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车集团除了四方厂,株电所,南车戚墅堰所所以...

株辆ERP再造与成败
南车集团株洲车辆厂四年来的ERP项目策划和实施过程的实践证明:企业内在的迫切需求是ERP实施成功的动力。企业“一把手”的战略决策和亲自指挥是ERP实施成功的关键。时过境迁,中国南车集团株洲车辆厂(以下简称株辆厂)ERP系统也已从初步实施迈人了成熟应用,2006年与系统开始实施的2003年相比,产品销售收人增加了104%,利润提高了2938%,在岗员工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21%。工厂2007年与2006年相比,预计产品销售收人将增加约25%,利润将再提高约200%。回头想一想工厂走过的路,对“再造”与“成败”也有几分感触。略模糊、市场营销薄弱、资源配置分散、工艺装备落后、资金周转缓慢、无谓浪费严重、成本控制乏力、产品质量徘徊、生产均衡率不高、劳动生产率低下、员工收人较低、企业文化陈旧、历史包袱沉重等问题无疑是实现株辆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瓶颈。面对企业内外部的严峻挑战,做精做强株辆厂的路在何方?采取何种管理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工厂内...&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时过境迁,中国南车集团株洲车辆厂(以下简称株辆厂)ERP系统也已从初步实施迈入了成熟应用,2006年与系统开始实施的2003年相比,产品销售收入增加了104%,利润提高了2938%,在岗员工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21%。工厂2007年与2006年相比,预计产品销售收入将增加约25%,利润将再提高约200%。回头想一想工厂走过的路,对“再造”与“成败”也有几分感触。战略抉择进入21世纪,铁路运输业成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瓶颈”已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国外的资本、技术和产品以及国内民营资本和其它国有资本迅速地进入了我国铁路货车市场,以往垄断的市场格局已经被打破,多元化的竞争时代已经来临。虽然株辆厂的技术创新战略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工厂三维CAD、CAE和PDM技术的应用已跨入国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CAM技术的应用已为工厂新产品的批量生产解决了传统制造工艺无法逾越的屏障;工厂自行开发研制的焊接构架式转向架和引进技术、合作研制的摆式转向...&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时过境迁,中国南车集团株洲车辆厂(以下简称株辆厂)ERP系统也已从初步实施迈人了成熟应用,2006年与系统开始实施的2003年相比,产品销售收人增加了104%,利润提高了2938%,在岗员工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21%。工厂2007年与2006年相比,预计产品销售收人增加约25%,利润将再提高约200%。 回头想一想工厂走过的路,对“再造”与“成败”也有几分感触。战略抉择 进人21世纪,铁路运输业成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瓶颈”已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国外的资本、技术、产品、国内民营资本和其他国有资本迅速地进人了我国铁路货车市场,以往垄断的市场格局已经被打破,多元化的竞争时代已经来临。 虽然株辆厂的技术创新战略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工厂3D CAD、CAE和PDM技术的应用已跨人国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CAM技术的应用已为工厂新产品的批量生产解决了传统制造工艺无法逾越的屏障;工厂自行开发研制的焊接构架式转向架和引进技术,合作研制的摆式...&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时过境迁,中国南车集团株洲车辆厂(以下简称株辆厂)ERP系统已从初步实施迈入了成熟应用。南车集团赵小刚总经理用一句话评价了工厂近几年的变化,“如果集团公司的各厂所都像株辆一样,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与系统开始实施时的2003年相比,株辆厂2006年产品销售收入增加了104%,利润提高了2938%,净资产收益率提高了4084%,在岗员工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21%,员工人均收入提高了125%。回头想一想工厂走过的路,我对“再造”与“成败”也有几分感触。