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贸易保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危害性

文档贡献者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新经济学论文-新贸易保护主义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探析
文档星级:
内容提示:新经济学论文-新贸易保护主义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探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11:46:28|
下载积分: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新经济学论文-新贸易保护主义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探析.PDF运用经济的相关知识说出为什么有很多国家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运用经济的相关知识说出为什么有很多国家都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从静态的角度来看,贸易可以增进国民福利,从动态的角度来看,贸易可以带来“干中学”效应。如果再进一步将贸易的作用置于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之中,那么我们还可以发现,对于那些处在工业化发展早期、内部需求严重不足的国家来说,贸易成了经济增长最为重要的发动机,正因为如此,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中,那些处在工业化发展早期的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以便借助于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来获得经济增长的动力。
  最近的研究文献则表明,贸易还具有反周期的作用。对此我们大致可以区别以下两种情况来加以讨论:
  一种情况是国内产出(GDP)波动的幅度要大于消费(居民消费支出)波动的幅度。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或者是因为投资的调整成本较低;或者是因为工资率过于稳定。对于一个处在经济扩张时期的国家来说,由于经济增长依靠的是外延型的投资,而不是结构调整,因此其总量调整中的重置成本与沉淀成本就相对较低,所以它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反应就快。而工资率过于稳定在很大的程度上又是因为存在过多的存量失业人口所造成的,由于存在过多的失业人口,必然会对工资率的上涨构成巨大的压力,这样就难免会发生经济增长、但工资率却不能伴随经济增长而上涨的情况。
  当国内产出的波动大于消费波动时,一个国家的净出口(出口减掉进口后的余额)就能够起到反周期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以简单描述如下:当经济繁荣时,国内有投资机会,于是理性的做法当然是从国际借入资本,增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从而导致内部需求的增加与出口的减少,这时国际收支的平衡是依靠资本项目下的顺差来对冲经常项目下的逆差的;当经济衰退时,国内没有投资机会,这时的理性做法当然是归还外债,为此就需要增加出口来获得偿还外债的外汇,结果为了偿还外债而造成的资本项目下的国际收支逆差便可通过经常项目下的顺差来加以平衡。从上述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由出口变化而造成的净出口调整对于平衡由于经济周期波动所带来的国际收支的失衡有着非常明显的调节作用。
  另一种情况是国内产出的波动幅度要小于消费波动的幅度。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可以分别从投资和消费两个角度来加以分析:从投资角度来看,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进入较为发达的阶段时,由于存在较高的投资调整成本(包括重置成本和沉淀成本),从而使得投资调整的波动幅度较小,因为投资调整的波动幅度较小,所以国内产出的波动幅度也就会随之变小;再从消费支出角度来看,由于经济发展和存量失业的消失,工资率就会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趋势,当人们的工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上,就会产生储蓄和投资,从而形成所谓的资产性收入。不仅如此,在工资率足够高的情况下,还会发生收入与闲暇的替代效应,即当工资水平很高时,人们会用闲暇(减少劳动供给)来替代就业,以便使得包括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在内的总消费水平达到最大化。由此造成的后果是,人们的消费支出将会随着经济的周期波动而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即在经济繁荣时减少劳动供给去享受闲暇,而在经济衰退时增加劳动供给,以便保证基本的生活水平不至于下降。
  有了以上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来讨论消费支出波动幅度大于投资波动幅度情况下的贸易调整:当经济处在繁荣时期,因为投资调整有较高的重置和沉淀成本,从而导致所谓的调整粘性,所以使得投资调整的幅度较小。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繁荣,工资就会趋于上涨,于是人们的理性行为就是用闲暇来替代就业。此外,也正是由于经济繁荣,资产价格也会因此而趋于上涨,伴随着资产价格上涨而来的将是人们资产性收入的增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财富效应”。在工资和资产价格同时出现上涨的情况下,人们的消费支出水平当然也会趋于增加,但是当投资、也就是生产的调整因为存在粘性而赶不上消费支出的增加时,出口就会下降、进口就会增加,于是两者相减之后的净出口就会趋于下降;反之,当经济出现衰退时,随着失业的增加和工资水平的逐渐下调,以及资产价格的下降,人们就会通过增加劳动供给、减少闲暇和消费支出来平滑其消费水平,结果就会出现进口减少和出口增加的现象,两者相减之后,就会造成净出口增加的趋势。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基于消费平滑的净出口的变化具有反周期的性质。
  毫无疑问,不管是产出的波动大于消费的波动,还是消费的波动大于产出的波动,在经济的周期波动中,贸易,特别是净出口始终是周期调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平滑通道。因此,自由贸易制度应当是世界各国坚决予以捍卫的,假如世界各国都选择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自由贸易不复存在,那么所有的国家最终都将因为不能平滑经济周期波动所造成的冲击而蒙受巨大的福利损失。根据有关的统计资料,1929年发生在美国华(0.34,0.02,4.62%)尔街的金融危机最终之所以会迅速地演变成为一场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就是因为相关国家纷纷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从而使得全球贸易额减少了将近70%以上,贸易所具有的平滑周期波动的功能遭到了彻底的破坏。有鉴于此,在世界已经发生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今天,只有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才能防止这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成为类似于年的大萧条。
