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股份 刘姝威的问题

dyc1500: $獐子岛(SZ002069)$ 每周锐评()从獐子岛事件盘点问题频发的农业股们 10月15日,深交所... - 雪球&: 每周锐评()从獐子岛事件盘点问题频发的农业股们& &&&&&10月15日,深交所上市公司獐子岛(002069)公告停牌,拟披露与公司底播增殖海域相关的重大事项。10月31日,獐子岛公布三季报,同时发布的还有一份计提巨额存货减值公告。& &&&&&公告称,称9月15日至10月12日,公司按制度进行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根据抽测结果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将产生重大损失。根据抽测结果,公司决定对105.64万亩海域成本为7.35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放弃本轮采捕,进行核销处理,对43.02万亩海域成本为3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8305万元,扣除递延所得税影响2.54亿元,合计影响净利润7.63亿元,全部计入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共计提存货跌价超10亿元,导致三季报巨亏8.12亿元。&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公司巨亏后三季报净资产总额为14.9亿元,这笔亏损相当于公司最新净资产总额的54%,引来市场舆论一片哗然。虽然公司给出的解释是海洋牧场发生了自然灾害,灾害主要原因为北黄海冷水团低温及变温、北黄海冷水团和辽南沿岸流锋面影响、营养盐变化等综合因素。并在公告当日召开的海洋牧场灾情说明会及投资者网上专项说明会,公司董事长等公司高管以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相关人员悉数到场说明情况,但并为平息各方投资者的质疑之声。& &&&&&从公开的财务数据显示:近几年,獐子岛存货金额不断攀升,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表现欠佳,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不断增加,公司现金主要靠筹资活动现金流支撑,且资产负债率高企。在此次事件后,投资者更是提出“公司财务报表勾稽关系出现严重漏洞”、“公司疑似资金被大股东占用用于开发房地产”、“高管频繁离职原因不明”等重要疑点。一时间,獐子岛被不少市场人士质疑严重财务造假,更有许多投资者直指该公司为又一个蓝田股份。& &&&&&到底獐子岛是真的受到了几十年未遇的自然灾害影响,还是的确有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借此次所谓的自然灾害来核销财务窟窿,我们暂时不做讨论,让市场上更多的相关专业人士去证伪,相信终能水落石出。我们今天只想借此事件盘点一下A股和港股市场上一些农业股的问题案例,供投资者参考:(一)蓝田事件& &&&&&蓝田股份是湖北一家以养殖、旅游和饮料为主业的上市公司,1992年由原沈阳行政学院院长瞿兆玉下海成立,1996年5月在上交所发行上市。上市后的5年间,在财务数字上一直保持着神奇的增长速度: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了9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灾以后,每股收益也达到了不可思议的0.81元,5年间股本扩张了360%,创造了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罕见的“蓝田神话”。当时蓝田股份高管解释高利润率时很动听的故事之一就是蓝田的鱼鸭养殖每亩产值高达3万元,而湖北同类上市公司武昌鱼的招股说明书的数字显示:每亩产值不足1000元。这种只有在当年大跃进时才会闹出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笑话,彼时竟然被很多投资者所津津乐道。& &&&&&但市场对蓝田股份的质疑却一直没有减少,1999年中国证监会查处出蓝田股份1996年以四项违规操作欺诈上市,对该公司处于10万元罚款,并在此后三年内三次否决了蓝田股份的配股申请。