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下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到底有...

谈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的核算_文档下载
亿万文档 免费下载
当前位置: &
& 谈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的核算
谈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的核算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编号:1005-6033(2007)06-0156-02
SCI-TECHINFORMATIONDEVELOPMENT&ECONOMY2007年第17卷第6期
收稿日期:2006-09-29
谈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权益法的核算
(许昌职业技术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要:介绍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两种方法,并以实例说明了成本法转权益法时的
转换分录和相关账务处理。
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权益法中图分类号:F830.91;F276.6
文献标识码:A
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25%,另支付9000元税费等相关费用,至此持股比例达35%,改用权益法核算此项投资。如果2002年1月1日B企业所有者权益合计为4500000元,2002年5月20日分派的现金股利为
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有两种方法,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时(通常情况下,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企业20%以下表决权资本时),采用成本法核算。成本法,就是初始投资或追加投资后的初始投资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利润或现金股利时,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当期投资收益,但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积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积累净利润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
(通常情况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时
下,拥有被投资企业20%以上表决权资本时),采用权益法核算。权益法是指投资最初以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权益法下,投资方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方所有者权益份额的金额时,就形成了股权投资借方差额,其差额应在一定期限进行摊销;当形成股权投资贷方差额时,其差额应计入资本公积;当被投资方盈利时,投资方按所占的份额分被投资方的利润,分回的利润调增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增投资收益;当被投资方亏损时,投资方按所占的份额分被投资方的亏损,分回的损失调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减投资收益;当被投资企业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时,调整长期股权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资本公积。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应设置4个明细科目,分别是投资成本、股权投资差额、损益调整、股权投资准备进行核算。
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增加,或由于其他原因使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投资企业应在中止采用成本法时,按追溯调整(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后确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加上追加投资成本等作为初始投资成本,对于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关键是转换分录,不太好理解,下面我们就以下例阐述一下怎样理解成本法转权益法时的转换分录和相关账务处理。
例:A企业于2002年1月2日以520000元购入B企业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10%,另支付2000元税费等相关费用,企业采用成本法核算此项投资。2002年5月2日B企业宣告分派现金股利。A企业可获得现金股利40000元。2003年1月2日A企业再以1800000元购入B企业
400000元,2002年度净利润为600000元,2003年度净利润300000元,A企业和B企业的所得税税率均为33%,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不考虑追溯调整时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对所得税的影响)作出相关的会计分录。
因A企业初次投资时只占B企业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10%,这时要采用成本法核算此项投资。
其账务处理如下:
(1)2002年1月1日投资时:借: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
贷:银行存款
(2)2002年宣告分派股利: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
52200522004000040000
2003年1月2日A企业又购入B企业实际发生在外股数的25%,至此持股比例达35%,改用权益法核算此项投资。要对B企业投资采用追溯调整法,相当于初次投资时就用权益法核算,就是把成本法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冲掉转换为权益法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下面采用追溯调整法,把A企业在2002年1月2日至2002年年末对B企业投资换为权益法重新核算。
(3)2002年1月2日A企业购入B企业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10%,采用权益法核算:
股权投资差额=522000-4500000×(元)10%=72000借: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4)借: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股权投资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投资成本)
(5)2002年5月2日收到派发的现金股利时: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B企业(投资成本)借:投资收益―B企业(股权投资差额)
522000522000720007200040000400007200
(6)2002年末摊产生的销股权差额:72000÷(元)10=7200
!!!!!!!!!!!!!!!!!!!!!!!!!!!!!!!!!!!!!!!!!
