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山村一亩三分地19楼论坛 "【致富手册】端木的...

一亩三分地论坛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admin1@&&&&&&&&&&&&&&&&关注Warald
Search ...
关注Warald
多年经验长远考虑,助你实现自我
遇到难题?Warald替你答疑解惑!
北美研究生申请录取和全奖通知
纵横比较,做到心中有数
留学申请只是起点 | 长远规划 助你学业顺利 + 事业成功
Warald出书了!
真实有料的美国留学指南,不知道后悔一辈子。
购买链接:
原创精华,申请结果汇总,内部消息分享
专业介绍,选课心得,一起来上公开课!
方法综述,美国各大公司面经,网友内推
信噪比最高,干货最多,参与原创,共同成长
Apr 2011主博客()置顶帖子,DIY申请资源表格的第一个格子里,点击图片可见。
或者直接访问:飞跃重洋,留学美国,申请常见问题与回答
对截至今日(04/20/2011)的网站资源进行了重新整理,提供了更好的浏览阅读方式。大家不妨点击玩玩~~
注意:chrome对最新的java版本支持有问题,所以只能用Firefox/IE浏览,以后google更新chrome,这个问题应该就被自动解决了。
以下这段是正常的:大概需要30秒Load Java,
点击结点,展开/关闭阅读。加载需要一小小会儿,请耐心等候。
注意:截至04/20/2011, 用chrome打开本页面会出错,请用firefox/IE。Known issue: Chrome doesn’t fully support current Java version.
完成后会出现一个这样的图,这个是正常的,java load成功后,图里面结点都应该可以点,只要能点开,就可以通过结点连接访问其他页,就成功了
大家有问题或者没问题,留言吧,算是帮我测试一下。
请写明 操作系统+浏览器以及版本,另外简单说说是啥问题/错误,别光说“看不了”。
本质上是个java applet,估计有的浏览器版本对java支持可能有问题,很可能我没招,只能换浏览器。。。
Apr 20114/15已过,很多同学的申请算是结束了。请完事了的同学,开始筹划写申请总结,帖到一亩三分地论坛里。
今年的飞跃/致富手册,计划在五月中结集出版。
期待各位11fall申请人的大作,也提前感谢你们的支持和无私传授经验!
Apr 2011完成申请、确定了去哪个学校,既是你前面这些年学习的终点,也是你在美国学业和职业的起点。
“学位只是一个敲门砖”,你辛苦的申请到了某个学校,读完了学位,然后就要被推上就业市场,开始求职。现在的经济形势依然很差,国际学生就业依然很难,有不少同学,来美国甚至不到一年,就要面临找工作的现实了。
当你来到公司面试现场的时候,你毕业于国内哪个学校,在美国有奖学金还是自费,发表了五篇论文还是连导师都没有,常春藤名校还是中部鸟不拉屎大学,都无所谓了。你都获得了一次证明自己能力的公平机会。问题是,你ready了吗?你辛辛苦苦的拿到一个面试的机会,如何才能把握住,而不是screw up?
就像GRE/TOEFL需要认真备考一样,面试也要认真准备,而且也可以通过精心准备获得成功。
对于寻找软件类工作尤其是侧重开发的同学来说,算法设计和编程技术,就是基础。你的gpa是3.6还是3.7,没人计较;当年申请是拿了十个offer还是勉强一个小ad,也没人过问。是骡子是马,拉来on site interview,现场给几道题目,看看你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出solution,能力的强弱立刻就可以判断出来了。
能力超强的同学也许不用担心,但是对于绝大部分同学来说,能否通过这些技术面试题目,就成了你是成功拿到job offer,还是饮恨在dream company门口的分界线了。来之不易的on site面试机会很少,一个机会,如果把握住了,你家里几十万自费留学的投资、几年的教育回报、你未来的career基础,就都有了;如果挂掉了,你可能就要直接圈起铺盖回国。
以面试论英雄,以面试定成败。所谓天堂和地域只有一线之隔,这就是再赤裸裸不过的例子。而这就将发生在你,一个来美国没多久、说英语都可能还磕磕绊绊的人的身上。
幸好,面试的时间,即使再长,通常也不过是半天到一天而已,本质上,还是短时间内的一锤子买卖;而面试的题目,通过训练,也可以作到熟练解答甚至熟能生巧的地步。
既然如此,那你下面要做的,很简单:crack the interview! 面试可能遇到的问题多种多样,behavioral question固然需要准备,但是technical question往往才是最难攻克、短时间内很难准备好的。
也透露一点消息:最近在地里上传面试题目和解法的wwwyhx,就是申请11fall入学的!大家还在讨论offer/ad的时候,wwwyhx同学就已经果断开始准备做面试的技术题目了,最近更是达到了每天一题、周末两题的地步。
先飞的鸟儿,先行的达人,就在一亩三分地上!当你还在算计综合20和专业20哪个学校更有利于你将来发展,当你还在憧憬美国生活的时候,wwwyhx同学已经闷头开始作非常hardcore的面试题,提高技术背景了,而且,正在或者打算这样做的同学,我已经知道几个了!
好多人来了美国以后,稀里糊涂过了几个学期,临近面试了,才仓促的准备面试的技术题目,而有的同学,4/15还没到,签证还没到手,就已经有strong initiative来展开具体工作了。
一亩三分地论坛决定成立“编程技术版”(暂时作为eecs子板块),组织学习小组,集体作算法+编程问题,希望通过大家探讨,能形成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环境,也希望地里能有更多农民,将来可以搞爆技术面试!上来写找到工作的经验总结贴!
