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马上过年了了,本公司打算制作一批月历送员工...

节日送礼,一般送些什么呢?今年年底了,就要快过年了。公司要给员工采购礼品,该买些什么呢_百度知道
节日送礼,一般送些什么呢?今年年底了,就要快过年了。公司要给员工采购礼品,该买些什么呢
结婚的,送点小礼物,虽然有点俗买点实用的吧,应该都是可以的愫诶愤臼莅铰圾试!但也可以看情况来定,可以送点柴米油盐酱醋茶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尼雅的赤霞珠干红算是很不错的一种酒了,我擞员弛赶佾非敷馁觉得送红葡萄酒是最好的一种选择了送礼的话,对方也易接受,既时尚,无任何污染,选用的原料都是纯天然的,味道纯正
建议可以买一些实用性强的礼品,家里用得着的,结合自己预算来定!
给员工发椰岛鹿龟酒,听朋友说挺不错,老人都喜欢。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恢复统一彝族两大节日时间意义重大——按十月历原理冬至过年大署过火把节/火补舍日
恢复统一彝族两大节日时间意义重大
——按十月历原理冬至过年大署过火把节
·火补舍日·
内容摘要:世居于祖国大西南的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他们的祖先于万年前就创制了独具特色的彝族天文学。继而创制了一部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历,然后又在“太阳运动定冬夏、北斗指向定寒暑”的原理基础上兴起了一年一度的彝历年和火把节,并曾在数千年中全民统一时间过节。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彝族的两大节日时间从近代以来陷入了极不统一的落后泥坑中。为了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习俗和文化,我们这一代人必须把彝族两大节日时间恢复和统一起来,这是一件事关中国彝民福祉,关系到这个民族世居的祖国大西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大发展,也关系到整个中华各族人民实现国强民富的伟大复兴之梦的大事。
关键词:&&恢复统一&&&&&&&两节时间&&&&&&&中国彝族&&&&&&&孜某耿里
自称为尼,他称为彝的彝族,是个跨国的民族。当下可划分为国内彝族、中南半岛各国彝族、海外侨居彝族三部份。中国大西南是这个民族的世居地。据最新的人口统计表明,分布于国内滇川黔桂四省区的中国彝族总人口为1千多万,其中云南600多万,四川300多万,贵州100多万,广西数万。北京、上海、重庆、广州、成都、昆明、贵阳等大中城市也有少量的居住者。
世居于中国大西南的彝族,是中华56个兄弟民族乃至全世界两千多个民族中,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之一。也是一个古代先进近现代落后未来很有希望的民族。
一、彝族是中华民族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之一
据《勒俄》、《梅葛》、《彝族源流》、《西南彝志》等彝文古籍和《中国彝族通史》等汉文史书以及民间相传。彝族曾经历了伍遮(雪水生物)→阿妞(猴类)→举乌(猿类)→伍凑(原始人)→什圣(勺)→耿俄→你里(尼能)→木乌→丘补→笃慕(都木)十个历史时期。有些已被彝族世居的西南诸省区发掘的古人类遗址如云南元谋、晋宁、四川三星堆、金沙、贵州沙井、铜鼓山等地出土的地下文物所印证。也有些被发掘于西南以外的内地乃至外国的文物所印证。独具特色的天文学、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太阳历、被专家誉为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的古彝文、原始易经和先天八卦五行等是彝族文化灿烂的主要特征。
二、独具特色的彝族天文学
勤劳勇敢而又富有创造力的彝族先民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渐地发现了宇宙中的地球、太阳、月亮、北斗、茨颗、扫它、博布、纳杆、旨也布等宇宙间的星球,具有既自动又互动的规律。先民们在观察、认识、掌握了这些规律的基础上,创制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中国彝族天文学。
中国彝族天文学的核心是“地心日动”。在公元1543年西方波兰籍的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日心地动”说成立之前,全世界人类都处于“地心日动”说的观念,中国彝族也不例外。至今,我们一千万同胞中,没读过书的和居住偏僻的那部份,依然还处于老的这种观念中。古代彝族先民创制的天文学之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白天观察太阳围绕地球运动的规律,傍晚观察北斗柄指向运动的规律。因为彝族世居的祖国大西南属山脉延绵、江河纵横、间有平坝的高原山地。先民们尤其是他们之中的天文学、历法学家们就常以东西两方的山脉和沟坝适合的观察点作“天彭”,观察太阳升暮运动的变化。以南北两方宽长视线观察北斗柄指向的变化。
在太阳运动的长期观察中,天文学家们发现太阳在气候最冷时的日出或日落点就在地球(以山脉作代表)的最南端(日南至,即冬至),气候最热时的日出或日落点就在地球的最北端(查阅的诸多资料都如此说。其实,根据笔者数十年的观测结论是,较冷时的日出或日落点在东南端,最热时的日出或日落点在正东偏北方)。
三、彝族历法的产生
先民中的天文和历法学家们就把太阳围绕地球运动的一个大时空或周期称之为“木次颗”即一年,把太阳从东出西落的短暂时空称之为“木次尼”即一天。然后将1年360天划分为18个时段,就成为了第一部彝族最早的18月太阳历。每月20天,一年18个月360天。
十分有趣的是,据历史学家考证从亚洲中国迁徒,经西北利亚、白岭海峡到西半球美洲大陆居住的印第安及其后裔玛雅等族群,也使用18月历。且仅是该历法的年月日名称两个民族各异。那么东方中国彝族和西方印第安人之间,有无亲缘关系,这是有待中外历史学家和民族学家们研究考证的另一个历史问题。
四、十月历的创制
18月历被人们运用了一段时期之后,相传先民们尤其是一位名叫什圣阿智的天文历法学家认为,这部历法有月份多天数少,没置闰等毛病。于是就立志改进和创制一部好算、易记、使用方便的历法。他们将太阳每年运动到地球最南端的日出点命名为“子久”之天文点;把太阳由南向北运动到地球最北端的日出点命名为“子弓”之天文点。再将一年360天按“土上木,木上火,火上铜,铜上水”的顺序排例的五行元素作代表,划分成土木火铜水五季,又以一切事物都有公母(阴阳、雌雄)的观念,把每一季划分成公母两个月,五季就成公母十个月,每个月恒定为36天,用十二生肖轮3回。这就成为了一月三轮36天,一季两月72天,一年五季360天。另加5—6天(每4年为一闰,其中3个平年5天,第4年闰为6天)作祭祀祖先和欢庆太阳回归活动日。笔者家乡观察太阳运动的彝老们就称这5—6天为“日休”或“日睡”。合计起来是平均每年有365.25日,与太阳回归年密近。
