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租房补贴公示单单出来了吗?有没有544号?

价值投资 | 投资大家谈股票
现在的位置:>所有文章列表
实战系列之三:用仓位调节心态
在股票操作过程中,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知道该买入或卖出某只股票时,但由于恐惧或贪婪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最终犹豫不决而错过好的操作机会。这就是我们知道该怎么做了,却不能做到“知行合一”。这往往是由于心态还不够成熟而造成的。
老白认为,股票的学习要经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基础知识、技能系统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达到这一阶段后,就能做到独立选股,独立分析了。
第二阶段是运用学过的知识有效的指导操作,严格的执行操作纪律。做到这一阶段后,才算真正的知行合一。而这一阶段是最难做到的,如果说第一阶段重在打基础,学外功的话,那么第二阶段就是重在修心,修练内功的过程。第二阶段重在心态的调整和情绪的控制上。
有了纪律不执行,说到底还是操作中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涉市不深的新股民(入市三年以内)来说,要想一步到位达到第二阶段是不现实的,心态的修行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实战经验的不断丰富,而在此之前,有效的仓位的管理,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不足。
在此次云梦学习班的测试中,该案例股有三个明确的买入信号,依次是突破均线的位置,这里可以运用学过的均线系统,K线系统来捕捉到这一买点;第二是突破颈线位,这里可以运用学过的形态分析技术,切线理论来捕捉到这一买点;第三是创新高位,这里可以运用学过的箱体理论,水平线技术,筹码理论来捕捉到这一买点。
事后,多数同学也可以清晰的分辨出来这三个最佳买点,但在当时多数同学却没有按系统信号去执行买入操作。这就是因为当时的恐惧心里影响了操作,因为此股突破后没有给大家充足的回踩时间,而是一气呵成的上涨,结果都傻眼了,只想着怕追高被套,结果却错过一次次的买入机会。
如果大家正确的运用位管理或许可以避免这一问题。不管是突破均线时,还是突破颈线位时,都可以先试探性的建仓,而从当时均线的形态上看,乖离并不大,即是后面回调,先期的建仓足以承受后面的回调幅度,即是后市再次回调出现破位,如果分仓介入的话,你的止损幅度仍在可控范围。反之,如果上涨,后面就可以顺利运用阶梯建仓法了,操作的主动权也就在你掌握了。
如此看来,分仓操作,是不是调节心态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呢。当你发现一只好的股票出现好的买点时,却又不敢肯定的时候,那就用分批建仓,以损定量法,来有效的平衡风险与机会。事实上,我从实战的感受来看,越是当初拿不准的买入操作,事后看都是成功抓到一波主升行情,越是当初坚定不移,恨不得融资买入的,事后看都是走失败的行情。运用分仓管理操作,给自己留一点回旋的余地,岂不是很好?!
本人发布的博文《苏宁电器(1上半年少计11亿租金?》,引起许多网友的讨论,赞同者有之,辱骂者有之。更有人把上周五苏宁下跌3%损失15亿市值的责任推到本人头上,对本人进行恐吓(不过恐吓的人自己先吓回去了,呵呵)。
这两天我一直在收集更多资料、向专业审计人士请教,现重申本人对苏宁电器(1上半年少计11亿租金的质疑,并回答网友的一些问题。对于那些完全没有看懂文章本意、直接拿中报说事的读者,不予回复。
怎么想到会去关注苏宁的租金?
