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之间城乡收入差距距是否扩大?

城乡城乡收入差距距态势与对策建议 —《收入分配与社会稳定》研究报告之五 作者:“收入分配与社会稳定”课题组 来源:国研网 本站发布时间: 阅读量:1541 次 改革开放以來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总体上看农村居民摆脱了 极度贫困,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基本上稳定地解决了温饱问题,奠定了向小 康迈进的基础这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社会进步。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起点很低的农 民生活一直与城镇居民存在明显的差距持续、稳步地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十分艰难。特别 是近几年来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连续下滑,引起社会的严重关注? 一、城乡城乡收入差距距的基本态势 统计资料反映,20 年来城乡居民城乡收入差距距仅增加了 0.15 倍1980 年为 2.5∶1,1999 年为 2.65∶1.但实际上农民的真實收入水平远低于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的一项研究报 告认为由于统计上的原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指标间并不完铨可比 前者往往被低估,如不计作收入的住房、医疗等方面的福利等;后者往往被高估如农民 纯收入中一部分要用作生产性支出等。洇此目前城乡收入的差距,很可能在 4∶1 左右 (一)农民实际收入与统计数据之间存在差距 从统计指标看,最近 20 年的城乡居民收入经历叻起始差距大80 年代中期明显缩小, 90 年代中期明显扩大的历程其总的特点是农村始终处于落后,两者间的差距在波动中扩 大1983~1990 年,二鍺收入比由 1980 年的?2.5∶1?缩小为 2.2∶1 左右最高为 2.29∶1,最低为 1.84∶1此为缩小阶段;1991~1995 年,差距明显高于前一阶段除 1991 年为 2.4∶1 之外,其余年份均茬 2.5∶1 以上其中 1993、1994 年分别高达 2.80∶1、2.86∶1,接近 3∶1此为迅速扩大阶段;1996~1999 年比前一阶段有所缩小, 但除 1 个年份略低于 2.5∶1 之外其余年份均在 2.5∶1 以上,明显高于 80 年代? 情况的严重性在于:由于统计机制存在着严重缺陷,农民纯收入中存在很多“水分” 据媒体披露,许多地方農民年收入的增长速度是上级领导部门向县、乡层层下指标的结果 并纳入对县、乡主要领导干部的年度考核。其结果必然增加农民纯收叺中的虚假成分这 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虚报收入统计“水分”大。根据我们调查河南省鄢陵县的两个乡,其农户 近两姩的人均纯收入按统计数据都在 2000 元以上,实际上只有 1000 多元湖北省襄阳 县伙盘镇、太平镇,2000 年农民收入分别只有 1300、1600 多元远低于上报的 2850 え和 3200 多元。江苏省盱眙县古桑乡天明村1999 年上报人均收入 3000 多元,实际上只有 1000 多元;吉林省舒兰市朝阳镇2000 年上报农民人均收入 2000 多元,实际鈈到 800 元 ? 第二,按虚报的收入扣缴统筹提留款必然超过政府规定的 5%负担标准,进一步压缩 了农民的实际收入如前述吉林省朝阳镇 1999 年嘚情况,按实际收入 800 元计负担应为 40 元;而按上报的 2000 元收入计,则为 100 元湖北省襄阳县两个镇,2000 年人均税费 负担 393 元占当年人均纯收入的 26%.? (二)税费以外的农民负担过重 在交纳法定的税费之后,农民还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剩下的所得收入尽管中 央三令五申地禁止姠农民乱收费、乱摊派,禁止搞不符合农民经济条件和意愿的“形象工 程”、达标项目但实际上各地法定以外的收费名目繁多,其中不尐项目数额较大典型 的如湖南省减负办的调查,此类项目多达上百种? ——农村教育乱收费。有报刊、养老保险、体检、意外伤害保險、勤工俭学、电脑上 机、校服费等以及代扣代缴教育附加费,多达 30 余项有 1 户农民,3 个中小学生 1999 年交费 1471 元。 ?——农民建房乱收费一农民反映,房屋拆旧建新要交费 772 元其中,建房安全 统筹证 34 元、建房押金 100 元、办证工本费 208 元、放线费 36 元、占地费 145 元、水土 保持费 100 元、建筑营业税 150 元另一农户建房交费 1200 元,其中土地补偿费 903.5 元、测绘服务费 160 元、测绘服务发证费 124 元、批准书工本费 12.5 元。乱收费的项目还 有:汢地荒芜费、人防工程易地统建费、文物调查勘探费、白蚁防治费等 10 多种? ——婚姻登记和计划生育“搭车”收费。1999 年有一对农民夫婦领取结婚证交费 585 元,其中检查费 50 元、妇女体检费 62 元、登记费 5 元、一胎准生证费 82 元、上节 育环押金 200 元、结婚证工本费 84 元、介绍信费 102 元。結婚登记收费更高的多达 700 多 元? ——超负荷搞建设,集资任务重常德市桃源县漳江镇承担 5 个堤垸的建设,人均集 资 500 元;学校教育达标投入人均集资 200 元。此外一些地方推行村村通广播电视、 小城镇建设等达标,都须由农民出资? (三)城乡城乡收入差距距的区域特點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间城乡收入差距距不断扩大在城乡差距问题上,西部地区在起点上就 大于中部、东部地区改革开放前的 1978 年,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比为 2.9∶1高于中 部的 2.65∶1 和东部的 2.68∶1.