五、两大节日的兴起
我们这个民族的两大节日即彝历年和火把节源于古老而科学的十月历。相传由一位名叫欧补科萨的历法家在总结民众祭祀祖先和太阳神作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在太阳“子久”(冬至)天兴起了用牲品祭祀祖先和辞旧迎新“科昰”(过年)习俗;由一名叫火梯那板(也称火体拉巴)的大圣人,在太阳运动至“子弓”点上的(夏至)那天,战胜了天王妄图灭掉人类而派来人间作恶的斯仞阿比等天兵天将。并发动群众取得了用火海的战术烧灭了天王放来人间妄图吃尽禾苗的天虫的胜利。从此兴起了一年一度的彝称“东伺”的火把节。
然而,经过多年的实践之后,人们发现火把节在太阳运动至天文点之“子弓”天过,不太适应农耕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例如当时正值广大群众在田间或地块上管理庄稼的大忙时季。从气候上来讲又恰恰是梅雨季节。于是,天文和历法家们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广泛听取大众意见基础上。把他们每天傍晚或凌晨观察北斗星斗柄上下运动的规律加进来,既完善了十月历“太阳运动定冬夏,北斗指向定寒暑”的结构和原理,又丰富了十月历的科学内涵。就按此原理将火把节的日期改在北斗斗柄上指到最高点的“智久”(大署)这一天。用当今使用的公历换算则在每年的7月22—23日。这个时季,一是恰遇人民大众农闲了,二从气候上是以晴为主的时候。人们疲劳的体力得到了恢复,也有精力筹备了,必用的牲品牛羊猪鸡壮了,坡上的荞麦可以尝新了,正是举族欢度佳节的良时。
从那时起,彝族全民性的时间统一的一年一度的“科昰”(过年)和“东伺”(火把节)。这种优良传统习俗就在中国大西南彝区延续了数千年历史。
对于彝民族的过年和火把节的名称,史书和本民族以及其它兄弟民族有过不同的说法。例如:称彝历年为星回节,北宋《宋太平广记》载“南诏以十二月十六日谓之星回节”,《滇系·杂载》说“火把节即星回节”。称火把节是星回节之说,清康熙年间的云南《禄劝县志·风土志》载:“六月卄四日为火把节,亦谓星回节”。称两节都是星回节之说;大年和小年之说;火把节是农历“六月二十四”之说;火把节又或是农历“六月六”之说等,这些记载都一是只反映北斗指向的变化而忽略了太阳运动的变化,二是官方用汉农历替代了彝历的反映。仅从这一百年来看,彝族火把节在大暑天与汉农历相遇的就有、这四年。也许官方在彝区强制推行汉农历的那年遇着这类情况,所以从此以后就成为六月二十四就是火把节的习说了。
其实,只要我们用十月历“太阳运动定冬夏,北斗指向定寒暑”的原理来理解,就会明了彝历年是祭祀祖先和太阳神的节日,又是辞旧迎新、感恩祈福求安的节日。也是欢庆太阳回归到地球最南端之“子久”、冬至点的节日。如果真正的将太阳和北斗运动作为十月历的有条理,那么,要说过年是“星回节”,倒不如说是“阳回节”,更不是过小年了。但火把节是“星回节”的说法是合理的。
火把节是祭祀祖先神灵和火神的节日,同时也是欢庆北斗星斗柄回归达最高点(宇宙最北端)的“智久”大暑点的节日。所以,称火把节为星回节是有其道理的。有些文人达官把汉农历“六月二十四”当作火把节的代称是不对的。因为它并非彝历。但是,六月卄四=火把节的观念和作法,在一些区域和支系中已经形成。还有一些区域或支系又以农历“六月六”作火把节的代名词。
六、近代以来彝族的两大节日时间极不统一的原因
近代以来,彝族的过年和过火把节时间,在全国滇川黔桂四省区一千多万彝族人民中,是相当混乱、极不统一的,我们必须承认这一事实,而不是回避。因为它有国家历朝历代规定的官方时间,例如西南彝区从秦汉时期以来历代王朝官方强制通用汉农历至解放前夕,基本上形成了火把节时间在农历“六月卄四日”的为第一种,农历“六月六日”过的为第二种,“六月二十”的为第三种,“六月十六”的为第四种,包括笔者家乡凉山东南部彝区在每年“大暑”或附近过为第五种,各支系、各乡村寨自择“良日”而过为第六种,由于受战乱或自然灾害等原因而不过的为第七种。
彝历年时间有十种:一是在太阳运动达“子久”冬至天文点那天过年,如解放前的凉山东南部阿都土司及其辖区。二是如2013年金沙江两岸有许多群众于公历12月18日,即在冬至附近过年。三是四川乐山市规定于农历十月初五过年。四是西昌市月华乡曾于农历子(十一)月底过年。五是滇南地区部份同胞于农历十二月卄四日过年。六是农历六月二十日过年。七是部分与汉族共居一个乡镇或村落的在农历春节头一天过彝年。八是与汉族一起在春节天才过彝历年。九是一部份区域或支系、乡镇或村落按彝族十二月历,自择“良日”而过年。十是凉山州于2007年在自治州法规中规定,本州彝族于每年公历年11月20日过彝族年。
一些地方的过年过节时间更是五花八门。普遍带有区域性、家支性、随意性,甚至已经混乱到任意在十二生肖中自择所谓的“良日”而过者。从时间的迟早来看,在现行中,过年最早的是四川乐山市的彝族年于每年农历10月初五的规定。笔者用《民俗宝典·阴阳百中经》换算时获知,其规定在这一百年中,遇公历两年于10月28日,10月29日的有3年,10月31日的有1年,其它年在11月上、中、下旬不等,也有一些如凉山甘洛、雅安石棉、甘孜九龙等高山地区部份群众也和乐山一样,这说明了确实有部份彝人就在公历10月底就过年了。
凉山州虽然有《自治州条例》规定于每年公历11月20日过年,但事实上,全州按官方规定过年的以2013年为例,东部和东南部几个县彝族和州市县乡干部职工按州上规定过了。而州的北部越西、甘洛等县,县乡官方也按州上规定于11月20日放假过了年,而多数群众则于11月8—12日过年。而州的南部和西南部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安宁河沿岸的几个县当中,各县乡干部职工按州上规定放假过了年。而民众则与之相距近一个多月的公历12月18日才过年。事实上全州17个县市加州级机关,就形成了三个过年时间,所以从11月上旬到12月下旬才过完彝历年。据一些资料反映,过年时间最晚的是滇南部分与汉民在一个区域、一个乡镇或村落中杂居的同胞,干脆就在汉族过春节前几天的公历次年1、2月间才过彝历年。据清代云南《临安府志》载:“俗或以六月卄四日为节,十二月卄四日为年”。甚至有些就在汉族春节那天或头一天才过彝历年。
以年的百年为例,在汉农历春节与公历兑算中,最晚在公历2月20日过农历春节的有1985年,在2月19日的有、2034这三年。如年过得最晚的是曾在1985年的滇南和川西南西昌市巴汝区等地的同胞在汉族春节天即公历2月20日才过彝历年。最早和最晚相差115天,跨公历头年10-12月和次年2月共5个月。
