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下中国出口贸易战略调整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贸易战略调整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贸易战略调整
||暂无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全球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气候变暖成为影响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全球变暖会造成极端的气候、冰川融化、粮食减产等各种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的后果,是当今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目前科学界对气候变化的共识是,温室气体是影响气候变化非常重要的因素。温室气体的排放与世界各国工业化的过程有很大的关系,已经进入后工业时期的发达国家1997年就开始提倡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催生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发达国家纷纷在国内开始推行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并且站在保护环境的道德高度制定各种新型绿色贸易壁垒,即碳关税来限制发展中国家高排放、高污染的产品,这必将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深远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实行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过去的30多年使我国瞬间成为贸易大国,同时对经济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贸易模式是粗放的、不可持续的。我国已经是“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但中国承接的是发达国家大部分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线,在国际分工中处在很低端的位置。仅是投入廉价的劳动力,在生产的环节中附加值很低,同时也给能源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绿色贸易壁垒一直对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阻碍,这种案例比比皆是。我国这种粗放的贸易发展方式是与低碳经济背景相矛盾的,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调整对外贸易的战略方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将我国从贸易大国转变成贸易强国。  本文正是分析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背景下转变中国对外发展战略,向可持续对外贸易发展转变。除了导论部分外,文章是按以下逻辑进行分析的。  第2章,分析了低碳经济与新型绿色贸易壁垒。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曾表示:核战争已经不是人类生存面临的唯一危险,气候变化带来的危险几乎与其一样巨大。全球气候变暖是低碳经济提出的主要背景,气候变暖会严重危害地球生态环境:第一,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第二,极端气候频发,暴雪、暴雨、干旱、台风等极端气候危机人类生命及财产安全;第三,粮食减产,危及农业安全,干旱、暴雨等气候一方面造成粮食减产,另一方面也给粮食运输带来困难;第四,直接危害人类的生命。正是因为气候变暖这些毁灭性的灾害现象,各国越来越关注到一个全新的领域:低碳模式。低碳经济思想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R·布朗1999年提出来的,他指出要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要转变现有的能源结构,以太能能、氢能等为核心能源。低碳经济浪潮在各国越来越汹涌,发展低碳经济涉及技术创新、产业结构、消费等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对外贸易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之一,是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多年来承接发达国家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线,对外贸易给我国能源与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与低碳经济的思想相矛盾,必须调整现有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向可持续的对外贸易发展。  第3章,中国外贸战略发展回顾及评价虽然在政府文件中没有提出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但从1978年以来的对外贸易政策与出口导向战略的特点比较吻合,大多数研究者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总结为出口导向战略。出口导向战略使中国迅速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占位从1978年32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2位;出口导向战略充分发挥了我国劳动力的优势,加上投资的增加,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通过引进技术合同、技术外溢和产业聚集等方式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出口导向战略充分利用了劳动力优势,促进中国就业增加,发挥了比较优势。尽管出口导向战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其粗放的发展模式,与低碳经济的理念相矛盾,明显具有“高碳”特点。高碳特点表现在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占比重过大,服务贸易发展严重落后于货物贸易,出口以中低端制造品为主,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第4章,低碳经济给对外贸易发展带来的影响。理论上对外贸易与低碳经济可以相互影响,低碳经济通过碳足迹和碳关税影响对外贸易,反过来国际贸易可以淘汰高碳产业,促进低碳技术发展。本文关注的重点在于低碳经济对中国对外贸易战略的冲击,结合上面外贸的高碳特点分别阐述了其与低碳经济相矛盾的地方。由于存在矛盾,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就非常的必要,主要表现温室气体排放压力、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资源能源安全隐患和新的贸易壁垒四方面。  