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CPI的cpi增长原因,会导致物价的上涨啊...

为什么CPI会一直涨?_百度知道
为什么CPI会一直涨?
提问者采纳
不光是猪肉的问题, CPI涨是因为中国整体物价水平在提高. 因为目前国内的人民币面通货膨胀的压力 对内升值对外贬值还会继续 而美债危机的爆发会加速使中国加重这一压力中国通货膨胀从何而来,主要有两点。第一,中国的外向型经济策略主要依赖出口,所以中美贸易顺差巨大,说白了就是美元进的多,出的少。所以中国手里攒着大把大把的美元(3.19万亿外汇是今年6月份咱们对外公布的数据,其中超过60%都是美元也就是说至少有1。9万亿)而政府要对冲掉进入的热钱就要让央行打开印钞机按照现行汇率印6.4倍的人民币,这让中国实际流通货币比名义上高出了20%。第二,由于国际贸易,原油,金价等统统都是以美元作为结算所以美元的贬值必然造成,农产品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中国势必会受到输入性通胀的影响。这样一来我不说解释你也能明白, 物价飞涨 , 钱变得越来越毛, 而我们的工资涨幅速度跟不上物价上涨速度. 而CPI上涨仅仅反应了物价水平上涨的表象, 其实罪魁祸首是只能是通货膨胀. 复杂的经济学百姓不懂但是简单的道理百姓都明白. LZ如果较真 自己算一算. Nominal GDP/CPI=Inflation Rate(通货膨胀率) 将后者和Interest Rate(存款利率)做比较 如果Inflation Rate大于Interest Rate 你的钱在银行里就越来越毛 当然这些你要用我们官方给出的数据 绝对是不行的 但我可以告诉你 这个数字早就大于利率了 人民不傻 补充一下叫gushistar的朋友你说的都是对的 但是你说的现象并不是中国现在的通货膨胀原因 通胀有多种类型 你说的是最仅仅是其中一种最常见的类型 学术方面叫做Demand-Pull Inflation 翻译过来需求拉动型顾名思义也就是你说的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这点 而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后简称AD=Consumption(消费)+Investment(投资)+Government Spending(政府消费/投资)+(X-M)(出口-进口也就是净出口) 造成这类通胀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过热和超前消费 我国自08年金融危机后就一直开始刺激内需 促进消费但是国人的消费还是没有增长 在中国更别谈消费模式了(超前消费) 而且09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 我国的出口企业大受影响 这样来造成你说的通胀的两个因素 消费和出口都没有增加 可是CPI还是在疯长所以归根结底还是我说的原因 虽然我国官方从未承认 但是人们自己好好想想就知道了 广义货币增加 货币流动性增加 这点应该叫Inflation due to excess monetary growth 由过度货币增长产生的通胀 说白了就是印钞过多 第二点就是输入性通胀又叫Imported Inflation 人民币对美元在升值 出口本来就受影响(我们的东西变贵不好卖了) 而且对美元升值就意味着对所有非美元货币和以美元结算的东西贬值 与此同时国际原材料,农产品不降反升 我们出口需要生产要素价格(原材料,木材,等成本)提高了 你说说东西能不贵吗所以造成中国通胀和的主要元凶 不是一个 而是一内一外两个 内外价格都涨 CPI不长才怪我在美国大学学经济 有什么不懂得可以问我
提问者评价
十分感谢啊
参考资料: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CPI的计算公式是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除以(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乘以100%。 CPI告诉人们的是,对普通家庭的支出来说,购买具有代表性的一组商品,在今天要比过去某一时间多花费多少,例如,若1995年某国...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供远小于求)。
因为中国一直在高速发展
应为猪肉一直涨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物价为什么会上涨_百度知道
物价为什么会上涨
提问者采纳