其实这个问题在《证券分析》一书p195早有说明,现摘录其中一小段:租赁债务通常被忽视——长期租赁债务的问题过去一直为金融界人士所漠视,直到1931年和1932年,在先前的经济膨胀期中很多商业公司承租的数额庞大的资产使这些公司不堪重负,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才猛然被人们认识到。格雷厄姆先生的《证券分析》被奉为投资者的圣经,每一遍阅读都能有新的体会(这个和俺钟爱的《红楼梦》很相似,题外废话一句)。建议投资者好好读一读这本书。
少计租金与增发的联系?&&&
这个不好妄自揣测。
关于苏宁电器的回复博友老木头兄咨询了公司IR,如下:
刚打电话给苏宁IR,问那个上半年少算租金的问题。她说那个只是10年的预估,不影响报表,而且报表都是财务并经会计审计过的。第三季度报告的业绩预估不变。
博友熊熊的评论和本人的想法类似,如下:
说实话,这个问董秘完全没问到点上,董秘也基本等于没回答。
1:至少得问今年租赁费是54亿的概率有多大。
2:报表经过审计一句话就被打发啦,中报是未经审计的。就算经过审计,也不代表没问题。
3:预估今天不变不代表明天不变,中报的预估与三季报的预估就不一样。
本人从四大的朋友处获得的免费资讯
正常经营情况下,公司某年的租金费用会稍大于附注中的一年内的最低承诺租赁费,这对于本人几乎是常识。常识会不会是错的?我向一位混迹于四大的朋友(如果记得没错应该是在PwC和KPMG混过饭吃)进行了求教。征得他的同意,现将邮件内容公布如下。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四大人的严谨。如果他的答复有错,请不要将错误归结于他而归于我。毕竟,我们得到的是免费的咨询。
1、报表附注里的承诺项在你们会计师的审计范围内吗?
2、经营租赁承诺是个现金概念还是损益概念?
3、经营租赁承诺是个预估值吧?是怎么预估出来的?
4、正常情况下公司实际支付租金会超过最低承诺租金吗?
1、报表附注里的承诺项在你们会计师的审计范围内吗?这个我和审计的同事确认之后告诉你。因为我们做尽职调查肯定会看这个,但是审计可能未必,最新的披露规定我确认一下。(电话里他说如果是报表内容,则肯定在审计范围内。确认结果如下:是审的,就是以合同为依据。如果知道有重要的合同没签,那算审计范围受限,小的可以忽略。所以这个应该不会比实际相差太多,当然实际发生的多也属于正常。)
2、经营租赁承诺是个现金概念还是损益概念?这个是对未来的预期,所以影响预算里面的未来一年的损益,当然也要根据支付方式考虑在预估现金流里面。
3、经营租赁承诺是个预估值吧?是的。是怎么预估出来的?根据合同,因为是承诺,是具备法律效力的。
4、正常情况下公司实际支付租金会超过最低承诺租金吗?他们因为预估的是最低承诺租金,所以如果没有合同意味着就没有承诺,也就没有包括在内。所以实际支付的理论上都会超过这个数字。
很多人臆想围绕2300是在筑底,而且年底快来了,所以机会就可能随时出现。
一般地,大盘见底的标志必须是中小板创业板有机会,或者是率先见底才能有见底的基础。但是现在中小板创业板还在破位下跌,2300随时就可能击穿,这个底部在哪里呢。
如果现在是权重股也在和中小板创业板一起跌,那么还有可能把未来权重股的上涨理解为指数的底部。但是权重股上涨带领指数涨,这个底部也是虚假的。
今天权重股其实就在试图玩这个游戏:试图把指数拉红,制造大盘跌不下去的样子。但是创业板中小板那些主力是多么的鬼精。他们当然会利用这个机会逃跑了。
要知道中小板指数还高的离谱。
权重股现在已经在反弹,当他们的反弹不能带来市场转势,那就说明他们已经浪费了机会和能量。
看了一下很多分析文章,认为机会随时会出现。果真如此吗,现在小股票才开始撕破脸皮,这机会又会在哪里出现呢。
我现在不知道低点在哪里,但是明确的看到很多股票还要跌,而远不是那些说大盘很快就要上涨的观点。明明在跌偏要说涨,分析他的内心就是总该蒙对一次上涨,或者只是根据简单的技术分析得来一点感觉。
还是那句话:要读懂中国股市K线图下面发生的故事。
外盘最近较强,那是欧美联手放水的结果。我们连放水的动作都做不了,可以想象事情是多么严重。
记得去年2011年底时曾经有一个重要的“赌约”:赌2011年12月会是重要的时间窗口!但无法确定2011年12月会是高点还是低点?会是一次行情的转折点吗?还是一次行情途中的加速点呢?
