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毕业生就业创业周末杭州公共网里注册个人信息,提交的时候为什么老提示我“手机号码不正确”,明明没输错啊

【就业指导】杭州市人才服务局 杭州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南 - 杭州师范大学校学生就业创业中心的日志,人人网,杭州师范大学校学生就业创业中心的公共主页
简历特训,打造个人职业品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简历大赛巡回讲座,资深名企HR现场带你做出专业简历! 讲座时间:10月16日(周四)晚上6:00 地点:仓前校区恕园2号楼113报告厅
【就业指导】杭州市人才服务局 杭州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南
◆杭州毕业生就业创业公共网()杭州毕业生就业网是杭州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为毕业生来杭择业、就业而专设的政府服务性网站,既是我市各用人单位与广大毕业生进行双向选择的场所,也是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和毕业生来杭办理就业手续的平台,网站设有:就业政策、办事指南、就业指导、问题解答、网站快讯、院校导航等栏目,以及毕业生服务、单位服务、院校服务三个专区。除发布毕业生个人信息和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外,还具有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网上双选、签约、审核、报到、档案查询以及统计等多项服务功能。学校、毕业生、单位、主管部门均可登录本网站。热诚欢迎广大毕业生登录本网站!
◆网上协议鉴证  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签订就业协议后,须通过杭州市毕业生就业网办理网上协议鉴证手续,办理程序如下:◇毕业生进入&杭州毕业生就业创业公共网&()进行毕业生注册,设置申报密码和修改密码。◇身份证号码和申报密码提交就业单位,单位通过网上办理签约报批手续。◇毕业生以身份证号码为用户名、修改密码为口令进入杭州毕业生就业网可查看单位报批情况。◇凭签订好的《就业协议书》到下沙分中心开具《杭州市毕业生接收函》,对未开具《接收函》的毕业生,我市将不予接收其人事关系。
◆人事代理人事代理是指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代为管理单位或个人的人事关系、人事档案,提供有关服务。◎单位代理: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企事业单位、民办科研机构、外地驻杭办事处、分公司以及其他无主管部门的单位可凭单位介绍信、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事业单位注册证复印件、外地企业驻杭办事处注册证复印件)、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等材料到杭州市人才开发中心办理单位人事代理...
阅读(849)|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经济危机背景下杭州毕业生就业模式探索
经济危机背景下杭州毕业生就业模式探索
[阅读:&次]
日期:&&来源:
提& 要:2009届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同比签约量出现新世纪以来首次下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是周期性失业和自然性失业互相交织、共同影响造成的。周期性影响因素包括就业岗位明显减少,求职人数有增无减等;自然性影响因素包括专业结构矛盾;用人标准与毕业生自身素质的矛盾等。为推进大学生就业,应逐步完善就业政策体系,重点是要着力深化和细化拓宽就业渠道的政策,出台实施城乡基层人才发展计划,特别要进一步完善和出台鼓励非正规就业的相关政策和社会保障办法。要努力创造、培育新就业岗位,在保增长中突出扩大就业目标调整产业结构与扩大就业有机结合起来。要推进"实训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实训项目覆盖面,培育更多的实训机构和基地。要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还要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关键词:&& 就业模式&& 周期性失业&& 自然性失业
作者张一持,杭州市人才开发中心助理经济师(邮政编码& 310006)。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更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一个焦点。2008年下半年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到了重中之重的地位。国家在考察高校、人力资源市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促进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杭州市政府也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市政府重点考核的一类目标,作为杭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首要项目。高校毕业生是重要的人才资惊,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国际金融危机下,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是对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有力贯彻,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积极实践,也是杭州市应对国际经济危机,转危为机、实现跨越发展,加快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迫切需要。
