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011全国各省市gdpP排名(起码前10...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查看: 8534|回复: 0
来自 浙江精华
本帖最后由 武穴人家 于
14:41 编辑
2011年中国各市GDP排名(前260)
1、上海市 16872.42亿元 增9.9% (沪)
&&香港&&15196.31亿元 增6.8% (港)
2、北京市 13777.94亿元 增10.2% (京)
3、广州市 10604.48亿元 增13.0%(广东1)
4、深圳市 9510.91亿元 增12.0% (广东2)
5、苏州市 9168.91亿元 增13.2% (江苏1)
6、天津市 9108.83亿元 增17.4% (津)
7、重庆市 7894.24亿元 增17.1% (渝)
8、杭州市 5945.82亿元 增12.0% (浙江1)
9、无锡市 5758.00亿元 增13.1% (江苏2)
10、青岛市 5666.19亿元 12.9%(山东1)
11、佛山市 5651.52亿元 14.3% (广东3)
12、成都市 5551.3亿元 15.0% (四川1)+1
13、武汉市 5515.76亿元 14.7%(湖北1)-1
14、大连市 5158.06亿元 15.2%(辽宁1)
15、宁波市 5125.82亿元 12.4%(浙江2)+2
16、沈阳市 5016.97亿元 14.1%(辽宁2)-1
17、南京市 5010.36亿元 13.1%(江苏3)-1
18、长沙市 4547.06亿元 15.5%(湖南1)+2
19、唐山市 4469.08亿元 13.1%(河北1)-1
20、烟台市 4358.46亿元 14.1%(山东2)+1
21、东莞市 4246.25亿元 10.3% (广东4)-2
22、郑州市 4002.90亿元 12.5%(河南1)
23、济南市 3910.80亿元 12.7%(山东3)
24、哈尔滨市 3665.9亿元 14.0%(黑龙江1)
25、泉州市 3564.76亿元 12.8% (福建1)
26、南通市 3417.88亿元 13.0%(江苏4)
27、石家庄市 3401.02亿元 12.2%(河北2)
28、长春市 3369.7亿元 15.6%(吉林1)
29、西安市 3241.49亿元 14.5%(陕西1)
30、潍坊市 3090.92亿元 13.3%(山东4)
31、福州市 3068.21亿元 14.0%(福建2)
32、常州市 2976.68亿元 13.1%(江苏5)
33、温州市 2925.57亿元 11.1% (浙江3)
34、大庆市 2900.1亿元&&12.0%(黑龙江2)
35、徐州市 2866.93亿元 13.9%(江苏6)
36、淄博市 2866.75亿元 13.7%(山东5)
37、绍兴市 2782.74亿元 11.0% (浙江4)
38、合肥市 2702.5亿元 17.5%(安徽1)
39、鄂尔多斯 2643.23亿元 19.2%(内蒙古1)
40、济宁市 2542.80亿元 12.9%(山东6)
41、包头市 2460.80亿元 16.0%(内蒙古2)
42、台州市 2415.12亿元 13.1%(浙江5)
43、临沂市 2398.98亿元 12.9%(山东7)
44、东营市 2359.94亿元 13.2%(山东8)
45、邯郸市 2342.2亿元 13.1%(河北3)
46、洛阳市 2321.2亿元 13.2%(河南2)
47、嘉兴市 2296.00亿元 13.7%(浙江6)
48、盐城市 2266.26亿元 13.6%(江苏7)
49、扬州市 2207.99亿元 13.4%(江苏8)
50、南昌市 2207.11亿元 14.0%(江西1)
51、沧州市 2203亿元 14.5%(河北4)
52、鞍山市 2125.42亿元 16.0%(辽宁3)
53、昆明市 2120.37亿元 14.0%(云南1)
54、金华市 2094.70亿元 12.5% (浙江7)
55、厦门市 2053.74亿元 15.1%(福建3)
56、泰安市 2051.68亿元 13.7%(山东9)
57、保定市 2050.3亿元 14% (河北5)
58、泰州市 2002.58亿元 13.5%(江苏9)
59、镇江市 1956.64亿元 13.3%(江苏10)
60、南阳市 1955.84亿元 11.6%(河南3)
61、威海市 1944.70亿元 12.7%(山东10)
62、呼和浩特1865.71亿元 13.0%(内蒙古3)
63、中山市 1826.32亿元 13.5%(广东5)
64、吉林市 1800.6亿元 12.3%(吉林2)
65、南宁市 1800.43亿元 14.2% (广西1)
66、太原市 1778.05亿元 11.0%(山西1)
67、榆林市 1756.67亿元 18.3% (陕西2)
68、惠州市 1729.90亿元 18.0% (广东6)
69、德州市 1657.82亿元 12.9%(山东11)
70、聊城市 1606.51亿元 13.1%(山东12)
71、滨州市 1551.52亿元 13.5%(山东13)
72、江门市 1550.37亿元 14.3% (广东7)
73、宜昌市 1547.3亿元 15.8%(湖北2)