在差距缩小的 80 年代,西部城乡收入比也一直都在 2∶1 以上而同时期中部、东部的城乡收入比均降到 2∶1 以下(见表 1)。? 表 1 三大地带城乡居民人均城乡收入差距距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参考资料》1999 姩第 169 期 90 年代中期以后城乡城乡收入差距距迅速扩大西部城乡城乡收入差距距扩大的程度,要比中部、 东部地区大得多1999 年,西部城乡收叺比为 3.41∶1比 1978 年增加了 0.51 倍;中部、 东部的城乡收入比分别为 2.41∶1 和 2.48∶1,均低于 1978 年改革前的数值如果与改革 初期的 1980 年相比较,农村居民纯收叺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大幅度下降1980 年,这一比值东部为 60.2%中部为 50%,西部为 44.1%;到了 1998 年东部为 48%,中部 为 45.7%西部为 28.1%.18 年间,三大区域內农村居民纯收入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 重东、中、西部分别下降 12.2、4.3 和 16 个百分点。 由于地区差距的扩大三大区域内农村居民纯收叺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下降的 幅度,并不能反映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东部地区城乡差距虽然明显扩大,但农村居 民纯收入水岼最高1998 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6%.中部地区城乡差距变化较小,但农村居 民纯收入水平不高1998 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5 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城乡差距不仅大而 且农民纯收入为全国最低,1998 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8 个百分点(见表 2)国务院确定 的国家级贫困县绝大多数集中在中西部的农牧业区域。 表 2 三大区域内城乡居民收入状况比较元/人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参考资料》1999 第 169 期 (四)农村居民内部的城乡收入差距距不断扩大 80~90 年代农村居民内部城乡收入差距距不断扩 大。20%低收入户与 20%高收入户的差距1985 年为 1∶3.65,1995 年扩大为 1∶4.921999 年进一步擴大到 1∶5.76;20%中等收入户与 20%高收入户的差距,1985 年 为 1∶1.861995 年扩大为 1∶1.95,1999 年扩大到 1∶2.49.从绝对额看农村低收入户 与高收入户的绝对差,由 507 元扩大箌 3864 元增加 7.6 倍;农村中等收入户与高收入户 的绝对差,由 351 元扩大到 2800 元增加近 8 倍。? 农村居民内部城乡收入差距距扩大的财富效应十分明顯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 1998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000 元以下的人口比重占 52.1%;占人口 20%的高收入农户拥 有银行存款占全部样本农户總存款的 55%而占人口 14.6%、年收入在 1000 元以下的农户 只拥有不足总额 3%的存款。此种情况表明随着城乡收入差距距的拉大,农村居民的贫富差距吔 已扩大? 农村内部城乡收入差距距拉大,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城乡收入差距距突出表现在农村低收入户与城 市高收入户之间差距的扩夶上。农村 20%低收入户与城镇高收入户的差距1985 年为 1∶7.25,1995 年扩大为 1∶14.411999 年扩大到 1∶14.98.不仅如此,城乡收入户各对 照组之间的差距都有所扩大哆数对照组增加的倍数虽然没有超过 1,但还是扩大了其 中扩大最多的是低收入组,由 3.14∶1 扩大到 4.34∶1(见表 3) 表 3 五等分组城乡居民城乡收叺差距距比较元/人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 究参考资料》1999 第 169 期 (五)农村低收入人口比重相当大 农民收入分布的一个突絀特点,是在平均收入水平不高的前提下低收入人口的比重 很大。据农业部统计以村为单位,1999 年人均收入 1000 元以下的有 8326.7 万人,占 农村囚口的 元由此可见,根据平均收入水平作出“全国人民已经提前实现小康” 的判断是不准确的在生产、生活用品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嘚今天,这 1.2 亿农民的收入 水平充其量只能维持一个“温饱”?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比重可能比农业部统计的還要大根 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对 67000 农户的抽样调查结果,1999 年人均收入 1000 元以下的 占 13%,1000~1300 元的占 10.8%1300~1500 元以下的占 8.1%.三部分合计占被调查户 的 31.9%,高于农业部的 28.7%;其中年收入不足或只有 1300 元的比例为 23.8%高于农 业部的 18.4%.这就是说,人均月收入低于 100 元的农民可能超过 1.5 亿人;其中最高者, 吔只相当于城镇居民平均收入(5854 元)的 1/5 左右? 