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玉米贸易进出口贸易公司指标计算有哪些?

&当前位置&&&
2013年上半年经济形势综述及我国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报告 前& 言  2013年上半年,美、日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推动下经济表现有好转迹象,但内生经济缺乏亮点,新兴经济体增速低位运行成为常态,整体看全球经济复苏仍存较大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受产能过剩、内需疲软影响增速趋于放缓,内外需环境不容乐观。  报告对我国2013年上半年的进出口贸易及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盘点,对进出口贸易结构主要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在我国外贸增速“个位数增长”的过程中,市场结构、地区结构和产品结构逐步得到优化。美、日的量化宽松政策虽拉高经济表现,但“再工业化”政策和日元大幅贬值制约我国出口同步回暖的空间,新兴经济体受发达经济体自利政策和内在经济结构影响经济增速普遍放缓,主要贸易伙伴中我国对东盟出口由于产业互补的出口优势而稳定增长,港台受“一日游”贸易拉动增速突出,此外与瑞士、新西兰等国受分工互补和自贸合作推动同比增长显著,市场结构逐步发生改变;区域上沿承“西高东低”的增长态势,但差距逐步缩小,广东受“一日游”贸易拉动增速明显高于其他贸易额排名前五的省市,东部省市整体结构调整出现积极信号,增速前五省市均来自中西部但位次变动较大,产业区域调整进入攻坚阶段;受宏观政策、产业转型和价格等因素影响,机电商品进出口持稳,高新技术商品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资源和能源类商品进口量增价跌,涉及民生类粮农产品进口微增。随着国家调结构政策的进一步落实,考虑到2012年较低的基数效应以及今年整体内外需环境,报告认为:上半年我国外贸8.6%的增速虽较上年同期回升,但“一日游”贸易淡出后5、6月进出口增速回落明显,全年来看利空因素大于利好。国际横向对比,我国外贸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表现突出,相对平稳的宏观运行环境为外贸结构调整提供了较为充分的缓冲。受1-4月进出口贸易对整体数据的拉动,以及外贸结构调整的加速,预计全年实现8%的外贸增速可期。&  一、2013年上半年经济形势综述  (一)世界:发达经济体出现分化,美日经济开始复苏,欧元区深陷僵局;新兴经济体普遍低迷,增速低位运行成常态化   2013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在平稳中呈现弱增长状态,主要发达市场需求未实现根本好转,全球贸易增长的动力仍然不足。从失业率、消费者信心指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等指标来看,美国经济增长势头表现良好,日本经济回升迹象明显,而欧盟还在衰退边缘徘徊,稳定复苏尚需时日。新兴经济体受经济危机影响日趋凸显,经济增长普遍放缓、低位运行的特征已常态化,同时随着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负面影响的扩大,新兴经济体面临严峻的挑战。  1、美国和日本经济出现好转迹象,欧元区深陷衰退僵局  数据来源:各国统计局   图1:2011年-2013年美日欧GDP走势  (1)美国经济处于温和增长区间,个人消费支出和制造业出现复苏势头,财政状况趋于好转  2013年一季度美国实际GDP环比折年率增长2.5%,虽较上年第四季度大幅提高,但仍低于3.0%的市场预期。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率来看,一季度美国经济提速的主要原因是个人消费开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加大。2013年5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了84.5,是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点,同时美国的消费信贷按年率计算增长了8.3%,也是自去年6月以来的最高点。可见,美国消费者对经济复苏的信心在增强,居民消费的持续回暖将推动美国经济继续保持温和增长。  2013年6月份美国的失业率为7.6%,与5月份持平,就业形势保持平稳态势。   2013年5月份美国CPI同比增长1.4%,较4月份上升了0.3个百分点,表明在全球经济放缓及本国薪资涨幅趋缓形势下,美国通胀压力依然温和。从以上情况来看,美国的通胀率维持在低位,失业率虽已降低到7.6%,但实际的就业形势仍相当严峻。鉴于宏观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美国将可能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  6月份美国(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止跌回升到50.9%,重回50%临界点之上,其中新订单、生产和价格分项指数上升较大,说明美国制造业正在复苏。相反,6月份美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2.2%,虽仍位于临界点之上,但继续了四个月来的下跌势头,也达到该指数近三年来的最低值。从分项指数看,商业活动、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指数下滑幅度较大,尤其是新出口订单指数已跌至50枯荣线以下。  数据来源: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  图2: 2012年1月-2013年6月美国制造业和服务业PMI走势  2013年5月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约1387.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1%,有可能受到暂时性季调因素的影响,截至本财年前八个月,美国联邦政府累计财政赤字为6260亿美元,相比前一财年同期低了26%,可见财政状况仍在逐步改善中。  (2)超宽松货币政策初见成效,日本经济开始复苏,制造业扩张能力增强,但通货紧缩风险依然存在  2013年第一季度日本GDP环比增长了1.0%,按年率计算增长4.1%,实现了两个季度的连续增长。其中,占GDP总额65.8%的私人消费环比增长了0.9%,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0.5%,比去年第四季度提高了0.2个百分点;出口环比增长了3.8%,对实际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0.5%,比去年第四季度提高了0.9个百分点;而私人的住宅投资、企业设备投资和公共投资仍持续低迷。可见,一季度经济增长主要受到私人消费支出增长和出口攀升的带动,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正促进日本经济的复苏。  2013年5月日本CPI下降了0.3%,虽比4月份上升了0.4个百分点,但已连续12个月为负值,通货紧缩风险依然存在。   2013年5月日本失业率维持在4.2%的水平,与4月份相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并好于去年同期水平。  2013年6月份,日本经季调后的制造业PMI指数达到52.3%,与5月份相比提高了0.8个百分点,已连续4个月位于50%临界点以上,也创下了近两年来的最高值,这意味着日本制造业扩张能力正逐步回升。PMI值持续走高主要受到新订单量大幅增加的推动,同时,出口订单和制造商产出量已连续4月增长。  日本央行继续维持以增加基础货币为核心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即每年新增60万亿日元至70万亿日元基础货币。日元的大幅贬值,提升了日本产品在国际贸易的竞争力,但也可能导致日本的通胀率不断上升,进而引发对日本国债问题的担忧,使日本经济和金融体系更为脆弱。  数据来源:根据新闻数据整理   图3: 2012年1月-2013年6月日本PMI走势  (3)欧元区经济深陷萎缩僵局,失业率再创历史新高,PMI持续位于临界点以下   2013年第一季度欧元区GDP环比萎缩0.3%,虽比去年第四季度提高了0.3个百分点,但已连续六季度呈萎缩态势。在公布数据的欧元区国家中,仅德国和斯洛伐克的经济呈现弱增长状态,其他国家经济均处于萎缩状态。尤其是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法国和第三大经济体的意大利,GDP环比分别萎缩0.16%和0.65%,前景令人堪忧。欧元区居民消费对环比增长的贡献率由负转正,小幅提高到0.01%,消费者的信心指数有所回升。   鉴于目前欧元区的整体情况,欧洲央行将维持现行货币政策不变,优先“维稳”,预计将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现在处于低位的主导利率不变。  2013年5月份欧元区CPI初值年率为1.4%,电力、果蔬价格的增长是CPI小幅增长的主要动力。虽然5月份CPI与4月份相比提高了0.2个百分点,但仍远远低于欧洲央行2%的通胀目标,为央行采取行动促进经济增长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2013年5月份欧元区失业率达到了12.1%,再创历史新高点。值得注意的是,25岁以下年轻人的失业率高达24.4%,也创下了历史的新高点,就业形势继续恶化。据欧盟统计局估计,截至5月份,欧元区失业人口总数达到1922万,比4月份增加了6.7万人。在所有成员国中,失业率最低的国家是奥地利(4.8%)、德国(5.3%)和卢森堡(5.6%),最高的依次为希腊(26.8%,2013年3月份数据)、西班牙(26.8%)和葡萄牙(17.8%)。  2013年6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指数为48.8%,与5月份相比上升了0.5个百分点,服务业PMI为48.3%,与5月相比上升了1.1个百分点,虽均呈上升趋势,但仍双双位于临界点以下。  数据来源: 根据新闻数据整理  图4:2012年1月-2013年6月欧元区PMI走势   2、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常态化,须警惕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负面影响  数据来源: 各国统计局  图5:2012年-2013年新兴经济体GDP走势  (1) 俄罗斯经济持续放缓,2013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幅仅为1.6%,与去年四季度相比下降了1个百分点。6月份CPI同比增长6.9%,比5月份下降了0.5个百分点。俄罗斯6月制造业PMI为51.7%,比5月提高了1.3个百分点,服务业扩张活动萎缩明显,PMI指数由5月51.4降至48.8,跌至50临界点之下,创近两年来新低。5月份俄罗斯失业率为5.2%,比4月降低了0.4个百分点,俄罗斯经济发展陷入僵局。   (2) 2013年第一季度印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0%,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下降了1.1个百分点。5月份CPI增长9.3%,环比微降0.08个百分点,连续第三个月出现回落。6月份制造业PMI为50.3%,虽继续维持其三年来高于荣枯分界线的纪录,但连续4个月呈下降趋势。服务业PMI指数下跌至51.7%,比5月份下降了1.9个百分点。印度经济增长的放缓一方面是受到外部环境持续恶化的影响,使得较大依赖出口的印度受到了冲击;另一方面是面对持续高企的通胀,印度央行依然通过加息来对抗通胀。高利率政策打压了企业的生产和投资,从而制约了经济的扩张。  (3) 2013年第一季度巴西GDP增长1.9%,延续去年三季度以来的回升势头,主要受到服务业提振。农业是巴西第一季度经济增长中的亮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3.7%,环比增长了53.7%,这主要是得益于大豆、糖和玉米等农产品的丰收。自去年7月份以来巴西通货膨胀上升明显,6月份CPI已增长到6.7%,呈持续增长态势。5月巴西失业率与4月份持平,维持在5.8%的水平,这是近一年以来的最高点。6月份巴西制造业PMI指数为50.4%,与上个月持平,已是连续9个月高于50临界线,但近5个月呈下滑趋势,制造业的扩张能力有所放缓。  (4)2013年第一季度南非国内生产总值环比按年仅增长了0.9%,比去年第四季度下降了1.2个百分点,下降幅度较大。5月份CPI为5.5%,比4月份下降了0.4个百分点,是近9个月来的最低点。6月份 PMI为47.7%,连续4个月位于枯荣线以下。2013年第一季度南非的失业率达25.2%,比去年第四季度上升了0.3个百分点。由于过分依赖出口和外资,南非经济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更为严重,低增长、高通胀和高失业率使得南非发展陷入了两难境地。  (二)中国: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处在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但经济环境仍然错综复杂  1、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和工业增加值数据来看,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但工业企业盈利状况仍未好转  (1)2013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48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6%。其中,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622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17037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112350亿元,增长8.3%。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7%。  (2)2013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仍处于下行空间,但降幅有所减小。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集体企业增长5.0%,股份制企业增长10.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7.4%。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轻工业增长8.4%。分行业看,41个工业大类行业增加值全部实现同比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加值同比增长8.7%,中部地区增长10.0%,西部地区增长10.5%。分产品看,上半年464种产品中有325种产品同比增长。其中,发电量增长4.4%,粗钢增长7.4%,钢材增长10.2%,水泥增长9.7%,平板玻璃增长10.8%,十种有色金属增长10.0%,焦炭增长7.4%,硫酸(折100%)增长7.3%,烧碱(折100%)增长4.7%,化学纤维增长5.8%,乙烯增长4.6%,微型计算机设备增长6.4%,集成电路增长9.8%,汽车增长15.2%,其中轿车增长16.1%。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7.5%,与上年同期持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53426亿元,同比增长4.8%。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环比增长0.68%。  2、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来看,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013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131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0.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76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上半年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是45.2%,拉动GDP上涨3.4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是53.9%,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0.9%,拉动GDP上涨0.1个百分点。从数据来看,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增长仍然是靠内需拉动。  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持平,通胀压力温和可控,但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和购进价格指数(PPIRM)持续负增长加大我国经济回升压力  (1)2013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了2.4%,其中, 6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7%,比5月份2.1%的水平提高了0.6个百分点。从6月份具体数据来看,鲜菜、鲜果、肉禽和水产品等主要食品价格的大幅上升,是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6月份食品价格同比增长4.9%,比5月份提高了1.7个百分点,其中,鲜菜、鲜果、肉禽和水产品价格同比分别增长9.7%、11.4%、4.8%和3.1%,与5月份相比分别上升了11.6、4.9、3.2和0.9个百分点,四项合计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了0.9个百分点。从环比来看,6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5月持平,说明CPI同比增幅较大是由于去年同期物价水平较低,今年的翘尾因素造成的,我国目前物价水平仍是温和可控的。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6:我国CPI、PPI及PPIRM走势图  (2)2013年6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7%,降幅比上月缩小0.2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了2.6%,降幅比上月缩小0.4个百分点。与经济走势密切相关的PPI和PPIRM同比处于收缩状态,说明工业品供销都不太旺盛,价格还是处于下降通道之中,也反映了产能过剩问题对我国经济回升构成了一定的压力。但6月份两者萎缩幅度有所收窄,说明工业品供销出现好转迹象。  4、2013年上半年我国制造业PMI指数小幅波动徘徊在临界点上,制造业扩张能力处于停滞状态   2013年6月我国制造业PMI为50.1%,比5月下降了0.7个百分点,虽连续9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上,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未出现明显增长,说明我国制造业扩张能力处于停滞状态,缺少增长动力。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7:2012年7月-2013年6月我国PMI走势  从企业类型来看,大型企业PMI指数为50.4%,连续10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值得关注的是,中小型企业的PMI指数双双回落至临界点之下,尤其是小型企业6月的PMI指数为48.9%,已连续15个月位于临界点下,这说明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从构成制造业PMI的分类指数来看,仅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仍位于临界点之上,且三者均呈回落趋势,而其他指数均已位于临界点之下。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具体分析来看:(1)生产指数为52%,比上月下降1.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生产活动活跃度变小,生产增速减慢。(2)新订单指数为50.4%,比上月回落1.4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出现下滑。(3)产成品库存指数48.2%,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说明库存积压有所缓解。(4)购进价格指数为44.6%,比上月下降了0.5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大幅低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持续回落。(5)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4%,比上月下降 0.2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表明制造业原材料库存量小幅减少。(6)从业人员指数为48.7%,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连续13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7)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3%,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供货时间与上月相比有所放缓。(8)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1%,比上月回落2.2个百分点,自2013年4月以来,该指数月回落均超过2.0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对未来3个月内生产经营活动预乐观态度在逐步下降。  5、我国吸引外资方面仍具吸引力,外资利用运行平稳,美国和欧盟对华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今年1-5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FDI)约476亿美元,同比增长1.0%。其中5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2.6亿美元,同比增长0.29%,是今年以来FDI连续第四个月正增长,说明了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国际投资者对中国投资环境的认可。具体来看,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29.95亿美元,同比增长4.03%,在全国总量中的比重为48.31%,继续超过制造业,保持吸引外资第一大产业。