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企业不准办学,我们这些被迫内退申请书和转...

建厂51年,总资产268亿元,员工近3万名,年产钢700万吨,作为吉林省最大的省属钢铁企业,通化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久以来就像一个四平八稳的独立王国,学校、医院、公安、物业等机构一应俱全,单位、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一成不变。直到2005年,民营企业建龙集团入驻,国企生活开始被打破,不同背景、理念、体制之间的磨合与摩擦不断。在分分合合的反复中,终酿7月24日的血案&&建龙派来的新任总经理陈国君被围殴致死。我们的观察以两个普通的通钢家庭为主线,他们的生活波澜以及在这波澜中滋生的不安与迷惘,或可折射一个老国企的艰难转身。
记者◎魏一平 陈超 摄影◎于楚众
见到郑广忠时,72岁的老人正倚在墙根,颤巍巍摆弄着一台老旧的收音机。因为脑血栓,老人的右手不太灵便。他反复把电池拔出来再插上,杂音不停地出现、消失。&坏了。&老人有些失落地说。
郑广忠破旧的小屋里,几乎一伸手就能摸到房顶,四面全是下雨留下的水渍。老郑整日里除了挪到屋外晒晒太阳,就是靠在炕上喝酒,桌上是两个泡满药材的酒坛。&每天4顿,早晨7点,中午12点,下午17点,晚上睡觉前,都要喝,每次二两。&电视机上摆着一串葡萄,那是他今天的下酒菜。
从通化市区中心的新站广场出发,沿浑江一路向东北方向15公里,高耸的烟筒、弥漫的灰尘、方格子一样的宿舍楼,这就是通化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钢&)所在的二道江区了。顺山坡上去,郑广忠的家就淹没在一片低矮杂乱的红砖平房中。这是最早的通钢工人宿舍区,起初盖了32栋,后来又加盖了十几栋,但仍沿用32栋的地名,只是现在已经成了当地人心目中破败和穷困的代名词,很少有人造访。
&我是炉前工。&他记得自己半个世纪前的职业。1958年,不满20岁的郑广忠在通化农村务农,&全国都在大炼钢铁,当时要在二道江建铁厂,同乡告诉我要招工,就赶来了。&在郑广忠的记忆中,那时的二道江还是一片荒凉,招工的地方很容易找,一张桌子,旁边立着一块&招工&的大牌子,写上名字、籍贯他就成了工人。郑广忠很快把妻子、父亲和岳父从农村接到厂区,但这种团圆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赶上三年困难时期,&全家每月只能分到二三十斤粮食&,提到这段岁月,郑广忠竟然泣不成声,&全家只有我一个劳力,把粮食都省给我吃。可是我还饿,上班的时候,拿了半瓶酱油,切了点葱花,兑着开水喝&。
从郑广忠工人生涯开始,艰辛就接踵而至。困难时期刚刚结束,通钢停产了,郑广忠一家被分配到林场,&全家又搬到深山老林里边&。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他的工资上涨了两级。&当时工资一共有5级,我涨到2级,每月60.3元。&在老人有些混乱的记忆中,这份象征工人级别的工资数目最为清晰。
通钢复产后,他和来自辽宁的董国君分到了一个车间,现在仍居住在32栋的老工友中,仍健在的也就只有他们两个&兄弟&了。
&你个老东西,说话咕哝咕哝。&郑广忠拿老董开起玩笑,72岁的老董也患了脑血栓,说话不清楚。&你说话还结巴呢。&董国昌笑着反击,气氛顿时轻松下来,像回到了几十年前同吃同住的场景。
不约而同回忆起当年的岁月,每月60元的工资让两人颇感自豪。&那时候,5块钱能买500斤煤,2块钱能扯5尺布,通化市里的一般人都比不了我们。&偶尔也会遇到一些不快,&厂里分楼的时候,没有轮到我,我就找到那个分楼的小科长,跟他喝酒的时候偷偷把他茶杯里的水换成酒,一下就放倒了。&郑广忠说自己是有名的&抗上&,旁边的董国君附和道:&我还骂了厂长呢。&
后来,本刊记者找到了这位已退休的老厂长王国钢(化名),提及此事,他哈哈大笑:&那算什么,当时领导跟工人打成一片,大家都亲如兄弟,每年都搞苦战恶战大会战,厂里要求工人流多少汗、沾多少灰,领导也要流多少汗沾多少灰。&他特意提到了毛主席语录里的一句话,&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
虽然是技术人员,但王国钢1966年来到通钢时,也跟工人一样&住席棚,吃窝窝头酸菜汤,冬天踩着没膝的大雪去上班&。30年没有节假日,30年没有迟到旷工,上万名像他这样从全国各地来支援建设的老通钢们所受的苦累我们很难想象,说起这些,老人总免不了要掉泪,&真正是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对通钢的感情比家还重&。
&以厂为家&并非一个简单的说辞,王国钢的4个儿子和4个儿媳妇全部都在通钢各厂上班,甚至连大孙子和大孙女也都成为通钢的一员。董国君也有4个儿子,也都跟通钢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用他的话说:&在通化,要找到一个完全跟通钢没关系的家庭还真不容易。&
下午16点多钟,董家老三董利彬结束了在第二炼钢厂的白班,骑着那辆家里最值钱的嘉陵摩托车回来了。因为买不起山下的楼房,他跟妻子至今仍跟父母挤在两间狭小的平房里。不足20平方米的屋子里,土炕占去了一大半,与一个旧式衣橱之间的过道连两个人都容不下。
董利彬有些羞涩,除了简单说起自己上班的情况,并不愿多谈家人。兄弟4人相差不了几岁,在他的印象中,&拿着毛主席语录、背着从单位食堂买来的窝头一起上学&的日子可能是最温暖的记忆了。现在,即便作为外来者,我们也能明显感受到这个家里兄弟们之间的疏远和淡漠,董国君在衣橱桌柜里努力翻找了半天,终究也没找到大儿子和小儿子的电话号码。董利彬想了半天,终于说出了大哥的手机号,面对我们要他引荐的请求,他显得很为难:&我们来往很少,除非老人病得不能动了他才回来看看,还是你们自己联系吧。&虽然大哥就住在离这里不足1公里的宿舍区。至于两年前就到北京打工的四弟,他连手机号都没有,&有时候他会联系我们,两年多来只回过一次家&。
吃过晚饭,董利彬匆匆骑上摩托车出门了,他急着去找他的&兄弟们&玩,那些并无血缘关系的工友,从他18岁参加工作以来就一直在一起,至今已经26年了。
刚开始,老三董利彬的妻子并不欢迎我们到来。&你们去采访那些全民的工人去,我一个大集体出身的老婆子,有什么好说的。&她一边忙活着家务,一边没好气地拒绝拍照。旁边的丈夫不好意思地解释道:&她干的活又重又脏,我都受不了,一个月才六七百块钱,心理自然不平衡。&
身份,就像紧箍咒一样伴随着他们的一生,由此带来的阶层感,无处不在。
其实,董利彬的身份也经历过一次变化。1983年,初中毕业后,他找到一家小集体单位做苦工,一天只有一块多工钱,哪里有活去哪里干。所谓小集体,其实不过就是一些名义上为通钢服务的小企业,跟现在随处游走的打工队差不多,没有编制、没有固定工资。后来大部分改制为大集体,虽然待遇跟全民所有制工人差不多,但在编制、社保上仍有所区别。1987年,通钢招合同制工人,&待遇跟全民职工一样&,他的语文、数学加起来考过100分,加上体格健壮,便摇身一变成了一名工人,&第一个月领到了200元工资,还有200元的奖金,真是乐坏了&。
妻子是他们一起在小集体打工的时候认识的,那个年月,&找对象先要问问对方是什么身份,全民的自然最吃香&。由于文化水平低,工厂招收女工本来就少,妻子一直没能成为一名&真正的工人&,这让她不免耿耿于怀。&他可是全民的正式工&,即便在提到大哥时,妻子也是一副酸溜溜的语气,董家老大现在是耐火厂的车间主任,在四兄弟中也算是混得最好的一个了。
从追忆回到现实,郑广忠和老伴也陷入了身份带来的失落。1992年,郑广忠退休,本想让子女接班,结果恰好赶上子女接班的优惠政策取消。5个子女都没拿到&全民所有制&工人的待遇。&我是全民的,可儿子都成了大集体。&在通钢人的心目中,&全民的&意味着正式的编制、稳定的福利、更高的工资。老人甚至不愿多谈自己的儿女,书桌上的电话旁贴着一张写满儿女电话号的白纸,可电话机上却落满了厚厚的灰尘。
为了能多挣点钱,董利彬在分配工种时主动选择了最辛苦最危险的炉前工,一干就是22年。7名工人组成一个班组,现在实行的是四班三倒工作制,每天以7:40、15:40和23:40为严格的分界线,个人亦有不同的岗位分工。董利彬现在的岗位是二铸手,地位仅次于统领整个班组的班长(炼钢工)、负责操作机器的一铸手以及负责配料的合金工,这是他在做了四五年的打杂工之后获得的升职。&其实,别小看打杂工,万一地上没打扫好有水潮湿,钢水一旦洒上就会爆起来,会死人的。&董利彬说起这些,就不再嘻嘻哈哈,&二铸手的担子更重,操作失误一次就会造成很大损失。&
每天,董利彬都会穿上那双由牛皮、轮胎和钢包头制成的笨重炼钢靴,戴上安全帽和炼钢镜,从高炉旁的控制室出来,爬上炉顶的一个小操作室,透过一扇小窗来判断运输车和钢包的位置。他的工作就是一手控制钢包移动,一手控制底下的运输车移动,然后启动装置,把钢包里高达1700多摄氏度的钢水通过旁边一个直径十几厘米的出港口倾倒进3米之外的运输车中。由于是抛物线运动,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钢水外溢,浪费是小事故,伤亡甚至都难以避免。