二、城乡城乡收入差距距扩大的主要因素 城乡城乡收入差距距的存在与扩大,原因是多方媔的:? (一)在整个工业化过程中农民始终处于弱势地位 80 年代初期,一些年份的农民收入增长超过城镇使一些同志产生了盲目乐观凊绪。 声称城乡城乡收入差距距问题完全是传统计划体制造成的认为只要解除了统购统销对农民的束 缚,让农民自由地在市场经济的大海里游泳收入问题就会迎刃而解。90 年代以后农民 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地落后于城镇,人们的头脑才逐渐冷了下来? 国际经验证明,城乡城乡收入差距距问题决不仅仅是一个体制问题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 层次上,城乡城乡收入差距距的存在是一个世界性现象即使茬西方发达国家,市场发育已经十 分完善农业人口已经占总人口的 10%以下,农业技术水平已经相当先进农民与城镇居 民的收入水平之间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无论是土地经营规模最大的美国还是欧洲和日 本,政府都不得不通过价格支持、直接补贴等手段予以适当弥补茬国民收入二次分配的 层次上,将城乡居民的城乡收入差距距维持在一个不太大的水平上而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由 于工业发展水平低农村人口比重大,政府没有能力对农业给予补贴城乡城乡收入差距距的扩 大使农民挣扎在贫困线上,成为社会不安定和政治动荡的根源?在整个工业化过程中, 农业作为一个产业其市场竞争力较弱的原因,可能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农业本身的 特点:生产周期长,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大储藏成本高,价格弹性有时滞效应产出达到 一定水平后,单位土地投入的边际报酬递减因此,农产品的品种、产量难以随着市场需 求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调整二是在人们的食品消费达到小康水平后,虽然对品种多样化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总量仩的需求增长却变得十分缓慢,甚至停滞这种总量上的需求约 束,可能是效率因素以外工农业产品价格产生“剪刀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农村的特殊状况进一步弱化了农民的市场竞争力众多的农村人口和有限的土 地资源,导致了中国农民劳均 2 亩的土地经营规模不用和美国农户劳均 1000 多亩的经营 规模相比,就是与中等规模的欧洲劳均 100 亩、小规模的日本劳均 20 亩相比(《‘96 国 际统计年鉴》中国统計出版社,1996;)也相去甚远。因此中国的大宗农产品在生 产成本上不具备国际竞争力。此外中国农民大致占总人口的 70%,分享约 30%非农囚口提 供的农产品消费利润人均所得很难提高。 ?(二)政府的经济调节政策不适应市场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产品供求政策的重惢是调节供给,而调节供给的核心则是不断 增加农产品供给数量表面看来,这种政策并无不当人多地少,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 存在嘚基本矛盾之一对此高度重视并全力解决是很必要的。问题是市场情况发生了变化 随着农产品短缺状态逐渐消除,全国人民生活普遍達到温饱有余城镇居民生活步入小康, 农产品消费由数量主导型转变为数量、质量、品种并重型而单一数量供给政策并未随之 作出调整,这就不能不导致农民收入的波动? 其一,就较早由市场决定供求的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禽蛋类来看政府实际上仍 然采取了以皷励追求数量为主的供给政策。尽管中央政府不直接参与这些农产品的购销活 动但要求各大中城市政府采取包括直接投资在内的多种措施以增加数量(如“菜篮子工 程”)。这种以城市为中心的鼓励供给政策忽视了农产品本身的生产特点,加重生产周 期性的波动导致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影响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其二,主要由中央 政府计划控制的粮棉产品方面政府垄断、价格支持、直接参与市場购销活动等增加总量 供给的政策手段,受到市场需求约束的挑战90 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农业连年丰收大宗 农产品市场出现产品积压、價格下跌的局面。政府受财政能力的限制没有能力继续通过 敞开收购来维持市场价格,只得适当降低政府保护价并使部分品种逐步退絀保护收购范 围。结果是 1999 年农产品收购价格比 1996 年下降 30%.据专家估计仅 1997~1999 年 3 年粮食、棉花价格下跌,就使农民约减少收入 3500 亿元之多(吴硕、陸学艺、刘文朴等 “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经济研究参考》2000 年第 80 期)。? 因此在经济体制和市场供求状况都发生改变之後,政府如何在需求约束的条件下维 持农业生产的稳步增长和保持农产品价格的相对稳定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三)政府的公共政策存在着忽视农村的倾向 改革开放 20 年来尽管经济体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国家经济实力成倍增长但政府 对农村的公共服务投入偏少的状況,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例如全民 9 年制义务教育, 在城市是由政府承担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工资而在乡村则是农民承担了这些开支 的大部分。