  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国家,人均GDP刚刚过3000美元,因而尚处在经济起飞阶段,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就是内需不足,其原因就如我们在前文中已经分析过的那样,是因为大量的存量失业压制了工资率的上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发展刚好处在起飞阶段、并且缺乏内部需求的国家来说,其产出的波动幅度一定要大于消费支出的波动幅度,因此,与那些消费支出波动幅度要大于产出波动幅度的国家来说,中国为了维持现有的产出水平,就更加需要依靠贸易来加以平滑,因此,中国比任何国家更加需要贸易的自由化。在危机发生后,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都认为中国的出口没有希望了,应当将政策的重心转移到内部需求上来,这样的看法究竟正确不正确呢?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样的政策取向可能会冒很大的风险,这是因为:第一,考虑到中国目前的就业状况与工资水平,要想在短期内有效地提高人们的消费支出几乎是不可能的;第二,中国目前大量出口的商品大都具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与出口目标地国家的产品并不具有替代性,很多产品甚至还是具有互补性的,因而中国的出口并不会构成对于其他国家的贸易冲击;二是中国出口的大部分商品属于价格弹性较大的商品,只要价格合适,仍然可以获得规模可观的国际市场。既然如此,中国就绝不可以贸然放弃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而是应当从中国现有的禀赋条件出发,在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通过积极增加出口的政策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老大,找资料不容易啊,给个满意答案吧~~
其他回答 (1)
贸易的不断发展和扩大有利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贸易保护主义对本国经济有一定好处
但如果所有国家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 就会导致贸易萎缩
最后还是会害到自己国家
等待您来回答
经济学领域专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制度经济学分析--《经济经纬》2005年03期
贸易保护主义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摘要】:随着国际贸易经济的发展,资产在国际间的流动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否发生沉淀成本有可能对国际商品贸易和投资产生重要影响,不仅会影响国际贸易的总量和产品构成,而且还会影响一国贸易政策的选择。如果一国进行了沉淀成本投资,就会使其在贸易谈判中陷入进退两难困境,失去了讨价还价的力量,并影响其在贸易利益上的分配格局。因而为了摆脱这种被要挟和被控制的风险,政府实行一定的保护主义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740【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从经济学说演变史角度看,保护主义理论与自由贸易理论交替发展,使我们不断加深理解市场与政府对国际贸易的作用大小。事实上,保护主义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前古典时期的重商主义学说,强调为了保护顺差,政府需要限制进口,促进出口政策,以保障充足的有效需求。184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戴玥;[D];吉林大学;2006年
钱敏坚;[D];外交学院;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官庆;[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项勇,陶学明;[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何枫,冯宗宪,曾凡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万可,汤卫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廖楚晖,薛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曹洪;[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杨卫军,韦苇;[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高维和;王震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王启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苗丽娜;[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罗开位;[D];中南大学;2000年
朱庆华;[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王来生;[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侯云先;[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苏祝成;[D];浙江大学;2001年
郑四渭;[D];浙江大学;2001年
李义超;[D];浙江大学;2001年
赵旭;[D];浙江大学;2001年
李洪江;[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李慕春;[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燕;[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郭蓓;[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杨敏利;[D];西安理工大学;2000年
唐和平;[D];暨南大学;2000年
陈瑶;[D];暨南大学;2000年
阮建中;[D];暨南大学;2000年
傅晓初;[D];暨南大学;2000年
方颖;[D];暨南大学;2000年
刘涛;[D];暨南大学;2000年
陈秋伟;[D];暨南大学;200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钟付和;[J];比较法研究;2002年02期
吕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姜旭阳;[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余婧;;[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张宁军;[J];当代财经;2005年01期