战略抉择进入21世纪,株辆厂的技术创新战略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工厂三维CAD、CAE和PDM技术的应用已跨入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CAM技术的应用已为工厂新产品的批量生产解决了传统制造工艺无法逾越的屏障;工厂自行开发研制的焊接构架式转向架和引进技术、合作研制的摆式转向架通用货车已成为国内“快速、重载”铁路货车的定型产品;时速160公里的自有知识产权新型转向架研制也已初见端倪。但是,发展战...&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时过境迁,中国南车集团株洲车辆厂(以下简称株辆厂)ERP系统也已从初步实施迈入了成熟应用,2006年与系统开始实施的2003年相比,产品销售收入增加了104%,利润提高了2938%,在岗员工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21%。工厂2007年与2006年相比,预计产品销售收入将增加约25%,利润将再提高约200%。回头想一想工厂走过的路,对“再造”与“成败”也有几分感触。战略抉择进入21世纪,铁路运输业成为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瓶颈”已是无可置疑的事实,国外的资本、技术和产品以及国内民营资本和其它国有资本迅速地进入了我国铁路货车市场,以往垄断的市场格局已经被打破,多元化的竞争时代已经来临。虽然株辆厂的技术创新战略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工厂三维CAD、CAE和PDM技术的应用已跨入国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CAM技术的应用已为工厂新产品的批量生产解决了传统制造工艺无法逾越的屏障;工厂自行开发研制的焊接构架式转向架和引进技术、合作研制的摆式转向...&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中国南车集团所属的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和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在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4号线三个车辆项目招标中相继夺魁。总计达318辆地铁整车和144辆电气牵引系统项目合同在北京正式签订。从2007年5月开始新车将陆续交付使用,服务于北京奥运会。北京地铁1号线是北京东西交通的大动脉,全长31.3km,1969年建成通车,目前在线运行车辆陈旧。此次南车四方股份与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签订的120辆新型地铁车辆为原有车辆的更新换代产品。车辆采用不锈钢车体和首尾贯通的大...&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20 0 3年 12月 ,受到广大科技人员关注的集团公司首次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发布 ,戚墅堰机车车辆厂“DF8B型机车径向转向架” ,浦镇车辆厂“准高速铁路客车轴承国产化”等 17个科技项目获得奖励。2 0 0 3年初 ,为了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加快集团公司技术创新的步伐 ,中国南车集团开展组建以来的首次科学技术...&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企业基本资料
欢迎来到中国南车集团常州戚墅堰机车车辆厂网站, 具体地址是江苏省常州江苏省常州戚墅堰区,联系人是雷辉。 联系电话是86-,联系手机是,主要经营仪器仪表相关产品。 单位注册资金未知。 我司是一家从事制造仪表仪器,集开发、经营、销售为一体的企业,主营产品:仪器仪表 电子元器件 电池/蓄电池 !公司以价格、质量、技术综合优势遍销全国各地。多年来公司每一位员工秉持着“品质、技术、服务、口碑第一&的信念,为广大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良好高效的售前、售后服务,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同时公司选择质量优良、功能完备、符合市场需要、性价比极佳的产品,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我们的承诺:同等的质量与服务,我们能达到更低的价位,真正让利于广大用户。我们本着不断创新、质量可靠、用户至上、真诚服务欢迎各位朋们的光临。我们的宗旨:高效卓越 务实创新 一切为了用户!...
相关产品推荐四方机厂开出多辆“全国第一车”-青岛新闻网
第06版:特约
&&&&&&&&&&
四方机厂开出多辆“全国第一车”
老职工回忆打造中国首台蒸汽机车“八一号”及液力传动内燃机车“东风”号摩托动车的始末
  工厂工人为日胶济铁路全线开通做准备
  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八一号”于日研制成功
  第一台液力传动内燃机车——“东风”号摩托动车
“卫星”型内燃机车