一晃就已经到了2011年12月,这会是最后下注的时刻吗?
1、无法改变的历史!
①如果在上证指数月K线上设定周期为36个月间隔,不妨看看更有意思的事:几乎全部对应重要的转折点!
月份&&&&&&&&
1990年12月&&&&&
上证指数启始点
1993年12月&&&
1044.85&&&
高点,反弹行情的高点
1996年12月&&&
1056.68&&&
大振荡,对应着千点
1999年12月&&&
1341.05&&&
低点,519行情的第二波起点
2002年12月&&&
1348.71&&&
低点,波段(B浪)低点
2005年12月&&&
1074.01&&&
低点,略微偏离“股改牛市起点”
2008年12月&&&
1814.75&&&
低点,略为偏离1664.93的大底
2011年12月&&&&&&
②有一个十分神奇的现象:“12月份”是重要的转折时间点(或者说是“时间之窗”)!
2、难以琢磨的未来?
“2011年12月”可是这一已经重复了6次的奇妙规律的时间窗口!2011年12月会发生什么呢?其实部分的结果似乎也有了:
①目前已经是月线上的连续下跌调整了,恐怕不能算是“高点”;但能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低点”呢?
②行情的反转点难以期望!看看只能是依靠一次次“电击”式抢救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形势吧,能指望从这支所谓的经济晴雨表——股市上读出什么吗?
③但愿不要是行情途中的加速点啊!虽说2011年11月对应的已经不是什么高点了,可是还要警惕这里变成加速点,当心挖坑。
不妨再耐心等待一下,十几天后才能揭开真正的迷底,但值得期待!
》( 22:57:58) ()
毫无疑问,苏宁遇到股灾了。
我的一个朋友在我的“煽动”下,10元多开始试探性买入苏宁,9元多又买,共买了4万股。
周五收盘8.9元了,周末问我怎么办?答:越跌越买,开始“救灾”。
今天苏宁继续大跌,朋友在8.6元左右又买了5万股,已经买入9万股。
12.3元的定向增发价格,40%以上的无风险收益,就看你敢不敢拿。
苏宁,让这么多人恐惧,确实没有想到。
2011年既平安之后,苏宁也腰斩了,今年真是一个令人难忘的年份。
用闲钱,秉闲心,买入落难的大白马,3年之后再看今日救灾之成果。&
下面两个问答转自阿平的博客,阿平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苏宁电器长期投资者。
为自己打气的两段问答
答:您好,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公司一直以来均严格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未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答:您好,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公司2011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已获得中国证监会发审会审核无条件通过,目前正在履行豁免要约的审核程序,将在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文后实施。
评论:不仅是苏宁,零售行业都必须面对这个问题。苏宁大力发展自建店,买入优质门店就是应对之道。
租金高涨已成为(8.52,-0.40,-4.48%)等零售企业难以绕开的问题。为了规避租金风险,苏宁电器开始由单纯的租赁转向多元化综合开发。
  【《证券市场周刊》特约作者
弱水三千】房地产咨询服务公司高纬环球2011第三季度报告显示,亚太区尤其是香港、上海及北京消费市场基本稳固,导致中国城市商铺租金较高。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百强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经营成本的提高,包括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其中,连锁企业续约房租成本平均上涨约30%。