我考虑了一些实际问题,集合discuz论坛的特点,暂时制定了论坛初期的规则,第一人斑竹当然由wwwyhx担任。据我所知,上一亩三分地的筒子里,也有很多人已经在美国了,可能也处于找工作的阶段,欢迎你们也加入!高手更多,大家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相互学习。想为版面做贡献的,也请来Warald处报名,要求是有一定的基础,同时愿意带领大家一起进步。
论坛暂定只有斑竹可以发贴,每贴一题,格式为数鸭子问题”,或者“bookname.chapter9.Q3”以后说起此题,就可以说wwwyhx第78题或者某书某题,原则是希望能像offer/ad汇报版一样的整齐、整洁,方便查找
每道题目内,请加上出处,if possible
大家都可以讨论或者写自己的solution,请编辑帖子将答案修改成白色,免得答案直接暴露在别人面前,培养惰性;如果要阅读别人的答案,鼠标全选某层楼就可以看到了。如果你想hide自己的答案也可以,语法为:,其中x替换为积分比如100、200
觉得好的解答,请每人加分,一次10分。
鼓励code review和评论,杜绝“顶”等毫无意义的回答,希望论坛内的帖子精炼、信息量丰富,凡是来水帖子的,统统扣分或者警告,次数一多,你会被论坛自动封杀。
最后,说明一下:
开版伊始,我们暂时把活动定为由wwwyhx带领大家做算法题目,可以使用任何语言,欢迎把你的问题和solution贴出来;其他活动,开展哪些、何时开展,视情况而定
我们提倡相互帮助,帮助别人也是自我提高的过程,但是论坛里没有人有义务手把手教你编程,没有人有义务给你调程序。说白了,是个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和一起监督、汇报进程的地方。
我的个人意见:最最重要的,是整个过程有毅力能follow下来,认真花时间来练习。也因此,实话实说,我的期望值并不高,能有小队的同学自始至终作好,我就觉得很满意了;当然,如果能有大量的积极分子出现,气氛活跃,那更好!
warald本人不参与具体的编程讨论和板块内容管理,我只监督和提供支持。技术问题,靠大家讨论、研究来解决;进度和速度由斑竹wwyhx统一掌握,如果出现了牛群,可以组织更高速的小牛组 – 其实别的版也出现了学习小组,比如战拖(anti-procrastination)组。
所有规矩只是初稿,未必100%适用,实行一段时间之内,根据大家的意见来调整,有问题、有意见,请及时提出。
如果你认识什么大牛,也请把这个帖子转给他/她,欢迎参加!
Apr 2011有的老师尤其是中国老师,比较push,关于这种导师是否应该跟从,warald觉得首先得弄清楚以下问题
这个老师是否耐心指导学生?如果只是一味的催着你出活,但是有效的指导方法和手段很缺乏,那就很痛苦了;我觉得这个问题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实验室/组里是否长期发表多篇好论文”,尤其是分摊到每个高年级的phd头上,一作的数目。因为一般情况下,有好的研究成果,能说明老师在指导学生作出东西这个大面上,是成功、有效的,即使在细节上做的不是很好。
学生是一作,还是老师是一作?大部分论文,导师的名字都应该在学生后面,如果全是导师一作,同时非一年纪的phd students数目也颇有几个,那说明可能老师抢学生成果,或者就是回到第一个问题上,老师无法指导学生作出成果,所以只能自己去做
学生大多几年毕业?一般phd是五年。不过这个也看环境,有的系里四年毕业的很多,有的系里就是要读六年甚至七年,与老师个人没有多大关系,整个系就是这个氛围。
老师如果是有效+符合情理的push/严格,也为学生的未来考虑,其实不是坏事:一作是你的,能力是你的,将来拿出来得瑟着找到的工作,也是你的,没人跟你抢。
当然,也得考虑一下,一个很懒的学生遇到一个要求严格的老师,产生悲剧、在bbs上哭诉“火坑”的可能性也更大。
Apr 2011simeon刚刚在论坛里分享了他的《CS 微软 我的求职小结》,详细的记载了他是如何经过努力找到这份工作,非常具有参考价值!有问题的同学,抓紧时间跟进提问。
随着经济形势的恢复和论坛人气的持续增高,除了berkeley yum yum党之外,估计以后也可以搞Microsoft/seattle地区版聚了~~
Apr 2011最近几天是决定offer/ad取舍的关键时刻,很多同学到处打听信息,有些人去问已经在目标学校读书的学长就业和program课程设置等问题。这几天有几个人很困惑的来问我:
我问系里最近两年的就业率,据说很差,吓坏我了
USC的学长建议我去Duke,Duke的学长建议选择CMU, CMU的反过来建议我去USC — 我咋选啊?
Warald这里提供几点建议:
调查得是多方面的、比较全面的,才有效,如果就是逮着个别人问,信息可能未必准确,尤其当对方提供很personal的看法,比如功课难易程度等。
过去两年是美国经济的低谷,就业率差是典型、正常的情况,问出来金融危机对某个program就业没影响才是反常、值得更仔细研究的情况。
好像。。,有一种很常见的心理,除非是就读很top的学校,否则有些人会说别的学校好,比如你同学当中是不是有人对自己学校一肚子意见?