其中房地产业实际使用外资96.5亿美元,同比下降4.95%;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605.05%、水上运输业同比增长146.58%、环境管理业同比增长119.22%,增速较快。从投资来源地看,欧盟、美国对华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今年前五个月,美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5.8亿美元,同比增长22.62%。欧盟27国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4.52亿美元,同比增长24.13%;其中德国对华投资12.19亿美元,同比增长57.33%;法国对华投资4.84亿美元,同比增长23.55%。  6、货币市场运行平稳,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2013年上半年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105.45万亿元,同比增长14.0%,增速比上月末回落1.8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加快0.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31.36万亿元,增长9.1%,比上月末回落2.2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加快2.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5.42万亿元,增长9.9%,比上月末回落0.9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加快2.2个百分点。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68.08万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100.91万亿元。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5.08万亿元,同比多增2217亿元;新增人民币存款9.09万亿元,多增1.71万亿元。可见,我国货币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值得注意的是,美日等国家正在推行的量化宽松政策,造成了境内外利差的加大,导致套利投资活动的活跃,这也是是推高人民币汇率的因素之一。在外需持续低迷及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我国出口必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二、2013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  (一)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速波动较大,呈先扬后抑之势  1、受“一日游”贸易影响,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速大起大落,月度波动幅度较大  2013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2.5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9976.9亿美元,增长8.6%,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了0.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6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0528.2亿美元,增长10.4%,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进口5.9万亿元人民币,折合9448.7亿美元,增长6.7%,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从上半年各月数据来看,我国进出口贸易波动较大。1月进出口规模达到3458.4亿美元,增长26.8%,其中出口增速达到了25.1%,进口增速为29%。受春节的季节因素影响,2月我国进出口增速出现了大幅下滑,进出口总额为2635.1亿美元,增长1%,环比下降了23.8%,其中进口下滑幅度最大,同比降幅达到了15.2%。3月我国进出口贸易出现反弹,实现进出口总额3652.6亿美元,增长12.1%,其中出口增速为10%,进口增速达14.1%。4月进出口总额为3559.1亿美元,同比增长15.7%,增速持续攀升。其中,出口增速14.7%,进口增速16.8%。5月我国进出口贸易出现拐点,增速大幅下滑,实现贸易总额3451.1亿美元,同比仅增长了0.4%,其中出口增速0.9%,进口出现萎缩,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0.3%。6月进出口贸易继续下滑态势,实现贸易总额 3215.1亿美元,进出口双双出现负增长,其中出口增速下降幅度较大,同比下降了3.1%,进口同比下降了0.7%。  图8:我国进出口贸易月度走势  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数据的剧烈波动主要是受“一日游”贸易的影响,前4个月对港“一日游”推高了整体贸易表现[1],剔除“一日游”的影响[2],我们测算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9332.0亿美元,同比增长5.1%,较8.6%降低3.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10207.6亿美元,增长7.0%,较10.4%降低3.4个百分点;进口额9124.4亿美元,增长3.1%,较6.7%降低3.6个百分点。对1-6月各月进出口数据修正后,出口和进口增速走势即相对稳定。  图9:月我国进出口贸易修正后的月度走势  2、贸易顺差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2013年上半年我国累计实现贸易顺差6770.6亿元人民币,折合1080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6.4%。除3月份出现了65亿元人民币贸易逆差外,其它5个月均为贸易顺差 。  图10:2012年7月-2013年6月我国贸易顺差月度走势  3、2013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货运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进口货运量与贸易额走势基本一致,而出口受价格影响量额偏离明显  2013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货物量177233万吨,增长5%。其中,进口货物量109232万吨,增长5.3%;出口货运量68001万吨,增长4.5%。从1-6月份我国进出口货运量月度增速来看,进口货运量走势与进口贸易额走势基本一致,进口价格基本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进口贸易额的增加是由进口数量增加带来的。而出口货运量与出口贸易额呈交织波动,偏离较为明显,尤其是1月出口额显著高于出口量位点,说明不同月份主要出口商品的价格差异较大。  图11: 月年我国进口货运量与贸易额走势对比  图12: 月年我国出口货运量与贸易额走势对比  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业及压延加工、农业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对我国进口增长呈现明显负拉动作用。  通过计算,上半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拉动我国出口增长的最主要行业,对出口整体增长贡献率高达46%,拉动出口整体增长4.76个百分点;其次分别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工艺品及其他产品制造业,贡献率分别为10.6%、8.5%和7.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对我国出口起负拉动作用最为明显,对整体出口增速负拉动-5.2%。  进口方面,,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未分类商品是拉动我国进口增长的主要行业,二者合计拉动进口整体增长7.49个百分点,贡献率分别为74.2%和37.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对我国进口增长负拉动作用最为显著,向下拉动进口整体增速0.94个百分点,贡献率为-14%。  (二)从贸易国看,港台增速突出,其他贸易伙伴除东盟出口相对景气外表现均不乐观  2013年上半年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分别为欧盟、美国、东盟、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巴西[3]。十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额之和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72.5%,与2012年同期的72.7%相比,占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进出口多元化战略有一定成效但作用有限,整体上我国进出口市场集中度仍处于较高水平,市场多元化战略仍需继续实施。从前十大贸易伙伴的位序变化看,中国香港超越日本成为第四大贸易伙伴,其他贸易国(地区)则相对稳定。  贸易增速方面,我国同东盟、香港和台湾的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2.2%、40.2%和34.8%,高于同期8.6%的进出口平均增速;同美国、韩国和澳大利亚的增速相对平缓,均低于整体水平;在欧盟、日本持续下跌之外,俄罗斯和巴西这些新兴市场也加入了负增长行列。  表2:2013年上半年我国前十贸易伙伴进出口情况&&  报告选取欧盟、美国和日本作为发达国家代表,东盟、金砖四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和南非)作为新兴国家代表以及具有典型意义的香港、台湾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伙伴进行重点分析。  1、中国与欧盟:欧盟经济复苏缓慢拖累中欧贸易表现  2013年上半年我国与欧盟进出口总额2592.1亿美元,下降3.1%,比我国进出口整体增速低11.8个百分点,降幅在一季度-1.9%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其中,出口额1566.3亿美元,下降3.9%;进口额1025.8亿美元,下降2.0%。欧盟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占比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出口占比降幅最大为2.2个百分点。尽管欧盟仍维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但与第二大伙伴美国的占比差距在逐渐缩小,2012年上半年二者差额为2.0个百分点,而今年缩窄为0.8个百分点。  经历了2012年的衰退,欧盟经济在2013年趋于稳定,GDP降幅在上年四季度的基础上有所收窄,经济景气指标也有一定提升,但内需乏力以及高失业率仍是制约欧盟经济复苏的掣肘。