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2006-2010年乘用车销量全国糖果历年销量?

2006年我国制糖行业研究分析报告(一)
&&&&2006 年我国制糖行业研究分析报告(一) 目 引 录言3第一章、我国制糖业概况3 第一节、我国&&&&糖料的生产发展情况3 第二节、我国食糖产量分布7 第三节、我国食糖生产行业基本情况11 第四节、我国食糖生产成本分析13 第二章、我国食糖消费情况14 第一节、我国食糖消费的总体特点15 第二节、我国食糖的消费特点15 第三节、我国食糖的消费构成16 第四节、我国食糖的走势及前景展望17 第五节、国内食糖市场与国际食糖市场的联动性18 第三章、2006 年食糖供求情19 第一节、2006 年世界食糖供求情况19 第二节、2006 年我国国内食糖供求情况22 第四章、国内制糖业上市公司分析24 附录:我国糖精出口现状分27 引 言食糖是天然甜味剂,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饮料、糖果、糕点等含糖食品和制药 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食糖作为一种甜味食料,是人体所必须的三大养分(糖、蛋白质、脂肪) 之一,食用后能供给人体较高的热量(一公斤食糖可产生 3900 大卡的热量)。 食糖的种类很多。根据加工环节不同、深加工程度不同、加工工艺不同、专用性不同,食糖可 以分为原糖或粗糖、绵白糖、白砂糖、冰糖、方糖、赤砂糖、土红糖等。白砂糖、绵白糖俗称白糖。 食品、饮料工业和民用消费量最大的食品糖为白砂糖。 根据制糖工艺的不同,白砂糖可分为硫化糖和碳化糖。碳化糖保质期较长,质量较好,生产成 本相对较高,市场价格较为昂贵。目前我国大部分糖厂生产的是硫化糖。 白糖几乎是由蔗糖这种单一成份组成的,白糖的蔗糖分含量一般在 95%上。因此,凡含蔗糖成 份较高的植物,均可成为制糖的原料。目前世界上白糖的主要原料是甘蔗和甜菜。我国是世界是用 甘蔗制糖最早的国家之一,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用甜菜制糖是近几十年才开始的。尽管原料不 同,但甘蔗糖和甜菜糖在品质上没有什么差别,国家标准对两者同样适用。甘蔗生长于热带及亚热 带地区,需大量及经常性雨水来生产糖分,干旱会严重影响单位产量。一般甘蔗种植一次,可再长 芽每年收割,收获期 3-4 年。我国蔗糖生产期为每年的 4 月-10 月,榨季为 11 月至次年的 4 月。 甜菜生长于温和气候带,每年 10 月份开榨,次年 2 月份结束。我国甜菜糖主要产地是新疆、东北、 内蒙。与蔗糖相比,甜菜糖生产成本偏高。 白糖是国民生活中重要的副食品,也是饮料、食品和制药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世界上食 糖主要生产国家或地区是巴西、印度、欧盟、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泰国、菲律宾、古 巴、南非等。我国白糖产地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福建、黑龙江、新疆、内蒙古 等省和自治区。南方是甘蔗糖,北方为甜菜糖。甘蔗糖占全国白糖产量的 80%以上,广西近年跃居 全国蔗糖产量的第一位,占全国糖产量 40%以上,广西、云南、广东、黑龙江四省区白糖调出量 占全国总量的 95%。 我国因人口众多,是世界白糖消费大国之一,年均消费白糖量 760 万吨以上,约占世界白糖消 费量的 6.2%。白糖主要消费区分布在华东、京津、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其中华东和京津地区 的消费量最大。 食糖的国际贸易以原糖为主,年世界贸易量约为 3700 万吨,约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世 界上主要出口国是巴西、欧盟、澳大利亚、泰国、古巴,这五个国家(地区)的出口量占世界出口 量的 65%;主要进口国是俄罗斯、美国、印度、欧盟、日本、韩国、埃及、伊朗、马来西亚、加拿 大,这十个国家(地区)的进口量占世界进口总量的 50%。为了稳定供应,出口国和进口国一般都 签订了长期双边贸易协定。我国与古巴签订有长期进口原糖协议(有对外援助的政治意义) ,每年 从古巴进口原糖 40 万吨。由于原糖便于保存,进口原糖大都直接转入国家储备,白糖多年处于供 不应求的状态,只有靠进口来弥补缺口,因而成为世界白糖市场进口大国。鉴于我国白糖消费仍远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白糖实行高关税保护,而我国为加入 wto 不得不承诺偏低的白糖进口关税,所以未来我国的白糖出口将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相反,白糖 的进口将会稳步增加。 第一章、 我国制糖业概况 第一节、 我国糖料的生产发展情况一、我国甘蔗的生产及分布情况 我国已有 3000 多年的甘蔗种植纪录。1991 年我国食糖市场放开以来,中国的甘蔗糖业重现生 机。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糖料生产国,南方甘蔗已经形成了比较集中的优势产区,近年来引进、培育 了一批高产高糖品种; 随着国有糖厂经营机制的转变, 企业竞争力逐步增强, 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食糖产业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 (一) 我国糖料发展目标 根据我国农业部发布的有关文件, 我国糖料种植的发展规划包括: 一是以发展甘蔗良种为重点, 大力提高甘蔗单产和含糖率;因地制宜地推广甘蔗机械化播种、收割技术,加快国有糖厂技术改造 步伐, 降低生产成本; 推广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益。 二是建设优势区域: 重点建设桂中南、滇西南、粤西 3 个“双高”甘蔗优势产区。三是到 2007 年,3 个“双高”甘蔗 优势区平均亩产由目前的 4 吨提高到 5 吨;含糖率由 13.3%提高到 14.5%,达到甘蔗生产发达国家 的平均水平;甘蔗种植面积、总产量和食糖产量分别占全国的 54%、60%和 65%。 (二) 中国甘蔗生产发展历程 从上世纪 30 年代开始, 广东及沿海蔗糖业逐步发展, 到了 40 年代以后取代四川发展为中国新 的产糖区,一直到 1992 年以前六十多年中,广东成为中国的糖料和食糖生产中心;从 1992 年开始 到现在广西甘蔗种植面积、蔗糖产量已连续 13 个榨季居全国第一位(如表 1 所示)。在广西蔗糖业 发展的同时, 云南糖料蔗生产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云南糖料蔗种植面积和产糖量 1998 超过广东, 跃居中国第二大甘蔗种植面积、产糖大省,随后稳定发展,并一直保持全国第二的位置。
榨季,全国甘蔗种植面积发展到 1760 万亩,产糖 943.6 万吨。其中广西植蔗面积 1026 万亩,产糖量 588 万吨,产糖量占全国总产糖量的 58.5%;云南植蔗面积 390 万亩,产糖量 195 万吨,产糖量占全国总产糖量的 19.4%;广东植蔗面积 190 万亩,产糖量 98.5 万吨,产糖量占 全国总产糖量的 9.8%;海南植蔗面积 95 万亩,产糖量 40.5 万吨,产糖量占全国总产糖量的 4.0%。 以上四省区植蔗面积、蔗糖产量分别占全国植蔗总面积、蔗糖总产量的 96.7%和 97.7%(如图一所 示)(三)我国甘蔗生产区域分布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由于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农业结构调整,我国甘蔗生产逐渐向 西转移, 区域布局得到优化。 2004 年全国有 359 家糖厂, 制糖能力 1100 多万吨, 其中甘蔗糖厂 340 家、制糖能力近 1000 万吨,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按照气候条件适宜、具 有一定的生产规模、 制糖产业布局合理等原则, 我国选择桂中南、 滇西南和粤西为全国甘蔗优势区, 包括 48 个县(市) 。 表 1:4/05 榨季全国糖料种植面积统计 (单位:万亩) 040 榨季 94/95 95/96 96/97 97/98 98/99 99/00 00/01 01/02 02/03 03/04 04/05 全国合计 .8 5 8 67.6
甘蔗糖小 计 .7 62 8.6
广东 304 300 298 310 294 245 210 224 214 190 203 其中:湛江 198 200 202.65 215 201 150 140 162 165 142.6 155 广西 540 636 680 690 810 700 700 762 860
