置疑这是通商带来的产物。  自汉通西域以来,新疆哈密作为丝路重镇和战略要地就成为重要的驻兵屯田之地。拉布乔克古城就是东汉在西域的第一座屯城。新疆共发现四块汉碑,三块就在新疆哈密。东天山像一座巨大的灯塔,导引着丝绸古道的驼队马帮穿越戈壁瀚海,商贾行旅不绝于途,文人墨客东来西往。新疆哈密沉淀了较重的儒、道、佛、伊斯兰教文化气息。拉甫乔克城北有残存的烽火台和多处佛教遗址,延伸数十里。可以想见,远在魏晋时,白杨沟河两岸晨钟暮鼓,香烟袅袅,弥漫佛的气息,诵经之声不绝于耳,何等壮观。大唐高僧玄奘曾在此宣法讲经数日。板房沟树洞中发现的佛教剧本《弥勒会见记》是迄今世界上唯一完整的古回鹘文写本文献。15世纪后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哈密。  自秦汉时代起,西域独特的文化结构已经成型。它大致以天山为界,形成两个相互依存、各具特色的文化区。新疆哈密横跨天山,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在这里深度交融。综合《史记》、《汉书》、新旧《唐书》等基本文献的记载,当时在新疆哈密活动的民族有塞族、月氏、乌孙、匈奴、汉族、柔然、突厥等。迄今国内首次发掘的巴里坤东黑沟匈奴王庭级遗址,入选200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东天山北麓的巴里坤草原,是新疆天山山系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的天堂,也是西域汉文化最早的栖息地。唐景龙年间伊吾军驻屯甘露川,与唐诗中频频出现的轮台并称为西域名城。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八座大粮仓,至今仍可使用,每座能储藏30万公斤粮食。乾隆年末,巴里坤城汇集的骆驼足有两万多峰,万驼之城当然也是骆驼客们最集中的地方,来自四面八方的骆驼客们带来了四面八方的消息,20世纪30年代前后到新疆传教的传教士蜜德蕊?凯伯和法兰西丝卡?法兰屈形容巴里坤是“戈壁的耳朵”。巴里坤城内每50人就拥有一座庙,有“庙宇冠全疆”之说,多数为行走商道的各地商人集资兴建,既是祈福的庙宇,也是同乡会馆。现在仅存的地藏寺、仙姑庙是新疆境内保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庙宇群落。巴里坤汉式民宅保留最久的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已有十三代人居住过,建成最晚的也有上百年历史了。这些古庙、古民居在示意什么? 走进巴里坤,你就走进了西域汉文化的主题公园。  从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哈密就透出对中央政权强烈的向心力。境内保存的63座烽燧是新疆保存最多和最好的烽燧群,它与甘肃境内的长城并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郡县是国家高度统一的重要标志,新疆哈密是中央政权在西域较早设郡县的地方。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后,在新疆哈密设置伊吾郡。唐朝设伊州,实行县、乡、里制度。元朝,在新疆哈密专设翻译机构,翻译关内来的皇帝诏书和各种公文、信函,并把西部邻国来的国书和信函译成汉文,送往关内。1406年,明朝设置新疆哈密卫,直接管理。清初,新疆哈密处在西蒙古准噶尔部的统治之下。1697年,新疆哈密首领额贝都拉归附清朝,被册封为“一等札萨克达尔汗”。新疆哈密回王世袭九世共233年,为清政府平定西域叛乱、统一新疆立下赫赫功勋,清宫紫光阁50位功臣画像中就有四世回王玉素甫。清光绪年间,左宗棠抬棺进疆平叛、收复伊犁,大营就扎在新疆哈密城西,在东西河坝广栽柳树,人称“左宗柳”。千百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开发建设保卫边疆、捍卫祖国统一的壮丽史诗,家国情怀、民族情谊已深深地融入各族人民的血脉之中。  一脉相传的重教传统,是新疆哈密最为大气渲染的人文底色,文风鼎盛,为新疆哈密积淀了底气。清代,新疆哈密建有两座名震天山的书院,松峰书院,缔造了巴里坤“教育甲全疆”的美誉,新疆哈密回王所建的伊洲书院是新疆最早的双语学堂。  新疆哈密古朴的音乐文化是多元文化融合的“活化石”。被称为新疆十二木卡姆最古老源泉的新疆哈密木卡姆,与汉代“摩柯兜勒”和唐代“伊州乐”一脉相承。汉武帝的宫廷乐师以新疆哈密魔诃兜勒大曲为基础,创造了新声二十八解。至今,新疆哈密木卡姆中还有以“摩诃兜勒”命名的曲子。唐朝开元时西凉节度使盖嘉运把“伊州乐”献给了唐玄宗,唐玄宗时的教坊专门排练伊州乐,伊州乐对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艺术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历史上著名的《阳关三叠》就出自伊州大曲,敦煌还有伊州乐谱传世。艾捷克是新疆哈密独有的乐器,是胡琴的原型,一曲曲传唱千百年的民歌从艾捷克琴弦上流淌。丝路商队与骆驼为伴,新疆哈密曾流传很多“拉骆驼”小调:哪里来的骆驼客?吐鲁番来的骆驼客。骆驼跟前驮的啥?花椒胡椒姜皮子……新疆哈密木卡姆套曲中就有这首维语演唱汉语发音的民歌。1949年王洛宾采撷到这首民间小调,改编定名《哪里来的骆驼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曲子,18世纪60年代起,由陕、甘、湘、川等地传承而来,与巴里坤方言、小调逐渐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曲种。历经百年传承与演变,存在和流行过的各类剧目有100多个,是新疆汉民族历史文化生活的缩影。巴里坤这几年每年都会举行小曲子大赛,全县有20多支小曲子队,还有唱主角的哈萨克族选手。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历史的天空弹奏、吟唱,余韵悠远。“王府台榭旧繁华”这是清代诗人肖雄对新疆哈密回王府的赞叹。1697年,新疆哈密回王专门从请来工匠筑造回城和回王府。经过几代回王的修缮加工,成为当时新疆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一座宫廷建筑,占地达2万多平方米,房屋800多间,门楼九重,园林交错。既有汉式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又有伊斯兰穹隆形拱顶以及蒙古式盔顶建筑。1930年,繁盛200多年的新疆哈密回王府在战争中变成了一片废墟。站在2004年动工重建的王府高台上,依然能感受到这座集多民族建筑风格的王府曾有的恢弘气势。新疆哈密王陵,在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吸收汉、满、蒙古族建筑特点,这在伊斯兰墓葬建筑中是独树一帜的。王陵西边的艾提尕尔清真寺是新疆最大的室内清真寺,可容纳5000人诵经礼拜,是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精华之作。  新疆哈密回王动用数万人力筑造的回城现在只剩几段残墙 ,而回城居民却保留了原生态的民间艺术。生活在回城的维吾尔族妇女心灵手巧,尤善剪纸、刺绣,刺绣在工艺上吸收了苏绣和京绣的一些针法,刺绣图案多为牡丹和菊花,这些中原花卉出现在维吾尔族的小花帽上,真是耐人寻味。新疆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的样式透着典型的清代风格;服饰的色彩透着绿洲生活的多彩;服饰的刺绣透着文化交融的精美。在中原,目前清代服饰只有在博物馆或影视上才偶见。而新疆哈密逢节庆或民间聚会,仍可看到维吾尔族居民在广泛地在穿着。  新疆哈密一页页的历史是由多元文化融合来书写的,开放、包容、和谐、探索、进取的丝路文化基因传承千年而愈益彰显。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就是流动的历史,在流动中延续着传统,又不断汲取现代意识。  维吾尔传统的手工刺绣在“市场经济”的熏陶中,悄然融合了更多的的现代文化因子。一顶传了六代的小花帽讲述着一个刺绣世家的传承,新疆哈密市回城乡沙枣井村的手工刺绣传承人阿加汗?赛买提十年前开了家庭刺绣坊,八年前儿子帮她开了网店,2013年2月注册成立了新疆哈密阿加汗特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现有固定工作人员与临时工25人,主要经营民族服饰、刺绣产品的加工销售,年收入40多万元。