火把节时间也是相当混乱的。以2013年为例,凉山州虽有了“每年农历6月24日”过火把节的规定,然而,其东南部的普格县于公历的7月12日过,有些地方更早,是7月2-8日过。布拖县于7月26日、北部的越西县于7月27日过。而州县乡和首府西昌市按州上的规定,于农历6月24日即公历7月31日过,滇黔桂诸省区的部份同胞也如此。而笔者在查阅了由卢明坚主编,1994年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民俗宝典·阴阳历百中经》的一百年农历和公历的兑算中获知,遇汉农历六月六日而最早过火把节的有公历、这四年在6月29日。在6月30日的有两年,共有6年在公历6月底过节;如川南叙永和黔西北、滇中一部份民众是这样。用汉农历六月卄四而最晚在公历8月15日过节的有两年。所以,最早和最晚相差48天,跨6、7、8三个月。这一核算揭示了一个火把节在全国滇川黔桂四省区彝族中,确实是3个月才过得完。
综合前述的一个民族的两个节日分别是2—3个月和4—5月才过得完的实际情况,这不就是十足的世界之最么?不进行改革和规范还行吗?现在应该让中国西南所有彝人过去在国内外各兄弟民族或朋友面前一说自己两大节日的优良性、传统性、隆重性就眉飞色舞。但是人家一问你的两大节日时间就尴尬地抬不起头,或避而不谈的情形一去不复返了。
那么,造成彝族两大节日时间混乱不堪的原因有那些呢?笔者认为,既有外因也有内因。而两者中的外因是主要的,内因是次要的。所说的外因是:受国内历朝封建王朝的民族压迫和大民族文化的冲击严重。例如:距今2235年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推翻了周王朝,消灭兼并了其它包括由彝族先民建立的古蜀国在内的6个国家,实现了七国的统一,这无凝是好事。但其以武力强硬政策在全国实行“焚书坑儒”,在度量衡和历法等文化的大统一政策之下,也废掉了许多文化魁宝,加之汉武帝刘邦于公元前206年率众推翻秦王朝而建立了汉王朝之后,派遗大量的军队和文武官员“开西南彝”地区。还进行了大量的军屯、军垦和移民。使西南彝族由原来大聚居小分散的状况逐渐地变成为了大分散小聚居。特别是实行改土归流政策之后,就在官场上不准说彝话用彝文和彝历,不准穿彝服等……。所以本来优秀的彝族十月历也随之而被废弃于历史尘埃中。汉农历成为了全国强制行通用的官方历法。元朝的蒙古族、清朝的满族在全国的统治也既延用汉农历又用他们王朝的纪年。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地推翻了清王朝之后,于1912年起既用民国纪年又采用国际公历(在古埃及历基础上改进的罗马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于日作出了新中国的纪年“采用公历”的决定。所以,从年起,公历在西南彝区使用推行使用至今已64年了。
自从十月历被废弃之后,彝族中的历法家们也仿着官方的汉农历,创制了一套彝族12月兽历(简称彝族12月历),拿十二生肖纪日纪月又纪年。所以至今彝族聚居区如四川凉山彝族,既用官方通用的公历,又同时使用本民族的12月历,部份地区用汉农历,部份民众还依然运用着十月历元素。
这样一来,整个西南彝族地区在使用公历之外,还分别或同时使用着本民族的10月历、12月历、汉农历和公历,汉农历在火把节上又分别用六月卄四、六月二十、六月十六和六月六几种。在彝历上又分别用11月底和十二月二十四、十二月二十、十二月十六等,而这四种历法中,既有阳历,如彝族10月历和公历;又有阴历,如汉农历和彝族12月历。这也是整个民族的两大节日时间混乱的原因之一。
另外,由于近代以来居住的大分散小聚居,支系的繁多、交通的不便、信息的闭塞、没有统一的如自治区一样的大政体,就由各个区域或支系的土司或奴隶主或部落首领或族长们各自随意自择“良日”而过也是两节混乱的原因之一。
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65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包括西南彝族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长期压在头上的旧国家及其民族压迫,也推翻了族内的土司或奴隶主的双重统治,实现了国内各兄弟民族以及族内平等和团结。使彝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提高。使贫穷落后的彝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彝族人民带来的实惠是解放前的历朝历代统治王朝所无法比拟的。
但是,党和国家也曾有过探索和前进中的失误,如解放初期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那股“大跃进”之风、六十年代中期那股“文化大革命”之风,既为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也给西南彝族人民带来了不小的损失。例如:一是把彝族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当作“四旧”内容来摧毁,把彝族人民的一些如彝历年和火把节等优秀传统习俗作为陈规陋习来否定或取消。二是出现过一个县长或区、乡长乃至村长组长都有权擅自决定或命令其辖区的群众由“某日”过年过节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彝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彝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彝族两大节日作为文明中华的重要民俗文化节日,双双申报成功为国家的非遗名录,其中的火把节有望在近年内能成为世界人类非遗名录,这是两大节日成为国家乃至世界之最的一个极端。然而彝族两大节日的另一个极端,即全民族两三个月时间才过完一个火把节,4—5个月时间才过得完一个年也是世界之最!实际存在的这一大问题,也许党和国家或其它兄弟民族还不了解或不便过问,本民族在州市或省区或中央机关任职的各级干部也或碍于面子或怕丢官帽而不敢说,平民百姓更不好说。本民族中虽有改革这一问题的呼声,但没能引起官方的关注和改进。
笔者认为,这个问题非解决不可。否则,有损于具有文明标志的天文学和十月历。有碍于彝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大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对整个大西南地区乃至整个中华实现伟大复兴梦有着负面影响。
七、按十月历原理恢复全民族统一在每年冬至天过年、大暑天过火把节