没有时间自己去食堂打饭,他们班组只能雇一位临时工负责打饭、刷饭盒,每个月50元。每隔8~10分钟就会有一次操作,生产线常年不停,吃饭只能在这几分钟内匆匆完成,&一顿饭要吃两三次&。为此,几乎每个人都落下了肠胃病。
除了炉前工,炼钢厂车间里还有电工、钳工等大大小小50多个辅助工种,每一个岗位都代表着一种身份,也代表着不同待遇和地位。正常情况下,董利彬的工资能达到每月1700元左右,按照不同系数之间的换算,班长的工资在2500元左右。21岁的女儿已经出嫁,董利彬拿出1万元当嫁妆,虽然解决了一个心头大事,但买房子的愿望就泡汤了。&两口子2000块钱的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家里光烧煤一年也得将近2000元,更不用去想一套八九万元的房子了。&
妻子一直没有什么正式工作,只能靠老董每月1000块钱的退休金生活,老两口每天只吃两顿饭。1994年,董国君退休后的第三年,正在长春一个废钢厂看大门的他突然患上脑血栓,后来老伴也得了同样的病,单是每个月的药费就要两三百。让他没想到的是,从2005年企业改制后,医院划归地方,以前基本全免的医疗费也要自己掏腰包了。
王国钢选择了&人心惶惶&这个词儿来形容2005年。
这一年,是中央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的第二年,吉林省打响了轰轰烈烈的国企改革攻坚战。按照当时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组织1000多名年轻干部下国企,&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全省816户国有工业企业的改制任务&。作为最大的省属国企,通钢虽然在前几年也有过大小的改制,但直到此时才真正进入改革的深水区&&产权改革。
《通钢集团公司改革调整方案》显示,截至2005年11月,17所通钢自办学校和6个公安管理机构全部交付地方政府管理,12月7日通钢医院完成改制任务并正式挂牌通化市第二人民医院,通钢建安公司、公主岭机械等34户通钢所属的辅业单位全部完成了剥离改制任务。
通钢一中的校门口,红色的展板写着被大学录取的学生名单。&每年都有一两个清华、北大的。&退休教师王希之语气中充满自豪,&这是仅次于市一中的高中。&除了连接中间的两条公路,通钢所在的二道江区与通化市老城区东昌区就像两个独立的城市。当年通钢建成后,将二道江的&民中&接手,正式成立通钢一中,这标志着通钢办学的开始。通钢集团下辖教育处和培训处,原教育处科长王昌海介绍,教育处负责中学、小学等,培训处负责技校、中专等职业学校。通钢办学的起伏,则是这个老牌国企命运的另一个侧面。
王昌海回忆,1977年恢复高考,他被分配到通钢一中当老师时,&学校只收通钢子弟,没有什么竞争&。初中8个班,高中4个班,就是将初中的学生淘汰一半上高中,与市里的升学体系相互独立。到80年代,二道江区逐渐扩大,企业封闭的升学系统受到挑战,好在&国有企业办学的优势就在于投资&,王昌海说,从90年代开始,通钢一中在全市率先建立微机室、语音教室、电视系统。&我们学校铺的都是塑胶跑道,连市体育场都没有,我们老师的工资也和企业干部的待遇一样。&王希之回忆,从80年代后半期开始,通钢中学老师的工资开始超过地方学校。到90年代后半期,市里学校的老师工资平均在1200元左右,通钢中学的老师待遇已经超过1700元。
&通钢员工的子女入校,比其他地方的孩子可以降20分录取。&作为子弟学校,通钢一中又恢复了自信,&我们去教育局开会,都嘲笑他们,这样的凳子我们早就扔掉烧火了,你们还在用。&
2005年企业转制,通钢一中划归地方管理,划归地方后,通钢一中的教师待遇保持不变,而且随着地方教师每次工资上调都会按比例涨工资,在原本较高的工资基础上,待遇仍然要好于地方教师。有人评价说,&幸亏从2006年开始分开,要是还跟着通钢,学校要跟着企业一起承担最近的市场风险了&。
王国钢家的老二媳妇就在通钢小学当老师,划归地方后工资不降反升,但像她这样幸运的人并不多,王家8个儿子和儿媳之中,其余5位受到改制直接影响,几乎都走了下坡路。老大从主体单位炼钢厂调往辅助单位第二耐火材料厂;45岁的老二从炼钢厂买断工龄,一次性补偿4万元,刚刚够交20年的社保;老三原在炼钢厂办公室开车,精简机构后到车间当了工人;老三媳妇也由原来的工会干事改为车间工人;老四所在的劳务开发公司剥离出去之后,自负盈亏。
2005年9月,通钢集团与民营股份制企业建龙钢铁公司签订了合作重组框架协议,建龙正式入主通钢改制,赶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12月30日,新的通钢集团在长春揭牌成立。重组后,省国资委、华融公司、建龙钢铁公司分别持有46.64%、14.60%和36.19%的股份,通钢管理层持股2.57%。建龙作为第二大股东,向通钢公司派出了陈国君作为总经理和另一名财务总监。
与很多国企改制一样,减员增效成为通钢重组后迈出的最艰难一步。其实早在日,公司就曾下达文件,要求男职工在55岁以上,女职工45岁以上,都写申请内退,每月只拿五六百元的生活费,坚持到退休年龄就可以领正常的退休金,但似乎力度并不大。建龙入驻之后,裁员增效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内退的标准被再次提高,男职工年龄在52岁以上,或者工龄超过30年一律内退。&内退员工高盛军(化名)说,由此不少内退职工将愤怒指向建龙集团。
当时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记录了通钢在这一年发生的变化:选择改制的员工2.5077万人(含分流进入辅业改制单位5712人);内部退养7606人;自谋职业2622人;移交教育、公安在职人员1177人;因工负伤休养、休假215人。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管理机构,由原来的34个精简到18个,机关职能科室由148个缩减到114个,党群部门科室由13个缩减到4个,二级单位(包括子公司)科室由210个缩减到156个。精简中层干部88名,科级干部减员21%;一般管理岗位减员15%。
董利彬觉得自己挺幸运,作为炼钢厂的主要工种,他没有进入下岗或分流名单,但压力仍在。&以前出过小事故,把钢水洒到地上,罚款200元,现在就直接下岗。&他说班组里的每一个人干起活来都不得不小心翼翼了。
李腾荣(化名)并不承认身份变动带来的不安:&现在全国人都知道上淘宝网做买卖,谁还会抱着个国企职工的身份不放?&一切皆利益,&有一次,建龙的一个高管在酒桌上跟我们说,通钢工资1700元的工种在唐钢可以达到3000元&。他是通钢财务部的一名员工,工作14年,工资1500元左右,&可上个月,我儿子生病,花了700元,孩子上托儿所,每月300元。加上水电、煤气,我一个月的工资就没有了。东北人爱喝酒,同事朋友聚会,加上别人红白喜事的礼金,每月的伙食,我们这样的双职工家庭都很紧张,何况通钢的炼钢工人中,很多家庭里只有一个在职的&。
改制对原有国企模式的触动体现在方方面面。如对机动车辆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对差旅费、报刊征订费、印刷费、通讯费等管理费用实施有效控制,并对过去一些激励作用不大的部分单项奖励予以取消或减发,&仅此每年可降低成本1300万元&。
王国钢算得上是处级干部,每月退休金在1800元左右。真正让他感觉失落的并不是钱多钱少,以前每个月减免一部分煤气费,订阅两份报纸杂志,每年组织一次夏季疗养,买油买肉都有一定优惠,现在,这些全没有了,&合计起来也值不了几个钱,但我们这些为通钢干了一辈子的老人,还是感到很寒心&。
不满情绪开始慢慢发酵,虽然通钢自己的报纸、电视台经常报告增产增收的新闻,但工人并没有从中体会到实惠,各种各样的传言滋生在这个依旧相对封闭的小圈子里。有人说建龙挪用通钢的钱在吉林市新建钢铁厂,带走了通钢人才和高附加值项目;有人说建龙在并购其他厂区的时候占地,允诺解决工人工作,要把这批工人调到通钢,这就意味着会砸更多人的饭碗;有人说从建龙江苏的工厂中调来了200名质量检测员替换通钢的老职工。&他们的工资比一般的工人高不少,就住在那边。&高盛军指着广场旁一座新的高层住宅楼,对这些虚虚实实的传言,他们显然深信不疑。
&所有的不满都是因为比较。&李腾荣的分析不无道理。1998年,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改制启动,通化也不例外。&我们当时两三个月发一次工资,可是没有一个人上访闹事,为什么?因为市里的企业更惨,好多企业都黄了,一分钱拿不到,相比之下我们通钢还算是好的。&挺过国企改革浪潮的通钢在2000年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工人的待遇也开始大幅度增加。&那时候,我们的工资比市里的公务员还高。&李腾荣回忆,2005年改制前,通钢一般员工的工资能达到元,而政府普通职员的工资甚至低于1200元。让他不平的是,到2008年底,&公务员的工资上涨到2000元以上,比我们高五六百,这种差距让我们很难接受&。
