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期间交了养老保险如何退保,但上单位放假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退保了,现在单位不管,社保拒不接收,

现在位置:
& 亲,你迷路了!2014职工养老保险补缴政策(最新)
当前位置: >
2014职工养老保险补缴政策(最新)
  2014年如何补缴养老保险,职工个人养老保险补缴新政策2014,养老保险补缴标准,补缴档次分几种。
  国家出台补缴养老保险费新政策,对未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单位和人员及中断缴费企业和人员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做出明确规定,为各类人员补缴以前中断期间的养老保险费,接续养老保险关系提供了政策依据。
  ■补缴范围:
  这次享受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优惠政策的,包括未参保企业和人员及中断缴费的企业和人员。不包括按规定核定了缴费基数但有历史欠费的企业和人员,对已核定过缴费基数的历史欠费的滞纳金,仍由地税部门按规定确定和征收。
  ◎关于未参保单位和人员补缴
  实行个人缴费后,未核定过缴费基数、未缴费人员为未参保人员;单位一直未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参保登记,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为未参保单位。
  ◎关于中断缴费人员补缴
  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后,核定过缴费基数,也曾缴费,后因各种原因不再申报缴费基数,也不再缴费的,为中断缴费企业和人员。
  国家和省规定的应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单位,应按国家和省规定,为与本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所有人员(含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的固定工、劳动合同制和实行临时工缴费制度后的原临时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于用人单位原因部分人员应缴未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书面补缴申请,并提交申请补缴期间与被保险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以及工资收入凭证,经确认后,由企业和职工个人从规定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之月,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在2009年12月底前主动补缴养老保险费的,可以按优惠政策补缴。原长期病休6个月以上时间、判刑人员服刑期间,不允许补缴。
  单位整体未参保的应从企业注册成立之日起为职工全员参保,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在2009年12月底前主动补缴养老保险费的,可以按优惠政策补缴。但补缴的时间最早不早于1995年1月(乡镇企业最早从2003年1月起补缴),有视同缴费年限的,应按上条规定的最早补缴时间补缴(即将企业和个人实行缴费制度后,应缴费的时间均补缴齐,其中,建立个人账户后连续缴费满5年以上,才能计算视同缴费年限)。
  整体未参保单位包括在我省行政区域内尚未参保缴费的各类企业和职工。
  整体未参保单位参保补缴,应全员参保补缴。单位全员补缴后,由原单位负担养老保险费用的退休人员,从全部补缴资金到账后的下月起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范围,从纳入统筹的次年起参加基本养老金调整。纳入统筹时原单位负担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按2007年底的实际发放额加2008年以后调待全省平均增加额核定(2008年全省人均月增加养老金143.5元,核定2007年原单位实际发放退休人员养老金时,应核实月实际发放额,取月平均数。下同)。
  曾在国有、集体企业工作的职工,与原企业解除、终止劳动关系后,已以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中断或虽未参保的原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含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的固定工、劳动合同制和实行临时工缴费制度后的原临时工),现自己申请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可将与原企业解除、终止劳动关系前应补缴的时间按补缴有劳动关系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补缴标准进行补缴。与原企业解除、终止劳动关系后至以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前未缴费的时间,按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人员补缴标准进行补缴。
  原国有、集体企业中的固定职工和劳动合同制职工自实行个人缴费起一直未参保缴费,现企业已经灭失,本人已达到或超过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年龄(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本人自愿,可按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人员补缴标准从2007年开始向前补缴或向后继续缴费。男缴至满60周岁、女缴至满55周岁,缴费不满15年的可缴费满15年以上,办理按月享受养老待遇手续。原在企业工作时间,符合认定视同缴费年限的(即将企业和个人实行缴费制度后,应缴费的时间均补缴齐,其中,建立个人账户后连续缴费满5年以上),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后视同缴费年限。劳动合同制职工补缴1993年1月前养老保险费,应按补缴有劳动关系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补缴标准进行补缴。一直是临时工,且本人已达到或超过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现企业已经灭失,不允许补缴。上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时的养老金计发办法规定计算,从补缴完成的下月起计发,从纳入统筹的次年起参加基本养老金调整,以前不补调、不补发。
  因终止劳动合同,按国家和省规定一次性结清有关保险待遇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的人员(不含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一次性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员),在城镇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可按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人员补缴标准补缴或重新缴费满15年后按月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原一次性结清待遇的缴费年限不再计算。现已达到或超过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固定工、劳动合同制职工也可按此办法补缴。
  ■补缴基数和缴费比例
  未参保或中断缴费的企业和人员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分两个阶段:
  一是补缴有劳动关系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在2009年12月底前主动补缴养老保险费的,补缴1995年底以前(建立个人账户前)的,按中断当年全省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其中1989年底以前各年度以1990年全省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补缴1996年1月以后(建立个人账户后)的按中断当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或100%为基数。补缴时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为中断当年缴费比例。
  二是补缴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期间基本养老保险费。在2009年12月底前主动补缴养老保险费的,补缴1993年1月至1995年12月(建立个人账户前)按中断缴费当年全省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补缴1996年1月以后(建立个人账户后)按中断缴费当年全省职工平均工资60%或100%为基数,均按20%比例补缴。
  ■滞纳金和补缴利息
  对于补缴有劳动关系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单位缴费部分可适当减收滞纳金,对于个人缴费部分只收取利息。超过补缴优惠期限,即便是主动补缴,也不再享受减收滞纳金的优惠政策。经法院判决或劳动仲裁裁决由用人单位补缴养老保险费的,以及经审计、稽核、监察、举报发现缴费基数不实、少报缴费人数造成少缴、漏缴养老保险费责令补缴的,严格按规定收取滞纳金,不得减收滞纳金。
  补缴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期间基本养老保险费,其中:12%部分按补缴有劳动关系期间单位缴费部分应缴滞纳金比例确定收取滞纳金标准,8%部分按规定收取利息。但按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人员补缴标准补缴的起始时间不早于1993年1月。
  整体未参保单位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费有困难的,可于2009年6月底前与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协商签订分期补缴协议,协议补缴期限最迟不晚于2010年底。补缴协议期内分期补缴完成的,可享受减收滞纳金的优惠政策。
  ■缴费时间
  对于不同群体确定了不同的补缴时限。单位已经参保,但有部分人员未参保的企业职工,原固定工最早可从1993年1月补缴;原临时工1994年12月以前转招为劳动合同制的,最早可从1990年3月补缴;原临时工1995年1月以后转招为劳动合同制的,最早可从1986年10月补缴;一直是临时工的最早可从1986年10月补缴。