当下,彝族有彝族年、火把节、出牧节、尝新节、儿童节、妇女节、马樱花节、跳虎节等诸多节日。其中除了彝历年和火把节两大节日而外,其它节日一是历史不长,二是具有支系或区域性。而彝历年和火把节,既具有久远的历史,又是全民族每年中最大也最隆重的节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火把节还被国际朋友誉为“东方狂欢节”。
要恢复和统一彝族两大节日时间,唯一的办法是按古代共同祖先创制和先民们曾共同使用过数千年历史的十月历之“太阳运动定冬夏,北斗指向定寒暑”的原理,于每年十月历的“子久”即冬至天过年;于“智久”即大暑天过火把节。理由很简单。实践已经证明用汉农历和公历以及仿汉农历的彝族12月历都无法实现两大节日时间的统一。因为,汉农历虽有其优点,但有月大月小,置闰月的年头不是12个月而是13个月,且与彝族十月历或公历兑算中浮动性较大等缺点;公历的优点也多,但仍然有月大月小和28、29、30、31日,每年2月仅有28或29天等不好记或算的毛病。仿农历的彝族近现代还在一些区域或支系使用的12月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在北部方言四川彝区的三个次方言中,虽然年和日的生肖一样,但月份上就有较大的差异。如笔者所在的所迪次方言地区的每年12月生肖是以猴月为首月,以羊月为末月,所以每年火把节就在虎月月缺第9天过,日诺次方言区与所迪次方言区几乎一样。而圣乍次方言则说火把节就在猪月月缺第9天,相差一个季度。有些地方套汉农历置闰月,有些地方又没置闰等。
在统一两大节日方面,如四川凉山州作了每年农历6月24日过火把节,公历11月20日过彝族年的规定。乐山市作了每年农历10月初五过年,6月24日过火把节的规定,其它市县或滇黔桂彝区各级政府也许作过一些规定,但客观的讲,如凉山和乐山的规定都不是按本民族的历法,而是被动地生搬硬套国内外其它兄弟民族的历法来规定过两节的时间,这样做既脱离实际又把本民族的优秀历法抛弃于一边,且伤民族情感和心理。更主要的是在实践中出现了农历和彝历、农历和公历、公历和彝历之间兑算上的较大差异和使用不方便等问题。如凉山的规定是硬行地让该州的彝族人民过汉农历的而非彝历的火把节;过公历(罗马历)的而非彝历的彝历年。
在上述混用的四种历法的相互兑算方面,因为本民族的古代十月历和现用的公历都属阳历,所以两者比较接近,年初或年末时差不大,例如彝族十月历的年终在太阳“子久”冬至天,兑算就在公历每年的12月21—22日。在《民俗宝典·阴阳百中经》所列的公元这一百年中的“冬至”,就有24年在公历12月21日,占24%,有75年在12月22日,占75%,有一年在12月23日,占1%,与西方的12月25日圣诞节仅差3—4天。与公历的元旦节仅差8—9天。若拿古彝十月历和汉农历,或拿公历和汉农历兑算,因为是阳历和阴历的差异,所以在的一百年中,彝族火把节在汉农历的每年六月六日、六月卄四日,就在公历的每年6月29—8月15日之间摇摆不定。时差就有48天,跨6、7、8三个月。
如果恢复用十月历之“太阳运动定冬夏,北斗指向定寒暑”的原理,全民统一于每年太阳“子久”冬至天过年,那么就在公历的12月21日—22日之间;于“智久”,农历大暑天过火把节,就在公历的每年7月22—23日之间,在这一百年中的“大暑”,就有72年在公历的7月23日,占72%。27年在7月22日,占27%,在7月24日的有1年,占1%。
《彝族天文学史》、《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历》的作者刘尧汉是云南籍的彝族人,解放前就毕业于云南大学,解放后在新中国的培养下,成长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新中国的第一个彝族教授、国内外著名的民族学家和历史学家、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所长、新中国彝族文化学派旗手,是我们十分尊敬的彝学导师。该两本书的另一位合著者卢央,是1934年生于南京的彝族,195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留校任教后历任天文系副主任、主任、教授、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副主任。是国内外著名的彝族天文学家,中国周易与古天文学领域的一代大师。
他俩在仅有民国中期一批汉族专家学者在四川凉山彝区作社会调查过程中,发现在彝族人民中还保留着一种一年十个月的历法。然后将情况作为奇闻在一些报刊上发表,在这些蛛丝马迹之资料基础上,不顾自己年迈体弱、克服一切艰难困苦,从京城回家乡大西南,深入交通不便的乡村中作了大量的实地调查。然后能在数千年的历史尘埃中,以先辈们曾在金沙江畔的沙滩中掏金的那种精神,把“文明中国的彝族天文学史、彝族十月太阳历”发掘在世人面前重放异彩。惊动了世人,牵动了中外的民族,历史、天文、历法等学科和领域,真是难能可贵,贡献巨大。
但是,必须要说及的是,刘、卢两老在两大节日的渊源论点中,是有些欠妥之处,如:在他们合著的论文《考古天文学的一大发现——彝族向天坟的结构与功能》之“彝族十月历的基本结构及其历谱规律”这一节中说:
“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的彝族盛行两个节日:一个在冬季叫星回节或“过十月年”;一个在夏季叫火把节,也叫星回节。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的彝族则以观察太阳运动的方位来定季节,当日出或日落时,太阳达到最北点为夏至,便是大年;日出或日落时,太阳达到最南点为冬至,便是小年;这是太阳运动定冬夏。滇南峨山彝族自治县和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鲁魁山及川西南凉山州的彝族,则在傍晚观察北斗星来判断季节变化定年节。北斗星的斗柄正上指为大暑,在此附近过火把节;斗柄正下指为大寒,此时为星回节,在此附近过十月年;这是以斗柄指向定寒暑”。
在《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历》前言中又指出:“彝族十月历……它以观察太阳运动定季节,太阳运动达最南点(日南至)为冬至,达最北点(日北至)为夏至。又或在傍晚观察北斗柄指向定季节,斗柄正下指(南)为大寒,习在此附近过十月年;斗柄正上至(北)为大暑,习在此附近过火把节”。