感觉有些人过于计较细节了,弄的很优柔寡断,其实只要把握住大方向就可以了,有些很细微的事情,来了美国就知道了,未必成立或者没有多大意义。
建议首先想清楚你到底需要什么?what do you want? what’s your goal? 如果这些都弄不清楚,信息再多,面对无数种possibility,也很难作出什么明智的决定。有些同学很可能明年就要投入在美国找工作的就业大军了,不能现在还这么迷糊。建议再仔细读一下Warald编辑的《留学申请+找工作入门FAQ》,有些申请方面的文章你可以跳过了,但是这个faq后面部分有很多文章,应该对你做决定很有帮助。
Apr 2011刚看到taodibuding同学整理的tips for networking & resume, 关于如何建立网络、如何写简历总结的很好,俺就转过来。
刚参加完一个workshop,speaker都是Google, MSR, Oracle, Nokia等大公司的,有一些关于Networking和Resume的建议跟大家分享一下~NetworkingWhy networking? – Make connections with potential colleagues.Cast a WIDE net & tend your net. Keep the relationships strong!. Warald博客有更多文章,Move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 → talk to people → share ideas → impact others or the community. Warald博客有更多文章,When we are talking to people, try to talk ... Apr 2011一位是diablotony:
2/6号,在地里写了《我的找工作的经验教训与简历修改》;
3/23,Cummins on site interview并写了面试过程;
4/2,来地里报个Cummins offer + 找工经验
真的替这位同学高兴!这也算是在一亩三分地里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实现自己目标的典范了。我的印象里,咱们地里已经出现过几个这样的故事了。
另一位是xixiyia同学,找到了投行/IBD的工作,讲述了经济学硕士如何找IBD工作的心得,对一亩三分地就业版,也是个很好的补充,哪位同学对投行工作感兴趣,请抓紧时间来问,刚找到工作不久,正是话多、感想多的时候。
随着经济的好转,相信下面会有更多的job offer和找工作经验总结出现
注意:我没有试图归纳整个ME的方向和就业形式,因为我的了解也只是部分的。我抛砖引玉,欢迎更多内行来一亩三分地分享你的知识和见解。非常感谢!
=================
机械工程(ME)这么有历史的学科,早就不是什么新兴行业了,就业自然不会多么红火了,就算社会需求大,这么多年发展下来,坑早就被填满了。
warald周围也有机械出身的朋友,new england尤其是massachusetts的确不是什么黄金地段,但是也有些人生存了下来,俺举大把例子如下:
1)hyps之一的机械博士,现在基本天天用软件做model,说是做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的,此人也有同事转去matlab的开发商mathworks做好像是application engineer
2)普通学校ME博士,去了caterpillar,在他们实验室里,这样的例子也少,据说caterpillar跟他们对口的工作很难找,他当年很凑巧的申请到了暑假实习,表现优异。来美国的时候,正好赶上经济衰退;毕业的时候,经济正红火,caterpillar给了他job offer,然后迅速买房,安顿下来
3)同学校的博士,做得小方向是biomedical imaging,曾问我用C++画土豆的问题(我晕~),毕业后去某山区一个公司做imaging软件开发
4)国内博士,普通美国学校博士后,去了一个电梯制造的公司,用matlab,也用ANSYS, 天天在电脑前面忙碌
5)美国南部一个学校的博士,跑到波士顿附近一个做化工产品的公司做R&D,具体工作我不清楚(人家红烧肉做的真好吃,Warald光顾吃,忘了问了)
6)其他地区机械硕士,改行自费读了cs master,做软件,这种从中部杀奔过来的例子,知道几个个,学校有iowa state,michigan state, ohio univ.,幸运的人,在2001 IT泡沫之前来的;倒霉的人,折腾了多年,最终在05-06年形势好的时候找到工作
7)麻州本地学校机械硕士,改行自费读了cs master,做软件
8)背景不详小硕,在一个著名的EDA软件公司,早解决绿卡了,做的好像是computer systems support
9)西海岸牛校phd,来东北部一个公司做technical support,说是啥都用,最熟的还是ansys和Abaqus(酒真好喝,我光顾喝,忘了问详细support啥了)
10)不明出身,应该是phd,在一个生产阀门的公司做mechanical engineer,具体工作做啥来着?这次我忙着消灭肉夹馍了。。。
11)还有一个博士后,直接去软件公司了,no idea how…
总结一:ME找工作还是要靠有限元分析FE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再说通俗一些,掌握几个软件比如ANSYS之类的。
总结二:这几个找到本专业工作的机械博士们,都承认机械工作不好找,找的时候很费劲很艰难,但是也觉得只要能力强,花时间认真找,还是能找到工作的,不过Warald提醒,这些人不是刚毕业的,他们找工作的时候,就业形势还好;还有,那些没找到工作的,不知道去哪里了,我自然没啥机会认识。
总结三:有些人,尤其是小硕,干脆选择改行做cs软件开发,或者学其他好找工作的专业,如果有的话。
最后,上面说的是去找工业界工作。
有啥问题,去一亩三分地新开的机械/ME版吧。
- Warald (Email: )
同步更新博客Blog:/ .cn/warald
欢迎转载, 转载必须保留我的ID & Email & Blog, 否则视为侵权, 谢谢合作!
欢迎转载,转载必须在标题注明转载,在文章正文开始之前而不是最后,用不小于正文的字体大小,肉眼可以清楚识别的颜色,一字不漏的附带文章末尾的版权声明,包括作者ID、博客网址和原文链接。否则视为侵权!感谢合作。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经验总结]&【致富手册】Zach申请总结III——Zach谈申请
本帖最后由 zach 于
23:50 编辑
Zach申请总结III——Zach谈申请
这是Zach申请总结系列的第三篇文章,这个系列总共会有五篇。是回顾自己大学以来的经历;是自己申请过程的总结;均已发表在上。是申请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Zach申请总结系列:
【我的大学】Zach申请总结I——我的大学&&
【致富手册】Zach申请总结II——我的申请篇&&
【致富手册】Zach申请总结III——Zach谈申请&&
【致富手册】Zach申请总结IV——申请中的若干常见问题/话题&&
【致富手册】Zach申请总结V——EE
Power/Energy方向申请心得&&
& 这一篇是按之前给学弟学妹们做讲座的内容写的申请指南,所讲均为针对北美(主要是美国)留学研究生申请的主流看法、典型情况和个人意见。不排除小概率事件、奇闻轶事发生的可能。
& & 本文欢迎转载,但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下面开始正题。
一、出国还是不出?