  迅速修复胶济铁路  日青岛解放时,四方机车车辆厂(现南车集团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已建厂近半个世纪。1900年,德国占领青岛后就开始建设胶济铁路,为给胶济铁路组装、修理机车,德国人决定在青岛建立“胶济铁路四方工厂”。在随后的49年里,工厂几易其主,德国人、日本人、北洋军阀、国民政府,各路人马轮番上阵。直到日,四方机厂才回到了人民手中。  四方机厂老职工王进贵回忆,因四方机厂关系着胶济铁路的正常运行,早在1949年年初,厂  里的地下党就开始动员工人保护工厂。靠着大家伙齐心,厂里没遭到敌人的破坏。青岛解放当天下午4时,共产党接收人员正式进入四方机厂。“工厂被接收之后不到一个星期我们就复工了。”王进贵当时是冷切车间的工人,6月6日就接到复工通知。  国民党军队撤退之前,事先将胶济铁路破坏,四方机厂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抢修铁路的重任。王进贵和全厂2000多名工人一起,加班加点,短短20天,抢修了15辆客车、1台机车和3辆火车。最终,在7月1日前,完成了胶济铁路抢修工作。为此,工人们还得到了额外奖励。当时市场物价波动很大,厂里直接发给他们面粉。“我扛回一袋子面粉,那真是比拿回什么东西都金贵啊!”王进贵家还特意做了顿面条,庆祝好日子的开始。  “国庆号”开进北京城  从四方机厂开出的第一台机车,要算是“中苏友好号”了。1949年10月底,四方机厂接到上级命令,利用手头的破旧机车,造出一台纪念中苏友谊的机车来。  王进贵说,当年11月7日是苏联十月革命纪念日,上级单位要求四方机厂抓紧时间推出一台纪念中苏友谊的机车,11月的时候开到北京,作为十月革命纪念日的献礼。王进贵说,当时为十月革命节献礼是件大事,不光是四方机厂承担机车献礼,像唐山铁路机车厂等单位也要推出“中苏友好号”。于是,这场献礼行动无形中就成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行业大比武。  接下来,四方机厂的工人们开始了一场18天的“义务劳动竞赛”,大家没黑没白地在车间里忙碌着,最后比计划时间提前4天,推出了“中苏友好号”。“当时厂里还没能力制造新机车,这辆机车是大家用一辆报废车改造出来的,然后在车头上加上各种装饰。”王进贵回忆说,翻修一新的“中苏友好号”两边挂着中苏两国的国旗,还扎着五颜六色的绸条,整个机车刷得漆黑闪亮,前面还挂着毛主席和斯大林的大照片。机车开出工厂的那天,全厂工人都站在铁轨两边,有的人还激动地哭了。后来,北京中苏友好协会还特意发来贺电,对四方机厂表示感谢。  “那段时间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修机车。”王进贵说,因为战争原因,解放前很多机车都成了趴窝的“死车”,全国机车工厂都忙着修复机车,最有名的就是四方机厂修复的“国庆周年号”。日,是新中国成立周年纪念日。“当时全厂动员,要给国庆周年献份大礼。”王进贵说,那时人们心气儿格外齐,提前半个月就翻新了一辆机车,准备国庆那天开到北京,献给毛主席。为表达心情,全厂职工还联名写了封信给毛主席报喜。日,“国庆周年号”从青岛驶出,载着献车代表团来到北京。“那些代表回来之后可神气了,因为他们都见到了毛主席。”王进贵虽然没有去北京观礼,但听到工友说起毛主席,心中也是激动不已。  “诸葛亮会”议出“八一号”  一个国家的铁路产业发展,光靠修旧车不可能支撑,独立制造机车的难题摆在所有铁路工人的面前。模仿就是最好的学习,咿呀学语的中国机车行业正是从仿制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解放初期,我国铁路机车还以蒸汽机车为主,而旧型蒸汽机车里,“解放”型是数量最多、性能较好的干线货运机车,因此铁道部决定先从仿制“解放”型机车开始。“当时大部分工人的文化程度很低,有的干脆就是文盲,连图纸都看不懂。”年过八旬的四方机厂老工人赵光呈说,以前厂子里的核心技术大都由外国技师掌握,工人只会手头的操作活儿。修复“中苏友好号”和“国庆周年号”时,也是一些技术尖子凑起来,边修复边琢磨,照模画样地摸索着干下来的。厂里办起了“扫盲班”,除了教大家识字,还请有经验的技术骨干给大家讲解图纸数据、一些常用的机车零件单词等。就这样,大家边干边学,对着图纸拆解机器,拆完了再组装起来,一点一滴地积累机车制造经验。  每当仿制机车遇到瓶颈,大家就会凑在一起开“诸葛亮会”。虽然工人们文化程度都不高,但大家凑在一起集思广益,也抵得上“诸葛亮”。赵光呈说,当时“诸葛亮会”隔三岔五就开一次,工人们在会上发言都很积极。“当时有个姓丁的老工人,他技术最好,每次都是最后发言,可总能帮别人解决难题。”赵光呈说的这名老工人叫丁学文,正是他所带领的工作小组攻克了“月牙板表面渗碳处理”的关键技术课题。  日,这是每个“四机人”都不会忘记的日子。那天下午,当四方机厂的工人将最后一个零件安装完毕后,中国终于拥有了第一台独立生产的蒸汽机车。“总共一万多个零件,每件都是工人们血汗凝结的!”说起那天的情景,赵光呈至今激动不  已。当年8月1日,厂里举行隆重的机车落成典礼,这台被命名为“八一号”的蒸汽机车宣告了中国不能自主制造机车的历史永远结束,也掀开了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史上新的一页。  “八一号”仅仅是个开始。为满足当时巨大的铁路运力缺口,四方机厂在建造“八一号”的同时,开始着手独立设计新中国的干线机车。日,“八一号”的兄弟机车“解放”型机车问世,这是新中国第一台自己独立设计制造的蒸汽机车。一经问世,“解放”型机车迅速成为全国铁路运输的顶梁柱,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是铁路运输的主型货运蒸汽机车。  