该国家每年根据GDP发行相应数量的货币,这些货币永远参与市场流通。现在我们开始模拟该经济模型的运转状况,第一年年末该国农业实际剩余社会财富10亿元,工业剩余30亿,服务业剩余10亿,也就是年终实际剩余社会财富价值50亿,第一年货币实际发行100亿,当第二年开始后,该年同样生产出100亿的神会财富,当该国国民在第二年购买产品或者服务时,他们将用200亿的货币购买第一年中实际价值150亿的商品或服务,那么无物价实际上涨CPI=200/150-1=33.3%。
从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只要经济继续运行,就会存在物价上涨,但是我们通常看到的CPI会小于3%,没有我们刚才计算出的33.3%那样庞大,这是为什么?首先,生产力的增长。单位商品的实际价值将会下降,货币价格相应下降,尤其是工业品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其次,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伴随生产力的增长,每年生产出的商品数量逐渐增多,但消费者的需求是远远低于商品的增长的,所以商品价格再次出现下降。最后,CPI的计算方式。CPI的计算公式是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所以CPI使用的是第n+1年的商品价格与第n年的价格进行对比的,而非用第n+1年的商品价格与第1年的商品价格进行对比的,所以CPI得数值不会很大。
从另一个方面,我们看一下纸币是如何进入流通市场的,目前一国货币投放的渠道主要有:1、中央银行购入发钞储备黄金(或其它储备物资);2、央行购买储备外汇;3、央行购买国债或给予政府(财政)透支;4、央行向各类贷款银行发放贷款,或者买入贷款银行持有的国债、央行票据、金融债券等,并通过贷款银行向社会发放贷款;5、贷款银行吸收存款后,除交存央行一定比例的存款保证金或保持一定的备付金存款外,向社会发放贷款,并形成贷款投放的乘数效应;6、央行外的各类银行购买国债、企业债券以及外汇等。另外,从整个国家货币购买力总额看,境外资金流入和本国货币流出境内也会影响社会货币总量(这要进行净流入或净流出量的具体分析)。
  我国目前货币投放最具有调节余地的渠道,一是银行贷款,这也是货币投放最主要的一条渠道;二是各类银行购买国债并通过财政开支向社会投放货币。其它渠道投放货币的伸缩余地都是有限的。这里,财政增加向银行发放国债,就意味着银行增加货币投放(因而也会形成财政投放的乘数效应);财政兑付向银行发放的国债,就意味着银行减少货币投放(增加货币回笼)。也就是说,财政收支不仅也体现为社会货币的收付,体现为社会货币的再分配,而且财政向银行发放国债规模的大小就是调整货币供应总量的重要渠道。这也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紧密相关的重要表现。
从上面的几点我们可以看出,除中央银行购入发钞储备黄金(或其它储备物资)外,实际发行的货币并无直接对应的商品,也就是说纸币的实质是国家政府已国家信誉作为保证,发行的用于流通的凭证,本质是国家的负债,只有不断增加债务,才可以将新的纸币投入到流通市场,由于纸币投入到市场后可以产生乘数效应,实际上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数量远远大于政府发行纸币的总和,这样也就造成了实际物价的上涨。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只要经济继续运行,国家继续发行同种纸币,物件就会连续上涨,上涨幅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①经济增长速度(生产力增长状况)。②市场供求关系。③国家投放市场的纸币数量。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物价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从CPI的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形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从CPI的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形势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我国物价结构性上涨的影响因素及其未来走势 _ 财经频道 _ 东方财富网()
||||||||||||||||||||||
我国物价结构性上涨的影响因素及其未来走势