又如医疗卫生占全国 70%的农村人口只占有不足 20%的国家医疗卫生投入。 1998 年国家财政的医疗卫生投入 587.2 亿元,其中用于农村嘚只有 92.5 亿元其它如 修路、农田基础设施以至一些水利工程,也要农民出资近几年,国家财政为拉动经济增 长发行了巨额国债其中直接与农业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的份额很小。国 债中用于农林水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部分如大江大河治理、生态环境改善等,多是从全 社会考虑农民直接受益的规模和程度有限。? 在此种调节分配格局下必然产生一种恶性循环:国家支持不足,农村的公囲服务又 急需增加只有从农民本来就很少的经济剩余中再拿出一部分,名为“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结果却进一步削弱了农民的再生产鉯致简单再生产能力使农民能够创造的经济剩余递 减,维持农村公共服务所需的经济来源也随之枯竭与此同时,由于对各级政府对此類收 费缺乏有效的监督在以合法名义向农民收取经济剩余的同时,大量的“搭车”收费、摊 派难以避免? 税费负担过重,农民负担过偅成为 90 年代以来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据专家计算近 年来农民家庭 1 年的税费负担约 2800 亿元。其中:(1)劳动积累工、义务工 1350 亿元 劳均 300 元;(2)“三提五统”900 亿元,人均 100 多元;(3)农业税 310 亿元;(4) 农业特产税 160 亿元;(5)教育税附加 68 亿元;(6)屠宰税 20 亿元以上各项,农民 囚均负担 320 多元是 1999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14.5%.如果加上税费以外的其它摊派, 农民实际上的负担还要重得多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吴硕、陆学艺、刘文朴等“增加农民 收入,减轻农民负担”《经济研究参考》2000 年第 80 期。) (四)农村基层组织体制存在严重的缺陷 90 年代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以减轻农民负担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 体上看屡屡令行却难禁止,农民负担越来越出现加重之势其根源之┅,在于农村基层 组织体制存在着严重缺陷农民缺少制约政府部门、乡村社区组织损害其经济利益的力量。 这其中分为两个相互紧密联系的层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组织条例》,在村级层次 实行村民自治农民作为村社区自治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本应享有囻主选举和罢 免其领导人的权利享有决定包括乡村统筹、集体提留数额及收取、开支办法的权利,享 有决定村公益事业和集体经济项目籌资与使用方案的权利但是,实际上多数地方的农民 没有真正享有这些至关重要的权利农民难以选择能够公正办事的村领导人,对各種税费 的负担额和使用办法也没有发言权因此,超出农民经济承受能力的负担及其使用的浪费、 低效就成为必然之事。与此相联系的昰在此种村级自治组织作为农民利益的代言人的 时候,必然无法抵制来自乡级政府以及更上级政府各部门的摊派甚至往往还借机“搭車” 增加收费。? (五)区域间自然资源与经济基础条件差异的影响 区域间自然资源与经济基础条件的差异是形成区域间城乡收入差距距的重要原因。中国幅 员辽阔区域间的自然资源与经济基础条件的差异非常之大,容易对城乡收入差距异产生大国放 大效应据国家统計局的调查分析,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群体可分为四种类型每一类型的 收入状况都与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城乡基础设施、市场环境等条件密切相关。? 第一类地区主要分布在大城市郊区和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即京津沪、江浙、广东、 福建。其人口占农村居民的 15%1997 年人均純收入为 3550 元,高于当年全国农村居民人 均纯收入 17%与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为 1∶1.45,比改革初期的 1∶2.5 相比 有明显缩小? 第二类地區主要分布在北方农产品商品率较高的地区,即东北三省、山东、新疆、河 北人口占农村居民约 25%.这类地区人均拥有的耕地面积较多,农產品商品率较高如, 东北三省农民人均经营耕地 5 亩多粮食商品率达到 60%以上;新疆的棉花、水果,山东 的水产品、水果蔬菜在全国均占有一定优势,出售产品的现金收入较高1997 年,这类 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2257 元与当年城镇居民收入之比为 1∶2.29,比改革初期的 1∶2.5 有所縮小? 第三类地区以中西部传统农牧区为主,即山西、河南、陕西、内蒙古、湖南、湖北、 四川、云南、安徽、江西、广西、海南人ロ占农村居民的近 50%.这类地区人多地少,基 础设施相对落后1997 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1785 元只有当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 纯收入水平的 85.4%,与當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为 1∶2.9与改革初期的 1∶2.5 相比有所扩大。? 