云南 230 263 280 350 400 370 375 400 410 390 430 海南 98 107 101 102 100 100 100 90 90 95 105 福建 40 39 40 35 28.85 19.2 12 8.6 13 15.8 11.2 其它 101.09 110.1 94.3 100 90.12 83.8 65 59 51.6 43.9 31.75 甜菜糖小 计 942 903 894 838 754 550 461 529.4 529 320 236.87 黑龙江 430 430 388 337 293.44 200 175 240 223 137 82 新疆 131 110 140 160 160 135 100 130 127 101 95.37 内蒙 160 160 179 150 150 95 90 81.4 89 34 36.5 其它 203.8 203 187 191 151.25 120 96 78 90 48 23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郑州期货交易所。 二、我国甜菜的生产及分布情况 20 世纪初,我国开始种植糖料甜菜。中国的甜菜糖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近百年的 风风雨雨。近年来,经过全国制糖行业结构调整,形成了新疆、黑龙江、内蒙古三大甜菜产区的布 局。 (一)甜菜的种植期和收获期 由于我国各甜菜种植区自然条件不同,甜菜的播种期也不完全一样。甜菜的适宜播种期,黑龙 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为 4 月中、下旬,内蒙古中西部为 4 月上、中旬,新疆大部分地区在 4 月上、 中旬。适时早播,可延长甜菜生育期,是甜菜获得丰产高糖的重要措施。 甜菜是二年生作物,第一年只是营养生长阶段,不能开花结实,不同种植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 同地块,由于气候、土壤、品种、栽培技术等条件的不同,甜菜的成熟期也不尽一致。根据每块地 甜菜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确定收获期,安排收获顺序,可以获得较高的产糖量。收获过早不仅产量 低,块根含糖也低,而且非糖物质多、品质差。相反,收获过晚,甜菜易受冻害,造成转化糖含量 增加,降低蔗糖产糖率,而且块根不耐储藏。东北种植区甜菜适宜收获期为 9 月下旬至 10 月上、 中旬;华北地区为 10 月中旬;西北地区为 10 月中、下旬。当然,各地具体的收获时间还应根据当 年甜菜生长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与此相适应,我国甜菜糖厂从每年的 9 月中下旬开榨,次年 2 月停 榨,甜菜榨季为 9 月至次年的 2 月(甘蔗糖的榨季为 10 月制次年的 4 月) 。 (二)我国甜菜种植的品种 甜菜品种在各地区的种植情况差异很大, 新疆自治区以进口的德国 kws 系列为主, 约占全区种 植面积的 75%,华单等系列占 25%;黑龙江省主要种植甜研系列品种,占全省种植面积的 60%,双 丰系列占 30%,其他品种为 10%;内蒙古自治区的主要品种为吉甜系列,种植面积占全区的 65%, 包育系列为 25%,其他占 10%(如图二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郑州商品交易所 (三)甜菜种植的经济效益 2003/04 榨季,甜菜种植平均亩产 2.116 吨,甜菜糖产糖率为 12.53%,而同期甘蔗平均亩产为 4.37 吨,平均产糖率为 11.43%,所以与甘蔗相比,生产同等数量的白砂糖,其成本高,因为甜菜 亩产量低而且收购价格高,用甜菜加工的白砂糖的比较经济效益就比较低。 目前,甜菜糖产量大幅度下降,除新疆外北方地区已经由原来的食糖调出省变成食糖调入省, 而且北方甜菜糖厂主要加工绵白糖,其市场价格一般高于白砂糖 15-20%。 二、近年来我国甜菜糖的生产情况 (一)近年来我国甜菜糖生产呈现萎缩趋势 98/99 榨季以前,北方糖产量在 100 万吨以上,从 2003/04 榨季起,甜菜糖产区受其他农产品 的涨价影响,农民种植糖料的比较效益下降,我国北方甜菜糖已连续两个榨季较大幅度减产,减产 的地区相对集中在东北与华北地区。2003/04 榨季,甜菜种植面积只有 320.1 万亩,较上个榨季减 少了 209 万亩,减幅达 39.5%(如图三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郑州商品交易所 近两年,由于甜菜生长长期受春季干旱、夏秋涝灾严重等天气的影响,全国甜菜糖产量大幅度 下降,现在面积是 279 万亩。2003/04 榨季,甜菜糖生产企业(集团)39 家,糖厂 40 家。只相当 于面积最高的 1998 年 1176 万亩 24%, 产糖量由上个榨季 124.1 万吨降至 58.73 万吨, 减幅达 52.7%, 占全国产量的的比例由 11.67%,下降到 5.9%(如图四所示)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郑州商品交易所 (二)近年来我国甜菜糖减产的原因 我国甜菜种植面积萎缩,主要原因是甜菜比较效益下降。在新疆与棉花和西红柿争地,在东北 和大豆和玉米争地。2004 年农产品价格全面上涨,许多糖农改种其他作物,甜菜糖厂很难征到定 单,闲置了很多压榨能力。甜菜亩产最高的地区在新疆,已经高达 3.12 吨,含糖率已达到 16.5%。 随着高糖品种的推广,以及甜菜种植条件的改善、增加灌溉面积、改进田间管理,甜菜的亩产量和 含糖有望进一步提高。 总体来看, 近两年来我国甜菜糖大幅度减产的原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两种。 1、外部因素。 一是国际糖价低迷、进口压力大。二是国内食糖增长过快,糖价低迷,甜菜收购价格偏低。三 是粮价上调,杂粮价格上涨较多,种甜菜比较效益下降,农民弃(甜)菜、种(杂)粮。 2、内部因素。 一是甜菜单产偏低。建国以来,东北地区的甜菜平均亩产量,长期停留在不到 1.5 吨的水平; 华北地区平均亩产也较少超过 2 吨;偏低的甜菜亩产,使甜菜生产成本居高不下。新疆甜菜单产虽 然较高(平均亩产 3 吨左右),但运距远、运输费用高,也大大削弱了与内地甘蔗糖的竞争力。 二是糖厂与农民(糖农)之间,尚未建立起共同的利益关系,合作基础不牢靠。糖厂与农民之间 的合作,尚局限于收购与交售甜菜;此外,无更多的共同利益关系;所以甜菜价格一旦下降,农民 感到比较效益不合适时,就会放弃甜菜,改种其他作物。 三是缺乏与规模糖业相适应的现代化甜菜生产基地。甜菜机械化生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 务进展缓慢,生产效率低下。 四是边境贸易渠道尚未很好疏通。缺乏通过边贸扩大境外市场,自我调节供求平衡的能力。 第二节、 (一) 我国食糖产量分布 我国食糖产量及其分布我国 18 个省区产糖,沿边境地区分布,南方是甘蔗糖,北方为甜菜糖。甘蔗糖占全国白糖产量的 80%以上,近三年达到 90%以上,2003/04 榨季,全国食糖总产量 1002 万吨,甘蔗糖产量 944 万吨, 占 94.1%,甜菜糖产量 59 万吨,占 5.9%;2004/05 榨季全国食糖总产量 917.4 万吨,其中甘蔗糖产 量 857.10 万吨,占 93.4%,甜菜糖产量 60.3 万吨,占 6.6%(如图五所示) 。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郑州商品交易所 我国白砂糖产地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省和自治区, 其中, 全国产糖量的 95%集中于广西、 云南、广东、海南、新疆五个优势省区(如表二和图九所示) 。 表2 表 榨季 93/94 94/95 95/96 全国合计 602.3 542 623 甘蔗糖小计 502.1 447 494 广东 123 108 111 其中:湛江 82 69 75 广西 222 174 231 云南 81.6 96 84 海南 23 18 21 福建 20 18 16 其它 32 33 30 甜菜糖小计 100 95 129 黑龙江 21 24 51 新疆 26 32 29 内蒙古 22 14.5 22 其它 30 23 27 单位:万吨 96/97 97/98 98/99 99/00 00/01 01/02 02/03 03/04 04/05 680 811 882 687 620 849.7 17.4 538 677.91 756.8 621 551 747 939.6 943. 149 150 99 75 104 116 98.5 112.1 77 99 95 59 55 82 87 73 90.1 235 321 366 306 300 443 561 588 532 111 124 164 149 130 143 189 195 159 24 29 26 33 25 30 42 41 38.5 18 19 17 7 3 6 9.6 6.8 5.7 27 37 32 26 18 19 21 14 9.6 142 133 126 66 69 102 124 59 60.3 44 32 27 12 20 31 40 9 13.4 39 46 52 32 28 48 52 37 34.5 28 23 19 7 11 11 20 7 7.4 31 32 28 14 10 11 11 5 5.0 3/04 榨季我国食糖产量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郑州商品交易所。 (二) 各食糖主产区基本情况1、 广西糖业基本情况 糖业作为广西传统支柱产业,其产量从 1993/94 榨季开始已经连续 13 年稳居全国第一。近年 来广西甘蔗种植面积超过 1000 万亩,占广西耕地面积的 1/3。