在通钢内部,对于吃惯了大锅饭的国企职工来说,短时间内拉开的巨大差距打破了旧有的平衡。建龙带来新的企业管理制度,改制后的通钢开始实行三级管理,总经理、厂长、作业区区长,引入年薪制。李腾荣不满的原因可以为一个社会学名词做生动的注释&&相对剥夺,&我的工资是每月1600元,科长的工资是三四千元,再往上的领导就可以开着十几万元的车上下班,这样的比较肯定让普通员工感到不公,这造成工人的积怨&。干群关系随之恶化,去年冬天,炼扎厂一位厂长与工人发生口角时被殴打致死,在通钢职工之间就曾引起不小的震动。
不幸的是,金融危机偏偏这个时候到来。由于全球钢材价格下跌,钢材市场低迷,去年通钢的高炉也有部分停产,董利彬在家赋闲了3个月,每个月只领500多元的生活费,内退员工只能领到二三百元。要命的是,通钢生活区的供暖使用的是高炉和焦化厂的冷却水余热,去年冬天高炉停产,供暖温度不够,好多居民找到物业公司,经过协商只好重开高炉供暖。
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区,正当工人们的愤怒即将被点燃时,建龙集团却于2009年3月宣布与通钢股权分立。&那一天,整个通钢生活区,鞭炮齐鸣了一天一夜,路边的小饭馆里挤满了喝酒庆祝的职工。&几乎所有受访的通钢职工都印象深刻。&2005年建龙入股的时候,我是真心欢迎的。&李腾荣说起这些有些苦涩,&可后来看看流传的那些矛盾,都是因为这3年来我们的收入太低了,建龙伤透了我们的心。&
进入通钢冶金区的大门共有5个,1号门旁边就是集团办公楼,门口就是明珠广场和通钢体育馆,这是通钢职工和家属的活动中心,前几天在此值守的警察已经撤走。7月31日下午17点整,集团的广播响起,开始播报焦化厂等分厂增产增效的新闻。厂区和办公楼里的员工开始陆续下班,广场上的人也多了起来。老人拉着二胡合唱,中年人围着广场散步,小学生潇洒地玩着滑板,平静的气氛中,广场地面上被涂料覆盖的标语依稀可见,&建龙滚出通钢&。
李腾荣突然反问本刊记者:&如果一个外企给你两倍于国企的工资,你会选择哪个?&得到&当然选择外企&的答案后,他有些愕然,愣了半天自言自语道,&或许地方不一样,人的想法真的不一样吧&。这与他刚刚一直在强调的利益至上似乎有些矛盾,或许也代表了大多数国企员工内心的矛盾&&他们既向往好的待遇,又不想放弃稳定的铁饭碗。一切未知的变动都会带来不安与迷惘。
今年34岁的李腾荣就是通化当地人,初中毕业后因为成绩不好,上了通钢的技校。虽然当时通钢的工资已经有五六百块,比市区的企业高出两三百,可他仍然觉得那时的选择有些无奈,&我们的工作第一选择都是进政府机关,毕竟旱涝保收,或者进事业单位,实在不行才到企业&。其实当时通钢的工资水平并不低于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但我们这边的人总觉得企业不稳定&。
他选择通钢的理由是因为这是一家大型国企,在李腾荣的心目中,稳定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第二次见到王国钢的时候,他竟突然提出了这样的质问:&你们到底代表哪一方?不会是建龙派来的吧?&原来,这天上午他去参加厂里的退休老干部座谈会,提及昨天我们的拜访,大家都为他捏了一把汗。虽然疑虑已经打消,王国钢还是有些不放心,他坚决要求使用化名,为的是&不要给儿女们惹麻烦,砸了他们的饭碗&。
虽然省政府和省国资委已经宣布&建龙永不参与通钢重组&,但职工们心中的不信任感仍未完全散去,当地报纸的报道中任何蛛丝马迹的表述差异都能让他们琢磨半天。现在,行走在通钢生活区,很少会看到穿工作服的员工,大家都担心来自建龙方面的报复。
戏剧性的冲突就源自7月22日。这一天,吉林省国资委主任李来华主持召开主任办公扩大会议,传达省政府专题会议精神,通报通钢集团增资扩股工作情况。根据新的股权调整方案,建龙集团再次入股通钢后取得50%以上的控股权,成为通钢的第一大股东。当天晚上,通钢召开副处级以上干部会议,消息宣布后,会场一片震惊。
第二天上午,通钢科级以上干部被召集到办公楼会议室开会,据一位参加会议的人士透露,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宣布建龙控股的消息后,会场就有人与之展开激烈争论。&建龙走的时候亏损那么厉害,现在6月份开始盈利了,他们又想回来吃掉我们。&类似传言当晚就在通钢职工及家属之间迅速蔓延。但上级要求通钢所有干部层层传达、分层联保。
7月24日上午,建龙派来的陈国君来到通钢焦化厂与厂领导谈话,随即遭到职工围堵。据当地政府通报,当日,内退人员、职工家属以及分散在通钢周围的诸多闲散社会人员纷纷聚集,通钢所有7座高炉相继停产。冲突发生,陈国君被围殴致死。日 13:50三联生活周刊
通钢员工称政府改革急于求成 欲3天解决4年矛盾
日 10:52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文章:通钢悲剧的逻辑
社会矛盾复杂局面下的改革,更加需要操作者依靠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不能把改革对象等同于利益牺牲对象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健君
8月6日,不断袭来的阵雨反复刷洗着山城通化,这座&7-24&事件的&震中&地带雨雾迷蒙。
按照约定的时间,穿过烟囱高耸、白烟滚滚的通化钢铁集团厂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集团家属楼的单元房见到了年近70岁的钢厂退休工程师、共产党员刘吉。
&调查研究是&十月怀胎&,作出决策、解决问题是&一朝分娩&。&这位1969年的部队转业干部坐在一张陈旧的红色人造革木质沙发上,神情平静地认为,两周前&一个人被活活打死&的通钢悲剧,&完全是不走群众路线的结果。&
在他看来,7月22日吉林省国资委作出建龙集团控股通钢集团的决定,7月24日就要通钢上下全面执行,&3天的时间就想解决过去1300天(自2005年通钢改制以来)积累的矛盾,轻一点说是急躁,重一点说是粗暴。&
最令刘吉不能理解的是,当7月24日下午事态已经失控后,从15时到18时的3个小时内,省政府分别以&暂缓&、&终止&、&永不&,连续作出了三份停止重组的省政府决议,以期平息事态。&自2006年以来,因通钢改革矛盾的上访一直不断。就在7月10日还有职工去长春上访,都没有触动主管者去解决问题。现在,3个小时作出3份决议,决策者的行为给群众留下什么印象?&
&改革是要深入,但改革的力度要和企业的承受能力相结合。&刘吉对两周来众多媒体对通钢事件的报道颇多不满,认为误解的多、有助事件真相揭示的少,&通钢的工人,反对的不是国企改革,而是反对改革过程的不透明、不公正和不尊重职工利益;反对的不是民营企业,而是反对那种不讲社会责任感、把企业和工人当做&印钞机器&的企业经营者。&
为了理解通钢转制之所以以悲剧收场的事态发展逻辑,在刘吉的帮助下,本刊记者经过多方努力找到了三位在职且全程参与过通钢转制过程的通钢管理人员。尽管事前顾虑重重,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他们最终开口,在二道江一个酒店的隐蔽包间里,讲述了一场风暴爆发前的全过程。
一变&国有控股&
&国企改制是大势所趋,面对市场,必须引入先进的竞争机制。但改制能否成功,关键是怎么改。&张泽成是最不情愿站到本刊记者面前的人,也是本刊记者遇到的掌握通钢情况最多的人。他介绍说,这些年来国有钢铁企业改制,有两条基本经验:其一,钢铁企业是规模型企业,必须强强联合;其二,改制必须在企业最困难的时期,否则阻力太大。
张泽成回忆,通钢2003年开始酝酿改制,&按照当时省里定位,通钢改制方向是国有控股,主要内容是社会职能移交和辅业剥离。&为此,在此后的两年里,为摸清情况,通钢就改制进行了两年的前期调研准备。
2005年年初,省国资委批复了通钢&国有控股&的总体改革方案后,通钢改制进入实质阶段,成立了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安凤成为组长的通钢集团改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分组,分别是综合组、资产组、人事组、宣传组和纪律检查组。
&当时,首先着手的工作是社会职能移交和辅业剥离。&张泽成回忆说,为此,当时的通钢副总经理于春有带队,于日前往河北承德钢铁厂考察&主辅分离&改革。回来后决定在通钢建筑公司、通钢冶金机械厂和通钢物业公司先行试点。
前两家下属公司最后在2005年6月底分别改制成功。同时,公安和教育等社会职能也顺利移交通化市政府。经过此次改制,通钢原有3.6万多职工,被精简到2.2万人左右。&因为此次精简工作准备充分,尽管剥离了1.4万人,但工作顺利平稳。&他说,&当时的省政府主管领导比较满意,指出下一步可以考虑引进战略合作伙伴。&