ResearchontheMethodsforDeterminingtheCapitalization
RateintheIncomeApproach
SHUHai-hong
ABSTRACT:Thispaperexpoundsthemethodsfordeterminingthecapitalizationrateduringtheprocessofevaluatingtherealestate,pointsouttheproblemsexistinginthepractice,andadvancessomeconsummatingmeasures.KEYWORDS:capitalizationrate;incomeapproach;realestateevaluation
Word文档免费下载: (下载1-2页,共2页)
金融FINANCE 浅谈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核算■ 王金凤 燕良渠 何人玉 重庆工商大学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 08-068-02...龙源期刊网 .cn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作者:张志凤 来源:《财会通讯》2007 年第 07 期 名师简介:张志凤,会计学硕士...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会计处理_专业资料。龙源期刊网 .cn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会计处理 作者: 朱文莉 高东阁 来源:《财...龙源期刊网 .cn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会计处理 作者:李章红 来源:《财会通讯》2011 年第 03 期 由于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浅谈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的核算_财务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浅谈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有成本法与权益法两种。当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的会计处理_专业资料。新准则规定,在持股比例增加或减少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应将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核算。下面详细...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账务处理解析_专业资料。《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会计》知识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 (1)增资情况下的处理: ①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北京中 瑞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 文冠勋 iI【 摘要】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时, 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核算会...技术探索 lEHCLROE CNIA B TP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转为权益法会计处理 琼 台师 范高等专科 学校 李章红 由 于投 资企 业对被投资 单位 具有共同控制 或重 ...提问回答都赚钱
> 问题详情
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A.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
悬赏:0&&答案豆&&&&提问人:匿名网友&&&&提问收益:0.00答案豆&&&&&&
企业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A.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已确认的成本B.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按照差额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C.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应按其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D.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E.被投资单位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借记或贷记“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此题为多项选择题。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发布时间:&&截止时间:
网友回答&(共0条)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8.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8.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8.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2.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5.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你可能喜欢的
[] [] [] [] [] [] [] [] [] [] [] []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若您发现侵犯您个人权利的,请留言联系我,我立马删除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和权益法信
下载积分:350
内容提示: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和权益法信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8:32:2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和权益法信
