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挑战杯杯的历史?

当前位置:>>>
我校取得“挑战杯”竞赛历史新突破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于10月19日在大连理工大学落下帷幕。在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夏锦文带领下,在校团委、参赛作品的指导教师和各参赛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以290分..
  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于日在大连理工大学落下帷幕。在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夏锦文带领下,在校团委、参赛作品的指导教师和各参赛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以290分的历史最好成绩,位列全国高校第九名,第三次捧回“优胜杯”。本次比赛中,我校六件参赛作品全部获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同时校团委还荣获“高校优秀组织奖”,为我校即将迎来的110周年校庆献上了一份厚礼。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被誉为大学生科技的“奥林匹克”。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教育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每两年举行一届。本届“挑战杯”竞赛的全国决赛于10月15日—20日在大连理工大学举办,竞赛共收到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作品1115件,其中入围终审决赛参加现场问辩的作品有637件,其余478件作品进行现场展示。决赛期间,内地、港澳台以及海外300余所高校的3000余名师生代表参赛参展。我校6件参赛作品在历经网络初评、集中复评,以及决赛期间的作品展示和封闭评审阶段后,最终来自商学院苗泽一等同学的《青春集合在军旗下—新时期大学生“从军热”动因调查及引导机制研究》项目荣获全国特等奖;公共管理学院孟绮昌等同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体现与呼唤—以江苏省两代农民工价值观发展为例》项目荣获全国一等奖;商学院谢启超等同学的《新农村,新组织,新经济—基于苏州吴中区21家土地股份合作社674个农户的调查》项目荣获全国二等奖;强化培养学院石梦菲等同学的《小秸秆大问题:农村秸秆处理情况调查—基于江苏省2市6区(县)10镇43村1027个对象的调研分析》项目荣获全国二等奖;平恒等同学的《完善我国粮食补贴法制研—基于江苏省21个县市的调研》项目荣获全国三等奖;社会发展学院蒋煜等同学的《精神关爱:积极老龄化的“心”高度—基于江苏5城市50个社区2000名老年人的社会调查和服务实践报告》的项目荣获全国三等奖。另外我校还有来自生命科学学院与法学院的2个项目分获此次“挑战杯”西安世园会专项竞赛的二等奖与三等奖。
“挑战杯”更注重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
  我校自2003年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首次捧得优胜杯,在2009年的“挑战杯”竞赛中,首次荣获“特等奖”,并再次夺回“优胜杯”后,今年的竞赛又获“特等奖”并蝉联“优胜杯”。这些可喜的成绩背后,不仅融入了指导老师们的大量心血,还包括了来自学校各部门和各学院的大力支持,以及同学们的辛勤努力与付出。我校连续两届获得全国特等奖的作品团队都是由本科生组成的。这两件作品的项目负责人顾若君同学与苗泽一同学都是在大一时报名参加“挑战杯”,大三时站在了全国竞赛舞台的最高点,充分说明我校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在参赛现场,团江苏省委副书记沈海斌一行特地来到我校参赛作品的展位上,对我校本科生的优异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
“挑战杯”用两年时间磨练一个好团队
  我校“挑战杯”竞赛良好成绩的获得离不开长效的培育机制。校团委联合校科技处、社科处、教务处设立了大学生科学基金,主要用于培育“挑战杯”参赛作品。我校每件参赛作品都要经过为期两年的项目培育,首先通过申报大学生科学基金项目,而后经历中期检查,项目结项,“挑战杯”作品校内初选、复选、答辩评选,省内参赛作品选拔,省内“挑战杯”作品决赛,全国竞赛初评、复评、决赛答辩评审等共计十一个环节。每个比赛环节,尤其是最后冲刺阶段,各个参赛团队、指导教师、团委工作人员都会放弃节假日的休息时间,为参赛工作做全方位的准备,有的团队持续通宵修改作品、制作PPT,有的团队冒着酷暑在各地深入农村做调研,有的团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将项目建议进行实践应用,有的团队在校团委老师陪同下不断练习,努力提高答辩水平,最后虽然每件作品只有一个同学能去全国参赛,但是每件作品都是一个团队、甚至一个学院的智慧结晶。很多同学在回顾自己参加“挑战杯”的历程时,都会深情的说到:“两年的挑战,磨练了不仅是我,是我的团队,更多的是我们一群人,是‘挑战杯’让我成长得更快,这将是我大学里最美好的回忆。”