之后,四方机厂的设计人员又投入了客运干线机车的研制。从1954年到1955年,通过拆解以前留下的客运机车,四方机厂设计科工程师们终于掌握了客运机车的设计要素。1956年,他们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干线客运蒸汽机车,设计人员还给它起了个响亮的名字——“胜利”型。  从“八一号”到“解放”型,再到“胜利”型,在新中国成立伊始的几年里,四方机厂实现了机车研制的“三级跳”。至1966年,中国停止生产蒸汽机车,四方机厂共制造了四种类型的蒸汽机车,总计666台。正是乘着这一列列蒸汽机车,中国迅速进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驶进了“内燃机车的时代”。  “东方红”牵引毛主席专列  1958年,国民经济全面发展,铁路运输量骤增,国家急需大量机车,而传统的蒸汽机车污染严重、牵引力小,已远远不能满足国家铁路运输的需要。1958年夏天,铁道部向全国机车生产厂家提出“内燃、电力机车并举,以内燃为主”的制造方针,在这场现代化改革中,四方机厂再次走在全国同行业的最前列。  王进贵回忆,那时全国各地的机车生产厂家都在研制内燃机车,四方机厂也不甘落后,开始四处取经,着手设计图纸。“厂里跟上海、北京的好几家运输学院联手,向他们求技术。”日,中国第一台液力传动内燃机车——“东风”型摩托动车试制成功,从筹备到出产仅仅用了55天。  “电掣风驰今在眼,巨龙追逐卫星奔。韶山初见星星火,此日已经燎大原。”日,郭沫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你也许并不知道,这首诗里藏着三种内燃机车的型号,其中一个型号的机车就是由四方机厂研制的。那就是四方机厂研制的第二款内燃机车——“卫星”型。  虽然“东风”型试制成功,但因为性能和结构上存在不少问题,此后没有批量生产。四方机厂决定在此基础上,研制能够批量生产的干线机车。1959年,是中国内燃机车的高产年。经过与铁道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的一年多合作,崭新的“卫星”型液力传动内燃机车作为建国十周年的“献礼”,赴京参加了全国工业展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参观后,写下了上面的诗篇作为祝贺,其中的“巨龙”、“韶山”都是与“卫星”型内燃机车同时代的产物,“卫星”型填补了中国没有大马力液力传动内燃机车的空白。  “真正实现批量生产的干线机车,应该说是‘东方红’型内燃机车。”南车集团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部的周辉强对“东方红”系列机车如数家珍。他告诉记者,“东方红系列一共有8个型号,其中有5个型号是由四方机厂研制。”周辉强说,尽管这些车型都出自四方机厂,但根据铁道部的安排,部分机车型号后来都转给其他机车厂生产,四方机厂主要生产东方红1型和3型,其中东方红1型还曾经牵引过毛主席乘坐的专用列车,是中国第一台在干线上运营的内燃机车。  天气好时,83岁高龄的高义信老人总喜欢到青岛港逛逛。从解放前在码头开始干“老搬”起,他就再没有离开过这个地方。在他的眼里,解放后60年里青岛港发展就是一段传奇:从一个破败的备用港,到集装箱吞吐量全国第三的大港口;从借助“老搬”的苦力,到连破纪录的机械化技术……下周一,早报将推出《火红的建设·青岛港》,敬请关注。  四方机厂  是座“小城”  “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菜店……”回想起1949年刚进厂时,今年70岁的姜盛说,当时的四方机厂简直就是一个“小城市”。到1960年,四方机厂的职工数量已经超过一万人,而厂里几乎可以满足工人的所有需要,病了,有厂办医院;孩子上学,有子弟学校;买菜,厂门口就有自己办的菜店;就连烧柴做饭,厂里也定时发放“木粉券”,工人可以凭券领取制造货车车厢的碎木料。  “那时候,进四方机厂就等于捧上了金饭碗。”姜盛说,四方机厂的职工宿舍当时是青岛最大的,整个嘉定路、嘉兴路和小白干路周边都是,而四机俱乐部也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娱乐场所,经常组织员工看电影、办舞会。  市民上下班  要乘坐火车  建国初期,青岛重振工业,很多工厂都建在了当时相当于市郊的沧口、李村。上世纪50年代,四方机厂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扩建厂区,就在沧口建立分区,而在那里上班的姜盛每天都要坐火车上下班。  “当时没有公交车通到沧口,我们除了坐火车就只能坐长途车。”姜盛回忆说,单位属于铁路系统,厂里每月都发给工人定额的火车月票。每天一大早,姜盛就要步行到总厂,然后坐上俗称“闷罐子”的市郊客运列车,颠簸将近40分钟才能到沧口火车站。  “那时车上大部分都是上班的工人,也有一些到城阳、即墨去赶集的。”姜盛说,每逢郊区有大集,总会有人拿着手绢、球鞋之类的,到农村“以物易物”。赶上有人买了鸡鸭,车厢里又是孩子哭,又是鸡鸭叫,别提多“热闹”了。&&&&&&南车集团四方厂
南车集团四方厂:“改制”号驶离站台
本报特邀撰稿 韩力
改革为四方厂做精做强主业提供了有力保证。这是由该厂参与生产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中华之星”高速列车。