我国有 4000 多万种植甘蔗的农民, 广西就有 2600 多万(占广西总人口的 55%) ,有 30 多万与糖业生产有关的产业工人队伍。近年来, 广西产糖量超过世界第五大产糖国--澳大利亚以及出口大国泰国、古巴的产糖量。 广西甘蔗综合利用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主要有蔗渣制浆造纸、蔗渣纤维板、生物复合肥、糖蜜 制氨基酸、糖蜜制酒精、固定蛋白饲料等。 2004/05 榨季,广西甘蔗种植面积 1026 万亩,平均亩产 4.45 吨,全区 34 家制糖企业共 95 家 糖厂开榨,共生产白糖 532 万吨,比上年减少 56 万吨,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 150 亿元,增加值 40 亿元,利税总额 35.8 亿元,农民种蔗总收入 86 亿元,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创历史新高。 广西主产地为中南部的崇左、南宁、柳州、来宾等地区,主要产糖县为祟左、来宾、扶绥、柳 城、邕宁等。甘蔗生产布局进一步向桂南、桂中优势区域转移。2003 年,崇左、南宁、来宾、柳 州 4 个优势产区甘蔗种植面积已占全区甘蔗种植总面积的 69.7%, 而属于非优势产区的玉林、 桂林、 梧州、贺州甘蔗种植面积仅占 1.1%,已基本退出糖料蔗的生产。 广西 15 家大型制糖企业集团拥有糖厂 67 家,其生产能力和产糖量分别占全区的 87.8%和 88.91%,是广西和全国糖业界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他们分别是:广西南宁糖业股份 有限公司、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洋浦南华糖业有限公司、广西凤糖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东亚糖业集团、广西农垦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来宾东糖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冠桂糖业 有限公司、广西贵港甘化股份有限公司、南宁百色甘化股份有限公司、广西上上糖业有限公司、南 宁永凯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广西永鑫华糖有限公司、英博(三博)糖业集团等。 2、 云南糖业基本情况 全省有 11 个地、州、市产糖。年产糖 10 万吨以上的主要集中在滇西、滇西南、滇南的临沧、 德宏、保山、思茅、版纳、红河、玉溪等 7 个地、州、市。这 7 个地、州、市的食糖产量占全省产 糖总量的 96%以上。云南省糖厂开榨时间除少数厂在 11 月上中旬外,多数糖厂开榨时间在 12 月中 下旬及次年的 1 月上旬。 榨季最迟结束时间为 5-6 月。 云南省除云南力量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朋普糖 厂为碳酸法外,其余糖厂全部为亚硫酸法。 云南省每年消费食糖 20 万吨左右,食糖产量的 85%以上要销往省外,主要销往西南、西北、华北。 少量出口老挝、缅甸、泰国。 云南是我国糖业优势产区之一, 也是云南省的重要支柱产业, 近年来云南食糖产量稳居全国第 二位(如图七所示) 。云南甘蔗种植面积基本维持在 400 万亩左右,全省 16 个地州市中,有 14 个 地州市、48 个县种植甘蔗,蔗农 600 万,工业总产值 50 亿元左右,实现利税总额超过 10 亿元, 甘蔗主产区的甘蔗产值占当地农业产值的 30%,蔗糖收入占当地财政的 35-80%。 3、 广东糖业基本情况 92/93 榨季之前,广东一直是我国最大的糖料种植及食糖生产省份,其历史最高产量是 1991/92 榨季的 216.35 万吨。上世纪 70 年代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由于广东的地理位 置和改革开放程度的差异,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导致整个蔗糖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致使中国的 食糖生产向广西、云南转移,随着全国糖业布局及结构的调整,该省逐渐压缩糖料种植面积以及食 糖生产规模,但目前广东湛江仍是我国三大食糖主产区之一。 该省的糖料及食糖生产集中于湛江地区,湛江地区的食糖总产量占全省的 80%以上。珠江三 角洲、粤东、粤北、粤西也有一定的食糖生产规模。2003/04 榨季,广东开工糖厂 40 家,其中湛 江 21 家,产糖 98.5 万吨。甘蔗主产区集中在位于雷州半岛的遂溪县。湛江现有制糖企业(集团) 8 家;2004/05 榨季,广东产糖 112.1 万吨,实现税利总额 7.8 亿元。 珠江三角洲目前仍然是我国最大的炼糖基地, 拥有东莞糖厂、 顺德糖厂、 江门甘化 (广东甘化) 等著名炼糖企业,制糖技术和产品质量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食糖加工能力超过 80 万吨,年 加工原糖 60 万吨左右。 10 多年来通过进口、 近 进料和来料加工开展炼糖业务, 参与国际食糖贸易。 4、海南糖业基本情况 海南现有糖厂 24 家, 分布在 11 个市县和农垦, 历史上最高年产糖量为 1992 年的 40.15 万吨, 其中西部地区蔗糖产量占全省的 80%以上。食糖除满足本省需要外,大部分销往内地。目前,全省 糖厂已全部通过改制改革,实现了民有民营、委托运营和承包经营,其中有 8 家糖厂由洋浦南华糖 业公司经营。2004/05 榨季,海南生产食糖 38.6 万吨,实现利税 1 亿元。 5、 新疆糖业基本情况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甜菜糖生产基地。90/91 榨季以后,该区的食糖产量列居全国甜菜糖总产 量前三位。由 97/98 榨季开始,该区食糖产量连续数年居全国甜菜糖产量首位,在全国食糖总产 量排名中进入前四名(如图八所示) 。因糖料品种及气候的缘故,该区多在每年的 9 月份率先进入 新的榨季。产品以优级甜菜白砂糖为主,近年也有部分糖厂开始生产甜菜绵白糖。新疆现有 14 家 制糖企业,甜菜种植面积 100 万亩左右,亩产甜菜 3 吨左右。2004/05 榨季,新疆 34.66 万吨,实 现销售收入 10.07 亿元,利税 0.97 亿元。新疆当地年消费食糖 10 万吨左右,有 20 万吨糖需要调 往内地销售,交通运输一直是制约新疆食糖发展的瓶颈。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郑州商品交易所。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郑州商品交易所。 第三节、 我国食糖生产行业基本情况1991 年食糖流通体制改革以来,通过结构调整、企业改制、生产要素重新优化组合,糖业规 模迅速扩大;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科学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我国制糖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 展。全国糖厂由 1949 年的 3 家增加到 2005 年的 359 家,生产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 (一)糖业结构调整和改制情况 1、通过结构调整,糖厂数量大幅减少 2000 年我国糖业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结构调整,国家拿出 120 多亿资金关闭破产 150 家制糖企 业。经过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003 年底,国家再度出台措施:一是把制糖生产能力从 1050 万吨压缩到 818 万吨,并要求从 2004 年开始制糖生产控制在 750 万吨之内;二是将制糖业列 为国家控制总量和扭亏的重点行业,积极推进糖料生产的集约化经营,推广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 本,使制糖成本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三是关闭现有 14 家糖精厂家中的 9 家,以便给国内制糖业腾 出市场。 2、制糖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2 年,广东、广西、云南、新疆四省区已经作为试点开展了规模制糖,组建大型糖业集团。 其中,广西有机制糖厂 90 家,甘蔗日榨能力已从 2000 年的 27.6 万吨,增加到 2004 年的 35 万吨; 云南有机制糖厂 74 家,日榨能力为 14.2 万吨。目前,产糖量超过 10 万吨的糖业集团已有 20 个, 合计产糖 670 万吨,占全国产糖量的 67%。今后几年,食糖产量的增长主要还将依靠制糖企业进一 步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生产成本。预计 2010 年全国制糖企业日榨能力有望达到 84 万吨,并实现年 产糖能力 1450 万吨的规模。 