欠妥之处就在于:两老在十月历“太阳运动定冬夏,北斗指向定寒暑”的原理结论上,偏重了“北斗指向”的功能和作用,无意之中降低乃至偏离了“太阳运动定冬夏”的功能和作用,忽略了太阳运动和北斗指向都是十月历原理的重要构成部份。如把彝族两大节日都定格在北斗指向变化之“大寒”和“大暑”之天文点上。这与清朝时期云南《临安府志》“俗以六月二十四日为节、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年”的记载没两样。这是明显地受汉农历影响较深的缘故,也是由于调查时间有限,调查点没能扩大到尚在延用十月历原理,于太阳运动达“子久”—冬至天文点那天或附近过彝年的区域,如金沙江及其诸多支流流域之自元朝至新中国成立之间的700年都一直传承着先民们在太阳“子久”—冬至天过彝年传统习俗的阿都土司辖区等。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况,那就是笔者在年幼时曾见过长老们中的一些智者观察太阳运动的习俗,在中年时期知道了被刘、卢两老发掘于世的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历之时起,就开始学着儿时的长老们那样,常年不断地观察太阳在一年四季中的运动,从中得到的一个结论是:每年太阳到达“子久”—冬至的天文点之后,就根本不再往南运动了,而是缓慢地向北回归了。也就是说这个彝年,就在“子久”冬至天终了!如果在农历十二月,或公历次年1-2月才过年,那么,太阳已经朝北运动了一大段了。
所以,唯有把彝历年确定在每年太阳运动到“子久”之天文点即冬至天;把火把节确定在北斗柄朝上(北)指的“智久”之天文点即大暑天。才既符合十月历“太阳运动定冬夏,北斗指向定寒暑”的原理,也符合太阳运动之规律,又符合西南彝区农时季节之实际情况,还简便易记好用。请看笔者制作的一个表:那是经过多年彝汉史料、民间调查、亲身体会的基础上综合研究,加之通过彝区在近现代使用的几种历法精心兑算中得出的。可否把它称之为第一方案或火氏方案,由大家来酌定。 
规范方案之彝族两节时间在四种历法之间的兑算表:
彝族12月历
北斗智久天
7月22-23日
虎月月缺第7-8天
太阳子久天
12月21-22日
羊月月缺第6-7天
关于今后彝区通用的历法,必须要按新中国关于“纪年采用公历”的规定的同时,也可附用彝族12月历。照理说彝区应该恢复使用十月历,但因为难度太大而不太可能了,但用十月历原理恢复统一两节时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其理由是:1、火把节和彝历年渊源于十月历。2、“太阳运动定冬夏、北斗指向定寒暑”是十月历原理。3、十月历的原理是由太阳和北斗运动有机构成的。所以,我们从理论上不能把两节的渊源偏离太阳和北斗运动之一方;在实践上不能偏离太阳运动之冬至和北斗指向之大暑的结合;在运用上不能偏离本民族古老而科学的十月历及其原理,在名称上不能再偏离年中的火把节和年末的彝历年;在时间上不能偏离大暑和冬至及用其兑算而成的彝历、公历和农历。
实现恢复统一彝族两大节日时间,既有一些不利的因素,如彝族因其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居住较广、人口较多而应该有一个省级的自治区,但由于种种原因而仅有州或县乡级的自治区域,居住的太分散和支系繁多,意见和认识统一有难度等。好在有利的因素也很多,如:
1、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及其民族政策指导
早在1935年,由中共中央领导和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路过西南彝区时,就曾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颁布过《工农红军布告》,其中有“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族”的政策。这是秦汉以来的两千多年历史中,一个政党在彝区破天荒地制定和公布并认真执行的第一个民族好政策,所以立即得到了彝族人民的欢迎和拥护。以首领果几约打为首的彝族人民,不但冒着多种危险与红军结成兄弟关系,还护送红军过境。在人力、物力上给红军以帮助,使红军在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前堵后追和涨水之前顺利地抢渡了大渡河,为红军长征,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自日成立新中国之后起,在历届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都在总纲中列有一段民族政策。例如,在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修改并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之总纲中,有这样一段民族政策:“中国共产党维护和发展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坚持实行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全面进步”。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的少数民族界委员时的讲话中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关乎大局”。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在彝族世居的祖国大西南滇川黔桂四省区范围内,设立了凉山、楚雄两个彝族自治州、一个与哈尼族合建的红河自治州、8个彝族自治县、11个与其它兄弟民族合建的自治县、79个彝族自治乡、108个与其它兄弟民族合建的自治乡。还有许多散居或与其它兄弟民族共同杂居在一起而没设立自治区域的。
2、有国家法律作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说:“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总纲第四条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1984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和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六和第十条也就此作了明确的规定。
3、有本民族在历史上用十月历原理曾有过数千年统一过年过节的优良传统和习俗。
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历的创制,与古彝文的使用分不开。著名汉族彝学家湖南珠州工学院教授刘志一,在考证了湖南彭头山出土的饰符
“ ”为古彝文之后说,该字的历史“距今有9千多年,古彝文加上创制时间距今已有万年以上历史”。另一位著名汉族彝学家程志方在其《论中华彝族文化学派的诞生—评彝族文化研究丛书的出版》中指出:“《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历》证明,彝族十月历创立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彝族原始先民虎伏羲氏族部落时代,即万年以前。这样就把中国文明史追溯到世界其他三个文明古国之前了”。若除去秦汉以后强制在全国和彝区推行农历的两千多年,十月历在彝族历史上曾使用了数千年。中国彝族也曾用源于十月历原理的两大节日时间,统一地过年或过节了数千年,那是很自然的。