  租金高涨让百货老大(7.11,-0.16,-2.20%)百货选择关店撤离北京,而苏宁电器(002024.SZ)这样的电器连锁“老大”,当然同样面临租金高涨的难题。
  租赁费占销售费用近四成
  根据苏宁电器披露的信息,苏宁电器的租约一般签订的是长期合同。
  下面是年报中关联交易披露的一份租赁合同(部分)情况:日,公司签署《房屋租赁合同》,承租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南京市淮海路68号的苏宁电器大厦,租赁面积约为12000平方米作为商场和办公用房,租赁期自日起至日止,第一年租金为人民币1200万元人民币,以后每年递增2%。
  从这份姑且认为是公允的合同中了解到,商业地产租赁一般来说是长期合同,租金通常会逐年调整。
  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曾表示,像苏宁电器这样的零售商,和开发商签订的租赁合同大多是在十多年前,且是长期合约。那时租金都不高,有的甚至都没有签订每年递增的条款,现在很多合同都到期了,租金一涨就可能涨20%。
  苏宁的租金压力可想而知。苏宁电器年报里提到合同到期后的情形:“早期开设的连锁店租赁期限届满,面临租金成本较大幅度上涨或到期不能续租的压力和风险”。
  苏宁电器的租金主要在销售费用科目里归集统计,是销售费用中最大的项目。管理费用中的租金规模要小的多,而且与要讨论的问题关系不大,忽略不计。2010年公司发生的租赁费约为25.6亿元,占销售费用的37.6%。
  2004年上市至今,苏宁电器国内的连锁店家数从84家增加到1311家,这一期间的租赁费保持了相同的增速,复合增长率55.7%。2010年末公司连锁店面积的516万平米,简单计算而得的年租金为496元/平米。与公司大约15万的坪效相比,496元/平米的租金似乎显得无足轻重。
  事实上,因为零售企业的毛利率比较低,将租金与坪效简单相比意义甚微,租金与销售毛利相比更为直观和科学。
  租金/销售毛利这个指标的含义非常简单清晰,表示企业实现的1元销售毛利有多少需要以租金方式支付给房东。结果如图1。过去几年这一指标比较稳定,约为20%。也就是说,苏宁电器实现1元的销售毛利,有20%需要支付给业主。这是值得投资者重视的高比重。
  平米年租金下降的背后
  2010年,苏宁电器单位平米年租金为496元/平米,比元/平米的水平下降了5.7%。但看似简单的下降背后并不能总结租金下调这一结论。
  2010年,苏宁电器在二三线城市扩张,单位租金的下降主要因为销售渠道下沉、更多的店在二、三级市场开业引致。随着更多的早期店面租约到期,租金成本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恐怕不可避免。
  做一个简单的敏感性分析。保守假设苏宁电器的单位租金上调15%,其他的成本结构基本保持不变,看看对其净利润的影响如何。模拟运算的年份是2010年。
  计算显示,在上述假设下,租金上调影响苏宁电器净利润2.85亿元,使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下跌7%。
  对于苏宁电器来说,公司租下来的店面,无论刮风下雨客流如何,电器销售生意怎么样,租金都是刚性的、实实在在的。有人将租金比作固定资产折旧,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一类比是可取的。
  苏宁电器2010年报附注的经营租赁承诺事项显示,“根据已签订的经营性租赁合同,本集团未来最低应支付租金(一年以内)约为47.6亿元”。如果遇上电商强大竞争导致的客户流失,苏宁电器将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从图2可比店面销售额变化可以看到,2011年上半年增速仅为3%。
  从财务报表上直观看不出租赁费这一刚性负债。2010年底公司银行负债(短期借款、一年到期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三项之和)仅4.3亿元,相对于其439.0亿元总资产不值一提。通常投资者看到的是一家轻资产公司:2009年公司以29亿元的固定资产支持了583亿元的营业额。
  选择多种方式规避风险