2014年1月,集民族特色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与展示为一体的新疆哈密市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园区开门迎客,阿加汗的公司第一批入驻。  少数民族民居融入了更多现代的装饰元素,在门扉镶嵌的松梅菊竹瓷画,厅室墙壁上的美女挂历,装裱的花鸟剪纸,老百姓的生活世俗化、开放化。  木卡姆艺人用“双语”唱红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群众演唱秦腔、京剧、豫剧、眉户戏,参加戏曲比赛;少数民族群众扭秧歌、打太极;汉族群众跳麦西来甫、唱维吾尔族民歌……  这些群众文化活动的生动剪影透射出新疆哈密多元交汇、开放包容、文明和谐的人文魅力。一体多元的新疆哈密文化就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滋润着绿洲草原的发展,滋养着各族人民的精神追求。多达800多处的不可移动文物和独特的人文气质,是鲜明的、具体的、可见的丝路文化教材,新疆哈密木卡姆、巴里坤社火、哈萨克“熊舞”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变成了活跃的要素,让游客移步换景体验触摸厚重历史、感受民族风情的别样乐趣。人文与自然的光华,使新疆哈密闪耀着让世界瞩目的光辉,以丝路为纽带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将是21世纪亚欧大陆最美的景致。  立体综合交通枢纽  地理占优势,历史赐机缘。在中央和国家支持新疆发展的宏大战略中,大交通的格局建设始终以新疆哈密为重要支点。自治区规划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新疆三条通道的布局构想,以充分发挥新疆地缘区位优势,加快构建联通内地与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非洲的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提升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际大通道和交通枢纽作用。在整体布局上,以北、中、南三条通道为发展主轴,辐射周边,可形成全境通过、全面覆盖、全线连通的新疆开放发展新格局,全面带动沿线中心城市、重点城镇及所有17个陆路口岸的开放与建设。其中北、中两条大通道横贯新疆哈密,并将以新疆哈密为结点,连通三条通道。  新疆哈密是新疆7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连霍高速横贯全境,京新高速新疆哈密―明水段正在加紧建设,这是第二条进出疆高速通道,将开辟霍尔果斯口岸至(,)的北部沿边最快捷出海通道。  新疆哈密将是西北仅次于省会城市的铁路枢纽。新疆哈密作为新疆最早通火车的地方,历享铁路运输提升之利。1958年12月 30日,兰新铁路铺轨到了新疆哈密,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最初时,兰新铁路年运输能力只有500万吨。兰新复线作为“八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于1992年9月开工,两年完工。兰新复线的建成,使兰新铁路的运输能力从1992年的1200万吨,增长到3000万吨,1997年至2006年,历经六次铁路大提速改造,列车通过最高速度从每小时85公里提高到每小时160公里。列车密度增加,频率加快,兰新线年运输能力提高到7000万吨。2008年至2012年兰新铁路新疆段进行电气化改造,2013年列车货运能力提升1倍,达到1.5亿吨左右。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日正式开工,日,新疆哈密段正式进入联调联试。乌鲁木齐―新疆哈密将于2014年十月率先通车运营,列车通行时间将缩短至2.5小时,新疆哈密新客站作为新疆第二大火车站,旅客年发送能力将达到300万人,每小时发送量1500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是目前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年内将全线开通运营。届时,乌鲁木齐到北京的列车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40多个小时缩短至12小时左右,实现朝发夕至,兰州到乌鲁木齐将由现在的20多个小时缩短至8小时左右。兰新二线专职客运,将极大释放兰新铁路的运力,货运能力将至少提升1倍。  7月2日,新疆首条民营铁路―红淖三铁路红柳河至淖毛湖段顺利铺轨合拢。这条铁路是新疆目前投资额最大、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由民营资本参与投资国家路网建设的资源性铁路,自甘肃和新疆交界处的兰新铁路红柳河车站引出,连接新疆哈密淖毛湖煤田至三塘湖煤田,线路全长625公里,是一条以煤运为主、兼顾煤化工产品等地方资源的开发型货运铁路,设计近、远期输送能力分别为6000万吨和1.5亿吨,铁路分两期修建,一期工程修建红柳河至淖毛湖矿区,线路总长438公里,投资总额108.68亿元,计划2015年底前实现通车试运行。  新疆哈密―额济纳铁路7月3日开工建设。线路全长约628.8公里,总投资约95.53亿元,设计建设工期3年,预计2017年6月建成通车。哈额铁路建成后将改变新疆与内地铁路通道“千里一线(兰新线)牵”的格局,向东经包头直达渤海湾秦皇岛、黄骅港、(,)港口,构成新疆第二条出疆通道,最终形成中亚地区通往我国沿海最便捷的陆路国际大通道。  新疆哈密―罗布泊铁路2013年9月正式承担货运业务。新疆哈密―将军庙铁路也将在年内开工建设。十二五期间,新疆哈密有五个方向共七条铁路在建或运营,是新疆铁路最密集的地方。  新疆哈密是内地进疆第一空港。1924年,新疆哈密首次设立民航站点,是新疆最早设站通航的城市之一。2008年,停航28年的新疆哈密民航再次起飞,陆续开通至乌鲁木齐、至库尔勒至克拉玛依的疆内航线和直通北京、上海、广州、郑州、西安航线,新疆哈密机场是新疆通往内地航线最多的支线机场。机场飞行区改扩建项目已启动实施,机场等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满足D类飞机备降的使用要求,年吞吐量28万人次/年。山北巴里坤大河机场前期工作已展开。还将谋划建设综合功能齐全的新疆哈密基地机场(新疆哈密国际机场),重点发展空港物流业、空港服务业,为未来与中亚的联通提供强大的航空服务保障能力。  新疆哈密地区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式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并将不断提升,形成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向北经老爷庙口岸通往蒙古国,进而连通等国;向南连接南疆三地州,经喀什地区通过中吉乌铁路和中巴经济走廊,连接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以南的瓜达尔港;向西经阿拉山口口岸、巴克图口岸等,连接中亚各国;向东连接内地至沿海发达城市。  大交通支撑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发展。依托优越的地缘条件和立体交通枢纽优势,新疆哈密地区将建立以新疆哈密市为中心、以巴里坤和伊吾为两翼、以公路为基础、以铁路为骨干,以航空为引领,构筑面向中亚、西亚,连接内陆、沿海的东西双向次级对外开放平台,把新疆哈密打造成支撑新疆、融合西北、面向全国、联通国际、辐射周边的区域物流中心,融入贯通亚欧的物流体系。更多来自东中部的“中国制造”将在这里集散,开辟新的国际贸易空间。  国家级新型综合能源基地  新疆哈密,堪称能源之库。  煤炭预测资源量5708亿吨,占全国预测资源量的12.5%,占新疆预测资源量的31.7%,跻身世界十大煤田。  风能资源占全国二十分之一,技术开发量达到7549.8万千瓦,约占全疆技术开发量的62.9%。被国家确定为7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  新疆哈密是全国日照时数最为充裕的地区之一。新疆哈密东南部、星星峡等区域全年日照时数达3500小时,比俗称“日光城”的拉萨还多350小时。全年太阳总辐量每平方米达到6397.35兆焦耳,居新疆之首。  