  近年来我国物价上涨均为由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引致的结构性上涨。2010年1月份以来物价的持续上涨,由食品、居住、服务消费支出价格上涨拉动。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是生产成本提高、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投机性炒作和气候变化四个方面。我国物价存在长期上涨的压力,但短期内即将见顶回落。  近年来我国物价上涨均为由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引致的结构性上涨,但2006年以来服务类消费支出价格和居住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工业消费品价格波动重心提升,对物价上涨也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主要是生产成本提高、资源类产品价格改革、投机性炒作和气候变化四个方面。2010年1月份以来我国物价涨幅持续提高,从结构看是食品价格、居住价格和医疗保健价格持续上涨拉动,但内在因素依然是成本上涨、水电燃料提价、投机性炒作和自然灾害严重。从推动物价上涨因素的变化趋势看,我国物价存在长期上涨的压力,但短期内即将见顶回落。
  一、近年来我国CPI的上涨均为结构性上涨  2003年1月份以来,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三次持续大幅度上涨,分别发生在2003年1月到2004年6月、2006年6月到2008年2月和2010年1月至今三个时期。从结构看,每次CPI出现持续大幅度上涨,均是由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拉动的。月份我国CPI月度同比涨幅从1.5%提高到4.4%,从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和居住等八大类消费支出物价涨幅看,食品价格上涨依然是主要拉动因素,但医疗保健和居住消费价格的上涨也起到了重要拉动作用。总体看,本次CPI的大幅度上涨与2004年和2008年的物价上涨一样,仍然属于结构性上涨。  从八大分类消费支出价格对CPI涨幅的贡献看,食品价格上涨是历次CPI涨幅提高的主要因素,如2004年、2007年和2008年CPI分别上涨3.9个百分点、4.8个百分点和5.9个百分点,由食品价格上涨拉动的CPI涨幅分别为3.28个百分点、4.02个百分点和4.67个百分点,分别占当年CPI涨幅的84.1%、83.7%和79.1%。按2005年1月份以来食品价格占CPI的平均权重(32.65%)估算,2010年食品价格涨幅从1月份的3.7%提高到10月份的10.1%,对CPI涨幅的贡献从1月份的1.21个百分点提高到10月份的3.3个百分点;1&10月份CPI累计3个百分点的涨幅中,有2.12个百分点由食品价格上涨拉动,占2010年前10个月CPI累计涨幅的70.9%。  居住价格上涨是推动我国CPI涨幅提高的第二大因素。年期间,居住价格涨幅在4.5个百分点到5.5个百分点之间,居住价格的上涨每年拉动CPI涨幅提高0.72&0.87个百分点。2009年居住价格下降3.6个百分点,但我国居民居住价格涨幅再度提高,从1月份的2.5%提高到6月份的5%,6月份以后居住价格涨幅略有回落,但到10月份又提高到4.9%,前10个月累计上涨4.2%。按2005年1月份以来居住价格占CPI的平均权重(15.89%)估算,2010年前10个月居住价格上涨对CPI涨幅的贡献为0.67个百分点,占2010年前10个月CPI累计涨幅的22.2%。  年期间医疗卫生价格波动幅度不大,对CPI涨幅影响较小,但2010年1月份以来医疗卫生支出价格明显上涨,成为推动2010年CPI涨幅提高的第三大因素。我国居民医疗卫生支出价格从2010年1月份的2.3%提高到10月份的3.7%,1&10月累计上涨3%,按2005年1月份以来医疗卫生支出价格占CPI的平均权重(7.36%)估算,前10个月医疗卫生支出价格上涨对CPI涨幅的贡献为0.22个百分点,占2010年前10个月CPI累计涨幅的7.4%。  除居住和医疗卫生支出之外,2003年以来其他五类非食品消费支出价格涨幅变化较小,对CPI涨幅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年期间烟酒价格波动幅度介于-0.2个百分点到2.9个百分点之间,对CPI涨幅的影响介于-0.01个百分点到0.33个百分点之间。2010年前10个月烟酒价格涨幅基本稳定在1.6%,对CPI涨幅的贡献平均为0.18个百分点。2003年1月份以来衣着和交通通讯价格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对CPI上涨一直是抑制作用。