一、杭州市区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杭州市区(不含萧山、余杭,下同)接收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数连年增长,而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2009年无论是上半年还是前三季度,毕业生就业的同比数据均有所下滑。杭州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9月30日,杭州市接收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35856名,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在接收的35856名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包括与用人单位签约就业的33743人和出国、深造、自谋职业等灵活就业的2113人)中,博士生238名,硕士生3272名,本科生19396名,大专12928名。与用人单位的签约量同比下降了3.17%,相比,灵活就业人数有所增加。除了与用人单位的同比签约量是新世纪以来首次下降外,杭州市区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还有几个特点。
(一)非公企业是毕业生就业主渠道
在与杭州市区各级用人单位签约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中,有1293人去国有企业就业;275人去集体企业就业;另有30361人去民营、股份制和三资等非公有企业就业,占总数的89.98%。相比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毕业生去非公企业就业的比例明显高得多。
(二)IT业和服务业服纳毕业生最多
在与杭州市区各级用人单位签约就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中,到IT行业的有6016人,占签约总数的17.83%,高居各行业之首;到服务行业的有2605人,占7.72%;接下来依次为机械制造业、电于电气仪表行业、建筑设计及装潢行业、卫生医疗行业等。
(三)工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机会较多
在研究生、本科、专科等各学历层次中,工科类专业需求毕业生人数均占各学历层次毕业生需求总人数的40%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的工科类专业需求人数占49.82%;本科学历的工科类需求人数占44.24%;大专学历的工科类需求人数占43.31%。在文、理、工、经、管、医、法、农等各类专业的签约量比较中,电气信息类、机械类、士建类等工科专业毕业生签约量占了签约总数的30%以上。与此相应的是,在毕业生签约量排前十名的省内高校中,传统工科类高校占了7所。而"热门"的金融、法律等类专业在本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己显得并不那么"热门"。
二、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突出问题
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的专家和学者认为,社会劳动力的失业,可分为周期性失业和自然性失业两种。周期性失业是总需求不足的失业,与经济中周期性波动相一致,主要出现在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企业压缩生产,裁减雇员,失业人数增加。自然性失业包括因劳动力在正常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摩擦性失业、因劳动力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引发的结构性失业和因信息不对称、市场组织不健全等导致的失业。而2008年下半年的国际经济危机所引发的"失业"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第一次真正遇到周期性失业。从杭州的情况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就是周期性失业和自然性失业互相交织、共同影响造成的。
(一)周期性因素影响
国际经济危机给我国宏观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金融证券、出口外贸、加工制造等行业在危机中受到了直接影响,而作为吸纳就业主渠道的中小企业更是由于抗击能力弱而受到严重影响,给原本就存在难题的杭州高校毕业生就业雪上加霜,主要表现在:
1.就业岗位明显减少
一是企业注销数量增多。据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2009年上半年,全市共注(吊)销内资企业2951户,比上年同期增长2.39%;企业变更数量大幅上升,仅半年时间,下城区就办理各类企业变更登记1584户,同比增长35.62%;此外,累计注销外商投资企业3042户,其中分支机构570户。二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仅工业产值为例,2009年一季度占杭州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78.9%的9832家中小企业实现产值下降13%,下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降幅10.2个百分点。企业注销减少了原有的就业岗位,经营困难使企业压缩招聘计划或冻结招聘,造成毕业生需求萎缩。其实,这种情况从2008年就开始显现出来。以杭州人才市场为例,2008年全年,市场的现场招聘、网上招聘、张榜招聘和高级人才招聘的单位总数是3.6万余家次,岗位总数是30万余个,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了5.6%和14.2%;人才供需双方达成意向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37.6%。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8至12月份,正值2009届高校毕业生进入求职的阶段,杭州人才市场招聘岗位数与上年同期减少了近四分之一。到2009年4月份,杭州人才市场的现场招聘情况再次表明,与2008年同期相比,招聘单位数与岗位数均较2008年同期有不同程度下降。
2.求职人数有增无减