此时,通钢劳动关系的基本改制工作已经进行,通钢职工的国企职工身份被置换为合同制职工,所有职工按岗位、职务等分成不同层次发放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也可以转成企业股权。同时,通钢也找到了一位战略合作伙伴&&河北德龙钢铁公司。这家外资身份的民营企业准备以现金形式收购通钢30%的股份,并签订了协议。
二变&整体改制&
2005年年中,吉林省委省政府要求通钢集团改变方向,进行整体改制。这意味着按照吉林省2005年国企改革要求,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具体讲就是:实现整体改制到位,债权债务处理到位,职工劳动关系转换到位,国有资本退出到位,推动改制企业基本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白建国当时作为通钢改制小组成员,参加了2005年7月份在长春召开的吉林省国企改革专题会议。
&通钢改制工作一直围绕着国有控股进行,突然要求整体改制,实在始料未及。而且要求年内就完成,太急迫了。&他为《瞭望》新闻周刊回忆说,&省政府领导会上要求一年内推进完成,哪个公司工作不积极、拖后腿就免职。并指出,要清楚谁是老板,国资委是老板,企业董事长就是打工的。&
张泽成补充解释说,&整体改制当时的实质含义就是多元化投资,最大的特点就是身份置换、产权多元和国有资本退出。这也意味着国有控股的改制思路必须推倒重来。&开完会回来的路上,掐指一算距离年底仅有不足五个月时间,白建国观察到董事长安凤成压力很大,在车里自言自语地说,&这事不干不行了啊。&
日,吉林省国资委发布了《关于对通化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整体改制重组实施方案的指导意见》,称通钢集团的整体重组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1000万吨产能的总体目标要求。
张泽成说,这种急促的改革推进,尤其是方向上的&急转弯&,使得通钢整体改制准备不足、仓促上阵,&为了完成这项&政治任务&,不得不带&病&(矛盾和问题)工作,甚至是为改制而改制,为后续改革工作的接连受挫埋下了伏笔。&
建龙集团,是作为&财神&通过招商引资迎进吉林省的。
吉林省国资委一直把把招商引资作为改制重组的重要手段,而建龙成名的突破口则是2001年重组吉林市明城钢铁厂。2001年3月,吉林市政府通过考察河北建龙钢铁集团,希望这家民营企业重组濒临破产的国有地方企业明城钢铁厂。同年4月,建龙进入,以9784.29万元收购负债3.53亿元的明钢全部资产。两年后,明钢实现100万吨生产能力,销售收入达10亿元。此举给吉林省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
借助此,建龙集团开始对吉林省其他钢铁企业产生了更大兴趣。在省政府的认可下,2004年建龙集团与由原吉林省冶金厅基础上组建的吉林省冶金控股公司达成重组协议,事实上间接期望重组整个吉林钢铁业。
但没有想到,与此同时,吉林省国资委&为支持通钢发展壮大,通钢集团出资关系已从冶金控股提升为直接监管企业&。作为吉林最大的钢企,没有通钢的冶金控股对建龙而言无异于&鸡肋&。于是,建龙2005年上半年终止了与冶金控股的重组,开始直接寻求进入通钢的机会。
张泽成说,在一年完成改制任务的压力下,吉林省国资委把建龙集团&推荐&给了以前丝毫不了解建龙的通钢集团。而为了完成年底前的改制任务,通钢集团高层也不得不尽力满足建龙的要求。此时,河北德龙钢铁突然被告知建龙要进入,非常不满意,宣布退出。
白建国回忆说,于春有曾给他讲了一个故事,&听说建龙要进入,于春有跑到安凤成办公室询问事情真假,董事长激动地大声说,&你问我,我哪知道?&&
改制&急行军&
本刊记者采访中拿到的最初的《通化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改制重组合作协议书》显示,通钢集团注册资本39亿元。除了通钢,还包括吉林铁合金公司(全国最大的铁合金企业)、唐山建龙、浙江忠祥、华融公司和吉林省国资委,共六家法人参与重组。
随后,吉林铁合金因不满意建龙的规模和没有技术优势而退出。2007年4月,该公司与中钢集团及吉林省国资委实施增资重组进入央企中钢集团,当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7.4亿元,同比增长49.22%;实现利税3.9亿元,同比增长256%。指标均创企业历史最高水平,也成为事后通钢羡慕的对象。
日,通钢改制协议最终正式签署:建龙集团出资14亿元(其中现金8亿元,加上吉林建龙资产作价6亿元),拥有新通钢36.19%的股份;吉林省国资委拥有46.64%的股份,通钢的管理层为2.57%,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拥有14.6%的股份。
日,短短五个月内,改制完成,通钢集团正式揭牌。
事后,吉林省网络新闻宣传管理办供稿文章对此总结说,&全省国企改制,通钢一直是个重点。&并强调。&通钢的改制也有一个助推者: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安凤成。为确保改制顺利进行,公司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安凤成任组长。他亲自参与制订了《通钢集团公司改革调整方案》。&
最后给予通钢领导班子表扬,&通钢党政领导进入角色很快,工作做得很细,提出了阳光改制、平稳改制、发展改制的目标。各改制单位党委开设了政策咨询室、热线电话并设置政策咨询人员,对员工提出的改革难题和热点问题,耐心细致地解释。&
&30年工龄&的&砍刀&
目前,舆论对建龙的责难众多,其中杀伤力较大的是&8亿元现金是否到位&和&满30年工龄下岗的政策&。对此,对重组后通钢财务熟悉的白洁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建龙8亿元的现金尽管有拖延,但最后都已到位。&至于民怨最大的&30年工龄下岗&的&一刀切&政策,张泽成说,&建龙最多是间接影响者,重组时的通钢领导层要为此负直接责任。&
张回忆说,重组谈判时,建龙提出的一个重点是冗员太多,要求精简裁员。但是,通钢刚刚基本完成社会职能移交和辅业剥离,已经剥离了1.4万人,余震还未平,而且没有顺理成章的政策依据。
但是为了完成年底前的改制任务,有人把2004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国有企业妥善处理下岗职工劳动关系促进再就业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吉政发[2004]29号)拿了出来。其中有一条:&截至日,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或工龄满30年,实现再就业有困难的下岗职工,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实行企业内部退养。&
&2004年的时候,通钢没有敢实行这条。但迫于改制任务,只能制订实行。&张泽成说,2005年10月份出台的这项政策,最大的问题就是把&有条件&的选择措施变为事实上的&一刀切&,甚至随意扩大内退范围。&当时,我听说后,赶快找人事部门领导,千万不能实行这一条,这事违反政策。&他说,这项措施最后仍然硬性操作了。
张泽成介绍说,按照30年工龄的杠杠,大概只有50%的人出于自愿,结果是最小的46岁就下岗了,&由于这个工龄段大部分属于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最惨重的是造成技术工人的大批浪费。改制前,通钢技师以上的职工1000多人,改制后仅剩下300多人了。&说到此处,他的眼圈红了。
建龙进入通钢后,这个措施被继续使用,变成了一把裁员的&砍刀&,也成为后来通钢职工上访和发生多起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祸源&之一。
失去&缓冲器&的通钢
进入2006年后,第二大股东建龙集团的管理人员基本把持通钢的关键管理职位,并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主导并继续裁员。这一次轮到了通钢的33名处级干部。一位此时还在改制工作组负责的干部采访中告诉本刊记者,自己当时还在考虑如何平稳安定职工对改制工作的情绪,&突然被告知自己有可能要退下来。&
&作为党员,又是改制工作组成员,自己想到应该以身作则,就主动写了申请。&当他还侥幸以为自己负责的工作重要,而且已经完成了身份转换,不会被调整的时候,自己和20多位处级干部已经被安排到当地二道江区政府工作了。最小的不到50岁,最大的57岁。&我每月工资扣除后拿到手里只有800元。&他说自己顿时感觉,&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虽然,最后安凤成等原通钢高层对这批干部感到内疚,2007年3月分批接回了通钢,并提高了待遇(正处年薪6.5万元、副处年薪6万元),这批处级干部只能属于&在职不在岗&,没有岗位,被干养着。其连锁反应是,引起了许多下岗工人新的不满。