& &&&&&2001年11月,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的企业财务专家刘姝威女士,在印发量仅有180份,仅仅针对金融体系高层内部刊发的《金融内参》上撰写了《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刘女士从一个财务领域权威学者的角度得出结论:创造了中国股市神话的蓝田股份,已经没有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了,完全依靠银行贷款在维持生计,这是非常危险的,呼吁银行高层引起重视,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的贷款。在被多家银行拒绝贷款后,这份内参的内容很快被瞿兆玉知晓,当年12 月 13 日,蓝田股份有限公司起诉刘姝威“该文所述事实完全失实”,属“捏造事实”。请求湖北省洪湖市市人民法院判令刘姝威“公开赔礼道歉、恢复名 誉、消除影响、赔偿经济损失 50 万元,并承担全部诉讼费用。”同时,刘姝威不断接到匿的恐吓电话和邮件。当时孤立无援的刘姝威,借助媒体的力量,悲壮的发布了长达2万字的《蓝田之谜》,详尽的剖析了蓝田股份,并被广为转载,得到舆论的支持,彻底揭穿了虚假的“蓝田神话”。& &&&&&最终,当时已改名生态农业的蓝田股份被强制停牌调查,后因为严重财务造假被勒令退市到三板市场,瞿兆玉等多名高管因涉嫌财务造假入狱。刘姝威因“蓝田事件”成名,被评为中央电视台“2002年经济年度人物”和“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蓝田事件“到此落幕。(二)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曝光& &&&&&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成立于日的桃源湘鲁万福,2009年7月桃源湘鲁万福按经审计的净资产整体变更为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并于日成功上市,代码300268,保荐机构为平安证券。& &&&&&2012年8月,湖南证监局对上市不满一年的万福生科进行例行现场检查。督导小组竟然发现万福生科存在三套账本:税务账、银行账及一套公司管理层查阅的实际收支的业务往来账,万福生科造假问题由此浮现。& &&&&&日,湖南证监局将现场检查发现的线索上报中国证监会,证监会决定对万福生科立案调查。随后,证监会抽调稽查总队骨干人员数十人奔赴湖南常德,进行全面调查。& &&&&&日,万福生科发布公告,承认在2008年~2011年累计虚增收入约7.4亿元,虚增营业利润约1.8亿元,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  日,万福生科发布致歉公告,因公司自2008年~2011年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已被深交所谴责过两次,若再受公开谴责,按照创业板上市规则,上市三年内遭受三次公开谴责,将面临退市风险。& &&&&&日,证监会媒体通气会介绍称,万福生科现场调查工作基本结束,下一步将对相关责任人及相关中介机构进行处理。根据证监会的调查,万福生科在首发上市过程中,存在虚增原材料、虚增销售收入、虚增利润等行为,涉嫌欺诈发行股票;同时,万福生科在2011年年报和2012年年报涉嫌虚假记载;造假手法隐蔽,资金链条长,调查对象涉及数十个县乡镇。& &&&&&日,在新主席肖钢的铁腕治理下,证监会公布对创业板第一例严重造假案件万福生科造假案的处罚结果,对万福生科董事长龚永福作出终身证券市场禁入的禁令,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则被罚暂停3个月保荐机构资格并处以7,665万元的罚金、设立3亿元专项基金赔偿投资者损失。吴文浩、何涛被撤销保荐代表人资格,撤销证券从业资格,终身证券市场禁入。与此同时,对保荐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薛荣年、曾年生和崔岭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撤销证券从业资格。史上最严的监管处罚尘埃落地,万福生科案暂告段落。(三)绿大地造假案& &&&&&日绿大地(002220)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发行股票并上市,募集资金达3.46亿元。& &&&&&2009年8月,上市后绿大地由于资金链紧张,启动了定向增发方案,拟定增2500万股,价格不低于18.64元,融资4.66亿元。而与此同时,注意到绿大地财务异常的监管部门,通过当年8月的一次巡检和离职财务人员的举报,驳回了绿大地的增发申请,并对绿大地提出了严厉的整改意见。2010年3月证监会稽查组的正式进驻绿大地调查,彻底揭开了绿大地财务造假的大幕。