  ■特别规定
  未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过或在企事业单位参保缴费不足10年的,从1993年1月按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人员补缴标准补缴的女参保人员,必须满55周岁后,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
  养老保险需要缴纳费用满15年,方可在退休时享受养老保障。那么,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养老保险缴纳中断该怎么办呢?对此,国家实施了养老保险补缴政策以解决这一问题。
  关于未参保单位和人员补缴
  通知明确,实行个人缴费后,未核定过缴费基数、未缴费人员为未参保人员;单位一直未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参保登记,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为未参保单位。
  国家和省规定的应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单位,应按国家和省规定,为与本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所有人员(以下简称&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在国家规定劳动年龄内的职工,由于用人单位原因应缴未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提出书面补缴申请,并提交申请补缴期间与被保险人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以及工资收入凭证,经确认后,由企业和职工个人从规定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之月起,补缴养老保险费。
  单位整体未参保的,应从企业注册成立之日起为职工全员参保,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但补缴时间最早不早于1995年1月。按规定参保补缴后,其已办理退休手续由单位负担其养老保险费用的人员纳入养老保险统筹。
  未全员参保续保和整体参保单位在进行社保登记后,可补缴至本文下发前,以后应按规定正常缴费。
  未参保的原国有、集体企业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现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的,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与原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原始证明材料和原职工档案,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后,可对原在企业工作期间未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时间进行补缴。建立个人账户后连续缴费满5年以上的,其在原国有、集体企业工作符合国家和省规定的连续工龄,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后可视同缴费年限。
  未参保的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灵活就业人员,不允许补缴。未参保人员男不满60周岁,女不满55周岁的,允许其参保缴费,从参保之月起计算实际缴费年限。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缴费不满15年的,可延续缴费满15年后办理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
  关于中断缴费人员补缴
  实行个人缴费后核定过缴费基数,也曾缴费,后因各种原因不再申报缴费基数,也不再缴费的,为中断缴费。2005年底以前中断缴费的,可按本文规定补缴。
  补缴基数和缴费比例
  未参保缴费的单位或人员和2005年底以前中断缴费人员补缴养老保险费,可按中断当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或100%为基数补缴。补缴建立个人账户以前养老保险费的,按相应年份全省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补缴,其中,补缴1989年底以前养老保险费的,以1990年全国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补缴。单位和个人按当年缴费比例补缴。
  滞纳金和补缴利息
  通知明确,补缴单位缴费部分加收滞纳金,补缴个人缴费部分补缴利息。补缴的1995年底以前单位缴费部分和滞纳金并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补缴1996年1月至2005年底单位缴费部分,按11%账户规模将本息划入个人账户后剩余部分连同滞纳金并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其中,补缴单位缴费部分按日加收2&滞纳金,其中,中断6个月以内的时间,不收取滞纳金,超过6个月的时间按日加收滞纳金。
  应参保未参保企业整体参保和因生产经营困难中断缴费的单位整体续保,在2009年6月底以前补缴养老保险费的,根据其现经营情况,可适当减收滞纳金。
  行政诉讼、劳动争议仲裁判定由企业补缴养老保险费的,按规定补缴的滞纳金,不得减收。经审计、稽核、监察发现缴费基数不实、少报缴费人数造成少缴、漏缴养老保险费责令补缴的,按规定加收的滞纳金不得减收。
  需补缴的利息不得减免。补缴建立个人账户以前利息,按建立个人账户后历年公布的记账利率的平均值补缴。建立个人账户后按历年公布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补缴。个人补缴的建立个人账户前的利息并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补缴的建立个人账户后的利息记入个人账户。单位和个人缴费部分共同补缴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从建立个人账户时间起,为个人建立个人账户。
  我从2001年到现在上的养老保险,但是中间06到08断了不到两年,请问可以补交吗?怎么补交,大概补交多少? 有什么其它需要补交的吗?怎么补交合适?
  注:2001年-2006年在以前单位投保,2006年末-2008年初未投,2008-至今投保
  但据我所知,你也可以不补的,因为社保都是累积交满15年或者20年就可以了,你中间差的这两年,你自己决定,可以选择补或者不补的,上面的各位老师都说要补,我有点晕晕了!!但是地区不同,所交费基数也是不同的,要跟当地的社保局咨询,那样得到的数据才最准确!
  还有,如果你不是差这两年就满15年或者20年,而你又正好退休的话,我觉得这两年你可以不补也没关系的,当然了,这要根据你自己的情况而定,你自己决定!!!补交是肯定可以补交的,但不补也应该可以的!
  1、社保政策各地差异是很大的,能否补交,建议你直接咨询当地社保中心,以确认相关政策及办理手续。这是最稳妥的。
  2、社保事务是相当繁琐的,可以登陆当地社保官方网站了解了解相关政策、办事指南等等。
  有任何社保疑问,也可直接咨询当地社保中心,统一咨询电话12333。
  社会养老保险补交问题
  & &失业补贴可以进行申请,自解除劳动合同之日起60天内办理。手续包括解除劳动合同书,失业证,交纳失业保险证明,身份证,申请书等到当地社保局办理即可。
  退保申请 养老保险退保申请:请问社保退保申请怎样办理?退保后有多少现金返款?
  社保退保分两种情况:1、外地户籍的农村居民,未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终止、解除劳动合同,不在该市继续就业、确实无法转移社会保险关系的,可申请终止社会保险关系,并一次性申领本人
  新劳动法养老保险的规定
  我的父亲一直在原单位上班,公司给办理了养老保险金已经交了30多年了,但是前段时间我父亲意外突发心脏病去世了,作为子女可以要求返还么?可以继承么?    1.不可以要求返还  2.不可以继承
  我国城镇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按本人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除以一定系数计算,这对流动就业和稳定就业的劳动者都是一样的,只要多缴费,个人账户储存额多,这部分养老金水平就高。对基础养老金的计算,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统一规定,即以本人各年度缴费工资与本地各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对应计算其缴费工资指数,由此计算出本人指数化缴费工资,再与本地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出平均值,作为计发其基础养老金的基数;缴费满15年发给基数的15%,多缴费1年多发1%。《暂行办法》坚持了这一计发办法,只是进一步明确了流动就业人员在各参保地的各年度缴费工资要与最后待遇领取地对应的各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其缴费工资指数。这既保证了全国政策的统一,又是一种相对简便的方法。
  个人是不能补交社保的,只能在单位帮你补交。
  其实不补都可以的,影响不大,社保最低年限是15年,多交多给。
  以个人名义参保的,如果漏缴不能够进行补缴,只有是单位原因造成的漏缴才能够进行补缴,并且补缴五险。如果单位没有做申报(没有给开户)的只能补缴养老。
  缴费单位(不含个体、自由职业者)漏缴职工养老保险费的,应带以下材料到各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养老保险费个案补缴:
  1、职工档案和养老保险手册;
  2、《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申请表》;
  3、劳动合同、工资发放明细表等;
  4、其他相关材料。
  为弥补因企业迟缴职工养老保险费,造成职工个人账户金额损失,补缴养老保险费按照济劳险字【1999】7号文件执行。计算方法如下:
  补缴金额=补缴时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应补年度缴费工资基数%应补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缴费比例*补缴系数
  其中:缴费比例按照现行企业缴费比例执行,即28%,企业20%,个人8%。补缴系数起点为1.1,补缴年度每提前一年系数增加0.1,逐年计算。
  我所在的单位在我在职期间欠缴3年的养老保险。我现在已调离此单位,在调离过程中要求补齐但原单位未补交。现在原单位正转产清算中我如何写养老保险补缴的申请?