截至今年4月,欧盟累计出口增速6.6%,进口增速-5.7%。尽管启动了量化宽松的金融救市政策,但在美国QE和日本安倍措施的冲淡下,政策效应有限。整体来看,2013年欧盟经济或将处于近乎停滞的状态。  具体到欧盟各国,双边贸易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012年边缘国与核心国分化明显,受欧债危机影响严重的意大利、西班牙和匈牙利等边缘国家与我国的双边贸易增速显著下滑,而核心国虽受拖累,但仍快于欧盟平均水平。而今年上半年,德、法贸易增速快速滑落,边缘国反而呈现不降反增迹象。这与各国经济结构有关,德国和法国是传统的工业国家,受欧债危机持续影响,德、法为增强实体经济的内生动力,通过制造业的振兴解决就业,因而保护国内产业就成为首要的政策目标;而匈牙利等边缘国家负债减少、消费者信心提升的经济状况则直接反映为进口增长。  表3:欧债危机中边缘国和核心国与中国进出口情况&  其中,对德进出口增速的回落在主要欧盟国家中较为突出,其原因在于:(1)2012年以来德国GDP增速持续走低,IMF于6月调低了德国经济增幅预期至0.3%,认为欧元区经济衰退的不确定性打击了德国的出口和商业投资[4]。尽管消费和失业率在欧盟国家中相对乐观,但需求的强势回升仍需时间调整;(2)德国是我国在欧洲最大的机电产品出口市场,上半年对德出口的主要商品中,除服装、鞋类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外,机电、高新等商品均呈下滑趋势。作为出口和制造大国,德国在欧债危机冲击下通过减少进口刺激国内生产,以及德国谨慎的消费习惯所产生的进口缩减倍数效应,是导致对德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进口中,除汽车和飞机下滑显著外,其余自控仪器、医药等主要商品都有不同程度增长,但由于占比有限而难以提振整体增速。  相比于欧元区核心国,英国GDP增速走势相对稳定,但在2012年奥运拉动经济上扬之后也开始逐渐显现疲态,安永4月将英国经济增长预期由0.9%下调至0.6%[5];(2)作为非欧元区的欧盟国家,英国40%的出口输往欧元区市场,在欧元区国家消费需求减少情况下,势必强化同中国的外贸关系。月英国进出口额增长-0.8%,明显低于同期中英双边贸易4.0%的增速;(3)英镑相对欧元的独立,使其能够采取更为灵活的货币政策。此外,中英双方相互差别的产业结构也是推动双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重要原因。从今年上半年主要进出口商品来看,我国对英主要出口的服装、鞋类和塑料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保持增长,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和电话机等机电产品同比萎缩,自英主要进口的汽车、废金属增速减缓,医药品和航空零件等进口规模则进一步扩大。  2、中国与美国: 复苏形势明朗推动贸易稳定增长,产业政策导向催生出口冷进口热  我同美国进出口贸易保持增长,2013年上半年中美双边实现贸易额2440.1亿美元,增长5.6%。其中出口1682.6亿美元,增长1.8%,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速降低了11.8个百分点。出口的主要商品中,服装、电话机、家具、鞋类以及塑料制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保持增势,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这一占比达15.8%的出口产品则呈下降态势;同期进口757.5亿美元,增长15.0%,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提升了7.1个百分点。我国自美进口商品相对集中,集成电路、粮食和食用油籽是主要的进口商品,且受美国“制造业复兴”计划推进影响,集成电路进口增速高达210.8%。  美国经济复苏形势愈发明朗,在%的GDP适度增速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实现了2.5%的GDP增长。就业好转、房地产回暖以及居民消费和私人投资的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也是维持中美双边贸易增长的重要保证。而通过历史数据跟踪发现,美国在过去三年里的二季度均出现了显著的经济放缓。今年3月开始美国财政实施强制减赤,据白宫最新消息,将于9月底结束的2013财年美国财政赤字约7590亿美元,与奥巴马4月初的最初版本相比,赤字规模下降了2140亿美元,赤字占GDP的比重也从6.0%降至4.7%[6]。2013年以来美国重点推行的“再工业化”战略正在利好就业表现,而页岩气开发节省的运输成本也部分抵消了海外生产的劳动力成本,美国制造业逐渐实现回归。上述综合因素作用下,上半年我国对美贸易呈现出口冷进口热的局面。  中美即将进行的第五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或将为中美双边贸易打开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尤其是《中美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推进将成为缓解贸易摩擦、促进资本流动和解决货币争端的重要抓手。    3、中国与日本:“安倍经济学”催高日本经济表现,中日贸易受制于双边汇率与政治关系  2013年上半年我国与日本进出口贸易额1469.2亿美元,下降9.3%。其中出口708.1亿美元,下降3.8%;进口761.2亿美元,下降13.8%。我国对日贸易维持逆差状态,但随着进口的大幅下滑,数额有缩减趋势。  从中日商品贸易结构看,我国主要对日出口服装、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话机、纺织纱线和水海产品;进口方面,主要是集成电路、汽车零件、钢材、汽车和通断保护电路装置。受中日敏感的政治关系影响,除电话机保持增长外,上述商品均出现显著下滑,其中日系汽车更是大幅下降35.1%,较上年同期增速下降了63.8个百分点。由双边进出口的商品结构和贸易增速可以看出,对日出口商品集中在生活必需品和工业品中间品上,而自日进口商品的市场可替代性较高,可见我国对日本的贸易依存度要低于日本对我国的依存度。  日本经济自2012年底在“安倍经济学”即无限度量化宽松政策和大规模公共投资刺激下数据持续走高,一季度日本GDP增速高达4.1%,一改上年的低迷状态,市场也普遍调高了对日本GDP的增速预期[7]。日元的大幅贬值推动日本出口快速增长,截至今年5月日本累计出口增速3.5%,其中5月单月实现出口增速10.1%,创2010年以来最大同比增幅。同期日本进口累计增速8.8%,公共投资等支援措施有助于日本的经济复苏。相比之下,中日1-5月进口和出口增速仅有-13.3%和-3.6%,显著低于日本整体水平。截至上半年,人民币兑日元累计升值16.7%,日元成为主要发达经济体中贬值幅度最大的币种,作为日本的邻国,我国对日出口的产品竞争力被双边汇率关系严重削弱,此外未见缓和的中日关系仍然制约着双边贸易。  中日互补的产业分工格局为双边进出口贸易的良好发展提供了坚固的基础,但过猛的货币刺激政策下日本经济的实质走向以及中日双边关系动向将成为影响未来贸易走势的关键。  4、中国与东盟:自贸伙伴和产业优势保证出口增长稳定,而进口增速收窄  2013年上半年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2105.6亿美元,增长12.2%。其中,出口1147.0亿美元,增长22.8%;进口958.6亿美元,增长1.7%。对东盟贸易扭转了2012年同期的逆差状态,当期实现顺差188.5亿美元。  相比进口,我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速保持快速增长一是作为新兴经济体其经济表现较优,截至今年一季度东盟主要国家的GDP增速平均在5%上下,印度尼西亚更是达到6.0%。世界经合组织(OECD)7月最新发布的亚洲商业周期指数预计东盟尽管受到跨境资本流动的挑战,但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8],而在加大贯彻强化我国同欧美日传统出口贸易伙伴外的市场关系这一举措下,东盟势必成为出口市场转移重地;另一方面也是双边进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结果,表现在:(1)出口商品中,除液晶显示板、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等出现负增长外,其余产品均增速显著。尽管全球贸易受欧债危机冲击,但东部地区相对活跃,对东盟贸易中,中国占据生产优势的出口产品仍持续快速增长;(2)进口商品中,受内需低迷以及商品的国际价格差影响,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煤及褐煤、成品油、食用植物油等商品进口规模出现缩减。  鉴于东盟相比阿拉伯国家和非洲更为稳定的出口环境,以及中国和东盟相对成熟的自贸区合作,2013年全年高增速的双边贸易仍将维持。  5、中国与金砖四国:中南贸易放缓,大宗商品低迷拖累俄印巴表现  南非  2013年上半年我国与南非实现进出口额356.3亿美元,增长22.9%,与上年同期相比降低了13.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82.6亿美元,增长27.2%,较上年同期提升15.8个百分点;进口273.7亿美元,增长21.6%,大幅降低24.5个百分点,是导致当期双边贸易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  今年上半年南非经济重又陷入低迷,一季度GDP增速仅有0.9%,显著低于上年四季度2.1%的水平,景气指标也不断走低,上半年南非商业信心指数平均值91.7,是1999年来的最低值。25%的高失业率以及外围环境的不景气是南非经济疲软的主因,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南非政府今年以来先后推出“2013年行动计划”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以使经济从依赖消费向工业化转变,并加强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从南非的进出口市场看,美国和欧洲是其主要贸易伙伴,目前美国经济逐步复苏,欧洲陷于停滞,在此背景下的南非进出口贸易加大了对欧美外市场的开拓力度,而这正与我国当前的外贸市场战略相契合。  从贸易商品结构看,我国对南主要出口纺织服装、鞋类、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二极管和太阳能电池等机电产品,上述产品上半年均实现了快速增长;进口方面,占比接近70%的黄金增幅较上年同期大幅下跌了62.8个百分点是导致同期自南非进口放缓的主要原因,此外煤及褐煤进口下降38.1%,较上年同期增速下跌308.5个百分点,而铁矿砂、珍珠、钻石维持增势。  俄罗斯  2013年上半年中俄双边贸易额431.8亿美元,下降1.2%,一转上年同期的增长态势,增速大幅下降了22.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19.4亿美元,增长10.9%;进口212.4亿美元,下降11.2%,较上年同期下降39.0个百分点。  俄罗斯今年的经济表现并不乐观,一季度GDP增速仅1.6%,连续6个季度下滑,严重的通胀、投资和外需减弱影响了俄罗斯的经济活力,标普和IMF先后调低俄罗斯经济增长预期[9]。从双边贸易结构来看,我国主要对俄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机电产品,而自俄主要进口大宗原材料。2012年俄罗斯入世为我国产品出口提供了一定的贸易税收环境利好,上半年纺织服装、鞋类和箱包出口进一步增长,而自动数据处理设备、汽车等增速收窄;相比之下,自俄进口快速回落。在全球需求不振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加之国内消费不旺的影响,我国进口大宗商品显著回落,进而导致我国从俄罗斯这样资源大国的进口表现不佳。