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在珠海或中山工作的湘南学院附属小学人,尤...

珠海市2009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生名单(1197人)
| | | | | | || |
珠海市2009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生名单(1197人)
珠海市2009年医师资格考试考生名单(1197人)&&&&序号&姓名&报名编号&工作单位&毕业学校名称1&罗继林&&珠海市香洲区前山街道前山社区卫生服务站&广东省肇庆卫生学校2&张晓勇&&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韶关学院3&陈相猛&&珠海嘉济医院香洲门诊部&济宁医学院4&田云&&珠海嘉济医院香洲门诊部&南华大学5&纯纳&&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延边大学6&陈丽梅&&珠海市香洲区翠香街道翠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紫金县卫生学校7&庞美华&&珠海市香洲区翠香街道青竹社区卫生服务站&平果卫生成人中等专业学校8&赖宇惠&&珠海市香洲区吉大街道九洲社区卫生服务站&郴州医专中专部原郴州卫生学校9&周扬&&珠海君康中西医结合门诊部&10&廖一凡&&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11&王晓玲&&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12&黄日林&&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13&潘雪梅&&香洲区人民医院&黄冈市卫生学校14&林成娜&&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南宁地区民族卫生学校15&诸云英&&珠海高栏港经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所&湛江卫生学校16&胡意&&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卫生院&衡阳医学院17&吴祖昌&&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卫生院&18&陈秀君&&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卫生院&19&黄奕元&&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卫生院&20&赖扬忠&&珠海阳光医院&21&林旭夔&&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卫生院&广东佛山职工医学院22&苏永协&&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卫生院&23&邓婉玲&&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卫生院&24&刘杰英&&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卫生院&赣南医学院25&陈彬娜&&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卫生院&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6&刘素娟&&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卫生院&赣南医学院27&杨小琼&&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卫生院&珠海市卫生学校28&曹钦珍&&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卫生院&韶关学院29&黄森湛&&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卫生院&赣南医学院30&刘伟新&&珠海市香洲区翠香街道山场社区卫生服务站&梅州市卫生学校31&林进崇&&香洲区南屏镇洪湾卫生站&32&陈秀纯&&珠海市香洲区南屏镇卫生院&33&林学良&&珠海高新区唐家湾医院&同济医科大学34&黄光烦&&珠海同泰门诊部&新兴中药学校35&毛建波&&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珠海市卫生学校36&吴军&&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37&李洪梅&&珠海上n医院&九江医学专科学校38&刘作树&&珠海市香洲区前山街道翠微社区卫生服务站&韶关学院39&全良柱&&珠海市香洲区湾仔卫生院&40&周冬梅&&珠海市香洲区湾仔卫生院&赣州地区卫生学校41&胡德操&&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惠州市卫生学校42&李圆菲&&珠海市香洲区湾仔卫生院&南华大学43&陈卫龙&&珠海市香洲区湾仔卫生院&44&陈燕&&珠海市香洲区翠香街道桦社区卫生服务站&45&梁汉霞&&珠海天伦不孕不育专科医院&同济医科大学46&轩闻涛&&珠海天伦不孕不育专科医院&47&李武红&&珠海市香洲区拱北街道岭南社区卫生服务站&湖南省广播电视大学附属中等专业学校48&张德佳&&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广东省肇庆卫生学校49&陈维国&&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广东省肇庆卫生学校50&梁冬梅&&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广东省肇庆卫生学校51&庞天骄&&珠海嘉济医院香洲门诊部&52&谢晓南&&珠海市香洲区拱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沙医学院53&蔡高安&&珠海市香洲区拱北街道北岭社区卫生服务站&宜春学院54&赖思琦&&珠海市75406部队卫生队&55&李新红&&珠海市香洲区吉大街道怡景社区卫生服务站&湖南省耒阳市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56&黄欢群&&古总权西医诊所&衡阳医学院57&黄日平&&珠海市香洲区翠香街道青竹社区卫生服务站&58&詹云凤&&珠海南方门诊部&赣南医学院59&王亚佟&&白求恩医科大学珠海门诊部&60&林小燕&&珠海市香洲区吉大街道吉社区卫生服务站&临床医药学院61&杨颖秋&&珠海市香洲区吉大街道吉莲社区卫生服务站&62&龚健宽&&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卫生院&长江大学63&徐国贤&&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卫生院&珠海市卫生学校64&卢森&&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卫生院&南华大学65&黎秀娟&&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卫生院&赣南医学院66&林雪娟&&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卫生院&零陵九疑山专修学校67&阮柳媛&&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卫生院&郴州医专中专部原郴州卫生学校68&周伟庭&&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卫生院&郴州医专中专部原郴州卫生学校69&黄立昌&&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卫生院&赣南医学院70&刘晓丹&&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卫生院&赣南医学院71&何雄智&&珠海高新区金鼎卫生院&吉首大学72&林学云&&珠海高新区金鼎卫生院&广州卫生学校(广州市护士学校)73&林武&&珠海高新区金鼎卫生院&74&李路&&珠海高新区金鼎卫生院&75&孟凡建&&珠海高新区金鼎卫生院&76&姚德芹&&珠海高新区金鼎卫生院&77&杨富安&&珠海高新区金鼎卫生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78&林友沛&&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79&谭亦好&&珠海市斗门区侨立中医院&宜春地区卫生学校80&唐晓媛&&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81&司延栋&&珠海市斗门区侨立中医院&山东省卫生学校82&林达乐&&珠海市斗门区侨立中医院&83&罗媛华&&珠海市香洲区拱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4&黄孟丽&&珠海兰埔门诊部&湘南学院85&张璞&&珠海市香洲区拱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6&杨汉东&&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卫生院&87&何仲喜&&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卫生院&赣南医学院88&李水杉&&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