出国申请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会花掉一个申请者很多的精力。所以决定做这件事之前,请先想清楚为什么要出国。可能看我这篇文章的人,大多数心里都已经有了一个决定了。出国or不出的选择上,我提不出什么特别好的建议,只建议你从以下几个角度再考虑、评估下自己要不要出国。这一部分不是重点,算是个附赠品吧,您看着就图个乐吧。
1.个人career的规划
你将来想做什么?
a.如果你想做科研,那么毫无疑问你需要出去读一个PhD。中国在进步,但是中国的research进步的步伐明显落后于经济实力进步的速度。而且目前国内学术界大环境并不好,如果你不能进国内顶尖又正直的研究机构,可能会很快沉沦下去,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中科院顶尖研究所屡屡爆出学术不端行为,院士评选丑闻满天,校长副校长剽窃抄袭的新闻屡现报端的今天,在国内找到一片纯洁的学术土壤不容易,做顶尖research的机会不多。因此我建议如果你想走科研道路,一定先出去读一个博士学位。
b.如果你想进军工业界,那么你是想做技术还是想做管理?如果出国的话,理工科的孩子大多数都很难做到一个大公司的高级管理岗位,文化、语言等诸多原因都限制了你进入国外公司的管理层。恰恰相反,国内的大型企业,尤其是国企,很青睐于技术岗位干起来的人担任领导岗位。如果你国内的学校牌子不错,声誉不错的话,进入一个国企从基层做起,最后进入管理层的希望要比在国外大。当然,去国外镀金然后回国进入工业界,也是可行的。请自己评估。如果你想做一个纯粹的技术人员,那么我觉得国外是一个好选择。因为国内对年龄、性别的歧视比外国大得多的多,你不希望40岁公司裁员以后悲哀的发现所有公司招聘要求第一条都是35岁以下吧。
c.从政、公务员的话,如果你的志向是进入高层甚至最高层,可能需要一段海外经历来丰富履历。但是目前的状况看,还是国内的经历更有用。大不了有一定级别了以后出去镀金就是了。这一部分我不是很了解,就不多说了。
& 有的人很反感国内的拉帮结派、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不是说国外没有,只是说中国人玩这个自古以来就很强,而外国人相对直白坦诚一些),他们喜欢安安静静的做自己的事情,主要用IQ而不是EQ养活自己。那么,国外很适合你。也不展开说了。
3.见世面、开眼界&
& 有的人对出国不想想这么多,只是想趁着自己年轻出去闯一闯,见识一下国外的天空,开阔一下自己的眼界,和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交流。我想这个理由已经足够充分了。坦率地说,我就是这种想法的人。:D
4.对生活环境的要求
有的人向往国外的大房子,国外的蓝天绿树,国外的自由不翻墙,国外的社会保障,国外的可以生多胎等等等等,那么就出吧~
二、北美全奖PhD申请
1.参考资料
& 做一件事情之前,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很有必要的。我推荐的参考材料和信息来源如下:
&推荐的入门读物是《北大飞跃手册》&
和《上海交大飞跃手册》。这都是百科全书级别的著作,抽时间读一读,你的收获会很大。
& & 寄托和太傻恐怕所有想要出国的人都去过。这两个论坛可以说是全国最大的两个留学论坛了,特点是信息量大,缺点是人多且杂,遴选有效信息较为费时。但是这两个论坛我觉得你一定要去过,尤其是它们的托福版和GRE版,绝对体现了勤劳的天朝人民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是你备考期间必去的地方。申请阶段,这两个论坛报出的录取结果应该也是最全的,可重点关注报offer贴。
是一个建立仅一年的论坛。它的特点是小而精。你发的帖子永远不可能像太傻那样点完发布就沉底而无人问津。只要是问问题的帖子,总会有前辈出来指点二三,所以气氛很好很强大。EECS区和统计区是建站初期的两个主打板块,均有牛人坐镇。比如GaTech的CS本科生剑痴,横扫CS牛校的P大,拿下UC
Berkeley统计offer的Duanmupeiyi,以及09就飞跃成功的前辈们,更不要说对EECS等方向很有经验的站长Warald了。所以我建议常去一亩三分地,尤其是EECS、统计方向的同学~
最后,请不要忘了自己学校的BBS。在上面你可以很轻松的找到针对你自己学校的信息和经验,一定是你飞跃路上的好帮手。各个学校情况不一样,我就不多说了。
&2.建议的时间安排&
& 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东西是GPA和科研,这两点是你申请中最重要的两部分。因此我建议你将这两项贯穿到你的整个时间安排之中,永远都要抓牢。而且,任何时候开始行动都不算晚,不要让过去的堕落成为你之后懈怠的借口。
& 如果你大一就已经做好了申请phd的决定,那么太好了,你将有充足的时间实现你的这一梦想。推荐的时间安排是:大一好好学英语,过四六级当锻炼;大二第一学期准备GRE,找实验室进;大二第二学期考G,准备T;大二大三暑假考T(太早考会过期);大三一年全力research,大三暑假继续research+准备申请(选校,套磁,文书);大四上学期坚持套磁+网申+寄材料;大四下学期收offer,写总结,给师弟师妹传授经验。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完美的时间安排了,用前两年把GT搞定,在学好了专业课的第三年进入实验室,这是一个基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方案。当然,如果你能在大二甚至大一就找到好的research机会,不要犹豫,果断抓住。请记住,科研超级重要!