  实践领域通常需要对租金进行调整以更好反应公司的财务状况。方法有两种:8倍租金法和租金现值法。两种方法的核心思路都是对经营性租赁形成的资产和负债状况进行模拟,并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行还原,进而调整损益表,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各类财务分析。
  8倍租金法是将企业当年的最低租金乘以8作为对经营性租赁形成资产价值和债务的估计;租金折现法则是通过对公司未来年度最低租金的贴现完成同样的目的。由于使用简便,8倍租金法在实务领域中的运用更为普遍。
  采用上述两种方法简单计算一下苏宁电器的资产负债率这个指标,用资产负债表计算的苏宁电器资产负债率为57%,8倍租金法调整计算后为71%。71%应该更能反映公司真实的经营风险。
  迫于租金的压力,苏宁电器的管理层正“按照‘租、建、并、购’的综合开发策略”。2010年,苏宁电器分别在临沂、泰州、大同、昆明、重庆、西安、大连、北京的核心商圈新增购置店项目8个,并成功在威海开设首个自行开发模式自建店,在上海开设首个合作开发模式自建店。
  苏宁电器年报显示,2010年固定资产比上一年大幅增加35%。可以这样说,与原先的物业租赁相比,公司正在以“租金资本化”方式显性的变重。
  同样想这么做的还有苏宁电器最大的竞争对手国美电器。国美电器(00493.HK)2011年9月发布公告称,国美电器将与全资附属公司鹏润、北京鹏润以及北京国美订立合营协议,设立物业公司从事物业开发及投资业务。但迫于股东压力,国美电器最终放弃这一计划。
&&&&&&&&&&&&&&&&&&&&&&
证券市场周刊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百强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经营成本的提高,包括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其中,连锁企业续约房租成本平均上涨约30%。
  租金高涨让百货老大(7.11,-0.16,-2.20%)百货选择关店撤离北京,而苏宁电器(002024.SZ)这样的电器连锁“老大”,当然同样面临租金高涨的难题。
  租赁费占销售费用近四成
  根据苏宁电器披露的信息,苏宁电器的租约一般签订的是长期合同。
  下面是年报中关联交易披露的一份租赁合同(部分)情况:日,公司签署《房屋租赁合同》,承租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南京市淮海路68号的苏宁电器大厦,租赁面积约为12000平方米作为商场和办公用房,租赁期自日起至日止,第一年租金为人民币1200万元人民币,以后每年递增2%。
  从这份姑且认为是公允的合同中了解到,商业地产租赁一般来说是长期合同,租金通常会逐年调整。
  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曾表示,像苏宁电器这样的零售商,和开发商签订的租赁合同大多是在十多年前,且是长期合约。那时租金都不高,有的甚至都没有签订每年递增的条款,现在很多合同都到期了,租金一涨就可能涨20%。
  苏宁的租金压力可想而知。苏宁电器年报里提到合同到期后的情形:“早期开设的连锁店租赁期限届满,面临租金成本较大幅度上涨或到期不能续租的压力和风险”。
  苏宁电器的租金主要在销售费用科目里归集统计,是销售费用中最大的项目。管理费用中的租金规模要小的多,而且与要讨论的问题关系不大,忽略不计。2010年公司发生的租赁费约为25.6亿元,占销售费用的37.6%。
  2004年上市至今,苏宁电器国内的连锁店家数从84家增加到1311家,这一期间的租赁费保持了相同的增速,复合增长率55.7%。2010年末公司连锁店面积的516万平米,简单计算而得的年租金为496元/平米。与公司大约15万的坪效相比,496元/平米的租金似乎显得无足轻重。
  事实上,因为零售企业的毛利率比较低,将租金与坪效简单相比意义甚微,租金与销售毛利相比更为直观和科学。
  租金/销售毛利这个指标的含义非常简单清晰,表示企业实现的1元销售毛利有多少需要以租金方式支付给房东。结果如图1。过去几年这一指标比较稳定,约为20%。也就是说,苏宁电器实现1元的销售毛利,有20%需要支付给业主。这是值得投资者重视的高比重。
  平米年租金下降的背后
  2010年,苏宁电器单位平米年租金为496元/平米,比元/平米的水平下降了5.7%。但看似简单的下降背后并不能总结租金下调这一结论。