家庭设备用品价格在2003年到2005年处于小幅度下降状态,年有小幅度上涨,但对CPI涨幅的影响较小。文化教育支出价格在年有较大幅度上涨,但2005年以后趋于下降,2010年前10个月仅上涨0.6个百分点,对CPI涨幅的贡献只有0.09个百分点。  二、成本推动是我国食品价格周期性上涨的主要原因  2001年1月份以来我国粮食、肉类产品、水产品、鲜菜和鲜果等主要食品价格均呈周期性大幅波动状态,且上涨幅度均大于回调幅度,使食品价格总体上呈周期性上升趋势。月度累计食品价格涨幅的趋势值从2001年1月的-0.93提升到2009年4月的8.07之后趋于回调,但周期性波动在2009年7月份以后进入复苏状态,在2010年10月份接近趋势值,即将进入周期性扩张阶段。鉴于周期性波动值的回升速度大于趋势值的回调幅度,未来一段时期食品价格仍会上升。  (一)我国食品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特点  从食品价格上涨的结构看,年期间,由于各类食品价格上涨的时点、幅度不同,且各类食品价格在食品总价格中权重不同,导致各类食品价格上涨对食品价格上涨的拉升作用存在较大差别。如2003年鲜菜价格大幅度上涨,但其他食品价格涨幅较小,鲜菜价格上涨成为2003年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2004年鲜菜价格下跌,但粮食、肉类和水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拉动食品价格上涨10.56个百分点。2006年鲜菜和鲜果价格大幅度上涨,拉动食品价格上涨2.72个百分点,但占食品价格权重很高的粮食、肉类和水产品价格涨幅较小或出现下降,当年食品价格仅上涨2.6个百分点。2007年1月份以后鲜菜、鲜果价格下降,但粮食、肉类产品和水产品价格涨幅大幅度提高,导致2007年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7.6个百分点。  2007年6月份以后各类食品价格出现同步上涨态势,食品价格因此出现加速上涨,特别是2007年12月份以后,粮食、肉类产品、水产品、鲜菜和鲜果价格均大幅度上涨,最后引致2008年食品价格暴涨,2008年2月份到6月份食品价格涨幅一直维持在21%左右,导致我国经济出现了CPI涨幅超过8%的严重现象。  2010年1月份以来,我国粮食、肉类产品、水产品、鲜菜和鲜果价格再度共同上涨,引致食品价格涨幅不断提高。特别是鲜菜和鲜果价格大幅度上涨,对食品价格涨幅的贡献显著提高:1&10月份,粮食、肉类产品和水产品价格上涨共拉动食品价格上涨4.48个百分点,占食品价格涨幅的68.9%;鲜菜和鲜果价格累计上涨21.24个百分点和12.85个百分点,分别拉动食品价格上涨1.2个百分点和1.35个百分点,占食品价格涨幅的比重分别高达18.5%和20.8%。与2004年、2007年和2008年食品价格上涨的结构性因素相比,2010年前10个月食品价格的上涨,粮食、肉类产品和水产品价格的上涨仍是主体因素,但鲜菜和鲜果价格大幅度上涨对食品价格上涨的拉动作用明显提高。  (二)我国食品价格周期性上涨的内在因素  2003年以来我国食品价格的上涨具有明显的成本推动型特征。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由种粮成本提高推动的。粮食价格的上涨又会推动养殖成本的上升,引致肉类产品和水产品价格上涨。  首先,近年来粮食价格的上涨基本上是由种粮成本上涨推动的。从直接因素看,近年来国内粮食收购价格的提高对粮食市场价格的上涨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国内市场粮食批发价的涨幅基本与粮食最低收购价提升幅度一致,如2010年2月份国家将早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提高3.33%和10.53%,籼米和粳米的市场批发价分别上涨3.87%和19.61%;2010年10月白小麦最低收购价比2009年10月最低收购价提高5.56%,同期白小麦市场批发价上涨6.98%。但粮食收购价与市场批发价的提高,是由种粮成本的上涨推动的,如2004年、2007年和2008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分别上涨10.63%、7.69%和20.28%,加上用工成本的上涨,这三年粮价也出现大幅度上涨。总体看,近年来粮食价格的上涨基本上是成本推动型上涨。  其次,近年来肉类产品和水产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变化影响较大,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属于成本推动型上涨。