卫生院&89&许云龙&&珠海市斗门区乾务镇卫生院&右江民族医学院90&陈敏芝&&珠海上n医院&91&梁晓燕&&珠海上n医院&92&曾惠贤&&珠海市斗门区妇幼保健院&93&廖玲&&珠海市香洲区香洲医院上冲门诊部&广东佛山职工医学院94&汪洋&&珠海高栏港经济区南水医院&95&刘正坤&&珠海市香洲区惠爱医院&96&黄木楚&&珠海市香洲区人民医院&珠海市卫生学校97&王兆平&&珠海白云康复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98&柴佳妮&&珠海市香洲区吉大街道吉莲社区卫生服务站&99&陈美竹&&珠海方华医院&100&梁艳芳&&珠海市斗门区斗门中心卫生院&101&徐兴淮&&珠海市香洲区拱北街道夏湾卫生站&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卫生学校102&赵建豪&&珠海市斗门区斗门中心卫生院&103&邝艺敏&&珠海市斗门区斗门中心卫生院&104&焦泽霖&&珠海市香洲区前山办莲塘卫生站&皓南医学院成人教育学院105&邝凤兰&&珠海市斗门区斗门中心卫生院&106&黄勉&&斗门白蕉工业开发集团医务室&107&吴军&&珠海上n医院&江西医学院108&刘玲&&珠海上n医院&咸宁学院109&曹亿&&珠海市拱北办华平社区居委会卫生站&110&黄白沙&&珠海市香洲区湾仔卫生院&111&刘天民&&珠海拱北口岸中西医门诊部&112&严东霞&&珠海市计划生育综合门诊部&113&唐香梅&&珠海斗门现代门诊部&114&韩文雅&&珠海上n医院&115&胡国洪&&南水长安社区卫生服务站&珠海市卫生学校116&廖卫国&&珠海市研究所门诊部&咸宁地区卫生学校117&黄晓龙&&珠海市金湾区三灶医院&118&赵仕佳&&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卫生院&119&梁玉敏&&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卫生院&赣南医学院120&林番送&&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卫生院&珠海市卫生学校121&黄章荣&&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卫生院&122&王玲&&珠海市香洲区香洲医院凤凰门诊部&湖南省隆回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123&刘志平&&珠海市香洲区香洲医院凤凰门诊部&湖南省湘南卫生中等专业学校124&巫剑&&珠海市体育服务总公司卫生所&梅州市卫生学校125&陈正锟&&珠海斗门西浦门诊部&126&陈冬梅&&珠海天伦不孕不育专科医院&珠海市卫生学校127&吴平安&&珠海上n医院&128&熊晓芹&&珠海市香州区前山街道兰埔卫生站&湖北省潜江市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129&蔡翠芳&&珠海市香洲区前山街道东坑社区卫生服务站&江西省卫生学校130&邱协飞&&珠海市香洲区吉大街道吉莲社区卫生服务站&武昌县卫生学校131&徐涛&&珠海市香洲区翠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2&陈义&&珠海市华生综合门诊部&湖南省宁远县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133&雷平&&珠海嘉济医院&湖南省沅陵县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134&徐小春&&珠海中珠门诊部&江西医学院135&胡少君&&珠海高新区金鼎卫生院&136&唐国师&&珠海高新区金鼎卫生院&137&陈振壮&&珠海高新区金鼎卫生院&138&周勤&&珠海高新区金鼎卫生院&139&胡玲玲&&珠海白云康复医院&140&齐萌&&珠海市香洲区香洲医院凤凰门诊部&141&苏勇峰&&珠海市香洲区吉大街道水湾社区卫生服务站&142&李秋鸣&&珠海市香洲区前山街道界涌卫生站&韶关学院143&赵荣辉&&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斗门村卫生站&咸宁学院144&周自满&&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坭湾村卫生站&珠海市卫生学校145&陈瑞爱&&珠海市斗门区斗门中心卫生院&146&卓东升&&珠海上n医院&肇庆卫生学校147&武东全&&珠海武氏中医推拿诊所&成人教育学院148&宋晓东&&珠海市拱北办华平社区居委会卫生站&149&李爱娣&&珠海市香洲区狮山街道南香社区卫生服务站&长沙医学院150&张康&&珠海嘉济医院&湖北职业技术学院151&曾斯佑&&珠海市香洲区前山街道造贝社区卫生服务站&湖南郴州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152&谢克毅&&珠海市香洲区前山街道梅溪社区卫生服务站&广东佛山职工医学院153&胡明茜&&珠海市香洲区香洲医院凤凰门诊部&154&彭香莲&&珠海博爱女子医院&湖南省娄底卫生学校155&刘亚鄂&&珠海博爱女子医院&宜昌市当阳卫生学校156&刘坤&&珠海博爱女子医院&玉林市卫生学校157&刘火顶&&珠海六和医院门诊部&158&李民锋&&珠海市香州区前山街道造贝社区卫生服务站&梧州地区卫生学校159&朱晔&&珠海市香洲区前山街道福溪卫生站&160&罗顺葵&&珠海市香洲区前山街道福溪卫生站&161&卓瑜&&珠海市华生综合门诊部&162&黄朝霞&&珠海博爱女子医院&邵阳市卫生学校163&沈谏娣&&珠海市平沙医院&164&陈燕玲&&珠海市平沙医院&165&聂才龙&&珠海市平沙医院&166&赖燕华&&珠海同泰门诊部&167&王淑安&&珠海同泰门诊部&168&李正谋&&珠海市平沙医院&169&蔡嘉惠&&珠海市平沙医院&170&赵永梅&&珠海上n医院&珠海市卫生学校171&陈妙燕&&珠海市平沙医院&172&林育娥&&珠海市香洲区香湾街道北堤社区卫生服务站&173&伍锋清&&珠海市斗门区井岸镇西埔村卫生站&广东佛山职工医学院174&杜国能&&珠海市平沙医院&175&何冠曦&&珠海市妇幼保健院&176&邝洁兰&&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宜春学院177&袁梁玉&&珠海市妇幼保健院&178&罗颖&&珠海市妇幼保健院&赣南医学院179&何为&&珠海市妇幼保健院&180&庄志成&&珠海市妇幼保健院&赣南医学院181&刘琼珠&&珠海市妇幼保健院&182&于文婧&&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北华大学183&何蓉&&珠海市妇幼保健院&184&黄翠&&珠海市妇幼保健院&宜春学院185&王嘉戎&&珠海市妇幼保健院&186&翟世源&&珠海市妇幼保健院&187&沈炜媚&&珠海市妇幼保健院&188&殷纳新&&珠海市妇幼保健院&189&尹志伟&&珠海市妇幼保健院&郧阳医学院190&朱锋&&珠海市妇幼保健院&191&雷辉&&珠海市妇幼保健院&192&何忠&&珠海市妇幼保健院&193&叶佩娱&&珠海嘉济医院&194&熊寿贵&&珠海市妇幼保健院&195&李丽&&珠海市妇幼保健院&196&池宏东&&珠海市妇幼保健院&197&丘新足&&珠海市妇幼保健院&198&黄悦强&&珠海斗门区白蕉镇卫生院&衡阳市卫生学校199&彭媛娜&&珠海博雅医院&兴宁市卫生成人中等专业学校200&周晓瑜&&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卫生院&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评论加载中...
(必填项)
评论内容:
&&&&&&&&&&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珠海市卫生和计划生局2014年事业单位.doc2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2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珠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2014年事业单位
招聘参加笔试人员名单(共851人)
序号 报考单位 报考岗位 姓名 性别 毕业院校
1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1儿科 马海燕 女 河北医科大学
2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1儿科 刘婷 女 重庆医科大学
3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1儿科 卢美君 女 重庆医科大学
4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2产科 陈端婕 女 广州医学院
5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2产科 张晓曼 女 广东医学院
6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2产科 刘美君 女 赣南医学院
7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2产科 林伟斌 男 遵义医学院
8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2产科 陈晓冰 女 遵义医学院
9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3儿科 梁增希 男 广东医学院
10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3儿科 梁美玉 女 暨南大学医学院
11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3儿科 黄琳 女 广西医科大学
