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中小型服装类企业出口的困境分析及其对策的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及意义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初中部
校本培训:开题论证报告的撰写(蒋健)
提交人:蒋健 | 时间: 15:08:24 | 浏览次数: | 位于栏目: |
开题论证报告的撰写
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 蒋健
各位老师:
早上好!在新的学期来临之际,我们用学习充电拉开了新学期的帷幕,为新的工作征程打下良好的开端、奠定扎实的基础。
今天我讲座的题目是《开题论证报告的撰写》,在此之前,我们曾经一起学习过研究课题的选择、课题研究方案的编制以及怎样进行文献综述等等。这些内容的学习,为我们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指引了方向,我们学会了对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细致入微的审视和深入独特的思考,从而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常州市“十二五”课题申报过程中,我校孙梅老师的课题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在钟楼区60多项课题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成功立项;上学期,我校又有四位老师申报了市“十二五”第二批备案课题。这些可喜的成果都表明,我校教师在教育科研方面正由接受型向主动型转变。但是,前面的工作都是为了建立一个课题,但课题正式进入研究还有一定的程序,例如首先要做的就是开题。
一、开题报告的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研究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值得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上级领导、专家根据你的开题报告论证这个课题是否有必要开展研究,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和意见。因此开题环节非常必要,结题的时候是一定要有上级部门盖章的开题论证书才予以结题的;一份高质量的开题论证报告就更为重要。
二、开题报告论证的主要内容
1.审定课题名称。一是看名称表述是否准确、规范;二要看名称是否简洁,不能太长。
2.寻找研究依据。政策依据、理论依据、实践依据,充分、贴切、准确,不要贴标签,拉大旗,喊口号。
3.分析研究背景。现实背景、历史背景要清楚,符合实际。
4.查清研究现状。单位的研究现状及问题点评;国内的研究现状;国外的研究现状,用书检和网检的方法。
5.论证研究的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应用价值;科学价值;改革价值。
6.阐述研究的意义。有现实意义;有历史意义;有实践意义;有方法论意义。
7.界定核心概念。就是对关键词、关联词的概念、意义、本质、联系进行阐述。
8.完善研究设计。确定研究程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目标;提出研究措施;落实研究内容;提供研究方法;划分研究阶段;落实研究人员;预测研究成果效应;建立研究组织;规划研究管理;分析规划研究的保障等。
三、开题报告的基本模式
基于以上开题论证的内容,开题论证报告一般包含下列内容:
1.课题名称
第一,名称表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如“探索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实践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等。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如类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的口号式句型就不适合作为研究课题的名称。
第二,名称要简洁,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部分内容相当于研究背景的阐述。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本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通过分析本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这部分内容有时候可以和文献综述相结合,这样一来,很多教师都比较注重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罗列,往往忽视对本研究所具备的现实基础的阐述,使得课题背景显得大而空,脱离实际。
3.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本部分内容相当于文献综述。综述包括“综”与“述”两个方面,所谓综,就是指作者对已有的大量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说明已经掌握的同类课题研究的广度、深度及取得的成果,使文献综述更加精炼、更加明确、更加层次分明、更有逻辑性。所谓述,就是对各家学说、观点进行评述,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文献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索他人的研究成果,查看他人在某个主题上已经做了哪些研究,这些研究已经获得多大的进展,还有哪些地方值得进一步探索。文献综述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都很重要,但在开题时尤为重要,它是你选择这个课题的一个重要基础和依据。但是一线教师做课题的时候往往最忽略文献综述,有的只是到网上下载一些东西走走过场;有的只是纯粹照搬照抄别人的观点,缺少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这就使得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视野不够开阔、视角不够独特、思考不够深入,只能做井底之蛙、自娱自乐,因此希望大家今后做课题时能静下心来做好文献综述。
4.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
第一,对课题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
第二,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第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围绕研究主题根据一定纬度进行剖析,并分成若干相关的内容展开研究。
5.课题研究方法
开题论证报告中必须对研究所采取的方法进行说明。很多老师在进行课题设计的时候对研究方法并不重视,习惯于简单地罗列研究方法,比如“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而为什么选择这些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方法准备用在什么地方并没有加以说明,而在开题论证时往往被问得哑口无言。
进行课题研究要根据课题特点选定具体的研究方法。如要研究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必定离不开调查法;要研究如何优化小学生个性宜采用实验法;要研究如何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可采用经验总结法;要研究问题家庭学生的教育对策可采用个案法等等。所选用的研究方法在开题报告中也应加以说明。
6.课题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分工等。
7.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很多老师在开题论证报告中对这部分内容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人认为,我们现在开站的是行动研究,所以最终成果到时候再说。于是很多课题对研究成果的预想比较不切实际,要么进行了过高的预期,要么不能体现研究的现实价值。教育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有很多,其中研究报告、论文是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而且省、市级课题结题时对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都是有明确规定的,如果不能达到要求不予结题。
除以上几部分内容外,开题论证报告中还可以说明课题研究的保障因素,如资金、人员水平等。
总之,开题论证报告必须能够清晰地反映出课题“要研究什么”、“为什么进行研究”、“准备怎样开展研究”、“通过研究预期实现什么目标”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虽然还没有着手,但你必须对课题进行全程的、合理的思考和设计,确保课题顺利进行。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浙江纺织服装业出口竞争力分析.doc4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浙江纺织服装业出口竞争力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合作导师:
完成时间: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正文
摘要……………………………………………………………………………………1
英文摘要………………………………………………………………………………1
前言……………………………………………………………………………………1
浙江省纺织服装业的出口现状
………………………………………………2
浙江省纺织服装业的比较优势与劣势分析……………………………………3
浙江纺织服装业出口竞争力的定量分析
……………………………………6
(一)出口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6
(二)浙江纺织服装业出口竞争力的定量分析 ………………………………8
(三)浙江与广东、江苏的横向比较 …………………………………………10
加强浙江省纺织服装业出口竞争力的建议 …………………………………11
(一)通过高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使产品走向高端 ………………………11
(二)培养大型优势企业 ………………………………………………………11
(三)创新理念的确立 …………………………………………………………11
(四)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开题报告_冰点文库
当前位置: >>