粮食价格的上涨会推动饲料价格上涨,最终将传导到肉类产品和水产品价格。鉴于猪肉价格和其他肉类产品价格及水产品价格具有很强的比价关系,我们仅以猪肉价格为例分析肉价变动的供求因素及其与粮食价格的关系:2000年以来,由于粮价上涨、肉类价格偏低,养殖户亏损,2006年生猪存栏数和猪肉产量均出现下降,供给减少导致2007年和2008年肉类产品价格暴涨。随着生猪存栏数量和肉类产量的增加,2009年肉类产品价格又出现较大幅度下跌,2010年2月份全国猪粮比价下降到5.87,再度下跌到养殖盈亏平衡点(猪粮比价为6)以下,2010年6月份猪粮比价一度下跌到4.76,使生猪养殖再度陷入亏损状态。近期肉类产品价格上涨,猪粮比价恢复到2010年11月份的6.59,生猪养殖恢复微利状态。总体看,肉类产品价格与粮食价格高度相关,如果肉类产品价格偏离粮食价格过大、时间持续较长,会导致肉类产品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目前生猪存栏数和猪肉产量仍处于稳定增长状态,肉类产品价格的上涨仍处于粮价上涨推动下的恢复性上涨状态。  我国鲜菜和鲜果价格受季节性因素、气候因素、市场信息影响较大,但也具有明显的成本推动特征。2001年以来,鲜菜和鲜果价格波动基本表现为年初的供给淡季上涨、下半年供给旺季回调的周期性变化特点,反映了鲜菜和鲜果供求关系的季节性变化特点。但上涨幅度明显大于回调幅度,总体价格呈持续上升状态,反映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和用工成本提高等成本推动特点。2010年1月份以来鲜菜和鲜果价格涨幅不大,是鲜菜、鲜果价格季节性回升的结果,但与往年下半年价格涨幅回调的走势不同,6月份以后鲜菜、鲜果价格涨幅仍居高不下,重要原因在于2010年年初的倒春寒和夏季自然灾害严重等气候因素对鲜菜、鲜果供给产生了较大冲击。同时,社会投机资金对大蒜、生姜等易于储存的农副产品进行炒作,也加大了鲜菜、鲜果等农副产品的涨价幅度。  三、资源价格改革和房地产投资快速需求扩张是居住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居民居住价格包括水电燃料、装修、租房等消费支出价格。从影响居住价格的结构性因素看,水电燃料和装修价格在居住价格中的权重在95%以上,是决定居住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2002年1月份以来居住价格的三次较大幅度上涨主要由水电燃料和住房装修价格上涨拉动。其中2002年4月到2004年10月期间居住价格当月涨幅从-0.2%提高到6.8%,水电燃料价格上涨是主要拉动因素;2007年2月到2008年6月期间居住价格涨幅从3.7%提高到7.7%,是由水电燃料和装修价格上涨共同拉动的;2010年1月以来居住价格的持续上涨,则是水电燃料、装修和租房价格均持续上涨的结果。  从内在因素看,水电燃料价格上涨与资源价格改革等政策性因素和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等输入型因素关系密切。2000年以来,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加快了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多次上调水电价格,煤炭、石油价格逐步转向市场化定价机制,水电燃料等资源类价格的上升推动了居住价格的上涨。同时,我国对石油、煤炭等资源需求的进口依赖度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初级产品大幅度上涨,在推动国内煤炭、石油等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的同时,也直接推动了居住价格的上涨。2010年1月份以来居民用水电燃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即直接由国家上调水电价格和煤炭石油价格等燃料价格大幅度上涨推动。  居住价格不含房地产价格变动因素,但房价上涨引致的建材价格上涨,会直接提高居住装修价格,间接推动居住价格上涨。从2002年1月份以来住宅价格、房地产投资、建材价格与居住装修价格的波动情况,住宅价格的上涨会刺激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提高,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扩张又会拉升建材价格,最终导致居住装修价格上涨。从变动规律看,住宅价格超前于房地产投资1&5个月启动,房地产投资超前于建材价格2&4个月启动,居住装修价格与建材价格基本同步变化。据此判断,2010年6月份房地产投资增速开始回调,10月份应是建材价格和居住装修价格涨幅的峰值。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东方财富网(&&或&&)