& &&&&&而在证监会2010年3月进驻绿大地调查前后,该公司业绩预告数度变脸,从2009年3季报业绩预增20%到50%,到日业绩快报称2009年年度净利润6212万元,同比下降28.41%,直至调查组进驻调查后的日,绿大地2009年年报正式出炉,净利润再度被改,实际数值为-15123万元,同比减少301.03%。& &&&&&&而公司公告声称净利润被修正的原因,一是公司对所有基地的苗木存货进行了全面的盘点和清查,发现公司的苗木存货因持续旱灾影响出现大批死亡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影响了公司2009年度利润。二是公司2009年第四季度的苗木销售中,受干旱天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其中部分苗木销售后质量受损死亡率高,从而导致收入大幅减少,影响公司净利润。三是在自查过程中,公司聘请中联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公司月望基地及广南基地土地价值进行减值测试,经评估,月望的土地使用权及相关的土地改良投入、广南基地林地使用权大幅减值。& &&&&&但最终根据证监会的调查资料显示,2004年至2009年间,绿大地在不具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情况下,为达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目的,经过实际控制人何学葵会同蒋凯西、庞明星的共谋、策划,由赵海丽、赵海艳登记注册了一批由绿大地实际控制或者掌握银行账户的关联公司,并利用相关银行账户操控资金流转,采用伪造合同、发票、工商登记资料等手段,少付多列,将款项支付给其控制的公司组成人员,虚构交易业务、虚增资产、虚增收入。& &&&&&其中,在上市前的2004年至2007年6月间,绿大地使用虚假的合同、财务资料,虚增马龙县旧县村委会960亩荒山使用权、马龙县马鸣乡3500亩荒山使用权以及马鸣基地围墙、灌溉系统、土壤改良工程等项目的资产共计7011.4万元。绿大地还采用虚假苗木交易销售,编造虚假会计资料,或通过绿大地控制的公司将销售款转回等手段,虚增营业收入总计2.96亿元。绿大地的招股说明书包含了上述虚假内容。& &&&&&在上市后的2007年至2009年间,绿大地通过伪造合同和会计资料,虚增马龙县月望乡猫猫洞9000亩荒山土地使用权、月望基地土壤改良及灌溉系统工程、文山州广南县12380亩林业用地土地使用权的资产共计2.88亿元。还采用虚假苗木交易销售,编造虚假会计资料或通过受其控制的公司将销售款转回等手段,虚增收入共计2.5亿元。绿大地披露的年度报告中包含了上述虚假内容。& &&&&&日,昆明市官渡区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判处何学葵有期徒刑3年,缓期4年。何学葵很快回到家中,整天在家看书,足不出户。在法庭宣判前的日,绿大地公告称,何学葵与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云投集团”)签订了股份转让意向书。& &&&&&绿大地的公告显示,云投集团以每股9.16元的价格受让不超过20%的股份。股权转让完成后,云投集团成为绿大地的第一大股东。《股权转让协议》显示,何学葵所得转让款分文未得,其中上缴税收4685万元;无息借款5039万元给绿大地公司,用于支持公司发展;赠予公司7011.4万元,用于弥补公司虚增资产;清偿昆明市中院轮候冻结其股权发生的费用及债务,共计1.07亿元。& &&&&&&后几经波折,通过向云投集团和自然人徐洪尧、张国英定向增发收购资产,绿大地的重组勉强完成,公司改名为云投生态,在2013年度通过财务手段扭亏后,2014年三季报业绩仍然亏损,资产负债率依然高企,财务状况依旧堪忧。(四)浑水报告做空雨润食品事件& &&&&&&2011年6月,多家海外著名投资机构,收到了美国调查公司浑水(Muddy Waters)发布的,对在国内和双汇发展(000895)齐名的猪肉制品巨头雨润食品(01068)的负面报告。这份隐秘的报告,对雨润食品的分析研究结论“极度负面”。之后,受该报告效应持续发酵影响,许多对冲基金加入沽空雨润食品的行列,加上当年港股市场受到欧债危机影响,当年雨润食品股价从报告发布前的28港元多,到2011年底已跌至10港元以下,投资者损失惨重。& &&&&&而雨润食品在2012年3月公布的2011年报,也褪去了前几年高成长蓝筹股的光环,净利润17.99亿元,比2010年度27.3亿元减少34%,相比2011年中报的16.1亿利润,在浑水报告公布后的2011年下半年,雨润食品几乎就是微利。