  我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补缴政策出炉了!因各种原因欠缴养老保险费人员、应保未保和中断缴费人员,都可以在补缴保费后纳入养老统筹,享受养老金待遇。日前,省人社厅、财政厅、地税局出台了《关于社会保险法实施前企业职工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据介绍,2011年正式实施的《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按时足额缴费的要承担法律责任。为妥善处理《社会保险法》实施前我省用人单位欠缴养老保险费和职工中断缴费、应保未保等问题,经充分研究论证我省出台了养老保险补缴的政策,对补缴范围、补缴基数和比例、滞纳金和利息的缴纳以及养老金的领取做了明确的规定。
  补缴范围:用人单位整体未参保需为职工补缴在单位期间养老保险费
  通知规定,参加我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的用人单位,日前已核定缴费基数但因各种原因未按期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所形成的欠费,可以补缴欠缴的养老保险费。用人单位整体未参保的,应从单位注册成立之日起为职工全员参保,补缴养老保险费。用人单位未及时为职工办理参保造成应保未保的,以及职工参保后中断缴费的,可补缴日前在单位应保未保和中断缴费期间的养老保险费。
  完成补缴后,日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应按规定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日已经达到或超过法定退休年龄,补缴养老保险费后,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可从达到退休年龄时起按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办法继续缴费或补缴,缴费(补缴)5年后缴费年限仍不满15年的,可一次性趸缴满15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补缴基数:无当年工资证明可按当年社平工资的100%或60%为补缴基数
  关于补缴用人单位期间的缴费基数,规定补缴1989年底以前养老保险费,以1990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补缴。补缴1990年至建立个人账户前养老保险费的,按相应年份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基数补缴。
  补缴建立个人账户以后养老保险费,如能提供原始职工工资收入的,应以职工实际工资收入为基数补缴,但不低于补费年度上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不超过300%;如无法提供当年工资收入的,可选择按当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0%或60%为基数补缴。1995年及以前单位缴费比例为18%,个人缴费比例为3%;1996年以后按当年实际缴费比例补缴。
  对日达到或超过退休年龄的,通知规定从达到退休年龄按灵活就业人员缴费办法补缴基数和缴费比例。1993年1月至1995年按相应年份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0%为基数补缴,1996年及以后年份,可选择按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100%为基数或60%为基数补缴。一次性趸缴满15年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以补缴时上年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0%或60%为缴费基数趸缴。缴费比例为20%。
  滞纳金:
  日之前补缴可免收2年滞纳金
  补缴养老保险费,单位缴费部分应收滞纳金,个人缴费部分收取利息。其中,已核定缴费基数,日之前形成的欠费,补缴时,从欠费之日起按日加收0.5&的滞纳金。
  单位未整体参保、未全员参保或职工个人中断缴费,补缴单位缴费部分(灵活就业人员12%部分)加收滞纳金:1986年10月-1995年12月期间养老保险费按日加收0.8&,1996年1月-2000年12月期间养老保险费按日加收0.6&,2001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养老保险费按日加收0.5&。通知还明确,在日之前补缴日前的养老保险费,免收日至日期间的滞纳金。日以后补缴日前的养老保险费,从日起按日加收0.5&的滞纳金。
  单位未整体参保、未全员参保或职工个人中断缴费,补缴个人缴费部分加收利息。补缴建立个人账户以前利息,按1996年1月至2011年历年公布的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记账利率的平均值4.922%计算。建立个人账户后按历年公布的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记账利率计算。
  养老金:
  补费人员纳入统筹,可按月领取养老金
  通知规定,补缴养老保险费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个人账户规模建立个人账户。其中:建立个人账户至2005年底,个人账户规模为缴费基数的11%;2006年及以后个人账户规模为缴费基数的8%。
  补费人员达到按月享受基本养老金条件时,按省政府办公厅办字〔2006〕77号文件规定计算基本养老金。补缴的1992年12月以前的部分,其缴费指数按&1&取值;补缴的1993年1月至建立个人账户前部分,缴费指数按&1.200&取值;补缴建立个人账户以后部分,按照实际补费基数计算实际指数。
  补缴流程:
  应保未保和中断缴费人员应一次性补清欠费
  通知规定,应保未保和中断缴费人员,应一次性补清在单位工作应保未保或中断期间的养老保险费。
  用人单位整体未参保补缴养老保险费,按照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书面参保补缴申请,并提供相关参保资料,经审定后办理补缴手续。未全员参保单位为未参保人员补缴养老保险费,在单位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补缴。
  参保人员中断缴费补缴的,由用人单位(含原用人单位)或本人向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所在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有效证明,经审定后办理参保补缴手续。
  对于达到或超过退休年龄人员补费的,由设区市及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其资格进行审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补费手续。补缴养老保险费后认定视同缴费年限的,由养老保险行政部门审定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补费手续。
& & 更多关于养老保险新政策的文章:当前位置:
个人不知情,养老保险被退保_养老保险
时间: 01:56来源:http://www.shebao.tv 作者:社保查询网 点击:
据高女士介绍,1988年至2003年,高娟霖在省外贸中心酒店工作。日,高娟霖从单位辞职,当年11月2日赴香港定居。高娟霖如今想返回家乡,她辞职时走得匆忙,养老保险没有退保,因此她委托姐姐去原单位询问,如果回来能否续缴保险,以便达到退休年龄
  近日,福州市民高女士向本报反映,称在未告知当事人的情况下,妹妹高娟霖原所在单位私自将其参保12年的养老保险退保了,还取走了其个人账户上的5000余元。
  据高女士介绍,1988年至2003年,高娟霖在省外贸中心酒店工作。日,高娟霖从单位辞职,当年11月2日赴香港定居。高娟霖如今想返回家乡,她辞职时走得匆忙,养老保险没有退保,因此她委托姐姐去原单位询问,如果回来能否续缴保险,以便达到退休年龄后可享受退休金。
  今年1月12日,高女士来到省外贸中心酒店询问相关事宜,却被告知,妹妹的养老保险早在日就被退保了。&我们都不知情,怎么就被退保了?&经多方查证,高女士得知,高娟霖辞职后,该单位私自利用其辞职时上交的各类材料的复印件办理了退保,领走了其个人账户上的5000多元。
  在一张&基本养老保险一次性支付申请表&复印件上,记者看到高娟霖参保时间是1991年9月,终止保险时间是2003年10月,缴费年限为12年,个人账户储存额合计一次性支付5392元。
  据了解,省外贸中心酒店在2008年改制,原单位只留下一个名为&留守办&的部门。对当初一次性领取高娟霖的养老保险,&留守办&一名李姓工作人员并未否认。不过她解释说,养老保险分个人缴纳和单位缴纳两部分,对个人应缴纳的部分,单位也作为一种福利一直帮员工缴纳,保费实际上全由单位承担。至于退保所得的5000余元,她说是以违约金的形式收回,&因为高娟霖辞职时,涉嫌违约&。&她为何涉嫌违约?当初签订劳动合同时,合同中对员工辞职如何规定?&对于这些问题,该工作人员表示已无从查证。
  随后,记者来到福州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了解情况。一位工作人员说,根据当时社保政策的有关规定,赴港定居的个人办理养老保险一次性支付,需经本人同意后,由单位提出申请并填写申请表,同时必须提供当事人港澳通行证、户籍簿注销凭证等有关材料,并且这笔钱是先退还给单位再返还个人。当初为高娟霖退保时,其单位提供的各种材料齐全,符合有关规定,所以能成功办理。&但是,如果单位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私自决定退保并且截留账号上的存储金,这是不对的。&对于高娟霖关心的是否可以恢复社保关系,该工作人员表示按照有关规定,基本不可能。
(责任编辑:查社保)
全国社保查询
公积金查询
养老保险查询
这些是最新的 ??????
猜你也喜欢看这些 ??????
& Copyright & 2013.社保TV All rights reserved.你好,1,如果我是以单位参保的话,个人和单位缴的费在参保期满的时候是怎样算的?就是我账上的钱是个人和单位所缴的总额还是只有个人所缴的那部分?那单位所缴的部分哪去了?2,如果我从今天参保到两三年后,我公司不做了,以后也不参加什么工作,那我之前的社保是不是就没有用了?我不想停保,可以以个人的名义继续缴费吗?好像现在开始不可以退保了是吧?3,我今年30,从今年开始参保的话,按每月2000的工资缴费,60退休后每月可领的养老金大概有多少?(不计以后最低工资是多少,就按现在的算,大概就可以了)-金斧子网上流传「如果不交养老金而是自己存款,退休后收益更大」的说法是否属实?
长辈发来一段话如下:-25岁工作,如果不交养老金,每月存500元,工作30年,以第一个5年零存整取,计32287.50元;第二个5年3万多整存整取计39955.78元,再加5年的零存整取32287.50元就是72243.28元。这样30年后,55岁总计可得元,存5年定期可得利息90535.82元,分到每月是1508.93元,和现在的养老金对比一下,少吗?那时,你才55岁,再等5年拿自己存的退休金,每月就可以有3376.23元。而本金还是38万多,自己挂了还可以留给子女,我看也别给国家添麻烦了,都自己养老吧。-----/---/-/-------------------------------------------分割线-------这种论调有无道理?