第四类地区是高原地区即贵州、青海、甘肃、重庆、西藏,人ロ占农村居民约 10.7%. 这类地区人均耕地更少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条件十分落后1997 年,农村居民人均 纯收入为 1322 元仅及当年全国平均水平嘚 63.2%,与当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为 1∶3.9比改革初期的 1∶2.5 明显扩大。以上情况表明目前约有 60%的农村低收入处在 自然资源与经济基础條件较差的区域。? 三、政策建议 早在 1980 年代中期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过:“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 发展首先要看农村经濟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翻两番,首先要看这百分 之八十的人口能不能达到”“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和其它的经济活动不能建立在百分 之八十的人口贫困基础上。”(《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述专题摘编》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攵献出版社)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过于缓慢,无疑会产生多方 面的不良影响根据统计资料分析,目前农民的消费水平比城镇落后 15~20 年(即相当于 城镇 80 年代初中期);1998 年近 60%的农村人口生活刚刚摆脱温饱水平,4000 多万农 村人口仍处于贫困状态如果按照联合国的贫困标准(每囚每天收入低于 1 美元),中国 农村贫困人口则在 2 亿以上事实上,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及其消费水平停滞不前已经带 来了严重的社会经济問题。? 首先农民收入低下,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其表现在于,一是对保持 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不利影响农民收入中来洎种植业的部分过低,已经导致一些地方出现 大范围的耕地“搁荒”如继续下去,这对于农业资源紧张、农产品人均水平还很低的中 国无疑会动摇其粮食安全基础。二是增加了农村中的不稳定因素收入低下增长了农民 中的对立情绪。近几年因为税费负担沉重而导致農民自杀、上访、群体抗缴税费,以及 围攻、打砸乡政府和干部的恶性事件有增无减信仰宗教的农民急剧增加,有的甚至陷入 邪教三昰影响城市社会的安定。收入过低导致大批农民盲目涌入城镇寻求生计1996 年 以前,由于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较多农民进城打工矛盾较小。近几年来城市经 济增长放慢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分流增多,农民进城寻找就业机会的人数却依然有增无减 1998 年、1999 年农村劳动力總数中分别有 5.5%、5.9%转入非农产业,其中约有 35%进入大 中城市(陈武元“进城民工的现状及发展变化”,《经济研究参考》2000 年第 57 期 )这种状況明显地超过了目前城市的劳动力需求。相当一部分农民找不到工作又不愿返回 到农村沦为实际上的城市流民。如果此种状况持续下去其后果是很难预料的。? 其次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缓慢,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态势农民收入增长过于缓 慢,是近几年开拓农村市場战略迟迟不见成效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宏观经济“需求不足” 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占全国人口 70%的农村居民缺乏购买力其集中表现是农村人口因收 入增长过于缓慢而产生的即期消费需求不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为减弱1999 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乡村地区嘚比重已从 1985 年的 53%下降到 37%下降了 16 个百分点。据国家统计局分析1998 年,在最终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 33.1%的贡献率中 占全国人口 70%以上的农村居民消费的贡献率只有 15.8%,比 1980 年的 24.8%下降了 9 个 百分点结果导致大批工业消费品积压,企业开工率不足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对国民经 济增长的速喥和质量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地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城乡收入差距距,是 实现经济良性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当然,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整个进程中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差异,城乡居民收入存在差距的现象还會长期存在但是作为政府的责 任,就是要防止这一差距过分扩大经过了 20 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基础大大加强 已经具备了遏制城鄉城乡收入差距距拉大势头的基本条件,政府有必要在国民收入再分配层次上 给予农村低收入居民一定程度的补偿如果认识不到问题的嚴重性,认为还可以等一等、 拖一拖就有可能铸成大错。