官方公共微信  有几个问题一没弄明白:    1.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为什么要采用成本法,而不采用权益法,采用成本法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需要调整为权益法然后再抵销,为什么要这么折腾?特别是碰到这种由持股比例上升导致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的例子,先要从权益法追溯调整到成本法,到末了编合并报表又要从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再又抵销掉,真有点折腾的味道,教材只讲了要这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意义在哪里?         2.成本法改权益法的问题    
因持股比例上长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会追溯调整,但是,之前采用的成本法时获得的现金股利部分为什么不追溯调整呢?    知道答案的来露个脸吧!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没有达人啊,自己的沙发自己坐啰
  这是新准则的,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很想解疑释惑
  我只知道国际上都是这么做的,可是为什么要这么做啊?难道这个问题很弱智吗?我在哪里可以找到相关答案呢?我在百度上也没搜出个所以然来,有谁知道啊?
  因为有些投资无法归为成本所以就权益罗(好像是废话,^_^)
  是啊,也很想知道为什么呢?      为什么呢?
  我想,关于“为什么”的问题都可以往会计理论里去搜寻。
  1.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为什么要采用成本法,而不采用权益法,采用成本法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需要调整为权益法然后再抵销,为什么要这么折腾?  采用成本法的原因在于:对投资损益反映的更直观----权益法相比较而言,更注重反映被投资体的的公允价值。实际上这一条主要针对的是:是谁在看当期的会计报表?在合并报表之前,主要是母公司管理层在看,而合并报表却又主要是针对外在的需要者,比如小股东,欲投资者等;而且对于上市公司一类的,国家本就明文规定各公司的会计报表须采用统一的口径和方式;非上市公司采用的核算方法日后也有趋同的要求。另类点的解释就是:老板多是大老粗,不大明白哪些弯弯绕绕;投资者要想投资,搞明白弯弯绕绕更有利。在我印象里,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关键点,一般都有简要解释,你可以找找看。  成本法向权益法的调整,最主要的原因是技术上的,因为合并调整项的口径要一致。    2.特别是碰到这种由持股比例上升导致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的例子,先要从权益法追溯调整到成本法,到末了编合并报表又要从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再又抵销掉,真有点折腾的味道,教材只讲了要这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意义在哪里?  举个简单例子你大概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母公司对被投资的联营企业增股达到完全控股,使其成为完全的子公司,这时候,大老粗成为使用母公司会计报表的唯一人士,让大老粗顺利理解母公司会计报表的价值大于折腾会计人的成本---人家付你钞票,折腾你也是应该的。再按权益法合并报表就好理解了:外部环境需求和核算口径需求。    3.因持股比例上长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原取得投资后至新取得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辩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会追溯调整,但是,之前采用的成本法时获得的现金股利部分为什么不追溯调整呢?  权益法注重反映被投资体的公允价值,现金股利等货币性资产没有折价溢价的问题,所以不用调整。账目上的调整,是因为公允价值和投资成本有个差额,这个差额需要对相应科目进行调整才能做到权益法所要求的结果。    07年这个新准则,在不少细节上都表现出了一种思维混乱:比如这个长期股权投资混淆了短期投资(现在好像叫金融工具什么的)的部分内容,新旧权益法和成本法的具体核算内容的混乱,公允价值在核算中的具体应用不明确,净值现值等概念应用等,尤其是公允价值、净值、现值等概念的应用,简直就叫一塌糊涂。大家抖擞精神,准备迎接这个破准则的纷至沓来的各种补丁吧。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本质区别是一个认账面价值、一个认公允价值    母子公司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属于同一集团。为了防止其利用长期股权投资操控利润,所以必须认账面价值,即用成本法。
  07年这个新准则,在不少细节上都表现出了一种思维混乱:比如这个长期股权投资混淆了短期投资(现在好像叫金融工具什么的)的部分内容,新旧权益法和成本法的具体核算内容的混乱,公允价值在核算中的具体应用不明确,净值现值等概念应用等,尤其是公允价值、净值、现值等概念的应用,简直就叫一塌糊涂。大家抖擞精神,准备迎接这个破准则的纷至沓来的各种补丁吧    --太赞同了,这几个概念的应用在几个准则中互相矛盾,漏洞不少,真不知当初caizheng部那些zhu们是怎么想的!
  为了防止其利用长期股权投资操控利润,所以必须认账面价值,即用成本法。  -------------------------------------------------------------------  这个说法不成立: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投资,在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须采用权益法调整后再行合并。这是规定,也是规范会计信息的要求。对外而言----如对财税部门,对外在投资者或者欲投资者,合并财务报表才是唯一规范的财务文件。这样,母公司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来编制出的报表,是对内作用的。既然是对内,那么操控利润就显得没有必要了吧?我想谁都不会弄堆假数字给自己看。那么,防止以操控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来对母公司的损益进行造假,这根本就不是成本法还是权益法的选择而能达到的。    作为会计准则或者会计核算的规定,都有一个假定的前提条件:假定会计主体存续期间是真实,连续,这中间实际上隐含的意思是正常经营环境下,在公众遵守的正常经营规则下,准则才有意义。比如要排除战乱,自然等因素造成的经济崩溃,还要排除违法犯罪行为对修订准则或者规定的影响。前者不用多解释了,经济崩溃了还哪来的准则规则,都去打砸抢了或者被军管了;而操控损益是犯罪,是刑事法律调整范畴,不是会计法规所能涵盖的。  读书读到一定程度,需要扩大知识面,要跳出会计来论会计。嘿嘿,不说了。
  简而言之,就是投资公司在被投资公司面前持股比例足够牛逼了,就要用权益法来分配被投资企业的税后利润,而不是让被投资企业按自己的思维以股利的单纯形式来对投资公司分配利润,也就是说要防止被投资公司从利润中做手脚。
  这个问题很值得探讨,不去思考就很难掌握运用规则啊!!
  为什么控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必须用成本法核算?    
尤其是,控制下,集团到出年报时要编制企业合并报表,又要将成本法转换成权益法,为什么控制下不用权益法核算,反正到头来都是一样的?    
最坚强的理由在哪里?    