& &&&&&事情到此并未结束,日,在各大财经论坛上较为知名的个人投资者“岁寒知松柏”发表文章推算称,以雨润食品目前预付的土地租赁款和财务报表,雨润食品或为大股东雨润集团垫付20亿土地租赁款,同时大股东可能挪用上市公司约30亿的资金,两笔累计大股东涉嫌占用上市公司上亿资金。至于被占用的资金,“岁寒知松柏”质疑称被大股东雨润集团旗下的地产业务占用。在地产业务受困国家调控、雨润地产上市无果、掌门人祝义财套现的63亿在地产帝国资金重压之下也显杯水车薪。但与此同时,雨润食品在上市后通过大规模收购食品加工厂,地产项目也随之一路跟进,雨润食品作为现金奶牛的作用却愈发凸显。& &&&&&在公司业绩大幅下滑,投资者一片质疑声中,日,雨润食品公司突然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主席祝义材辞去公司一切管理职务,只担任公司名誉主席和董事会高级顾问。雨润现任CEO俞章礼将成为董事会主席继任者,并接任祝义材辞去的其他职务,而公司新任CEO的人选确定为李世保。& &&&&&虽然祝义才一再向媒体表示,辞任是着眼于雨润食品的长远规划和发展,其信任年轻且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并希望藉此机会完善雨润控股集团法人治理结构,今后亦会将更多精力用于雨润控股集团的管控工作,但依然无法掩盖雨润食品业绩持续大幅下滑的事实。& &&&&&2012年半年报,雨润食品公布的净利润是1.99亿港元,同比大幅下滑;而到了2012年年报,雨润食品更是爆出了4.22亿港元的年度亏损。2013年度和2014年上半年,雨润食品的的净利润分别为2.62亿港元和1.47亿港元,处于历史低谷,股价也持续下滑到了近期的3港元多,相比2010年10月份30多港元的高点跌去了90%多。& &&&&&以上盘点的问题案例中,既有曾经国内的农业蓝筹,也有A股中小板、创业板农业造假第一股,也有港股市场曾经的知名蓝筹企业,为何出事的总是农业企业呢?综合分析整理下来,主要几大原因:(1)国家为了鼓励农业生产和农业加工企业发展,实施了很多税收优惠,使得农业企业的虚增收入和利润的税务成本非常低。(2)农产品加工企业上游大多为小农户,较为分散,且多为现金交易,让财务核查变得非常困难。(3)农业企业利润率普遍偏低,且周期性强,不可知的自然灾害也多,容易为企业处理财务窟窿制造机会。(4)农业类上市公司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很多都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机制,内部控制薄弱,管理能力普遍较差,容易爆发各种管理问题。& &&&&&因此,投资者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投资,应慎之又慎。关注更多可可投资杂谈文章,请关注:官方公众号:可可投资杂谈扫描二维码关注:每周锐评()从獐子岛事件盘点问题频发的农业股们 dyc1500可可投资杂谈10月15日,深交所上市公司獐子岛(002069)公告停牌,拟披露与公司底播增殖海域相关的重大事项。10月31日,獐子岛公布三季报,同时发布的还有一份计提巨额存货减值公告。公告称,称9月15日至10月12日,公司按制度进行秋季底播虾夷扇贝存量抽测,根据抽测结果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将产生重大损失。根据抽测结果,公司决定对105.64万亩海域成本为7.35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放弃本轮采捕,进行核销处理,对43.02万亩海域成本为3亿元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8305万元,扣除递延所得税影响2.54亿元,合计影响净利润7.63亿元,全部计入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共计提存货跌价超10亿元,导致三季报巨亏8.12亿元。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公司巨亏后三季报净资产总额为14.9亿元,这笔亏损相当于公司最新净资产总额的54%,引来市场舆论一片哗然。虽然公司给出的解释是海洋牧场发生了自然灾害,灾害主要原因为北黄海冷水团低温及变温、北黄海冷水团和辽南沿岸流锋面影响、营养盐变化等综合因素。并在公告当日召开的海洋牧场灾情说明会及投资者网上专项说明会,公司董事长等公司高管以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相关人员悉数到场说明情况,但并为平息各方投资者的质疑之声。