追风逐日,煤电转换,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  以国家“疆电东送”战略为依托,按照国家电源、电网产业发展规划,推进新疆哈密南、三塘湖和淖毛湖区域“疆电东送”支撑电源项目,建设国家级现代化煤电基地,国家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万级光伏发电示范基地。  2010年11月,第一条750千伏超高压电网与西北电网联网,实现了新疆电网和西北电网主网的历史性连接,结束了新疆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2013年6月第二条75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投运。2014年1月新疆哈密―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运,目前新疆哈密地区已初步形成外送超千万千瓦的能力。新疆哈密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列入国家规划,“十二五”末新疆哈密电力输出规模将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  2014年新疆哈密开工建设煤矿项目16个,规划总产能9370万吨/年。目前,已建成矿井15处,形成产能4200万吨以上,预计到2015年末新疆哈密地区煤炭产能达到0.9亿吨/年,到2016年底煤炭产能达到1.5亿吨/年以上。现有火电装机112.5万千瓦,新疆哈密山南528万千瓦火电项目已核准并开工建设,其中国投新疆哈密发电有限公司2×66万千瓦两台机组、神华国能新疆哈密煤电有限公司4×66万千瓦四台机组计划年内全部实现并网发电。在新疆哈密山南还有8个企业在开展煤电项目前期工作,规模为1396万千瓦;新疆哈密山北开展前期项目11个,规模为2400万千瓦 。到“十二五”末新疆哈密地区煤炭资源的就地转换率将达到60%以上。  总面积达5291.47平方公里的巴里坤三塘湖煤田,已探明千米以浅资源量609亿吨,2000米以浅资源量1200亿吨,煤种为低硫、低灰、发热量达大卡之间的优质动力煤,国内一位煤炭专家感叹,他本人活了77岁,从来没见过那么好的煤炭―三塘湖汉水泉矿区的煤含油高达17.1%,用来发展煤制油产业再适合不过。三塘湖已被自治区纳入重点开发产业区,进行煤炭开发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新模式探索,将打造成为全疆新型工业化建设的示范和样板。探矿权公开竞拍出让开创了资源有偿转让的先河。京能800万吨/年煤矿、国投一座1000万吨/年煤矿和两座800万吨/年煤矿相继开工建设,大会战的高潮已经掀起,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达75亿元。  新疆哈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现已取得核准及“路条”项目规模1056.9万千瓦,其中核准规模726.9万千瓦。目前已实现并网245.7万千瓦。上半年发电量达24.1亿千瓦时。  新疆哈密光伏发电项目累计取得核准及“路条”项目规模193万千瓦,其中核准规模83万千瓦,目前已实现并网64万千瓦,上半年发电量达4.5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比2013年同期增长2.1倍,占地区总发电量的47%。  “空中走电、地上走煤、地下走气”,“立体化”的能源资源,“立体化”的开发模式,“立体化”的东送通道,一座新型能源之都立体呈现。新疆哈密从能源产业低附加值的原料供给方,跃升为整个链条中附加值较高的能源生产与配送方。  在煤炭及其他采矿业、煤电、煤化工、风光电产业的投资中,装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比如煤炭机械设备在新建煤矿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为50%,风光电装备投资比重更大,一个装机49.5兆瓦的风电项目总投资约3.7亿元,其中设备投资2.3亿元,体大件重,长距离运输成本高。这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市场,近在咫尺。近年,新疆哈密着力重点发展风电装备制造、煤机和矿山机械装备制造、煤化工装备、太阳能储能装备、环保装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大力引进一批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特色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项目,促进装备制造业向技术自主化、制造集约化、装备成套化、产品品牌化、产业集聚化、市场国际化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初步形成,已有风电装备制造企业9家,主要涉及主机、叶片、塔筒、机舱罩、轮毂等主要部件。产品不仅用于新疆哈密地区,还输送至东边的甘肃河西走廊,西北边的额尔齐斯河风谷和塔城老风口,甚至出口中亚国家。2013年风电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79亿元。2014年,新疆哈密共实施装备制造项目10个,(,)光伏电力设备产业园建设项目、新疆荣信节能电气有限公司高压大功率电力设备制造建设项目已建成投产。5月28日,由甘肃兰石集团投资兴建的大型煤化工装备制造基地在新疆哈密工业园开工建设,标志着中国最大煤化工装备制造企业正式落户新疆哈密,计划十月底建成投产,形成年生产气化炉、碳酸分离器等煤化工核心设备一万八千吨的生产能力。预计全年新疆哈密装备制造业产值将超过80亿元。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增长极  位于亚欧大陆中心地带的丝绸之路,是连接当今世界最有活力的亚太经济圈和发达经济体最多的欧洲经济圈的天然陆路通道。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了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如果说丝绸之路是一条美丽的丝带,沿线地区就是丝带上一颗颗明珠,沿线地区繁荣才有经济带的繁荣。  新疆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是国家实施陆上开放战略的重要支点。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作出重要批示。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特别提出,要加快新疆对外开放步伐,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自治区党委明确提出:新疆将发挥亚欧大陆核心地带的地缘优势、四大文明交汇的文化优势、富集的资源优势,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把新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以及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努力当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新疆哈密具备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增长极的优势和基础,就优势而言,新疆哈密具备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人文优势和后发优势;就基础来说,新疆哈密具备以能源为主导的产业基础、多元交融的文化基础、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基础。  发展是第一要务。新疆哈密按照“五位一体、五化同步、文化引领、改革驱动、人才支撑”二十字总战略总要求,始终坚持打基础利长远的发展,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五化”同步发展;始终坚持优化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始终坚持惠及当地的发展,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  新疆哈密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新背景、新平台,以规划为龙头,科学长远谋划,加快实施地区城镇体系规划、生态环保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产业规划等一批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以规划对接机遇,以规划提升效率,以规划导入科学发展。  