基于以上论述,第5章作者得出了中国对外贸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结论,将低碳经济模式与可持续对外贸易发展统一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为了更好的配合可持续贸易战略的实施,笔者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首先要创新低碳技术,调整能源结构,发展绿色对外贸易;接着是外贸具体细节方面的意见:加工贸易结构升级、重视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多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最后是外界环境的保障,一是公共对低碳的认识水平,二是法律体系的保障,三是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深化碳交易的理论研究,为可持续发展理论奠定基础。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摘要:   概要地介绍了低碳经济的含义及其国际发展趋势,指出了目前出口形势下我国的碳排放现状,分析了低碳经济背"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外贸出口困境分析
2013年第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 中国论文网 /2/view-6022229.htm  概要地介绍了低碳经济的含义及其国际发展趋势,指出了目前出口形势下我国的碳排放现状,分析了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外贸出口困境,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气候变暧;低碳经济;出口困境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   1低碳经济的含义及其国际发展趋势   1.1低碳经济含义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1.2低碳经济的发展轨迹   全世界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154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于1992年,共同签订了第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性条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后,相继于1997年,在日本举行了第三次缔约方会议,又签订了《京都议定书》;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里岛召开,为2012年以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了巴里岛路线图;2011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德班举行,批准了一揽子决议。这些会议的召开,就控制和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了具有现实意义的规范、措施和时间表。   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高碳经济的发展以后,也已经开始采取一系列实际行动向低碳经济转型。不少发展中国家也站在人类生存发展的高度,放低本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努力迈向低碳经济的行列。   1.3低碳经济的技术准备   近年来,为具体落实国际会议达成的共识,国际组织正式启动“绿色气候基金”,成立基金管理框架,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鼓励各国政府和企业,大力开发新能源和研究低碳技术。美国也在投入巨资研发低碳技术;英国正在集中研究碳捕捉和储存技术,将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收集,并妥善存放起来;欧盟提出了碳计量和披露的设想,要求产品条形码上标注碳排放量,作为产品的基础必备信息,实现低碳,并接受外部监督;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对温室气体排放制定了监督和核查减排的规则,倡议全世界保护森林,发动先进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清洁能源技术。   1.4低碳经济的法律保障   自从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碳关税这一概念以来,不少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在生产和贸易领域,针对碳排放的控制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比较成熟并被普遍接受的有以下几种:(1)碳交易,对于有碳排放的企业适用排放权交易,企业超标排放必须以购买排放权为代价。反之,如果企业减排成功,其剩余的排放权可以到市场上出售。目前英国已经建立了全球碳交易市场。(2)碳税收,对超标排放、再生资源比例不达标、以填埋方式处理垃圾的企业征收高额税赋。目前丹麦、芬兰、荷兰、挪威、意大利和瑞典等国,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已开征国家碳税。(3)碳关税,对碳排放超标的进口产品征收高额碳关税(甚至拒绝进口)。目前处于酝酿论证阶段。此外,德国、日本和奥地利等国也相应引入了能源税和碳税制度。这些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保障。   2目前出口形势下我国的碳排放现状   作为世界上发展中大国,我国面临着履行减排义务和争取发展权利双重任务。作为全球最大的外贸出口国,出口贸易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份量举足轻重。因此我国的出口贸易与碳排放现状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但目前出口形势下我国的碳排放现状不容乐观。   2.1失调的能源结构   中国是世界少有的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尽管中国的能源结构在不断优化,但是煤炭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仍占绝对主导地位。2010年全世界共消费一次能源120.024亿吨油当量,其石油、天然气、煤炭、核电、水电、可再生能源构成比例分别为33.56%、23.81%、29.63%、5.22%、6.46%、1.32%;中国共消费一次能源24.321亿吨油当量,其石油、天然气、煤炭、核电、水电、可再生能源构成比例分别为17.62%、4.03%、70.45%、0.692%、6.71%、0.50%。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结构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煤炭价格相对石油、天然气而言比较低廉,导致中国出口产品生产成本较低,产品价格低廉,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煤炭的碳密集程度高于石油和天然气,所以燃烧时会产生更大数量的温室气体,严重危害了我国的环境。   