74、岳阳市 1539.36亿元 14.8%(湖南2)
75、襄阳市 1538.3亿元 16.2%(湖北3)
76、茂名市 1492.09亿元 14.1% (广东8)
77、常德市 1491.57亿元 15.2% (湖南3)
78、衡阳市 1420.34亿元 15.1%(湖南4)
79、湛江市 1402.77亿元 14.2%(广东9)
80、漳州市 1400.71亿元 14.9%(福建4)
81、枣庄市 1362.04亿元 12.6%(山东14)
82、淮安市 1345.07亿元 13.8%(江苏11)
83、廊坊市 1331.1亿元 12.5% (河北6)
84、许昌市 1312.78亿元 13.3%(河南4)
85、安阳市 1311.3亿元 13.1% (河南5)
86、乌鲁木齐 1311亿元 12.2% (新疆1)
87、湖州市 1301.56亿元 12.1%(浙江8)& &
88、平顶山 1300亿元 12.1%(河南6)
89、柳州市 1275.74亿元 15.8%(广西2)
90、株洲市 1274.85亿元 15.3%(湖南5)
91、焦作市 1247.61亿元 11.9%(河南7)
92、周口市 1227.9亿元 11.1% (河南8)
93、邢台市 1210.62亿元 12.2%(河北7)
94、汕头市 1203.25亿元 13.7%(广东10)
95、珠海市 1202.58亿元 12.8%(广东11)
96、新乡市 1181.45亿元 14.2% (河南9)
97、通辽市 1176.23亿元 16.0%(内蒙古4)
98、菏泽市 1151.58亿元 14.3%(山东15)
99、连云港 1150.81亿元 13.6%(江苏12)
100、商丘市 1140亿元 12% (河南10)
101、贵阳市 1121.82亿元 14.3%(贵州1)
102、赣州市 1119.47亿元 13.8%(江西2)
103、清远市 1112.53亿元 20.8%(广东12)
104、桂林市 1108.63亿元 13.8%(广西3)
104、芜湖市 1108.63亿元 18.2%(安徽2)
106、松原市 1102.8亿元 12.7%(吉林3)人均38200
107、兰州市 1100.39亿元 12.8%(甘肃1)
108、咸阳市 1098.68亿元 14.5%(陕西3)
109、信阳市 1092.23亿元 11.8%(河南11)
110、郴州市 1081.76亿元 15.2%(湖南6)
111、赤峰市 1080.18亿元 15.0%(内蒙古5)
112、肇庆市 1065.90亿元 17.1%(广东13)
113、驻马店 1055.45亿元 11.6%(河南12)
114、九江市 1032.06亿元 14.3%(江西3)
115、日照市 1025.08亿元 12.5%(山东16)
116、宿迁市 1015.21亿元 13.7%(江苏13)
117、揭阳市 1008.99亿元 19.6%(广东14)
118、曲靖市 1005.50亿元 13.1%(云南2)
119、营口市 1002.43亿元 17.8%(辽宁4)
120、龙岩市 991.49亿元 13.9%(福建5)
121、安庆市 988.11亿元 13.6%(安徽3)
122、宝鸡市 976.09亿元 14.4%(陕西4)
123、三明市 972.71亿元 13.9%(福建6)
124、张家口市 966.12亿元 14.1%(河北8)
126、绵阳市 960.22亿元 15.3%(四川2)
126、呼伦贝尔 932.01亿元 14.9%(内蒙古6)
127、秦皇岛 930.49亿元 12.3%(河北9)
128、开封市 930.22亿元 12.6%(河南13)
129、盘锦市 926.52亿元 17.8%(辽宁5)
130、德阳市 921.27亿元 14.4%(四川3)
131、长治市 920.2亿元 13.7%(山西2)
132、遵义市 908.76亿元 14.7%(贵州2)
133、锦州市 902.60亿元 16.2%(辽宁6)
134、上饶市 901.00亿元 14.8%(江西4)
135、湘潭市 894.01亿元 15.2%(湖南7)
136、临汾市 892.1亿元 16.9%(山西3)
137、伊犁州 891.37亿元 14.9%(新疆2)
138、抚顺市 890.16亿元 17.0%(辽宁7)
139、延安市 885.42亿元 13.6%(陕西5)
140、承德市 880.5亿元 11.4%(河北10)
141、三门峡 874.39亿元 15.2%(河南14)
142、宜宾市 870.85亿元 15.6%(四川4)
143、宜春市 870.00亿元 14.1%(江西5)
144、黄冈市 862.30亿元 14.1%(湖北4)
145、本溪市 860.36亿元 16.0%(辽宁8)
146、齐齐哈尔 852.6亿元 18.5%(黑龙江3)
147、吕梁市 845.5亿元 21%(山西4)
148、荆州市 837.10亿元 13.2%(湖北5)
149、玉林市 835.82亿元 15.7%(广西4)
150、南充市 827.82亿元 15.3%(四川5)
151、运城市 827.0亿元 15.6%(山西5)
152、达州市 819.20亿元 15.1%(四川6)
153、莆田市 816.98亿元 15.2%(福建7)
154、马鞍山 811.01亿元 15.0%(安徽4)