建议及投诉热线:021- 值班热线:021-5
东方财富产品下载专区
网友点击排行
&&&&&|&&&&|&&&&&
自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正文
8月CPI今日公布 下半年物价涨幅将高于上半年
  中新网9月9日电(财经频道 曾会生)今日,国家统计局将公布8月份的CPI数据。专家和机构普遍预计,受猪肉、蔬菜价格和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8月CPI仍会明显上涨,但由于翘尾因素大幅下降,涨幅可能小幅降至2.6%。专家认为,下半年CPI涨势还会走升,四季度存在涨破3%的可能,但物价压力总体可控。
  翘尾因素大降 8月CPI涨幅或微降至2.6%
  数据公布前,多家市场机构已发布报告预计,受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8月CPI同比涨幅或为2.6%。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预测8月CPI涨幅为2.6%。8月上旬蔬菜、肉、蛋价格比7月均价出现上涨,涨幅超过2%,禽、水产、豆制品均价继续上涨。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8月蔬菜价格出现持续上涨,鸡蛋、猪肉价格也出现持续上涨。他也预计8月CPI同比涨幅或为2.6%。
  “预计8月CPI同比涨幅可能会降到2.5%,环比会小幅上涨。”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分析师周景彤对中新网财经频道分析,推升8月份CPI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恶劣天气导致蔬菜价格上涨和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困难,食品价格也大幅上涨;另一个是年中以来开始进入“猪周期”,猪肉价格持续上涨。他认为,油价上涨对CPI会有所影响,但不是最主要的。
  周景彤告诉中新网财经频道,8月份物价的翘尾因素比7月份明显减小,由1.7下降到1.1,下降了0.6个百分点。
  不过首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剑辉对中新网财经频道表示,由于猪肉价格延续上升和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上涨,8月份CPI涨幅可能会有所上升,预计涨幅在2.8%左右,环比也会有所回升。
  此外中金公司报告、申银万国和海通证券均预测,8月CPI同比增长2.7%,与7月持平。华创证券和联讯证券等机构则预测8月CPI同比上涨2.5%。
  四季度涨幅走升或破3% 专家称总体可控
  几乎所有机构和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的专家都认为,随着以猪肉价格为代表的食品价格继续上涨,以国际原油价格为代的国际大宗产品价格的持续回升,下半年物价涨幅肯定会明显高于上半年,继续走升。
  王剑辉认为,9月CPI涨幅可能跟8月份相差不多,但从10月份开始CPI会继续回升。他预计,四季度CPI同比涨幅上升会比较明显,可能突破3%。据他分析,影响下半年CPI上涨的因素主要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能源和粮食食品价格的上涨,以及人力资源成本的上涨,天然气和水价可能存在调价的压力都会对物价上涨有所推动。“但由于是反弹性的压力,下半年的物价压力总体可控。”
  “下半年对食品价格带动比较大的仍是蔬菜和猪肉价格。”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表示,近期部分地区强降雨天气频繁,不利于蔬菜生长和运输,预计后期蔬菜价格仍可能上涨。同时,受猪肉周期的影响,猪肉价格也将继续维持稳中有升的走势。
  “一方面蔬菜价格和猪肉等食品价格下半年上涨还会继续,另外国际原油价格存在上涨的可能。”周景彤也对中新网财经频道判断,下半年CPI涨幅肯定要高一些,但不会太多,全年涨幅会在2.6%左右。下半年货币环境不会太宽松,整体物价压力不是很大,基本可控。
责任编辑:陈晨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pi增长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