按投票排序
6谢邀,这里我给大家八一八养老金制度吧。首先题主的质疑是非常对的,而且你忘了计算一个大头,就是公司帮你交的养老金是你个人交的两倍多,把这部分算进去,养老金是绝对不划算的。而且我们国家的养老金制度是很可笑的,你交的钱退休了不给你,而是按月发一个维持你饿不死的可怜的工资,这就是赤裸裸的抢劫了。国外成熟的制度是所有你交的养老金,以及公司给你交的都进你的个人养老金账户,你可以清楚的查到,国家帮你投资使得养老金每年获得稳定收益,退休了你可以选择一次性领走。政府可不敢占你的便宜。这笔养老金是数额很巨大的,随便搞个理财也够你养老的了,本金还不用动。两种制度一比较,谁优谁劣一目了然,这也是国内这么多人移民的原因之一。你交的养老金账目不公开,也不知道用到哪里去了,企业帮你交的大头直接被抢劫了……评论里提到改进建议,谈谈我的想法 :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所有费用都进个人养老金账户,随时公开查询。解散国家统计局,聘请第三方国际机构实际统计每年通货膨胀率,财政予以铺贴乱印钞票贬值部分。退休后可以选择一次性领取养老金或国家代为投资长期国债货币基金等低风险理财产品,按年分红。可以随时提现。之前的窟窿通过公开拍卖国有垄断资产填上,或者通过国有企业每年所有利润强制补贴历史养老金账户的亏空。可惜这动了太多元老太子党的蛋糕,很难实现。评论里有人评论我不知道养老金历史,然后东拉西扯了一堆,完全没重点。其实我想说的是对于建国后的历史我恐怕比你了解的不少,养老金问题的由来也做过不少研究。只不过我提出解决方案,不想长篇大论的来啰嗦转移话题。当年政府由企业养老硬推给社会,这个屁股就得政府出血来擦。唯一可行的就是变卖垄断国有资产,不能由越来越少的年轻人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懂吗? 此外,你搞了个黑箱,所有人钱放一起,不公布明细账目,没有第三方审计,这种制度没有人从中抽血,能搞的好才叫怪事。制度可以把好人变坏,也可以让坏人守规矩变好,还有一个很可笑的论点,企业不交养老金也不会给个人。作为一个开了10年公司的人,觉得这个论点太愚蠢了。作为公司雇佣一个人付出的成本是有自己考量的,我在你身上花的钱取决于你的价值,不管给谁都有一个定值,超出我就承受不起了。至于给你还是被国家抢走,企业是不管的。换句话说,国家拿的多了,你就得少拿,因为企业愿意为你付出的成本是一定的。
由于要倒大实话,所以先匿个名。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大型国企工作,由于性格问题,无法适应国企里那种山头林立,勾心斗角的部门帮派文化,干了两年后就选择了辞职。两年里的第一年算实习期,算正式工的是第二年,因此五险一金是第二年才开始缴纳,到了辞职也就缴了一年。辞职后也没有另外找工作,而是选择了和朋友一起创业,其中有苦也有乐,现在已经过了播种期,开始有了稳定收获。年初,社保寄来了一封信,说在我名下有几千块钱的社保,希望我能把中断的社保给续上。但被我给放弃了。正如本问题中各位的答案里说的那样,我这种情况,不能被强制缴社保,又何必自己伸头给人砍?无非是我交钱去到社保基金的统筹里。如果还是在政府机关或万年不倒的大型国企里打工,那继续参保还算OK。自己缴社保,单位那部分谁帮我缴?自己缴?呵呵。。。如果只缴自己的那部分,将来根本不够喝粥的,本金还拿不回,干嘛要缴?今天缴纳的社保,日后随时要被推迟领取N年,莫名其妙被剥夺了自己投资的自主权,而且要搭上一辈子,又何必?以25岁开始缴纳为起点,如果推迟到65岁才开始领取,这中间就是40年的时间,以中国人均寿命76岁,只能领取11年,领得回本金不?更别提利息了。所以,不打算被人捏在手里的各位,一定要自己建立养老退休基金,但一定不能是每月500那么少,而是要算上单位的20%那部分,制定一份靠谱的长期投资计划,做稳妥的对冲投资,达到增值的投资目标。(要做靠谱的,而不是死存银行!!!)另外,由于几年就要来一次,相对的,你的收入在绝对数字上也会有一定的增加,所以,也不能以500/月为死目标,而是要根据收入的百分比进行提计投资额度,以达到对应的投资本金和通胀相适应。但对于那些供职的单位是机关国企已经被扣N年的,就没必要退保了。除非你是外地人在本地工作,又没户籍,将来老了要回原籍,那就要及早做好打算,不要到老竹篮打水一场空。======================================================被山东烟台的公务员知友不点名喷了呵呵。。。重申一下:如果你不懂投资,不懂理财,不懂规划的月光卡奴,或者是只懂存银行的话,那还是老老实实交社保的好!如果不交养老金而是自己存款,肯定是不行的,用不了几年,通胀就把你的积蓄给吃掉了。社保至少能保障你老了能吃到方便面!自己留着的前提,必须是会理财,懂投资,这样才行!======================================================【】 23:43:32目前我国单位和个人为在职职工缴纳的五项社会保险,约为职工个人工资的46%。以北京市一名30岁、月薪为6000元的男性职工为例,其每月单位和个人缴费金额为2700多元,1年约为3.3万元,只要大约30年,到他60岁退休时,其单位与个人的总缴费就已经达到100万元。(《京华时报》5月18日,被和谐,快照版:)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一个只拿北京市平均工资的职工,其在职期间的单位与个人社保总缴费竟然高达100万元。如果考虑到工资增长、延迟退休等因素,对北京市多数职工而言,“缴费百万”只是一个偏低的估算。曾有传言称“中国社保缴费率全球第一”,随后被人社部辟谣——在列出统计数据的173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社会保险缴费率居第十三位。“第十三”和“第一”,也是就“五十步”和“百步”之遥,我国社保缴费率明显偏高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是高缴费、高福利,也算公平合理,现在的问题是,在职时多交钱并不意味着退休后多享福。衡量养老福利的最重要指标是养老金替代率,即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例。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建议,养老金替代率最低标准为55%;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养老金替代率不低于70%方可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而我国目前的情况是,“由于种种原因,企业的养老金替代率呈逐渐走低的趋势,从改革初期的60%多降至四五成水平”。“高缴费、低福利”的格局,首先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社保制度的“负激励”效应。坊间一直有“交社保不如存钱养老”的说法,尽管为精于各种复杂计算公式的社保专家所不屑,但“30年缴费百万”这个直观的数字无疑佐证了“存钱养老更划算”有一定现实合理性——如果男性退休年龄延迟至65岁,剩余寿命大概也就10年左右,以目前的养老金替代率,很难拿回先前缴纳的保费。若“多缴少得”的格局长期存在,其必然后果就是更多人选择弃保,这对社保体系的冲击将是灾难性的。从企业角度看,社保高缴费容易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普遍上涨,影响实体经济经营活力,甚至可能导致一些中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难以为继;从民生角度看,削弱了企业对员工的加薪能力,影响员工实际收入增长和生活改善;从社会管理角度看,一些民营企业为应社保缴费增长,有可能采用压缩用工的方式来应对“用工贵”问题,直接推高社会失业率,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理论上说,靠社保养老比“存钱养老”肯定有优势,它至少涵盖了个人责任、企业责任和政府责任——三重保险叠加在一起怎么也比“自保”强。过高的社保缴费率,更多强调的是个人责任和企业责任,政府责任无形中被淡化了,而后者才是社保资金来源的重中之重。