&减员增效、降低成本的初衷没有错。&白建国说,但操作中却出现了问题,最大的隐患是,建龙还通过精简把包括宣传、团委等党群工作部门和许多科级干部合并处理到了生产部门,成为一般工人,&通钢的党群工作职能已经完全停止,科级干部大量流失。这意味着稳定改制震荡、疏通职工情绪的功能基本丧失,处在改制中的通钢失去了&缓冲器&。所以,问题解决稍有失误,矛头将会直接对准改革操作者。&
这个时期,通钢内部干群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一个细节是,2006年10月份,通钢办公大楼出入要预约登记,二楼的经理办公层加了一道隔断门,从楼大门到二楼加了两道警卫。白建国说,从那个时刻,通钢开始出现上访者了。
建龙入主后的两年,没有实现省国资委当初期望&&新通钢成立两年内形成年产1000万吨钢规模。相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从2008年6月开始,钢材价格暴跌,通钢陷入&生产越多就亏得越多&的怪圈。到2009年2月,亏损一度高达10亿元。
而建龙除了强硬的成本控制和利润第一外,并没有在技术和管理上拿出让通钢职工信服的本领,尤其是管理上的粗暴和缺少方法。白建国举例说,&在收入上过高拉大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的差距,依靠体罚和罚款贯彻执行力,不是把工人当做企业财富而是像机器一样对待工人,让自己与通钢职工完全处在水火不容的对立面上。&
2008年年底,炼轧分厂厂长宋凯晚上巡视车间时,发现一位因圣诞节饮了酒的员工,当即作出下岗处理的决定。这名员工在酒劲作用下,锤杀了宋凯。白建国评价说,&在员工饮酒情况下,不应该当即作出处理,应该在事后其清醒状态下作决定。这件事不但反映了宋的管理素养低下,也反映了建龙管理风格的粗率。&
建龙的企业政策前后矛盾之处,也频繁刺激了通钢职工。比如,建龙一方面在通钢大举裁员,另一方面又从外面招聘大批农民工进入通钢。白建国介绍说,今年春节后,建龙突然提出将从外引入5000人到通钢从事维修工,头一批500人已经进入车间实习。
一位为这批人当师傅的通钢员工向本刊记者介绍说,当看到这批人拧螺丝连什么型号的扳手都不知道,又得知他们每月工资4000多元,徒弟收入是师父的3倍多,大家的情绪一下子来了,&把他教会,我们就得下岗。&激动之下,这些通钢员工集合起来到办公楼抗议。
此时,正值全国两会期间,人大代表、董事长安凤成迅速赶回通钢平息事件。在工人面前,安凤成公开说,&建龙已宣布撤资。&得知此事后,通钢上下群情振奋,抗议的员工当即散去,晚上烟花飞上了二道江的天空。
建龙集团退出通化钢铁的第三个月,也就是6月份,通钢电视台的报道称,通化钢铁当月实现盈利近7000万元。
在白建国看来,这种背景下,建龙又重新回来,对通钢职工而言完全是&突然打击&。7月22日,一位干警朋友向他透露,建龙又要回来了,而且是控股通钢,上面已经让他们提前布控。&那一天,对我而言太清晰了,本世纪最大的一次日全食。&
7月24日,建龙负责接管通钢的陈国君被群殴致死。
7月26日,通钢钢产量创造单日最高纪录。
通钢7月份超越月度赢利目标,据初步统计,已经超过1亿元。
8月5日,吉林省调整了通钢集团主要领导,安凤成通钢集团董事长和党委书记的职务被免,通化市主管工业的副市长巩爱平出任通钢董事长。
&现在,通钢工人的情绪还是比较压抑的,把劲头都用到了生产上。&张泽成最后告诉本刊记者,无论怎样,通钢的改革还会继续下去,&但要把改革最终搞成功,改变这起悲剧的多输局面,以及所波及的影响,关键还在于如何依靠通钢工人。&□(本文采访对象均署为化名)
瞭望》文章:通钢事件是我国劳资关系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通钢事件中有两个特点,一是工人自发的大规模的集体行动,二是劳资冲突中的暴力化倾向。
如何正确解读和应对这种特点,是中国劳工政策须直面的重要问题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杨琳
7月24日发生在吉林省通化市的通钢事件,以7个高炉一度停产、1名企业高管被殴致死的双输后果,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这起由国企改制诱发劳资矛盾而酿成的群体性事件,被劳动关系研究专家常凯称为&中国劳资关系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一些劳资矛盾已达&临界点&
不可回避的是,在我国国企改制历程中,存在着国有资产被低估、贱卖、流失的客观情况,一些地方国企职工权益受损的情况也比较普遍。十几年国企改制阵痛遗留下来的劳资矛盾一再被压抑、积累,一些矛盾已经达到了&临界点&。在一家几代人的生计都依靠一个国企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这种现象尤其凸显。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劳资力量对比的日益悬殊,工人在企业中的参与权逐渐弱化。由于利益表达渠道不畅,在上访、告状收效甚微的情况下,工人们逐渐意识到了集体行动的力量&。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教授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现在的工人已不再像国企改革之初那样懵懵懂懂了。如果改革措施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职工权益保护考虑不周,工人已经不再答应了。&
近年来,由劳资矛盾、集体争议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增速明显。发生在2008年的川渝教师罢课事件、湖北武汉下岗职工上访事件、广东东莞劳资纠纷事件仍然令人记忆深刻。常凯和他的同事在去年推出的《中国劳动关系发展报告》中已经指出,劳资集体争议和工人集体行动,在中国劳资关系处理中所表现出的作用越来越大,工人的权利意识、集体意识、组织意识也越来越强。对于工人的集体行动如果处理得当,可以促进中国的劳资关系由个别调整向集体调整有序发展,如果处理不当,则会更加激化劳资矛盾甚至加剧工人和政府的矛盾。
劳资关系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在劳资矛盾的处理当中具有了暴力化的倾向。通钢事件中陈国君被殴致死尽管只是一个偶然事件,但这种极端行为已经不是个案。今年以来,已有几起企业高管被杀案发生。而在通钢,暴力事件其实早已隐现端倪:2008年底,通钢炼轧厂厂长宋凯被一名工人锤杀。常凯认为,&这些事件已经发出了警示:由于中国的劳资关系和劳资矛盾处理的不规范和中国劳工政策尚待完善,中国的劳资关系处理已经出现暴力化倾向。&
&而通钢事件之所以是中国劳动关系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就在于这一事件具备了上述的特征。&常凯表示。
工人缺乏利益表达渠道
&通钢改制后,一些下岗工人的月收入不足300元,职工基本的生存权益受到严重挤压&。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教授表示,工人的情绪从一开始的抱怨,逐渐发展到怨恨,始终没有得到纾解,最终导致发生过激行为。&的情绪正在失控,这值得引起高度关注&。
在通钢事件中,吉林国资委7月22日宣布建龙集团控股的方案时,通钢上下似乎全不知情,以致通钢原董事长和几名副总当场宣布辞职。&突然袭击&式的改革令企业高管都感到意外,更别提普通职工了。
在我国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是工人表达利益诉求的最主要渠道。劳动法、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公司法等,对企业通过职代会等形式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规定非常明确。中办国办也一再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国企改制过程中,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向职工公开,职代会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具有决定权和否决权,&既未公开又未经职代会通过的有关决定视为无效&。