但是,与国外先进国家制糖业相比,我国糖厂生产规模仍较小,其中日处理量超过 4000 吨以 上的糖厂不到 30 家。与巴西、泰国、澳大利亚等制糖大国相比,我国的单个糖厂的产能还处于相 当低的水平。就拿国内产能最大的广西为例,一家糖厂的产量仅 4.75 万吨(云南 1.71 吨,广东 3.92 万吨) ,而巴西则为 7.2 万吨,泰国为 17.6 万吨,澳大利亚最多达 24 万吨。规模经营是降耗 增效的重要途径,制糖企业更是如此。据悉,苏丹一家糖厂的年产量是 45 万吨,而我国内蒙古自 治区 10 家糖厂的年产量仅有 11 万吨。我国应尽快组建几家大型糖业集团,向深加工、多元化、规 模化方面发展,加强国际间的联系和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提高我国糖业在国际 市场的竞争力。 3、制糖企业改制基本完成 以发展规模制糖为重点,以资产为纽带和项目联合为基础,引导大型制糖企业实行强强联合, 组建糖业大型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兼并联合、股份制改造、中外合资等方式,对蔗糖企业 进行了全面的改制。经过近几年的改组和改造,海南和广东制糖企业已完成了改制,国有经济全部 退出,8 家制糖企业(集团)完全控制了占广东产量 80%的湛江食糖生产;广西制糖企业由原来单 一的国有企业体制变成国有、民营、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多元投资主体的产权结构。已组建成 14 家大型企业(集团) ,其中上市公司 2 家,中外合资企业 3 家,控股的糖厂 68 家,占全区糖厂 总数的 71.6%。企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蔗区甘蔗生产稳步发展,农民种蔗收入增加,制糖企业 经济效益增长明显。 (三) 我国食糖生产发展前景 我国甘蔗生产通过改善生产条件,应用优良品种,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制糖企业通过体 制改革,减员增效,提高管理水平,可望使我国在 2010 年甘蔗单产达到每公顷 75 吨以上,产糖率 达到 13.3-14.0%,吨糖耗蔗量下降到 7.5 吨,在保持现有栽培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年产蔗糖可达 1034 万吨,加上甜菜糖 150-170 万吨,则可满足国内需求。从动态看,我国糖业正处于一个复苏 和即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糖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我国糖业在国内具有比较优势,与 传统发达国家相比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目前我国正着手制定&十一五&规划, 预计我国到 2010 年食糖生产能力有望达到 1450 万吨, 自 给率达到 85%。甘蔗制糖是我国糖业生产的中坚力量,2004/05 榨季甘蔗糖已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 95%,主要甘蔗产糖省区广西、云南、广东、海南总产量占全国的 92%,未来几年甘蔗糖的发展还 有广阔的前景。同时,我们还应注意甘蔗糖和甜菜糖的协调发展。由于甜菜榨季开始比较早,可以 弥补食糖销售年度末期与甘蔗糖大量上市之间的供求缺口, 且除新疆以外的甜菜糖生产企业又基本 靠近食糖纯消费地区,运距短,经营费用低,具有比较好的综合优势。从糖料面积、亩产和企业制 糖能力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食糖生产增长潜力较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广西区政府已明确提出,通过进一步加大技改力度,提升制糖业工艺装备水平,突出抓好综合 利用,延长产业产品链,鼓励采用&两步法&生产方式,继续推进糖业企业重组,提高制糖业的集约 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完善蔗农与糖厂的利益协调机制, 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 的糖业基地。重点支持南糖、凤糖、贵糖、农垦糖业、东亚糖业等企业集团的发展。计划到 2010 年,机制糖年生产能力稳定在 600~700 万吨,吨糖成本下降到 1600 元左右,综合利用率提高到 40%以上,综合利用产值和效益达到制糖产值和效益的 50%。 第四节、 我国食糖生产成本分析食糖成本和价格是影响我国食糖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前, 决定我国制糖企业 生产价格的因素主要有:a.糖料收购价格;b.食糖加工成本;c.各种费用(如财务费用、仓储费、 销售费用等) ;d.各种税(增值税、环保税等) 。四项之和通称为企业成本价格或生产成本,为企业 保底价,也是企业盈亏平衡点价格。对整个食糖行业而言,一定时期的食糖市场价格水平随供求关 系变化而波动。 糖料收购价格直接关系着食糖生产成本。我国糖料收购价格偏高,直接导致食糖生产成本高。 目前,糖料方面的成本占食糖加工成本的 70%以上,近年来甘蔗收购价格高达 200 元/吨以上,每 吨甜菜的农业成本为 160 至 180 元,近年也有大幅度提高(如图九所示) 。图九:1991 年以来我国糖料收购成本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郑州商品交易所。 目前我国甘蔗主产区糖料蔗收购价格采取蔗糖价格挂钩联动、 二次结算的管理方式。 例如广西 南宁、柳州、来宾、崇左等市物价局对
年南宁市糖料蔗的收购价格的规定,普通糖料蔗 收购底价为每吨 230 元,与制糖企业食糖平均含税销售价格 3500 元/吨实行挂钩联动。糖料蔗收 购价格实行挂钩联动后,当食糖销售价格超过 3500 元/吨时,在糖料蔗收购底价的基础上,按 5% 的联动系数向制糖企业进行二次结算。 我国食糖生产虽然在改革开放后取得很大发展, 但与国际水 平相比,仍存在着严重的生产成本高和产业水平不高的问题。 (一)广西食糖生产成本 在国内食糖主产区中, 广西和广东湛江地区有潜力参与国际竞争。 广西近几年对糖业进行深化 改革,提高制糖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国内、国际竞争力,2001/02 榨季全区吨糖平均含税成本为 2621.45 元;2002/03 榨季全区平均吨糖含税成本为 2650 元,比广东低 200 元,比云南低 100 元, 但与进口糖相比,高出 200 多元。吨糖管理费 220 元,吨糖营销费 49 元。2003/04 榨季食糖平均 吨糖含税成本 2280 元/吨,比 2002/03 榨季每吨降低 377 元,降幅为 14%,制糖行业经济效益主要 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通过结构调整、发展规模制糖、推广甘蔗良种、科技投入、科学管理、降低税费等一系列措施 配合,广西的吨糖含税成本完全有可能降低到 2000 元以下,完全有能力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二)广东食糖生产成本 湛江市 2001/02 榨季平均吨糖含税成本为 2783.8 元,2002/03 榨季通过调低糖料价格、降低 税费和管理挖潜等,平均吨糖含税成本降至 2300 元以下,也是一个具有可参与国际竞争潜力的地 区之一。湛江糖业将同广西并驾齐驱,成为国内以至国际的 2 个低成本、富有竞争力的产糖基地。 (四) 云南食糖生产成本 云南糖业生产成本同广西、湛江比较相差不大,2001/02 榨季全省平均吨糖含税出厂成本为 2544.8 元,2002/03 榨季降至 2250 元/吨。但由于云南糖厂多分布在边远山区,食糖从工厂运到甸 尾站平均运杂费为 160 元/吨。从甸尾运到国内主销区平均运杂费为 250 元/吨,总运杂费为 410 元/吨,比广西、湛江要高 200~300 元/吨。云南的运输条件、运输成本严重地削弱其竞争力。因 此,若云南糖业想要改变这种不利的竞争局面,必须在压缩生产成本,实现规模化经营等方面下苦 功夫, 而这不仅是云南糖业应对竞争挑战的方法, 同时也是整个国内制糖业应对市场竞争压力所必 需的手段。 (五) 甜菜糖生产成本 我国甜菜糖主要集中在新疆、黑龙江和内蒙古三省区,近年来由于种植甜菜的比较经济效益下降, 甜菜糖的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也大幅度下降,同时由于甜菜的收购价格上涨,甜菜糖的生产成本也 大幅提高。近年来,三大甜菜糖产区的政府对甜菜价格实行放开政策,三省区的甜菜收购价在市场 规律作用下由制糖企业和农民协商议定,三省区的甜菜糖价格呈上涨趋势(如表 3 所示) 。 表 3: 年三大产区甜菜收购价格对照表 单位:元/吨 省区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2005 年 250 300 275 2004 年 220 280 255 增幅 13.64% 7.14% 7.84%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郑州商品交易所。 