朱作文;帅传敏;汪治琴;;[J];对外经贸实务;2006年05期
任勤;[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刘笋,李国赓;[J];法商研究;2003年05期
陈永福,于法稳,何秀荣;[J];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09期
宋宇;[J];国际贸易问题;200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莲娜;[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知明;[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丁国军;[D];苏州大学;2003年
林栋;[D];苏州大学;2003年
李伟;[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李丹娜;[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崔盈;[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罗国芳;[D];湖南大学;2004年
张诚;[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灵明;[D];南昌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莉;刘叶婷;;[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8期
李艳娜;;[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年07期
梁莉;;[J];经济学动态;2011年03期
李若非;;[J];港澳经济;1999年06期
王东京;;[J];中国经济快讯;2002年03期
王晋斌;李莎;;[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6期
华心;;[J];黄金时代;2009年05期
宋玉;;[J];山东纺织经济;2011年07期
黄艳;;[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钟昌元;;[J];上海海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道超;李晟;;[A];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陈道超;李晟;;[A];第三届(2003年度)中国农机论坛文集[C];2003年
刘莉敏;;[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夏也春;;[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陶一桃;;[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何志鹏;;[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彭星闾;余鑫炎;;[A];论商品流通体制改革——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选编[C];1984年
李晓峰;郭洪仙;;[A];“安财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詹长智;;[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李木妙;;[A];三条丝绸之路比较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毕吉耀;[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傅勇(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N];中国汽车报;2005年
乔新生;[N];东方早报;2005年
傅勇;[N];东方早报;2005年
丛丛;[N];经济日报;2005年
洪晓红;[N];江苏经济报;2005年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河北省人大办公厅
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
曹囡;[N];社会科学报;2005年
东西;[N];中华读书报;2005年
;[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程实;[N];国际商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伍先斌;[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游伟民;[D];山东大学;2011年
陈红蕾;[D];暨南大学;2010年
高一鹏;[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陈焰;[D];厦门大学;2007年
李淑俊;[D];复旦大学;2008年
林声强;[D];复旦大学;2009年
史智宇;[D];复旦大学;2004年
王领;[D];复旦大学;2006年
蒋荷新;[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廷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金吉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吕雅楠;[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申洁;[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胡军;[D];广西大学;2003年
匡敏;[D];外交学院;2006年
刘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钟光正;[D];福州大学;2004年
杜鹃;[D];山东大学;2008年
王莉;[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就后危机时代背景分析(2)
题目: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就后危机时代背景分析