&然而问题是,一旦企业违反这些法律法规,职工却缺乏直接、可操作的救济渠道&,常凯说,&随着职工在企业中参与权和话语权的弱化,职代会被虚置,甚至连个形式都不走的现象便更加明显了。&
而且,在常凯看来,尽管法律规定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在实际当中,不少国有企业的工会让人感到基本上是企业行政的附庸,而私企工会大多容易为雇主所控制,这种工会组织的&行政化&和&老板化&的不正常状况,使得工会在企业层面,很难能够真正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有些工会甚至连反映一下工人的意见和要求都做不到。在现实中,不少企业的工人实际上是无组织无代表的。通钢事件中这一点就表现得较为突出。
这一切都直接导致了工人利益表达的常规渠道被堵塞。&工人权益受损的矛盾长期被压抑、积累,工人权利意识日益觉醒、增强,体制内意见表达渠道阻塞,在这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工人只好用自发的集体行动,来表达自己的诉求。而一些工人,在利益严重被侵害,而又没有任何有效的救济渠道的情况下,铤而走险玉石俱焚与老板&拼命&,变成了一种万般无奈之下的选择。&常凯说。
事后处理应力避&激化矛盾&
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和职工权益受损的情况,不仅仅发生在通化一地。在国企改革步入深水区的背景下,对暴力程度升级的通钢事件,如果事后处理不当,有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政府部门应该正视国企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综合考虑各方应承担的责任,从缓和劳资矛盾的角度出发,必须把握事后处理的方法和尺度&。常凯认为,&将劳资矛盾过度政治化解读,或将劳动争议刑事化处理,都会导致矛盾的继续积累和激化,这种做法实际上是&火上浇油&。在通钢事件的处理中,对于打人致死的施暴主体,必须要追究其刑事责任。但如果动用国家机器来惩处工人的集体行动,不仅会进一步激化劳资矛盾,而且会诱发和加剧政府和劳动者群体的矛盾和冲突。&
常凯指出,在社会转型期,劳资矛盾进一步加剧,政府部门决不能为了经济增长,而无视劳动者的利益和诉求。更不能把屁股直接坐在资本一方,将劳动者作为改革的对象。&国资委&不是&私资委&,这个政府机构不能把国有企业的主体劳动者作为自己的对手。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决不能再以流失国有资产和牺牲国企工人为代价。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政党长期执政。国有企业职工接受党的教育最多、政治觉悟最高、组织纪律性最强,是我国工人阶级的核心力量,是党保持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重要根基。作为劳资双方的中立者和矛盾调处者,政府部门在处理国企改革所引发的劳资矛盾时,其立场应该更加靠近工人。&尤其是在目前社会转型、利益分化加剧、强资本弱劳工的现实背景下,政府更应着重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不是站在资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以致产生&角色错位&&,竹立家表示。
&劳资是可以共存的。劳方、资方和政府三方派出代表,通过正式、规范的协商程序,对企业经营发展和职工权益保护等问题进行平等协商,虽然可能用时较长,也会产生一定的成本,但是劳资关系处理的过程是可控的、稳定的,协商的结果也能令各方接受&。常凯说,&只有建立这种体制内的正规渠道,才能避免通钢事件中大规模罢工和人身伤亡等暴力悲剧再次上演。&□
《瞭望》文章:迷信行政权力的重组悲剧
通化钢铁事件余音未息,此事对于国企重组提出了职工权益保护、重组程序合法的严峻课题。
通化钢铁事件起始于通钢员工的身份焦虑症,而身份焦虑来自于行业的丛林法则。
从重组方建龙集团的态度来看,在重组之后会有大批人失业,被殴致死的陈国君就是执行这一政策的急先锋。从媒体披露的事实来看,陈国君多次说过下岗之类的话,为了提高效率,裁员是必定之举。
对于很多职工,尤其是年龄偏大而无一技之长者,失业意味着丧失生活来源。他们还有基本生活保障吗?医疗保障在哪里?失业金从何而来?一切的一切,形成了恐惧的深渊。可悲的是,这种恐惧没有被化解,反而因为重组方建龙的傲慢态度,因为吉林国资委的信息不透明而被激化了。
通钢事件更值得商榷之处,是重组的程序正义。
在7月27日下午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吉林省国资委副主任王喜东通报了这一事件的经过。吉林省国资委介绍,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应对通钢集团当前的经营危机,加快通钢集团大型化改造,吉林省国资委经与众多战略投资者近4个月的商谈,对多个方案反复论证、研究、比较,最终经各主要股东同意,在通钢集团2005年已实施改制的基础上,由第二大股东建龙集团对通钢集团进行增资扩股,并控股经营。
在吉林国资委谈判的过程中信息并不透明,他们没有向社会公告,更没有向理应获知内情的通钢职工通告谈判情况,以及选择建龙集团的理由。吉林国资委以出资人的代表身份漠视了真正所有者&&民众的权益。正是这种行政傲慢埋下了祸根。
2005年建龙集团参股通钢;2009年3月初步达成分手意向,通钢人以鞭炮表达自己的情绪;7月22日股权调整遇抵触后调整领导,所有的一波三折都在幕后进行,原通钢人没有任何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申诉自己的权益。面对这种种情形,有关部门麻木了,失语了,国企改制必须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的制度形同虚设。
国企改制本无所谓好坏,只要能够建立高效的企业,只要能够通过程序正义平衡各方的权益,只要职工的权益能够得到保障,国企改制就可能进行。
国企重组不应该停止,而应该重订游戏规则,让规则更加公平、透明。□
《瞭望》文章:正走出阴影的通钢
下一步改制中无论怎样具体操作,一定要审慎,要把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要在操作中让大多数职工理解和支持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褚晓亮王晓明
7月24日,吉林省通钢集团发生因股权调整引发打人致死的群体性事件。日前,《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再次走入通钢集团,看到这里生产经营形势稳定,钢铁的日产不断创造历史新高,事件引发的一些不利影响正逐步消除,干部职工的思想状况也较为稳定,对企业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8月6日,记者在通钢集团通化钢铁股份公司的厂门口看到,一辆辆满载原料、煤炭或废渣的卡车进进出出。进入厂区,所到之处都是火热生产场景,秩序井然。
&这一段时期的生产形势非常喜人,不断创出历史新高。&通化钢铁股份公司生产处处长赵国越手里拿着一份生产数据单告诉记者。
赵国越介绍,事件发生后,通钢集团迅速组织进行恢复生产,工人们很快都回到生产岗位。从7月25日开始,钢铁的产量不断攀升。7月24日,受事件影响,钢产量只有8000多吨,7月28日则达到15913吨,7月30日更是达到了16099吨,不断刷新单日产量纪录。整个7月份,钢的产量达到47万多吨,铁总量完成44万多吨,钢材总量是41万多吨,均超额完成月份计划。&7月份本来预计盈利指标是8000万。现在初步测算,盈利额超过1亿元。&
通钢集团提出要抓住目前市场向好的机遇,全力组织创高产,发动员工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把计划指标落实到每个岗位的员工身上。员工完成这些指标,将获得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通钢集团还提出在保障生产的同时更加注重安全生产,确保在这段特殊时期里不出现安全事故。
&7-24&事件给通钢集团的生产经营也带来一定的&后遗症&,如部分原料供应商和客户有些担忧,影响了原料供应、订单落实及资金回笼。对此,吉林省国资委、通化市政府等各个方面给予了积极协调,通化市市委书记张安顺要求相关部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原料采购、运输、销售、金融等方面问题,并号召市内与通钢相配套的企业帮助通钢破解难题、渡过难关。通钢集团还把重点供应商和客户请到工厂考察,给他们吃下定心丸。目前,这方面的障碍已得到有效缓解,原料供应和订单业务都逐渐恢复以往的局面。