以新疆为例,按每吨甜菜的收购价 230 元的收购价来计算,1 吨糖的成本在 1980 元,比甘蔗糖高 出 250-300 元/吨,近两个榨季新疆甜菜糖平均吨糖含税成本约为 2540 元/吨。甜菜糖的成本高导 致其在国内食糖业的竞争力下降。 表 4: 年三大产区甜菜糖产量估计表(单位:万吨) 省区 预计甜菜产量 2004/05 榨季产糖量 预计产糖量 新疆 385 34.5 45 黑龙江 130 13.4 18 内蒙古 110产糖量增幅 (%) 30.43% 34.33%第二章、 我国食糖消费情况 第一节、我国食糖消费的总体特点 按照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食糖仅仅是调味品,很难达到西方国家食糖消费的水平。我国是世界 第四大食糖消费国,多年来我国年消费食糖约 800 万吨左右,约占世界食糖消费量的 6.2%。2003 年和 2004 年我国食糖消费量有较大的增长,分别达到 1030 万吨和 1140 万吨(见图十),人均年 消费食糖量(包括各种加工食品用糖)约 8.4 公斤,是世界人均食糖消费最少的国家之一,远远低 于全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 23.65 公斤的水平, 也低于同期台湾人均 23.9 公斤、 香港人均 31.0 公斤 的水平,为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量的三分之一,属于世界食糖消费 &低下水平&的行列。西方一些 发达国家一般人均年消费食糖 35-40 公斤,高的达到 50-70 公斤。 我国食糖消费与人民生活水平有密切的关系,我国食糖主要消费区分布在华东、京津、华中、 华南和东北地区,其中华东和京津地区的消费量最大。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的 食糖消费市场还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 由于糖的需求对价格的忍耐力较大, 食糖价格常常对大量上 升的消费量影响并不大。 食糖消费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糖精超量超范围的滥用。据统计,我国糖精每年销量达到 1 万吨左右,按 400-500 倍的甜度当量计算,相当于 400-500 万吨食糖。因此,今后十年如能有效禁 止糖精的使用,则我国食糖生产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另外,由于 2005 年较高的食糖价格一定程 度上抑制了食糖消费,同时刺激了淀粉糖的快速发展,挤占了一部分食糖消费空间。2005 年全国 淀粉糖产量达到 430 万吨,比上年增长 22.8%。 图十:近年来我国食糖消费量变化对比图 第二节、我国食糖的消费特点(资料来源:郑州商品交易所)一是食糖消费具有季节性,相应的出现食糖的销售、消费旺季,(例如中国传统的春节、中秋 节以及夏季冷饮的消费旺季等)和淡季(例如每年的 5、6 月份)。 二是食糖消费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有一定的关系, 但与居民的饮食习惯关系更 加密切,例如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是我国食糖消费的主销(消)区。 三是我国食糖工业消费占主要部分, 2005 年我国食糖工业消费所占的比例为 79%, 民用消费的 比例为 31%。 四是食糖消费受替代品的影响较大, 如淀粉糖和糖精的生产和销售量直接影响食糖的消费量和 消费的发展空间。 五是食糖消费具有刚性特点,食糖消费的价格弹性很小。 欧美国家,食糖和淀粉、脂肪构成居民热量的三大来源,人均消费量大,可替代产品多。而我 国则将食糖作为健康甜味剂应用,替代品相对较少,而且食糖的消费金额占总消费的比重很小。价 格弹性小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产量比较小的波动,会给价格带来比较大的波动。这一特点导致了我 国食糖产销的波动性规律,总是多了多了少了少了地&扭秧歌&,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第三节、我国食糖的消费构成 根据中国糖业协会统计,2004 我国食糖消费总量中,工业约占 60%,民用消费约占 40%,2004 年工业消费占 79%,民用消费占 31%(如图十一所示)。工业消费包括食品工业、饮料、制药等, 食糖是其重要的原料。 近年来工业消费的稳定增长是我国食糖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 (如表 4 所示) 。 近些年我国食品工业、饮料业、饮食业等用糖行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我国食糖消费的稳步上升, 70 年代消费量以每年 3%-3.5%的速度增长;80 年代食糖的消费增长率每年接近 2%。近年来,我国 食品工业用糖平均每年增长幅度约在 17%左右,其中主要是饮料和糖果、罐头、糕点等行业用糖。 据中国饮料工业协会提供的 2002 年数据, 含糖食品用糖量年增长 40 万吨左右, 加上未进统计范围 的数字至少有此数量的三分之一,食品工业用糖每年递增量估计为 60 万吨。按照上述两方面的统 计,食糖消费年增长量在 5%左右。可以肯定的是,食糖的消费增长主要是含糖食品的增加。饮料 等含糖食品的销售旺季促进销量稳定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 全国与食糖消费有关的主要食品和饮料产量连续 5 年呈现 增长趋势。据中国轻工统计协会资料,2004 年国内糖果、糕点、饼干、方便主食品、乳制品、罐 头、含糖饮料等主要含糖食品的产量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其中,乳制品的产量继续保持了 30%以上 的增长速度,2004 年度产量增长幅度达 32.3%;糕点和含糖饮料的产量增势明显,2004 年度产量 增长幅度分别达到了 20.34%和 19.3%; 罐头和方便主食品在 2004 年度的产量增长幅度也达到了 10% 以上(如图十二所示)。 表 4,近年来中国食糖消费需求情况统计 单位:万吨
食品工业消费 家庭消费 国内总需求 出口 总需求 615 208 823 10.6 833 4 220 913 43 956 8 237 1,025 11.8 1,037 3 251 1,085 6.2 1,091 2 261 1,143 8 1,151注:2004/05 年度为 2004 年 10 月 1 日到 2005 年 9 月 31 日。 资料来源: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 图十一: 我国食糖工业消费和民用消费对比图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郑州商品交易所。 2005 年产品产量增长幅度超过 15%的食品有糕点、乳制品、罐头、果汁及果汁饮料、液体乳和 冷冻饮品。 自从国家加强对化学合成甜味剂的监督管理以及推行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制度以来, 食糖 销售出现了跳跃式增长。 图十二:我国食糖工业消费构成图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郑州商品交易所 第四节、我国食糖的走势及前景展望 1991 年国务院决定改革食糖流通体制,食糖市场开始放开,食糖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市场运行 很不平稳,生产大起大落,价格大幅波动,影响了食糖的正常市场供给。从总体看,90 年代以来 我国食糖市场经历了四次大幅度上涨和四次大幅度下跌(如图十三所示): 图十三:1991 年以来我国食糖价格走势图 资料来源:中国糖业协会,郑州商品交易所 2001 年 12 月国务院公布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明确了 2010 年中国 食物与营养发展总体目标:为保障合理的食糖摄入量,到 2010 年达到城乡居民每年消费食糖 10 公斤、农村居民每年消费食糖 8 公斤的目标,即人均每年食糖摄入量为 9 公斤,按 14.3 亿人口计 算,2007 年食糖需求量为 1210 万吨(不包括糖精),2010 年我国的食糖年消费量可望达到 1400 万吨以上。 第五节、国内食糖市场与国际食糖市场的联动性 我国已经成为食糖净进口国, 同时加入 wto 后我国实行低关税的准食糖自由贸易政策, 决定了 国内食糖市场与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首先,作为食糖净进口国,我国食糖进口量成为影响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直接原因。我国已 经逐步由一个食糖自给自足、 进出口平衡的国家过渡为一个食糖进口国。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我国食糖的消费量按照 5%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产量增长受种植面积的制约不能跟上消费增长,近 年的需求缺口超过 100 万吨, 需要通过进口进行平衡。 