“4、有本民族中的一部份民众至今尚在用十月历原理过年过节的社会基础。近期,彝族青年学者曲比兴义在其《用十月历规范彝族年》的论文中说:“据统计,目前全国涵盖滇川黔桂四省总数为55%的彝区的彝族一直坚持在彝历‘布古’(应为‘子久’)日(即冬至)天过彝年”。我们姑且不说这个比例的准确度有多大,但确实有相当一部份地区的彝民,他们任凭彝区数千年来的天灾人祸,任凭彝区的政治风云怎样变化,至今还传承和保护并且用十月历原理,在每年“子久”即冬至天过年,“智久”即大暑天过火把节的优良传统和习俗,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我们仅举四川凉山州内的例子,也足以证实祖国大西南千万彝族中,确有这样一些优秀群体。一是笔者的家乡普格县位于凉山州东南部,自元朝起,就受国家王朝和地方土司的双重统治。元初被朝庭任命的阿都土司,是大凉山的四大土司之一,其昌盛时期的辖区为大凉山的1/3区域。新中国成立前夕已衰落式微,到新中国成立时终至。据相传,在阿都土司家的700年历史中,始终都在每年的“子久”即冬至天过彝年。难怪在笔者的记忆中,儿时的我们每年总是等山上的落叶树落完了叶子才过年。有趣的是,他家的过年,祭祖用的牲品是5只鸡5头牛,其中的5只鸡必须要用黄色的仔母鸡,5头牛也要用阉牛。过年猪不多不少36头。其辖区内的风景名胜螺髻山景区五绝中,就有36天池72角峰。民间还有“一年日子360天,早饭晚饭720顿”的尔比等。长辈们称每家每户喂的过年猪为“董至(冬至)威板”。阿都土司家的过年时间和习俗,不仅揭示了他家及其统治区域的民众都始终按十月历原理过年。而且也从这些成数中折射出了一年五季十月,一月36天、一季72天、一年360天的十月历元素。难怪阿都土司及其辖区的凉山东南部普格等县从元朝至解放的700多年中,阿都土司的统治终止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每年彝历年和火把节,都比其它区域热闹和隆重,所以周边的同胞们曾给予“阿都的火把节隆重、阿列的彝历年隆重”的尔比。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三十多年来,原阿都土司的总府或分府所在地普格、西昌、布拖等县市,既把邛海泸山、螺髻山、温泉等风景名胜区建设而成了国家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又竭尽全力打造火把节和彝历年。国内外知名的旅游专家们赞叹这里“自然风光好、民族风情浓”。之所以这里已经和云南石林、巍山、贵州大方等彝区旅游风景名胜区一样,成为了国内外游客纷踏而至的旅游宝地。这足以说明凉山东南部的同胞们,对渊源于十月历的两大节日之优良传统的传承,保护和弘扬是比其它许多区域或支系突出得多。而且,这个区域民众的火把节时间,几乎都在北斗指向之“智久”大暑或附近;彝历年时间都在太阳运动之“子久”冬至或附近。
二是以2013年凉山彝族过年情况为例:尽管有州上规定于“公历11月20日”过年的《自治条例》之规定,且有全州官方和部份县的民众照此统一过了年。但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安宁河沿岸的西昌市、德昌、会理、会东、盐源、木里、冕宁和宁南、甘洛、喜德等县居住于沟坝的一部份彝族群众,却在12月18日过的彝历年。笔者抱着好奇心曾拜访过这些县市的一些长老,问他们为啥不在州上规定天过年?他们的回答坚决、中肯又简明:“因为彝历还没到年终”。虽然现代民众已无法用十月历的原理来解答,但该年的太阳还没有运动达“冬至”之天文点的含义就在其中了。该年的12月18日与十月历“子久”冬至的12月22日仅差4天。原因是受了汉农历和后来仿农历创制的彝族12月历之一个月中,有月明月缺两个半月的一点影响而已,但依然还是在冬至附近过的年。三是在凉山有没有十月历的大争论中诞生的凉山州彝学学会,从成立之年起,至今已有二十多年恒定不变地在每年的“子久”冬至天既过年又开年会。这种现象不仅在凉山州内,且在从凉山划分而成的攀技花市各县区彝区,金沙江南岸的云南彝区、贵州彝区、广西彝区都的确存在。
在撰写此文过程中,笔者查阅了不少资料,作了一些民间调查。也通过手机咨询或请教了滇川黔三省一些彝学专家学者。令人欣慰的是用手机请教云南楚雄州彝族文化研究院肖惠华院长时得知,楚雄州要立法规定该州彝族两大节日时间,且将每年冬至天规定为彝年,只是火把节的时间还不太和我们的想法一致,但通过沟通和讨论、商量是会取得共同意见的。
令人兴奋的另一个信息,是笔者于今年3月15日被通知参加凉山州饮食文化研究会年会时,凉山州彝学会副会长马乌各把我叫在一边,转达州彝学会正在组织力量,准备深入州内外彝族民间作调查,而后要把调查情况向州委州政府提交,意在用十月历规范彝族两大节日的报告。这足以说明,改革和规范彝族两大节日的时间,金沙江两岸两个彝州的同胞都想到一块了,且是广大彝民众望所归了。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再搞3个州19个县187个自治乡的同胞各有一套的规定了,这种亏咱们这个民族已经吃够了,我们现在需要的是恢复统一两大节日时间的统一。如若恢复统一彝族两大节日时间,能有三个彝州之一州或两州率先示范,当然是很值得庆幸的。
5、有局布区域统一两节时间的经验和教训
为实现各自行政区域内的彝族两节时间的统一,在整个西南彝区各州市县都可能作过一些尝试或规定,如四川凉山彝州和毗邻的乐山市就曾作过这样的明确规定。如凉山州的规定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和经验:一是从州到县乡的官方有了统一过两节的时间,并统一地放了七天长假。二是所辖的17个县市中的一部份县的民众也从以前五花八门的自择“良日”过节的混乱中,得到了局布的统一过年过节。笔者家乡普格县,解放以来老是统一不起过年节时间。2013年9月下旬,县委县政府下了决心,且方法对头,先是广泛征求意见,尤其请县彝学会、火文化研究会的骨干们事前参谋,事中参与,献计出力。县委县政府按形成了的政策和纪律,在召开的三级干部大会上传达,也向县级机关和各乡镇发了文。使该年度的县内彝族年按州规定的时间实现了统一,避免了过去那种官方和民众分别过,高山、中山、沟坝各过各的混乱局面,同时也与州内一些县实现了过年时间的局部的统一。还在过年长假期间的11月24日在天下名山国家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螺髻山下的螺髻山镇彝寨,举办了大型的普格县彝历年民俗旅游文化节,数万名本地群众和州内、省内、全国各地乃至西班牙等国的国际朋友前来观光或参与。在此基础上,于今年二月份由县人民政府打报告、由县人民代表大会作出了今后全县彝族都按州上规定统一过两节的决定。