通钢公司办公楼前面的明珠广场上,已恢复了往日的安静。
&现在,对通钢集团来说,当务之急是赶紧加快生产,把通钢搞上去。这是我们工人的责任所在。再去聚集、观望和议论已没什么意义。&职工李皓对本刊记者说。
通钢企业公司汽修厂职工张明波告诉本刊记者,&下一步,要集中精力投入生产,把企业发展上去。只有这样,我们的工资才能提高,利益才能得到保障。这符合所有职工的切身利益。&
通钢集团党委副书记崔杰表示,今年年初,通钢提出了要坚持&三气&,即人气、士气和志气。这次事件发生后,集团公司迅速作了动员,要求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作用,让职工继续发挥这&三气&,先努力把通钢自己的事情做好。现在看很有实效,员工的思想已经统一到争取高产上来了。
据记者了解,通钢事件后,通化市也迅速采取一系列行动,发动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帮助通钢集团做好稳定工作。通化市公安局成立了30个人组成的维稳小组,深入到厂区排查矛盾隐患,疏导职工情绪。通钢所在的二道江区也发动干部深入到社区居民家中做职工的思想工作。
一位通钢集团离退休职工上访代表告诉记者,事件发生后,自己拄着拐杖到很多职工家里做工作,要全力支持通钢的工作。&大家在支持通钢发展这一点上已形成了共识,有些过去反映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依法去向有关部门反映。&
记者了解到,针对目前的通钢集团现状,8月5日,吉林省调整了通钢集团主要领导,安凤成通钢集团董事长和党委书记的职务被免,通化市主管工业的副市长巩爱平出任通钢董事长。
通钢事件的发生,无疑对通钢集团的未来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有关专家认为,这种影响直接体现在让通钢的下一步重组操作变得敏感和棘手。很多专家以及通钢集团的干部职工对下一步通钢集团的发展各抒己见,提出了多方面的想法和建议。
一是坚持通钢集团自己干,通过自身努力做大企业。受访的很多职工都持这样的想法。他们对通钢很有感情,认为通钢目前还没有到不重组不行的地步,通钢有自己的原料和市场空间。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增加投入,围绕汽车、机械用钢等特种钢品种上项目,确立自身的独特优势。
二是继续走重组之路,再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中华商务网华瑞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钢铁行业研究专家马忠普认为,对通钢这样一个中等规模的钢铁企业来说,在全国钢铁行业发展格局中,重组是它最好的出路。一些通钢集团的干部职工也表示,从未来产业发展格局上看,通钢集团可能免不了还是要走重组之路,但选择的合作伙伴一定要让职工真正放心。这样的合作伙伴不应是资本炒家,而应该是进行实业发展的,真正能对通钢进行大规模技术改造投入,新上一些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项目。这样的重组,职工是真心欢迎的。
三是先自己干再适时择机重组。还有一些通钢集团的干部职工提出,通钢集团可以先试着自己发展,看能不能依靠自身力量做大做强,实在不行再考虑重组。
多位受访的干部职工向记者表示,下一步通钢集团的改制中无论怎样具体操作,一定要审慎,要把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要在操作中让大多数职工理解和支持。□
吉林省对通钢集团主要领导进行调整
日 17:42新华网
新华网长春8月7日电(记者姚湜)记者在吉林省政府新闻办7日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吉林省对通化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和董事长进行了调整。总经理等职务将在新任董事长到任后,由董事会按规定程序产生。
这是7月26日拍摄的吉林通钢集团通化钢铁股份公司大门。新华社记者 王昊飞 摄
据吉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庄严介绍,8月5日,经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免去安凤成通钢集团党委书记职务,任命崔杰为通钢集团党委书记;建议免去安凤成通钢集团董事长职务,提名巩爱平为通钢集团董事长人选。8月6日,通钢集团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对公司董事会成员作了增补调整,在随后召开的董事会会议上,选举巩爱平为通钢集团董事长。
庄严说,吉林省委对通钢集团的领导班子建设历来高度重视。今年年初以来,因身体和年龄原因,安凤成多次向组织提出辞去通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职务。鉴于这一情况和通钢集团当前的实际,省委从加强通钢集团领导班子建设,切实维护通钢集团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需要出发,经过认真研究,反复权衡,作出了对通钢集团主要领导职务调整的决定。
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材料,崔杰1950年9月生,大学学历,吉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曾任通钢党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从1994年1月开始担任通钢集团党委副书记至今。巩爱平1955年8月生,重庆大学冶金机械专业毕业,曾任吉林省梅河口市标准计量局局长、乡企局局长,通化市乡企局副局长,辉南县委副书记,1996年2月后任辉南县县长,通化县县长,通化县委书记,通化市政府秘书长,从2005年1月开始,担任通化市主管工业的副市长至今。
通钢集团是吉林省最大省属企业,具备年产钢700万吨的生产能力。7月24日,该公司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部分职工因不满企业重组而在通钢厂区内聚集上访,反对民营企业建龙集团对通钢集团进行增资扩股,一度造成工厂内7个高炉停产,建龙集团派驻通化钢铁股份公司总经理陈国君被殴打,不治身亡。目前,通钢生产秩序正常。
通钢命案:钢铁业重组悲剧
日 10:13新华社
建龙钢铁牵手通钢集团,曾被认为是一个钢铁业重组的典范。但通钢喋血事件让模范重新归零。这一事件的发生,折射出不同钢企在重组过程中,在管理理念、人事安排、文化氛围等等方面,可形成的矛盾有多大。
这是一起钢铁业重组的悲剧。
7月27日,新华社消息说,吉林通钢部分职工因企业重组问题,在聚集上访的协调过程中,重组方一名管理人员被部分上访聚集人员殴打致死。目前,对这一事件的调查正在进行中。
7月27日,吉林省国资委办公室向本报记者证实,24日,位于吉林通化市的&通化钢铁公司发生了员工聚集,通钢集团总经理陈国军在事件中遭多次群殴,并于当晚凌晨死亡,通钢于当天被迫全面停产& 。
吉林省国资委一位官员对本报记者表示,事件发生后,吉林省国资委紧急向通钢员工及家属连续发布两个公告,宣布终止建龙集团控股通钢的方案,&这也是建龙集团方面当时为防止事态扩大,并试图救助陈国军,主动提出来的&。
吉林省国资委办公室告诉本报记者,事件是&由于职工不满建龙集团与通钢刚刚达成的重组方案&。
针对&建龙重组通钢未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说法,吉林省国资委方面表示,建龙集团对通钢增资扩股方案,是在通钢集团已经改制,员工身份全部转换,并在股东协商一致的情况下进行的,履行了相关审核、审批手续,方案的实施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本报记者获悉,目前通钢集团董事长安凤成和其他几位副总已提出辞职。
建龙集团一位内部管理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其董事长张志祥上周赴吉林洽谈重组&通钢&事宜,&没想到会发生这种悲惨事件&。
7月27日下午,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即建龙集团)总部像往常一样安静,门口停着满满一排汽车。此时建龙集团董事长张志祥的手机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一名目睹事件全过程的通钢职工告诉记者,目前,通钢生产已基本恢复。