2.2失衡的产业结构   我国传统对外贸易发展模式是出口导向型,出口商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具有“高能耗、高投入、低效益”的特点。国际制造业大国,催生了一个失衡的产业结构。目前中国经济结构中,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第二产业占据主体地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服务业所占比重过低,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了约30个百分点。中国目前处在以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工业社会阶段,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工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重工业耗能巨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大,污染严重,但是中国目前的产业结构不可能迅速的改变,并且是不能轻易地改变,首先是因为中国工业化过程中各种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能耗大的重工业的支持。其次,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资金需要工业化积累。再次,中国服务业和发达国家差距太大,缺乏竞争力,现在过分依赖服务业,会失去已有的竞争优势。   2.3落后的低碳科技   有关低碳经济的技术主要有: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碳捕获和封存技术。但是中国长期以来走的是高碳发展道路,技术装备水平和能源利用技术主要是围绕化石能源的利用展开,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基础薄弱,研发能力严重不足,这些技术的研发和利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目前中国研发经费不足国内生产总值的1.5%,发达国家为2%。中国人均研发经费只占日本的14%。研发构成不合理,技术含量高的发明专利有一半属于外企。研发过程中过于重视短期利益,研发对象主要集中于实用技术和外观设计方面,用于基础研发费用不足10%,用于新产品研发只占24%。据估计中国要实现由高碳向低碳经济转型,仅引进技术就需资金250亿美元,且中国目前用于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资金严重不足。由于企业过于重视技术引进,忽视消化吸收,技术引进经费远远大于消化吸收费用,最终陷入技术依赖的陷阱,没有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更没有培养出自己的技术力量。
  2.4低效的能源利用   我国出口商品中矿物燃料、化学产品、原料制成品和高耗能金属制品及一般低端机械设备等产品占出口的比重较高,属于低端加工产业链条中能源耗费密集型、环境污染密集型产业。而我国长期存在的以能源低效利用、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为特征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增强了我国经济对能源的依赖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增加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难度。据统计我国能源人均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是单位耗能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能源低效利用造成我国浪费资源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5%,阻碍了我国经济前进的步伐。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每年环境污染给我国带来直接经济损失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3%。长此以往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将成为制约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因素。   总体上看,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中污染呈现出排放总量大、结构性污染突出、复合型污染严重等特点。随着对外经贸的不断发展,生产出口商品依赖传统能源支撑所引起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3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外贸出口困境   3.1低碳经济催生碳关税壁垒,削弱我国产品国际竞争优势   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在低碳背景下,一些国家的企业,由于减排权的限制,需要采用节能环保技术、工艺或设备,从而增加成本,使商品的竞争力减弱。基于这一观点,一些国家采取边境税收调节,即对高耗能产品进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以保持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制定法律,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没有实施碳排放限额的国家的产品征收惩罚性碳关税。   如果对我国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四大能源密集型产品生产部门征收较高水平碳关税,我国非金属制品业的碳税总额最高可达出口总额的32.8%,行业总的碳税成本占到总的主营业务成本的13.4%;如果征收中等水平碳关税,碳税总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最高可达10%;在较低碳关税水平,碳关税可能达到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7%。因此,对我国出口产品开征碳关税,势必提高出口商品价格,削弱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2低碳经济催生新的绿色技术壁垒,限制我国高碳产品出口   目前,欧美等国拿低碳作为一个硬性指标,设置新的认证标准。把我国不达标的出口商品统统排除在市场之外。为巩固现有市场,中国企业会将大量的资金、人力投入到商品的认证中来。使得商品的投资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下降。只要西方国家不断提高某些标准,我国的企业就会疲于奔命的跟着认证。忽略了技术不先进,再认证也会被挡在国际市场之外的最根本问题。   3.3低碳背景下,国外低碳标准会阻碍我国技术出口   我国技术出口的主要行业为计算机应用服务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碳关税对我国制造业的冲击会对用于电子和通信设备制造业方面的技术出口产生连锁反应。如果碳关税实行,外商将会关注进口使用某技术时,单位产品产生多少碳排放量。显然超标就会拒绝进口。这就间接影响了我国出口技术的使用范围。