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领域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被当 作重中之重。随着课改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 开发与有效利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就很难实现。目前,对于大多数 的小学特别是广大农村小学而言,课程资源的匮乏,仍是广大教师推进新课程的 重要障碍。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始终是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一项重要 任务。 在课程资源方面,农村小学相对城区小学要缺乏得多,一方面,条件性资源 严重不足,如场地缺乏、设备陈旧、媒介单一等;另一方面,校外课程资源中的 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就目前而言几乎没有,这些情况,直接影响到农村小学 新课程的实施。所以,农村小学课程建设必须发挥农村特有的乡土资源优势,如 自然资源、社区资源、人文资源等,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当地的乡土资源优 势, 才能较快改变农村小学课程资源相对匮乏的状况,以切实推进课程资源建设 和新课程的实施。但不能就此认为,农村学校课程建设的“软肋”在于“资源短 缺”。虽然城区学校的软件硬件资源比农村学校要强些,但是农村小学具有得天 独厚的资源优势,如自然资源丰富多彩、民风民俗异彩纷呈,得地利人和之优势 的乡土资源往往是城区学校难以具备的。 因为农村小学同样也具有得天独厚的资 源优势,如自然资源丰富多彩、民风民俗异彩纷呈,得地利人和之优势的乡土资 源往往是城区学校难以具备的。 因为农村学校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如自然 资源丰富多彩、 民风民俗异彩纷呈,得地利人和之优势的乡土资源往往是城区学 校难以具备的。 本课题是从可供课程利用的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角度, 认识乡土的课程资 源价值,探求乡土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乡土资源利用的的策略,从而促进农 村学校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途径、策略及可持 续发展规律等方面作出有益的理性总结, 从而为课程资源建设理论提供新的创新 性因子和完善性要素。因而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摸索出农村小学可持续发展地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 源的经验和操作样式, 从而在实践层面上为区域性推进农村小学走课程资源特色 化开发和利用的道路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其实践意义是非常大的。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为了了解课题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其发展趋势,我们借助网络系统搜 集了相关资料,查阅了教育科研方面的报刊,翻阅了一些教育理论专著。我们发 现国内关于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起步较晚, 相关课题的研究并不很 多,大多是有关学科课程如语文、数学、德育教育、艺术、环境教育、音乐等等 的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 显然这些学科课程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的研究较我们研究的课题范围大大缩小了, 而国内和我们处于同一研究领域 的课题,也没有较出色的研究成果,研究模式和操作方法都是大相径庭的。 费孝通著的《乡土中国》开篇就指出:“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 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乡土资源具有丰富多样厚重等特点。1999 年起, 各地根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 提出的 “建 立新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精神,进行了校本课程 开发的积极探索。农村课程开发要“本土化”,这正如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乡 土资源的丰富多彩与适切程度强的特点, 为农村学校高水平地实现课程目标提供 了可能。”目前的农村学校的课程开发现状是忽视“本土化”的资源开发,农村 学校课程建设的“软肋”在于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不强和能力不足,从而影响了课 程实施的效度。 如桐乡市石门镇小的《开发乡土人文校本资源,强化学生主体体验》、衢州 市开化实验小学的 《山区小学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等校本课程都利用了乡 土人文资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崇明,现在只有部分中学,如崇东中学的 乡土音乐校本教材等开发系列, 小学层面的如东门小学版画作文系列、陈家镇小 学的鸟文化教育等, 他们都是属于一个主题下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而开发 与利用本镇本土全方位的乡土资源,从民俗民风、民间艺术、农副经济、人文历 史等方面挖掘来开发校本课程,在农村小学仍处于初始阶段。三、已有的研究基础 1、作为本课题的主要负责人黄德昌校长曾在 2001 年——2003 年参与了上 海市崇明县教育局开设实施的《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的课题研究。我们学校是 其中参加的崇明东部地区七所学校之一,也承担了其中的子课题的研究,编写了 “农村小学鸟文化教育”校本教材,撰写了《鸟文化课程的开发原则》的论文, 为我们继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我们学校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黄海生态区环境教育与公众意 识项目的一个学校之一, 在这样一个与世界接轨的大好机会中,我们积累了很多 的关于乡土资源的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 2、2006 年学校的县级重点课题《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的研究》已经结题,并且开展了多次的县级、市级研讨、展示活动。课题研究成 果受到县教育局、县进修学校研训部、科研部领导的充分肯定,以其特有的导向 性和推广价值在上级领导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3、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和时间保证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由七人组成,其中有校长、书记、教导主任、教科 室主任、学科负责人,也有教育第一线的骨干教师,可以说是一支精干的队伍。 无论是谁, 我们在长期的创造性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跟踪教学信息, 都在积极主动地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出谋划策,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这是我们完 成此课题的研究的根本保证。4、资料设备我们选择的这个科研课题,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部分相关的资料。 《国内外教育信息》 这类杂志主要介绍国内外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尤其 是一些教育科研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日本、美国、上海、江苏等。 《中国教育报》、《上海教育科研》、《上海教育》等杂志报道的内容有关 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教育科研教改的导向性的讲话, 便于教师把科研教改的方 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崇明县进修学校的宋林飞校长参与编写的《崇明生态》一书,对我们的课题 的开展与实施有非常高的指导作用。 另外,通过网络,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使大家得到很多的启发,更好 的投入到课题的实施中。 5、科研手段 以最新的科研理论为依据, 以探索实践中师生双边运行为主线,以校本教材 和对社会生活的实践为载体, 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 边研究、 边总结、边借鉴、边创新、边完善。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目标 (一)课题界定 1、课程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 的物质和人力。 2、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乡村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 括乡土地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本土化,是乡土资源的 特征之一。 3、乡土课程资源,是指将开发的乡土资源通过转化、优化为学校的校本课 程, 能为教师和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参考性的蓝本资料,从而更好地利用好所 挖掘的乡土资源。 4、开发与利用,指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有效生成、是可持续发展 的,而不是封闭型、静止式,乃至衰退状。 (二)研究目标 通过探索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模块、内容、原则,探索乡土课程资源利用的 途径、利用的一般模式、教师培训模式、乡土资源基地的建设等初步构建起“学 校与乡土课程资源基地互动交融”的运作体系;构筑起乡土课程资源基地群列, 形成优质多样的乡土课程资源规模效应, 从而构建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 践操作体系,为同类学校在课程建设上提供可操作性范例。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的类型的调查与分析 本校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本校教师对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上的心理趋向、价值定位及思路倾向的 研究; 2、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1)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特征; (2)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及模块的构建; (3)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基地建设的研究; (4)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途径的定位原则的研究; (5)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途径的实施意义的研究。 3、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利用的研究 (1)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利用的一般原则的研究: 针对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渗透性原则、生活化原则 (2)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利用的一般模式的构建: 分析资源—— 确定菜单——提供菜单——引入学生——调整体系——编著 文本 (3)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利用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A、实践体验法:引导参与 → 实践感受 → 体验内化 → 反馈外化 B、调查研究法:确定调查对象 → 拟定调查提纲 → 实在开展调查→结果 分析处理→提出对策建议 C、参观访问法 D、影响激励法 4、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1)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 (2)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与思想品德教学整合的研究; (3)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与英语教学整合的研究; (4)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研究; (5)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与体育教学整合的研究; ?????? 