以上这些都为全西南彝族人民恢复统一时间过两节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但是,凉山和乐山的作法也确有一些值得改进的教训。一是官方的规定脱离了本民族古老而又优秀的十月历原理,如凉山和乐山都规定在汉农历6月24日过火把节,又分别在农历10月初五或公历11月20日过年。实际上是要彝族民众过汉农历火把节或公历的彝族年。二是如凉山州的规定既有中国汉农历又有国际公历(罗马历),由于用两种其它民族的历法,且一种阳历一种阴历的混洧规定,所以日期兑算不方便,农历又有其闰月而摇摆不定性较大;三是凉山州规定于每年公历11月20日过年和乐山市规定于每年农历10月初五过年在同一个省同一个民族的同一个方言区用两种截然不同的历法很不严肃;四是这种规定距十月历原理之“子久”即冬至天过年的时差在一个多月;五是凉山和乐山的规定过两节时间与省内和滇黔桂诸省区同胞过节的时间仍有差异。这些问题非改革不可。目前,是我们伟大中华处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大好形势之中。所以,更是改革我们这个民族这种落后习俗的最佳时机,而且机不可失,失不我待。
6、有当代国内外一些先进民族统一时间过节的好经验可借鉴。据我们所知,从近代到当今,国内外一些先进的兄弟民族有统一一天时间过节的好经验,如国内的汉族,加上侨居海外的共有12亿多人口,但其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是统一在一天过的;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蒙古族的那达慕、藏族的藏历年、回族的开斋节、白族的三月三傣族的泼水节等都是全民族统一于一天时间过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彝族为啥不可借鉴或学用他们的好经验呢?
7、有一批立志改革和恢复统一两节时间的人士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有许多专家学者或在各级担任领导职务的彝族干部,在报刊杂志上、在各种会议上、在不同场合上、在网站上提建议,呼吁或纳喊,主张用本民族古老而优秀的十月历原理,恢复和统一本民族两大节日时间。笔者虽然已年老体弱,且汉文程度低,但也可算其中的一个。建议全体同胞和彝区各级党政领导、权威的专家学者们关注这批热心人的呼声和改革主张。
8、有各兄弟民族的帮助
我们的伟大中华是由56个兄弟民族共同缔造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咱一千万彝族人民及其世居的祖国大西南,也是祖国或全国13亿人民的重要组成部份。彝民族要恢复和统一过两大节日的时间,需要汉、壮、苗、藏、回、白、傣、僳僳、哈尼、纳西等共居西南的各兄弟民族的帮助;需要在从地方到中央机关党政岗位上工作的各民族领导和干部们的大力支持。
9、有古老的彝文得到规范统一的好经验
在党和国家以及滇川黔桂四省区党政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四省区彝文古籍整理出版协作领导小组和四省区各级彝学会、民族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古老的彝文在30多年前已经成功地规范了一次。四川省内彝区从而有了彝文报刊和杂志,有了彝文课本、诗集、散文、小说、谱碟、文件和广播、电视、电影等。
新近,又在第一次规范方案基础上出台了第二套规范方案。在全国四省彝区统一使用只是时间问题了。这些经验可借鉴到规范彝族节日时间的统一工作上来。
10、有《中国彝族通史》成功出版的经验
在党和国家以及西南诸省区党政的重视下,在四省区彝学会、民族研究机构和一批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彝族通史》已分四卷正式出版发行。这一经验也可借鉴到恢复和统一彝族两节时间的工作上来。
11、有四省区一千万彝族人民的强烈期盼
曾在历史上创制过整洁、易记、简便、精确而优于农历和现行公历的文明中国的十月历、当今又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把火把节和彝历年申报成功为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中国西南一千万彝族人民,对恢复和统一其两大节日时间,是有着强烈期盼的。如笔者家乡普格县去年的彝族年时间实现了全县乃至和州内部份地区统一之后,可以说得到了上下左右一片赞扬的声音,领导和群众皆大欢喜。最近,笔者在普格县城东郊的火把广场上,遇着了二十多位聚集在一起摆龙门阵的长老,听他们议论的话题是“县委县政府把全县过年日子统一起来,是为人民办了一件好事”。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评论着,其中只有一个持反对态度的说:“不统一时间过年也可以,因为那是多年的历史造成的”。笔者当场框算了一下,这说明95%的群众是支持和拥护两大节日时间实现全民统一的。那是因为,现在已经觉醒了的彝族中的中青年当中,几乎都有了初中或小学以上的文化程度,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其中的相当部份的子女在大中小学或幼儿园读书或参加工作,仅我县的18万总人口中就有4万多中青年去内地打工等,所以民众对恢复和统一本民族两大节日时间的支持率大有提高。
&&&&八、方法和步骤
(一)恢复和统一彝族两大节日的方法
扬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和作法。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要发展和进步,就必须要不断地弘扬其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不断地抛弃思想观念和文化方面的糟泊以及一切陈规陋习,否则一事不成或永远落后。
之所以,全体彝族同胞,尤其是其先进分子如从地方到中央机关的各级党政官员、各级各类专家学者们,都要敢于承认当今彝族已经落后于其它先进的兄弟民族,例如本民族的一个火把节,要用每年公历的6、7、8三个月才过得完;一个彝历年要用当年的10、11、12月和次年的1、2月才过得完的落后现象。还要勇于克服一切困难,通过一番改革,把本民族每年的两节时间恢复和统一到古老而科学的十月历原理上来,实现每年在“智久”(大暑)天、公历7月22—23日欢度火把节;在“子久”(冬至)天,公历12月21—22日欢度彝历年。而且要把这场改革当作事关一千万彝族人民的福祉,事关他们世居的祖国大西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大发展与否的大事来抓紧抓好。这还需要全民族人民团结一致、顾全大局、求同存异。