从公开的财务数据显示:近几年,獐子岛存货金额不断攀升,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表现欠佳,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不断增加,公司现金主要靠筹资活动现金流支撑,且资产负债率高企。在此次事件后,投资者更是提出“公司财务报表勾稽关系出现严重漏洞”、“公司疑似资金被大股东占用用于开发房地产”、“高管频繁离职原因不明”等重要疑点。一时间,獐子岛被不少市场人士质疑严重财务造假,更有许多投资者直指该公司为又一个蓝田股份。到底獐子岛是真的受到了几十年未遇的自然灾害影响,还是的确有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借此次所谓的自然灾害来核销财务窟窿,我们暂时不做讨论,让市场上更多的相关专业人士去证伪,相信终能水落石出。我们今天只想借此事件盘点一下A股和港股市场上一些农业股的问题案例,供投资者参考:(一)蓝田事件蓝田股份是湖北一家以养殖、旅游和饮料为主业的上市公司,1992年由原沈阳行政学院院长瞿兆玉下海成立,1996年5月在上交所发行上市。上市后的5年间,在财务数字上一直保持着神奇的增长速度:总资产规模从上市前的2.66亿元发展到2000年末的28.38亿元,增长了9倍,历年年报的业绩都在每股0.60元以上,最高达到1.15元。即使遭遇了1998年特大洪灾以后,每股收益也达到了不可思议的0.81元,5年间股本扩张了360%,创造了中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罕见的“蓝田神话”。当时蓝田股份高管解释高利润率时很动听的故事之一就是蓝田的鱼鸭养殖每亩产值高达3万元,而湖北同类上市公司武昌鱼的招股说明书的数字显示:每亩产值不足1000元。这种只有在当年大跃进时才会闹出的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笑话,彼时竟然被很多投资者所津津乐道。但市场对蓝田股份的质疑却一直没有减少,1999年中国证监会查处出蓝田股份1996年以四项违规操作欺诈上市,对该公司处于10万元罚款,并在此后三年内三次否决了蓝田股份的配股申请。2001年11月,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研究员的企业财务专家刘姝威女士,在印发量仅有180份,仅仅针对金融体系高层内部刊发的《金融内参》上撰写了《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发放贷款》。刘女士从一个财务领域权威学者的角度得出结论:创造了中国股市神话的蓝田股份,已经没有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了,完全依靠银行贷款在维持生计,这是非常危险的,呼吁银行高层引起重视,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的贷款。在被多家银行拒绝贷款后,这份内参的内容很快被瞿兆玉知晓,当年12 月 13 日,蓝田股份有限公司起诉刘姝威“该文所述事实完全失实”,属“捏造事实”。请求湖北省洪湖市市人民法院判令刘姝威“公开赔礼道歉、恢复名 誉、消除影响、赔偿经济损失 50 万元,并承担全部诉讼费用。”同时,刘姝威不断接到匿的恐吓电话和邮件。当时孤立无援的刘姝威,借助媒体的力量,悲壮的发布了长达2万字的《蓝田之谜》,详尽的剖析了蓝田股份,并被广为转载,得到舆论的支持,彻底揭穿了虚假的“蓝田神话”。最终,当时已改名生态农业的蓝田股份被强制停牌调查,后因为严重财务造假被勒令退市到三板市场,瞿兆玉等多名高管因涉嫌财务造假入狱。刘姝威因“蓝田事件”成名,被评为中央电视台“2002年经济年度人物”和“感动中国――2002年度人物”,“蓝田事件“到此落幕。(二)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曝光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成立于日的桃源湘鲁万福,2009年7月桃源湘鲁万福按经审计的净资产整体变更为万福生科(湖南)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并于日成功上市,代码300268,保荐机构为平安证券。2012年8月,湖南证监局对上市不满一年的万福生科进行例行现场检查。督导小组竟然发现万福生科存在三套账本:税务账、银行账及一套公司管理层查阅的实际收支的业务往来账,万福生科造假问题由此浮现。日,湖南证监局将现场检查发现的线索上报中国证监会,证监会决定对万福生科立案调查。随后,证监会抽调稽查总队骨干人员数十人奔赴湖南常德,进行全面调查。