衡量一国社保水平之首要因素,是社会保障经费支出与公共财政之间的比重关系,然而有数据显示,社会保障支出仅占我国财政支出的12%,远低于发达国家30%至50%的比例。无论个人缴费还是单位缴费,说到底都是“个人出钱”——单位缴费是要计入企业用工成本的,这一部分不过是个人收入的另类存在。30年缴费上百万元只能换来退休后不足五成的养老金替代率,充其量也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自保”,“社会保障”的功能又体现在哪里呢?关于社保缴费率过高的话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拿出来讨论一番,说起来都是泪。而改革路径也是现成的,比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制度”、“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等等。空谈误国,现在最需要的是拿出实际行动。==========================================================每当看到养老金亏空新闻,我的心都在滴血,干了一辈子,本来可以安逸的晚年,变得无依无靠,甚至还要被延长退休。干到死为止。如果养老金拿回来遥遥无期,那么养老金实质上已经变成了一种税,有学者就说,养老金是中国最重的税。个人工资8%、企业交20%,一共28%交给养老金。而且,个税还有起征点,养老金没有。换句话说,本应属于你的30%的财富,可能就这么打水漂了。于是有人问了,那我们自己养老行不行,其实您完全可以打消这个顾虑,按照现在的情形之下,行不行?您也得想办法自己养老了。养老金是完全靠不住的。之前有种算法,如果你60岁正常退休,活到87岁你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而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只有74岁,想想完全看不到希望!那我们现在大胆做个假设,你把养老金自己拿回来养老,按照一个月入5000元(税前再加上单位缴纳部分)的普通大城市职员来计算,他30岁,一年的收入总和是6万元,每年养老金是大概是3成左右,也就是1.8万元。对,从现在开始,每年存1.8万,然后找一个5%左右的稳定理财项目,10年后他有138000元,20年后他大概有35万元,30年后他的本息收入是69万元,注意,这笔钱每年产生的利息大概是3万5左右,光靠利息已经基本足够维持他退休前的生活了。那我们再来做个假设,他找到了一个年化10%左右的,稳定收益的理财。10年后的收入是17万8千,20年后是62万,30年后他有177万的本息收入。这笔钱之后每年产生利息达到17万,应该足够他过上无忧无虑,灰常幸福的晚年了。当然以上两个假设是在政府不乱印票子的情况下,才成立的。如果考虑上5%通货膨胀的因素,那么10%的收益应该勉强和5%的结果匹配。换句话说,即使是乱印票子,我们自己养自己也是绰绰有余的。怎么算也比等那不确定的养老金更加靠谱。有人要问了,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要是规定可以不交养老金了,你确定老板会把公司的那部分划拨给你?别做梦了!我相信这绝对是个问题,但是我想反问一个问题,你确定你在谈公司待遇的时候,老板没有算过给你代缴的福利费用?很显然,老板们已经把这部分成本,在你的约定合同里扣除了。所以,我们给自己养老完全是存在技术上的可能的,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国家不会答应,因为现在养老金已经彻底亏空了,根本不可能把你已经交的返还给你,只能硬着头皮转下去,而且越转亏空越大,以前是统筹部分,现在连个人账户都开始空转了。等到2020年一过,彻底进入老龄社会,可以预见的事,你根本别想拿回任何钱。按照这个思路,延迟退休提高到70岁也是有可能的,反正一个目的就是以各种理由拒绝你领取养老金的需求。至于你胡子一大把,拐棍一大堆,还能不能找到工作,这个没人关心。这个时候,以一个理性的正常人的思维,都应该想办法给自己养老做打算了,即使被耍了流氓,钱要不回来,养老金可能也得继续交。但咱毕竟不能拿自己的未来制气。奉劝大家还是要早作打算,为自己再存一个养老金出来,这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
只是针对某位前社保局人士提出的5、我国的社保基金非常安全,不存在亏空(个人理解,不代表官方)。一是基金投资种类固定,就是那几类;二是由财政兜底、财政兜底、财政兜底,重要的事说三遍。先上张截图我们来慢慢的理清收入支出的项目。我们来慢慢的理清收入支出的项目。1.我国目前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决定了从现在起,在养老保险的收入支出,越来越少的青壮年所缴纳的养老保险总额比越来越多退休老人所领取养老保险的总额,是要少得多的。于是存在亏空。并且是每年都会产生的亏空,一年比一年愈演愈烈的亏空。2.关于提到的财政兜底方面来看,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来源于税费,以及在我国特有的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税费以及国企利润的多寡又取决于经济的繁荣程度。而长期来看,经济的繁荣程度,又取决于人。于是在人口老龄化的现实情况下(参见日本,人口老龄化与”失去的20年“),未来的财政是没办法取得超额收入来弥补愈演愈烈的老龄化带来的数额越来越大的养老金亏空。你们看明白这个死循环了么。另外可以看看今年(2015年)由于经济衰退,GDP与财政收入的变动情况。可以大致猜猜未来经济告别经济高速增长而长期处于低速增长甚至衰退的时间,财政收入的水平3.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也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不可能存在长期的高于社会平均值的收益率。在整个国家老龄化、经济增速降低的时候,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必然降低。4.如果上述推论成立(废话那是99.99%成立),合理推断,未来中国的财政将无力兜底养老金亏空。这只是我们分析了财政能不能兜底的情况,还有一个情况是:愿不愿意兜底?当年的下岗是怎么回事?坚信财政兜底的仁兄出来给我们解释解释?网上随便扒的图,不好意思还有水印(有辟谣党麻瓜说这张图是PS的,但我还是不删,麻瓜们你能想明白为什么你就不是麻瓜了)。Anyway 政府兜不兜底,态度其实很明显。那谁谁再来跟我们解释解释退休年龄从60岁延后到65岁是什么意思?麻瓜们,再问问你们,中国人目前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副部长胡晓义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称,人口老龄化使养老保险基金未来收支平衡面临巨大压力。我国从2013年开始,16岁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开始下降,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14.9%,是3个人养1个人。而延迟退休政策可以一举数得。养老金是否存在缺口,缺口有多大?这又是否为延迟退休的一大原因?关于养老金缺口的估算最近一个数据是2012年发布的《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报告称,到2013(我怀疑是笔误,应为2023年比较合理)年中国养老金的缺口达到18.3万亿元。如果存在,养老金的缺口在哪里?原则上,个人所交纳的占工资基数8%的养老金全部进入个人账户,单位交的另外20%全部进入统筹账户,而缺口指的是个人账户里的钱去支付现在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了。“从目前的各项数据来看,养老金的缺口肯定是存在的,”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群义说。来看看这个新闻,尹部长其实还是说的比较含蓄的,因为只看养老保险的收支早就是净亏损状态,算上财政划拨才勉强平衡而已。还有,如先前截图所谓国资划拨社保以弥补亏空,也就是个画饼而已。这个原因下次遇到合适的问题再仔细解释。最后,需要财政兜底的多了去了,如果到最后逼不得已真要“兜底”,光一个地方债就能让多少年积累下来的财政盈余变灰灰。还等得到养老基金来分这块肉?现实情况反而是“国务院4月1日常务会议决定,适当扩大全国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扩展到地方债,并将企业债和地方政府债的投资比例提高一倍。”