155、渭南市 801.42亿元 15.0%(陕西6)
156、孝感市 800.67亿元 15.1%(湖北6)
157、四平市 789.1亿元 15.4%(吉林4)
158、凉山州 784.19亿元 17.5%(四川7)
159、衡水市 781.5亿元 13.6%(河北11)
160、牡丹江 781.0亿元 18.5%(黑龙江4)
161、濮阳市 774.81亿元 11.4%(河南15)
162、永州市 767.01亿元 14.4%(湖南8)
163、晋中市 763.8亿元 14.0%(山西6)
164、银川市 763.26亿元 14.8%(宁夏1)
165、衢州市 752.78亿元 13.3%(浙江9)
166、乐山市 743.92亿元 16.2%(四川8)
167、十堰市 736.8亿元 19.5%(湖北7)
168、玉溪市 736.49亿元 12.8%(云南3)
169、宁德市 736.45亿元 15.0%(福建9)
170、辽阳市 735.33亿元 16.0%(辽宁9)
171、绥化市 733.4亿元 14.8%(黑龙江5)
172、晋城市 730.5亿元 13.7%(山西7)
173、邵阳市 730.33亿元 14.6%(湖南9)
174、荆门市 730.07亿元 15.6%(湖北8)
175、丹东市 728.87亿元 15.8%(辽宁10)
176、南平市 728.73亿元 11.7%(福建8)
177、铁岭市 722.13亿元 16.0%(辽宁11)
178、阜阳市 721.8亿元 13.6%(安徽5)
179、吉安市 720.53亿元 14.2%(江西6)
180、泸州市 714.81亿元 16.5%(四川9)
181、益阳市 712.27亿元 14.7%(湖南10)
182、克拉玛依 710.2亿元 17.4%(新疆3)
183、滁州市 695.65亿元 15.6%(安徽6)
184、大同市 694.33亿元 14.1%(山西8)
185、内江市 690.28亿元 16.2%(四川10)
186、黄石市 690.12亿元 15.7%(湖北9)
187、韶关市 683.10亿元 12.5%(广东15)
188、漯河市 682.0亿元 14.7%(河南16)
189、娄底市 680.72亿元 14.5%(湖南11)
190、六安市 676.1亿元 13.7%(安徽7)
191、怀化市 674.92亿元 14.8%(湖南12)
192、朔州市 670.1亿元 13.8%(山西9)
193、资阳市 657.90亿元 17.0%(四川11)
194、朝阳市 654.45亿元 16.0%(辽宁12)
195、红河州 650.42亿元 11.0%(云南4)
196、宿州市 650.3亿元 13.1%(安徽8)
197、自贡市 647.73亿元 15.6%(四川12)
198、丽水市 644.04亿元 12.5%(浙江10)
199、阳江市 639.99亿元 16.8%(广东16)
200、巴音郭楞 638亿元 7.2%(新疆4)人均46763
201、蚌埠市 636.9亿元 14.5%(安徽9)
202、舟山市 633.45亿元 11.1%(浙江11)
203、新余市 631.22亿元 15.6%(江西7)
204、抚州市 630.01亿元 15%(江西8)
205、西宁市 628.28亿元 18.2%(青海1)
209、通化市 627.1亿元 17.1%(吉林5)
207、巢湖市 625.0亿元 13.2%(安徽10)
208、梅州市 612.36亿元 14.1%(广东17)
209、阿克苏地区 606.3亿元 9.2%(新疆5)
210、淮南市 603.5亿元 13.0%(安徽11)
211、巴彦淖尔 603.33亿元 13.5%(内蒙古7)
212、毕节地区 600.85亿元 14.6%(贵州3)
213、锡林郭勒 591.25亿元 16.3%(内蒙古8)
214、海口市 590.55亿元 17.5%(海南1)
215、梧州市 573.73亿元 17.7%(广西5)
216、乌兰察布 567.60亿元 11.0%(内蒙古9)
217、百色市 563.51亿元 14.9%(广西6)
218、潮州市 559.20亿元 14.1%(广东18)
219、昌吉州 557亿元 16.0%(新疆6)
220、眉山市 552.25亿元 15.6%(四川13)
221、莱芜市 546.33亿元 12.0%(山东17)
222、广安市 537.22亿元 15.6%(四川14)
223、延边州 533.6亿元 13.8%(吉林6)
224、葫芦岛 531.41亿元 15.5%(辽宁13)
225、贵港市 527.79亿元 14.0%(广西7)
226、宣城市 525.7亿元 15.0%(安徽12)
227、攀枝花 523.99亿元 15.1%(四川15)
228、萍乡市 520.39亿元 14.3%(江西9)
229、咸宁市 520.33亿元 15.9%(湖北10)
230、亳州市 512.78亿元 13.8%(安徽13)
231、佳木斯 512.5亿元 18.9%(黑龙江6)
232、汉中市 509.70亿元 15.1%(陕西7)
233、钦州市 504.18亿元 18.0%(广西8)
234、六盘水 500.64亿元 15.8%(贵州4)
235、遂宁市 495.23亿元 15.3%(四川16)
236、河源市 477.19亿元 13.5%(广东19)