一是企业从业人员数量下降。据杭州市统计局2009年一季度统计资料,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终止解除合同的人数达7.97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89万人,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比上年同期下降1.5%,是近20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较2008年底减员7.33万人;规模以下企业从业人员降幅更大,一季度同比下降13.4%。企业从业人员数量的下降导致人才市场上求职人员的增加,直接挤压了毕业生的就业空间。二是留学生回国就业人数增加。本次经济危机起源于美国,西方国家因为经济的相互依存度高而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影响,许多企业大量裁员,连美国本士高校毕业生都在以就业而发愁。国外就业市场的萎缩导致更多留学生回国就业。三是高校毕业生人数又创新高。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23.26万人,比2008年增加1.77万人,增长8.2%;而在杭州,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10万人,比2008年增加0.8万余人,是历年最高。
(二)自然性因素影响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不但难在不利的经济形势,也表现在以毕业生供需结构性矛盾为主要特征的自然性失业因素上:
1.地域结构矛盾
从全国看,东部省市吸纳了全国5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上海、杭州等东部城市已成为毕业生心仪的就业创业之地,而西部省区接收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不足20%。在杭州市区就业的2009届高校毕业生中,市区以外生惊的高校毕业生占了83.08%,而在杭州市就业的毕业生又相对集中在市区,地域分布很不平衡。
2.专业结构矛盾
大学专业设置难以应对当前就业形势,更难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在经济危机背景下表现尤其明显。几乎每所大学都不分专业优势不分学历要求地开设相同的如经济、法律、管理等"热门"专业;而动漫、物流等专业又才刚刚起步。在本次经济危机中,一些本来"热门"的专业需求不旺,造成专业相同相似而无优势特色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而一些岗位又招不到合适的毕业生。
3.用人标准与毕业生自身素质的矛盾
在毕业生资源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用人单位的用人选人的标准步步走高。有的用人单位不但对大学毕业生的学历和专业要求比较高,甚至对性别和外表等要求也比较苛刻;还有些单位重使用、轻培训,希望招聘来的人员进门就能使用,所以对工作经验和动手能力相应较弱的应届毕业生兴趣不高。而从调查的情况看,毕业生方面也有一些自身的不足。如有些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择业定位不够准确,把就业日光盯在主城区、报酬高、待遇好、工作稳定的机关事业单位,以至出现数千名求职者竟聘一个岗位的现象,对到偏远地区、艰苦行业、基层单位就业准备不足,更不愿意自主创业,甚至有主动待业倾向。同时,他们知识结构不合理、动手能力低,创新创业能力也较差,与社会岗位需求错位。
4.供需信息不对称的矛盾
虽然现在是信息社会,而且信息传播渠道也比较广泛,高校毕业生可以通过高校、媒体、网络、亲朋好友等获取一定的就业信息,但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且由于缺乏高校毕业生供需交流的有效平台,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和高校毕业生的供给信息往往会出现对流不畅的现象,导致高校毕业生供需双方都缺乏对宏观和微观信息的全面深刻地了解和把握,造成企业选人难,高校毕业生择业难的现象,并带来选人择业双方的盲目性。
三、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阶段杭州模式
在全球经济危机全面爆发之前,杭州市就结合国家、省促进毕业生就业政策精神,制定出台了《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和留学回国人员创业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体系。杭州把40万大学生作为宝贵的人才资惊,大力推进"人才+资本"的创业创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实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新路子。2009年3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到杭州调研时指出,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模式,是杭州的一大创新,有效解决了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要继续完善这一模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走在全国前列,为兄弟省市创造经验。
(一)保增长拓岗位
基于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杭州市十分重视保增长工作。在宏观层面,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杭州市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保民生、保就业、保稳定等各方面,及时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并收到了明显效果。到2009年4月份,杭州市经济运行初显"下行趋缓、运行渐稳"的特征;到2009年9月份,杭州市经济运行呈现"总体企稳、结构好转、内需上升、预期改善"的格局,回暖向好态势不断发展,人才需求也逐渐回暖。同时,在微观层面,杭州市的人事部门积极发挥"保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会同相关部门,通过企业招聘、事业单位招聘、农村社区招聘等多渠道挖掘就业岗位。一是采取降低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成本的方式,举办多场毕业生就业公益性招聘会,免费为企业提供信息发布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场地等服务。据统计,2009年1至10月底,全市共举办高校毕业生招聘专场100场,5043家用人单位推出就业岗位6.1万余个。二是动员机关事业单位腾岗招聘高校毕业生,机关事业单位新增的编外用工岗位(除后勤服务岗位外)按80%以上比例,招聘录用了高校毕业生2737名。三是面向普通高校毕业生,推出农村(杜区)工作者岗位980个。