瞧,养老基金还没分财政的肥,就先被分咯~目前的最新状况,养老金不多于3000亿进入股市维稳,呵呵呵了,拿养老金去救一个市盈率全世界前几名高的股市以维持泡沫不破。你们中国股民真幸福。你们政府真敢做得出来。那句很流行的话怎么说来着?侠之大者,为国接盘哦对了,就我看见所有答案无一例外都只是考虑了目前的情况。而目前是上下三千年天朝最美好的时代,没有之一。问题是,三四十年后当你们开始领养老金的时候呢?所以,我现在正式回答题主的问题:天朝的养老基金属于庞氏骗局,是注定破产的,所以你得早做打算.以上-------------------------------------------------------------------------------------------------某位前社保局的职工在评论区瞎逼逼,通过交流,我发现这些属于社保方面的基本常识,即便是社保局的前职工和专业社会保障方面的大学生也根本没个概念,本来以为这不是应该大家都明白的吗所以之前根本没写出来。结果,不得已总结出来更新在这里。第一:社保不是共产党赏的饭,而是参与社保的人群对缴纳的社保金的再分配。而具体分配方式是正在工作的青壮年缴纳的社保金立刻分配给已经退休领取社保的老人使用。而非麻瓜们以为的我缴的养老金“单独”给我存在了一个我自己的账户里,等退休后再从这个账户每月领取。第二:由于第一点的分配方式,最先参与这个局的一代人由于制度原因会比较确定能够足额领取(当然要是现在一个60岁的人活到了90岁,那他大概率还是无法一直领下去社保就破产了)。但第二代人就需要看第三代人是否能负担得起第二代人的养老任务了。第三:目前社保基金的收支情况早已是每年净亏损状态(预计总账亏损还有几年的时间,评论区一激动弄混了,不过于大局无碍,不影响逻辑链与推论结果)。如果你们真的明白了第一点与第二点,并且有一丁点儿的推理能力,你们就应该能推论出,在老龄化的人口结构下,当题主和各位答主我们这一代人退休后开始领取养老保险的时候,为我们支付养老保险金的是我们的下一代劳动力,由于计划生育形成的断崖式人口坍塌,也就是所谓”4老人2父母1子女“倒金字塔的人口结构,是注定无法负担得起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养老保险属于庞氏骗局,三十年之后必然破产“的逻辑。
35年前,1980年,月薪500的人生大赢家,2015年退休后一月领着3000块维持工资。这一生都经历了什么呀。
存哪里结局都有可能一样..银行称存千元25年得10万,到期后拒付2千元定期存款20年变9万银行拒付 1948年存款50万,银行拒付画家临终百万存款赠慈善银行拒付存款10万元16年后遭拒付陕西:银行拒付20多年前500元存单银行为何拒付活期存款?老人无钱看病致死拒付12年前存款农商行败诉银行拒付"老存单",河北老人奔波8年取钱未果25年定期存单是否有效?  储户:条款完备应依约履行义务  农行:约定利率违法是无效约定银行是否尽到告知义务?  储户:25年未告知有违诚信  农行:银行没有义务去告知谁该为储户损失买单?  储户:无过错,应由银行承担  银行:不能违法解决遗留问题手机传不了小马,代替一下吧╮(╯▽╰)╭
【严禁转载】没有数据说个屁……由于以前做过劳资工作,恰好是退休待遇核算,我就以沈阳为例来谈一谈。现在不干快三年了,很多文件和公式记的不准了,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国自1992年10月份开始给职工缴纳养老保险,到现在22年多了,按缴费来说,人社部门将社会分为三类人,即老人、中人、新人。老人就是1992年10月以前退休的,1992年10月份以后参加工作缴纳养老保险的叫新人,中间的就叫中人。我们无疑都是新人。“老人”的养老金计算方法大致是这样的:在职期间的工资×百分数,一般高级职称的是按100%发放,中级职称90%,无职称75%,其中还有很多条件,可以增加待遇的,而后各年度涨工资按照政策增加额不宜,此处不一一列举。“中人”的计算方法较为复杂,期间也经历过多次变化,92年以后,由于缴费时间较短,采用老人的计算方法和新的计发方式同时核算,二者取金额高的,得出养老金的发放额度。大概在2006年以后,采用过渡期养老金计发方法,到2009年,一直按照现金的养老金计发方法核发,我这有个图表,刚刚做出来的,是今年退休的一位男同志。简单对图表做一下说明:图下方有公式,沈阳的养老金分为四个部分,基础、过渡、个人、增发,其中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的核算比较重要,影响这个基数最重要的条件就是缴费指数,指数是个人+单位缴费(图表中的缴费)/当年度市平均工资,指数越高养老金越高。图表中视同缴费年限就是参加工作到1992年9月期间的年度数,计发月数男139,女职员170,女工人195,是人社部门计算的(平均寿命-退休年龄)*12。图中退休人员的退休工资真TMD不低,秒杀答主一倍带拐弯(苦逼的公务员……),不过看得出,这位退休人员在职时候赚的是不低的,比沈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高出不少。简单对图表做一下说明:图下方有公式,沈阳的养老金分为四个部分,基础、过渡、个人、增发,其中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的核算比较重要,影响这个基数最重要的条件就是缴费指数,指数是个人+单位缴费(图表中的缴费)/当年度市平均工资,指数越高养老金越高。图表中视同缴费年限就是参加工作到1992年9月期间的年度数,计发月数男139,女职员170,女工人195,是人社部门计算的(平均寿命-退休年龄)*12。图中退休人员的退休工资真TMD不低,秒杀答主一倍带拐弯(苦逼的公务员……),不过看得出,这位退休人员在职时候赚的是不低的,比沈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高出不少。我们在这看知乎的,大部分都是新人,按图中的公示,我们只是少了视同缴费年限这个东东,可以说,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话,你交的多,退休得到的就多(缴费指数高)。我干劳资近两年,期间研究过很多政策,就某些人回答的某国养老金账户的收益随时可见,独立运营这事吧,我国不是实现不了,现在的企业年金就是这么做的。之所以养老金不透明,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实行养老保险的时间短的很,仅仅22年多一点,而且退休的人员成分特别复杂!各种增加待遇的计算方法也特别复杂!我相信很多人没接触过退休待遇核算和调整退休待遇核算,像老红军、抗战、抗美援朝、老战士、复转军人等等计算方法都是不一样的,还有企业转事业,工资套改等,很复杂很复杂。迄今为止,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铁路、油田等等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养老金还没有完全并轨,计发方法也不尽相同。如果按照题主所说,我们看图中的退休人员,93年缴费仅75元,我们姑且不论这笔钱当时占他收入的百分比,就是这个数字,你存银行到现在肯定没几个钱,那你自己拿这笔钱投资你能赚多少呢?我记得94年通胀貌似挺高吧……相对应的,现在的养老金计发方式还是较为合理的……说点题外话,我国的养老金缴纳方式有点问题,像图中是某大国企的退休人员,可见个人缴纳部分要远远少于企业缴纳部分,而且退休待遇非常的不错。但是,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曾经下岗工人非常多,很多人买断工龄之后,需要自己缴纳养老保险,这是一比很重的负担,像图中2014年,企业和个人共缴纳了11W,我们个人除非脑袋进水否则谁也不会交这个钱!