我国食糖进口开始成为影响国际食糖市场的 重要原因,来自世界市场的价格波动也反过来影响了我国国内的食糖市场。 其次,我国准食糖自由贸易政策,使国内食糖市场与国际食糖市场联动性增强。我国加入世贸 组织后,逐步放开食糖进口限制,2004 年关税由 20%降至 15%,相当于每吨原糖生产的成品糖含 税成本降约 60-70 元, 进口配额 194.5 万吨。 我国食糖对外开放的程度不仅高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 也高于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 在世界主要产糖国中, 我国和澳大利亚是唯一没有对国内糖业实行高 关税保护,实行食糖贸易自由化的国家,这就意味着,国际糖价的大幅波动会影响国内供求关系和 价格走势,成为影响国内糖价的因素之一(如表 5 所示)。 表 5:世界主要产糖国和进口国的关税对比 国家 中国 澳大利亚 巴西 欧盟 印度 泰国 美国 俄罗斯 日本 资料来源:中国食糖网,郑州商品交易所 第三,今年以来,我国政府把国际市场糖价作为我国食糖市场宏观调控目标价位的参考依据, 使得国内外糖市联动性进一步增强。2005 年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确定食糖价格的调控将以国际糖价 作为调控的目标价位,从这一点上说,高位运行的国际糖价成为今年国内糖价运行的方向。例如, 2005 年大部分时间,国际糖价维持在 9 美分/磅左右,按此推算的泰国原糖进口到我国再加工成 白砂糖后的成本价大约为 3400 元/吨左右,加上合理利润,其市场销售价应在 3500 元/吨以上。 而同期国产白砂糖的销售价普遍为
元/吨。 在这种情况下, 国家宏观调控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国内白砂糖价格向进口糖价看齐,那么国产糖价格的上扬空间仍较大。 第四, 国际油价日益成为影响国内外糖价的重要因素。 国际油价的不断上涨刺激了巴西等国对 酒精的需求,相应减少了食糖产量,支持了国际糖价的高位运行。 第五,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国内外食糖市场。尽管今年 7 月 21 日的人民 币升值因素不会对今年国内糖价造成很大影响, 若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处于上升通道, 将作为不确定 因素存在。人民币升值将有助于降低进口成本,增加进口数量。据有关测算,人民币升值 2%对进 口糖完税成本价的影响是 60 元/吨,当国际糖价在 9.5 美分/磅时,在现在的汇率水平上,按此推 算的泰国原糖进口到我国再加工成白砂糖后的成本价在 3600 元/吨左右,高于现在国内的食糖价 格。因此,现阶段,进口糖不会对国内糖价形成冲击。 第三章、 2006 年食糖供求情况 第一节、2006 年世界食糖供求情况 关税(%) 15 16 36 88 110 90 86 50 280 国际糖业组织(iso)在 2006 年 1 月发布的月度报告中认为, 由于本制糖年巴西中南部地区停榨 时的情况不太理想,估计本制糖年全球的食糖消费需求量将比产量高出 150-200 万吨,去年 11 月 份 iso 在其月度报告中曾预期 2005/06 制糖年(10 月-9 月)全球食糖市场将出现 100 余万吨的供 给缺口(见表 6)。 表 6:05-06 制糖年全球食糖产供销预测数据 年度 01/02 02/03 03/04 04/05 05/06 年初库存 产量 39,579 36,609 40,924 38,827 35,142 134,270 148,656 142,400 140,811 144,151 进口 39,131 40,319 40,113 42,877 42,714 总供给 212,980 225,584 223,437 222,515 222,007 出口 41,917 46,345 45,862 46,317 47,720 国内消费 年末库存 134,454 138,315 138,649 141,056 142,781 36,609 40,924 38,926 35,142 31,506资料来源:中国糖网 导致食糖短缺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世界最大产糖国巴西扩大酒精生产而压缩蔗糖产量; 二 是欧盟进行糖业政策改革减少对农民的补贴挫伤食糖生产的积极性,将减少未来食糖的供应。 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分析, 总体上全球食糖的生产及需求都呈上升趋势, 但生产易受气候影响而 出现丰歉交替, 同时世界商品价格特别是石油价格的变化对糖价有显著影响, 这也会使食糖的生产 出现波动。食糖的需求变化主要是随世界人口的增长而呈现上升趋势,与糖的产量比较相对稳定。 糖是生活必需品,各国政府都非常关注国内食糖的供应,在全球约 1.4 亿吨的总产量中只有 3700 万吨左右的糖用来进行国际贸易, 其中又有三分之一用于履行政府间协定, 剩余的部分才能用来自 由贸易,其数量只相当于产量的 17%左右,所以每年结转库存的变化对于食糖市场的供需关系影响 非常显著,能够直接反映在糖价的波动上。 资料来源:中国中期期货网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全球食糖的期末库存出现四次连续大幅减少的情况(见上图),由 此引发了食糖市场的四次大牛市(见下图)。 可见, 期末库存的增减与糖价的波动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 分析未来糖价走势的前提是准确把 握全球食糖的供需变化,特别是产量的变化。根据资料统计,巴西、欧盟、印度和中国是世界食糖 产量名列前茅的国家和地区,就食糖生产增长潜力而言,巴西是第一位。 巴西的甘蔗产量每年约有 4 亿吨,占全球甘蔗总产量的 40%,如果巴西所产甘蔗全部用来制糖 可产糖 5600 万吨,但自 2000 年以来平均年产糖只有 2300 万吨左右,原因是一半左右的甘蔗用于 生产酒精。 近两年国际石油价格由 30 美圆/桶上涨到 60 美圆/桶, 极大地刺激了对石油替代能源-乙醇的需求,所以巴西政府将大半甘蔗用于生产酒精。据官方公布用 48%的甘蔗制糖,其余 52%的 甘蔗制造酒精。如果国际石油价格出现明显回落的话,巴西政府会增加制糖的比例,大约每提高 1 个百分点就可增加糖产量 57 万吨。那样的话,弥补全球 150 万吨食糖缺口不费吹灰之力。但是, 经济发展对石油的需求十分旺盛,油价易涨难跌,所以近期很难指望巴西会提高制糖比例。 欧盟是甜菜糖的重要产地,2004/05 年食糖总产量达 2113.5 万吨, 居世界第二位。2005 年 11 月,欧盟各国政府就对糖业高补贴政策的改革达成一致意见,准备自 2006 年起削减白糖的生产 配额和降低收购价格,同时减少对出口白糖所给予的补贴。据权威机构分析,此举将最终导致欧盟 食糖产量减少约 500 万吨,欧盟将从原来的主要出口国(地区)转变为自给或净进口国。 印度是居第三位的产糖大国同时又是最大的食糖消费国,近几年其蔗糖产量大起大落, 年间产量超过 2000 万吨, 2003 和 2004 年大幅减少到 1400 万吨-1200 万吨, 但 2005 年产量得到恢 复,预计达 1800 万吨。印度的情况是丰年出口食糖,歉收年度要进口食糖。 中国是第四大产糖国,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拥有耕地面积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受地理条件限 制,甘蔗种植面积没有大幅增加的余地。而种植甜菜由于效益较低农民积极性不高,同时为保证粮 食生产使得其他经济作物扩种面积有限。所以,中国的产糖目标以自给为主。 根据国际最新消息,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用糖国家,过去 10 年糖消费增长近 50%,去年含 糖软饮料的消费量增长 16%。据国际糖组织 3 月 8 日发表报告,全球
年度糖需求缺口为 222.5 万吨,高于 11 月预估的 101.5 万吨。 看来,近期食糖供不应求的局面难以改变,糖价会继续保持在历史高位。 第二节、2006 年我国国内食糖供求情况 虽然 2005 年国内甘蔗种植面积有所增加,但受春旱影响甘蔗产量没有明显提高,再加上糖份 较低,预计蔗糖总产量只有 800 万吨左右,比以前的预期减少 96 万吨,比 2004/05 榨季减少 57 万吨。甜菜糖产量估计会增产 24 万吨,2005/06 榨季将达到 84 万吨。这样,全国本榨季食糖总产 量约 884 万吨,比上一榨季减少 33 万吨,减幅 3.4%。 (本图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数据制作) 从历史数据来看(上图),国内食糖的产量和消费量都呈上升趋势,而期末库存数量自二十世 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现大幅波动, 这说明近年来食糖供求关系不够稳定, 产量增加并不一定能保障供 应。从时间上分析,1982 年以后正是国内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居民的消费欲望 逐渐释放,虽然二十几年来食糖产量增长了两倍,但供需形势并没有好转(下图从库存消费比的角 度也反映了这个问题)。如果再考虑到国内人均食糖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28%(6.6 公斤 /23.65 公斤), 需求的上升潜力十分巨大, 那么从长远来看国内食糖供应难以满足需求的不断增长。 解决国内食糖供需矛盾只有增加进口和发展替代甜味剂两个办法, 前者受国际食糖供需关系制 约, 而后者需要扩大现有产能和研发新品种, 短期内难以产生明显效果, 国内供求矛盾将长期存在。 从近期来看, 进入 2 月份以后国内榨季过半, 据中糖协统计, 2006 年 1 月末全国已产糖 482.8 至 万吨,销售 293 万吨,销糖率为 61%,显著低于 2005 年底 90%左右的销糖率。看来,在 5——8 月 消费旺季到来之前可以保证日常所需, 除非糖商大规模囤积食糖, 否则短期内不会出现供应紧张的 局面。具体数据见表 7。 表 7:05-06 制糖年中国食糖产供销预测数据 年度 01/02 02/03 03/04 04/05 05/06 年初库存 1