(二)创业带动就业
为激发创业对就业的倍增效应,杭州以推动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作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主抓于。为积极引导鼓励大学生创业,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与首批8家科技和文化创意类大学生创业企业建立了直接联系,人事等部门在资金、经验、人才等方面提供服务,把大学生创业企业扶上马再送一程。一是提供创业扶持。截至9月底,己有两批146个创业项目获资助经费730万元;已创办大学生企业1083家,带动毕业生就业3680名。对优先录用杭州市生游、高校毕业生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还给予一次性用工补助和社会保险费补贴。二是建立创业导师制度。聘请300余名企业家和专家担任创业导师,与创业大学生结对帮扶,通过"孵化企业+创业指导+投融资支持"的方式,指导大学生企业创新商业模式。三是建立创业园。支持区、县(市)建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园内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扶持资金申请、企业登记注册等"一站式"服务,并建立创业融资、成果转化及项目合作交易渠道。四是创建创业项目发掘载体。通过杭州市第一届"赛伯乐杯"大学生创业大赛这一载体,吸引了来自清华、北大等全国知名高校的811个参赛团队,决出36个获奖项目,其中已有24个优秀项目在杭落地转化,共创办创业企业27家,带动了200多名高校毕业生就业。五是搭建创业企业选人平台。免费举办大学生创业企业人才招聘会,既帮助创业企业解决了人才问题,又为社会增加了千余个就业岗位。
(三)实训促进就业
提升高校毕业生在经济危机下的就业创业能力,杭州按照"订单(定向)实训、持证上岗、政府资助、促进创业"的指导原则,结合产业经济发展需要和教育培训消费券的发放,实施了"万名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先后启动了服务外包人才实训、信息化人才实训、大学生创业实训和技能培训|、大学生企业实训、文创产业人才实训、汽草制造等装备业人才实训、旅游业人才实训、商贸服务业人才实训和大学生见习训练。同时,政府对参加创业实训并符合规定条件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并对本市户籍的零就业、低保等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个人承担的创业实训费用给予全额资助。2009年1-10月底,杭州市在上年度认定166家实训机构(基地)的基础上,又认定实训机构(基地)207家,开办各类实训班1145期,实训学员45424人。大学生创业实训对提高毕业生创业就业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据杭州市人事局对其中的大学生企业实训情况统计,2009年前7个月,己有5203名大学生企业实训学员与实训基地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占大学生企业实训学员总数的77.53%。
(四)帮扶推助就业
针对不同对象,杭州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弱势群体顺利就业。对杭州市区困难家庭的在校优秀大学生,实施"杭州市千名宏志学子就业帮扶工程"。通过宏志讲座、素质拓展、社会实践、就业推荐、资金资助等一系列帮扶,2009年在杭高校的65名宏志学子应届毕业生,除1名还在见习试用外,其余64人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签议或考上事业单位,宏志学子就业率已达98.4%。对在杭高校困难家庭的优秀毕业生,发放"就业一卡通"。持卡毕业生离校时未落实就业单位的可优先在杭州市人才开发中心办理求职登记手续,享受免费的就业推荐服务;到杭州市的各区、县(市)人才中心办理人事代理的,可免交2年的人事档案管理费。对离校时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杭州生源高校毕业生,提供求职登记、就业推荐、求职辅导等免费服务。对登记失业的困难家庭、零就业家庭和残疾高校毕业生,发放《杭州市就业援助证&&,享受与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同等的就业再就业政策。
(五)建网络促对接
为解决高校毕业生资源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杭州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专业网站和两个工作联系网络。一是更新"杭州毕业生就业网"建立了"杭州毕业生就业创业公共网"集毕业生创业就业政策发布、双向选择、网络招聘、创业实训、自主创业、网上办事、交流互动、辅助管理等功能为一体,实现了政府、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的全面交流互动,成为毕业生就业创业综合应用的公益性网络服务大平台。据统计,2009年前10个月,该网的访问量已达191万人次。二是健全高校辅导员工作网络和企业人事专员联系网络,及时了解掌握企业需求动态,快速为毕业生供需双方牵线搭桥,已有170名高校辅导员和800名企业人事专员加入其中,形成了覆盖面比较广的毕业生供需资摞"情报网"。依托网络优势,积极收集发布高校毕业生供需信息,并通过人才网站适时举办高校毕业生网络招聘会,促进了毕业生供需双方进一步对接。
(六)就业指导引导就业