  在这次声势浩大、方兴未艾的国企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大潮中,被中央要求必须实行改革的除了在京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国有企业或国有企业的下属企业。这些企业的改革由于受地域和各自行业部门的影响,可能不像在京的主要国有企业那样一直受到全国关注,但他们却同样面临着实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艰巨任务。中国南车集团四方机车车辆厂,便是其中的一员,而且其在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过程中的做法还被作为典型,在前不久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主辅分离改制分流经验交流会上交流,得到与会者的认可。
  四方机车车辆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型国有企业,隶属于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简称南车集团),厂址在山东省青岛市,始建于1900年,主要从事铁路机车、车辆的设计和制造业务。2002年,南车集团对改制条件成熟的企业,本着稳妥、稳定和有利于企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的原则进行了股份制改造。7月,南车集团对四方机车车辆厂进行改革:以四方厂与机车车辆设计和制造相关的经营性资产和业务为主体,成立了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四方股份);四方厂剩余的其他辅业及后勤等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作为存续企业,组成中国南车集团四方机车车辆厂(简称四方厂)。这可以看做是南车集团对四方厂进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所作的前期铺垫。日至14日,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召开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工作会议,标志着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正式启动,四方机车车辆厂便是16家试点单位之一。
  四方机车车辆厂核心业务及优良资产分离出来后,存续企业如何生存发展?是尽快进行结构调整、建立起支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平台,还是逐步萎缩规模、最终关闭存续企业,这是原四方厂改制后南车集团公司和存续的四方厂所面临的首要课题。
重新定位―――吹响改制前奏
  国资委副主任蒋黔贵曾指出,在推进主辅分离的过程中,对辅业进行分离改制,既是为了精干主业,也是为了有利于辅业更好地发展。各单位在组织实施时,既要勇于改革,又要因企制宜,充分考虑到改制单位资产的赢利能力、经营者的素质、职工的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统筹兼顾,切不可不顾实际条件草率推进,一哄而上,把好事做砸了。
位于山东青岛的南车集团四方机车车辆厂和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厂址。季鹏/摄
  四方机车车辆厂改组为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和存续的四方厂后,存续的四方厂有资产14.2亿多元,主要是土地资产、部分为四方股份配套的辅业资产和生活后勤资产,有员工4399人,4个授权经营单位、8个生活后勤系统单位和37个独立核算的全资、控股或参股单位。
  这时的四方厂实际上是一个脱离主业、重组辅助、兼管社会职能、担负国企职工分流重任、内含大量潜亏和历史包袱、承受高比例非经营资产和高比例对外投资的亏损性企业,生存的压力非常大,企业的干部职工的情绪也比较悲观和失落。
  于是,四方厂组织广大员工,认真分析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过深入的可行性研究,重新规划了存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方向,重新定位和规划存续企业,提出了“一个基本目标,两项重点任务,四方面中心工作”的发展规划:“一个基本目标”,就是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四方厂必须生存和发展”这一基本目标,把存续的四方厂定位为“主营客车修理和配件生产”企业。“两项重点任务”,就是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尽快建立客修支柱产业并发展其他相关产业;必须加快改制分流,尽快卸解历史包袱实现减员增效。“四方面中心工作”,就是适当投入资金,做强做大客车修理和配件制造业务;清理整顿公司,理顺企业管理体制;加快改制分流,实现减员增效;稳定员工队伍,实现平稳过渡和发展。