5、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与德育教育的整合的研究 (1) (2) (3) (4) 乡土德育资源的类型的研究; 乡土德育基地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利用乡土德育资源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利用乡土德育资源优化少先队工作的研究;6、农村小学乡土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1)中兴镇艺术资源的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探索音乐教学中开发与利用的地方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 7、农村小学乡土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1)乡土环境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的研究 (2)乡土环境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与方法的研究; (3)乡土环境教育资源的教育活动的实施策略的研究; 8、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发展性开发和利用管理机制的研究 (1)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管理体系的构建; (2) 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管理体制的构建; (3) 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管理运作机制的构建。 9、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评价研究 (1)评价目的:学校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通过评价要 逐步引导学生热爱自然, 关注农村社会与环境的现状,倡导热爱家乡的情感与责 任意识。 (2)评价内容: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态度;创新与艺术 (3)评价方式:评价形式的研究;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的呈现方式 10、个案研究(包括教师在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施过程中的体验性收 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小课题报告等)六、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之处 1、重点: 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包括开发 的原则、开发的内容与模块、开发的途径、开发的一般模式;利用的原则、利用 的一般模式、利用的途径与方法;另外乡土课程资源与学科教学、德育教育、环 境教育的渗透、整合的研究也是本课题的研究重点。 2、难点: 本课题的研究中最难掌握的是家庭、社会各界的支持;对乡土课程资源的开 发与利用的评价体系的构建。 3、创新之处: 本课题与其他乡土资源(语文、数学、德育教育、艺术、环境教育、音乐等 等的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A、研究领域是一致的。都设定在“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上。 B、研究总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促进农村小学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促进学生 的发展 区别: A、研究的具体范围不同。我们研究的范围是在我们学校所处的具体的社会 环境中。 B、开展研究的条件不同。在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的学校中,大多学校是处在 城乡结合部的农村中心小学, 有的是县级市的实验小学,开展课题研究的各种条 件都比较好。而我们学校地处崇明岛东部,是一所地道的农村小学,具有浓郁的 地方特色。 本课题的研究正是开发和利用我们各种独特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优 势,为实施新课程奠基,为学生发展服务。 C、 开发主体的参与度不同。以往许多课题的研究往往是学校单方面的研究, 开发主体是非常有限的, 我们的目标是让开发主体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我们的 课题研究中; 特别要通过我们全体教师的努力唤起社会上知名企业家、 知名人士、 学生家长的社会责任意识,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题研究中。 D、 研究方式不同。 以往许多课题的研究者往往缺乏与别人长效合作的意识, 这就造成了研究成果只能是肤浅的、表面的、一时的。而我们的研究是立足于本 地的各种乡土资源, 使学校与各乡土资源的主体成为紧密型的合作体。即学校主 体和乡土资源主体“双极”式的研究是互动的、主动的、长效的。这种发展性地 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将会使乡土课程资源得到全面的持续的开发和利用。 F、研究的本质不同:我们进行的是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是发展的,是 指通过研究,使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动态生成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有 效深化的,而不是不可持续的、甚至淡化、退化、甚至消亡。七、课题的操作措施 1、深入调查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法、及问卷调查、专访调查、实地考察等调查法,着重调查研 究如下内容: 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观点、基本经验及普遍存 在的困惑、困难等;本校农村乡土课程资源的分布及状态;本校开发和利用乡土 课程资源的现状、 成因及对策; 本校本地多元主体对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上 的心理趋向、价值定位及思路倾向。 2、构建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管理体系 通过行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着力构建起较完善的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 源的管理体系。构建起通畅、快捷的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管理网络;构建 起简洁合理有效的乡土课程资源发展性开发和利用的管理制度系列。 3、开展乡土课程资源发展性开发和利用实践探索 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法,着力在以下几方面做好探究工作: ⑴选定开发基地,成立开发小组,制定发展性开发预案,在“课题中心组” 统筹下,有组织实行特色化开发研究; ⑵以教研组为单位,全体教师全面进入乡土课程资源利用的实验,教研组及 老师都要有实验计划, 每一教案必须在乡土课程资源利用上详尽列出其具体研究 点,并在教后进行反思; ⑶选择“个案”,进行跟踪分析研究; ⑷ 定期不定期进行发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案例分析(范围、形式等 另定)。 4、切实推进重大研究举措 成立以课题组长为首的研发核心小组,着重抓好三件事:一是策划好重大研 究活动;二是做好科研情报资料的搜集、积累,特别是提炼的工作;三是抓实抓 紧在重大研究目标上的总结报告工作, 例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发展性开发的途 径、利用的模式等,不仅要确保有阶段性成果,而且要不断发现问题,明确新形 势,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5、着力构建发展性开发和利用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网络平台 主要做好三件事:一是成立网络平台构建小组,做到责任到人,任务明确, 制度规范;二是构建起特色化平台。平台要凸现动态性、互动性、发展性三个特 点; 三是优化平台构建主体。 平台必须强化师生、 家长、 社会相关人士的主体性。八、课题的分工姓名性别专业职务对成果的主要贡献 全面负责,组织管理、经费保障,主持课题的 研究 协助组织教师的培训工作 具体组织开展研究工作 负责教师的现代教育思想、教育技术培训组织 工作。 方案策划、报告撰写、资源收集、整理, 负责对教师进行培训 课程的开发与案例分析 协助组织管理,分管校园网的建设黄德昌 沈 洲 宋汉超 陈汉东男 男 男 男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朱汉萍 沈慕才 沈 刚女 男 男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黄葵菊 蔡红香 陆春陪 季红兵女 女 男 男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 小学高级具体负责德育教育、教育基地建设的研究 协调、分管上下联系,负责子课题的研究 负责后勤总务、对外联系工作 搜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信息资料、 负责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子课题分工情况表: 课题组长 黄德昌 子课题 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的类型的调查与分析 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利用的研究 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与德育教育的整合的研究 农村小学乡土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农村小学乡土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管理机制的研 究 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评价研究 个案研究 宋汉超 朱汉萍 副校长 教科主任 负责人 沈洲 黄德昌 朱汉萍 陈汉东 黄葵菊 沈刚 沈慕才 蔡红香 副组长 沈 洲行政职务 书记 校长 教科主任 教导主任 德育主任 教导主任 教导主任 工会主席九、课题指南 1、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的类型的调查与分析 本校开发和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本校教师对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上的心理趋向、价值定位及思路倾向的 研究; 2、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1)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特征; (2)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及模块的构建; (3)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基地建设的研究; (4)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途径的定位原则的研究; (5)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途径的实施意义的研究。 