还得请西南滇川黔桂四省区,从乡到县、从县到州市、从州市到省区各级民族事物委员会或民宗局、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支持彝族人民共同抓好这一件大事。在此基础上,还须报请国务院或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公布实施。
西南四省区的各级民族研究机构、各级彝学会,也要象为规范彝文、编撰《中国彝族通史》中发挥了作用那样,为恢复和统一中国彝族两节时间献计献策,事前参谋、事中参与、事后完善或享受。
(二)恢复和统一彝族两节时间的工作步骤
1、以2014年在四川省凉山州首府西昌召开的第十五次彝文协作会、第十届全国彝学学术研讨会为契机,献计献策,为恢复和统一彝族两节时间鸣锣开道。
2、2015年成立临时机构,或挂靠彝文协作组,抽调人员组建队伍,要有四省区民委、彝学会领导人或专家代表、民族研究机构的学者、三个彝州和8个彝族自治县、11个和其它兄弟民族合建的自治县代表、部份散居的自治乡代表参加。
3、2016年召开相关会议,进行宣传,提高认识。
4、年在集思广义的基础上,拿出规范的正式方案,由四省区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彝学会联合上报国务院或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5、2019年由国务院或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批准公布并发文,交由滇川黔桂四省区人民政府和民族事务委员会负责实施,也可由各省区或州市县人民政府报请同级人大常委按规范方案作出所辖区域贯彻实施的决定。三个自治州和19个自治县可修改原来的《自治条例》或废除与新规定不符的相关文件。把规范方案传达到一千万彝族人民及与之共同居住一个区域的其它兄弟民族人民中。并着手先把火把节节日的时间恢复和统一到十月历原理之“北斗指向定寒暑”上来,于当年的“智久”(大暑),公历7月22或23日,全民统一地欢度火把节;然后以十月历“太阳运动定冬夏”的原理,于当年“子久”(冬至)天,即公历12月21或22日,全民恢复和统一欢度彝历年。
6、2020年,督促检查,纠正和解决规范方案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为此后的永久统一时间过节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改革规范、恢复和统一中国彝族两大节日时间,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和现实以及未来意义。因为它有利于国内一千万同胞的凝聚力和亲和力;有利于与其它兄弟民族实现大团结;有利于改革开放;有利于旅游开发;有利于学校统一放假和后代安心学习提高文化知识;有利于农民打工增加收入;有利于行政、事业、机关、学校、&工厂、银行、交通、教育、文化、旅游、商贸等部门统筹安排;有利于滇川黔桂四省区彝区人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幸福安康。
由于水平有限,文中难免有错,除了文责自负之外,还敬请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读者们批评指正。
&&&&&&&&&&&&&&&&&&&&&&&&&&&日
本文参考资料
1、刘尧汉、卢史、陈久金合著《彝族天文学史》,1984年4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2、刘尧汉、卢央合著《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历》,1986年12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3、掘文《十月太阳历构成要素》,原载《四川彝学研究》第一辑。
4、《凉山彝学》2002年第二期。
5、《普格彝学》第6期。
6、曲比兴义《用十月历规范彝族年时间》。
7、卢明坚主编的《民俗宝典》,1994年1月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8、《彝历百科》彝文版,2012年7月四川出版集团出版。
9、《土鲁窦吉》彝文汉文对译,1998年10月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
10、《中国彝族通史》2010年8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1、《巍山彝学研究》第四集,2006年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
12、《石林彝族传统文化与社会经济变迁》,2000年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
13、《彝族文化研究文集》,1985年7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4、《彝族古代史研究》戈隆阿弘著,1996年5月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火补舍日,男,现年67岁,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人,文化程度中专,1972年参加工作,历任乡党委书记、区长、区委书记、县农委主任、县人大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等职务。2001年退休。现任民间学术团体普格县彝学会会长、螺髻山火文化研究会会长、凉山州彝学会理事、凉山州非遗评审专家委员会成员、凉山州民间文学家协会理事、凉山州彝族服饰文化研究会理事、凉山州民族饮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都江堰市红军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四川省彝学会理事。
研究方向:使用彝汉双语双文研究彝族文化,红军与彝族关系等。
地址: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政协
邮编:61530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上过年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