新疆哈密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推动力,统筹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加快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加工、现代物流和服务业基地“四大基地”,着力实现优势优先、率先发展。2014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2.2%,高于全国14.8个百分点,高于全疆12.2个百分点。  作为新疆新型工业化建设主战场,新疆哈密坚持在“形成、带动、延伸”上下工夫,加速传统产业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发展集群化。围绕现代煤电、煤炭、煤化工基地建设,不断提升煤炭转换率;以绿色能源推动煤电基地的跨越,以煤电大规模装机带动新能源的大发展,不断优化新能源产业;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为契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充分利用新疆哈密能源和电价优势,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延伸材料加工业。新疆哈密工业园区采取“一园多区”的发展模式,规划建设了北部新兴产业园、南部循环经济产业园、骆驼圈子工业加工区和石城子光伏产业园,建成面积54平方公里,正积极申请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已有180家企业入驻,截止2013年末,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134.9亿元。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用市场化理念引领,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大力发展节水、高效、绿色、精品农业,新疆哈密瓜、新疆哈密大枣等特色(,)俏销东部城市及港澳地区,新疆哈密市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新疆哈密长河工贸、新哈果品、域尊酒业、新雅酒业、喀尔里克畜牧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环保、文化传承原则构建具有现代元素的城镇化格局,一张蓝图干到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2013年新疆哈密地区城镇化率达到63.28%,以产业集聚为依托、各具特色的城镇群正在形成。农民向非农产业加速转移、生产要素向城镇加速聚集、现代文明向农村加速延伸。  以自治区加快亚欧信息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通信枢纽建设为契机,推动信息化在经济领域生产、管理、流通、服务各环节,在政府和社会领域管理、服务各环节的创新应用、全面覆盖和深度融合,推进“数字新疆哈密”和“智慧城市”进程,2014年5月,新疆哈密市在全疆率先实现主要公共区域免费WiFi覆盖。  科学制定基础设施规划体系,全力提高交通运输能力、能源输送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和城市综合运行保障能力。 “公路、铁路、航空、电网、管道、光缆”六位一体立体综合网络通道正持续扩容升级。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四年居全疆第一。2014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44.2%。  新疆哈密以“经济升级版”为导向,已先后引入国内500强企业60余家,着重发展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高、就业容量大、辐射带动力强的低碳产业、科技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新疆煤炭交易所落地新疆哈密,集煤炭交易、电子商务、网上银行为一体。新疆新能源研究院也将立足新疆哈密、辐射全疆。国家一类通商口岸―老爷庙口岸,近年过货量迅猛增长,2013 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量 224.46 万吨,实物进出口总值 11.44 亿元,与 2010 年相比,分别增长了近 6 倍和 5 倍。根据口岸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老爷庙口岸年过货量将突破 300 万吨,成为全疆最大的公路口岸。并设立新疆哈密,积极推进中蒙两国本币兑换和人民币跨境结算,逐步建设口岸保税区、综合加工区、物流区等口岸特殊监管区,发展转口贸易,利用第三国口岸,增强口岸贸易能力,打造为广覆盖、多功能、立体化的对外开放经济区。  新疆哈密恪守“生态自觉”,科学划定生态圈、生活圈、产业圈,建构圈层发展模式,致力于将“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理念与实践融入社会生产、植入全民生活,全力确保生态环境可持续、资源开发可持续,让经济成长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进,让“美丽新疆哈密”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国家级湿地公园―新疆哈密河湿地启动功能恢复性建设。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开启了新疆新时期新阶段新的征程。新的战略方位,新的发展坐标,新的实践路径,新疆哈密内生发展动力蓬勃涌动,磅礴的气势中洋溢着创造的光辉,激荡着“我能行”的主旋律,汇聚着对梦想的追逐。  这里是中国甜蜜之都,这里是丝路文明之苑,这里是西域秘境之门,这里是西部能源之库,这里是新疆开放之窗,这里是梦想栖居之家。筑梦新疆哈密,共享未来!  (文\哈密地委外宣办主任)  亚心网讯  诗人艾青有一句奇言妙语:“蚕在吐丝的时候,没想到竟吐出了一条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当我们的思维抚摸这四个字,犹如一条柔滑的丝绸从手中牵出,让我们的细胞立即兴奋起来,让我们的思绪瞬间穿越千年。  新疆哈密踞守新疆东大门,位于西北主通道中点,自古就是丝绸之路要津。这里是新疆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余脉的交汇点;这里是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四省区陆路互通的交汇点;这里是通往河西走廊、蒙古草原、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南缘、天山北坡与南坡六道联结的交汇点。绿洲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并行新疆哈密大地,她的胸怀足以容纳天山南北至美的风光,她的性格是那种一接触就让人身心放松的亲和,她的情感如千百种瓜果一般丰富、香醇,丝绸之路有多长,新疆哈密的故事就有多长,不管是东来还是西去,不管在这来来去去中曾经是动物的脚步还是机器的轰鸣,当众多西域名城湮没于历史的黄沙,新疆哈密仍在说话。  东西双向开放融通,内外兼取市场资源,资源价值、枢纽优势更加凸显,发展潜力、后发优势更为突出。国家和自治区已将新疆哈密提升为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新疆副中心城市、一级综合交通枢纽、新型工业化主战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增长极。