而我国出口技术使用范围一旦减小,其创造的经济价值也会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技术出口增长趋势会受到严重的挫折。   3.4低碳背景下,我国出口企业会丧失国际定价话语权   当前,我国低碳技术水平较低。企业获得低碳技术的途径有两条:一是模仿国外的先进技术,以达到进口国的免征标准。但在实践中,进口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过高,我国模仿的技术易被认定为侵权,出口企业不得不支付大笔技术转让或许可使用费;二是直接从商品进口国高价引进垄断的低碳技术。不管适用哪一种都要向进口国支付使用费或技术引进费,该笔费用将计入出口商品成本。因此商品进口国开出的技术使用费和转让费的高低,决定着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换言之,我国出口企业丧失了国际定价话语权。   4我国应对措施   面临势不可挡的低碳经济时代,我国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以降低其对外贸出口造成的影响。首先,应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规则和“碳关税”征收规则的制定。在国际气候变化规则制定过程中,应突出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争取确立对我国有利的碳排放额度、减排额度、碳排放交易规则和“碳关税”征收标准。其次,应积极扶持低碳产业和绿色产品的发展,推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市场准入标准,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减轻钢铁、煤炭、电力、化工、水泥等传统高碳特征产业的锁定效应;发展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大幅度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再次,增强企业自主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我国外贸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企业必须转变传统的设计观念,以生态需要为导向,掌握绿色产品的技术,实施绿色设计,进行清洁生产,注重绿色包装,申请环境标志,塑造知名绿色品牌。最后,积极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当前,我国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为分散风险,我国出口企业应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市场开拓力度。综合考虑资源储量、人口规模、市场份额、战略地位等因素,选择若干个发展中国家市场进行重点开拓,逐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外贸中的比重。   参考文献   [1]占绍文,张洁.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1,(36).   [2]陈柳钦.低碳经济.国际发展趋势的思考[J].环境经济,2010,(12).   [3]郑春芳,陈仙丽.“碳关税”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四大影响[J].对外经贸实务,2011,(1).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低碳经济下我国出口贸易发展路径的探索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我国出口贸易现状及低碳经济的影响
我国出口贸易现状及低碳经济的影响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系统受到空前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欢迎阅读查看。
  一、引言
  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即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此概念一经提出,迅速得到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致认同和积极推崇,并把低碳经济视为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由于低碳经济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很多理论还在不断完善中,各国的低碳经济实践也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关于低碳经济概念的共识迄今还未形成。&总体来说,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以实现较高的碳生产率、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为目标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1]。&目前,欧盟、美国、日本等大国开始大力推进低碳技术创新、低排放技术运用,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和新型清洁能源的使用。在大力推进低碳技术的同时,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逐步实施碳关税等低碳减排规制和措施。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现状和计算出口商品的碳排放量,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一旦发达国家开始实施以碳关税为主的低碳规制和措施,将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从而为我国调整出口贸易发展方向提出对策建议。
  二、我国出口贸易现状及特点
  其一,出口贸易总量增长迅速,对外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从2003年到2012年10十年间,我国出口贸易额由4382亿美元增长到20488亿美元,年平均增幅达18.9%。2009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国。在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的同时,进口贸易额的增长相对缓慢,因此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不断扩大。2003年对外贸易顺差额为254.7亿美元,2008年对外贸易顺差额为2981.3亿美元,6年间增长了11倍多。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对外贸易顺差额出现三连降,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1956.9亿美元、1815.1亿美和1551.4亿美,但2012年又出现回升,对外贸易顺差额为2311亿美元。