近年来,就业指导己在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就业技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面对危机,杭州市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上又下了不少工夫。2009年初就为在杭应届高校毕业生以及杭州生源高校毕业生发出了一封信,专门帮助毕业生分析就业形势,提前引导毕业生理性就业。开展"人才公共服务校园行"活动,上门与毕业生沟通交流,主动为毕业生送政策、送服务,在就业政策解读、劳动合同法律常识、创业就业办事流程等相关方面加强宣传和指导。举办大学生模拟招聘大赛,为毕业生提供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的直观感性指导,提高毕业生求职中"临门一脚"的本领。此外,开通毕业生就业和人事代理咨询专线电话,为来电人员提供电话咨询和指导,解答毕业生就业有关政策。
四、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杭州模式的建议
2009年三季度以来,杭州实体经济增长明显下滑的趋势已经得到遏制,总体上呈现企稳向好势头。但是,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仍处在保增长的关键阶段。为此,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的重要任务。按照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充分就业城市,创建创业型城市"的总体目标,2010年,杭州市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继续坚持"保就业就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指导思想,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并积极发挥政府职能,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在应对周期性失业和自然性失业上采取有效措施。
(一)逐步完善就业政策体系
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各国政府都十分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纷纷在提供相关政策和法律保障方面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主体作用。一些西方国家之所以能推行青年就业保障计划等措施,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就是这些国家有比较完善的青年就业法案作支撑。"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定规立法的角度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这对杭州市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前一阶段,杭州市已出台了旨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发挥了很好的政策效应。下一步,杭州市政府应以现有政策为基础,选准着力点,进行不断的调整、补充和扩展,使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重点是要着力深化和细化拓宽就业渠道的政策,出台实施城乡基层人才发展计划,制定企事业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的政策,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现有的部分政策措施。特别要进一步完善和出台鼓励非正规就业的相关政策和社会保障办法。目前中国的灵活就业人数占到总就业人数的20%左右,灵活就业也是缓解当前就业危机的途径之一,因此,要给予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以支持,并在个人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方面给予适当优惠;对由于新兴产业的发展及企业经营方式变革而产生的网上商店、远程就业等非正规就业方式,要扶持其成长,并为其雇佣的非杭州籍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同时,要着力完善和细化提升毕业生能力的政策,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着力完善和细化就业服务政策,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和就业公共服务,以及就业援助服务。此外,对一些成熟的现行政策,也可以通过法定程序,提高其层次,使之上升为政府规范性文件、政府规章,甚至是地方性法规,从立法的角度促进毕业生就业。
(二)努力创造、培育新就业岗位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拓宽渠道,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当前,许多国家都采取措施,加大投入,培育新的就业岗位,同时鼓励毕业生到特定地区和行业就业。如印度政府为创造和培育就业岗位,向国会提交了临时财政预算案。根据该预算案,印度政府将在下一个财政年度增加公务员岗位9.2万个,增长率为3%;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印度政府还实施了农村服务中心计划、农村工程计划等,鼓励失业和应届毕业生到农村建立军间,从事农业机械的安装、维修、设备和零部件供应等技术服务工作。美国则对连续5年在指定的小学或中学当全职教师、从事低收入家庭学生的教学服务工作的毕业生实行贷款免除的政策。根据国外经验,结合杭州的实际情况,杭州市应从四个方面挖掘就业岗位:一是在保增长中突出扩大就业目标。杭州市区2009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已经表明,以中小企业为主要阵容的非公企业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主渠道,这也是杭州市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趋势。