如果你大二才决定要出国,那么我建议能赶得上大二6G就考,赶不上就大三的10G,最好在G考完的2个月内把T搞定,最晚在大三第二学期前搞定所有考试,这样你就可以在大三下学期全力research了。之后的安排同大一。
如果你大二结束了才决定要出国,也是来得及的(我就是大二大三暑假才决定的)。同样,你需要尽快的搞定G和T,如果拖到大三下学期的6G才考的话,需要你在大三下学期付出很多很多精力,而且对你的多线程作战能力有要求。你可能会有一个暑假+半个学期~一个学期的research时间,够攒出一份用的上的科研经历了。
如果你已经大四了才突然萌生出国的想法,那么只能说本科毕业就出国基本上来不及了。如果你之前的决定是考研/保研,那么就先在国内读研吧。如果之前的决定是工作,那么就先工作两年,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同时积累工作经验,如果到时候还想出,再出也行。这几年开始流行大四毕业以后在学校实验室“无学籍”免费打工一年,同时准备申请。这种有点类似于高考复读,精神压力比较大,但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 研究生出国相对来说比本科生难度大一些,因为国外学校希望你在研究生阶段展示出你的潜力,做出一些成果。因此,如果你研究生阶段成果很一般,竞争力就会受到影响了。当然,如果你研究生阶段做出了很亮的、本科生不可能有的research,这是你进入顶尖牛校的砝码。同时,请不要忘了学校的联合培养、交流访问的机会。
3.申请中各项因素的逐一分析
个人认为,如果你没有特别突出的、足以改变局势的亮点,申请中各项的重要性排序应该是GPA≈Research≈套磁&TOEFL≈选校&GRE≈申请文书,推荐信和RP(运气)是X因素。当然,这个顺序是有争议的,尤其是对大多数小本来说,在research上比较不容易做出亮点,甚至有的学校对本科生开放的科研机会十分有限,那对于这些同学,TG这两个考试的重要性就要上升了。Research不强,那就只能用GPA+Toefl+GRE来评估你了,对吧。下面逐一分析。
a.GPA:& &
越高越好,任何时候行动都不算晚。之所以把GPA放在第一位,是因为这个是每一个小本想做都可以做得好的。关于如何得到一个好的GPA,我就不详细说了,少逃课,多自习,考试前使劲儿突击,靠着三条足以应付国内绝大多数学校的绝大多数课程了。
一个入门者常问的问题是哪些课程要算GPA,我的答案是,所有出现在成绩单上的打了分的课程都要计算在内(pass/not
pass的不算)。而且不需要你换算成4.0,百分制即可(越来越多学校的网申都不需要中国学生填4.0制的GPA了,很多明确说不让你转换成4.0,因为国外学习对中国的百分制已经很熟悉了)。什么北大算法,台湾算法之类的,别折腾自己了。如果学校非要让你算4.0的,我建议使用北大算法,这个比较公道。别拿那个85+
= 4.0甚至80+ = 4.0的BT算法,露馅了就不好了。写简历的时候,GPA是一定要写的,你的GPA一旦形成就是你背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所以低了也没有办法,老老实实写上去吧。
有的同学大一、大二比较荒废,大三开始发奋图强,那么你可以考虑把major GPA写上去(如何计算major GPA对国内学生来说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因为国内的课程不按专业编号,老外看不出来。所以只要你觉得是专业课,就可以算进去)。另一个小技巧是,如果教授面试时要你解释你的低GPA,你可以用当年年幼无知啊、GPA呈上升趋势啊、当年有很好的project要做时间冲突了啊之类的借口来解释,但是建议尽量实事求是,不要乱编借口……
最后,请一定讲诚信,不要走歪门邪道去修改成绩单、伪造成绩单。就算你开始没有被发现,这也是你一辈子的定时炸弹。一旦爆炸,你就什么也没有了。
b.Research
& 科研是PhD申请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最能拉开申请者档次的一项。每年一大把的申请者都和你有着同样的GPA、G和T,你靠什么脱颖而出?只能靠科研经历。
对于本科生来说,进实验室的机会并不是那么好得到的,所以你应该早一点开始规划。选实验室和导师之前应该做好调查,方向是否新,外国做的人多不多,老师有无国际声誉,有无海外经历,他发paper的水平,他对本科生指导不指导,等等等等。每个专业区别都很大,这一点你应该多咨询学长学姐。
科研经历最重要,paper对大多数申请者来说是补充,因为国内绝大多数本科生发出来的文章都不够top。切忌挂名文、灌水文,很容易露馅。自己水平的提高、经历的丰富、对research的理解体会才是最重要、最能打动人的。现在在我的学弟学妹圈里有一个很不好的误区,就是动辄就谈paper,发几篇中文核心可以如何如何,发几篇EI可以如何如何。外国教授分不清咱们中国人分的什么中文核心,什么EI,他们关心的是你文章的质量(他们关心业内的顶级期刊,而这些期刊,国内的老师也未必能发出来,更别说本科生了。)如果你有很好的科研经历,那么发paper是对你研究的总结和“奖励”,类似于打胜仗和发勋章的关系。打了胜仗,别人都会认可你,拿了勋章是锦上添花的东西。但是如果你没打胜仗,靠富二代、关系、人情挂名去骗勋章,没有太大的说服力。