  其二,对外贸易出口依存度较高。2003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口依存度为26.7%,2006年高达35.7%,虽然近年来有所下降,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分别为:27.5%、26.1%、24.9%,但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所形成的长期惯性,我国经济依赖出口增长的趋势还将延续。目前,美国、日本、巴西和印度等国的对外贸易出口依存度都在10%左右,我国的出口贸易依存度不仅远高于美国、日本等发展国家和地区,也高于同为发展中大国的印度、巴西等,中国的出口贸易依存度长期同GDP增长率脱节,经济存在严重的出口贸易依赖性,也由此引发许多的贸易争端和摩擦。
  其三,出口产品中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但仍以低附加值产品为主。根据联合国的分类方法,工业制成品中的第5和第7大类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不断上升,由1980年的46.5%上升到2010年的94.8%,2012年达到95.1%,资本密集型产品比重由1980年的22%上升到2011年的57%,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了一定的优化,但其完全的优化转型远未完成,因为我国大部分出口生产企业仍然处于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中的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例如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59.2%和31.2%,但如果再进行细分,这些出口产品中大部分依然属于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马源(2013)的分析得出2010年我国出口欧盟的机电产品中,66%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只有34%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总体来看,我国出口的机电产品大部分属于中低档次,产品附加值低和技术和知识含量较低,和发达国家出口的&高、精、尖&机械设备相比依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主要以来料加工和装配贸易为主,主要生产和出口计算机、通信和电子技术等产品的中间产品和零部件,依然以劳动力为比较优势,缺乏核心技术。
  其四,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依然占据较大比重。目前我国初级产品出口中的矿物燃料、润滑油等高排放、高耗能产品出口占据30%左右,工业品制成品出口中的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制品等均属于资源性和高污染产品,由于不具备核心技术,机电产品主要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大部分依然属于高耗能、高排放的低附加值产品。同时,自2006年以来,加工贸易占据我国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由于我国加工贸易主要以&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来料加工方式为主,国内加工企业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材料进行组装后再出口,仅赚取少量的加工费,却在加工过程中耗费大量能源并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含量。
  三、我国出口商品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的计算
  1.数据说明
  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分类)把商品分成10大类(0-9),文章主要选取其中的第3、5、6、7共4类商品进行研究,这4类商品出口额合计近年来均占我国总出口额的70%以上,所以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出口商品金额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能源消耗量数据来源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由于《中国统计年鉴》与《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上对商品的分类标准不一样,因此按照SITC分类对《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上的商品分类进行了归并,这样才能应用其数据。自中国加入2001年加入WTO以来,出口规模迅速扩大,但同时能源消耗也由2000年的14.55亿吨标准煤上升到2011年的34.80亿吨标准煤,据《2013年BP世界能源统计回顾》的数据显示,从2009年开始,中国就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在能源消耗大幅上升的同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快速上升,由2003年的约35亿吨上升到2010年的约85亿吨,跃居世界第一。因此,文章选取2005年和2010年的数据进行计算,为了剔除价格因素,使两年的数据具有可比性,以2005年价格为不变价格对2010年的出口额和工业产值进行了处理。
  2.计算我国出口商品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
  目前计算商品能源消耗量的方法有投入产出法和直接消耗计算法。文章采用第二种方法,先计算4类商品的单位能耗(能源消耗强度),它等于各商品的能源消耗量除以其总产值,各出口商品的源消耗量就等于4类商品的出口金额乘以单位能耗。直接消耗法由于只计算了商品的直接能耗,而没有计算在生产该商品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及辅助材料等所产生的间接能耗,因此会造成能耗量的低估,但是通过计算结果发现,即使在低估我国出口商品的能源消耗从而低估碳排放量的情况下,也不影响中国大部分出口商品属于高能源消耗和高碳排放的结论。在估算我国碳排放量时,参考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碳排放计算基本公式,采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我国出口商品的碳排放量:
  其中,TCe表示出口商品的碳排放总量,Cei表示出口商品所消耗的种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量,Eei表示出口商品所消耗的第i种能源总量,Fi表示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即一种能源燃烧或使用过程中单位能源所产生的碳排放数量,i主要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并假设水电、核电等其它能源不产生碳排放,Ee表示出口商品总能耗,&i表示第i种能源占总能源的比重。
  现有文献能查阅到的各种能源碳排放系数有: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日本能源经济研究所和国家科委气候变化项目组所公布的数据,参考王天凤(2012)[2]的做法取平均值作为最终使用的碳排放系数,计算结果为: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碳排放系数分别为:0.728、0.549、0.416。