237、大理州 474.87亿元 13.0%(云南5)
238、汕尾市 469.99亿元 18.1%(广东20)
239、河池市 467.56亿元 12.5%(广西9)
240、铜陵市 466.6亿元 17.1%(安徽14)
241、淮北市 461.6亿元 14.2%(安徽15)
242、景德镇 461.50亿元 15.1%(江西10)
243、白城市 441.5亿元 19.3%(吉林7)
244、忻州市 435.4亿元 18.7%(山西10)
245、白山市 433.17亿元 17.2%(吉林8)
246、阳泉市 429.36亿元 14.2%(山西11)
247、鹤壁市 427.74亿元 13.2%(河南17)
248、鸡西市 419.5亿元 16.1%(黑龙江7)
249、辽源市 410.1亿元 15.6%(吉林9)
250、酒泉市 405.03亿元 18%(甘肃2)
251、楚雄州 404.44亿元 11.3%(云南6)
252、随州市 401.66亿元 15.2%(湖北11)
253、北海市 397.58亿元 17.6%(广西10)
254、鄂州市 395.29亿元 15.3%(湖北12)
255、云浮市 394.27亿元 13.8%(广东21)
256、乌海市 391.12亿元 19.7%(内蒙古10)
257、崇左市 389.21亿元 13.1%(广西11)
258、来宾市 385.24亿元 18.0%(广西12)
259、昭通市 379.62亿元 14.2%(云南7)
260、双鸭山 376.7亿元 25.1%(黑龙江8)2014年全国GDP含金量排名:西部四省区进前十 | 每经网
2014年全国GDP含金量排名:西部四省区进前十
核心提示:2015年2月,《中国经济周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通过统计全国31个省份公布的2014年的最新经济数据,计算得出2014年31省份GDP含金量排名,并采访专家学者对排名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GDP含金量排名最高为云南省。
原标题:31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上海北京广东跌出前三
《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2014年31省份GDP含金量排名》
【封面故事】GDP含金量哪个省份更高
沪京粤跌出前三 第一梯队多被中西部省份占据
刚刚过去的2014年,我国居民的幸福感有何变化?不同区域的居民幸福感又有何不同?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曾说,只有GDP,可能不一定幸福,但如果没有GDP,一定不会幸福。
据《中国经济周刊》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统计,31个省份在2015年地方两会上公布的2014年的GDP数据中,有24个省份GDP过万亿元。
以最能反映区域发展水平的人均GDP角度考察,31个省份中,有天津、北京、上海等9个省份的人均GDP过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2013年的分类标准,天津、北京、上海、江苏已经达到高收入经济体的标准。
GDP衡量的是一国或一个地区一定时间内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GDP收入将分配给企业、政府和居民。居民收入则衡量在创造GDP过程中,居民所能分得的收入。微观经济学理论表明,居民幸福感会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截至日,经《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中国经济研究院统计发现,累计有20个省份的统计部门权威发布了201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让中国居民人均收入情况得到更全面的展现。
在这20个省份中,浙江以32658元位列201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榜榜首。
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比值,被权威专家认为更能用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自2009年起,《中国经济周刊》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已连续6年发布根据各省份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数据计算出的比值,并将这一比值视作GDP含金量(即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又被称作&幸福指数&)。