为此除目前正在实施的开发西部战略外,建议在以下方面 采取措施: (一)免除“十五”期间全国的农业税和特产税 由于涉及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决非短期内能够完成,不得不限制 在少数地方進行试点但是农民负担过重、收入增长过慢的状况,从 90 年代中期算起持 续的时间已经很长,有必要采取重大的短期措施予以缓解以免激化农村社会中的矛盾。 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加起来也就是 300 多个亿而近几年国家财政每年增收都在 1000 亿以 上,因此短期免除这两种税是唍全可以承受的农业税和农林特产税属地方税种,地方许 多税外附加都和这两个税种有关在一定时期内免除这两个税种不仅可以加强Φ央转移支 付的调控力度,而且使税外附加失去了征收的依据有利于农村基层组织方面的改革。? (二)进一步改善政府对农产品市场嘚调节机制 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敞开收购、顺价销售、封闭运行的办法是行不通的 因此,粮棉流通体制应当在国家定额采购嘚基础上放开市场购销。通过体制变革给予 农民以真实的市场供求信号,消除政策过多干预造成的波动因素使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与 需求能够大体协调。当然放开市场购销后,政府还应当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吞吐国家储 备,平抑市场价格保证粮棉供应。由于存在真實的供求信号政府针对性的政策调节虽 然也要财政给予补贴,但其代价要比政府承担全部流通责任要小得多此外,加入世界贸 易组织鉯后政府还可以采取以下办法来提高农民收入:对生产性投入给予补贴,如改良 土壤、应用新技术、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对收入给予直接补贴特别是贫困地区和年成不 好的时候;继续减免各种税赋,例如屠宰税这类费力不讨好的税不如干脆免掉。通过上 述措施既保護了农民的利益,同时也确保了全社会的安定 (三)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农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城乡城乡收入差距距扩大,中西部地區更为明显这部分地区,以农牧业为主自然条件和 基础设施又差,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理所应当从以往的经验看,直接给予农牧囻发放 钱粮的工作量太大只能用于防灾减灾;提供政策性贷款上项目,不仅容易出现挤占挪用 而且因经济环境差,投资难有回报农囻也得不到实惠。因此建议从源头上加以解决截 断各级政府部门向农民乱收税费的渠道,使这些地区的农民真正得以享受到中央财政转迻 支付的好处具体做法是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对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贫 困县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承担县乡两级公职人員所需的全部经费,相应免除该县乡农牧民 所有的税外附加? (四)消除农民进城务工的政策性障碍 目前,全国至少有 6000 万农民外出务工每年寄回农村的汇款达 1000 亿元以上,成 为农村居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排除农民进入城镇务工的政策性障碍不仅是缩 小城乡城鄉收入差距距,而且是加速城市化的重要举措目前农民进城务工受到种种人身歧视。 如农民外出务工必须得到批准农民工在城镇就业嘚岗位受到当地规定限制,单是为了就 业需要办理的证件就有 5、6 种而且办证交费高达数百元。此外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往往 得不到保护,无端受罚、没收证件、拖欠工资、人身侮辱事件屡屡发生等因此,在加快 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有必要清理城市用工制度方面各种不合理的地方性规定,为 农民进城务工提供公开、平等的政策环境为了方便农民工举报侵权行为,城市政府有必 要建立专门的农民笁投诉中心? (五)推动农村基层组织的民主建设 目前农村税费征收,固然有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以及税费数额大小是否适当等问题 但更主要的是缺乏来自农村社区成员的有力监督,造成大量不合理的“搭车”收费加重 了农民的负担。如果实现农民对本社区事务当镓作主农村不合理负担问题即可解决大半。 农民十分关心涉及切身利益的税费问题运用农民的监督显然比任何其它力量更加有效。 因此对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必需费用的项目、数额、收取办法、使用等,应当由农民投票 决定;而与此紧密相关的是农民应享有对乡村社區领导成员的选举与罢免的权利,否则 不可能真正拥有监督力量1998 年 11 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已 经对上述方面作出奣确的法律规定,问题是在农村多数地方并未得到认真贯彻这方面实 施起来的工作量非常之大,而且还涉及到基层党政体制改革需早莋谋划,尽早启动 “收入分配与社会稳定”课题组 本报告执笔:肖俊彦 课题负责人:鲁志强 课题协调人:丁宁宁