本地政府要在保增长中积极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加快现代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吸纳更多的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同时,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考核。在保增长中突出扩大就业目标,并把新增就业岗位方面的内容加入到政府工作目标考核中,以保障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二是把调整产业结构与扩大就业有机结合起来。2009年上半年,杭州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的主导产业。作为第三产业重要新兴部分的IT业以及服务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此,杭州要大力实施"3+1"(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产业发展战略,稳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注重开辟和扶持新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优先发展像软件业、通信业、旅游餐饮业、教育培训业等能吸纳大量知识型劳动力就业的新兴第三产业,充分第二、第三产吸收毕业生的主渠道作用,为高校毕业生源惊不断地创造和提供新的就业岗位,促进经济与就业的同步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难问题创造条件。三是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要通过"凡进必考"扩大应届毕业生的比例;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管理和技术人员,主要面向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四是继续引导毕业生通过当"村官飞到社区任职、支援西部开发、参军,或变"一次就业"为"多次就业"等形式和方法,实现就业。
(三)推进"实训促进创业、创业带动就业"
当前,实习、实训和创业,作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也引起了各国的重视。在实习、实训方面,法国一向注重大学生实习问题。如巴黎政治学院,学生进入"大三"就必须参加实习,凭借学校的优势,还有20%的学生可到国外实习。英国最近也在全国推行一项"国家实习计划"帮助未能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到企业或其他机构实习3个月,日的是通过实习,培养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最终实现就业。目前,英国已有巴克莱银行、微软等多家知名企业加入了"国家实习计划"。在推进大学生创业方面,美国20多年前就推行了创业教育,目前已有超过500家的大学设立毕业生自主创业课程。许多高校还推出大学生创业计划,如麻省理工学院的"10万美金创业计划竞赛"己举办了18年,影响很大。西班牙政府和高校也非常重视大学生创业,由高校、银行和企业共同建立大学风险基金,帮助大学生创办知识和科技型企业。在这种形势下,杭州市的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应不断向广度、深度发展,进一步彰显杭州特色:一是扩大实训项目覆盖面,新启动的制造业人才实训、商贸人才实训、旅游特色人才实训等要加大推进力度,并逐步延伸到其他实训项目和内容,培训更多的人才。二是培育更多的实训机构、实训基地,可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高校或其他事业单位中发掘培育各类实训、见习基地和机构,形成由社会各方合力共同承担实训工作的格局。三是顺着区域联动合作抓实训的趋势走。由于毕业生就业的共同需要,实训应从市区辐射、延伸到各县、市,由市、区联动发展到全市联动,形成整体推进创业实训工作的局面。按目前进展情况预计,&&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和留学回国人员创业三年行动计.》提出的"到2010年,全市将接收高校毕.生16万名,其中硕士以上学历人员1万名;吸引1200名高校毕业生在杭创办吸引1200名高校毕业生在杭创办企业"的要求,将全面、提前完成。
(四)加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
毕业生就业市场是配置毕业生资源的重要载体和机制。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发展,完善就业市场建设、优化毕业生资源配置,是减少高校毕业生摩擦失业的有效途径。今后几年,建议毕业生就业市场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市场硬件建设,20余年来一直处于"有市无场"状态的杭州人才市场和杭州毕业生就业市场有望得到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建设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人才市场。二是加快无形市场发展。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性应用,特别是人才竞争的加剧和择业自由度的加大,毕业生除利用有形市场求职外,更多地将通过网络进行。为此,毕业生就业市场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信息交换网络的建设。为解决毕业生供需信息不对称的矛盾,要帮助企业与高校建立固定联系,鼓励企业提前发布用人计划,最大限度地促进全社会的招聘信息公开化,使企业和求职的毕业生能方便地了解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三是规范市场运作。采取进一步措施,坚决处理和防止招聘应聘中弄虚作假、轻率违约、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及各种乱收费现象,不断向规范化、法制化迈进,逐步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良好氛围。同时,要突破部门界限和地域界限,实现政策统一、市场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四是完善服务功能。在完善供需信息交流、毕业生资摞有效配置等功能的同时,要不断强化信息预警、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就业推荐、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就业培训1[、就业测评等功能。