正是由于今年有了官方权威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今年的GDP含金量榜单与往年大不一样。2014年的全国GDP含金量平均值为0.431,创历年最高值。较2009年的0.3856增长了11.8%,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纠正单纯以经济增长速度评定政绩的偏向,更加重视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成为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应有之义。
&GDP含金量&的排名反映了民众分享GDP蛋糕的大与小,也为地方政府的执政理念和发展观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价值。
2014年31省份GDP含金量大排名
2015年2月,《中国经济周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通过统计全国31个省份公布的2014年的最新经济数据,计算得出2014年31省份GDP含金量排名,并采访专家学者对排名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
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GDP含金量排名依次为:云南、安徽、江西、山西、广西、贵州、上海、四川、浙江、海南、甘肃、黑龙江、湖南、河南、河北、广东、北京、湖北、重庆、宁夏、西藏、福建、青海、新疆、辽宁、吉林、山东、陕西、江苏、内蒙古、天津。
其中云南等12个省份位居GDP含金量的全国平均数之上。
接受采访的经济学家将表格中的省份分为三个梯队进行了解读。
第一梯队(全国平均数之前)有13个省份:云南、安徽、江西、山西、广西、贵州、上海、四川、浙江、海南、甘肃、黑龙江。
第二梯队有9个省份:湖南、河南、河北、广东、北京、湖北、重庆、宁夏、西藏、福建。
第三梯队有9个省份:青海、新疆、辽宁、吉林、山东、陕西、江苏、内蒙古、天津。
沪京粤跌出前三 第一梯队多被中西部省份占据
跟GDP含金量直接相关的首要指标就是居民收入。从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榜单看,排在前三位的是:上海、北京、浙江。尽管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是含金量计算公式中的分子,其高低排名不等于GDP含金量排名,但鉴于自2011年以来,上海、北京、广东已经连续三年位居GDP含金量排行榜前三,且位次无变化,故研究人员起初认为如果不出意外,上海、北京应该依然会是2014年GDP含金量榜单的领头羊。
但是,2014年的排名甫一问世,接受采访的几位专家都甚感意外:沪京粤竟然不在第一梯度之列。上海虽然在第一梯队,却从首位跌到了第7位;北京更是从第二跌到了第17位。2014年的前三名被云南、安徽、江西取而代之:一个西部省份,两个中部省份。
然而这三个中西部省份也并非&无名之辈&。自2010年以来的GDP含金量排名中,3省份均位列前十。
整体看排在第一梯队的13个省份,中、西、东部省份平分秋色。中部占5个席位:山西、黑龙江、安徽、江西、湖南;西部占5个席位: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广西;东部占3个席位:上海、浙江、海南。中西部加起来共10个省份。
研究审视第一梯队省份的相关数据,会发现西部地区这样一个特点:不论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人均GDP,都呈现低水平发展。特别是甘肃和贵州,作为中国贫困省份的典型,甘肃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倒数第二,为11782.78元;贵州全国倒数第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371.00元。
第一梯队中除了上海和浙江两个发达省份外,其余11省份,人均GDP都在15000元左右,远低于排在第二、第三梯队的北京、天津、广东等人均GDP达到3万元、甚至4万元以上的省份。
针对今年的榜单中不少中西部省份跃居第一梯队,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对《中国经济周刊》解释道,第一梯队中部分低发展水平地区上榜,跟地方政府在发展中,注重把大量的转移支付用于改善和提升人民生活有关。而由于这些地区整体的人均GDP 较低,因此表现在数据上,GDP含金量的排名就很高。
从GDP含金量的计算公式上分析也可发现,GDP含金量排名之所以会得到提升,是因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人均GDP的增长速度。虽然,第一梯队的GDP增速并不高,但是因为将财政转移支付用于民生,在分母(人均GDP不变的情况下),分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加大,使得GDP含金量的比值增大。