陈国军之死
7月24日,这天是周五,正常工作日的最后一天,这天也是陈国军被任命为通钢总经理的第一天。此前,陈担任建龙集团董事兼副总裁,并兼任通钢集团通化钢铁公司总经理。
一位接触过陈国军的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陈&是河北唐山人,平时话不多,比较内秀,属于实干型&;一位建龙管理人士表示,陈&对公司很忠诚,在钢材市场营销上有一手&。
陈国军的履新,对于通钢来说,本身是一次重大的身份变化。但就是这个变化最后导致血案发生。
7月22日晚,通化钢铁副总经理以上干部在通化宾馆集合,吉林省国资委在是次会议上宣布,建龙集团增资扩股通钢集团,并将控股的决定。
7月23日上午,吉林省国资委部分领导、建龙集团部分高管到通钢召开重组大会,即遭到近百名员工的包围抗议。&领导拼命向员工解释,但是没有办法制止&。
7月24日上午,近3000名在职员工及员工家属在通钢办公大楼前集会,并高举&建龙滚出通钢&等标语,高喊口号,由于人数增加,场面无法控制,并导致通钢7个高炉全面停产。
建龙集团派驻通钢的新高管李明东开始负责员工稳定工作,陈国军在做稳定工作时,被员工包围。
新华社消息说:24日上午,以企业内退人员及退休人员为主体的人群在通钢集团办公区内聚集,一度达到千余人,这些人员冲击生产区,堵塞原料运输线,造成部分高炉休风。在聚集中,部分人员将矛盾集中在建龙集团派驻通化钢铁股份公司总经理陈国军身上,对其进行围堵,并将其打伤。
一位在现场的职工描述说,陈国军要求大家结束聚集,但随后集会员工情绪失控,几个人把他拉下台后进行群殴。后来,陈国军跑到一个会议室,将门反锁,人群用暖气片将门砸开,继续殴打陈。
24日16时38分左右,少数聚集人员在搜找到已被隐藏起来的陈国军后,对其再次进行殴打,同时,对宿舍及抢救道路进行封堵,阻止公安干警对其救援,并向劝说人员投掷砖头、瓦块。
陈遭殴打的同时,建龙其他高管张志祥和李明东亦遭到群攻,后在武警保护下躲进宾馆。
&极少数人在通钢焦化厂宿舍逐室搜找到陈国军后,对其进行殴打,并继续煽动不明真相人员,对宿舍及抢救道路进行封堵,不准医护人员进入宿舍对其进行救治,阻止公安民警对其救援,并向劝说人员投掷砖头、瓦块。&7月27日下午,吉林省国资委副主任王喜东首次通报了这一事件的经过时介绍说。
此后,吉林省国资委、通化市政府主要领导向围堵群众宣布终止建龙集团增资扩股决定,让大家放出人质,退离现场后,大部分人员离去,&但仍有少数人员不准进室救治已经奄奄一息的陈国军。&王喜东说。
在此情况下,有关方面强行进入通钢焦化厂宿舍,将陈国军抢救出来。当日23时,陈国军因抢救无效死亡。
7月25日其遗体于已被家属运回河北老家。
从股权分立到增资扩股:这三个月发生了什么
一位中钢协人士表示,通钢事件虽然让人意外,但事出有因。
&早就听说通钢职工对管理层不满意,今年3月份还有多名通钢职工向协会反映改制后的日子很不好过。&
记者还了解,通钢管理层与职工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薪水过低、频繁加班、职工福利&等方面。
一位通钢中层员工表示,自从2005年通钢改制后,通钢职工的工资&就没有上涨过,反而一降再降&,退休工人每月工资按工龄分布在200元至600元不等,一线普通工人每月工资只有1000元,金融危机时,&平均不到500元&。
据记者了解,通钢目前拥有近3万员工。
&这三四年里,曾作为吉林省引以为豪的老牌国企,但现在通钢属性已经模糊不清了。&上述通钢员工回忆。
值得注意的是,建龙集团增持通钢股份方案公布,距其与通钢实行股权分立仅有三个月。
今年3月,通钢宣布与建龙集团实行股权分立,建龙将退出通钢。&实行股权分立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形势不好。&上述建龙集团内部人士表示。
据记者获得的一份内部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通钢亏损总计约11亿元,&属于国内钢企里亏损很严重的企业&。
但5月份后,钢材市场形势好转迹象明显,尤其像通钢生产的线材品种销路好转,并于6月份实现利润近4500万元。
此时建龙钢铁业务也出现了比预计更好的发展。知情人士表示,建龙集团今年上半年&属于国内钢企里较早扭亏的企业之一&。内部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建龙集团旗下钢铁业务实现利润约4.5亿元,其中6月份实现利润达2.7亿元。
7月份,双方又走在了一起。吉林省国资委副主任王喜东介绍,吉林省国资委经与众多战略投资者近4个月的商谈,对多个方案反复论证、研究、比较,最终经各主要股东同意,最后仍选择由第二大股东建龙集团对通钢集团进行增资扩股,并控股经营。
建龙集团于是与吉林省国资委达成新意向:建龙集团以10亿元现金和其持有的通钢矿业公司股权,向通钢集团增资控股,持股66%,吉林省国资委等其他原有股东直接持有通钢集团的股权降至34%。
7月22日,建龙集团控股通钢的上述方案水落石出。,随后陈国军即被任命为新通钢集团总经理。
中钢协人士则告诉记者,在国内钢铁企业里,通钢的股权结构相对复杂,分为MBO演化后的股权、国资委持股、银行债转股、员工持股、民营企业持股等。
这种复杂的股权结构,是由通钢的历史发展积淀而成,&通钢作为老牌国有钢企,经历了钢铁行业发展的各种好的、坏的阶段,近几年发展趋于落后&。
建龙入股通钢这四年
增资扩股方案经由吉林省政府多次讨论。吉林国资委认为,建龙集团参与通钢集团重组以来的三年中,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王喜东表示,建龙集团增资并控股通钢集团的方案既有利于通钢集团的长远发展,有利于实现省政府确定的通钢集团千万吨钢的发展目标,符合通钢稳定发展和全体职工利益的要求。
但7月24日晚,在吉林省国资委通过通化电视台播发的公告中,吉林省政府称,根据广大职工的愿望,建龙&永不参与&通钢重组。
从四年前石破天惊般的牵手,到如今分崩离析的决裂,建龙钢铁与通钢集团之间恩怨纠葛实在久矣。
日,建龙钢铁与吉林省属最大的国企&&通化钢铁集团、吉林铁合金公司,在长春举行了资产重组的签约仪式。
&新通钢&注册资本38.83亿元,其中吉林省国资委持有46.64%的股权,建龙钢铁持有36.19%的股权,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持有14.6%的股权,通钢集团管理层持有2.57%的股权。
通钢顿时从国企,变身为国有相对控股企业&&拥有国有、民营、金融机构共同出资的多元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
&建龙对通钢的重组,从一开始就并不顺利。&知情人士表示。
该人士告诉记者,其实当时方案就引发了通钢内部员工的不满,还发生了冲突事件。
不过揭牌当天,前景颇具乐观。重组后,新通钢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优化吉林省钢铁产业的资源配置,未来几年内要把通钢集团建设形成1000万吨钢、200万吨铁合金的生产能力。此外,还将建立其精品钢和特种铁合金两个基地,重点发展不锈钢、无缝钢管、汽车用钢三大产品。
但一场金融危机的到来,把建龙与通钢之间本就努力维系着的平衡打破了,发生了3月份的股权分立和7月份的控股事件。
钢铁业重组敲响警钟
这曾被认为是一个钢铁业重组的典范。
建龙钢铁牵手通钢集团,为中国钢铁业兼并重组中跨区域、跨所有制的重组,创造了一个典范。建龙集团董事长张志祥相中北仑港、布局南北的眼光和举措,也为业内不少人士称道。
但通钢喋血事件让模范重新归零。
&这一事件的发生,折射出不同钢企在重组过程中,在管理理念、人事安排、文化氛围等等方面,可形成的矛盾有多大。&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李新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跨区、跨所有制的重组,是最终的发展方向。&现在民营钢企占半壁江山,所以跨所有制联合也需推进。&
目前相应的金融体系、税收制度、淘汰落后补偿机制都还未该建立起来。&现有及未来的区域内联合重组,也可能只是个过渡,但这也需要鼓励,因为操作相对容易。联合重组,应该先易后难。&他说。
李新创告诉记者,在近年来风起云涌的钢企重组浪潮中,政府态度、企业利益分配等层面的因素,多为人关注,而员工情绪等则被淡化处理。
<i class="CzZanIcon" onclick="javascript:submitvote('5012087','128088','');" id='showvotes_
请登录后收藏
用户未登录,请登录
使用更方便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退申请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