  为此,四方厂首先是精简管理机构,建立精干高效的管理体制。为团结全厂员工,尽快树立企业班子创业务实的新形象,从精简管理机构入手,使工厂管理机构由原来的11个精简为6个,定员从245人精简为70人,所有人员都重新招聘上岗,形成“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重新建立起精干高效的管理体制。同时加快结构调整,建立支撑生存的主营业务。工厂集中人、财、物资源,对工厂客车修理业务进行了重大技术改造,努力打造存续企业的主营业务和核心竞争力,做到当年投入、当年见效。2003年,工厂修理客车比2002年增长了121辆,增长率为39.54%。
日至14日,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召开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工作会议,标志着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正式启动。这是位于北京西客站前的中国南车集团总部。延续/摄
  另外,四方厂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结构调整战略,明确了“除客修和配件等主营业务外,从其他辅业经营和后勤服务领域退出,实行改制分流”的具体措施,同时对原有的辅业经营和后勤服务单位和项目进行了清理整顿,通过关停并转,将原有近50个辅业、后勤及对外投资单位,整顿为21个公司或单位,为加快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创造了基本条件。
消除三怕―――方案初步敲定
  面对资产状况较差、人员包袱沉重、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的状况,集团公司和四方厂领导班子认识到,虽然经过一系列的改革,重新规划了存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方向,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但要真正地实施辅业改制,不仅改制企业的性质要发生变化,员工的劳动关系也要相应发生变化。这其实是一次彻底的改制,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四方厂是百年老厂,计划经济体制对员工的影响根深蒂固,员工与企业通过多年的工作生活形成了深厚感情,再加上改制又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利益,能否理解和支持改制工作,是改制工作的最大阻力。因此,通过沟通、交流,做好有关政策的解释工作,从而转变员工的观念,取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是改制成功的基础。
  据说在四方厂准备推进改制分流之初,在工厂的领导层、中层干部和广大员工中流传着各自的“三怕”,这也是当时企业中不同的人员对改革所持心态有所不同的生动写照。
  工厂领导层的“三怕”是:一怕吃不准政策。因为当时中央企业改制分流并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具体政策把握上容易出现偏差;二怕选不准目标。万事开头难,选择什么样的单位进行改制分流试点至关紧要,因为这些单位的改制实践具有全局示范性,搞得好,则会以点带面,有利于全局工作的开展;搞得不好,则会直接导致后面的改制工作难以进行;三怕稳不住局面。改制分流工作牵涉面广,并且直接关系到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一旦搞不好则容易出“乱子”,从而影响整个员工队伍的稳定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大局。
  中层干部也有“三怕”:一怕保不住“位子”;二怕保不住市场。改制后,改制单位与工厂的关系由原来的行政隶属关系变为资产纽带或纯市场关系,原来工厂对这些单位的市场保护和支持政策也将进行调整,市场经营的风险和难度将进一步加大;三怕带不好队伍。改制后,员工的身份以及员工与经营者的关系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员工难免产生心理和情绪浮动,管理的难度也将增加。
  而一般员工的“三怕”是:一怕丢掉国企职工身份,产生自卑感;二怕丢掉在原企业多年的福利及相对稳定的收入;三怕对经理人行为的约束没有保证。改制后公司经理人持大股,公司在行政隶属关系上脱离工厂后,是一个独立法人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对经理人如何约束成了一般员工最担心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工厂认真组织各级领导加强对859号文件的学习理解,把加快改制分流提高到“关系到工厂生存、发展的大计”来加以认识,不断坚定推进主辅分离、改制分流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工厂确定了改制分流工作的四条原则:一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工厂重点发展的产业,要集中各方面的人、财、物力扶持其发展;对非工厂重点发展的产业和后勤辅业单位,要按照859号文件精神逐步退出。二是改革与发展、稳定相结合的原则。在改制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国家、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合法权益,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三是产业整合与公司制改造相结合的原则。两项工作要统一规划、相互促进,在产业整合中实施公司制改造,通过公司制改造和改制分流,进一步促进产业整合,积极推动工厂主产业的发展。四是“分得出、立得住、活得下”的原则。工厂在选择改制单位时首先考虑要具备三个条件阂皇怯幸桓龊玫牧斓及嘧樱欢怯幸桓龊玫脑惫ざ游椋蝗怯幸桓鱿喽晕榷ǖ氖谐。惫こЩ闹破笠荡罱ㄉ娴钠教ǎ繁8闹破笠的艽庸こХ殖觯茉谑谐∩狭⒆。诮饩錾娴幕∩夏苡幸桓龊玫姆⒄埂