12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3儿科 吴英会 女 遵义医学院
13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3儿科 郭锐 女 河北医科大学
14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3儿科 余显甲 男 广东医学院
15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4耳鼻喉科 罗彬 男 南方医科大学
16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4耳鼻喉科 周克 男 衡阳医学院
17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4耳鼻喉科 冯国权 男 广东医学院
18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6消化内科 陈义春 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19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6消化内科 刘继全 男 遵义医学院
20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6消化内科 张毅 男 广东医学院
21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6消化内科 戴子豪 男 辽宁医学院
22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6消化内科 林耀宗 男 广东医学院
23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6消化内科 黄思文 男 中山大学
24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7呼吸内科 潘祖光 男 广州医学院
25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7呼吸内科 钟婉婷 女 遵义医学院
26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7呼吸内科 刘欧琦 女 南方医科大学
27 珠海市人民医院 A08急诊科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你的位置:
& 详细内容
全球龙川同乡联席大会下月中旬召开千余名嘉宾聚首珠海
本报讯 记者康振华
见习记者刘洋报道:全球龙川同乡联席会议第五次大会将于11月13-15日在珠海召开,来自世界多个国家、港澳台地区及国内各地的各界客属精英将聚首珠海,共谋发展,共襄盛举。昨日,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陈洪辉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召开协调会,部署全球龙川同乡联席大会筹备工作。陈洪辉要求:各单位要进一步增强主人翁意识、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协助大会筹委会细化工作环节,精心谋划组织,把本届大会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成效,向全球客属同胞彰显珠海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城市气度与魅力。
全国政协委员、全球龙川同乡联席会议主席吴惠权主持会议,珠海市龙珠经济文化发展协会会长黄伟林汇报了全球龙川同乡联席会议第五次大会基本情况和筹备工作情况。
陈洪辉表示,全球龙川同乡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在珠海举行,可以向世界客属同胞充分展示珠海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推动对外合作交流,宣传推介珠海,为城市的发展引入新力量、注入新动力、汇聚正能量。也是构建城市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内在要求。陈洪辉强调,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积极配合,抓好落实,把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抓紧抓实,尤其要做好会务协助、服务保障、投资环境推介、宣传报道及安全保障等各项工作。
广东分为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其中客家民系有2000多万人。龙川县被称为“客家古邑”,是广东四大古县之一。目前有约33万多龙川籍海外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各地,有3万多龙川人在珠海工作、生活。
据了解,来自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嘉宾将参加全球龙川同乡联席会议第五次大会。
24小时点击排行如题,本人是中大珠海校区的某四年建制学院的一男生中大的同学都知道,珠海校区是坐落于美丽又偏远的唐家湾中的,这也是所谓“山中大学”的来历,而中大的南校,东校甚至于北校都在广州,占据了中大传统的资源以及非常社会化的环境,而随着珠海校区这两年大批院校的回迁,珠海校区的衰落已经大家能看到的,相比起生机勃勃的东校,珠海就像个养老院。这给如今仍在珠海而且将持续呆在珠海四年的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惑。之前问过,想过,也搜索过关于珠海校区的利弊。当然,所有的回答都让我很失望,说得最多的无非就是在哪儿都得看自己之类的话云云。而我想知道的是在珠海四年会损失多少资源(实习,考研,商业社会环境,心态),而这样的相对应的会带给我什么?虽然我知道各人各异,但是我依然想知道具体的,多人的感受。在珠海一年的学习生活让我对这个地方的情感变得无比复杂同校校友勿喷,即将大二的我也对自己的迷惑感到不安,只想听到大家切身的感受。
对于你说的实习,求职,商业社会等因素,我的回答是,我大四刚来广州找工作的时候感觉挺大的!但是我现在想回来,其实还真的是你最讨厌的那句话,靠自己。困难会比一般广州的学生多,但是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而且这些路真的不是白走的。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确定了你的方向,读研啊,工作啊,等等,哪怕不确定,也是要在大二就开始准备的,起码要了解一些基本的信息,比如你感兴趣的实习要从什么方法来获得,你想要做的事情需要经过哪些步骤,而且需要很具体的方法跟时间规划,而不是简单觉得,找实习靠投简历这种。要具体到你想去的行业,甚至公司一般会啥时候招实习,招实习的形式,看重什么等等。最晚大二结束一定要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师弟加油吧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成为学校未来几年发展的重心。 &br&&br&&br&时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郑德涛2015年4月说:未来若干年学校发展做增量的重点将放在珠海校区,新引进的包括院士在内的高层次人才、新招聘的教师和科研人员、扩招的研究生培养规模、大型的科学装置和科研平台、新的重大项目、新建设的整建制学院等等,大部分都将安排在珠海校区。譬如,在珠海校区要新建设10个左右达到一流水平的整建制学院(或直属系),构建起涵盖人文、社会科学、理学、工学和医学相对独立完整的优势学科体系,进一步打造优势学科的特色,提升学科水平以及在国内、国际上竞争力和影响力。可以预计,到2020年,在校区的常驻教师、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都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br&&br&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我们不仅计划将重大的平台和项目设在珠海校区,新引进的院士、“千人”、长江学者和他们的团队也主要落户珠海,还将在那里开办10—12个整建制的学院,在珠海增加1000名常住校区的教师和研究人员。珠海校区的学院可能会和南校区的学院重叠——两个校区许多学院的名称相同或类似,学生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基本一致。珠海校区各学院建成后,全校约30%的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会在珠海上学。包括“天琴”计划在内的一批国家级科研平台将落户珠海,对珠海的创新驱动战略应能起很好的助推作用。   我们也与珠海市合作,正在找世界上最好的设计师,为珠海校区做校园规划。就像南校区的校园格局是近百年前就确定下来,珠海校区的规划和建筑也要“管”百年以上——学子们一代代都会回母校寻找精神家园、寻找记忆和梦想的,我们办学要想起码100年的事情。   我是学历史的,明白当下的机会,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太可能会有。中山大学2015年发展研讨会教授发言摘编 陈春声表示,中大珠海校区还将建设国际首家大学天文台和天文馆,并建设引力物理实验山洞、建设“天琴计划”国家级重大科学研究平台,万吨级海洋科考船以及核工程与技术和食品安全领域国家级科学研究平台,汇聚国际国内优势资源,全面提升珠海的核心创新力,助力珠海经济社会发展。