承天时,秉地利,聚人和,变化变革的力量在集结,创新创造的动能在释放,开放开发的活力在蓬发,和谐和美的生活在提升!  丝路文化名城  季羡林先生说:“全世界历史最悠久、范围最广泛、自成影响而又影响十分深远的文化只有四个,那就是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再没有第五个了,诚然这个文化交汇之处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  新疆哈密是新疆地理人文的缩影。它像一册厚厚的古西域史书,代不绝书。中原和西域文化、东方和西方文化、多民族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历史一次次在新疆哈密铭刻下多元融合的文化符号。探寻丝绸之路的精神和历史内涵,新疆哈密是不可或缺的样本。张骞、班超、骆宾王、玄奘、马克?波罗、林则徐、左宗棠等都在新疆哈密留下了足迹。  新疆哈密七角井遗址是西域中石器时期的典型文化遗存。在七角井遗址区,考古学家采集到一件浅红色的珊瑚珠,并断定此珊瑚原料源自我国东部沿海。这些材料的问世,表明西域与中原内地的联系由来已久,文化交融从史前就已经开始了。  就新疆出土早期金属器物的墓葬和遗址的分布来说,新疆哈密地区数目最多,共有11处。其中八处属于公元前2000年―1000年左右,占新疆同期出土器物的42%。出土陶器器型、彩陶纹饰与甘肃河西走廊的四坝文化的同类器物相当或相似,源于中原黄河流域的彩陶越过漫漫沙碛沿天山向西流布的线路,被称为史前彩陶之路,新疆哈密是彩陶之路上的重要驿站,异彩独具。新疆哈密出土铜器数量居新疆之最,还出土新疆最早的金饰。出土的人骨经体质人类学鉴定既有欧罗巴人种,又有蒙古人种,是古代欧罗巴人种在中国活动范围的最东界。1978年,新疆哈密五堡出土的一具金黄色头发的女性干尸在上海展出,轰动世界。身上的毛织物织造紧密,色泽鲜艳。新疆考古研究所、东疆考古队于1981年至1982年间在巴里坤南湾古墓群(距今年),发掘出新疆最早的丝绸残片,这个发现要比张骞凿通西域早一千多年,新疆哈密不是养蚕的最早地方,也没有养蚕的历史记录,而丝绸残片从何而来,毋庸置疑这是通商带来的产物。  自汉通西域以来,新疆哈密作为丝路重镇和战略要地就成为重要的驻兵屯田之地。拉布乔克古城就是东汉在西域的第一座屯城。新疆共发现四块汉碑,三块就在新疆哈密。东天山像一座巨大的灯塔,导引着丝绸古道的驼队马帮穿越戈壁瀚海,商贾行旅不绝于途,文人墨客东来西往。新疆哈密沉淀了较重的儒、道、佛、伊斯兰教文化气息。拉甫乔克城北有残存的烽火台和多处佛教遗址,延伸数十里。可以想见,远在魏晋时,白杨沟河两岸晨钟暮鼓,香烟袅袅,弥漫佛的气息,诵经之声不绝于耳,何等壮观。大唐高僧玄奘曾在此宣法讲经数日。板房沟树洞中发现的佛教剧本《弥勒会见记》是迄今世界上唯一完整的古回鹘文写本文献。15世纪后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哈密。  自秦汉时代起,西域独特的文化结构已经成型。它大致以天山为界,形成两个相互依存、各具特色的文化区。新疆哈密横跨天山,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在这里深度交融。综合《史记》、《汉书》、新旧《唐书》等基本文献的记载,当时在新疆哈密活动的民族有塞族、月氏、乌孙、匈奴、汉族、柔然、突厥等。迄今国内首次发掘的巴里坤东黑沟匈奴王庭级遗址,入选200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东天山北麓的巴里坤草原,是新疆天山山系著名的三大草原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游牧民族的天堂,也是西域汉文化最早的栖息地。唐景龙年间伊吾军驻屯甘露川,与唐诗中频频出现的轮台并称为西域名城。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八座大粮仓,至今仍可使用,每座能储藏30万公斤粮食。乾隆年末,巴里坤城汇集的骆驼足有两万多峰,万驼之城当然也是骆驼客们最集中的地方,来自四面八方的骆驼客们带来了四面八方的消息,20世纪30年代前后到新疆传教的法国传教士蜜德蕊?凯伯和法兰西丝卡?法兰屈形容巴里坤是“戈壁的耳朵”。巴里坤城内每50人就拥有一座庙,有“庙宇冠全疆”之说,多数为行走商道的各地商人集资兴建,既是祈福的庙宇,也是同乡会馆。现在仅存的地藏寺、仙姑庙是新疆境内保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庙宇群落。巴里坤汉式民宅保留最久的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已有十三代人居住过,建成最晚的也有上百年历史了。这些古庙、古民居在示意什么? 走进巴里坤,你就走进了西域汉文化的主题公园。  从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哈密就透出对中央政权强烈的向心力。境内保存的63座烽燧是新疆保存最多和最好的烽燧群,它与甘肃境内的长城并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郡县是国家高度统一的重要标志,新疆哈密是中央政权在西域较早设郡县的地方。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后,在新疆哈密设置伊吾郡。唐朝设伊州,实行县、乡、里制度。元朝,在新疆哈密专设翻译机构,翻译关内来的皇帝诏书和各种公文、信函,并把西部邻国来的国书和信函译成汉文,送往关内。1406年,明朝设置新疆哈密卫,直接管理。清初,新疆哈密处在西蒙古准噶尔部的统治之下。1697年,新疆哈密首领额贝都拉归附清朝,被册封为“一等札萨克达尔汗”。新疆哈密回王世袭九世共233年,为清政府平定西域叛乱、统一新疆立下赫赫功勋,清宫紫光阁50位功臣画像中就有四世回王玉素甫。清光绪年间,左宗棠抬棺进疆平叛、收复伊犁,大营就扎在新疆哈密城西,在东西河坝广栽柳树,人称“左宗柳”。千百年来,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开发建设保卫边疆、捍卫祖国统一的壮丽史诗,家国情怀、民族情谊已深深地融入各族人民的血脉之中。  一脉相传的重教传统,是新疆哈密最为大气渲染的人文底色,文风鼎盛,为新疆哈密积淀了底气。清代,新疆哈密建有两座名震天山的书院,松峰书院,缔造了巴里坤“教育甲全疆”的美誉,新疆哈密回王所建的伊洲书院是新疆最早的双语学堂。  新疆哈密古朴的音乐文化是多元文化融合的“活化石”。被称为新疆十二木卡姆最古老源泉的新疆哈密木卡姆,与汉代“摩柯兜勒”和唐代“伊州乐”一脉相承。汉武帝的宫廷乐师以新疆哈密魔诃兜勒大曲为基础,创造了新声二十八解。至今,新疆哈密木卡姆中还有以“摩诃兜勒”命名的曲子。唐朝开元时西凉节度使盖嘉运把“伊州乐”献给了唐玄宗,唐玄宗时的教坊专门排练伊州乐,伊州乐对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艺术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历史上著名的《阳关三叠》就出自伊州大曲,敦煌还有伊州乐谱传世。艾捷克是新疆哈密独有的乐器,是胡琴的原型,一曲曲传唱千百年的民歌从艾捷克琴弦上流淌。丝路商队与骆驼为伴,新疆哈密曾流传很多“拉骆驼”小调:哪里来的骆驼客?吐鲁番来的骆驼客。骆驼跟前驮的啥?花椒胡椒姜皮子……新疆哈密木卡姆套曲中就有这首维语演唱汉语发音的民歌。1949年王洛宾采撷到这首民间小调,改编定名《哪里来的骆驼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疆曲子,18世纪60年代起,由陕、甘、湘、川等地传承而来,与巴里坤方言、小调逐渐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曲种。历经百年传承与演变,存在和流行过的各类剧目有100多个,是新疆汉民族历史文化生活的缩影。巴里坤这几年每年都会举行小曲子大赛,全县有20多支小曲子队,还有唱主角的哈萨克族选手。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历史的天空弹奏、吟唱,余韵悠远。“王府台榭旧繁华”这是清代诗人肖雄对新疆哈密回王府的赞叹。1697年,新疆哈密回王专门从北京请来工匠筑造回城和回王府。经过几代回王的修缮加工,成为当时新疆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一座宫廷建筑,占地达2万多平方米,房屋800多间,门楼九重,园林交错。既有汉式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又有伊斯兰穹隆形拱顶以及蒙古式盔顶建筑。