主要进口商品中,原油、成品油、煤及褐煤、水海产品以及铁矿砂等均显著缩减。  印度  2013年上半年中印双方贸易额316.8亿美元,同比下滑7.2%,其中出口236.2亿美元,增长4.2%;进口80.7亿美元,下降29.8%。与上年同期相比,对印出口出现回升,而自印进口降幅进一步扩大。  2013年印度经济喜忧参半,一季度GDP增速重回3.0%的低速轨道,低于市场预期,经济景气指标走低。预算赤字大、通胀率高和政治改革的不确定仍是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瓶颈。而投资周期性上升、外部需求增加和宽松货币的政策效应又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印度2013年的经济前景。截至今年5月,印度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2.7%和4.7%。受上述因素综合影响,印度经济2014财年有望震荡反弹。近期,OECD上调印度2013年经济增速为7.5%[10]。  与同期印度进出口整体相比,我国对印出口增速基本维持一致水平,而进口表现欠佳。上半年,对印出口增减互现。自动数据处理设备、钢材出口显著滑落,而纺织服装、家具持续增长;进口方面受国内消费萎靡和大宗商品内外价差影响,主要商品中的棉花、铜材和铁矿砂分别大幅下降了44.4%、33.5%和77.4%。  巴西  2013年上半年中国与巴西进出口额402.5亿美元,下降2.5%,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4.8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63.9亿美元,增长5.6%;进口238.6亿美元,下降7.4%,较上年同期下降23.6个百分点,与出口增速持平相比,进口增速出现显著滑落。  巴西经济在2010年达到7.5%增速后,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转折而步入低迷期。年巴西GDP增速为2.7%和1.0%,而随着罗塞夫政府任期过半和2014年大选临近,巴西采取了鼓励投资、加快基建的经济措施。尽管如此,经济低迷和通胀高企仍使巴西货币政策陷入困境。今年一季度巴西GDP增速1.9%,低于市场预期,巴西全国工业联合会近期将2013年巴西经济增长预期从3.2%下调至2%[11]。上半年我国对巴出口的纺织服装、箱包、机械搬运器械持续增长,液晶显示板、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则随着巴西工业投资的加大和产业调整而规模缩减,而随着巴西政府取消原定4月提高的汽车进口关税,汽车出口增速在一季度141.6%的高增速基础上放缓至42.9%。进口方面,同样受制于大宗商品低迷、资源大国出口缩减影响,自巴进口的铁矿砂、粮食、食用油籽和原油同比出现下降。  6、大陆与港台:“一日游”虚增贸易增速  2013年上半年大陆与港台的贸易增速在前十大贸易伙伴中表现抢眼,其中大陆与香港进出口贸易额2066.5亿美元,增长40.2%,出口额1987.5亿美元,增长42.7%,进口额79.0亿美元,下降2.3%;大陆与台湾进出口贸易额1011.4亿美元,增长34.8%,出口额210.1亿美元,增长27.4%,进口额801.2亿美元,增长36.9%。与同期我国进出口整体增速水平相比,港台贸易增速突出。  今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流动性泛滥和未出现新经济增长点的背景下,港台经济表现相对疲软。一季度香港GDP增速2.8%,与上年四季度持平,制造业PMI持续萎缩;同期台湾GDP增速1.7%,环比大幅下滑了2.3个百分点,经济景气指标处于震荡下行中。整体来看,港台经济走势与同期大陆与港台的贸易增速呈背离态势。考虑到香港的贸易中转地位,以“起抵国”统计的香港贸易数据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与“一日游”的贸易特征也更加吻合。1-6月,香港以22.3%的出口占比和34.3%的出口增速在主要贸易伙伴中位居榜首,进口同样以48.3%的进口占比和37.3%[12]的进口增速遥遥领先。   图13:月我国前十大出口贸易伙伴的占比和增速对比  图14:月我国前十大进口贸易伙伴的占比和增速对比  今年以来对港贸易增速持续走高,而实征税款却并未相应增长,1-6月对港进出口额增速35.9%,同期实征税款增速仅4.7%。货税的同比不同步主要是由贸易方式中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增速过快引起的,上半年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对港进出口增速分别为33.9%和5.3%,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增速高达200.6%,直接带动整体增速提高9.8个百分点,其占比也较上年同期提升14.9个百分点。由此可知,1-6月大陆与香港激增的进出口贸易多是通过享有保税政策优惠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行的。而通过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主要进出口商品的对比分析进一步发现,1-6月对港出口与自港进口的商品结构和贸易金额高度吻合,严重偏离往年同期状况。表4: 月对港贸易中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主要进出口商品对比&&  同批商品在内地和香港之间频繁进出,除了地方政府的推动外,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资本对利润的追逐本性。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1.52%,人民币汇率的强势升值以及境内外显著的利差对境外热钱产生了巨大吸引力,“一日游”作为热钱涌入的载体被不断放大。从月度走势来看,自上年12月以来,对港贸易增速持续走高,除今年2月受春节的季节因素影响有所下调外,1、3月均处“峰顶”,不断创造对港贸易新高。对港贸易数据的异常高企引起监管层的高度重视,海关总署及外管局先后采取措施进行调查和监管,5、6月后贸易增速逐渐回调至正常水平。  图15: 2012年1月-2013年6月对港进出口月度走势  通过对香港“一日游”的关区分析,发现约70%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贸易发生在福田保税区,而由于地理位置原因可以判断“一日游”的商品基本是在深圳-香港之间频繁进出。高度集中的机电产品多产自台湾,进而导致以“产终国”口径统计的台湾贸易激增。1-6月,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方式自港进口的产终国分布中,台湾仅次于中国大陆,以27.0%的占比位居第二,成为“一日游”贸易的主要商品来源地。以“起抵国”口径统计,1-6月大陆与台湾贸易增速11.3%,其中出口增速23.0%,进口增速仅6.2%。可见,1-6月内地与港台贸易激增的推手虽同为“一日游”,但作为中转地的香港主要是承担货物集散的功能,而电子生产集中地的台湾则主要扮演着“一日游”商品提供地的角色。  图16: 月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方式自港进口的产终国分布  (三)从省份情况看,伴随区域外贸低速增长,东中西部增速差距进一步缩小,东部地区外贸温和反弹格局尚稳,中西部发展势头放缓排名变动明显  上半年我国区域外贸总体表现为低速增长,中西部增速高于东部地区的整体情况没有发生改变,但二者差距进一步缩小。上半年东部地区外贸增速温和反弹至8%,高于上年同期增速2.2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增速0.6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发展势头放缓,进出口增速分别为14.1%和12.2%,低于上年同期2.7个百分点和26.4个百分点,分别高于整体5.9个百分点和3.6个百分点。  图17:月东中西部地区增速、比重折线图  上半年,进出口贸易额排名前5位的省份分别为广东、江苏、北京、上海、浙江,位次上没有发生变化,五省合计进出口额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69.6%,与2012年同期的70.1%以及一季度70.5%相比,份额变化十分微弱。在外贸大省中,广东的首席地位牢牢确立,进出口额高达5544.1亿美元,占同期全国外贸总值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外贸增速高于全国整体水平。余下四个省市贸易额远低于广东,且外贸增速均低于整体增速,江苏和上海保持负增长。  从增速情况来看,我国17个省(市)外贸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外贸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增幅排名前五位的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安徽、贵州和陕西,位次上变动较明显,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跃居首位,安徽、贵州、陕西分列三、四、五名,重庆、河南退出高增长阵营。但从增幅绝对值情况来看,中西部高速发展势头明显放缓,排名前五位省(市)增速分别为78.5%、70.6%、36.2%、26.5%和25.4%,不仅显著低于一季度的411.4%、75.1%、64%、62.9%和61.2%,与2012年同期的174%、170.3%、84.4%、44.9%、31.2%也有不小差距。表5:2013年上半年我国各省份进出口情况表6:省份贸易额、贸易增速排名对比情况&  报告选取广东、江苏作为传统外贸大省代表,重庆、安徽作为正在快速发展的中西部地区代表进行重点分析。  1、广东: 5、6月份进出口增速双现负增长,新兴市场优势减弱,对欧盟日本出口疲软  在严峻的外贸形势下,作为外贸第一大省的广东未能独善其身。除越南、香港等少数地区出口保持了快速增长之外,超过一半的贸易伙伴出口增速呈现负增长,对欧盟、日本出口同样较为乏力。  2013年上半年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为5544.1亿美元,增长21.2%,高出全国增幅14.4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外贸总值的27.8%。其中,出口3163.8亿美元,增长18.2%,高出全国出口增速7.8个百分点,占全国出口总值的30.1%;进口2380.3亿美元,增长25.5%,高出全国进口增速18.8个百分点,占全国进口总值的25.2%。上半年广东外贸顺差783.5亿美元。  从月度走势情况来看,5、6月份出口、进口增速罕见的双双呈现负增长。前4月广东出口增速始终保持在20%-50%之间,进口增速除2月外基本保持在40%-80%之间,然而在5、6月份,出口、进口增速双双逆转为负增长,这一方面与前期打击“一日游”贸易初见成效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也与今年来人民币快速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有直接关系。  图18:月广东省进出口月度走势  双边贸易方面,上半年广东对香港和美国进出口总值分别为1483.4亿美元和555.8亿美元,增长45.7%和9.6%,二者合计占比45.3%,为广东省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与上年同期比较,广东对南非等新兴国家贸易增长优势减弱,上半年与南非进出口增长20%,增速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88.1个百分点,这主要是高基数以及新兴市场需求放缓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上半年广东对欧盟和日本出口疲软,出口额分别为318.1亿美元和125.7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4.3%和3.3%。  