将珠海校区建设成为具有一流办学水平和广泛国际声誉的现代化滨海校区。&br&&br&  另据了解,为了增加珠海校区的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中大还将在此建设博物馆和音乐厅等文化设施。计划总投资1.7亿元的多功能体育馆也于去年11月动工建设,预计2017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校区范围内的海湾大道也将改造为景观绿化带,修建人工沙滩,使之成为全国唯一拥有沙滩的高校。&br&中山大学党委常委、校长罗俊2015年4月说: 最大的第一个信心 还不是你们给我的 给大学多少支持 而是你们把珠海规划得如此美丽 这样的一个宏图如此漂亮 而且未来的憧憬如此美好 使得我觉得在这个地方发展大学 是一个必然的 是坚定的 所以更加坚定了我们在珠海校区 做大做强中山大学以极大的信心 所以在这样一个校区不是只做广州校区的补充 它不是一个配角 应该扮演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不可替代的角色 而更重要的应该是 珠海未来提升品位 腾飞的一个支点 罗俊指出中大与珠海不仅对未来有着足够的信心,还有着共同的发展信念和15年来彼此的信任。现在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一定能实现各自的梦想,建设共同的美好家园。&br&&br&&br&&br&&img src=&/204a6efb1d54ec5d9ae06_b.png& data-rawwidth=&567& data-rawheight=&3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7& data-original=&/204a6efb1d54ec5d9ae06_r.png&&&br&&br&计亮年院士(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我于1975年来中大的时候,无机化学实验室几乎什么仪器设备都还没有,现在中大无机组在全世界的论文引用率却排在前列。靠什么呢?靠中大有个很好的领导集体。我接触过中山医柯麟老院长,曾到过他家去,和他儿子是同事。我来中大前后经历了9任中大校长,我觉得每位校长都继承了学校好的传统,特别是包容性很好,像我,前任李延保书记,黄达人老校长都不是广东本地的。我1982年从国外回来,黄焕秋校长马上从刚完工的测试中心大楼腾出一间房子给我做实验,学校两位副处长亲手将设备搬到我的实验室。&p&我觉得学校建设要冲上去有三 条:第一要有个好书记好校长及其领导班子。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李延保书记与黄达人校长上任后,他们兢兢业业,勇挑重任,团结广大师生员工,为学校一心一意谋发展,使中大在随后几年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如果领导不是这样,而是处处只为自己的利益和小集团作打算,那学校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发生倒退;第二进来的学生要勤奋;第三进来的研究生素质好,带起来容易,素质不好就特别不会团结人,作为学科带头人一定要能团结大家。&/p&&p&另外,我觉得大家在拼搏过程中,要有顺其自然的心态,要注意身体健康。&/p&&img src=&/7b6e2be3a27f3ab5046b3_b.png& data-rawwidth=&567& data-rawheight=&7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7& data-original=&/7b6e2be3a27f3ab5046b3_r.png&&黄天骥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br&&p&昨天听了一天好的报告,从罗校长到郑书记的讲话,让人振奋激动。我觉得,我们学校正面临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罗校长力争我校进入“第一方阵”的提法。当然,它与历届领导提出争取成为“世界一流”、“全国前列”的设想一脉相承,但明确的提法,是重要的,它能更具体,更鲜明,因而更具操作性。别以为“提法”无关紧要。说句笑话,我刚才翻看分组名单,发现有“马骏(肿瘤)”四字,我知道马医生是医治肿瘤的呀,怎能为了让他与马骏副校长有所区别,就在他名字后加(肿瘤),让人误以为他是个患者。其实在马骏后面写个(医)字,提法不就准确了吗?可见,提法很重要。提法若明确,便深入人心,思想便统一,目标便清晰,做法便具体。我又想,实现进入“第一方阵”这目标,很不容易,但也并非不可能。以我们中大的实力,以我们目前以较小的体量却取得骄人的成绩的情况看,只要清醒地知道我们从何处来?往何处去?该怎样去?齐心合力,“争”字当头,力争上游,挤进第一方阵是可以实现的,也是必须实现的。&/p&&p&第二,我觉得,罗校长的报告,说中了我们学校存在的一些问题。他提出:要化被动为主动。这个判断是对的。岭南文化,包括中大文化,是生猛的,淡定的。可是,有时候淡定有余,生猛不足。因为,毕竟岭南社会长期以小农经济发展为主。习惯于“小满即足”,“过海神仙”。往往有点满足,有点成就,便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了。我们又习惯于低调,其实是欠缺冲劲。我是老中大了,按我了解,我们一些人,还有清高的情绪。往往是凡事不争,懒得争,甚至羞于争。在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岭南文化和中大精神要前进一步,就必须勇于奋进。很清楚,要发展,就要把被动变成主动,要争!不是为个人争名,是为学校争先!当然,我们不能吹牛,但不要妄自菲薄,要实事求是地去“争”!所以,我觉得校长来了短短四十天,看出我们中大的不足之处,这是敏锐的,很不简单!“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老中大人,应该引以为戒。所以,我听了书记、校长一天的讲话,觉得虽涉及方法论的问题,但按我体会,其中贯穿着“奋进包容,敬畏学术”的理念,是继承我校历届校长教育理念的发展。我想,只要留心,校领导即使没有提出什么概念,而总体的精神可以领悟。粤语说:“画公仔,不必画出肠”嘛!&/p&&p&第三,校长提出要建一个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这个做法是好的、对的。当然,大学要包容“孤独的思考者”,但考虑到当前科学发展的形势和我校的处境,重视引进,促进内涵,是当务之急。&/p&&p&同时,我也认为,在建设“三大”的时候,同时要考虑中山大学传统的特点,考虑哪些是具有中大传统中大特色的学科。我们要引进引用一些顶尖的,显示度高的人才,还必须考虑将来二十年、三十年后,一些具有中大特色的学科,必须后继有人,并且要能发扬光大。中大是“铁打的营盘”,在座诸位都是“流水的兵”。进入“第一方阵”是我们近期目标,我们还要为长命百岁的母校负责!否则,“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后果不堪设想。这教训,我们不是没有过的。所以,我们既要“力争”,也要“力保”。什么是中大特色,说白了,就是我校一些已在全国领先地位的学科和专业,我们必须力保他们永远居于领先的地位。要知道,没有特色的大学,也不是好大学。实践证明,我校目前在学术界有些具有重要影响的学科,其团队,是一步一步形成的,是经过几十年一代传一代地经营的。这一点,也属于建设“大团队”的范畴。&/p&&p&要建设“三大”,我们需要引进人才,包括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而引进,要有本钱。让我兴奋的是,现在好了,我们有了珠海这块土地的产权了,钞票会贬值,土地会升值。“筑巢引凤”,有了房子,加上我们有包容宽松的环境,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学风。天时地利人和,优秀人才不来才怪哩。&/p&&p&面临母校发展的机遇,作为老中大人,我很兴奋。这两天,像注射了鸡血针,还加上丙种球蛋白!&/p&&img src=&/2d0e7c02b352b564e664cc3cd3603577_b.png& data-rawwidth=&567& data-rawheight=&3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7& data-original=&/2d0e7c02b352b564e664cc3cd3603577_r.png&&&br&李宝军教授(中山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我认为我们致力于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建设能与世界最好的学府相竞争的大学。这是非常艰巨的任务,同时也需要时间。&p&一流的大学就是要有一流的教授,只有一流的教授才能受聘于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教授吸引一流的学生,这就是一流大学的逻辑。&/p&&p&好大学就是一所有灵魂的大学(即:引领社会的思想)。大学之所以为大学而非技能培训班,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大学产生思想和有思想的人,这意味着大学必须要和社会保持一定的警惕性距离,必须要引领社会而不是被社会牵着鼻子走,更不应盲目地迎合社会上某些明显不理性的需求。&/p&&p&校园里充满了“金钱”二字,谁的 钱多(项目多)谁就厉害,谁的钱多谁就水平高,拿的项目越多越大就越成了名教授,这是混淆了项目与科研成果的区别。项目是资源,不是科研成果。如果说谁的资源多谁的水平就高,是建不成一流大学的。&/p&&p&创新是如何实现的?创新是在苦苦的追求和探索中实现的!