1930年,繁盛200多年的新疆哈密回王府在战争中变成了一片废墟。站在2004年动工重建的王府高台上,依然能感受到这座集多民族建筑风格的王府曾有的恢弘气势。新疆哈密王陵,在伊斯兰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吸收汉、满、蒙古族建筑特点,这在伊斯兰墓葬建筑中是独树一帜的。王陵西边的艾提尕尔清真寺是新疆最大的室内清真寺,可容纳5000人诵经礼拜,是伊斯兰建筑艺术的精华之作。  新疆哈密回王动用数万人力筑造的回城现在只剩几段残墙 ,而回城居民却保留了原生态的民间艺术。生活在回城的维吾尔族妇女心灵手巧,尤善剪纸、刺绣,刺绣在工艺上吸收了苏绣和京绣的一些针法,刺绣图案多为牡丹和菊花,这些中原花卉出现在维吾尔族的小花帽上,真是耐人寻味。新疆哈密维吾尔族传统服饰的样式透着典型的清代风格;服饰的色彩透着绿洲生活的多彩;服饰的刺绣透着文化交融的精美。在中原,目前清代服饰只有在博物馆或影视上才偶见。而新疆哈密逢节庆或民间聚会,仍可看到维吾尔族居民在广泛地在穿着。  新疆哈密一页页的历史是由多元文化融合来书写的,开放、包容、和谐、探索、进取的丝路文化基因传承千年而愈益彰显。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就是流动的历史,在流动中延续着传统,又不断汲取现代意识。  维吾尔传统的手工刺绣在“市场经济”的熏陶中,悄然融合了更多的的现代文化因子。一顶传了六代的小花帽讲述着一个刺绣世家的传承,新疆哈密市回城乡沙枣井村的手工刺绣传承人阿加汗?赛买提十年前开了家庭刺绣坊,八年前儿子帮她开了网店,2013年2月注册成立了新疆哈密阿加汗特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现有固定工作人员与临时工25人,主要经营民族服饰、刺绣产品的加工销售,年收入40多万元。2014年1月,集民族特色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与展示为一体的新疆哈密市少数民族特色产业园区开门迎客,阿加汗的公司第一批入驻。  少数民族民居融入了更多现代的装饰元素,在门扉镶嵌的松梅菊竹瓷画,厅室墙壁上的美女挂历,装裱的花鸟剪纸,老百姓的生活世俗化、开放化。  木卡姆艺人用“双语”唱红歌;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群众演唱秦腔、京剧、豫剧、眉户戏,参加戏曲比赛;少数民族群众扭秧歌、打太极;汉族群众跳麦西来甫、唱维吾尔族民歌……  这些群众文化活动的生动剪影透射出新疆哈密多元交汇、开放包容、文明和谐的人文魅力。一体多元的新疆哈密文化就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滋润着绿洲草原的发展,滋养着各族人民的精神追求。多达800多处的不可移动文物和独特的人文气质,是鲜明的、具体的、可见的丝路文化教材,新疆哈密木卡姆、巴里坤社火、哈萨克“熊舞”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变成了活跃的旅游要素,让游客移步换景体验触摸厚重历史、感受民族风情的别样乐趣。人文与自然的光华,使新疆哈密闪耀着让世界瞩目的光辉,以丝路为纽带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将是21世纪亚欧大陆最美的景致。    地理占优势,历史赐机缘。在中央和国家支持新疆发展的宏大战略中,大交通的格局建设始终以新疆哈密为重要支点。自治区规划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新疆三条通道的布局构想,以充分发挥新疆地缘区位优势,加快构建联通内地与中亚、西亚、南亚以及欧洲、非洲的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提升新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际大通道和交通枢纽作用。在整体布局上,以北、中、南三条通道为发展主轴,辐射周边,可形成全境通过、全面覆盖、全线连通的新疆开放发展新格局,全面带动沿线中心城市、重点城镇及所有17个陆路口岸的开放与建设。其中北、中两条大通道横贯新疆哈密,并将以新疆哈密为结点,连通三条通道。  新疆哈密是新疆7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连霍高速横贯全境,京新高速新疆哈密―明水段正在加紧建设,这是第二条进出疆高速通道,将开辟霍尔果斯口岸至港的北部沿边最快捷出海通道。  新疆哈密将是西北仅次于省会城市的铁路枢纽。新疆哈密作为新疆最早通火车的地方,历享铁路运输提升之利。1958年12月 30日,兰新铁路铺轨到了新疆哈密,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最初时,兰新铁路年运输能力只有500万吨。兰新复线作为“八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于1992年9月开工,两年完工。兰新复线的建成,使兰新铁路的运输能力从1992年的1200万吨,增长到3000万吨,1997年至2006年,历经六次铁路大提速改造,列车通过最高速度从每小时85公里提高到每小时160公里。列车密度增加,频率加快,兰新线年运输能力提高到7000万吨。2008年至2012年兰新铁路新疆段进行电气化改造,2013年列车货运能力提升1倍,达到1.5亿吨左右。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新疆段日正式开工,日,新疆哈密段正式进入联调联试。乌鲁木齐―新疆哈密将于2014年十月率先通车运营,列车通行时间将缩短至2.5小时,新疆哈密新客站作为新疆第二大火车站,旅客年发送能力将达到300万人,高峰每小时发送量1500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是目前世界上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年内将全线开通运营。届时,乌鲁木齐到北京的列车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40多个小时缩短至12小时左右,实现朝发夕至,兰州到乌鲁木齐将由现在的20多个小时缩短至8小时左右。兰新二线专职客运,将极大释放兰新铁路的运力,货运能力将至少提升1倍。  7月2日,新疆首条民营铁路―红淖三铁路红柳河至淖毛湖段顺利铺轨合拢。这条铁路是新疆目前投资额最大、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由民营资本参与投资国家路网建设的资源性铁路,自甘肃和新疆交界处的兰新铁路红柳河车站引出,连接新疆哈密淖毛湖煤田至三塘湖煤田,线路全长625公里,是一条以煤运为主、兼顾煤化工产品等地方资源的开发型货运铁路,设计近、远期输送能力分别为6000万吨和1.5亿吨,铁路分两期修建,一期工程修建红柳河至淖毛湖矿区,线路总长438公里,投资总额108.68亿元,计划2015年底前实现通车试运行。  新疆哈密―额济纳铁路7月3日开工建设。线路全长约628.8公里,总投资约95.53亿元,设计建设工期3年,预计2017年6月建成通车。哈额铁路建成后将改变新疆与内地铁路通道“千里一线(兰新线)牵”的格局,向东经包头直达渤海湾秦皇岛、黄骅港、日照港港口,构成新疆第二条出疆通道,最终形成中亚地区通往我国沿海最便捷的陆路国际大通道。  新疆哈密―罗布泊铁路2013年9月正式承担货运业务。新疆哈密―将军庙铁路也将在年内开工建设。十二五期间,新疆哈密有五个方向共七条铁路在建或运营,是新疆铁路最密集的地方。  新疆哈密是内地进疆第一空港。1924年,新疆哈密首次设立民航站点,是新疆最早设站通航的城市之一。2008年,停航28年的新疆哈密民航再次起飞,陆续开通至乌鲁木齐、至库尔勒至克拉玛依的疆内航线和直通北京、上海、广州、郑州、西安航线,新疆哈密机场是新疆通往内地航线最多的支线机场。机场飞行区改扩建项目已启动实施,机场等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满足D类飞机备降的使用要求,年吞吐量28万人次/年。山北巴里坤大河机场前期工作已展开。还将谋划建设综合功能齐全的新疆哈密基地机场(新疆哈密国际机场),重点发展空港物流业、空港服务业,为未来与中亚的联通提供强大的航空服务保障能力。  