3、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利用的研究 (1)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利用的一般原则的研究: 针对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渗透性原则、生活化原则 (2)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利用的一般模式的构建: 分析资源—— 确定菜单——提供菜单——引入学生——调整体系——编著 文本 (3)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利用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A、实践体验法:引导参与 → 实践感受 → 体验内化 → 反馈外化 B、调查研究法:确定调查对象 → 拟定调查提纲 → 实在开展调查→结果 分析处理→提出对策建议 C、参观访问法 D、影响激励法 4、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1)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与语文教学整合的研究; (2)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与思想品德教学整合的研究; (3)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与英语教学整合的研究; (4)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研究; (5)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与体育教学整合的研究; ?????? 5、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与德育教育的整合的研究 (1) (2) (3) (4) 乡土德育资源的类型的研究; 乡土德育基地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利用乡土德育资源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利用乡土德育资源优化少先队工作的研究;6、农村小学乡土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1)中兴镇艺术资源的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探索音乐教学中开发与利用的地方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 7、农村小学乡土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1)乡土环境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的研究 (2)乡土环境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与方法的研究; (3)乡土环境教育资源的教育活动的实施策略的研究; 8、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发展性开发和利用管理机制的研究 (1)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管理体系的构建; (2) 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管理体制的构建; (3) 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管理运作机制的构建。 9、农村小学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评价研究 (1)评价目的:学校评价的重点在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通过评价要 逐步引导学生热爱自然, 关注农村社会与环境的现状,倡导热爱家乡的情感与责 任意识。 (2)评价内容: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态度;创新与艺术 (3)评价方式:评价形式的研究;学生的自我评价;评价的呈现方式 10、个案研究(包括教师在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施过程中的体验性收 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小课题报告等)“明珍盘龙”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登冠小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 1973 年 7 月,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辖的“教育研究革新中心”在一次国际研讨 会上提出了校本课程开发。1974 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校本课程开发 又一次成为重要的研讨议题。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校本、校本研究、校本课程与校本课 程开发等概念从教育科研的神秘殿堂走进了广大教育工作者, 尤其是全国几千万中小学实施 课程改革的教师的视野里。 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外有识之士公认的一本育人教科书,黄海云 她是形成一个人良好 品质和健康人格的沃土,为促进其健康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以弘 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为宗旨的校本的开发与研究,是指导孩子如何做人、形 成广泛而积极的爱好起重要导向作用。 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抛在我们登冠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我们立足于登 冠本土文化,努力体现 “传承民族文化”的办学理念,确定开发“登冠文化”校本课程, 表现出鲜明的学校特色,以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学校校本课程的总体思路是:以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为核心, 以开设特色课程为载体, 以 民间艺术教育为突破口, 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与研究性学习为基本形式, 把弘扬和传承民族文 化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感受和影响, 使同学们接受民 族文化的熏陶,吸收民族精神的营养,使之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支柱。 二、理论依据 1、课改文本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关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相关阐述。 2、近期国内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的理论 “登冠龙灯文化”是登冠文化的组成部分,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理论专著《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王文章著)中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 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由于这种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 遗产深藏于民族民间, 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 因此它体现着一个民 族的智慧和民族精神。 人类这一伟大的精神创造, 其内容和内涵要比物质文化遗产更为多姿 多彩, 更为博大精深??开展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是人类为保护自己的精神家园 而开展的一项极其伟大的文化传承工程。 ”它“对于民族精神的凝聚和延续,对于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大作用。 ” 该书还认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书中第四 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有如下阐述: “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走向和谐境界是一 个历史的必然规律??和谐思想是中华文化固有的价值观、 世界观和人生观。 构建人与自然、 人与人、 (特别是人与群体)人与自我的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和绝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思想基础和核心价值理念??” 三、研究内容 1、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传承登冠龙灯民族文化的意义。 2、登冠龙灯民族文化课程目标系统的构建。 3、登冠龙灯文化课程开发实施的内容与形式。 4、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传承登冠龙灯民族文化和利用登冠龙灯民族文化课程资源育 人的关系。 5、民间艺人进课堂操作方式和教学管理。 四、研究方法 1、传承实践法。 2、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分析比较法;文献法等。 3、与常规的校本研修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有机整合。 五、研究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课题研究必须始终关注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在本地社会和经 济的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 2、实践性原则。在各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组织实施长期的、大量的、各 种形式的传承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开展研究。 3、优势整合原则。学校在实验过程中,将注意整合教育与文化,教师与学生,外聘 教师(民间艺人)与校内教师,学校与学校,校长与校长,教师与教师,课程资源与学校, 课程与人等各个方面的优势,分工协作,力求过程与效果的优化。 4、生成性原则。在实践和思考中,不断扬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5、全员参与原则。