当然,对于专业牛校的申请,由于竞争太过激烈,要求你在有好的科研经历的同时,还要有好的文章(比如申CS四大牛校),太过高端,我就不说了。这样的牛人不需要看我这篇总结,也可以把牛校砍瓜切菜横扫掉。
& 科研的Depth比Width重要,即使是宽也要与你申请方向沾边才好,非申请方向的科研经历基本上会被无视。我本科期间就做过3个完全不同方向的research,最后老板只关心他那个方向的那段经历,剩下的只是起了丰富经历、装饰简历的作用。
前面说,本科生得到好科研的机会很有限。我这里要强烈推荐“本科生创新实践计划”这个教育部开展的东西。国家出钱,给本科生做科研做项目的机会,很好很强大。而且国内由于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均匀,年轻教师如果不抱大腿,funding严重不足。因此他们十分乐于带本科生做项目,因为有钱。关于“本科生创新实践计划”的具体内容,每个学校开展的都不一样,去咨询自己的学长学姐比较靠谱。我只给一个笼统的建议,最好是本方向的题目,最好是项目负责人。关于如何在PS、简历里包装这段经历,可以去参考我的PS和简历()。
& 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重要性不大,因为这些都不是真正的research。如果你有好的research机会和这些比赛冲突,那么果断放弃竞赛去做research。当然,无research的话竞赛聊胜于无,是一个丰富经历的好选择。尤其是大二的时候,可能research还完全做不了。那么去玩玩数学建模、挑战杯,也是很好的~当然,个别专业的竞赛除外,比如CS参加ACM,Civil参加力学竞赛,EE方向是电路设计的参加电子设计大赛。
& 实习不是科研,对于申请PhD并不重要,除非可以进本专业的国际顶级企业的技术部门(比如EECS的同学去Google、MSRA实习,金融经济的同学去投行实习等等等等)。尤其是不要被含金量不足的实习影响了你的科研,永远记住,科研是决定性因素。
& 套磁与research和选校密切相关。在套磁上我一无所获,所以只泛泛的讲一下。
&Match最重要,切忌群发“垃圾邮件”。套磁前务必仔细阅读目标教授的个人网页和近年的文章,思考自己如何能match的上。套磁信应该写的足够有分量,发送之前你先想想如果你是老师,看见这封信和其他上百封套磁信摆在一起,有没有回复你的欲望。打动了自己才能打动老师。
& 推荐学术套磁,不推荐上来就摆数据(GPA+G+T),不推荐直接发简历(因为教授懒得打开你的附件)。回复率低是正常的,哪怕你写的再好,老师没看见或者懒得回,你也没有任何办法。贵在坚持,但不要骚扰,不回信就换人套呗。
& 对无法割舍的教授下猛料,猛料是指你能下到99.9%的套磁者都下不到的功夫。比如阅读了教授过去十年的paper,然后写出了一篇自己的study
note或心得体会附在套磁信里,让人一看就知道你是对这个教授的research极其感兴趣+极其了解。
& 推荐个关于套磁很好的帖子。
托福是必考的考试,对于申请美国大学来说,不建议考雅思,因为没有托福的认可程度高,学校的老师也对iBT更熟悉一些。
& 备考请以100+为目标,口语越高越好,最好要做到&20,23-24是一个坎,如果考到了24以上,那么恭喜你,你很有希望靠这个口语砍下TA了。90以下的成绩去高排名学校基本没戏,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不过好在美国有无数学校在等着你,找不卡托福成绩的申就是了嘛。
别忘了考虑复议,这是一个很有用的技巧。如果你觉得你发挥不错,而分数却在一个槛下面(比如接近100,比如口语19),那么请果断尝试一下复议。我身边有好多靠复议翻盘免去二战之苦的例子。
不要为了刷分而耽误了GPA和Research,不建议为准备托福花过多时间。前面说了,GPA和research是第一集团的决定性因素,托福只要够用了就不要孜孜不倦的刷分了,如果影响到你的GPA和research就更得不偿失了(比较闲的、对英语有癖好的、喜欢刷分的可以去刷着玩)。我建议准备英语考试的时候就一次下到功夫,至多考2~3次,赶快把这个槛过去了就是。切忌每次考都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然后考完再去考第二次、第三次。有的人竟然会考8次托福,使我很不能理解。通常来说,如果你一直不好好准备的话,考8次和考2次没有本质区别。所以,咬咬牙,把ETS一次伺候到位就是了。
复习技巧上我没有太多要说的,备考心得去太傻、寄托一搜一大把。我只想推荐两个准备听力的材料,VOA和MIT
Opencourse。这两个东西不是让你正儿八经拿来听了做题用的,这是给你建立语境、积累见识用的。VOA推荐听Our
world和Issues in the News,PodCast可以免费订阅。Our World是我最喜欢的节目,活脱脱一个有声版Scientific American,通常套路就是XXX
Univeristy的XXX发现了XX基因,这个基因对于XX病有决定性因素,然后展开说。发现了没?是不是和托福听力内容超像?MIT
Opencourse很赞,完全的美国课堂重现,如果你能找到你的专业课,练听力的同时还能补充点专业知识、专业词汇,何乐而不为。
选校也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每年都有无数选校不合理的强人落魄,每年也有无数背景差一些的同学靠着合理的选校成功飞越。所以在选校上一定要下工夫。