日,万福生科发布公告,承认在2008年~2011年累计虚增收入约7.4亿元,虚增营业利润约1.8亿元,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  日,万福生科发布致歉公告,因公司自2008年~2011年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已被深交所谴责过两次,若再受公开谴责,按照创业板上市规则,上市三年内遭受三次公开谴责,将面临退市风险。日,证监会媒体通气会介绍称,万福生科现场调查工作基本结束,下一步将对相关责任人及相关中介机构进行处理。根据证监会的调查,万福生科在首发上市过程中,存在虚增原材料、虚增销售收入、虚增利润等行为,涉嫌欺诈发行股票;同时,万福生科在2011年年报和2012年年报涉嫌虚假记载;造假手法隐蔽,资金链条长,调查对象涉及数十个县乡镇。日,在新主席肖钢的铁腕治理下,证监会公布对创业板第一例严重造假案件万福生科造假案的处罚结果,对万福生科董事长龚永福作出终身证券市场禁入的禁令,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则被罚暂停3个月保荐机构资格并处以7,665万元的罚金、设立3亿元专项基金赔偿投资者损失。吴文浩、何涛被撤销保荐代表人资格,撤销证券从业资格,终身证券市场禁入。与此同时,对保荐业务负责人、内核负责人薛荣年、曾年生和崔岭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30万元罚款,撤销证券从业资格。史上最严的监管处罚尘埃落地,万福生科案暂告段落。(三)绿大地造假案日绿大地(002220)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发行股票并上市,募集资金达3.46亿元。2009年8月,上市后绿大地由于资金链紧张,启动了定向增发方案,拟定增2500万股,价格不低于18.64元,融资4.66亿元。而与此同时,注意到绿大地财务异常的监管部门,通过当年8月的一次巡检和离职财务人员的举报,驳回了绿大地的增发申请,并对绿大地提出了严厉的整改意见。2010年3月证监会稽查组的正式进驻绿大地调查,彻底揭开了绿大地财务造假的大幕。而在证监会2010年3月进驻绿大地调查前后,该公司业绩预告数度变脸,从2009年3季报业绩预增20%到50%,到日业绩快报称2009年年度净利润6212万元,同比下降28.41%,直至调查组进驻调查后的日,绿大地2009年年报正式出炉,净利润再度被改,实际数值为-15123万元,同比减少301.03%。而公司公告声称净利润被修正的原因,一是公司对所有基地的苗木存货进行了全面的盘点和清查,发现公司的苗木存货因持续旱灾影响出现大批死亡的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影响了公司2009年度利润。二是公司2009年第四季度的苗木销售中,受干旱天气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其中部分苗木销售后质量受损死亡率高,从而导致收入大幅减少,影响公司净利润。三是在自查过程中,公司聘请中联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公司月望基地及广南基地土地价值进行减值测试,经评估,月望的土地使用权及相关的土地改良投入、广南基地林地使用权大幅减值。但最终根据证监会的调查资料显示,2004年至2009年间,绿大地在不具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情况下,为达到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目的,经过实际控制人何学葵会同蒋凯西、庞明星的共谋、策划,由赵海丽、赵海艳登记注册了一批由绿大地实际控制或者掌握银行账户的关联公司,并利用相关银行账户操控资金流转,采用伪造合同、发票、工商登记资料等手段,少付多列,将款项支付给其控制的公司组成人员,虚构交易业务、虚增资产、虚增收入。其中,在上市前的2004年至2007年6月间,绿大地使用虚假的合同、财务资料,虚增马龙县旧县村委会960亩荒山使用权、马龙县马鸣乡3500亩荒山使用权以及马鸣基地围墙、灌溉系统、土壤改良工程等项目的资产共计7011.4万元。绿大地还采用虚假苗木交易销售,编造虚假会计资料,或通过绿大地控制的公司将销售款转回等手段,虚增营业收入总计2.96亿元。绿大地的招股说明书包含了上述虚假内容。在上市后的2007年至2009年间,绿大地通过伪造合同和会计资料,虚增马龙县月望乡猫猫洞9000亩荒山土地使用权、月望基地土壤改良及灌溉系统工程、文山州广南县12380亩林业用地土地使用权的资产共计2.88亿元。还采用虚假苗木交易销售,编造虚假会计资料或通过受其控制的公司将销售款转回等手段,虚增收入共计2.5亿元。绿大地披露的年度报告中包含了上述虚假内容。日,昆明市官渡区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判处何学葵有期徒刑3年,缓期4年。