登冠小学的校长、教师,学生,都是实验的参与者,都有参与实 验的义务,同时,都有分享研究成果的权利。 六、成果形式 登冠龙灯文化的研究成果分别以论文、经验交流、图片、光盘、录音带等方式呈现。 七、工作步骤 2007 年 7 月——2008 年 1 月,课题实验的预热,酝酿,申报阶段。 2008 年 2 月,课题实验的正式启动阶段,撰写实验方案、实施方案,组建实验班子, 申请开题、论证。各校建立实验档案。 2008 年 2 月——2010 年 1 月, 实验的进一步深入和总结阶段。 在继续以前所有研究内 容的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进行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传承土家民族文化和利用土家文化艺术课 程资源育人的关系”的研究。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传承土家民族文化形成完整的目标体系, 课程内容, 开发实施方式, 即形成较完善的机制和操作系统。 并基本能从理论上能 回答 “是 什么”“为什么” , “怎样”三个问题。 2010 年 2 月至 2010 年 6 月,形成详实的实验报告, 申请上级教育科研主管部门做结题鉴定。 八、课题研究的机构形式 顾问:王权、高一平、欧阳网苟 组长:黄海云 副组长:戴俊华、耿飞、王琳、马娟 组员:登冠小学全体教师《登冠人文》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 课题方案执笔 戴玉娟 一、课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 础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而学校课程管理 包括两层涵义: 一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校本课程的合 理开发。可见,作为学校自主管理、开发和实施的校本课程将成为课程改革关注 的焦点之一。 校本课程的实施使学校真正拥有了对课程的选择余地,使学校能够 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 家乡的风土人情、 历史文化遗存和社会习俗既是本地村民智慧的象征,又是 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对儿童少年而言,它们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有其特殊的呈 现形式,既真切生动,又“直接而朴质”,因而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独特的民 风民俗——“元宵节舞龙灯”;未经雕琢的民间故事——“董永传说”、“刘伯 温传说”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极好教材。 二、概念界定 人文的概念 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这就是我们常 常说的人类关怀、生命关怀。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在人世间的各种权利,只有 人权是天赋的,生来具有的,不可剥夺,也不可代替的。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 的个人利益,包括物质的利益和精神的利益。 我们所说的人文, 是指登冠的人们在发展中显现出先进的, 科学的, 优秀的, 健康的部分。 三、研究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人和事及其传统美德,培养热爱家乡之情,并让学生从 动人的民间故事中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兴趣以及接受孝道教育。 2、通过研究,使教师树立教学相长、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发展教师的综 合素质,养成在教育教学中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新课程观念,具备初步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研究的能力。 3、推动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发展。 四、研究内容 1、登冠人文 包括登冠历史沿革,地理环境,面积人口,工农业生产,登冠人们的生活习 俗,教育历史等情况,让读者通过阅读,对登冠有全面初步的了解。 2、美丽的传说 刘伯温其人和与之有关的美丽传说,展现足智多谋的刘伯温,用生动的智慧 传说和故事告诉读者智慧对于人的重要性。 董永其人和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展现孝道美德的感天动地,用丰富动人的 神话故事启迪读者孝的意义 3、“明珍学校”由来 以张建斌先生“孝敬父母、报恩家乡”“饮水思源、回报社会”的美德,感 动和激励着我们明珍实验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好好学习,全面发展,长大了 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五、研究原则 (一)自主性原则 校本课程就是要充分体现学校、教师、学生主体性的课程。允许教师、学生 对校本课程进行自主开发和实施。同时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广泛关注 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 实践、体验和创造等,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开放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放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校本课程内容的开放。它不限于 某一方面的民族文化资源。二是活动范围的开放。活动范围不限于学校、教室, 可将“课堂”延伸到家庭、社区、社会生活场所,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 间。三是活动方式的开放。学生的活动方式表现为自主选择、主动探究、自主实 践;教师的活动方式表现为创设情境、参与合作、指导帮助。具体的活动形式包 括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表演、动手操作以及搜集信息等等。 (三)灵活性原则 各个班级的教育资源和优势不尽相同,教师的状况发展也不均衡,加之各班 学生的个性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时,尽 可能根据不同学科教师和班级学生的差异,充分挖掘和利用已有的资源优势,尽 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六、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行动即研究。其研究的步骤主要包括:(1)提出问题(观察、 思考、发现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选定主题;(3)文献查阅;(4)制定方案 (克服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5) 收集资料(常用问卷、 调查报告、 测验数据); (6)实施研究;(7)评价反思。 七、工作步骤 1、准备阶段 课题小组根据个人专长,明确个人分工,开始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2、实施阶段 (1)课题组成员各个成员根据课题的总方案,结合自身的特点合理分工, 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 (2)编制《校本课程教学大纲》。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课时、评价 4 部 分。编制适合不同年段、要求的教材。 (3)课题组成员根据编写的各门校本教材《大纲》、《教材》实施,进行 教学研究。 (4)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总结、反思。积极撰写研究典型案例(包括教学 活动设计、论文、学生作品等),组织交流,每次做好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的收 集。 3、结题阶段 对所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评价,写出课题总结报告。 八、小组成员基于民族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金坛市登冠小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提出: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 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行 ,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而学校课程管理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和 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可见,作为学校自主管理、开发和实施的 校本课程将成为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 校本课程的实施使学校真正拥有了对课程的选择 余地,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但是,由于众多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成为校本课 程开发的弱势群体。 他们急需一个有利于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体系指导, 也急需一 些成功的范例作为他们的蓝本。这是我们提出问题的原因之一。 热爱家乡是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了解、 继承民族的、 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 必须抓紧。 从目前来看:一是失传,如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西化严重。我校地处金坛西北部,这 里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元宵节舞龙灯” ;未经雕琢的民间故事——“董永传说”“刘伯 、 温传说”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极好教材。这是我们提出问 题的原因之二。 进入课改五年多来,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沐浴着课改的春风,正焕发出现代化省 级实验小学的风采。学校组建了学生男子、女子龙灯队,活跃在乡村、社区;学校 2000 年 被评为“写字实验学校” ,成功召开 2 次写字教育现场会;学校将“弘扬民族文化,打造现 代、书韵、绿色学校”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积极开发实施校本课程《趣味书法》《登小盘 、 龙》《经典诵读》《登冠传说》 、 、 。为了充分挖掘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规范开发和实施校 本课程,并彰显特色、多出成果、力争示范,我们提出了《基于民族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与 实施的研究》这个课题来进行深入研究。这是我们提出问题的原因之三。 二、概念的界定1、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的定义有许多不同的表述形式。从总的方面来看,不外乎广义和狭义两类。 (1)广义的民族文化定义 广义的民族文化定义即普遍意义上的民族文化定义, 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 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总和。 这一成果包括物质方面的、 精神方面的和介于 两者之间的制度方面的成果。 (2)狭义的民族文化定义 狭义的民族文化专指民族的精神创造,包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思想道德、价值观 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民间工艺等等。 (3)本课题中所讲的民族文化特指千百年凝练的“经典” 、未经雕琢的当地民间故事“登 冠传说” 、形式与内涵统一的“国粹书法” 、演绎数百年的传奇色彩的传统民间体育项目“龙 灯” 。她是登冠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的结晶。 2、校本课程 按照现代课程分类理论来说, 校本课程并不是一种课程类型, 而是属于课程管理方面的 一个范畴, 是正在形成之中的同我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一个 组成部分,即中小学新课程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 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 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三、理论思考1、课程论。施良方在《课程论》中提到: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源于主体的实践活动,主体和外界 的交互行为及其内部认知加工过程, 是主体通过活动对体验的内化、 知识意义的生成和人格 精神的构建过程。 构建知识意义与价值理念的过程, 是师生以至同学之间在现实的交往中探 索生命意义, 创造人生体验和生活智慧的生命活动的过程。 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 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外界的相互作 用包括资源的重组,伙伴的合作等。 3、生理医学理论。德国医学博士林助雄他指出,儿童诵读古代经典作品时,大多不求 甚解,只是背。从表面上看,这只是左脑的训练而已。然而,由于儿童在诵读过程中,完全 松驰, 致使脑波从倍塔波转换到阿尔法波, 也就是说诵读经典的小孩在舒解身心压力的同时, 在阿尔法波的作用下,脑与潜意识的互动加强了自身的记忆力、判断力、注意力、灵感的创 造力,学习能力可增长 2—5 倍。 4、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舞龙灯能强健他们的体魄,发展运动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笛子作为民族管乐的一种以 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绚丽多彩闻名于世,使学生受到听觉熏陶;中国书法,体现了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他可以启智、冶德、可以引领创新, 成就好的人格; 诵读经典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样的结合体现了 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观。四、研究目标(一)总目标 在传统、优秀文化的浸润下,促进教师、学生成为文明、儒雅、体健、情趣的人;具有 较高综合素质的“龙的传人” ;继承、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形成独具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体系,为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提供范例。 (二)具体目标 1、让学生了解家乡特有的民族节日习俗——舞龙灯,掌握基本的舞龙灯的基本技法, 感受家乡朴实的风土人情; 会讲流传在登冠乡土上的民间传说,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能诵读经典《弟子规》等,并能从中摄取规范自我言行的营养;写一手漂亮的汉字,培养学 生的审美情趣。在经历体验中培养对民间文化的兴趣,从而促进他们认识、筛选、继承、发 展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通过研究,使教师树立教学相长、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发展教师的综合素质,养 成在教育教学中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新课程观念,具备初 步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研究的能力。 3、形成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推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系列成果。 (包括教师开发 的校本教材、撰写的研究论文、活动的典型课例、制作的课题网站和学生民乐汇演、龙灯表 演、书法作品展示等成果。为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提供一个成功的范例。五、研究的内容立足我校开设的四个校本课程《趣味书法》《登小盘龙》《经典诵读》《登冠传说》 、 、 、 , 研究下列四个方面: 1、校本课程与学校特色的整合研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亮点纷呈,兴趣活动、第二课堂、综合实践、地方课程、特色学校等新 名称如雨后春笋。 有的学校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只是原有活动课、 选修课的简单改造甚至直接 翻版; 有的学校把校本课程与学生兴趣小组混为一谈; 有的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只限于学科知 识的拓宽、 加深。 有的学校将培育学校特色与开发校本课程相孤立??许多轰轰烈烈的校本 课程开发只是停留于浅层次的利用上, 无关学校与学生的深度发展, 无论是管理还是教学都 出现混乱状态。能否在育人总目标的统领下,将这些教学行为有机整合,发挥最大最优的功 能,需要我们去实践。 2、校本教材各学段教学内容编排的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首先是制定《课程大纲》 ,在大纲的指导下编写出校本教材。而一套有效 的校本教材必须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必须写清楚适用年级、教学课时、年段目标。课程内容 的组织(如按主题或课题编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 3、校本课程的目标检测与评价的研究 校本课程目标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与灵魂。 没有清晰的课程目标, 不仅课程开发过程 缺乏计划性与方向性,而且缺乏目标导向,从严格意义上讲,也无从谈起课程开发活动。因 而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首要的问题是确定校本课程目标。 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则要全面。 既要对教材的开发进行评价, 又要对课程的实施即教学 的过程进行评价, 同时也要有对结果的评价, 而对结果的评价又要分别评价教师在校本课程 的开发和实施中的自身发展和学生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个性特长的发展情况。 我们拟开 展三条线结合的评价: (1)联系日常教学,进行表现性评价(2)记录学习足迹,进行成长 记录袋评价(3)结合重大活动,进行展示性评价。 4、校本课程师资配置的最优化研究 农村学校教师数量少, 专任教师更加缺乏。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教师力量不足加大 了课程实施的难度。但是,广阔的农村却不乏多才多艺的校外辅导员。一方面,学校可以聘 请优秀专门人才担任课程开发、实施教师,同时,可以结合现有教师的兴趣特长,让他们在 担任基础教学同时,参加提高培训,努力探究优化师资配置的方法。六、研究原则(一)自主性原则 校本课程就是要充分体现学校、教师、学生主体性的课程。允许教师、学生对校本课程 进行自主开发和实施。 同时充分体现 “以人为本” 的思想, 广泛关注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利,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设计、开发、实践、体验和创造等, 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开放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放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校本课程内容的开放。 它不限于某一方面的 民族文化资源。二是活动范围的开放。活动范围不限于学校、教室,可将“课堂”延伸到家 庭、社区、社会生活场所,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三是活动方式的开放。学生的 活动方式表现为自主选择、主动探究、自主实践;教师的活动方式表现为创设情境、参与合 作、指导帮助。具体的活动形式包括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表演、动手操作以及搜集 信息等等。 (三)灵活性原则 各个班级的教育资源和优势不尽相同, 教师的状况发展也不均衡, 加之各班学生的个性 也存在差异,因此,在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时,尽可能根据不同学科教师 和班级学生的差异,充分挖掘和利用已有的资源优势,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力争 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显出班级和学校的特色。力求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七、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行动即研究。其研究的步骤主要包括:(1)提出问题(观察、思考、发现 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选定主题;(3)文献查阅;(4)制定方案(克服研究的盲目性和随 意性);(5) 收集资料(常用问卷、调查报告、测验数据); (6)实施研究;(7)评价反思。八、预期成果的表达形式撰写出有价值的研究报告及研究论文; 推出系统的校本课程开发教学活动设计、 案例和 活动课实录;推出系列学生成果;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九、工作步骤1、立项阶段(08.1) (1)确定研究课题,制定总方案,申报立项,举行开题论证活动。 (2)邀请市专家对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 (3)子课题申报。将主课题分解为四个子课题:“趣味书法”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 《 究》《 、“龙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 、“登 冠传说”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 ,切实将研究落到实处,落实到课堂。 2、实施阶段(2008.2--------20010.1) (1)课题组成员各个成员根据课题的总方案,结合自身的特点合理分工,并制定相应 的实施计划。 (2)编制《校本课程教学大纲》 。包括课程目标、内容、课时、评价 4 部分。编制适合 不同年段、要求的教材。 (3)课题组成员根据编写的各门校本教材《大纲》《教材》实施,进行教学研究。 、 (4)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总结、反思。积极撰写研究典型案例(包括教学活动设计、 论文、学生作品等) ,组织交流 ,每次做好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的收集。 3、结题阶段(10.6) 对所积累的资料进行整理、评价,写出结题报告。展示研究成果,邀请专家鉴定。十、组织分工组 长:王 权 全面主持课题研究工作。 副组长:高一平 课题方案规划设计等。 冷漓锦 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等。 钱小莉 负责计划修订,资料收集等。 组 员:登冠小学全体教师 下设四个子课题: 《 “趣味书法”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 组长:陈莉莉 《 “龙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 组长:黄海云《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 组长:钱小莉 《 “登冠传说”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研究》组长:戴玉娟常州市教科研课题申报、评审书课 题 名 称: 基于民族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主持人:王权所 在 单 位:金坛市明珍实验学校 申 报 日 期:2007 年 10 月拟结题时间:2010 年 7 月常州市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主持人 王 姓名 专业技 行政职务 校长 术职称 最后学历 本科 最后学位 小学高级 专长 权 性别 男 族 研究 行动研究 民 汉 年月 出生 1971 年 2 月金坛市明珍实验学校 工作单位 (原金坛市登冠中心小学) 邮政编码 通讯地址 金坛市登冠集镇 电子信箱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不含主持人,限报十人) 专业技术 姓名 职称 高一平 冷漓锦 小学高级 小学一级 明珍实验学校 明珍实验学校 工作单位 专长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 课题方案规划设计等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等 “龙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 戴俊华 小学一级 明珍实验学校 行动研究 的研究 耿小仙 钱小莉 小学高级 小学一级 明珍实验学校 明珍实验学校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 资料收集、整理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 研究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情况
213253 联系电话 1 实施的研究 “登冠传说” 校本课程开发 戴玉娟 小学二级 明珍实验学校 行动研究 实施的研究 “龙灯”校本课程开发实施 黄海云 小学一级 明珍实验学校 行动研究 的研究 “趣味书法”校本课程开发 陈莉莉 小学高级 明珍实验学校 行动研究 实施的研究 “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 耿 飞 小学一级 明珍实验学校 行动研究 实施的研究 吴建霞 小学二级 明珍实验学校 行动研究 课题网页建设、资料收集课题主持人(2007 年 8 月前)曾担任过哪些教育科研项目研究,完成情况如何 课题级别 1、省级电 教课题 课题名称 《优化组合多种媒体, 开启小学生创新思维能 力》 2、常州市 重点课题 《自主创新性学习方 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尝 2002 年 10 月 课题的规划、调整 已结题 批准时间 1999 年 12 月 在课题中的分工 完成情况课题的规划、 指导、 已结题 总结 试》 3、常州市 级立项课 题 《农村小学校本教研有 效途径与策略的研究》 2004.7 课题负责人,课题 规划、指导 已结题论文或著作名称出版部门或发表报刊 省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比日期生活:焕发数学教学生命的土壤 发 表 或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出 版 的 主 要 论 以“研究”走向“实践” 文 或 著 作 以活动课程建设为突破口, 省“师陶杯”三等奖 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 正确认识活动课程, 上好数学活动课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新教法一 常州市“教海探航”征文 二等奖 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及学 省“师陶杯”二等奖 习设计 让学生在生活中建构自己的数 学 省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比 三等奖 数学呼唤“LIVE” 二等奖 省“师陶杯”一等奖 省教育学会优秀论文评比2004.022003.112003.042002.112002.04 三等奖 常州市“教海探航”征文 2002.072001.112001.7 三等奖 《常州初教》 1998.6 例 用爱心、恒心转化后进生 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复习 闻听女儿读书声 《常州初教》 《小学教学参考》 发表《家庭教育》 5.5 2005.8二、课题设计论证 一、选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提出: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 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 结构、 内容,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 “实 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而学校课程管理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国家规定的课 程和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校本课程的合理开发。可见,作为学校自主管理、开发和 实施的校本课程将成为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校本课程的实施使学校真正拥有了对课 程的选择余地,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但是,由于众多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 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弱势群体。他们急需一个有利于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体系指 导,也急需一些成功的范例作为他们的蓝本。这是我们提出问题的原因之一。 热爱家乡是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了解、继承民族的、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抓 紧。从目前来看:一是失传,如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西化严重。我校地处金坛西北 部,这里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元宵节舞龙灯” ;未经雕琢的民间故事——“董永传说” 、 “刘伯温传说”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极好教材。这是我 们提出问题的原因之二。 进入课改五年多来,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沐浴着课改的春风,正焕发出现代化 省级实验小学的风采。学校组建了学生男子、女子龙灯队,活跃在乡村、社区;学校 2000 年被评为“写字实验学校” ,成功召开 2 次写字教育现场会;学校将“弘扬民族文化,打 造现代、书韵、绿色学校”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积极开发实施校本课程《趣味书法》《登 、 小盘龙》《经典诵读》《登冠传说》 、 、 。为了充分挖掘利用地方民族文化资源,规范开发和 实施校本课程,并彰显特色、多出成果、力争示范,我们提出了《基于民族文化的校本课 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这个课题来进行深入研究。这是我们提出问题的原因之三。 二、内容: 立足我校开设的四个校本课程《趣味书法》《登小盘龙》《经典诵读》《登冠传说》 、 、 、 , 研究下列四个方面: 1、校本课程与学校特色的整合研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亮点纷呈,兴趣活动、第二课堂、综合实践、地方课程、特色学校等 新名称如雨后春笋。有的学校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只是原有活动课、选修课的简单改造甚至 直接翻版;有的学校把校本课程与学生兴趣小组混为一谈;有的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只限于 学科知识的拓宽、加深。有的学校将培育学校特色与开发校本课程相孤立……许多轰轰烈 烈的校本课程开发只是停留于浅层次的利用上,无关学校与学生的深度发展,无论是管理 还是教学都出现混乱状态。能否在育人总目标的统领下,将这些教学行为有机整合,发挥 最大最优的功能,需要我们去实践。 2、校本教材各学段教学内容编排的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首先是制定《课程大纲》 ,在大纲的指导下编写出校本教材。而一套有 效的校本教材必须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必须写清楚适用年级、教学课时、年段目标。课程 内容的组织(如按主题或课题编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 3、校本课程的目标检测与评价的研究 校本课程目标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与灵魂。没有清晰的课程目标,不仅课程开发 过程缺乏计划性与方向性,而且缺乏目标导向,从严格意义上讲,也无从谈起课程开发 活动。因而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首要的问题是确定校本课程目标。 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则要全面。既要对教材的开发进行评价,又要对课程的实施即 教学的过程进行评价,同时也要有对结果的评价,而对结果的评价又要分别评价教师在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的自身发展和学生在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中个性特长的发展情 况。我们拟开展三条线结合的评价: (1)联系日常教学,进行表现性评价(2)记录学习 足迹,进行成长记录袋评价(3)结合重大活动,进行展示性评价。 4、校本课程师资配臵的最优化研究 农村学校教师数量少,专任教师更加缺乏。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教师力量不足 加大了课程实施的难度。但是,广阔的农村却不乏多才多艺的校外辅导员。一方面,学 校可以聘请优秀专门人才担任课程开发、实施教师,同时,可以结合现有教师的兴趣特 长,让他们在担任基础教学同时,参加提高培训,努力探究优化师资配臵的方法。 