10500 进口 5
13417 出口 460
110 国内消费 年末库存
21 07资料来源:中国糖网 第四章、国内制糖业上市公司分析 截至目前,沪深两市制糖类上市公司共有 4 家。南宁糖业、贵糖股份均是甘蔗糖生产企业,广 东甘化以粗糖加工为主业, 华资实业是甜菜糖生产企业。 我们通过分析所有的制糖上市公司后发现, 这些公司均参与了其他经营。因为甘蔗渣可造纸的原因,除华资实业外,其他三家企业均参与了造 纸业务;而华资实业则进入了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生产谐振器、电脑及磁盘阵列柜。因此,制糖 业务占主业比重较高的公司才是糖价上涨的最大受益者。 一、南宁糖业(000911) 由于 04/05 榨季甘蔗歉收,公司在 2005 年的业绩并不理想,实现主营收入 16.76 亿元,净利 润 3519 万元,分别同比下降 3%和 76.4%,公司的主营收入下降幅度不大是因为公司旗下的美时和 美恒公司在 05 年才开始产生收入,而且公司报表中还新合并了“云欧物流”,但由于新并入报表 的子公司盈利情况并不理想,因此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公司 05 年实现每股收益 0.13 元,扣 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每股收益 0.14 元。 公司同时公布了 2005 年农特税取消,以及补交往年企业所得税,使得公司 03 年净利润减少 178 万元,04 年净利润增加 2956 万元,eps(摊薄)也由 0.47 元和 0.46 元调整为 0.46 元和 0.57 元。 另外,公司预计以 2005 年末总股本 26264 万股为基数,每 10 股派现金 1.90 元,共计派发股利 4990.16 万元。 (一)、制糖业 公司在 2005 年经过对伶俐糖厂的扩产后, 生产能力已达到日榨甘蔗 3.02 万吨, 但对公司来说, 产能并不是问题,关键是榨季甘蔗的收成情况。05 年由于旱灾造成公司产区的甘蔗大幅度减产, 公司实际生产机制糖 30.14 万吨,与上年同比减少了 40.3%。 经历了 2005 年的困境,公司的制糖业在 05/06 榨季有所好转。在目前国际和国内糖价高涨的 情况下,公司入榨甘蔗有所增加。公司计划 05/06 榨季产糖 40 万吨,就目前来看,基本可以达到 预定目标。(二)、造纸业 目前公司蒲庙纸浆厂产能为年产蔗渣浆 11 万吨,近几年纸浆厂收入都在亿元左右,但由于纸 浆厂的蔗渣原料主要来自糖厂, 而纸浆又主要供给公司旗下造纸厂, 因此纸浆的利润对公司而言不 过是“左口袋”到“右口袋”的问题,对公司整体利润并没有太大影响。 公司利用蔗渣造纸的业务近几年成为拉低利润的主要来源,2005 年这部分继续亏损。 公司投资侨虹公司,主营生产新材料,但由于技术掌握等问题,侨虹一直未能达产,虽然 2005 年情况有所好转,同比减亏 550 万元,但我们预计 2006 年侨虹仍会继续亏损;舒雅由于官司缠身, 一直未能正常生产,亏损扩大;美时公司原本设计生产白卡纸,由于技术存在问题而转向生产包装 原纸,2005 年亏损 2716 万元。 南宁糖业发展造纸业,本意是充分利用甘蔗副产品,旗下的造纸公司的主要原料是蔗渣,但由 于目前糖价高涨,外购蔗渣价格也水涨船高,成本压力对本就持续亏损的造纸业更是雪上加霜。我 们预计公司的造纸业在 2006 年将延续 2005 年的亏损,减少公司 eps0.08-0.1 元左右。 公司在年报中披露说计划用竹子作为制浆生产辅料, 以次减轻蔗渣浆的压力, 但由于此业务并 非公司擅长领域,生产效果如何,尚有待观察。 我们预计 2006 年国际和国内糖价维持高位, 公司糖产量将比 05 年有较大幅度提高, 公司业绩 向好。但是,公司股票目前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偏高,到 3 月 16 日,股价高达 8.30 元,是制糖业 中股价最高的一只。即使公司的业绩有大幅好转,股价后市的上涨空间也较有限,关注该股的投资 者一定要择时、择价买入以免被套在高位。 二、贵糖股份(000833) 贵糖股份主营食糖生产及造纸等, 是全国较大的制糖企业。 主导产品“桂花牌”系列白砂糖是 全国名优产品,并为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定点供货商。但公司近年的主营方向偏向了造纸业,2005 年,糖业产值只有 3.1 亿,是四家制糖业上市公司中糖业规模最小的(南宁糖业糖业产值 6.2 亿、 广东甘化 4.3 亿、华资实业 6.6 亿)。 公司近年着力壮大造纸业,取得了用高配比甘蔗渣浆在高速纸机生产高档生活用纸重大成果。 漂白甘蔗渣浆的生产成本低廉, 成本仅为 2000 元/吨, 比用进口木浆生产的生活用纸低 2000 元/ 吨以上,有较强的价格竞争空间。此外,它还利用甘蔗废液制造酒精干粉,用甘蔗废渣制复合肥, 用蔗渣糠发电等等,经济效益明显。2005 年,公司造纸业收入 7.3 亿元,是其制糖业收入的 2.5 倍,公司的主营方向已经由制糖业转变为了造纸业。在糖价大涨的行情下,公司的业绩会有一定的 提高,但由于公司的规模较小,效应不会太明显,初步估计公司 2006 的每股收益约 0.4 元左右。 而现时公司的股价已经达到了五块钱以上,如果 2006 年股市不是大牛市的话,公司股票的上涨空 间也不是很大。 三、g 甘化(000576) 广东甘化近年一直在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其业务含盖了糖、浆纸、生化三种产业,其中造纸 和医药收入约占公司收入的 75%左右,而制糖业收入只占 25%左右。在 2005 年度,由于我国甘蔗减 产,公司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造成公司 2005 年业绩亏损。 公司为了保证原料供应,去年底收购了广东省国营遂溪建国糖厂,将稳定控制 50 万吨左右的 甘蔗资源,每年可保障公司 10 万吨左右蔗渣的供应。该项收购将缓解公司制糖业和造纸业的原料 压力。 广东甘化制糖业在主业中所占比重也不大, 所以糖价上涨给公司带来的业绩改观也是有限的。 但由 于公司股价的绝对价位较低,更显得公司股价有较大的上涨空间,而且,在我国股市上一般亏损低 价股一旦业绩转好,股价将会大幅上扬,所以,投资者对该股可适当关注。 四、g 华资 包头华资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目前甜菜制糖企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 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 甜菜制糖业和电子业, 但公司制糖业占公司主营收入的近七成, 糖价的上涨将给华资的业绩造成巨 大改观。预计公司 2006 年的每股收益将达到 0.38 元,与南宁糖业的业绩不差上下,但公司股票的 绝对价格只有 3.75 元,因而有巨大的上涨空间。 另外, 公司两年多前南下广东湛江, 收购了广东省广前糖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湛江农垦廉江糖业 发展有限公司,两公司甘蔗种植基地高达 1.24 万公顷,主产酒精、糖。从而使华资实业拥有我国 最大的甘蔗种植基地,不仅使华资成为制糖业航母,也使其成为乙醇汽油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还有,公司持有华夏银行 1.2 亿股法人股及天津商业银行 8000 万股,在股改完成后这些股权 都有巨大的升值空间,从而也会大幅提升公司的市场价值。 2005 年,伴随着食糖的涨价,制糖业上市公司股价都涨幅不小:南宁糖业涨了 160%,贵糖股 份涨了 170%,广东甘化涨了 120%,华资实业涨了 70%。其中,华资实业是四只糖业股中涨幅最小 的一只。 综合比较起来,由于华资实业涨幅最小,业绩最稳定,制糖业规模较大,定价偏低,其股价未来的 升值潜力也较大。所以,投资于制糖业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可对该股作重点关注。 附录: 我国糖精出口现状分析糖精化学名为邻苯甲酰磺酰亚胺,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微有香气,味浓甜 带苦,甜度为蔗糖的 5 00 倍,又称不溶性糖精或糖精酸,其十万分之一的水溶液即有甜味感,浓 度高了还会出现苦味。 