第一,如果控制下用权益法核算,那么通过操纵子公司的利润,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操纵母公司的利润。反对意见:反正母公司能操纵子公司,合并报表中成本法到底要转为权益法的,期中不能操纵,我期末能操纵啊。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一方面,减少你操纵的几率,所以母公司的股价顶多年末疯狂一下,不会在一整年都处于“人为”的波动中;一方面,增加你操纵的难度,成本法核算,只有在派发现金股利或利润的时候才确认收入,保证现金流与利润的“一致”。否则,在权益法上,可能利润狂飙,但却没有现金流入。可以说,两种核算方法起到了谨慎监管企业的作用。    
第二,对应第一,如果控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用权益法核算,尽管到头来子公司也是要现身,但是无从知道长期股权投资利润的“质量”,也难逃母公司操纵子公司从而操纵集团利润。    
第三,光有成本法核算还不行,还必须给控制“扩容”。如果很死板地规定只有50%,那企业就可以规避“控制”,让其“子公司”消失在公众视野当中——无需在期末合并报表中将隐藏人物披露出来。通过各种各样的安排来实现控股不足50%的实际控制。既通过操纵实际上的子公司来调节利润,又不用将子公司暴露于公众面前。而现行准则给控制定义成“实际控制”,相当于把众多“丑媳妇”(说母公司的不良资产也行)都拉出来见“公婆”(社会公众)了。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查看: 503|回复: 6
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后续核算中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下合并报表处理的问题
9月份免费讲座火热报名
帮您在财务领域整体性提高
数十场专业干货分享等你来参加
历届视频回放可观看
国家会计学院强大的师资阵容
87%高通过率!
跪求大神!
我认为合并报表中的调整分录调整的是个别报表处理中不符合合并视角下经济业务的实质的分录。
但在长期股权投资中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时,合并报表的处理教人困惑。
个别报表中处置原长期股权投资、对剩余股权投资进行追溯调整的会计处理是能被够理解的,
但合并报表中将剩余股权投资调整为公允价值,将处置原长期股权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进行追溯调整的会计处理就让人不理解了!
最重要的,我看不出合并报表中这样调整的意义。
还有,控制权发生改变,为什么要在合并财报中对原投资进行重新计量。
跪求大神,感激涕零!
还有还有,我还认为合并报表中的调整与原投资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的分录应该在个别报表中进行处理,毕竟在个别报表中我们就已经确认了处置原投资。
为什么将这个分录放在合并财报中?
请大神顺便也解答一下啊
我这儿有一些进展,现在可以理解在合并报表中对原处置的长期股权投资实现投资收益的理解。
但依然不明白为什么在合并报表中应该将原持有的所有长期股权投资视同出售?
依然跪求大神,
大神你再不来我腿就麻了
我这儿有一些新进展,我现在可以理解合并报表中对原处置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的调整,
但依然不能理解为什么在合并报表中要将原持有的全部长期股权投资视为卖出?
我还有一个问题,处置长期股权投资难道会有无法结转的“其他综合收益”吗?
在长期股权投资没有处置时,权益法核算下增加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是非常合理的,
但长期股权投资被处置后,投资单位的所有者权益仍然保留着与被投资企业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
这样不是很奇怪吗?
陈版,你再不来我就要拜托你啦
合并报表层面的处理请搜索本版面对“跨越会计处理界线”的讨论。
因为跨越会计处理界线视同处置,所以对对应的其他综合收益也应当一并结转,视同直接处置相关的资产。但其他综合收益并非可以全部转入损益,有部分其他综合收益(如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或净负债的变动)是不能转入损益的。
<p id="rate_1574"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感谢分享&金币 + 3
" class="mtn mbn">
<p id="rate_6879"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感谢分享&威望 + 2
" class="mtn mbn">
站长推荐 /2
相信这次分享会让你流冷汗的。你可知自己手机里的软件的安全性?你可知自己的行踪其实是被公开的?你可知一些订票/房网站的数据库存在很多漏洞?信息时代,如何让自己更安全一些,值得思考。
嘉宾“战隼”是响当当的打造学习力的实践人物。他379天看了419本写了378篇简评,他积累经验阅读方法形成体系,他对时间管理的研究达到一定深度,建立起自己的系统和架构。他会坦率分享自己的经验。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权益法核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