  三、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   在全球经济危机、国际贸易环境恶化情况下,仅2010年第一季度,就共有10个国家对中国发起19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直接涉及中国出口金额12亿美元。而回顾2009年,共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116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和特保调查,直接涉及出口金额126亿美元。据WTO统计,中国已连续14年成为被发起反倾销最多的成员。此外,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高筑绿色贸易壁垒、技术壁垒等新贸易壁垒,出现了主要针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保护主义倾向,限制对基础设施、高新技术、能源、金融等领域的投资,甚至把经贸问题政治化。针对以上新情况,我国应在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寻求经济发展之策,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1.宏观层面--政府&   (1)我国应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大国,必须联合世界各国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首先,中国应利用各种国际组织和对话机制,如联合国、WTO协商机制、G20峰会,与其他经济大国进行充分沟通,坚决反对少数国家以邻为壑的短视政策,遏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逐步推进贸易自由化,争取形成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其次,在制定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及采取相关的行为中,应把国家整体利益放在首位,尽可能保护我国企业,带动整体国民经济发展。这样也会在抵制新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中变得更有力量。最后,参与多边贸易规则的制订和修改,争取改变现有不合理的国际贸易与金融制度安排,推进符合各国利益与多边贸易体制的WTO多哈回合谈判,通过制定和修改多边贸易规则来约束和抵制新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2)发挥主导作用,尽快调整、制定与国际标准相一致的国家标准。我国政府应强化职能部门的管理功能,利用其在人才、技术和信息上的优势,加强理论研究,再者考虑到中国的产品质量标准种类多、门槛低、不规范,在当前有关法规大调整的有利时机下,力使自己的思想脉络与国际思潮保持一致。&   (3)加快建设中国贸易规则技术创新体制。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中形成的以非关税壁垒为主的新贸易保护主义,虽历史不长,但其比旧贸易保护主义有很大的发展,无论在其形式的多样性,手段的有效性还是在技术法规的合理性方面,其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来说负面影响更为巨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应加快建设中国贸易规则技术创新体制,完善和提高体制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差异性,加强政策的艺术性,进一步地提高技术手段的多样性。我国应争取通过规则的不断创新,力促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快速地发展。&   (4)加强我国的区域经济合作与FTA建设。当前,区域性贸易集团使贸易保护措施添上了集团的色彩,其对内实行自由贸易和要素自由流动,有利于区域内国家经济发展,而对区域外国家则实行贸易歧视,不利于区域外国家发展。针对以上情况,我国自身也应参与到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去,争取在贸易自由化的世界浪潮中扩展国家利益的实现范围和方式,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长期性目标。另外,我国还应积极参与和发展双边及多边FTA,在区域一体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并获利。&   (5)完善贸易保护主义立法。在我国企业应对反倾销等诉讼中,应认识到我国贸易保护主义立法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而只有我国熟练掌握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及技巧,贸易保护立法更加完善,才能在其他国家向我国提出贸易保护主义诉讼时应对自如,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便于保护我国涉诉企业的利益。   (6)引导我国企业认识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质。我国企业应认识到新贸易保护主义又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其是随着世界经济竞争加剧,最初由发达国家为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而对发展中国家采取的一系列以非关税壁垒为主的保护贸易的措施。我国企业应一方面检讨自身的倾销行为,另一方面应主动参与到贸易保护主义诉讼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得自身在国际市场上能够受到公正的待遇。&   2.中观层面―行业&   中国应该转变观念,要充分重视行业协会的作用,一方面,对行业协会的定性决不应仅仅将其定义为政府的“二机关”,应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独立性与中立性,这样行业协会作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组织便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作用,另一方面,行业协会应充分发挥连接企业与企业的纽带作用,充分代表本行业,为规则的制定,行业自身利 益的保护和救济等贡献力量。&   3.微观层面――企业&   (1)充分了解和学习WTO规则和各国的新贸易保护手段。我国企业应充分了解和学习WTO规则和各国的新贸易保护手段,以使在应对和应诉他国企业时,可以避免遭受各种传统的和现代的贸易壁垒打击。如今新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呈现出新的特征,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更趋复杂性和隐蔽性,我国企业只有通过认识和掌握这些新贸易保护手段和有关贸易调查的相关知识,才能在对方采取一些不利于我国的保护手段时,在最短的时间内积极应对和应诉,合理、合法的保护自身权益。&   (2)优化出口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第一,我国企业应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优化出口产业结构,改善自身存在的技术含量低、结构单一、附加值低、产业组织分散、企业规模经济性差等状况,改变中国商品低价的形象,并努力创建自主出口品牌,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从而占领新兴市场国家的高端市场。第二,我国企业应该正确的看待新贸易保护主义,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实现从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从数量为目标向效益为目标的转变。第三,我国企业应着眼未来,努力拓宽出口途径、灵活选择生产和销售等,在品牌培育、营销、保护等方面要舍得投入,带动企业出口及长远发展。&   (3)团结应对和应诉,避免同行业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当前,在我国行业遭受反倾销指控时,往往只有一小部分企业能够积极应诉,结果也并不令人满意。事实上,企业若能够团结应对,做好充分准备,胜诉率也应该会有所提高,自身利益也能得到更好的维护。