(五)改善高等教育方式和学科设置
高等教育方式和学科设置既是决定毕业生素质的重要因素,也是解决毕业生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的一个重要环节。为破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许多国家对高等教育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据《中国人才资讯》介绍,法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学校)和公司之间签订合同,实行定向培养,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这些公司就业。工程学、商业学和三年制大学的学生主要依靠这些合同实现就业。印度各高校正在不断改造传统专业,调整和增设新的专业,以适应经济社会、现代科技和人自身素质发展的需要。加拿大则实行"合作教育课程"推行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教育模式。凡是大二或以上学生,都要到企业"带薪实习"并且要经过企业和学校双层考核,成绩合格的才能取得学分。目前,加拿大全国提供"合作教育课程"的高校已超过100所,每年参加的学生约7万人。参加过"合作教育课程"的学生,不仅更容易找到专.对口的工作,起薪也比一般毕业生高。根据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杭州市属高校的改革,建议在三个方面取得进展:一是加速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高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发展的趋势和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学科设置,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适当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积极发展新学科,改造老学科,对那些因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而导致毕业生就业率过低的专业,少招生或不招生。二是更加重视教学模式改革。按照"高素质、厚基础、强能力"等要求,着力推行"双证"教育,开展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SYB(创办你的企业)实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三是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不但要加快培养一支专业的就业指导队伍,造就一批具有强烈责任感、敬业精神,并且精通业务、熟悉市场、善于管理的专业人员,而且要把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从学生走进校门时起就抓紧。还要把就业指导同行为训练、社会实践、经验介绍、模拟招聘等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就业心理、求职技巧等方面的指导,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六)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既涉及到政府、学校、社会用人单位,也涉及到毕业生本人。因此,在发挥各相关部门、单位的职能作用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毕业生进行自我开发,不断转变观念,提升就业、创业能力。首先是注重学习,努力开发主动适应社会的就业能力。在大学学习阶段,就要在学好各门专业课程的同时,注意锻炼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提升就业核心竞争能力。要充分利用学校这个交流平台,多与同学、老师沟通,多参加学校的杜团活动,积极参加实习和其他课外实践活动,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锻炼灵活的适应能力,树立团队协作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其次,是要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切实转变就业观念。毕业生要对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实际工作能力、兴趣、爱好等进行客观分析,准确定位,开展职业测评和职业生涯规划,并结合人才市场实际,对工作岗位、待遇、工作性质、地域等就业期望适时进行调整。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创业不仅能解决个人的就业问题,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毕业生就业,从而自觉改变那种认为进了高校门,就是国家干部的观念和消极等待政府、学校推荐就业岗位或用人单位招聘的态度,变被动待业为自主创业,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激情去创办属于自己的事业,去带动更多的毕业生就业。
&&作者:&&编辑:吴爽
&&相关新闻&&&&&&
& (10/02/26)
& (10/05/04)
& (10/05/20)
& (11/03/22)
& (11/03/28)
&&发表评论&&&&&&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
 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
 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
&&&&&站内搜索
&&&&&最新图片
&&&&&本周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周末杭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