我们的实验设备和仪器已经很先进了,具备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条件了。&/p&&p&评价体系不看SCI论文是错误的,如果不靠论文靠什么体现呢?发表论文的质量和数量是衡量科研工作者水平和效率的客观标准。如果连国际上普遍认可的SCI这个标准都不用的话,只能更乱更腐败。中大就应该坚持,并拿出国际上承认的成果。&/p&&br&袁学锋教授(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超级计算应用研究院):&br&&p&我听了罗校长的报告,感觉非常振奋。尤其是设定了进入所谓国内的第一方阵高校的目标,甚至瞄准世界一流的高校。我曾在英国剑桥大学物理系(世界著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工作了5年,该系算得上是全球做学术研究的最佳平台,一个系就产生了2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且都是具有划时代的科学成就。剑桥的学术文化,尤其是学科交叉研究方面十分突出。大家知道DNA的发现,正是在这样一个物理系于上世纪50年代初就完成了。随即剑桥大学成立了医学研究中心,近来该中心也获得了诺贝尔奖。大约十年前,卡文迪什实验室又组建了专门的医学物理中心。相较之下,我感觉中大在这方面是比较欠缺的。新校长一来,就抓住了学科建设这个要害。&/p&&p&我来到中大刚满一年。之前一直在国外一流大学里学习、工作了28年,观念上以为“学术至上”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在国内好像不是这样。&/p&&p&我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些统计数据。我们时常说没有资源,缺少冲击第一流的资源,但现在,我们有“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而且就在我们学校,拿了4次世界第一。这么大的世界级平台我们是不是应该主动去想如何用好它(我在剑桥的朋友都非常“妒嫉”我们所拥有的科研设施)。我们也到各个学院去宣传去推广,也成立了好几个面向领域的用户俱乐部,包括生物医学的,但效果不理想。尽管超算中心仍处于边建设、边运行阶段,释放出来的资源量有限。我们中大的用户数应该说不少。从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总共注册了61个用户课题组,所用总机时大约1065万核.小时,仅占中心这一时间段高性能计算有效总机时的4%。一方面说资源没有,另外一方面资源就在面前,为什么我们用不起来。而且是不是真的想去用,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其中32个付费课题组的年平均使用量为20.1万核.小时/组,29个免费课题组的年平均使用量达到了14.5万核.小时/组,与国内其它单位200个免费课题组的年平均使用量(15.6万核.小时/组)相当。然而,我们中大付费课题组的使用强度远低于来自国内其它单位50个付费课题组的年平均使用量(410万核.小时/组,最高的600万核.小时/组),甚至还在超算中心结转了价值不低于156万人民币的上一年度剩余机时,说明资金并非是这些课题组在这一时间段内充分利用超算资源的主要障碍。如果讲差距,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所以我想呼吁的是,我们一定要用好大平台。&/p&&p&在中大这个地方,在发展高性能计算和大数据方面有巨大的机会。仅从医学领域来讲,就有巨大的“金矿”。如果我们把整个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然后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生理学,临床医学,整个串起来,你说八大附属医院还有重点实验室,就可以形成巨大的数据资源。每年一千多万的病人,30多万例的手术,产生多么大的数据啊!我们如果把这个作为大项目搞起来的话,肯定是世界第一啊!所以从这个方面来看,利用好大平台做大文章、做大项目,“另辟捷径”,不失为在追赶第一方阵的过程中的一种重要举措。&/p&&p&刚才哲学系的鞠所长也说了,正在做贯通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研究。那么“天河二号”就是这样一个能实现无所不能虚拟世界的舞台。整个数据流、工作流,包括人机互动都在里面。所以我们需要密切合作。我期待各个学院是不是能思考在学科规划的时候怎样用好“天河二号”这个大平台,甚至在自己的学科里开辟新的领域,变成一流的领跑者。在我看来,大数据这个事情,基本上是刚起步,而且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我们有这么好的资源,为什么不能很好地组织,形成自己的优势,甚至制定新的游戏规则。所以在学校的既定发展方向中,我看到了要做“国家大数据科学中心”这一谋划,是非常及时的大事,但这可能需要汇集全校资源去做。我刚才也听到了传播与设计学院介绍他们在做舆情分析,但是舆情分析是不宜宣传的。然而,整个社会大数据、科学大数据、医学大数据,还有经济大数据、工业大数据将会产生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所以这里面如何谋划这个东西我想是很关键的。如果不瞄准国家有迫切需求的领域,要完成进入国内的第一方阵高校的目标也是很让人担忧的问题。&/p&&p&我们“天河二号”平台真正的黄金服役期只有5年,如果5年之后我们没有抓起来,那么我们就失去了一个巨大的战略窗口,这里面如果各个学科规划没有及时启动的话,就是巨大的失误。国内外没有一所高等院校有我们这样的资源,到目前为止国内一共有来自19个省市300多个在我们这注册、试算,而且非常主动。我们的院系更应该积极加入。&/p&&p&还有就是人才队伍和学术理念的问题。我们中大在学术自由方面很提倡,但从另一个方面说,要做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这可能就要有一个新的理念。比如说国防科大,你说用单个研究人员去和清华、北大比,国防科大肯定在计算机领域是比不过的。但这支队伍从研制“银河”到“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一直能够拿到大项目,就是靠作风过硬的团队。所以说,如果缺少团队精神,中大在从第二方阵追赶第一方阵的过程中就会更为艰难。如何营造这种团结协作的理念,可能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img src=&/6c5000bdeecd26f499692f_b.png& data-rawwidth=&567& data-rawheight=&8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7& data-original=&/6c5000bdeecd26f499692f_r.png&&&/p&李炜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所谓增量是不是一定要来自人才引进?我个人觉得不一定。我认为增量应该是成果的增量。如果人不多但做出来的成果多,那更牛。不知道是不是学科的不同,我系现在只有50多位教师,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拿到5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而这五位首席专家中的四位是我系自己培养,另一位也是正常渠道招聘的,并没有走特殊人才渠道。当然,我衷心希望能够引进为我们的学科建设带来直接增量的优秀人才。我系的谢有顺教授就是通过百人计划引进的。他在文坛的影响很大,最近他又拿到了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这是可以直接为国家智库做出重要贡献的接地气的项目,弥补了我系长期在这方面的不足。自己培养和直接引进的关系是我们需要把握好的第一个平衡点。&p&我想强调的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学术,更是人才培养。学术和人才培养的关系是我们需要把握好的第二个平衡点。我认为,我系一向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尤其是本科人才培养。比如,我们的一年级一百篇,从1986年坚持到今天,这是大家都真心佩服的举措,北大复旦也服的。去年我们的一百篇拿了省里的教学成果优秀奖一等奖第一名,可到了北京连初评都没有冲出去,我很郁闷。外省的兄弟院校的朋友说我不会“活动”,我承认,我们中文系这种本事的确比较差。我想说的是,我们在人才培养上下的功夫应该是超过学术研究的,但是收获却有点事与愿违,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无论如何,我和系里的同仁仍然坚信人才培养是我们的第一要务,是天职。&img src=&/28c74dd6da9d_b.png& data-rawwidth=&567& data-rawheight=&3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7& data-original=&/28c74dd6da9d_r.png&&&/p&蔡禾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关于文科的问题,我也提几点。让中大名次往前走这个方向我是非常拥护的,至于是第一方阵还是第二方阵,顺其自然,努力到了就自然会进去。但文科的发展有一些特点要充分认识,例如在自然科学领域,一个成果是否属于世界前列相对比较容易辨别,因为它有一个学术共同体认同的、可以客观测量、通过重复试验加以检验的标准。但文科在许多学科中很难做到的,所以文科的学术影响力要靠积累,这个积累当然首先是先有东西放在那里,同时也需要时间。