这就导致企业退休人员的待遇而和自由职业者(含下岗工人)的待遇相差非常悬殊,我母亲自己缴纳了10年,企业缴了10年,2011年自己缴纳8000左右,工龄25年,50退休,目前工资仅1300元……还拿2014年来说,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2462这个数看起来高的有点离谱,沈阳大部分人的工资绝对达不到这个数,但是这个数是如何测算出来的呢?大家都知道目前我国养老金亏空,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退休工人非常多,年轻人口流出量非常大,导致缴纳人口结构比较失衡,为了弥补这个亏空,就需要人为提高平均工资标准,来吸纳更多的养老金缴费……但是在全国养老金没有统筹之前,北上广等人口净流入城市,就占了很大的便宜(很多打工的人缴了几年就走了,当时是不能迁移的;还有人口净流入,年轻人多,缴费的人就多),你可以看看统计报告,他们的养老金是否亏空……于是问题来了,缴费基数比正常收入要高,那么自己缴费显然是不合适的……但是在企业上班又另说,在国企上班又另说……此处留个缺吧,图中退休人员自己缴纳的养老金7W多,到2015年本息和工9W多,嗯……按他的养老金收益算,他还是很赚的,某些答主可以算算自己存银行这个钱和这位退休人员比,是否能赚的过他。有些人会问,如果这个钱企业不缴,直接给职工多好?呵呵……另外,给题主个建议,缴纳养老保险不仅仅是退休领养老金合不合适的问题,除非你不去正规企业,自己做买卖干个体,否则你的参加工作年限是按照你缴纳养老保险来算的……所以,说了这么多吧,题主是否缴纳养老保险,还要冷静思考,自主决断。如果客官你觉得老衲答得还凑合,请疯狂点赞。
税是一种合法抢劫,货币贬值是政府对国民的财富掠夺。社保不过是“摸着石头过河”。
骚年啊,养老金是税收的一种都不知道啊。你不交养老金,全存银行里,老爷扛着木仓来找你收“爱国创新基金”、“中国梦发展基金”、“美丽新世界基金”,不需要你同意,直接从银行账户里划转,你觉得就一定比叫养老金好吗?O_o °ο° O_o °ο° O_o °ο° O_o °ο° O_o °ο° O_o °ο° O_o °ο° O_o °ο° O_o °ο° O_o °ο° 各位看官么鸡冻,脱离直接事物的宏观抽象定义并非所有人都能看懂,没必要在名词定义上的辩个输赢。所谓税,其核心的本质是你打不过的人找你要钱,要多少,怎么收,他看着办。其特点是强制性(强力机构征收或强力机构垄断)、无偿性(档期无直接利益兑现)和固定性(法律或潜规则形式规定),凡是满足此特点的,都可以归入宏观税负,所以大清可不止社会抚养税一种变种,还有石油使用特别税,电力使用特别税,教育特别税,死亡特别税等。至于有骚年说他就没交,没人找他,这属于典型的一叶障目,以偏概全。有一个人跳楼没事!=跳楼没事。
这句话当然是对的,具体计算过程和数字没必要写。但基础养老保险的强制性有它存在的道理。可以拿交强险来对比一下。如果可以不买交强险,会不会有司机真的不买?当然会。出了车祸发现没有任何保险可以用的时候会不会很麻烦?非常麻烦。基础养老保险也是这样,如果能不交,一部分人会拿去获得更高的收益,但另有一部人,先不说比例多少,有可能既不买保险,也不去投资,而是只图一时痛快花个精光。到老来狗屁收入没有,政府还不能眼看他饿死,只能拿其他纳税人的钱来给他们发救济。这是鼓励懒汉惩罚勤劳公民的体系,这样很不好。所以需要这样一个强制性的养老保险制度,来保障老年生活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收入来源。买不买商业养老险自己决定,基础养老险必须购买。这也是多数国家通行的做法。强制缴纳并不是养老保险的首要问题,而在于收取和给付的标准要公平和适度,资金的运用要有可靠的监督机制,不要让被保险人交得太多拿得太少,甚至全是空帐到时候拿不到什么钱。
20年前,我买了人生第一份保险,当时我每月工资是200多元,而每年保费差不多是660元,差不多是我当时两个月多的工资。保险约定,交满20年保费,在我60岁退休后,每月可以领取300元和2万元的医疗费用,死后还可以拿五万元,受益人是我父母。且记住,当时保险是按照年息10.98%计算收益的。20年过去了,现在的情况是,我年收入50万以上,我父母的退休工资5000元,即便我保险是从交满20年保费后开始拿钱,那每月300元的保费还不够吃一顿。所以,千万要记住,常规的保值增值是无法抵御通胀压力的。就算按照题主所说的,你是拿现在的收入水平和若干年后比,你没有折算成现值,所以在计算上有很大的错误。题外话,那些讲社保无用论的人是在害人;20年前,退休工资也只有200元左右,现在基本都是10倍以上;虽然社保无法让你过上优越的生活,但起码几十年后,你依然可以衣食无忧,如果不参加社保,则你必须有每20年10倍以上增长的理财计划,否则你会过着低保的日子。
利益不相关:只是做了7年HR的屌丝,办过几单大的工伤保险。先不单独说养老保险。先说说社保包含有什么。社保包括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还有重大疾病医疗补助的补充险种。那就简单地逐个来说一下。医疗保险。不差钱的不说了。职工医保报销额基本在70%-90%,看医院等级。我相信知乎不是喷子集中的地方,都能理解。而且,缴满20年,可以享受医保退休待遇,意思是,只剩半口气了躲在医院的病床上,依然有医保基金买单。自己存款,能抵御这个风险吗?失业保险。粗略解释,就是每交满一年,可领一个月。(度娘来的:失业保险累计缴费时间满1年不满5年的,最长可领取1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满10年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18个月;累计缴费时间满10年以上的,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为24个月。)工伤保险。对企业来说,工伤保险是最好的风险转移方法。这么解释吧,如果不买,发生小工伤,企业可以承担,但四级以上的工伤,企业差不多可以等着倒闭了。但买了的话,大部分费用(90%-100%)可以由工伤基金承担。举个例子:植物人。每月的费用三四千,大企业就算能承担,估计也没几个愿意承担吧?生育保险。个人觉得这个有点坑了,但需要看公司适龄产妇的数量。数量大的,买比较合算,数量不大,不买比较合算。因为生育保险,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是在职的,都需要购买。假如一个公司500人,但全年只有一个女的生小孩,那拿到的补助比上交的保险费还少。但五险都是强制买的。不过生育保险是公司承担的费用。再说回来养老保险。投资收益低这个没错。但不容忽视它的保障功能。以我家人为例,按2008年当时的政策,一次性补交三万块左右的养老保险,三万块里面还包含了所谓滞纳金,按正常交的话,也就两万二那样。2009年开始领1000左右,现在每月可以拿到1700的退休金,而且每年有递增。要从2009年回推15年,即1993年,一说交两万二好像还不少钱呢!猪肉才三块钱一斤。但相对于现在的退休工资来说,老人家觉得也能接受。虽然不多,但总好过没有,谁家结婚生子,上个人情也够了。是的,现行政策,养老保险缴满15年可以享受了。其他更多收益看
的答案。各位答题的一定要有一点经验再来装专家哦。不要意淫。我答的只是事实,没有什么鸟推算模型。当然,你说自己每月存几百上千块,然后炒股发达了,那是你的事。社保是普遍的保障功能而已。要是自己存钱存不出来,到老了就变成老喷子,天天喷政府不养老了。管理制度烂,不能说它的设计出发点不好。总之,社会保险具有保险的功能和特征,即不指望着每个人都享受到。而且又有强制性,兼顾到各个阶层的群体。就是这样。你见过年轻人喷买养老保险是国家坑钱的,你问过家里在领退休金的老人了吗?还是你们家都比较聪明,从20多年前就决定不买社保?嗯,我为政府洗地的,但不是五毛。写这么多,至少要一块。===========================补充===========================看了一下,认为值的,基本上是接触过社保相关工作或数据分析的。认为不值的,基本上是相信网传的假设的。还是那句话,你有能力个人抵御风险就不要买,不确定有无能力,就买吧。买人寿保险保额150万的,怎么没人说领不到150万很亏?!