众所周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我国广泛适用,是平衡各地财政收支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发展。中央财政在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框架内,专门设立对应转移支付项目,逐年加大对这些地区补助力度,帮助其加快发展。
特别是2013年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重点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等的转移支付力度的明确要求。遵照这一要求,2014年中央财政上述各项转移支付又有明显增加。
财政部网站数据显示,2014年中央对边境地区转移支付120亿元,民族地区520亿元。云南、贵州、广西、甘肃等第一梯队省份均在上述转移支付之列。尽管这些资金总量不大,但是截至2013年底,云南、贵州、广西、甘肃四省份总人口之和也不过才1.5亿人,这些转移支付对提升人均收入效果明显。
此外,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云南、贵州等省份公共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2015年的云南省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持之以恒保障和改善民生&。资料显示,近年来,云南省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占到财政支出总额的70%以上。贵州省公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贵州省九项重点民生类支出合计2301.01亿元,增长14.8%,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5%。
不过,虽然将钱用于民生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但是,各地经济要想持续、健康地发展,单纯依靠转移支付保持&GDP含金量&的高分值,并不具有持久性。袁钢明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贫困地区收入分配的比例高并不见得是好事,如果发展的绝对水平很低,被迫进行多分配,表面上能够缓解当前的贫困和痛苦,但是增长将出现不可持续性或者没有发展后劲,这不利于未来发展,从而也将导致我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专家为何最看好第二梯队:名次虽低,但&兼顾发展与消费,分配比例更合理&
相对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的10个省份阵容颇为强大。榜单显示,第二梯队东部省份有4个:北京、广东、福建、河北;中部省份有3个:河南、湖北、湖南;西部省份有3个:重庆、西藏、宁夏。北京和广东这些人均GDP达到高收入经济体标准的省份,出现在了这个中间梯队中,让人甚感&意外&。
但这个第二梯队,袁钢明最为看好,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北京和广东处在这样一个高水平的、两边都兼顾的第二梯队中,说明这两个地方既注重投资和发展,又使得消费能够保持在高水平上,虽然收入分配(占人均GDP)比例有点偏低,但这可能是更合理的一种状态。&
以北京为例。近年来,北京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资料显示,2013年北京服务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是76.9%,2014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77.9%,服务型经济特征更加明显,而且都是以高端服务业为主。通过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居民收入相对较高,根据中国经济研究院的计算,北京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665.29元,人均GDP达到元 ,均位居全国第二位。
广东省也不例外。广东省以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地位,在许多经济指标上都列各省份第一位。GDP从1989年至2014年连续25年居全国第一。其中进出口总额年均占全国约1/4,累计吸引外商投资占全国约1/4。也因如此,北京、广东这两个经济发达省市,在《中国经济周刊》发布的2011年到2013年的GDP含金量排名中,都稳坐第二、第三把交椅。
然而,2014年北京、广东两地的GDP含金量却未达到预想的状态,这是否意味着:这两个省市人均生活水准仍有待提高?