新疆哈密地区公路、铁路、航空三位一体的立体式交通网络已经形成,并将不断提升,形成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向北经老爷庙口岸通往蒙古国,进而连通俄等国;向南连接南疆三地州,经喀什地区通过中吉乌铁路和中巴经济走廊,连接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以南的瓜达尔港;向西经阿拉山口口岸、巴克图口岸等,连接中亚各国;向东连接内地至沿海发达城市。  大交通支撑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发展。依托优越的地缘条件和立体交通枢纽优势,新疆哈密地区将建立以新疆哈密市为中心、以巴里坤和伊吾为两翼、以公路为基础、以铁路为骨干,以航空为引领,构筑面向中亚、西亚,连接内陆、沿海的东西双向次级对外开放平台,把新疆哈密打造成支撑新疆、融合西北、面向全国、联通国际、辐射周边的区域物流中心,融入贯通亚欧的物流体系。更多来自东中部的“中国制造”将在这里集散,开辟新的国际贸易空间。  国家级新型综合能源基地  新疆哈密,堪称能源之库。  煤炭预测资源量5708亿吨,占全国预测资源量的12.5%,占新疆预测资源量的31.7%,跻身世界十大煤田。  风能资源占全国二十分之一,技术开发量达到7549.8万千瓦,约占全疆技术开发量的62.9%。被国家确定为7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  新疆哈密是全国日照时数最为充裕的地区之一。新疆哈密东南部、星星峡等区域全年日照时数达3500小时,比俗称“日光城”的拉萨还多350小时。全年太阳总辐量每平方米达到6397.35兆焦耳,居新疆之首。  追风逐日,煤电转换,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  以国家“疆电东送”战略为依托,按照国家电源、电网产业发展规划,推进新疆哈密南、三塘湖和淖毛湖区域“疆电东送”支撑电源项目,建设国家级现代化煤电基地,国家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百万千万级光伏发电示范基地。  2010年11月,第一条750千伏超高压电网与西北电网联网,实现了新疆电网和西北电网主网的历史性连接,结束了新疆电网孤网运行的历史。2013年6月第二条75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投运。2014年1月新疆哈密―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投运,目前新疆哈密地区已初步形成外送超千万千瓦的能力。新疆哈密北―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列入国家规划,“十二五”末新疆哈密电力输出规模将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  2014年新疆哈密开工建设煤矿项目16个,规划总产能9370万吨/年。目前,已建成矿井15处,形成产能4200万吨以上,预计到2015年末新疆哈密地区煤炭产能达到0.9亿吨/年,到2016年底煤炭产能达到1.5亿吨/年以上。现有火电装机112.5万千瓦,新疆哈密山南528万千瓦火电项目已核准并开工建设,其中国投新疆哈密发电有限公司2×66万千瓦两台机组、神华国能新疆哈密煤电有限公司4×66万千瓦四台机组计划年内全部实现并网发电。在新疆哈密山南还有8个企业在开展煤电项目前期工作,规模为1396万千瓦;新疆哈密山北开展前期项目11个,规模为2400万千瓦 。到“十二五”末新疆哈密地区煤炭资源的就地转换率将达到60%以上。  总面积达5291.47平方公里的巴里坤三塘湖煤田,已探明千米以浅资源量609亿吨,2000米以浅资源量1200亿吨,煤种为低硫、低灰、发热量达大卡之间的优质动力煤,国内一位煤炭专家感叹,他本人活了77岁,从来没见过那么好的煤炭―三塘湖汉水泉矿区的煤含油高达17.1%,用来发展煤制油产业再适合不过。三塘湖已被自治区纳入重点开发产业区,进行煤炭开发综合效益最大化的新模式探索,将打造成为全疆新型工业化建设的示范和样板。探矿权公开竞拍出让开创了资源有偿转让的先河。京能800万吨/年煤矿、国投一座1000万吨/年煤矿和两座800万吨/年煤矿相继开工建设,大会战的高潮已经掀起,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将达75亿元。  新疆哈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现已取得核准及“路条”项目规模1056.9万千瓦,其中核准规模726.9万千瓦。目前已实现并网245.7万千瓦。上半年发电量达24.1亿千瓦时。  新疆哈密光伏发电项目累计取得核准及“路条”项目规模193万千瓦,其中核准规模83万千瓦,目前已实现并网64万千瓦,上半年发电量达4.5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比2013年同期增长2.1倍,占地区总发电量的47%。  “空中走电、地上走煤、地下走气”,“立体化”的能源资源,“立体化”的开发模式,“立体化”的东送通道,一座新型能源之都立体呈现。新疆哈密从能源产业低附加值的原料供给方,跃升为整个链条中附加值较高的能源生产与配送方。  在煤炭及其他采矿业、煤电、煤化工、风光电产业的投资中,装备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比如煤炭机械设备在新建煤矿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为50%,风光电装备投资比重更大,一个装机49.5兆瓦的风电项目总投资约3.7亿元,其中设备投资2.3亿元,体大件重,长距离运输成本高。这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市场,近在咫尺。近年,新疆哈密着力重点发展风电装备制造、煤机和矿山机械装备制造、煤化工装备、太阳能储能装备、环保装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大力引进一批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特色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项目,促进装备制造业向技术自主化、制造集约化、装备成套化、产品品牌化、产业集聚化、市场国际化发展,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初步形成,已有风电装备制造企业9家,主要涉及主机、叶片、塔筒、机舱罩、轮毂等主要部件。产品不仅用于新疆哈密地区,还输送至东边的甘肃河西走廊,西北边的额尔齐斯河风谷和塔城老风口,甚至出口中亚国家。2013年风电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79亿元。2014年,新疆哈密共实施装备制造项目10个,特变电工光伏电力设备产业园建设项目、新疆荣信节能电气有限公司高压大功率电力设备制造建设项目已建成投产。5月28日,由甘肃兰石集团投资兴建的大型煤化工装备制造基地在新疆哈密工业园开工建设,标志着中国最大煤化工装备制造企业正式落户新疆哈密,计划十月底建成投产,形成年生产气化炉、碳酸分离器等煤化工核心设备一万八千吨的生产能力。预计全年新疆哈密装备制造业产值将超过80亿元。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增长极  位于亚欧大陆中心地带的丝绸之路,是连接当今世界最有活力的亚太经济圈和发达经济体最多的欧洲经济圈的天然陆路通道。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战略构想承接古今、连接中外,赋予了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如果说丝绸之路是一条美丽的丝带,沿线地区就是丝带上一颗颗明珠,沿线地区繁荣才有经济带的繁荣。  新疆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是国家实施陆上开放战略的重要支点。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作出重要批示。