  3.计算结果说明通过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出口商品碳排放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我国出口商品的碳排放总量较高。2005年、2010年我国4大类出口商品的碳排放总量分别为1.3亿吨(约合4.8亿吨CO2)和1.4亿吨(约合5.1亿吨CO2),而同为出口大国的德国2005年和2009年整个制造业的CO2排放量分别为1.12亿吨和1.02亿吨。第二,出口商品碳排放强度在下降。
  年我国4大类出口商品的碳排放总量增长7.9%,而同期的出口贸易增幅为76.7%,碳排放量增幅远远小于出口贸易增幅得益于出口商品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和2005年相比,2010年4大类出口商品碳排放强度分别下降1.77、2.11、2.08、0.16,降幅分别为:34%、40%、35%、27%。
  四、低碳经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综合前面我国出口贸易现状特点和出口商品碳排放总量的计算结果来看,我国出口贸易发展迅速,经济增长的出口依赖性较强,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依然建立在高碳排放的基础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其逐步实施的低碳规制和措施如碳关税及非关税绿色贸易壁垒将会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较大影响。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将来美国和欧盟对进口产品全面征收碳关税,故我国产品出口量可能下滑21%。但对不同的出口商品影响会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
  第一,第3大类出口商品,即矿物燃料,润滑剂和有关原料。该类商品属于高排放高污染类商品,2005年和2010年碳排放强度分别为6.67、3.46,但由于出口额较小,其碳排放总量在4类商品中最小,2005年和2010年分别为1175.99万吨、763.67万吨。受我国能源短缺的制约,国家对该类产品出口采取限制措施,其出口额5年内仅上升了20.08%,同时不断提高减排技术,碳排放强度5年内下降了48.1%,因此第3大类产品出口受低碳规制和措施的影响较小。
  第二,第5大类出口商品,即化学品及有关产品。此类商品碳排放量较高,其碳排放强度2005年和2010年分别为5.31、3.20。2005年和2010年的碳排放量分别为1898.71万吨、2317.14万吨,两年均位于第3位,虽然该类商品的出口比重较小,但5年内的出口增长率却高达102.3%,碳排放强度下降40%。因此,随着出口量的不断增加,第5大类产品出口将会受到低碳规制和措施的影响会越来越大的影响。
  第三,第6大类出口商品,即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这类商品2005年的碳排放强度仅次于矿物燃料等商品,其碳排放强度为5.92,而2010年碳排放强度为3.84,排名第一。2005年、2010年的碳排放量分别为7638.77万吨和7914.37万吨,占总排放量的比重分别为50.1%和49.1%,是我国出口商品碳排放量的主要来源。此类商品2005年和2010年的出口比重分别为16.9%和15.8%,是我国的第三大出口商品,5年内出口增长率为59.4%,碳排放强度下降35%。因此第6大类出口商品受低碳规制和措施的影响最大。
  第四,第7类出口商品,即机械及运输设备。第7类商品2005年、2010年碳排放总量分别为2117.71万吨、2852.28万吨,碳排放强度最低,分别为0.60、0.44。虽然该类产品一般认为属于清洁生产,但由于是我国最主要的出口产品,且出口增长较快,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2005年、2010年分别为46.2%、49.5%,5年内出口增长率为83.6%,远远大于碳排放强度的下降幅度的27%,所以碳排放总量在不断攀升,5年内增长率为34.7%。有学者对影响出口商品碳排放的因素分解进行分析,王天凤(2012)[2]的研究表明,规模效应是我国出口商品碳排放增加的主要来源。高海燕(2011)[3]的研究表明,规模效应在机械制造业出口产品碳排放中所占比重为70%以上。同时由于这类商品的中间投入品碳排放强度较高,包括间接排放的完全碳排放强度会比直接碳排放强度高很多,因此第7类出口商品也会受到低碳规制和措施的较大影响。
  五、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出口贸易发展方向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系统受到空前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但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不遗余力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另一个动因是自上个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制造业大规模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后,欧美国家经济由实物主导模式逐步转变为非实物生产主导模式,出现经济服务化和虚拟化的趋势,2008年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开始重新重视实体经济,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已经失去,重新回到制造业已经不现实且也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所以必须找到一个新的产业作为拉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发展以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低碳经济成了发达国家的首选。19世纪的工业革命和20世纪的信息革命,中国均未赶上发达国家的步伐,所以在国际分工中只能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大量出口低附加值、高耗能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品,贸易条件在不断恶化。此次低碳革命对我国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我国应该顺应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在应对低碳经济给我国出口商品带来的冲击的同时努力进行低碳技术创新。