& 选校的中心思维是MATCH。建议先看match的教授,再选学校,把教授和专业排名结合起来选。建议摒弃名校情结、Ivy情结(毕业即回国的除外),找到和你match的学校才有最大的希望拿到offer。
打听本专业小方向的强弱、有无牛人也很有意义。比如Wisconsin-Madison在我这个方向绝对可以排进前三,但是EE专业排名连前十都没进。如果你唯排名论,就会错过这样的好学校。因此还是那句话,务必match。
& 通常一个申请者会申20所左右,层次要拉开,保底要保住。Dream School用来完整人生,不要抱太多的希望,得之你幸,失之你命,对吧?对于保底的学校,要下够功夫。切忌在专业排名里随便划拉两个靠后的学校一申了事。常见的保底策略是,选本方向实力强或者有牛教授但排名靠后、名声不大的学校,这样才能保的住。不同专业情况不同,请结合自己的情况分析。
& 每年的8、9月份,论坛里最火的贴就是“求定位贴”了。这是一个好办法,但请提供足够多的信息。记住,你是求助者,别人对你的个人信息没兴趣,也懒得人肉你。有什么背景就老老实实说出来,这样大家给你的回答才是最适合你的。不要扭扭捏捏的,“985某非顶尖但也还可以的学校,EE,GPA80多一些,TG都是还凑合的成绩,请问我该选什么学校”,这样的帖子我觉得完全是找抽贴而不是求助帖……这里推荐,照这个模板来求定位,很靠谱。
最后说说花费问题。申请一所学校的花费大约是800CNY,个别学校不用送G和T,个别学校免申请费,个别学校全网申不需要寄材料。但是不建议追寻坊间传闻去逃费,除非你完全不在乎这个学校或者学校明文说了不需要申请费/不需要送GT。否则因为800块钱耽误了你的申请,损失太大了。
& 相对于GRE的重要性来说,很多人动辄全脱产一年复习实在是反应过度了,这可能和新东方对GT的神话有很大关系。如果你有一个差不多的分数,就不要花超多时间去刷分了,这一点我在前面TOEFL那一节已经讲过了,同理。但是不要以为GRE就完全不重要,由于本科生太难进行全面的评价,很多学校是赤裸裸的GT控。就算不赤裸裸,很多好学校也会在第一轮进行一下初选,所以GRE不能低到连第一轮都过不去。
& 备考请以为目标,考过这个分,就完全够用了。对于理工科学生,AW不重要,只有极少数学校卡AW,哪怕有的学校明确在网页上写了要求X.X,也不会太严格的执行。比如UMich写的要求是4.5,但是每年无数3.5的人成功拿到offer。但是反例总是有的,我今年已经听说了2例因为AW太低(3.0),老师都要了研院就是不让录的情况。所以如果你低到3.0,有时间还是重考吧。数学务必考到800,这对中国的孩子来说,实在不是事儿。如果没考到,bs一下自己没好好复习,找墙角哭去吧。
& 复习技巧上我没什么说的,verbal有两条路,一是背单词、背单词、背单词,把红宝书吃透,verbal怎么也有500分了。二是抓阅读,适合英语底子不错但是痛恨背单词的同学。我就痛恨背单词,所以果断决定去读各种有意思的GRE阅读,红宝书只背了不到2遍。最后考下来类比反义填空惨不忍睹,但是阅读一长一短大概只错2个,所以刚刚好500多分。如果你能做到像我一样把阅读做好,不太背单词也可以考出够用的分数。
& 备考GRE最忌讳的是恍恍惚惚混混噩噩。我见过太多天天拿着红宝书背的孩子,据他(们)说都背了10+遍了,那书烂的都快散架了。但是考好几遍GRE分数都不理想,那我只能说,你把时间浪费掉了。
& 最后,GRE和TOEFL一样,速战速决!
g.申请文书
& 申请文书一定要用心写,切忌生搬硬套模板,完全做不到personalize。但是不得不承认,国内的同学想靠文书成为亮点,难度很大。
简历请注意格式,找规范的模板即可。大致分以下几项:
& Education:教育经历。写学校、专业、GPA、relevant courses(optional)。
& Research Experience: 项目经历。可写指导教师、资助来源。重点是你在整个项目中的角色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和技能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一部分一定要具体,把你做了什么写清楚。常见错误是泛泛而谈,让对方抓不住重点。
& Publications: 论文,用标准引用格式即可。
& Skills: 掌握的专业软件、编程语言等。做饭钓鱼游泳就不要写了。
& Honors Awards: 获奖情况,写有分量的,乱七八糟的小奖就不要写了。
& Standard Tests:TOEFL和GRE分数。不要担心分数太低写上去不好看。这是你背景的一部分,不丢人。
& Statement of Purpose一定要用心写,主要内容是你为什么要申请对方大学,为什么要读博士,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感兴趣的老师是谁,以及对自己科研经历的详细具体描述,务必先打动自己,再打动对方!
& 传统的结构是“我为什么选这个专业
-& 如何萌生的留学念头
我为此在科研上、活动上做了哪些准备(一定要具体,用什么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你的角色是什么)
-& 你们学校很好,专业好,教授好,设备好,blabla,我想来 -& Prof. AAA and Prof.