我最近看到一个浙大27岁的博士刚回来就当教授的报道,“985”学校的文科可能很难有这样的事,因为文科大概不会有数学领域那样破解了一个什么世界性难题就成大师的事情,用一篇文章去决定终身。积累当然先要有东西出来,但要给一定的时间,还有一个如何让你的东西和人产生影响力。&p&现在经常提到学术团队,文科的团队概念可能和理科不一样,文科的多数研究基本上是个体式的,而且越偏人文越个体。即便是团队,可能还是在一个大的方向下聚集了一批基本还是各干各的人,很难在他们之间建立一个稳定的,有分工分层的团队结构,而且文科的学术刊物与教育部的评价体系还是只认第一作者的。有意思的是,文科学者在一个系内往往很难形成紧密的学术合作,但在跨学校的同行之间却不难看到。所以在文科领域,形成学术合作,提高一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是需要举办学术活动的,而且这种学术活动不是越大越有影响,而是你能把某个领域最优秀的几十个学者请来,然后我把自己的学术观点亮出来,产生思想的碰撞,如果水平够高,没有文章发表别人也会觉得你人才难得,影响也就出来了。当然学术会议不能办烂,要让高水平的人聚在一起进行思想碰撞,这会给我们年轻有为的老师提供一个与校外该领域有名的教授在一起交流的机会,打破辈分籓篱,也能帮助他们展示自己,尽快走上学术前台。所以我还是认为要给学院自主办会的权利,但是要加强对会议质量的管理。&/p&&p&文科还有一个问题是出书写著作。一般来讲,越科学化的领域,文章越重要,越不看重著作,越人文化的领域,文章固然重要,但著作的分量很重。如果把文科分为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那么文史哲等人文学科是非常看重著作的,社会科学领域中可能经济学、管理学是科学化水平最高,其他学科未必。当然著作不能有钱就烂出,但是院系要有规划,有前瞻性,弄清楚在什么方向上去支持,并且由学术委员会把关,也可以在学校层面建立一个出版委员会把关。但在出版规划上要给院系权利,只有这样,教师们才有动力去写,否则辛辛苦苦写了出来,不知道能否申请到学校出版基金,写作的动力就没有了。&/p&&p&这个会上谈得最多的是引进人才,但如何制定引进标准要客观可行。例如各个大学的权威刊物与我们标准可能不同,虽然这个人很有学术影响力,可成果列出来不一定符合我们的教授要求。而且作为人才引进,尤其是领军人才引进的人,一定是已经建立了学术影响力的人,这些人可能在发表上已经不太在意刊物,所以不要太过强调五年,还要看他们过去在学术界的发表,形成的学术威望和地位。在自然科学领域,你给他最先进的实验室,领军人物就可能过来,有了实验室就有能力进一步吸引人加入团队,但文科不是这样的,这也决定了文科人才引进更困难,需要有相对独立的一些考虑和评价。&/p&&p&人才引进固然重要,但让现在的教师充分发挥作用是基础。我们国家的一级学科分支很细,有些一级学科不是按学科来设立的,例如我所在的社会学一级学科下面有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工作,可能除了民俗学,在国外这些二级学科都是独立的学科和院系,我们国家是把一些小学科拉在一起方便管理。这导致一个问题,相应的一级刊物非常难定,定出来也不公平,造成教师发表论文相对困难,产生浮动,由于这些学科有的很年轻,甚至在大陆连一本正式学术刊物都没有,例如社会工作专业,二级学科的社会学也长期只有两本杂志。所以在制定教师聘任标准时要符合国情。&/p&&img src=&/fc75e862d215e5eccf75c802e25d8af7_b.png& data-rawwidth=&567& data-rawheight=&8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7& data-original=&/fc75e862d215e5eccf75c802e25d8af7_r.png&&&br&周大鸣教授(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br&&p&在引进人才方面,想要进来的人(学校想要的人)在事情没有最终确定前多不想让太多人知道,等定了以后,你再公开,相对来说比较能让人接受,按照我们(学院)的逻辑呢,学校要先有点意向性,你才能跟他去谈,不然就不容易把事情做成,就是一定要先有个这样协商的过程。&/p&&p&第二个我是觉得吧,不同的学科衡量一个人的方式可能还是不太一样,特别是文科啊,文科它安身立命,最重要的是他可能一辈子就是一本著作,而不是论文,很多人一辈子就是一本书,像南京大学高华,就是一本《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人家就记住他了,他发表什么论文的没有人记住他。很有可能他成了名以后,他什么也不写了。也就是说,文科在人才引进的时候,标准是在这个行内比较公认的比较好。因为同行最清楚这个人在学科里面地位是怎样的。如果完全按照近五年来学科的发展成果来说,我觉得很可能这些人就入不了围。我觉得对文科的引进,理工科我就不知道了,是不是每个近五年都能发表这么多东西,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看他的工作经历里他的最主要的贡献,我觉得这样会比较合适一点。你像诺贝尔奖获得者,好多都是20年前发表一篇文章,才把他评为诺贝尔奖。你要是按照我们人才引进的标准,他也进不来。另一方面来说呢,还是要给院系交一个底,说明我们的底线在哪里。比如安家费多少,科研经费多少等基本待遇。如果没有一个底,有时候也不太好谈。&/p&&p&在中山大学你一定要办得实实在在你才能排到前面去。2001年国家重点学科评估我们人类学要比北京大学高20多分才能评上。就是说中山大学一个很大的问题是我们的学术声望大大落后于我们实际的指标。我们有很多二级学科在国家排名第一,可以一个个学科报,比如逻辑学、人类学等,这都是在全国多年排第一的;还有我们的招生宣传,可以让我们每个学院自己做宣传,进行扬长避短,这样才会有利于我们学术声望的提高。北方人认为我们是搞商业的地方,不是做学术的地方,他有一个从八十年代留下的固有印象,所以这个学术声望需要靠我们自身去提升。所以要借助各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新传媒。如果我们的学术声望能进入前十的话,我们的分数会上去很多,这对我们以后评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很大帮助。中山大学真的要把这个作为一个工程来做,即便引进院士,对方也会视中山大学有无较高声望来决定。现在的一级学科构架,是北京的学者定下来的,我们跟北京拼一级学科是有难度的。你学科总量没有人家大,所以我们要分析哪些东西中大可以在全国做到第一,弄清楚在人才引进、经费投入方面哪些要优先,否则你盲目地去做,就会把把有限的经费分得太散。&/p&&p&我们这些年在引进人才方面引不进,就是在制度方面出了问题,一个都没引进,反而还有人走,就是有这样或那样的壁垒,一定要破除这些壁垒,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个真的很重要。&/p&&img src=&/1b258fe18af756ddd0ed734ac793671d_b.png& data-rawwidth=&567& data-rawheight=&8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7& data-original=&/1b258fe18af756ddd0ed734ac793671d_r.png&&张志安教授(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br&&p&我们学院很年轻,但特别渴望建设和发展。所以昨天听了罗校长的讲话,是很振奋的。我到广东三年多来,逐渐熟悉和喜欢上这里相对温和、从容、内敛的文化,不过这样的文化特质也容易叫人放慢脚步。新校长的讲话风格有一些霸气,我倒觉得这对我是一种提醒,如何在做事中保持强烈的竞争意识和霸气意识。结合学院发展,有几点想法提出来供讨论。&/p&&p&第一个是文科的实验教学。理工科的实验室建设比较成熟,实验教学也有特色,文科过去采用比较多的课堂教学加上一些野外实习、课外实践等。对新闻传播人才尤其新媒体传播和设计人才培养来说,开展实验教学显得特别迫切。最近,一部100多分钟的视频《穹顶之下》,引爆了整个移动互联网,激发全民对雾霾治理的关注,其中运用了各种技术手段和表现方式,这些技能的培养需要实验教学。在新媒体技术变革的背景下,我们这种具有文理交叉学科背景的学院,更加迫切希望在人才培养上强化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初步探索,比如和东校区实验中心成立了大数据传播实验室,又在计划和心理学系共建受众行为及心理实验室,希望能为文科实验教学摸索一些经验。&/p&&p&第二个是交叉学科研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中山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开展更多的跨学科研究,比如科学传播,美国的不少科学家非常重视科学传播,因为创新成果通过科学传播提升社会及行业影响力之后,相关论文和成果的引用率会大增,这对科学家及其团队后续拿到更多资金赞助是很有帮助的;再比如健康传播,医疗纠纷不断、医疗报道专业性不足等问题,都很容易导致社会情绪引爆,因此既要研究包括医患沟通在内的健康传播的规律,也要为医院形象传播和声誉提升做健康传播服务。我们学院很希望筹建公共传播交叉学科研究院,联合多个学院开展政治传播、健康传播、科学传播等方面的研究,希望学校在这方面给予支持政策。&/p&&p&第三个就是慕课建设。我带领团队在教务处、网络中心的支持下,拍了中大第一门慕课《新媒体素养》,这个月就要上线了,给几个校区的同学选修。大规模的慕课建设,确实能够提升学校的学术声誉和实现优质资源开放共享,不过,总体上看中大这方面的工作才起步不久,其实慕课对“反转教学”很有作用,应该成为我们在未来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我提议,学校教务处在现有的合作平台上,给学院增加慕课群建设服务平台,尤其对那些以公共教学为特色的学院来说,这也许是可以推动他教改的一个重要方式。