  一是积极应对发达国家和地区低碳减排规制和措施对我国出口商品造成的冲击。一国的对外贸易模式是由其经济发展水平和比较优势所决定的,由于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劳动力丰富但技术发展水平较低,目前只能大量出口具有较高碳排放量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发达国家在完成了高耗能高排放的工业化后,对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制定低碳减排规制和措施显失公平。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实际上是碳密集产品的主要消费者,按照生产过程中的全部碳排放来征收碳关税是不合理的。因此,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我国应该积极主动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的讨论,并联合其它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展开谈判,共同抵制以碳关税为代表的新型绿色贸易壁垒和贸易保护主义。在抵制发达国家碳关税政策的同时提出反制性政策,&可以考虑从消费者社会责任的角度,提出基于人均碳消耗量或者累计人均碳消耗量标准的碳关税政策。&
  二是发展低碳经济,降低出口商品碳排放量。首先,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提出从2020年全面征收碳关税的计划表,而据测算,我国的碳排放量将在年之间达到峰值,如果不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则在未来就有可能发生剧烈的贸易摩擦和贸易战,所以努力降低出口产品碳排放量已势在必行;其次,由低碳经济所引发的低碳贸易已是大势所趋,低碳绿色贸易壁垒必然会对各国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产生重要的影响,高耗能、高碳排放、低附加值的产品的出口比重将大幅下降,而低碳排放、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将逐步上升;最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30多年是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换来的,随着资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改变过去不可持续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迫在眉睫,发展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是优化出口产品的能源消费结构。按照电热当量计算法,2005年和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构成中煤、石油、天然气的比重分别为74.1%、20.7%、2.8%,2010年这三种能源的比重分别为71.9%、20%、4.6%,我国的能源结构5年来几乎没有得到优化,一直以高污染高排放的煤炭和石油为主,其它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较低。全世界核电发电约占总发电的10%左右,而我国近年来核电所占比例基本保持在0.3%左右,因此,我国出口产品能源消费结构有很大的优化空间,逐步减少高污染高排放的煤炭和石油的比重,增加天然气的消费比重,并大力发展水电、核电和风电等清洁能源,能够有效降低我国出口产品的碳排放量。
  四是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的投入,创新低碳产品,改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由于技术创新具有正的外部性,先行的企业风险很大,如果研发失败,则成本完全由企业自己承担;如果研发成功,则其他企业就会通过模仿等溢出效应掌握新技术,企业缺乏研究开发的积极性。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对低碳技术研发的投入,对先入企业进行补偿,才能激发企业对低碳技术的研发进行投入。碳排放强度主要受能源消费构成和能源效率的影响,由表1数据可知,我国4大类主要出口产品的碳排放强度5年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幅。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构成均呈现以煤炭为主的特征,各能源的消费构成变化不大,我国出口商品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主要原因是能源效率的提高,因此提高低碳技术是降低我国出口商品碳排放量的重要途径。
  五是重点控制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的碳排放量。第6大类出口是我国出口商品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一旦实施低碳贸易壁垒,将对这类商品的利润和竞争力产生很大影响。此类产品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出口产品,由于我国目前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会大量出口该类产品,因此提高这类产品的能源使用效率尤为重要。
  六是培育机械及运输设备新的出口增长点的同时注意扩大内需。机械及运输设备是我国出口的最主要产品,近年来出口额一直占总出口额的半壁江山,并且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我国机电产品大多属于加工贸易,产品附加值低,很多产品生产缺乏节能和环保的工艺技术,造成碳排放量的增加,因此在低碳背景下,要继续保持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优势,必须实现机电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改变我国机电产业大多停留在劳动密集型加工环节和小规模粗放式的&量大利少&的发展方式。另外,机电产品出口的碳排放主要来源于巨大的出口规模,大规模的出口导致我国出口贸易依存度过高,结果是在国际上贸易摩擦频发,在国内经济增长并不能真正转换成人民福利水平的提高。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国内需求市场具有无限的潜力,因此注重内需将是我国机电行业应对低碳贸易壁垒的又一重要措施。
  [1]安江.低碳经济对中国出口贸易发展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2(6):35.
  [2]王天凤.出口贸易对我国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2(6).
  [3]高海燕.我国出口产品的碳排放及减排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6):25-27.
  [4]谢晶莹.低碳经济:世界各国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J].国际资料信息,2010(1):24-27.
  [5]李锴,齐绍洲.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J].经济研究,2011(11):60-71.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我国出口贸易现状及低碳经济的影响相关推荐
[我国出口贸易现状及低碳经济的影响]网友评论
<div class="ds-thread" data-thread-key="628672" data-title="我国出口贸易现状及低碳经济的影响" data-imag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碳经济与国际贸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