  此届“挑战杯”竞赛已经圆满落下帷幕。衷心祝愿南师学子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学习科学知识,积极投身创新实践,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努力成长为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担负起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把青年人外在激情转化为内在创新精神,把比赛的参与转化为持久的创新动力,把获奖的荣誉转化为对母校和对社会的责任,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奥林匹克”的“挑战杯”舞台上充分展示南师学子的精神风貌。(校团委供稿)
南师大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获奖名单:
  校团委书记宋喆副教授指导,商学院苗泽一等同学完成的《青春集合在军旗下—新时期大学生“从军热”动因调查及引导机制研究》荣获全国特等奖
  校党委宣传部部长黄进教授指导,公共管理学院孟绮昌等同学完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体现与呼唤—以江苏省两代农民工价值观发展为例》荣获全国一等奖
  副校长傅康生教授指导,商学院谢启超等同学完成的《新农村,新组织,新经济—基于苏州吴中区21家土地股份合作社674个农户的调查》荣获全国二等奖
  法学院副院长蔡道通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赵晖教授指导,强化培养学院石梦菲等同学完成的《小秸秆大问题:农村秸秆处理情况调查—基于江苏省2市6区(县)10镇43村1027个对象的调研分析》项目荣获全国二等奖
  法学院刘旺洪教授指导,法学院平恒等同学完成的《完善我国粮食补贴法制研—基于江苏省21个县市的调研》项目荣获全国三等奖
  社会发展学院吴亦明教授指导,社会发展学院蒋煜等同学的《精神关爱:积极老龄化的“心”高度—基于江苏5城市50个社区2000名老年人的社会调查和服务实践报告》的项目荣获全国三等奖。(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已有0人评价)
下载:1次格式:doc页数:49贡献者:Sico33上传时间: 17:14
0人评价23页
0人评价20页
0人评价59页
0人评价29页
1人评价79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所有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我校“挑战杯”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辽宁工业大学
|||||||||||
我校“挑战杯”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
&宣传统战部
&&& 近日,由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科学技术厅、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辽宁省知识产权局、辽宁省学生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经过初审、复审,公布结果,我校共有160件作品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其中一等奖18项,二等奖44项,三等奖98项。
&&& 2013年3月,我校成功获得第十一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承办权。我校领导和各部门均高度重视本次竞赛,全校共有16个学院积极踊跃申报项目,项目总数为303件,其中包括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54项,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112项,科技发明制作A类32项,科技发明制作B类105项,申报项目数量为我校历年最高记录。经过校级专家的严格审核和评定,共有193件作品通过校级评审,报送至省级“挑战杯”竞赛组委会,后经省级竞赛组委会初审、复审后,我校获得一等奖18项,二等奖44项,三等奖98项,获奖总数为160项,取得了近年来省级“挑战杯”成绩的历史性突破,目前总成绩在全省各高校中名列前茅。
&&& 日至23日第十一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将在我校举行,全省共270余件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将在我校图书馆艺术展厅展出,并从中评出60余件作品上报国家“挑战杯”竞赛组委会。我校18件获得省级一等奖作品将向国家“挑战杯”竞赛奖发起冲击,为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再创佳绩!(李文君)
&&&&&&&&&【图片新闻】
Copyright & 2010 辽宁工业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辽宁工业大学宣传统战部 网络中心 设计制作地 址: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士英街169号 邮编:1210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挑战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