  2010年,苏宁电器在二三线城市扩张,单位租金的下降主要因为销售渠道下沉、更多的店在二、三级市场开业引致。随着更多的早期店面租约到期,租金成本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恐怕不可避免。
  做一个简单的敏感性分析。保守假设苏宁电器的单位租金上调15%,其他的成本结构基本保持不变,看看对其净利润的影响如何。模拟运算的年份是2010年。
  计算显示,在上述假设下,租金上调影响苏宁电器净利润2.85亿元,使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下跌7%。
  对于苏宁电器来说,公司租下来的店面,无论刮风下雨客流如何,电器销售生意怎么样,租金都是刚性的、实实在在的。有人将租金比作固定资产折旧,从某种程度上看,这一类比是可取的。
  苏宁电器2010年报附注的经营租赁承诺事项显示,“根据已签订的经营性租赁合同,本集团未来最低应支付租金(一年以内)约为47.6亿元”。如果遇上电商强大竞争导致的客户流失,苏宁电器将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从图2可比店面销售额变化可以看到,2011年上半年增速仅为3%。
  从财务报表上直观看不出租赁费这一刚性负债。2010年底公司银行负债(短期借款、一年到期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三项之和)仅4.3亿元,相对于其439.0亿元总资产不值一提。通常投资者看到的是一家轻资产公司:2009年公司以29亿元的固定资产支持了583亿元的营业额。
  选择多种方式规避风险
  实践领域通常需要对租金进行调整以更好反应公司的财务状况。方法有两种:8倍租金法和租金现值法。两种方法的核心思路都是对经营性租赁形成的资产和负债状况进行模拟,并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进行还原,进而调整损益表,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各类财务分析。
  8倍租金法是将企业当年的最低租金乘以8作为对经营性租赁形成资产价值和债务的估计;租金折现法则是通过对公司未来年度最低租金的贴现完成同样的目的。由于使用简便,8倍租金法在实务领域中的运用更为普遍。
  采用上述两种方法简单计算一下苏宁电器的资产负债率这个指标,用资产负债表计算的苏宁电器资产负债率为57%,8倍租金法调整计算后为71%。71%应该更能反映公司真实的经营风险。
  迫于租金的压力,苏宁电器的管理层正“按照‘租、建、并、购’的综合开发策略”。2010年,苏宁电器分别在临沂、泰州、大同、昆明、重庆、西安、大连、北京的核心商圈新增购置店项目8个,并成功在威海开设首个自行开发模式自建店,在上海开设首个合作开发模式自建店。
  苏宁电器年报显示,2010年固定资产比上一年大幅增加35%。可以这样说,与原先的物业租赁相比,公司正在以“租金资本化”方式显性的变重。
  同样想这么做的还有苏宁电器最大的竞争对手国美电器。国美电器(00493.HK)2011年9月发布公告称,国美电器将与全资附属公司鹏润、北京鹏润以及北京国美订立合营协议,设立物业公司从事物业开发及投资业务。但迫于股东压力,国美电器最终放弃这一计划。
昨晚看朱德庸的访谈,被感触。朱先生认为童年才是真正的自我。能将兴趣和生活所需结合起来的人是幸福的,但大多数人也许只能在生活所迫和兴趣之间寻找平衡。
例如牛牛小朋友的生活就充满了单纯、简单的快乐,一只彩色粉笔,在地上涂抹;一根棒棒糖,含着肆意流口水;在公园发现一只蚱蜢,拿捏着观摩......有时候我很羡慕他,尝试着跟他一起去发现更多的,不起眼的小快乐。这个时刻,什么见鬼的票子、职位、竞争,都是浮云吧?真心希望他以后也能如此一般的保持追求单纯、简单快乐的心。
有朋友问我,价值投资天天谈企业竞争优势,但是到底如何去识别优势呢?我个人的看法是,优势应该体现在企业在产业链格局中的有利地位。其有利性根据行业特性的不同而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分析,首先要读懂这个行业,才能进一步抓住企业间的命门。下面是我对于产业链分析的一点思考,仅供参考,也欢迎更多的讨论。
1,企业上游分析:作为企业的供应链上端方向,需要考虑的主要是