2、江苏: 月度走势震荡,出口优于进口,结构调整出现积极信号  上半年,江苏进出口总额2600.5亿美元,下降0.1%,低于总体增速6.9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外贸总额的13%,比重较上年同期下滑1.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565.3亿美元,增长2.1%,进口1035.2亿美元,下降3.3%,实现贸易顺差503.2亿美元。  从月度走势情况来看,进出口呈震荡下行趋势,出口波动较进口略平稳,4月份相对乐观,当月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9.2%,一扫此前颓势,并拉动前4个月累计增速再次转正,5月增速开始下滑,6月进、出口增速均为负增长。  图19:月江苏省进出口月度走势  虽然外贸增速并不乐观,但其结构却有积极的变化。一方面,加工贸易增值链明显延长。加工贸易增值率由上年同期的85.8%上升到88.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2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国内配套能力增强,加工贸易进口比重由40.3%下降到37.9%。另一方面,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传统出口产业高端化、品牌化,纺织服装、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跨国经营能力增强,汽车及零部件、电力、化工、钢铁等资本密集型产业集群化发展,涌现出沙钢、徐工、好孩子、波司登等一批国际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层次和水平提高,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太阳能光伏、船舶等出口全国领先,占同期全国出口比重分别达到21.5%、24.1%、56.6%、27.6%。轨道交通、海洋工程、风能设备等由小到大、从无到有,出口规模均已过亿美元。  3、重庆: 外贸额破300亿大关,排名首次列入全国十强  上半年重庆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300亿大关,达301.6亿美元,进出口额排名首次列入全国十强,并首次位列西部第一。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0.4%,高于总体增速11.8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外贸总额的1.5%,比重较上年同期上升0.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09.7亿美元,增长15.5%,进口91.9亿美元,增长33.4%,实现贸易顺差117.7亿美元。  上半年,重庆市加工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进出口值、出口值和进口值分别为129.4亿、107.2亿和22.2亿美元,分别增长65.9%、53%和1.8倍。同期,重庆市一般贸易和保税物流进出口值也分别达131.5亿、39.2亿美元,分别占全市进出口值的43.6%和13%。  以IT为主的机电产品成为带动“重庆造”加快出口的动力。上半年,重庆出口机电产品156.5亿美元,增长28.5%,占比74.7%。其中,出口便携式电脑2074.5万台,增加17.8%,价值81.6亿美元,增长35.1%。此外,重庆另一传统支柱产品—汽摩同样逆势上扬,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出口摩托车186.6万辆,增加2.7%,价值8.5亿美元,增长5.5%;出口汽车5.6万辆,增加30.3%,价值3.6亿美元,增长50.5%。  4、安徽: 纺织服装出口优于全国,资源类商品、机电商品及农产品进口快速增长  上半年,安徽进出口总额216.1亿美元,增长36.2%,占同期我国外贸总额的1.1%。其中,出口139.8亿美元,增长44.2%,进口76.3亿美元,增长23.6%,当期实现贸易顺差63.5亿美元。  从主要出口商品来看,上半年,安徽纺织服装共实现出口17.9亿美元,同比增长31.9%,为安徽最主要出口商品之一。同期全国纺织服装出口增速为12.1%,低于安徽19.8个百分点,可见安徽纺织服装出口明显优于全国,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区域转移加速。  进口方面,安徽进口主要集中在资源类商品、机电商品以及农产品。排名靠前的铜矿砂及其精矿、高新技术产品、农产品、食用植物油增速分别达到75.2%、51.4%、45.8%和84.2%。  (四)从商品分析,受宏观政策、贸易方式、产业转型升级和价格等因素影响,机电商品进出口持稳,高新技术商品延续快速增长态势,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资源和能源类商品进口量增价跌,涉及民生类粮农产品进口微增  我国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稳外贸增长各项措施的落实,以及受加工贸易“大进大出”生产方式的影响,上半年我国机电和高新技术商品进出两旺。其中,机电商品出口6085.6亿美元,增长10.7%,高于出口整体增速0.3个百分点;进口4053.6亿美元,增长12.2%,高于进口整体增速5.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商品进出口显著增长,出口3212.1亿美元,增长18.2%,高于出口整体增速7.8个百分点;进口2715.4亿美元,增长21.2%,高于进口整体增速14.5个百分点。  劳动密集型商品和集成电路出口保持快速增长,文化类产品出口持稳。其中,7大类劳动密集型商品[13]出口2100.2 亿美元,增长12.7%;集成电路出口524.6亿美元,增长191.6%;文化类商品出口91.9亿美元,增长10.8%。  从进口分析,我国主要进口商品能源和资源类增速下滑,以及农产品进口增速有限,拖累我国整体进口增速。其中进口增长下滑比较突出的商品是原油、铁矿砂和农产品进口。全球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市场风险偏好降温,以及能源和资源类商品供过于求,致使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显著持续下跌。受此影响,我国能源和资源类商品进口额和均价呈显著下滑态势。上半年我国主要进口能源和资源类商品煤及褐煤、铁矿砂及其精矿、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橡胶等进口增速低于整体进口6个百分点以上,平均价格均呈现不同程度下滑。随着国家采取适度增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类商品进口的策略实施,我国农产品进口微幅增长,进口549.8亿美元,增长1.4%,低于整体进口5.3个百分点。  表7:月我国进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  1、机电商品: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导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转变,外商投资企业主导进出口,民营及其他企业表现抢眼,电器及电子产品显著增长  我国利用比较优势,承接全球机电产业转移。我国机电商品进出口呈现出加工贸易方式占主导,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力军的特点。上半年我国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机电商品3041.4亿美元,占比50%;进口1427.5亿美元,占比35.2%。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在机电商品整体进出口中占据6成以上。后危机时代主要发达国家继续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振制造业,对本国设备投资增加,进而导致我国加工贸易方式下外商投资企业机电商品进出口增速显著放缓。上半年,加工贸易方式出口机电商品下滑4.2%,进口仅微幅增长0.6%,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速仅0.5%,进口下降1.6%。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其完善的政策和功能,使区域内机电商品进出口获得飞速发展,大有取代加工贸易的势头。上半年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出口机电商品838.6亿美元,占比13.8%,增长168.3%,高于同期机电商品出口增速157.6个百分点;进口1094.6亿美元,占比27.0%,增长69.6%,高于同期机电商品进口57.4个百分点。但考虑到1-4月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行对港“一日游”贸易进而推动机电产品进出口数据激增的情况,实际增速及决策基点应适当向下调整。  上半年民营及其他企业出口机电商品1905.7亿美元,占比31.3%,增长46.8%,高出外商投资企业46.3个百分点;进口991.1亿美元,增长94.4%,高出外商投资企业9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占比的不断提升一方面与国内产业升级的带动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在经营环境未显著好转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大量从事对港“一日游”贸易有关。  表8:月我国机电商品进出口贸易方式和经营主体  从细分商品分析,电器及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是主要出口品种。上半年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2733.1亿美元,占比44.9%。机械设备出口1839.1亿美元,占比30.2%。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低于预期,对机械设备需求大幅下降。机械设备出口增速仅为0.7%,几乎与去年同期持平。受累于船舶和汽车出口表现不佳,运输工具出口呈下滑态势,出口489.7亿美元,下滑10.4%。其中船舶出口139.7亿美元,下滑28.8%,汽车出口57.4亿美元,下滑0.6%。  电器及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是主要进口商品,二者在机电商品进口总额中的占比超过7成。上半年我国进口电器及电子产品2172亿美元,增长30%。进口机械设备809亿美元,下滑9.6%。表9:月我国机电商品进出口情况  我国机电商品进出口虽保持快速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一定成效,但未来外贸增长不容乐观。阻碍我国机电商品外贸增长的影响因素包括:针对我国机电产品的贸易壁垒由发达国家逐渐向新兴市场蔓延,贸易环境恶化抑制出口;发达国家实施的“再工业化”不仅是对中国制造业资本的转移,更关注对高端制造业和竞争优势的打造;现阶段我国机电产业正经历由低端向高端调整升级阶段,双方在产业新领域必然有交集,未来竞争更加激烈;发达国家对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垄断,加大进口成本。  2、高新技术商品:进出口高度依赖加工贸易方式和外商投资企业,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是主要进出口商品,保持一定增速  跨国公司利用技术先发优势,在我国投资设厂,采用加工贸易方式“大进大出”生产高新技术商品。