实在受不鸟了,一群没真正接触过社会保险的人在回答,还有人竟然以直言我从没交过保险来佐证~~~~大家可以去街上问问没有交社保的老人或者农村务农人员,他们想不想交? 想起了张岱的夜航船,看来我也可以伸伸脚了~~知乎处女答奉上 1,社保的性质。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这样一个问题,社会保险之所以不同于普通的保险.理财,是因为它的投入率与回报率不成正比例关系。很多人黑这个,说是交了30年有多少钱却只能得到多少,实际上这正是国家保障机制所必需的,托底低收入群体,限制高收入群体,因为社保基数的确定首先是在一个由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确定的范围内的,其次才与个人的工资挂钩,这就确保了只要交够法定最低年限,就可以享受保证基本生活的待遇金。但是,再多交,会有增加,也不会是正比例增加的,还是因为国家的职责就是保证基本生活。
2,缴费问题。很多人都看到了企业缴纳的部分,确实是这样,以本人所在的地区为例,在最低缴费基数下,去年(今年的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尚未公布,暂以去年为标准)一年一名职工需缴纳11095元,而本人只需缴纳3002元,这个比例很可观。但是这是在国家立法保证的基础上做到的,谁要是告诉我只要国家不强制了,企业就会把这部分钱交给职工本人,那是不是说只要国家降低税率,企业就会把这部分资金用来给职工涨工资呢?或许能有这样的公司,但是同志们我们看的是全国啊,要想都这样~~~建议学习下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3,待遇问题。大家现在计算的退休工资只是退休时核定的工资,以我看来,现在的体制下退休工资绝大多数是每年国家调整待遇,说白了就是涨工资,因为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形成与社会消费.生产.等水平挂钩的调整机制,这种涨工资不是正常的调整,但是连续11年了,以每年200计算,为2200元(此处举例,各地不同),同志们又要注意了,这是指提高的部分,也就是说原来是1000,现在就是3200,而且~~~国家已经明确提到要建立正常的退休待遇调整机制,也就是说可能不会一下调太高,但是也不会停啊!!绝对的利好!!再想想当时交了多少钱,还会觉得低么?4,继续谈待遇问题。你以为这就完了么,弄!弄!!我一直以为我国社保基金亏损是常态,就应该这样,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名词:丧葬补助费和抚恤金。这个名词的意思是如果退休人员挂了,国家还要拿出一部分钱给继承人。这是中国特色,外国很少有的,因为退休金就是谁参保,谁受益。但是我们给了,给多少呢,不多,目前大致相当于2~3年的退休金(此处扩展太多,不详细讲,有异议多包涵)。为什么我要说目前呢,因为这个也是每年上涨的~~~!!!而且幅度相当高~~说到这,你还能讲社会保险是不合算的么?5,继续谈待遇~~嘿嘿,你是不是以为又完了,弄,弄,弄!!因为本人负责过多项社会保险,自己得出一天真理,谈社保待遇,真正懂得人要看医保!!!!!是的,一切抛开医保谈待遇的都是耍流氓!!还要多说么,一年报销个3万4万的还叫事,做个手术每年报个10万20万的很常见,退休前我前面算得缴费已经包括,退休后永不再缴费了,我会说么~~永无限制条件,永无上限,我会强调么~~还在算那几个利息么~~~6,最终谈。我也认为我们国家的社保体系有问题,社会保险法有缺陷,包括劳动合同法,这两部劳动方面的大法都有问题,但问题不是各位所说的那样沾了便宜,而恰恰是为了凸现我们社会主义的性质,过多的保护劳动者,加重企业负担,难以激发企业活力,但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利益相关:曾经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过全程手机打字,活活累死,而且版面不好看,各位凑合看。
只是存款就算了, 你得有点投资理财知识, 没有的话, 买保险更好
这个说法很不对呀,美国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证明了收取养老金是一个有效的为年老准备资产的办法,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没有谁能够数十年如一日的按时存钱,然后到期按时取钱,这个谁能做得到呢?你又不是机器人啊。所以这个问题不用想了,你唯一需要想的或者说提出的建议是怎样提高养老基金的收益率,这是监管层管理层需要想办法解决的问题。
这种说法很对,类似于,你当学生时说,“如果每开我花半个小时背英语单词,每天只记十个,那么一年就可以背下来3650个,三年高中,我的词汇量可以达到一万多!”现在轮到你下另一个类似的决定了!你觉得呢?
对于不会理财和中低收入者的人,养老金是有利的
利益相关:社保局工作人员,已离开。-------------------------------------------------------------------------------------------------------先说一下我国社保制度的常识,才有讨论的基础。1、社会保障制度是强制的,必须要兼顾公平的制度,必须要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这就决定了这项制度不是一项单纯的计算投入、产出的制度。什么叫做兼顾公平?比如一个人参加工作的时候是清洁工,另外一个是国家总理,在工作的时候基于岗位不同,但是退休之后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理应享受同等的待遇。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目标,但是现如今而言,只能是让交的多的,适当的补贴交的少的,所以退休之后的工资差距不如在岗的时候差距大。这是社保制度的根本属性决定的。社保的历史就不多谈了,可以去找一下1995年国发6号文《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国发〔1997〕26号文《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就明白的差不多了。2、我国的社会保障,分为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制度、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年金、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大额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一般和医疗保险捆绑)、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事业单位参加,公务员不参加)。这里面有个费率的问题,一般养老保险是全省统筹,就是说一个省算作一个统筹地区,以全省职工年平均工资和月平均工资作为参考制定缴费基数,各省有所差异,大概是个人缴纳8%,单位缴纳20%;其他的保险由全市统筹,省业务主管。失业、工伤个人不再缴费。3、我国的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入个人基金账户(个人缴费账户里的存款是有利率的,一般利率跟着银行的定期存款走),企业缴费入基金池。退休后先领个人账户部分的钱,然后由基金池拨付。具体的待遇享受的话,要依据当年社平工资来算,我看了网上的很多算法,一是公式错误,二是我们自己都不能算出来明年的待遇享受,怎么就能算的出来三十年之后。如果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里的钱未领取完的部分会全部退回遗产所有人,外加40个月的死亡抚恤金(以前是20个月,不知道其他省的是多少个月),3个月的丧葬补助金;如果个人账户部分全部领完,那就只有抚恤金和补助金。很多人都存在一个误区,就是算的时候回把企业缴纳的部分算到个人账户里,当然这可能是以后改革的方向,但是实际上,不征收这一部分钱也不会发到你的手里,而且计算待遇享受的时候是把这一部分计算在内的。4、养老金双轨制的问题。就这个问题而言,公务员很冤枉,因为公务员不受劳动法的保护,加班没有加班费,不签合同也没有双倍赔偿金,连工伤保险都不要求公务员参加(从今年开始,有部分省市单位公务员参加了工伤保险,但是我们这里还没有),基本上福利是享受不到,万一工作上或者上下班路上出点什么事,只能指望单位发发善心了。公务员的工资是财政拨付,退休之后拿在岗工资的80%,也是由财政拨付,根本不从社保支出,有些群众误解为“让群众交钱,公务员领钱”真是个冤枉。现在顺应民意,公务员也开始交养老保险了,其实对公务员是件好事,不过对财政的公务员来说比较麻烦,本来就是左手交右手的事,现在还要各种新制度、各种新常态。5、我国的社保基金非常安全,不存在亏空(个人理解,不代表官方)。一是基金投资种类固定,就是那几类;二是由财政兜底、财政兜底、财政兜底,重要的事说三遍。其他的想起来我再补充,再回到题主的问题上来。欢迎大家自己理财,自己创造更多的财富,不要守着为数不多的退休金过日子。不过你要说银行存款比社保收益大,呵呵。你问过你父母么?就不说医保了,大额不封顶你知道吗?也不说工伤了,工伤没上限你知道吗?单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我们地方人社有几份文件,是要求各市区退休职工漏保的,或者家属工未能参保的参保,这个文件停发很长时间了,现在还有人来问想按文件参加养老保险。具体的操作是一次性缴满15年的个人缴费,大概三万多不到四万,然后女性职工到五十岁退休,一个月领500多,是不是觉得很少,可是这个退休金是跟着调资的,下一年开始就会600多,粗算算,六十岁钱就能把自己个人缴费的部分领完,剩下的都是赚的。可能比其他会理财的人收益低,但是绝对比银行高啊,你要是有那个本事三四万块钱打包票说肯定赚的比这多我也不说什么了,有些人纯粹是心态原因,嘲讽养老保险不过是气人有笑人无而已。
这么简单几句话就解决的事大家都说的好啰嗦,其实很简单,社保这是保险啊,当然是跑输投资的,拿保险和投资比不是脑残吗?什么叫保险,是为了提供意外保障用的,是为了消除波动而产生的,而不是为了增加收益。简单的说社保就是大家一起掏钱放到pot里,然后命短的补贴命长的,没病的补贴有病的,不生孩子的补贴生孩子的,谁缺钱了谁用。如果一个人(比如说我)身体不健康,有慢性病,命肯定也不会长,那么只买医疗保险不买养老保险不就赚翻了?所以当然没那么好的事! 必须绑在一块儿!假如你能够判断自己将来不可能生重大疾病(交医疗保险就不划算了),并且不打算生育(交生育险就不划算了),并且命非常短(交养老险就不划算了),那你交社保当然是超级-ev的行为。简单的说,如果你百分之百确定自己是个不生病的短命鬼,这种情况下计算回报率就会觉得社保简直太坑了。想要占社保便宜也容易,多生病,长活命,你就把短命鬼的钱给赚了。
对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参照上世纪90年代的下岗潮,我们有什么理由再相信政府对未来的承诺?
你交的社保是包含你的医保,想想医保的报销,你自己就明白了划算不划算了,谁能保证自己有没有个头疼脑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养老保险如何退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