资源的获取:上游资源过于稀缺,将一方面限制企业的成长空间和速度,另一方面影响企业的议价能力的高低
成本趋势:上游资源的的中长期成本趋势是向上还是向下,特别是占产品成本比重最大的那类原料,对企业的盈利造成的影响有多大
这个环节的上上签当然是:资源充分无瓶颈,中长期成本趋势向下;其次是资源稳定,成本稳定。
2,企业下游分析:作为企业的销售方向,主要的考虑是
客户粘性:下游更换供应商的代价高不高,主要是哪些方面的代价(质量隐患、成本提高、协作熟练度)
需求硬度:在下游角度看,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唯一而不可替代的,还是同时有可替换的不同类别产品
需求偏好:下游对于需求的偏好在于成本低廉,还是技术先进性,还是品质要求最重要,或者是某种服务及时相应性,还是其它什么
产业类别:对下游提供的是标准化还是非标准化的产品,供应模式是批量模式还是个性化模式,地域性强烈不强烈
扩张成本: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企业为占据越来越大市场而付出的成本能否趋于稳定
议价能力:下游对于企业而言的议价能力,将会影响到企业在现金流、以及原材料波动期间的成本转嫁也就是利润的平稳
最好的行业下游特性是:客户粘度高、或更换成本高昂、需求硬度强、批量模式下的标准化产品、地域性不强烈、扩张成本小、对于下游的议价能力强的。
3,企业同层竞争分析:根据前面上、下两个方向的行业特性,倒推企业的竞争优势类别及能力
竞争优势是什么:优势是指已经对竞争对手产生了明显压制的能力,但这一方面又并非竞争对手完全难以逾越的,是可以被追赶并且反超的。优势是阶段性的,不稳定的
是否存在竞争壁垒:壁垒是指完全对竞争对手产生了市场阻断作用的能力,这一方面的能力竞争对手非常难以获取和颠覆。壁垒是长期的,相对稳定的
【几点思考总结】:
优势与劣势在一线之间。上游资源的稀缺性是企业发展的风险,但如果企业将此资源予以垄断性采购能力,则又变成了企业的竞争壁垒。但壁垒本身只是阻断对手,若资源稀缺到了影响企业满足下游需求,或者大大提高企业成本的地步,则又变成了弱势。
不同的下游特性很大程度上影响投资价值。比如地域性强烈、扩张成本太高、客户粘度低、非标准化的下游特征,企业往往难以快速的扩张,或者难以高度的垄断市场。
下游的特征还对企业的能力类别有决定性的影响。比如,客户的价格敏感度很高的,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进而推导为规模+生产方式+管理效率等方面)提出了高要求;而产品占客户总投资比例很低的类别,则往往品质优势更重要,这就对企业的技术、质量、口碑等方面更重要;而技术先进性作为客户重要诉求的类比,则对企业的研发优势、更新换代的能力更为突出。所以要根据不同的行业特性,来询证企业的相对应竞争优势是否突出和稳固。
若企业在上游、下游都建立了强大的竞争优势的(优势宽度),且这种优势的追赶周期会很长(优势长度),而恰好下游需求硬度又趋向走高的时候,则就将构成一个优秀的投资标的机会。&
虽然“男怕入错行”已经相当经典的描述了行业的重要性,但其实就行业的选取而言,并不是我们投资中最困难的一步。因为现实是明摆着的,真正新兴而有有巨大发展前途的行业是比较明确的,无非更多的聚集在消费、医疗卫生、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新能源、新兴服务业等几个大领域以及其下属细分行业中,详细列的话也不过是十几个,如果投资仅是找到这些行业就可以,那么就简单了,但显然并非如此。
毫无疑问新兴行业之所以诱人,是因为其巨大的发展前景。无论是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国家社保逐步完善共同驱动的医药及医疗服务市场,还是中国经济漫长结构性调整背景下的节能环保行业,都是如此。然而众所周知的是,非常具有前景的新兴产业并不一定带来良好的回报,甚至会导致亏损。最明显的例子如纳斯达克的互联网案例。个人认为瞄准成长的同时如何规避“成长陷阱”,可能是在进行这类投资中特别需要注意、甚至是决定成败的问题。以下列几个主要的考虑因素供探讨:&
第一,需要考虑行业的基本特性:
无论是不是新兴产业,有一些基本属性是不会变的,而有时候这种基本属性相比行业的表面差异更容易决定行业中企业的前途。比如周期性问题,到底这个行业是否具备强烈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过于强烈的周期波动性,会导致企业的盈利环境极其不稳定。又比如行业是否容易产生差异化优势?一个所有企业都难以建立起差异化优势的行业,是注定难以产出卓越的企业的,因为竞争虽然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却又是企业利润的“万恶之源”。再比如行业的基本发展特征是如何的,是主要靠重资产型的规模扩张还是轻资产乃至于无形资产为主的低边际成本扩张模式?不同的模式对于企业业绩的弹性和竞争特性都有影响;还有比如行业的未来竞争格局到底是否可能产生寡头竞争的集中度,还是无论如何也难以垄断的散沙式市场?等等……
类似的行业基本特性的组合,将能够勾勒出一个行业在“前景无限”面具背后的“价值含量”到底几何,从而将资源更加的聚焦在“大前景+高价值”的产业中。
第二,如何避免“一将功成万骨枯”:
即便是在一个具备了高价值的行业中,也依然可能良莠不齐。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由于发展格局甚至商业模式都非常的不稳定,技术更新换代极快,因此如何避免在行业投资中遭遇“一将功成万骨枯”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里可能首先需要思考挖掘出在行业胜出的要素是哪些,并以这些要素去逐一考察目标企业。这里特别提出一个观点,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层可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很简单,这类大行业中的小公司,有活力但同时抗风险性差,且时刻面临抉择和岔路口,良好的行业前景和盈利能力会吸引着逐利的资本疯狂的进入,而如何面对这些挑战,管理层的能力无疑是最关键的。这正如巴菲特一谈到比亚迪,并不谈过多的结构性优势,而是大谈特谈芒格是如何欣赏王传福本人一样。另外,公司的历史记录可能非常重要,一个曾经不断做出好成绩的企业更容易继续成功下去。&
第三,好公司与好价格之间的平衡:
无数的证据表明,即便是高价值行业中的好公司,如果不幸在一个很高的价位上买入,也将很大程度上摊薄其长期的投资回报率。这可能是投资人面临的一个很难的关口,但如何在市场的群体性阶段性偏好和由此导致的市场波动中,以合理的价位买入看好的公司,必然是一个重要的功课。这里当然有一定的运气因素,但更关键的是对于企业的估值与市场情绪的把握。如果说行业和企业分析更多是科学范畴,那么这个功课可能就更多体现的是投资艺术性的一面了。但归根到底,估值还是一个关于我们能对这个行业和企业看多远,看多深的问题。所以以企业为本出发,定性为核心应该是首要的,定量有时候不得不是模糊的。但无论如何,再新兴和美好的行业或者企业,也一定遵守着世界证券史近百年的一个地球引力:安全边际。所以如何做好这2者的平衡,可能是相当考验投资者的地方。
总之,我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发现一个行业或者公司的美妙之处可能并不困难(那也正是吸引投资者蜂拥而入的理由)。但投资显然并不是一个只看美好或者只讲故事的地方,特别是对于一个有志于创造长期优良业绩的基金或者投资人而言,更是如此。此外,无论对于任何行业中的企业来说,其投资的基本逻辑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护城河+安全边际。历史上所有曾经被认为“可以例外”的案例最终全部回归“护城河+安全边际”的地球引力,至今为止无一例外。
因此,面对新兴行业的浪潮扑面而来让人激动万分的同时,我们也许更需要的不是兴奋的加入大合唱,而是在挑选的时候多在心理默念几次那最久远而纯朴却又永不过时的投资箴言......&
注:我希望这样的文字不会被理解为对新兴产业群体的一次唱衰。实际上经常来这里的朋友应该都清楚我对于新兴产业以及大消费等概念很早以前就高度看好其长期前景。还是那句话,不同的周期和视角得出的结论就会不同---就像我从来不认为6124会是中国股市的顶部,如同我同样不认为6124点的买入是个好主意一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预备党员公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