上半年加工贸易方式下出口高新技术商品2015.5亿美元,占比62.7%。进口1112.7亿美元,占比41%。受发达国家产业回流影响,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增长乏力。加工贸易方式下,高新技术出口增速下滑1.2%,进口小幅增长2.6%。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成为高新技术生产集聚地,进出口飞速增长。上半年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出口高新技术商品680.3亿美元,占比21.2%,增长199.2%,高于同期高新技术商品出口整体增速181个百分点;进口921.2亿美元,占比33.9%,增长77.5%,高于同期进口整体增速56.3个百分点。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过于依赖外资企业,不利于产业的长远发展。上半年我国外商投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255.2亿美元,占总体出口的7成以上;进口1708亿美元,占总体进口的6成以上。外商投资企业生产主要集中在加工、装配环节,属于高新技术产品生产链条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由于生产环节的技术含量低,技术外溢影响有限,对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技术引领作用很小。表10:月我高新技术商品进出口贸易方式和主营企业&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呈扩大之势,我国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频频遭遇贸易壁垒。在进口方面,一直以来发达国家的管制措施阻碍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进口。欧美等发达国家就对出口到我国的先进技术实行严格的管制措施,阻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表11:月我高新技术商品进出口情况  3、劳动密集型商品:困境中出口逆势增长,进口现提速端倪  上半年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鞋类、家具、塑料制品、箱包和玩具7大类劳动密集型商品合计出口2100.2 亿美元,增长12.7%。其中塑料制品增长最为显著,出口162.7亿美元,增长18.4%。箱包及类似容器和家具及其零部件分别出口132.2和255.4亿美元,增速分别为16%和13.7%。鞋类出口231.3亿美元,增长10.9%。出口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品牌培育和质量管理,多数产品出口价格进一步上涨。  随着成本优势弱化、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至东盟等周边国家,以及国内市场对高档商品消费需求的快速增加,我国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提速。上半年我国7大类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175.7亿美元,增长7.8%。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增长最快,进口22.4亿美元,增长15.2%。我国从东盟国家进口服装呈现快速增长势头,进口3亿多美元,增幅超30%,比同期我国服装进口总体增速高出15个百分点,在我国服装进口总值中的比重较上年度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表12:月我国7大类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出口额和同比  随着我国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国际市场份额被其他发展中国家“蚕食”,进口商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国内劳动密集型企业生存压力进一步加大。上半年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欧盟和日本市场份额分别约为35%和70%,较去年同期下滑1-2个百分点,同期孟加拉国、越南等所占市场份额均保持上升。  4、文化产品:产业政策助出口稳步增长,发达国家是主要出口市场,新兴市场增速显著,现有产业链模式不利于出口提速  随着国家出台振兴和繁荣文化产业的规定,我国文化产业获得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文化产品出口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推动文化产品的出口。2012年商务部等10部门发布《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指导目录》,为文化产品“走出去”营造良好环境。上半年我国文化产品出口91.9亿美元,增长10.8%,成为出口商品亮点。其中视听艺术品是主要出口文化产品,出口额62.8亿美元,占比68.3%,增长15.4%。表13:月我国文化商品出口额和同比&  随着我国文化全球影响力的增强,文化产品已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市场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其中,发达国家是主要出口市场,亚非拉市场成为新的出口增长点。上半年我国文化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和欧盟市场,二者出口合计占同期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总值的4成以上。同期,对东盟和拉丁美洲出口保持飞速增长,增速均超过30%。  我国文化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结构的优化,反映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市场影响力不断提高。我国文化产业虽然已取得较大发展,但至今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没有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缺乏类似美国迪士尼从电影到乐园、商品、舞台剧、出版物甚至教育等各个领域的产业链。受此影响,在世界文化市场的格局中,我国占比仅为4%,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挖潜。  5、能源和资源类商品:下游产能扩张致进口量增,市场供过于求促价格下跌,全球经济弱势增长和供应充足使价格继续疲软  下游产能扩张使能源和资源类商品进口量保持一定增速。上半年铁矿砂、煤及褐煤、成品油和天然橡胶进口量均保持一定增长,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钢材和橡胶轮胎外胎累计产量分别超过4.3亿吨和3.8亿条,分别增长10.8%和8%。国内钢产量和轮胎产量保持高位,拉动铁矿砂和天然橡胶进口需求增加。1-6月我国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3.8亿吨,增长5.1%。同期,我国天然橡胶进口116.4万吨,增长18.1%。  全球低利率背景下,能源和资源领域投资旺盛,能源、矿产等大宗商品产能迅速扩大,部分商品供应过剩,使得国际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美国加大近海油气田开采力度,成功开发页岩气,可再生能源供应增加,能源自给率不断提高,引发国际油气市场格局改变。全球矿业投资风潮项目进入量产期,国际三大矿业巨头加大对铁矿砂的供应。短期内国际铁矿砂市场出现供应过剩局面,导致铁矿砂价格出现松动。国际铜研究小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铜精矿产能将增长5%,导致10万-45万吨的过剩产能。  上半年我国主要能源和资源类商品,铁矿砂及其精矿、煤及褐煤、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橡胶的进口平均价格均呈下滑态势,其中跌幅最大的天然橡胶进口平均价格下滑18.6%。表14:月我国能源和资源类商品进口情况  从上半年我国能源和资源类商品月度平均价格走势分析,同比和环比几乎都呈下滑态势。上半年我国天然橡胶、煤及褐煤、原油和成品油进口月度平均价格同比均呈下滑态势。表15:月我国能源和资源类商品月度进口平均价格同比和环比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基础仍脆弱,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未达预期,内生增长动力不强,新兴经济体结构性矛盾凸显,增速放缓。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拖累资源和能源类商品需求复苏,加上全球能源和资源类商品供应充足的局面将继续,未来商品价格或将继续走低。  6、粮农产品:国内质量堪忧、粮食供应紧平衡,城镇化增加进口需求,部分细分产品高度依赖进口  国内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养殖业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和重金属添加剂都对产品造成严重污染,质量堪忧。我国农药年使用量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有0.1%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99.9%的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属、激素的有机污染。环保部分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约1/6的耕地受重金属污染。  我国粮农产品连年增产,2013年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国内粮农产品虽不断获得丰收,但宏观经济发展和粮农产品下游行业的发展促消费需求刚性增长,使消费总量不断创新高,使我国粮食供应处于紧平衡。上半年我国进口粮农产品微幅增长,粮食进口200.2亿美元,增长0.2%,农产品549.8亿美元,增长1.4%。  城镇化进程推动消费产品结构升级。消费者对高品质的粮农商品需求增加。上半年我国进口水海产品29.3亿美元,增长9.8%;进口稻谷和大米6.2亿美元,增长7.5%。鲜、干水果及坚果进口22.6亿美元,增长13.4%。表16:月涉及民生类的粮农产品进口情况  我国粮农产品虽总体供求趋于平衡,但部分商品高度依赖进口。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对外依存度高达80%。上半年我国进口豆类2788.8万吨,占我国粮食进口总量的7成以上。过高的依存度导致国内大豆产业链从原料开始便受制于外资,失去话语权。随着国产大豆最后的生产基地东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呈逐年递减趋势,国内大豆产业链从原料到加工再到食用油市场,已完全被跨国公司控制。  总体来看,我国粮农产品进口将持续上升,部分粮农产品净进口趋势明显。需采取有效的调控手段,使粮农产品进口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在满足需求同时,维护农业产业安全。  