  在此基础上,工厂抽调有关人员,组成改制分流工作小组,结合工厂总体经营发展战略和主辅分离企业的实际情况,逐个深入改制分流企业了解情况,在与改制分流企业领导和员工沟通情况、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全面制定了四方厂“主辅分离、改制分流总体规划、基本方案及工作计划”,报经工厂厂长办公会决策、党委会讨论和职代会通过,并正式上报集团公司和国资委批准实施。
  与此同时,工厂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改制分流工作的宣传力度。如通过电视和报刊,大力宣传改制分流有关政策和理论;通过开会、座谈等形式,分析工厂改革发展形势,深入讨论改制分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通过与职工、家属拉家常的方式,充分了解和关心职工对改制分流的认识和员工所关心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并为细化改制分流方案提供基本依据。
试点探路―――改革成效突显
  改制分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实施难度大,关系到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涉及员工群众的切身利益。此次改制如果一开始摊子铺得太大,一旦出现问题,难免会顾此失彼,不能统筹兼顾。因此,四方厂决定对改制工作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试点推行,并制定了“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规范操作、三年完成”的工作指导思想,确定将工厂专门从事客车运输的客运公司作为改制分流试点单位,摸索推进改制分流的工作经验。
  客运公司是四方厂一个独资企业,成立于1993年3月,主要经营工厂员工上下班的客运班车业务,有全民员工94人。公司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到1999年已接近资不抵债。为做好改制分流工作,工厂从调整公司领导班子入手,对公司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通过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选拔公司经营管理人员,逐渐使公司经营状况实现好转,从2001年开始扭亏增效。号文件下发以后,工厂积极争取使客运公司成为集团公司和工厂的改制分流试点企业,加快了改制分流的改革力度。
  在客运公司的改制工作中,四方厂首先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工厂改制工作组先后5次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讨论会,对职工宣讲、解释和讨论改制分流政策,做好统一思想认识工作。对部分暂时思想不通、不愿参与改革或不愿出资入股的人员,也通过采取谈心交流、家庭走访等不同形式,开展耐心的思想政治工作,使他们逐步转变认识,由不接受到主动参与改革。
  其次,四方厂重视改制分流方案的制订工作。在统一广大员工思想认识的基础上,组织有改制企业领导和员工代表参与的具体工作组,制订改制分流的实施方案,多次交给员工代表讨论确认。通过工厂厂长办公会决策、报经集团公司同意后,于日,召开客运公司职工代表大会,正式通过客运公司改制方案,并形成职工代表大会决议。
  紧接着,四方厂认真进行资产评估确认和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工作。通过委托具有从业资格的中介公司,认真对公司资产进行评估确认工作,处理好各种债权债务关系,并按照859号文件规定和集团公司实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实施意见的规定,对内部退养的28名员工办理退养手续,进行资产预留,对参与改制的66名员工,办理与工厂解除劳动合同手续,进行资产量化支付补偿金。
  同时帮助公司建立好法人治理结构,构建其生存发展平台。按照工厂“分得出、立得住、活得下”的原则,工厂积极协助改制企业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具有制衡力的管理体制,确保改制企业规范运作。积极配合改制企业拓展生存发展空间,按照市场经济要求,与南车四方股份公司和存续的四方工厂签订提供客运服务的市场合同,办理了面向市场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道路旅客运输企业资质”,积极参与社会客运市场的竞争。公司内部通过采取抵押贷款、员工买断单车经营承包权或预付承包抵押金的方式,重新购置了10台高档旅游客车,提高了客运公司的竞争力。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基本构筑起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平台。