何学葵很快回到家中,整天在家看书,足不出户。在法庭宣判前的日,绿大地公告称,何学葵与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云投集团”)签订了股份转让意向书。绿大地的公告显示,云投集团以每股9.16元的价格受让不超过20%的股份。股权转让完成后,云投集团成为绿大地的第一大股东。《股权转让协议》显示,何学葵所得转让款分文未得,其中上缴税收4685万元;无息借款5039万元给绿大地公司,用于支持公司发展;赠予公司7011.4万元,用于弥补公司虚增资产;清偿昆明市中院轮候冻结其股权发生的费用及债务,共计1.07亿元。后几经波折,通过向云投集团和自然人徐洪尧、张国英定向增发收购资产,绿大地的重组勉强完成,公司改名为云投生态,在2013年度通过财务手段扭亏后,2014年三季报业绩仍然亏损,资产负债率依然高企,财务状况依旧堪忧。(四)浑水报告做空雨润食品事件2011年6月,多家海外著名投资机构,收到了美国调查公司浑水(Muddy Waters)发布的,对在国内和双汇发展(000895)齐名的猪肉制品巨头雨润食品(01068)的负面报告。这份隐秘的报告,对雨润食品的分析研究结论“极度负面”。之后,受该报告效应持续发酵影响,许多对冲基金加入沽空雨润食品的行列,加上当年港股市场受到欧债危机影响,当年雨润食品股价从报告发布前的28港元多,到2011年底已跌至10港元以下,投资者损失惨重。而雨润食品在2012年3月公布的2011年报,也褪去了前几年高成长蓝筹股的光环,净利润17.99亿元,比2010年度27.3亿元减少34%,相比2011年中报的16.1亿利润,在浑水报告公布后的2011年下半年,雨润食品几乎就是微利。事情到此并未结束,日,在各大财经论坛上较为知名的个人投资者“岁寒知松柏”发表文章推算称,以雨润食品目前预付的土地租赁款和财务报表,雨润食品或为大股东雨润集团垫付20亿土地租赁款,同时大股东可能挪用上市公司约30亿的资金,两笔累计大股东涉嫌占用上市公司上亿资金。至于被占用的资金,“岁寒知松柏”质疑称被大股东雨润集团旗下的地产业务占用。在地产业务受困国家调控、雨润地产上市无果、掌门人祝义财套现的63亿在地产帝国资金重压之下也显杯水车薪。但与此同时,雨润食品在上市后通过大规模收购食品加工厂,地产项目也随之一路跟进,雨润食品作为现金奶牛的作用却愈发凸显。在公司业绩大幅下滑,投资者一片质疑声中,日,雨润食品公司突然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主席祝义材辞去公司一切管理职务,只担任公司名誉主席和董事会高级顾问。雨润现任CEO俞章礼将成为董事会主席继任者,并接任祝义材辞去的其他职务,而公司新任CEO的人选确定为李世保。虽然祝义才一再向媒体表示,辞任是着眼于雨润食品的长远规划和发展,其信任年轻且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并希望藉此机会完善雨润控股集团法人治理结构,今后亦会将更多精力用于雨润控股集团的管控工作,但依然无法掩盖雨润食品业绩持续大幅下滑的事实。2012年半年报,雨润食品公布的净利润是1.99亿港元,同比大幅下滑;而到了2012年年报,雨润食品更是爆出了4.22亿港元的年度亏损。2013年度和2014年上半年,雨润食品的的净利润分别为2.62亿港元和1.47亿港元,处于历史低谷,股价也持续下滑到了近期的3港元多,相比2010年10月份30多港元的高点跌去了90%多。以上盘点的问题案例中,既有曾经国内的农业蓝筹,也有A股中小板、创业板农业造假第一股,也有港股市场曾经的知名蓝筹企业,为何出事的总是农业企业呢?综合分析整理下来,主要几大原因:(1)国家为了鼓励农业生产和农业加工企业发展,实施了很多税收优惠,使得农业企业的虚增收入和利润的税务成本非常低。(2)农产品加工企业上游大多为小农户,较为分散,且多为现金交易,让财务核查变得非常困难。(3)农业企业利润率普遍偏低,且周期性强,不可知的自然灾害也多,容易为企业处理财务窟窿制造机会。(4)农业类上市公司受各方面条件限制,很多都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机制,内部控制薄弱,管理能力普遍较差,容易爆发各种管理问题。因此,投资者对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投资,应慎之又慎。关注更多可可投资杂谈文章,请关注:官方公众号:可可投资杂谈扫描二维码关注:同时转发到我的首页发布分享到:新浪微博QQ空间豆瓣人人FacebookTwitter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田股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