&/p&&img src=&/259c6bde2a3a20d0b094ca0_b.png& data-rawwidth=&567& data-rawheight=&6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7& data-original=&/259c6bde2a3a20d0b094ca0_r.png&&&br&保继刚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br&&p&2006年,学校提出要进入国内前列也就是第一方阵,而当时世界一流在国内来讲是比较虚的。全球前50名叫世界一流,我校现在大概是220名。与第一方阵比目标比较明确,而且我们在国际合作中,比如法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对方最看重我们的是中国的top10,这比那个全球200名左右有说服力的多。如果我们进入第一方阵,比如稳居前6,就非常有说服力。各类指标我们7到12都排过。&/p&&p&跟第一方阵的差距究竟何在?例如现在我们有多少院士。实际上有一个指标我认为南京大学是第一。1977年以后院校本科生上院士的人数,南京大学共11名排全国第一。中山大学只有2名,这个差距才是最大的差距。正如昨天校长说的其实本科教育问题最大最重要。我们今天为什么“青千”人才少,就因为我们的本科毕业生在国外大学任教的少。有一次我和中科大一位教授开会,问你们的“青千”是不是自己学校毕业的较多,他说是的。实际上,“青千”这个层次上的人还没有成大牛,还没有很多人去挖,所以很多是回母校,因为母校认识你。中国科技大学这些年在海外拿博士学位,在好的大学找到工作的比例比我们高。差距在于我们以前培养的本科生在全球的学术竞争力有问题。&/p&&p&我是2002年做地理学院院长,做了8年。北大一直是我们的标杆。整体而言我们实力不如北大。怎么办?是选10个指头还是两个拳头?我觉得该选增长性很好的,本身有基础的方向,握成拳头做特色。实践证明我们在人文地理的城市地理和旅游地理两个方向上的战略是对的。旅学游院2004年办院,作为二级学科(研究生学位放在工商管理下,本科已经是一级学科),已连续多年在国内470多所招本科旅游管理的院校排第一。最近国外有篇文章讲在最好的6大旅游刊物发表文章的引用率中大排29。旅游学院是新学院、新机制,学校按学生人数来核算工资总额。这种新机制使得学院在国际化方面如聘请外国教授,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新机制给了我们很好的促进作用。希望学校对实行新机制的学院进行评估,我们也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好下一步规划。学校的政策定下来,我们的“十三五”规划就能更好地制定完成。我们的“十三五”规划目标很明确,我们现在论文引用率全球29名,国内第一,国内第一肯定不会丢,但是国际呢,5年内进到前20,10年内进到前10是我们的目标。我们1500多名标准生,现在只有29名专业老师,我们的编制,上限多少,人力经费多少等,需要新机制的支持。&/p&&p&我补充一点研究生的培养评估意见。过去主要是教育部评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现在这个指标不评了,怎么办?实际上博士生培养有一个指标是培养的博士生毕业后能不能在全世界好大学找到工作,这是除了论文之外的一个标志。中大研究生院能否评估一下各专业毕业的博士生毕业后到哪里去工作了?这决定了若干年后,毕业生的社会影响力。有次某院院长说学院培养了100多个博士生,在“985”和“211”大学找到工作的不到两位数,他说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所以建议博士生培养也要做这样一种评估。&img src=&/41edfa7db03ca7e19edbbfed28aba9fa_b.png& data-rawwidth=&567& data-rawheight=&3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7& data-original=&/41edfa7db03ca7e19edbbfed28aba9fa_r.png&&&/p&张强教授(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br&&p&我认为学校要想进一步发展的话,必须放下包袱、开放思想,另外一个就是勇于进取。对学校各级领导来讲,绝不是被动地坐在那里分配任务,而各学院院长不是说去一味地“管理”,对着老师下命令,这样的话,领导太好当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要全力推行“主动发展”模式,校领导要从学校学科发展与学科布局出发,带领学校的学术带头人或教学与学术骨干,主动出去,向教育部、科技部、基金委去沟通,让他们了解我们中大的新发展、新成果、新动向。学院的院领导要从本学科的发展出发,全面了解本学院在全国学科发展中的地位,全面出击,了解兄弟院校发展情况,取长补短,全力赶超。就拿我们水文学科来讲,现在河海大学已经把我们广东这边的市场侵占得差不多了,他们的校长副校长带着一帮教授来攻关,取得显著成效。光靠每个老师自己去做,事倍功半,这是中国的国情,学校的发展不可能是一句口号,更不能脱离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国情。&/p&&p&关于去行政化问题,我个人认为第一,行政化不能去,必须强化。第二个,行政化一定要去,去得没踪没影。对外要强调行政化,要去国家层面的机构对接;对校内一定要去行政化,去我们心中的行政化,我们的目的不是“做官”,而是“做事”,学校各级部门要“服务”,而不是“管理”;是要想办法帮助老师们发展事业,帮学校发展壮大,而不是用各种所谓的条条框框去限制发展、阻碍发展。&/p&&img src=&/d3da11ee7b31dc33c5aa76d_b.png& data-rawwidth=&1537&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7& data-original=&/d3da11ee7b31dc33c5aa76d_r.png&&&br&张辉教授(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人类病毒所所长、中山医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组部千人计划引进人才):针对大团队、大平台,和大项目(“三大”)谈一下我的个人意见。就我个人而言比较喜欢小团队,喜欢“小而精”,PI加十几个人就好,国外产生原创性很强的大成果的实验室几乎都是如此。诺贝尔级的工作也绝大部分是由这样的团队做出来的。当然科研基金要足够,实验室要能活得下来而且产出不断。但目前国家的资助体系的大部分资金都是针对“三大”,因此我也主张在哪个山头唱哪首歌,必须努力去争取资源。理工医的科研就像打现代战争一样,打的主要就是后勤。电影《坦克大决战》里德军的虎式坦克锐不可当,可最后德军因为后勤没跟上、因为缺油只好遗弃优秀的坦克步行回家,输得很惨,也很冤。&br&“三大”讲究合作和协同,讲究相互交流和沟通。不要畏惧与同行和官员经常沟通。其实在美国做教授和中国类似,也要认识人,了解立项策略,找小伙伴“强强”合作等。就是说IQ和EQ都要好,要善于推销自己的工作。在决定给予谁资助时,美国NIH的官员在10%-15%资助线外有高达5%-10%的决定权。与他们有良好的沟通,让他们了解你的工作就非常重要了。因此能在美国做到正教授都是从枪林弹雨里头打出来的,相当多的时间也是在争项目和资源。&br&在中国申请大项目的时候,院士数目不够的话就没有话语权。这几年作为全职回国的“千人”专家,我参与了一些大项目的立项和评审。知道引导资助方向和参与评审的重要性。在现有游戏规则下,中大努力增加院士数量是很有必要的。谁都想安静地做学问,但往往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可是太依附于战略科学家,又容易丧失独立性。因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底线要守好。但必须研究和了解游戏规则。我们的战略科学家或学科带头人要有育才、惜才的心,不要有老板心态,把青中年学者当成是大项目的打工者。应该在大项目的大方向下,多采取分进合击的组织策略,要支持和鼓励他们独立发展和壮大。&br&中山大学小项目其实自有优势,医科在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的自由竞争的项目数全国排第二/第三。钱少但产出高,其实也很好。“小而精”也可以做成中大特色。冲击世界百强大学,没有一个诺贝尔级的工作,总还是名不正言不顺。但强调原创的诺贝尔奖级工作一般不是大项目协同出来的,是从一大批“小而精”的团队中脱颖而出的,一开始只是突破现有“范式”的非主流工作。战略科学家加大团队完成工程式的国家级大项目,有可能因为太强调应用性而无法做很好的原创工作,让优秀的学生也跟着砸了进去,所以也有它的问题。但中大文化是包容的文化,应该允许“三大”和“小而精”和谐并存。&br&目前我们的医科总体科研水平来说其实已经达到美国中等医学院的水平,高质量论文数量跟美国犹他大学医学院、杰弗逊大学医学院和坦普尔大学医学院这些中等医学院相比已经不相上下甚至更强。所以我们不要妄自菲薄,我们已经不是吴下阿蒙,我们应该有一份自信。我们的5年近期目标应该是达到美国中上医学院水平。做成世界一流大学,我们就应该有全球视野,应该在全世界范围定位我们的坐标。我们的科研要对人类有重大贡献,要有更多的标志性成果。像厦门大学戊型肝炎疫苗的研发就是世界首创。十几年的不懈努力,这个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他们的长期临床观察的结果,证明了疫苗的成功。可谓十年磨一剑。&br&我们要注意扶持尖端前沿和颠覆性的工作,研讨可能出重大成果的方向。希望设立校长基金,对独一无二的东西要重点扶持,尤其应该支持资金有可能短缺但又极有才华的中青年学者的成长,做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学术。