另外,随着国际市场的竞争加剧,存在一些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价竞销谋取利润,而这样做却使得进口国找到了借口,向我国整个出口行业提起诉讼,使其遭受严重打击。我国出口行业应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充分发挥各种行业协会和商会的协调组织作用,避免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恶性竞争”,共同促进行业发展。&   综上所述,对于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而言,保护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的行为究竟应视为贸易保护还是贸易救济,由于标准的选取不一往往不容易得到正确的答案,因此对于正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而言,不必太纠缠于他方的贸易保护,而是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时认真的学习并掌握世界游戏规则,积极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以便在这个适者生存的竞争世界里发展壮大。
猜您还喜欢:
特别服务:&&&&
免责声明:(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学聚网提供的所有论文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二)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学聚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学聚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三)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学聚网联系。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网题库中心!
贸易保护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破坏性经济政策的代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在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材料二:著名作家沃尔特·李普曼在1932年曾评论说:“或许,在人类知识的现阶段,我们尚未具备理解这样一种大规模新型危机的条件”,“它也许是一次人类理解能力的危机”。垄断巨头梅隆哀吧:“我不相信我们有什么秘诀或灵符能补救我们所受的灾害。”1933年1月,前美国总统柯立芝在临终前哀叫:“我看不到任何让位于希望的东西,看不到任何有希望的人。”材料三: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23个发起国签约,承诺在今后的国际贸易中遵循关贸总协定的规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缔约国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与经济事务关系方面,应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作出互利互惠的安排,以便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年国际贸易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给世界所造成的影响。(3分)(3)概括说明材料三与材料一间的内在联系。据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指出其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重大作用。(4分)
答案(1)特征:国际贸易增长几乎停滞 (2分);国家间外贸联系减弱。(2分)原因: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面对危机,各国都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政策;人类对威胁其自身利益的全球性危机还缺乏必要的合作认识。(2分,答出两点即可)(2)影响:①贸易保护主义泛滥,使资本主义世界贸易迅速萎缩;②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国际关系的恶化;③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④也使得人们对现代资本主义产生了信任危机。(3分,答出三点即可)(3)联系:材料一中主要国家政府加强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造成国际贸易的日益萎缩和国际关系的紧张,促使各国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重要性。而材料三正是在吸取材料一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努力,体现了自由贸易精神,顺应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2分)作用:在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2分)
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据材料一反映了国际贸易的日益萎缩,“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联系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对各国的打击及各国纷纷抬高关税、各国缺乏必要合作等知识回答“形成原因”。第(2)问从材料一反映了贸易保护的盛行和材料二反映了人们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失望,结合教材知识“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国际关系的恶化”,“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等知识回答。第(3)问从贸易保护的消极影响和加强合作的必要性角度入手,分析自由贸易的重要性回答“内在联系”;结合自由贸易对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回答“重大作用”。考点:29--33年的经济危机以及国际贸易制度的发展点评:起自于美国的29--33年经济大危机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范围广,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矛盾,引起了国际关系的紧张。这说明自由放任的经济体制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不仅会对国内经济带来严重的损害,还会危及到国际关系。战后及时的吸取了教训,在国际贸易方面相互协调,成立了关贸总协定。减少关税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为国际贸易的稳定快速增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