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摊销改良工程支出,应在( )内平均摊销

固定资产改良_百度百科
固定资产改良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固定资产改良是指企业为了扩大规模或提高固定资产性能而发生的。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法对固定资产改良的确认,从本质上来说是基本相同的。
固定资产改良是指企业为了扩大规模或提高固定资产性能而发生的。财务会计制度和税法对固定资产改良的确认,从本质上来说是基本相同的。
固定资产的更换与改良的区别
固定资产的更换与固定资产改良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价值是否升值上:
如果旧部件更换后的运行能力没有提高,称为更换,比如更换性能相同的空调系统;如果旧部件更换后固定资产的运行能力得到提高,则称为改良,比如更换性能列好更复杂的空调系统。固定资产更换与改良相当于我国会计中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或。
固定资产的更换与改良都能为企业带来更我的未来的经济利益,在会计中均作为本支出。在实践中,更换为改良很难区分。
一、固定资产的修理
固定资产的修理可以分为大修理和中、小修理,中、小修理也可称为经常性修理。
(1). 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如果数额较大或发生不够均衡,应当采用预提或待摊方法。
(2). 若发生修理费用,期限在1年以上,通过“”科目分期摊销。
2、经常性修理(中、小修理)
在支出发生时作为当期费用()入帐。
二、固定资产的改良
固定资产改建、扩建亦称为固定资产改良。
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一般数额较大,受益期较长(超过1年),而且使用固定资产的性能、质量等都有较大的改进。企业为固定资产发生的支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确认为固定资产改良:
1、使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
2、使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提高;
3、使产品质量提高;
4、使生产成本降低;
5、使产品品种、性能、规格等发生良好的变化;
6、使企业经营环境或条件改善。
根据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改建、扩建工程一般要通过“”科目核算,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后再转入“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更换与改良的会计处理方法
固定资产的更换与改良的会计处理方法有三种:
1、(substitution method)
如果被更换的固定资产部件单独记账,且不单独记账但已知其和,则按照新的成本重新确认新的固定资产部件或固定资产,注销旧部件账户或在固定资产账户中冲减旧部件成本和相应的累计折旧,并确认损益。这是一种理想的方法,但不易操作,在通常情况下,固定资产的部件不单独记账,也无法知道其和累计折旧。
2、冲减累计折旧法(reduction of accumulated depreciation)
如果固定资产更换与改良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意味着以前的累计折旧多提,应将更换或改良成本记入累计折旧的借方,从而达到增加的目的。这一方法只适应于能够延长固定资产寿命的更换和改良。
3、成本资本化(capitalization of new cost)
将国家资产更换或改良成本记入一个资产账户,这一方法有一个假定,即旧部件成本通过变得极小而可以忽略不计,否则将因一个部件包含两个而高估资产价值。
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的纳税调整
一、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的差异
(一)两者确定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的条件不同
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第三十一条规定,纳税人的固定资产修理支出可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如有关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如有关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可作为递延费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固定资产修理,应视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1) 发生的修理支出达到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
(2) 经过修理后有关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延长二年以上;
(3) 经过修理后的固定资产被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
按照原国税发[2000]84号的规定,这里是否含本数没有明确说明,通常情况下理解(仅限于理解)是含本数的。但是还应该注意“修理支出达到固定资产原值20%以上”不是唯一标准,如果达到(二)、(三)任何一条情形的修理费,税法都要求进行资本化处理。
2008年以后的业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发生的下列支出作为长期待摊费用,按照规定摊销的,准予扣除:
(1)已足额提取折旧的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2)租入固定资产的改建支出;
(3)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
(4)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六十九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三)项所称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
(1)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
(2)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
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支出,按照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期摊销。
《条例》第七十条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第(四)项所称其他应当作为长期待摊费用的支出,自支出发生月份的次月起,分期摊销,摊销年限不得低于3年。
规定: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划分为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和的后续支出。划分的原则是:如果支出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则应将该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否则.应将该后续支出予以费用化。具体标准是:通过改良延长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提高了固定资产的生产能力。实现了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大大降低了产品的成本等,通常都表明后续支出提高了固定资产原定的创利能力。此时.应将后续支出予以。
(二)两者规定对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的处理不同
税法规定: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进行改扩建的.如有关固定资产尚未。
按照固定资产的原价.加上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后的余额确定新固定资产的价值:如有关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可作为递延费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
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改良净支出应增加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的账务处理应当按照以上法律法规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进行处理。
二、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的纳税调整
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对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的处理存在较大差异.在年终申报时应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企业当年度提取的大于税法规定的提取数或摊销数.则应当按照其差额部分进行纳税调整,即超过部分不得在.应调整增加;企业当年度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小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提取数或摊销数.则应按实际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额在税前扣除.不作任何纳税调整。
如何进行纳税调整.举例如下:
(一)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的情况下假设:日.甲公司投入使用一条生产线,原价100000元,估计净残值4000元,预计使用1O年。日。由于产品适销对路.现有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已难以满足公司生产发展的需要。于是公司决定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扩建。以提高其生产能力;日至3月31日。经过3个月的改扩建.完成了对这条生产线的改扩建工程。共发生支出20000元,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改扩建后.预计其使用年限可延长2年。估计净残值不变。该固定资产采用计提折旧。为简化计算过程.整个过程不考虑其他税费。
按会计制度规定。会计处理如下:
1 日固定资产转入改扩建时:
日至日,公司每年提取的折旧金额分别为:固定资产折旧= (00)门0=9600元.累计折旧金额为00元。
将固定资产的净值转入“在建工程”。会计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42400
累计折旧 57600
贷:固定资产 100000
2.日至3月31日。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发生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3.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62400
贷:在建工程 62400
4.日起.每年应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6)/6=9733元。
2002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7300元。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分录为:
贷:累计折旧 7300
按税法的规定.处理如下:
日,计算的改扩建后的固定资产原价=00=120000元。