三、价值: 在传统、优秀文化的浸润下,促进教师、学生成为文明、儒雅、体健、情趣的人; 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龙的传人” ;继承、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形成独具本校特色的校 本课程体系,为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提供范例。 1、 让学生了解家乡特有的民族节日习俗——舞龙灯, 掌握基本的舞龙灯的基本技法, 感受家乡朴实的风土人情;会讲流传在登冠乡土上的民间传说,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之情;能诵读经典《弟子规》等,并能从中摄取规范自我言行的营养;写一手漂亮的汉 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经历体验中培养对民间文化的兴趣,从而促进他们认识、 筛选、继承、发展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通过研究,使教师树立教学相长、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发展教师的综合素质, 更新课程观念,具备初步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和研究的能力。 3、形成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推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系列成果。 (包括教师 开发的校本教材、撰写的研究论文、活动的典型课例、制作的课题网站和学生民乐汇演、 龙灯表演、书法作品展示等成果。为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提供一个成功的范例。 四、研究基础: 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学校组建了学生男子、女子龙灯队, 活跃在乡村、社区;学校 2000 年被评为“写字实验学校” ,成功召开 2 次写字教育现场 会。学校将弘扬民族文化,打造“现代、书韵、绿色”作为学校的办学目标。积极开发 实施校本课程《趣味书法》《登小盘龙》《经典诵读》《登冠传说》 、 、 、 。目前, 《趣味书法》 、 《登冠传说》校本教材已编好,并正在实施。 参考书目: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杨小微主编 北师大出版社 2001。5 《课堂教学论》 袁金华 魏所康 朱川彬主编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4 《教育理想与信念》肖川 岳麓书社 2002。6 三、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课题组负责人王权校长是“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曾主持 过省级“九五”电教课题《优化组合多种媒体,开启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常州市“十五” 重点课题 《自主创新性学习方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常州市级
立项课题 、 《农 村小学校本教研有效途径与策略的研究》 ,三课题均分别结题,取得较好的研究效果。课题组成员为全校教学人员。由分管校长具体规划,教科室具体实施。成立了四个子 课题,子课题组长均由骨干教师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产生,积极性高。课题组成员中,有 金坛市级及其以上骨干教师 7 人。学校还向社会聘用了多名校外辅导员。为课题的顺利实 施提供了智力保证。教科研氛围浓厚,学校有完善的教科研奖励制度和教科研管理制度,课题研究提供了 制度保证。学校建有校园网,并与互联网相连,有完备的各种专用教室,每学期用于订阅各项教 学杂志的费用在 6000 元以上,校“张明教育发展基金”极大的调动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 积极性。为研究提供了物质保障。学校将“现代、书韵、绿色”作为办学目标,以弘扬民族文化为办学特色,与研究课 题相一致。以课题促特色,以特色支撑课题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精力上的保证。本课题组成员具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的主要理论和现代信 息技术及教育统计的手段,所有成员均能制作课件。学校大力支持本课题组成 员进行研究活动并给与必要的时间保证。 四、研究计划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 究阶段 立 项 2007.12 阶 段 完成 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1、 设计课题方案。 (高一平) 2、 申报课题。 (王权) 3、举行开题论证活动。 (冷漓锦) 4、子课题申报。 (钱小莉) 1、 校本教材、大纲各一份。 1、 编写校本教材、大纲。 (高一平) 2、 中期报告一份。 2、 分年段实施校本课程。 (王权) 实 施 20010.1 阶 段 (冷漓锦) 4、 完成中期报告。 (钱小莉) 一次。 5、 课题研究及校本课程开发 现场会一次。 1、 研究结题报告一份。 1、 整理研究过程资料。 (钱小莉) 2、 研究成果集 (含校本教材、 结 题 2010.6 阶 段 3、 完成研究成果集(展)并推广。 作品集、学生才艺展示) (高一平) 若干。 2、 完成结题报告。 (冷漓锦) 课题网站、论文集、学生 3、 组织开展研究, 并收集研究资料。 4、 每年学生综合素质展示各 3、 研究论文、案例数十篇。 1、主课题方案一份 2、子课题方案各一份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1、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编排科学,时间安排合理,操作性 强高一平等2、课题结题报告能为农村学校开设校本课程提供成功的理论 经验和实践范例。实践性强。王权等3、研究论文(案例)集数十篇研究论文发表、获奖。促进教师科研 能力的提高。冷漓锦等4、学生素质综合展示学生成为文明、儒雅、体健、情趣的人,综 合素养得到提高。戴俊华等5、课题网站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0将通过互联网将研究成果、经验推广。钱小莉等年7月五、评审意见1、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请注明该课题是否拟推荐为辖市区级课题或常州市级课题等 意见) 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 2007 年 10 月 20 日2、县(市、区)教科研部门审核意见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 年 月 日 3、市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意见单位盖章负责人(签字) : 年 月 日资源名称: 所属科目: 关 键 字: 上传日期:10 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介入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月报 音乐 录 入 人: 尹丹红 所属年级:
14:13:05 点 击 数: 5内容简介:10 月《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介入音乐课堂教学 的实践研究》月报 结合开提报告,再次深入研究、分析本课题研 究背景,完成结题报告“课题研究背景”一节。 如下: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介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符合世界音乐教 育的新趋势。 “文化多元化”的口号是许多有学之士在当下经济全球化 的浪潮下提出来的,指出经济可以全球化,但是文化不能一体化,如果 全世界都成为一种文化,穿一样的衣服,听一样的音乐,这将是人类的 不幸。因此,为了保持民族音乐文化的独特性,欧美的一些国家已经实 行了多元化的音乐教育, 对不同民族音乐的实践与欣赏,正在被引进到 中、 小学的音乐教育及日常音乐生活中, 许多大学开设了以学习演奏和 演唱各民族音乐为主要目的的“世界音乐”课。可以说,少数民族音乐 文化介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符合世界音乐教育的新趋势。 (二) 弘扬民族音乐, 理解多元文化是现行音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 求。 “弘扬民族音乐” “理解多元文化” 、 是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 “课改”明确指出: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 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平等 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引导对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以利于我 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后果。 (三)现行音乐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 忽视音乐文化的渗透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弊端。 对汉民族学生 来说,学生过去所能接触到的基本只有本民族的音乐,品种单一,少有 其它选择 ,教材中偶尔有的少数民族歌(乐)曲也仅仅是从歌曲学唱 或乐曲欣赏中展开, 关注的是音乐的本体性或是技能技巧方面, 忽视了 歌(乐)曲后面的文化因素,也就是人文性,直接导致了学生对音乐理 解的片面性和对音乐内涵的割裂,严重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效果, 并走入 欣赏、理解音乐的误区。当然,这种音乐本体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 我们本课题要解决的难点之一。 (四)他者的音乐文化观念。因为各民族的文化不同,价值观不同,对 一件事情的看法可能会不一样, 在这种情况下,沟通和理解显得特别重 要,通过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可以帮助我们与不同民族增进了解,此 外,我们也需要学习其他民族的音乐,以丰富我们自己。同时,我们也 通过本课题研究“唤醒”和“点亮”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遗产的重视和 爱护。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文本”的,没人听,没人喜欢就 不可能保护。 所以,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实践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介入小学音乐 课堂教学的研究不仅迎合世界音乐教育的新趋势, 也是我国当下音乐课 程改革的要求, 当我们充分认识到音乐文化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并 尝试通过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介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 让学生领悟 和体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不同于我们汉民族音乐文化的那些独特性和 丰富性,让他们在文化浸润中学习音乐,汲取养料,茁壮成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文开题报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