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特别提出,要加快新疆对外开放步伐,着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自治区党委明确提出:新疆将发挥亚欧大陆核心地带的地缘优势、四大文明交汇的文化优势、富集的资源优势,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加大全方位开放力度,把新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以及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努力当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新疆哈密具备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增长极的优势和基础,就优势而言,新疆哈密具备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人文优势和后发优势;就基础来说,新疆哈密具备以能源为主导的产业基础、多元交融的文化基础、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基础。  发展是第一要务。新疆哈密按照“五位一体、五化同步、文化引领、改革驱动、人才支撑”二十字总战略总要求,始终坚持打基础利长远的发展,始终坚持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五化”同步发展;始终坚持优化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始终坚持惠及当地的发展,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  新疆哈密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新背景、新平台,以规划为龙头,科学长远谋划,加快实施地区城镇体系规划、生态环保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产业规划等一批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以规划对接机遇,以规划提升效率,以规划导入科学发展。  新疆哈密以新型工业化为第一推动力,统筹推进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加快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新型材料加工、现代物流和服务业基地“四大基地”,着力实现优势优先、率先发展。2014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2.2%,高于全国14.8个百分点,高于全疆12.2个百分点。  作为新疆新型工业化建设主战场,新疆哈密坚持在“形成、带动、延伸”上下工夫,加速传统产业现代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产业发展集群化。围绕现代煤电、煤炭、煤化工基地建设,不断提升煤炭转换率;以绿色能源推动煤电基地的跨越,以煤电大规模装机带动新能源的大发展,不断优化新能源产业;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为契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充分利用新疆哈密能源和电价优势,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延伸材料加工业。新疆哈密工业园区采取“一园多区”的发展模式,规划建设了北部新兴产业园、南部循环经济产业园、骆驼圈子工业加工区和石城子光伏产业园,建成面积54平方公里,正积极申请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已有180家企业入驻,截止2013年末,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134.9亿元。  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用市场化理念引领,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大力发展节水、高效、绿色、精品农业,新疆哈密瓜、新疆哈密大枣等特色农产品俏销东部城市及港澳地区,新疆哈密市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新疆哈密长河工贸、新哈果品、域尊酒业、新雅酒业、喀尔里克畜牧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环保、文化传承原则构建具有现代元素的城镇化格局,一张蓝图干到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2013年新疆哈密地区城镇化率达到63.28%,以产业集聚为依托、各具特色的城镇群正在形成。农民向非农产业加速转移、生产要素向城镇加速聚集、现代文明向农村加速延伸。  以自治区加快亚欧信息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通信枢纽建设为契机,推动信息化在经济领域生产、管理、流通、服务各环节,在政府和社会领域管理、服务各环节的创新应用、全面覆盖和深度融合,推进“数字新疆哈密”和“智慧城市”进程,2014年5月,新疆哈密市在全疆率先实现主要公共区域免费WiFi覆盖。  科学制定基础设施规划体系,全力提高交通运输能力、能源输送能力、水资源保障能力和城市综合运行保障能力。 “公路、铁路、航空、电网、管道、光缆”六位一体立体综合网络通道正持续扩容升级。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四年居全疆第一。2014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44.2%。  新疆哈密以“经济升级版”为导向,已先后引入国内500强企业60余家,着重发展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高、就业容量大、辐射带动力强的低碳产业、科技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新疆煤炭交易所落地新疆哈密,集煤炭交易、电子商务、网上银行为一体。新疆新能源研究院也将立足新疆哈密、辐射全疆。国家一类通商口岸―老爷庙口岸,近年过货量迅猛增长,2013 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量 224.46 万吨,实现货物进出口总值 11.44 亿元,与 2010 年相比,分别增长了近 6 倍和 5 倍。根据口岸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老爷庙口岸年过货量将突破 300 万吨,成为全疆最大的公路口岸。并设立新疆哈密海关,积极推进中蒙两国本币兑换和人民币跨境结算,逐步建设口岸保税区、综合加工区、物流区等口岸特殊监管区,发展转口贸易,利用第三国口岸,增强口岸贸易能力,打造为广覆盖、多功能、立体化的对外开放经济区。  新疆哈密恪守“生态自觉”,科学划定生态圈、生活圈、产业圈,建构圈层发展模式,致力于将“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理念与实践融入社会生产、植入全民生活,全力确保生态环境可持续、资源开发可持续,让经济成长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进,让“美丽新疆哈密”成为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国家级湿地公园―新疆哈密河湿地启动功能恢复性建设。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开启了新疆新时期新阶段新的征程。新的战略方位,新的发展坐标,新的实践路径,新疆哈密内生发展动力蓬勃涌动,磅礴的气势中洋溢着创造的光辉,激荡着“我能行”的主旋律,汇聚着对梦想的追逐。  这里是中国甜蜜之都,这里是丝路文明之苑,这里是西域秘境之门,这里是西部能源之库,这里是新疆开放之窗,这里是梦想栖居之家。筑梦新疆哈密,共享未来!  (文\军 哈密地委外宣办主任)
(责任编辑:HN666)
09/05 02:4509/03 02:5808/27 22:2308/27 01:4608/26 16:3808/25 21:0208/25 19:2808/24 15:56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哈密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