  在完成有关改制分流工作的基础上,公司还加强与地方有关部门的协调,及时移交各种属地化管理的关系,并于日召开了新公司(青岛四方客运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暨首届股东大会。9月27日完成了工商登记注册工作,10月20日,与工厂解除劳动合同的66名职工,与新的青岛四方客运有限公司重新签订了3年劳动合同,并办理了公司劳动关系、社保关系等属地化管理关系的移交工作。
  改制分流后的青岛四方客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万元,其中:工厂以客运公司经评估量化处置后剩余的实物资产出资29.23万元,占注册资本的9.74%;全体员工以身份置换经济补偿金和部分现金出资270.77万元,占注册资本的90.26%。
  改制后,客运公司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改制后新公司按照《公司法》规范运作,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完全由股东会选举产生,由员工股东选举产生的董事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切实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对于购置车辆等固定资产投资“大事”,均由董事会集体讨论决定,大大增强了公司决策的公正、透明及正确性。二是公司和员工的市场意识和经营压力明显增强,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不断提高,对工厂的客运服务质量明显改善,运营成本(包扩修理车辆成本、油耗成本等)明显下降,运输效率大幅提升。三是公司的内部管理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公司根据行业特点,着手进行了内部产权制度改革,实行车辆管理权和车辆所有权分离的办法,鼓励员工买断车辆产权,一方面解决了公司资金短缺问题,另一方面使员工更加自觉爱护车辆,变公司强制管理为员工自觉管理。四是公司财务状况明显好转,员工的收入水平有了提高。从改制以来的运作来看,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比改制前有了较大好转,营业收入和利润均有所提高,资产负债率也趋于合理:今年4月份,销售收入实现431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0.2%;利润总额31.6万元,同比增长43.6%。呈现出了较好的发展趋势。
  在员工的收入方面,改制后员工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由原来的单一工资收入变为工资收入、投资分红收入、降低运营成本收入和车辆买断后的经营收入的多元化收入,职工的总体工资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广大职工从改制中得到了实惠。
趁热打铁―――改革仍在继续
  客运公司改制初步完成后,在全厂上下、特别是拟进行改制分流的企业中引起了较大反响,起到了较好的带头示范作用。工厂通过及时召开现场会议,让试点企业介绍经验,让员工现身说法,使员工加深了对859号文件的理解,逐步开始接受工厂结构调整和改制分流的改革设想。
  于是,四方厂趁热打铁,加快了改制总体规划的工作进度。工厂改制工作小组根据各改制单位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分别确定了其改制的模式和进度:对经营业务突出、有市场生存发展空间、从业人员较多的辅业单位和部分后勤服务单位,按照改制分流的基本原则实施改制分流,规范改制操作;对工厂部分参股少的单位或从业员工较少的单位,一方面让员工与工厂解除劳动合同,另一方面,工厂采取向员工出让产权的改制方法,实现国有股份的整体退出;对部分纳入工厂总体发展规划的单位或暂时不具备彻底退出的单位,采取改制为工厂控股的公司制企业的方式,从根本上实现体制的转变和机制的创新,增强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能力;对中小学、医院,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加强与地方政府联系,争取实现整体移交,逐步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截至目前,四方厂在完成客运公司改制分流的基础上,又先后完成了广州公司、青岛四铁公司、青岛东日广告公司等主辅分离企业的改制分流工作,同时完成了四方子弟学校、家属委员会等向地方的移交工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车戚墅堰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