其实不尽然。清华大学教授袁钢明的解释切中要害,&在一个低发展水平的条件下,收入分配提得太高,GDP含金量的数值大,就会把整个经济压垮。反过来,在发展的中期,如果既注重分配比例,GDP含金量的数值大小适中,分配比例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同时还注重发展,这种情况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也说明北京、广东的发展最为合理。&第三梯队:山东、江苏和天津GDP含金量低 专家建议加大民生投入
在第三梯队有两个现象较为突出:一是这个梯队不仅有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比如青海、新疆,也有近年来发展比较好的省份,比如山东、江苏、天津、内蒙古、辽宁、陕西等。二是不同区域之间的GDP含金量差异大,有4个富裕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而经济欠发达省份青海、新疆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1.5万元徘徊。总体看,在第三梯队中,富裕省份占大多数。
但是,江苏、山东这两个2014年GDP排名第三、第四位的经济大省,在当年GDP含金量的排名中,却位居榜单的倒数第三位和倒数第五位。
这并非偶然。历年GDP含金量榜单显示,江苏、山东在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的GDP含金量排名中均位列最后十名,2011年、2013年,也排在最后15名。
天津的排名也好不到哪儿去。年连续两年的GDP含金量排名中,天津也在最后10名之列。但是,在2014年下降最快,成了倒数第一。
对这种现象,袁钢明将其解读为这一榜单中的部分人均GDP水平较高的省份 &因为整体收入水平改善了,轻视了居民收入水平&。
但是这种情况也跟经济发展存在的波动性周期有关,&当收入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以后,也就是社会矛盾开始化解之时,政府就会扩大项目投资,然后减少收入,这是一个阶段性周期性的变化&&一段时间注重民生和收入,一段时间注重投资。这种周期性变化在最后一个梯队特别明显。&袁钢明说。
有专家认为这种情况类似于国际上一些步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专家分析认为,这些国家达到了一定的高速发展水平后,就会头脑发热,把很多资金投资到一些大规模的项目上,主要原因就是认为居民收入已经达到了温饱的水平。
根据地方政府的公开数据,山东、江苏月的投资额就超过2万亿元;辽宁、湖南等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甚至超过一半。
事实上,在山东、天津等省份,政府财政收入增速快于居民收入已屡见不鲜。2014年天津市的GDP增长10%,政府财政收入2390亿元,增长15%;而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7%和10.8%,远低于财政收入增速。
山东省的情况同样如此,2014年GDP 增速为8.7%,财政收入增长10.2%;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8%,仍低于GDP和财政收入增速。2014年陕西省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共计1889.98亿元,同比增长13.63%;而同期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仅为10.2%。这些都拖累了GDP含金量。
对比历届榜单,GDP含金量排名后5位的省份中,陕西、内蒙古这两个中西部省份的排名,已经连续4年没有动过了,分别位居倒数第4位和第2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近年来西部地区投资很大,也许每年都会新增一个大的投资项目,但这个项目不一定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尽管GDP增加了,意味着分母上的人均GDP增加了,但是分子上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却未显著增加,这样GDP含金量就不会高。
第三梯队如何提高GDP含金量?长期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通过《中国经济周刊》向第三梯队的省份提出建议,&第三梯度的中西部省份,在关注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更加重视民生和公共服务的投入。而东部的那些富裕省份,还是应该拿出更多的利益投入到民生和公共服务中。&
2014年GDP含金量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中国经济研究院
该公式主要衡量单位GDP中居民收入所占的比例。
需要说明的是,往年关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算法,采用的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口占比。之所以采取这种算法,是由于2014年之前,各地统计机构并未公布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所以根据专家建议,人均可支配收入采用近似算法,即由&(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口占比&计算得出。
2014年情况有了大变化。截至日,全国累计20个省份以官方形式对外公布了其2014年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上海、吉林、安徽、甘肃、青海、西藏、宁夏、新疆、北京、天津、重庆等11省份未公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公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其中,甘肃、上海、北京仅公布农民人均纯收入)。
上述11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中国经济研究院根据 2013年末上述11省份城镇人口及农村人口占比,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到。对于这种算法,据《中国经济周刊》部分省份统计部门了解,此种算法与他们的计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算法一致。
因目前公布人均GDP 省份仅北京、内蒙古、安徽、广东、海南等5省份,因此此次排名中人均GDP的数据为2014年GDP与2013年末当地常住人口之比而得。
除上述说明外,图中其余数据均来自各省份统计局的公开公布。
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版权合作及网站合作电话:021-8&&&读者热线:
每经订报电话:&&&北京:010-&&&上海:021-&&&深圳:9
成都:028-&&&028-&&&广州:0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1全国各省市gdp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