&br&&img src=&/b4f8fef844debf72aa4770_b.png& data-rawwidth=&290& data-rawheight=&29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90&&&br&关永源教授(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主编):说实话,我也是第一次那么详细地看到,我们大学的优点和差距。现在罗校长提出来,要搞大团队,要搞大平台及大项目,追赶第一方阵。我们现在要赶上第一方阵具体的措施,我理解是在第一方阵原地踏步不前的情况下,我们经过五年努力,才能接近。问题是我们发展别人也在发展,就好像中大现在骑自行车别人开汽车,等你开汽车的时候,别人坐飞机了,始终是存在差距。你引进人才,别人也引进人才,你建大平台搞大团队大项目,别人也同样这样做,这样走法很难赶上人家。可能还是需要些非常规的策略。昨天听罗校长讲,中央对中大特别重视,为什么,就是咱们的地理位置,还有孙中山这个牌子,对不对?所以我觉得我们应在这两个方面做文章,就是说在实施具体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到我们面临岭南,面临广东的资源。我感到罗校长提出的思路非常好。他已考虑到像华为这样的有影响力的大企业,中大敞开大门将它吸进来,资金技术都吸过来了。像这样事半功倍的事我们应多多考虑。&br&前年我去加拿大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顺便访问了我26年前学习过的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发现整个大学都变样了。为了大学的发展,原有的花园和绿地已给高楼大厦所取代。当IT刚起步的时候,他们就为IT及教学科研和研发建一栋大楼。校园是没有以前漂亮,但是UBC一直保持在加拿大排名前两名。我认为老专业的差距很难追上去,除非你有新的东西进来,所以我感到学校的改革思想还要放得更开一点,用非常规的手段去追赶。&br&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医学方面。医学发展很快,但有一个忧虑,你发展人家也发展,别人走得更快,相对我们便落后了。现在我们临床医学在全国排名第四,基础医学排第五,实际上以前我们医学一直都保持在前三名的,除了北大、复旦,就到我们,现在我们还是保持在前五名里面。但是我们正被浙大等兄弟院校追赶。我们附属第一医院,很多年前曾经评过全国排名第一的,现在已经落后了,连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都没有。要缩短这个差距可能需要很多配套的措施。比如研究生招生,附属医院近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人数压缩厉害,临床很多优秀医生和研究团队无法得到拓展。当然学校也有学校的难处,我想能不能学校在制订政策的时候要根据学科的不同特点,然后配置资源,考虑方案,不能一刀切,因为中大的医科不是与中大的文科、理科竞争,而是要与第一方阵的医科竞争。另一个对医科发展很大的一个障碍就是临床医学跟基础医学如何结合。目前这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够好。所以做顶层设计时是不是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基础医学研究跟临床研究建立密切合作。&br&&img src=&/91d5c0cd5aea77de7eed80c9e9edf136_b.pn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91d5c0cd5aea77de7eed80c9e9edf136_r.png&&&br&郝元涛教授(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昨天听了一天的报告,有几个关键词让人特别振奋,一个是倍增,规模要扩大。一个对各个分管的副校长的领域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要深化,要综合改革。另外,校长提出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比较具体有挑战性,我想中大很多老师是比较“好战”的,听了这个目标后可能都会蠢蠢欲动,欲为中大的发展做点事。&br&我结合学院这两年的发展谈一下自己的感受,确实觉得校长说的倍增提法说到自己心坎上去了。在上一轮学科评估当中,我们公共卫生在全国排第四,但是在全国前十的公共卫生学院的规模里,我们中大的规模是偏小的,我们学院大概在90到100人,包括所有的教职工。而前十的其他公共卫生学院,应该在一百五到两百多,特别是排在前面的,像复旦,北大、华中科技大等,他们都是一百五六、二百多的规模。那么我们实际上是用较小的规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以有了一个比较好的排名,但是未来的发展潜力就成问题了,因为你可能已经用尽了所有能够用的资源,你的规模如果不扩大,下一轮再比的过程当中就会吃亏。举一个例子,去年我们学院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数是26项,中标13项,中标率50%,算是高的,全国的中标率大约平均在30%左右。可以想象,假如我们增大,那我们的总量,就会排到前面去,而现在人们比的不是你的人均,不是你的率是多少,比的是你的总量是多少。所以我觉得,通过扩大规模的方式能够使得我们这个学科的竞争力得到加强。第二个,在人才引进方面,学校也在不断进步,有很多政策在不断改善,我们学院应该是受益的一个学院。学校能不能这样,你给我政策,给我权力,你给我拨钱,给我任务,我来做。那么在2014年春季会议上就做到了这一点,多少钱你可以跟人才去谈,多少由你自己决定,也给你任务,你明年必须有两个青年杰出人才,其中要有一个青千。那么我就可以放心大胆去跟他谈。结果还真做成了。所以我觉得学校政策的改变对学院工作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作为一个学院的院长,一点权力都没有,只是作为一个传话筒和执行者,他的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成效就会受到较大影响。&br&这是结合自己的感受觉得学校该做的改变,那么这样的改变未来其实是全方位的,比如北校区建设硬件环境、教师办公条件的改善、学校各类介绍及文件的英文版等。&br&另外我还想说一点,关于人才引进的规模和层次方面,我们的讲师是不是招多了呢,我觉得需要辩证看,能被评上&青千&有时也有偶然性。只要讲师的素质过硬且按照学校政策,讲师是可以流动的。假如有很好的环境和起点,就算他将来不在中大工作,他将来成名成家,他依然会感念当年曾在中大。所以我们建设大学,不是光着眼五年、十年,我们要做千年,万年,所以这些政策观点要有转变。大家的发展是需要源源不断进步的。&br&&br&&img src=&/3c83abcc2e_b.png& data-rawwidth=&700&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3c83abcc2e_r.png&&&br&沈靖南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校长的演说,让我们很想为中大的提升做点事。我从临床医学角度提两个建议。&br&第一,临床医生重点实际上还是要保证我们的附属医院在国内或者国际上占有的地位和专业技术水平。科研方面呢,应该是有一个团队协作。从国外或者其他学科研究来看,临床研究需要有一个包括临床医师、基础医学研究员和实验技术员的团队,共同搞一项研究或者搞一个方向。高水平的研究必须要依赖多学科和重点实验室,这样才能产生有质量的文章,才能被国内同行知道。如果单干,我想每个人的知识和思维都是有限的,很难跟上日新月异的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希望大家能具体地谈论合作,比方说如何利用临床标本和资源、发表文章,学校、医院、研究室在这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不要指望我们临床教授单独去做,没有政策我们也做不了。&br&第二,有关引进临床科室的研究员。从这么多年的实际操作来看,我觉得都是不太成功的。专门引进人才来做实验,过一两年他就不做实验了,完全转行到临床做医生了。没有一个制度让其能安心呆在这个研究领域。我们把他引进来是想搞好专科的实验室以及研究力量,结果是竹篮打水。因此医学院要摸索如何建立一套机制,让他能安心把实验做好、把实验室管理好,如果没有这样一套机制,引进是没有意义的。&br&转行同时还带来另一个隐患:这样的人才来到附属医院后,他之前实际上是从学校基础研究或者留学研究直接转来,没有什么临床经验(包括现行的直接攻读的博士毕业生)。我认为:晋升应该遵守临床或研究两个独立系列。当晋升临床系列时,一定要强调完成足够的临床工作时间,不能光强调学位。他若想从事临床,那就一定要从住院医生开始做起,经过住院总、主治、到主任医师,不能搞特聘或转聘,不能走捷径,一定要保证足够的临床工作经验,否则对病人、对同事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成为学校未来几年发展的重心。 时任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郑德涛2015年4月说:未来若干年学校发展做增量的重点将放在珠海校区,新引进的包括院士在内的高层次人才、新招聘的教师和科研人员、扩招的研究生培养规模、大型的科学装置和科研平台、新…
连门公选都选不上
连门公选都选不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湘南学院附属小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