糖精主要用于饮料、 调味和诊断用药, 广泛用于电镀工业和化妆用品的生产。 通常所说的糖精实际上是糖精钠,它是糖精的钠盐,易溶于水,又称可溶性糖精,不被人体代谢吸 收。制造糖精的原料主要有甲苯、氯磺酸、邻甲苯胺等。 占世界总量八成以上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糖精生产国和出口国, 1999 年以前我国的糖精产量最高曾达 40,000 多吨, 199 9 年下半年,糖精在全国糖业市场的份额已高达 55%~60%,严重挤占了蔗糖的份额。由于当时 国内糖精行业过度发展和滥用糖精情况时有发生, 严重冲击了糖农的利益, 致使食糖市场严重供大 于求。自 1999 年以来,全国制糖行业年已连续多个榨季亏损,最高时年亏损额达 22 亿元,制糖企 业生产经营十分困难。因此,糖精行业的调整非常紧迫,以缓解食糖行业的矛盾。 据原国家经贸委统计,关停 1 家年产 3,000 吨规模的糖精厂,约涉及 1,000 名职工的安置和 7,000 多万元的产值,但可腾出 1,350,000 吨的食糖消费市场;如果多销售 1,350,000 吨食糖,可 保留 56 家日榨甘蔗 2,000 吨规模的糖厂, 提供 5.6 万个城镇人口就业机会, 67 万糖农因种植甘 使 蔗而增加收入,增加产值约 40 亿元,增加利税 4.3 亿元。 从 1999 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对糖精的生产经营秩序进行了治理整顿,关闭了一批糖精厂,为 食糖腾出了市场,仅保留了苏州精细、天津北方、天津长捷、开封兴化、上海福新 5 家生产企业为 国家定点糖精生产企业。到 2004 年,我国糖精的实际产量约为 27,000 吨,占世界糖精产量的 80% 以上,目前,只有美国、韩国等国家在少量生产糖精。 约八成产品依赖国外市场 我国糖精为出口依赖型产品,70%~80%的产量供应出口市场。2004 年,我国糖精的实际出口 数量为 19,281 吨,同比增长 7.43%;实际出口金额为 5,195 万美元,同比增长 7.85%;出口平均单 价为 2.69 美元/公斤,同比增长 1.12%。 从国际市场看,采购糖精的大户多半是可口可乐、宝洁、高露洁等大型跨国公司。中国的糖精 生产企业凭借规模化生产和成本优势,占据了全球糖精市场约 2/3 的份额,其中,欧盟市场的占有 率更是超过了 75%,在美国市场一度占有 66%的份额。从
年的 5 年里,我国糖精的累计 出口数量为 89,828 吨,累计出口金额为 2.24 亿美元。 据海关统计,2005 年上半年,我国糖精的出口数量为 8,159 吨,同比下降 22.45%,出口金额 为 2 ,369 万美元,同比下降 17.06%;出口平均单价为 2.90 美元/公斤,同比增长 6.94%。从贸易方式上看,2005 年上半年,我国糖精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数量占 69.82%,加工贸易 方式占 30.10%,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占 0.06%。一般贸易出口的平均单价为 2.91 美元/公斤,加工贸 易的出口平均单价为 2.87 美元/公斤。 2005 年上半年,全国共有 74 家企业经营糖精出口,比上年同期增加了 5 家企业经营。国家定 点 5 家生产企业的出口额排名居前五位,其出口数量合计达 7,275 吨,占同期全国出口数量的 88.44%;其出口金额占同期全国出口金额的比重依次是苏州精细占 42.54%、开封兴化占 15.07%、 天津北方占 13.54%、天津长捷占 10.43 %、上海福新占 6.86%,除天津长捷和开封兴化外,其余 3 家企业的平均出口单价同比均保持增长势头, 特别是上海福新出口平均单价更是达到了 3.04 美元/ 公斤,同比增长了 15.32%。 外贸公司代理出口的数量占糖精出口总量的 11.56%,外贸公司中出口量排名前五位的是江西 医保、深圳桑达、连云港中化、中化江苏苏州、安徽华安,其糖精出口额占糖精出口总额的 4.44%。 前五名生产企业和前五名外贸公司的糖精出口额所占比重高达 92.88%,市场集中度非常高。 十大贸易伙伴吸纳六成产量 2005 年上半年,我国糖精共出口到 72 个国家和地区,比上年同期减少了 4 个。目前,亚洲、 欧洲、拉丁美洲是我国糖精的主要出口市场,出口额分别是 1,056 万美元、850 万美元和 301 万美 元,所占比重依次是 44.57 %、35.90%和 12.71%,出口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市场的金额同比均有 所下降,其中,拉丁美洲下降了 41.0 1%。与此同时,开拓非洲的糖精市场有了一定成效,对非洲 市场的出口金额为 145 万美元,同比增长 169.29%,所占比重达 6.10%。 2005 年上半年,我国糖精出口的十大贸易伙伴依次是:德国、印度、巴西、西班牙、日本、 韩国、英国、法国、比利时、印尼,出口金额合计达 1,448.79 万美元,占糖精出口总额的 61.16%。 其中,对德国和日本的出口额均出现大幅增长,分别从上年同期的第六位和第十九位上升到 2005 年的第一位和第五位,对印度、西班牙、巴西、印尼的出口额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至于平均出口 单价,除对印度的同比下降了 3.38%外,其他都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对出口日本的平均单价同 比增长了 16.09%,出口到印度的平均单价最低,只有 2.79 美元/公斤,出口到英国的平均单价最 高,达到 3.04 美元/公斤。另外,我国糖精对以色列、贝宁和肯尼亚的出口发展较快,出口额同比 分别增长了 237 .48%、476.50%和 198.63%。 屡次遭遇反倾销 糖精是中国第一次接触反倾销的产品。1979 年,中国出口欧共体的糖精遭遇反倾销,当时中 国企业对反倾销制度还相当陌生,也没有中国企业应诉。 1994 年,美国对我输美糖精提出反倾销,我方经过努力最终胜诉。美国原是我国糖精第二大 出口市场(第一位是欧盟),根据我国海关统计, 年我国糖精对美国出口数量和金额分 别为 643 吨和 197 万美元、1,275 吨和 363 万美元,1,398 吨和 402 万美元。另据美国海关统计,
年从中国进口糖精的金额分别为 210 万美元、356 万美元、498 万美元,2002 年从中国 进口糖精已占其全部进口糖精的 61.5%。 2002 年 7 月,美国本土惟一的糖精生产商 papermachinerycorporation(pmc)公司再次对我国 输美糖精提出反倾销起诉,我国有关企业积极应诉。2003 年 6 月,美国公布了终裁结果,对我国 有关企业分别征收 232%、198%、79%和 363.22%不等的反倾销税,使我国糖精暂时失去了美国市场, 从 2004 年 1 月至今,我国糖精再没有出口到美国的记录。美国 pmc 公司最近表示,&原产于中国的 糖精正在通过第三国如加拿大、西班牙和印度进入美国市场,以达到逃避反倾销税的目的&。对此, 我生产企业应引起高度重视。 出口金额增长较缓 尽管我国糖精的出口数量增幅较大,但出口金额的增长较为缓慢,平均出口单价曾一度下滑, 即使 2005 年出口价格有所回升,但回升幅度也被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所抵消。随着能源、 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但问题的根源在于国内糖精生产 企业综合效益参差不齐,出口无序导致恶性竞争。 除中国外,美国、韩国等国家的年生产量总计在 6,000 吨左右,国际市场对糖精的需求相对稳 定,但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片面强调国际市场对糖精的需求量,导致近几年来糖精超国家 计划生产,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较为突出,这不仅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下降,还背离了国家有关糖精 限产限销的政策,不利于国家对糖农、制糖企业的利益保护。 长期以来,以价格来争取市场是糖精生产企业参与竞争的主要手段,5 家糖精生产企业之间的 竞争非常激烈,由于出口价格偏低,糖精始终处在国外的反倾销威胁之中。目前,美国市场因反倾 销暂时进不去,而最近印度商工部反倾销总局又发出公告称,该局收到印度国内产业的申请,提请 对自中国进口的糖精发起反倾销调查,调查期为 2004 年 1 月 1 日至 2 004 年 12 月 31 日。据我国 海关统计,此调查期内我国出口印度的糖精金额为 485 万美元。 原始数据来源: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中国海关加工整理数据 网易搜索信息中心提供 &&&&
15:04:52 14:41:43 14:40:01 14:28:53 14:28:52 14:28:50 14:15:25 14:15:24 14:01:00 13:33: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0年乘用车销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