日至日累计提取折旧金额57600元。日起.每年应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1 2— 576OO)/6=9733元。2002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2=7300元。
结论: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的情况下.企业按会计制度规定实际计入费用的折旧金额与按税法规定计入费用的折旧金额相等.年终计算所得税时不作调整。(说明:为了重点阐明本文的观点.所设计的例题中.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符合税法规定的折旧年限.即“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不得短于1O年”。估计的净残值也符合税法的规定.即“残值比例在原价的5%以内。由企业自行确定”。如果折旧年限与净残值和税法规定的不同,则该结论不成立。企业按会计制度规定实际计入费用的折旧金额与按税法规定计入费用的折旧金额将不相等。年终计算所得税时应作调整。)
(二)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的情况下:
如上例,假设上述固定资产日已提足折旧.日至3月31日进行上述改造。
按会计制度规定,会计处理如下:
1.日固定资产转入改扩建时,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等于估计净残值4000元。将其转入“在建工程”。会计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4000
累计折旧 96000
贷:固定资产 100000
2.日至3月31日。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发生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3.日.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固定资产 24000
贷:在建工程 24000
4.日起.每年应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2)/2=10000元。
2002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1=7500元。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分录为:
借:制造费用 7500
贷:累计折旧 7500
按税法的规定.处理如下:
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应作为递延费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假设该公司按5年摊销.则从 日起. 每年摊销额= 0元。2002年摊销额为=3000元。
结论: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的情况下.企业按会计制度规定实际计入费用的折旧金额与按税法规定计入费用的递延费用摊销额不相等.年终计算所得税时应作调整。
按会计制度规定实际计入费用的折旧金额.减去按税法规定计入费用的递延费用摊销额. 即为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本例甲公司本年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为=4500元。当前位置: &
求翻译: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按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限平均摊销。是什么意思?
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按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限平均摊销。
问题补充:
正在翻译,请等待...
The management rents the fixed asset improvement disbursement which the way rents into, according to surplus rents the%2
我来回答:
参考资料:
* 验证码:
登录后回答可以获得积分奖励,并可以查看和管理所有的回答。 |
我要翻译和提问
请输入您需要翻译的文本!您还未登陆,请登录后操作!
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后应该提折旧吗
准则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要单设1503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那么折旧是不是像对待一般固定资产那样来作?还是像长期待摊费用那样做?请教各位写一下会计处理。谢谢!
一、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规定,对于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不作为本企业的固定资产核算,不计提折旧。如果企业对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进行改良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即符合有关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条件的,则因改良而发生的支出可以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财会?2003?10号)规定,对于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作为固定资产,并单设“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科目核算,同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至于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能否资本化,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准则中有关固定资产定义及后续支出的相关规定作出合理的判断。
二、如果发生改良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帐务处理如下:
1、发生的改良支出
借:长期待摊费用——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2、分期摊销(在剩余的租赁期内摊销)
借:管理费用(或营业费用等)
贷:长期待摊费用——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三、如果发生改良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帐务处理如下:
一、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规定,对于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不作为本企业的固定资产核算,不计提折旧。如果企业对经营租入的固定资产进行改良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先的估计,即符合有关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资本化条件的,则因改良而发生的支出可以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二)》(财会?2003?10号)规定,对于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作为固定资产,并单设“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科目核算,同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至于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能否资本化,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准则中有关固定资产定义及后续支出的相关规定作出合理的判断。
二、如果发生改良支出不符合资本化条件,帐务处理如下:
1、发生的改良支出
借:长期待摊费用——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2、分期摊销(在剩余的租赁期内摊销)
借:管理费用(或营业费用等)
贷:长期待摊费用——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三、如果发生改良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帐务处理如下:
1、发生的改良支出
借: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
贷:银行存款等
2、在租赁资产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限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
借:管理费用(或营业费用等)
贷:累计折旧--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改良
准则的内容,就是对租赁的固定资产进行装修的费用核算的内容,以前是通过长期待摊费用核算,新会计准确是通过固定资产改良支出核算,使用的时候和固定资产是一样的内容
发生的时候: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现金
结转科目
借: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贷:在建工程
计提折旧
借:管理费用、经营费用-折旧
贷:累计折旧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借:长期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
不用提折旧,在租用期内或在预计下次大修前分摊。
大家还关注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予以资本化,作为长期待摊费用进行摊销这句话怎么理解?_百度知道
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予以资本化,作为长期待摊费用进行摊销这句话怎么理解?
资本化是说你这笔支出不能直接放进费用,而是当做资产处理。即使是企业经营租赁进来的,也存在改善该租赁资产的支出,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比如说租进来的设备(设备可用20年,租7年,未达到按融资租赁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条件,用了两年后进行改良),像自己的设备一样进行改善(只要是有利可图的,企业都会考虑去做),最终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那相关的支出便看做是改良支出,而这个时候也就需要进行资本化处理了。至于资本化后怎么处理,因为本身租入的固定资产并没有入账,不能像企业自身的固定资产那样处理而增加固定资产价值,而该支出又需要分期摊进相关费用,故作长期待摊费用会比较合理。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这句话说得很清楚,再用文本解释反倒会更复杂,要不做分录更直观1、发生租入的改良支出10000元借:长期待摊费用-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10000元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10000元2、根据租入固定资产的受益期限进行摊销,假设可以使用四年,每年可摊销2500元,每年做分录如下:借:管理费用
2500元贷:长期待摊费用-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 2500元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长期待摊费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定资产摊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