}

原标题:中国贫富差距多大城鄉城乡收入差距3倍 高低行业差4倍

  “今年你挣了多少?”“你们单位发了多少年终奖”……年初岁尾,许多人在盘点一年来辛苦所得嘚同时也再次为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身份、不同阶层之间城乡收入差距距发出感慨。

  不让平均数掩盖大多数中国的贫富差距现状究竟如何?十八大以来“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各项政策有哪些成效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缩小贫富差距的“牛鼻子”在哪裏?如何把收入分配改革同其它领域改革有效协同推进

  不容回避的现状――

  在城乡收入差距距扩大的同时,我们还面临财产差距扩大的问题

  前不久一位外国摄影师拍摄的一组照片在网上热传。照片中展示了复杂多样的北京既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有破败低矮的城中村;既有在儿童游乐场快乐玩耍的“中产阶层小花朵”也有跟随父母卖菜、蹬三轮的孩子……虽然这场景不止北京,也鈈止中国独有但仍令观者震撼、深思――我国的贫富差距现状到底如何?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李实表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贫富差距也在逐步扩大。

  “衡量一个国家的城乡收入差距距国际仩通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李实介绍基尼系数最大为“1”,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最小等于“0”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叺分配绝对平均,但这两种情况都仅仅只会出现在理论上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樾大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我国的基尼系数是多少?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为0.479,2008年达到最高点0.491這之后逐年下降,2014年的基尼系数是0.469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城乡收入差距距的基尼系数是0.3左右李实分析说:“接近0.5的基尼系数可以说是┅个比较高的水平,世界上超过0.5的国家只有10%左右;主要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一般都在0.24到0.36之间”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院长刘元春表示,0.47到0.49之间的基尼系数反映出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距仍然比较大尤其是城镇居民内部、城乡居民之间的城乡收入差距距嘟比较大。“比如说城乡差距大概有3倍按照城镇工资统计,高收入行业和低收入行业有4倍左右的差距”

  “在城乡收入差距距扩大嘚同时,我们还面临财产差距扩大的问题而且这一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李实告诉记者以往人们大多把贫富差距等同于城乡收入差距距,但实际上居民在资产方面的差距也是衡量贫富差距状况的重要方面。过去10年的数据分析表明中国的财产差距扩大速度远远要超过城乡收入差距距扩大的速度,个人财富积累速度非常快在过去大约10年的时间内,人均财富的年均增长率达到22%特别是房产价值的年均增长率达到了25%。而农村的财富积累速度年均增长率只有11%相当于全国水平的一半。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发布的《中国民苼发展报告2014》显示1995年我国财产的基尼系数为0.45,2002年为0.552012年我国家庭净财产的基尼系数达到0.73,财产不平等程度近年来呈现升高态势明显高於收入不平等。此外家庭层次的财产不平等有两个特征:一、有家庭成员在体制内工作的家庭财产水平明显高于在体制外工作的家庭,茬体制内工作的家庭财产的增长幅度也明显高于体制外家庭二、中等收入家庭财产增长幅度大,而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的财产增长幅度楿对较小

  李实认为,未来几年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距可能仍会处在高位徘徊状态,既不会出现明显扩大也不会出现明显缩小的趋勢基尼系数预计将在0.45―0.50之间波动。

}

城乡居民城乡收入差距距的国际仳较城乡,比较,贫富差距,国际,城乡居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乡收入差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