BBB在XXX和YYY领域的工作我很膜拜,也与我之前的科研经验十分match。我想跟着他们干一番事业。”红色的是最重要的部分,PS结尾一定要提几个感兴趣老师的名字,这其实是一个套磁的机会,因为通常来说,如果你ps里提到了某个老师,他就会去看你的材料的。因此,你前面的“我在科研上做了哪些准备”,要match他,这叫定点式套磁
& 具体怎么写呢?一定要按你自己的经历写,千万不要copy别人的,也不要生搬硬套模板。写好之后要反复修改,途径很多,自己改、朋友改、老外改、文书修改公司改……
& 推荐的参考资料:俄罗斯大牛们的PS&
(434.67 KB),,
为什么推荐信是X因素?因为一封牛推可以轻松的把你送入顶尖牛校,作用不可谓不大。但是对于大陆的绝大多数学生,别说牛推了,连有海外经历的老师都不容易找到。好在外国学校对中国的非牛推荐信也就是那么一看,所以推荐信叫X因素。
& 选择推荐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第一选择当然是有海外经历的老师和本专业有国际知名度的老师(但是也得认识你,得能写出具体的东西来),他们可以算得上是牛推了;第二选择是熟悉自己的老师,带项目的老师,自己实验室的老师,他们最了解你,写出来的东西最真实最有力;第三选择是上课的老师,因为通常来说国内的本科生教学质量一般,老师只是上上课,跟个别学生的交流几乎没有,写不出来有力的推荐信。
& 企业界最多一封,牛企的推荐信有时可以成为牛推(每年都有好多CS的同学凭借MSRA老板的推荐信拿到很好的申请结果)。辅导员、班主任、在读博士是最后最后的无奈选择,绝大多数学校都要求来自学校的推荐信必须是faculty写。如果你沦落到找辅导员写了,我建议你还不如找找关系去找个不太熟的老师写。
& 总结成一句话,推荐信务必要有具体内容,切忌空洞乏力。
& 参考资料:&
& 因为申请中运气很重要,所以RP很重要!窃以为我最后拿到不错的申请结果,和我平时注意攒RP有很大关系。攒RP的手段有很多,比如共享机经、写总结贴、乐于助人、拾金不昧等等等等~
& 看到这里,我想你对全奖PhD的申请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了吧。对自己有信心,加油去拼搏,最后都会有一个满意的结果的,祝你一切顺利!
三、北美MS申请
& 对于MS的申请,我了解的不多,仅把我了解的一些东西写出来供你参考。
1.针对MS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
a.不要太寄希望于自己能拿到MS全奖,因为MS是一个很面向就业的学位,如果大多数MS都给全奖,又只需要2年就毕业,毕业了立刻就找到中产阶级的工作,完全类似于天上掉馅饼了。加拿大的MS/MASc有全奖,但top5学校申请竞争极其激烈,难度不亚于美国的top10-20,能拿到那几个加拿大牛校MS全奖的,如果申米国,我相信也是完全可以拿到offer的。美国只有少数排名低的/规模小的/非主流的MS有钱,具体哪些学校给MS钱,跟专业有关,你需要自己去调查了。But加拿大的低排名学校MS竞争相对小,可以考虑申来保底。
b.除非家里很有钱+确定自己喜欢科研,不建议拿MS
AD当跳板申请PhD。原因很简单,一是成本太高,花50w去读一个自费MS然后出来再读5年phd,然后才能开始收回投资,太慢,风险太大。二是大多数MS项目都面向就业,或者招的人很多,你进去以后是否能找到很好的research机会给你日后申请phd积累资本呢?
c.大约需要准备50w+的资金,请量力而行,不建议砸锅卖铁。毕竟国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父母需要存一些钱应对突发状况+养老。如果你MS毕业找不到工作,“毁”了自己的人生,那是你自己做的选择+自己吞苦果。如果连父母的养老钱一起毁掉,那么你将情何以堪?
d.什么专业值得读自费MS?很简单,好找工作的专业才值得读。要不然收不回投资,一切都是白搭。普遍认为好找工作的专业有CS、EE(对中国学生来说是第一集团),下来是其他工科偏应用的专业,金融、统计、会计、运筹等等等等。基本上偏技术的、老美不愿意干的,才是我们的机会。
2.选校标准和申请策略
& 首先要说的是,自费MS的申请很好转专业申请,因为不需要任何科研背景。如果你本科学的是理科,又不喜欢所学的专业,更不喜欢科研,那么去读一个面向就业的自费MS(比如转CS,比如数学转统计,比如物理转EE,比如生物转生统、BME)是一个跳出苦海的机会。
MS的申请比PhD要容易很多,侧重点也不同。申请MS可以没有research,用你的硬件GPA+GRE+TOEFL足矣。Internship经历重要性上升,因为MS面向的就是就业。
& 推荐海申,把感兴趣的、就业好的、保底的一股脑全申了,都拿到了再做比较,可以大范围冲击名校(Columbia、CMU、Cornell、Duke等等),因为自费MS的招生并不严格。
& 大多数的MS项目是面向就业的,因此选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地点比排名重要很多,选校看得首先应该是地点,方向不是问题因为你进去以后可以随意选任何方向的课。美国就业好的区域就是东西海岸,西海岸CA自不用说,各种工作机会,加州的那一大堆学校都值得你申,TX和AZ的EECS就业机会很多,而且TX的公立大学州内学费很吸引人,是个好选择。东海岸的话,东北部是王道,Boston和NYC令人开心,供选择的学校也很多,光Boston周边就一大把。北卡也有不少的就业机会,因此NCSU、DUKE、UNC等可以考虑。
&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学校有很多Program,差别可能很大(比如CMU的无数自费MS项目),申请前/从某一家前一定要注意。
& Zach对MS的申请了解的不多,写出来算是抛砖引玉。如果你决定申自费MS,请再多做些功课,去各个论坛多看看。推荐。
本文的写作得到了一亩三分地众网友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主要内容是根据我在HIT给学弟学妹做的两次讲座的PPT整理而成的,详细的PPT在此&
(803.22 KB)
。附赠讲座录音两段,效果一般,您如果有雅兴的话,配合着PDF欣赏下,图个乐儿~(录音稍后奉上)
& & 敬请期待Zach申请总结的IV和V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村一亩三分地19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