三、2013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形势研判  (一)主要有利因素&  1、宏观经济平稳、结构调整政策营造较好外贸环境  我国外贸已经进入“个位数增速”的新发展阶段,十八大后新届政府将推动对外贸易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从成本和价格优势向综合竞争优势转变作为外贸工作重点。在2012年《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对外贸易发展 “十二五”规划》和《关于开拓新兴市场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基础上,2013年外贸结构调整的政策支持延续稳定性。与其他主要国家(地区)相比,我国的经济增速以及投资、消费、出口等经济指标相对平稳,经济运行不会出现大的波动。这些因素都为我国外贸的整体环境奠定了较好的基调。  2、国内产业基础坚实,外贸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尽管随着国内劳动力成本优势减弱,国际产业分工逐渐呈现向东盟、孟加拉国等成本更低的国家(地区)转移的趋势,但整体来看,受益于长期加工贸易的技术、管理和基础设施引进,我国已基本形成了相对成熟和完善的产业生产集群,综合竞争优势仍旧明显。在全球产业布局重新洗牌的过程中,我国承接的产业分工将更加复杂、也更具附加值。从上半年我国出口情况看,完全依赖成本优势的产业(来料加工)出口表现欠佳,而服装鞋帽等集群产业以及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中等创新产业出口增势显著。在外需持续萎靡、国内成本不断上涨的“内忧外患”压力下,我国外贸结构调整也初见成效。  3、外围环境仍有改善空间  今年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尽管经济表现缺乏亮点,新兴市场增速放缓也成常态,但美国经济复苏、日本数据走高仍将是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上半年,我国与瑞士、哈萨克斯坦、新西兰的贸易增速分别达116.3%、23.1%和57.5%,显著高于同期外贸整体和上年同期水平,互补的产业格局、便利的自贸合作成为我国外贸“开疆辟土”的重要方式。7月,我国与美国将举行中美第五次战略与经济对话,双边就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开放投资环境、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以及金融、气候合作等多领域进行磋商和对话,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更加深入、更具建设性的国际合作将使得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为我国外贸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二)主要不利因素  1、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面临不同的经济增长内生动力问题,外需持续低迷  当前世界经济进入长波调整期,后危机时代各经济体面临不同形式的内生增长动力问题。发达经济体中欧盟经济虽继续恶化的可能性不大,但短期内难有起色;美国经济在美元的强势推动下呈低速复苏态势,但财政紧缩政策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对其经济走势仍构成一定冲击;日本的“安倍经济学”虽有力推高其数据表现,但过激的政策效应能持续多久,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之后强势经济能否维持都对日本形成考验。发达经济体虽暂时依靠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提振市场信心,但仍存下行风险。新兴经济体方面,一方面面临如何强化缓冲机制以应对来自发达经济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风险,另一方面在资源市场低迷、经济普遍放缓的情况下需要将重点放在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增长内生潜力上。  2、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企业经营成本高企削弱产品出口竞争力  今年上半年,我国多个省市先后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与东盟等周边国家相比,我国用工成本的国际竞争力正在不断削弱。同时,人民币汇率不断创汇改以来的新高。上半年人民币有效汇率升值5.6%,其中兑美元升值1.7%,兑欧元升值3.3%,兑日元大幅升值了16.7%。虽然上半年尤其是5、6月份我国外贸增速的回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但相对高位的汇率已然拉高了我国外贸企业的经营成本。  3、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外贸环境日趋复杂  我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在全球遭受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为重塑产业竞争优势,各国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动机大大增强,后危机时代我国外贸环境日趋复杂[14]。如今年4月,美国农业部宣布修订联邦政府采购指定生物产品指南,要求联邦政府采购更多美国生产的生物产品。这一措施可以看作是“购买美国货”的延续,带有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涉及15个国家,包括中国。另一方面,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一些国家利用限制性手段控制高新技术产品和资源型产品出口,对我国进一步扩大进口产生不利影响。  4、国内工业生产放缓,抑制了原材料的进口需求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同比放缓了1.3个百分点,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长5.2%,同比回落了2个百分点。此外,国内过剩的钢铁、水泥、造船、光伏等行业的盈利能力也在下降,进一步抑制了对上游原材料的进口需求。  (三)2013年进出口走势研判  2012年底,世界经济显示出较为明显的复苏迹象,业内普遍看多经济走向。然而,今年上半年除个别国家经济表现转好外,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遭受冲击成为常态,可见全球经济仍相当脆弱,复苏前景充满不确定性。6月份,世界银行在《全球经济展望》中,将201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此前的2.4%下调到2.2%,其中发达国家的增速由1.3%降至1.2%,发展中国家的增速由5.5%降低到5.1%。发达国家政策的自利性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的脆弱性延缓了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当前经济增速的放缓一定程度上是对此前超前涨势的回调。  国内方面,产能过剩和PPI通缩抑制了经济增速,整体需求相对疲软,政府的经济工作重心转向改革与结构调整的基本导向决定了今年全年GDP增速的“微下行”趋势。但下半年我国经济仍存在增速回升的基础,全年经济走势预计将呈“前弱后稳”的走势。从全球主要经济体贸易对比来看,1-5月,美国进出口贸易下降0.7%,日本下降10.8%,韩国下降0.9%,俄罗斯下降24.7%,巴西小幅增长了1.3%;截至到4月,南非进出口贸易下降2.4%[15]。相比之下,我国外贸虽跌至“个位数增长”时代,但在全球贸易中仍表现突出。  在内外部环境的双重影响下,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利空因素大于利好,但受1-4月“一日游”贸易对整体数据的拉动,以及外贸结构调整的加速,预计全年实现8%的外贸增速仍可期。  四、新形势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建议  (一)建议国家财政政策在调结构、促增长、减税收方面更加积极;同时加大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投入力度,在投资减速的情况下通过改善民生和居民有效消费能力有效刺激内需。  (二)继续实施商品结构升级、贸易伙伴多元化等外贸发展策略,延续出口的稳定增长。同时应注重开发新兴市场,增强多边贸易体系,通过市场多元化和自贸区合作有效降低贸易保护主义争端。  (三)进一步推动外贸结构调整,提高机电商品和高新技术商品的附加值,促进加工贸易转型,降低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的高度依赖。关注我国具有传统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链外迁状况,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转变区域分工模式,打造我国出口新亮点。  (四)把稳定出口和扩大进口结合起来,更加重视进口,适当扩大进口规模。调整进口税项政策,鼓励关键零部件、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增加能源、资源类商品的战略储备;在确保粮农产业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增加改善民生的产品进口。  (五)加大力度引导东部地区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对中部和西部进一步挖潜,在国际产业重新布局的背景下占据有利地位,维持我国外贸市场份额的稳定。&  (江城、房婷婷、张玲、孙春娜、吴新慧、信鸽)&  -------------------------------------------------------------------------------  [1] 报告将在“二、(二)贸易国别”部分对“一日游”贸易做详细分析。  [2]报告确定的剔除“一日游”数据的思路为:对同一家货主单位在同一日内用相同的运输工具运输相同货物 ,进出口均发生一次以上的报关单,确认为“一日游”虚增贸易而进行剔除。  [3] 2013年上半年与中国的进出口额为775.3亿美元,位列台湾省之后,为便于分析报告未将中国列入前十大贸易伙伴。  [4] IMF下调2013德国经济预期,  [5] 安永下调2013年英国经济增长预期,  [6] 2013财年美国联邦赤字将降至7590亿美元,  [7] 分析师上调日本2013/14财年GDP增速预期至2.8%,  [8] OECD:东盟经济未来数月增势仍将强,  [9] IMF下调俄罗斯经济增速,  [10] 印度经济料在2013年加速,但政治僵局和高通胀抑制长期前景,  [11] 巴西今年经济增速金砖垫底,  [12] 为便于“一日游”贸易分析,报告本章节对香港进出口贸易中占比、税款和贸易方式等数据,如无特别说明均以“起抵国”作为统计口径。  [13] 本文所指的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鞋类、家具及其零件、塑料制品、箱包及类似容器和玩具。    [14] 今年1-6月我国贸易摩擦和贸易救济情况详见附表。  [15] 数据来源于联合国数据库,
信息来源:海关信息网
发布日期:日
访问量:12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进出口贸易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