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
该条目对应的页面分类是。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的定义为,当企业面临市场开放、法规解禁、,均使变化波动程度提高,连带增加的风险性。良好的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之几率、避免损失之可能、相对提高企业本身之附加价值。
  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活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一些大公司发生了重大损失使公司高层决策者开始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其中一次是日在密执安州的一个汽车变速箱厂因火灾损失了5000万美元,成为美国历史上损失最为严重的15起重大火灾之一。这场大火与50年代其它一些偶发事件一起,推动了美国风险管理活动的兴起。后来,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开始面临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1979年3月美国三里岛核电站的爆炸事故,日在印度的一家农药厂发生了毒气泄漏事故,1986前苏联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核事故等一系列事件,大大推动了风险管理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同时,在美国的商学院里首先出现了一门涉及如何对企业的人员、财产、责任、等进行保护的新型管理学科,这就是风险管理。目前,风险管理已经发展成中一个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管理领域,在围绕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目标方面,风险管理和企业的经营管理、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风险管理是一项有目的的管理活动,只有目标明确,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否则,风险管理就会流于形式,没有实际意义,也无法评价其效果。
  风险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以最小的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因此,它不仅仅只是一个安全生产问题,还包括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和处理风险,涉及、安全、、设备、、等多个方面,是一套完整的方案,也是一个。
  的确定一般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风险管理目标与风险管理主体(如生产企业或建设工程的)总体目标的一致性。
  (2)目标的现实性,即确定目标要充分考虑其实现的客观可能性。
  (3)目标的明确性,即使用正确选择和实施各种方案,并对其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
  (4)目标的层次性,从总体目标出发,根据目标的重要程度,区分的主次,以利于提高风险管理的综合效果。
  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还需要与的发生联系起来,从另一角度分析,它可分为和两种。
  (1)损前目标
  ①经济目标。应以最经济的方法预防潜在的损失,即在风险事故实际发生之前,就必须使整个风险管理计划、方案和措施最经济、最合理,这要求对安全计划、以及防损技术的进行准确分析。
  ②安全状况目标。安全状况目标就是将在可承受的范围内。风险管理者必须使人们意识到的存在,而不是隐瞒,这样有利于人们提高安全意识,防范风险并主动配合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
  ③合法性目标。风险管理者必须密切关注与经营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对每一项经营行为、每一份都加以合法性的审视,不致于使企业蒙受财务、人才、时间、名誉的损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
  ④履行外界赋予企业责任目标。例如,政府法规可以要求企业安装安全设施以免发生,同样一个企业的可以要求的必须被。
  ①生存目标。一旦不幸发生,给造成了损失,损失发生后风险管理的最基本、最主要的目标就是维持生存。实现这一目标,意味着通过风险管理人们有足够的抗灾救灾能力,使企业、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能够经受得住损失的打击,不至于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的发生而元气大伤、一撅不振。实现维持生存目标是受灾风险主体在损失发生之后,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能够部分恢复生产或经营的前提。
  ②保持企业生产经营的连续性目标。风险事件的发生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和危害,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者可使生产和生活陷于瘫痪。对公共事业尤为重要,这些单位有义务提供不问断的服务。
  ③收益稳定目标。保持的连续性便能实现收益稳定的目.标,从而使企业保特生产持续增长。对大多数来说,一个收益稳定的企业要比高风险的企业更具有吸引力。稳定的收益意味着企业的正常发展,为了达到收益稳定目标,企业必须增加风险管理支出。
  ④社会责任目标。尽可能减轻企业受损对他人和整个社会的不利影响,因为企业遭受一次严重的损失会影响到、,供货人、债权人、税务部门以至整个社会的利益。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风险管理人员必须辨识、分析风险和选择适当的应对的方法和措施。
  1.计划职能。风险管理的计划职能是指通过对企业风险识别、估测、评价和选择处理的手段,设计管理方案,并制定的实施计划。风险处理预算的编制则在处理手段选定后,计算合理的、必要的风险处理费用,并编制风险处理费用预算以及拟订的实施计划。
  2.组织职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是根据风险管理计划,各种风险处理技术的业务分担,权限的下放,上的职务调整等方面进行。也就是说,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意味着创造为达到和实现风险处理计划所必须的人、财、物的结合。风险管理组织职能的关键在于组织关系的确立,在风险管理部门处于企业主管部门位置的情况下,把执行权限下放给部门各成员;在风险管理部门处于参谋部门位置的情况下,风险管理则对、、、劳动人事等主管部门进行工作上的联系、建议和调整。
  3.指导职能。风险管理的指导职能是对风险处理计划进行解释、判断、传达计划方案,交流信息和指挥活动。也就是说,是组织该机构的成员去实现风险管理计划。
  4.管制职能。风险管理的管制职能是指对风险处理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根据事先设计的以的执行情况测定、评价和分析,对计划与实际不符之处予以纠正。管制职能的范围包括:风险的识别是否准确全面、风险的估测是否有误、风险处理技术的选择是否奏效、风险处理技术的组合是否最佳、和的留取是否恰当、控制风险技术能否防止或减少的发生、按制定的能否保障计划内的发生后得到及时补偿等。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和等环节。
  1.风险的识别
  风险的识别:是经济单位和个人对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整理,并对风险的性质进行鉴定的过程。
  2.风险的估测
  风险的估测: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的详细损失资料加以分析,运用和数理统计,估计和预测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估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和损失程度两个方面。
  3.风险管理方法
  风险管理方法分为控制法和两大类,前者的目的是降低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重点在于改变引起风险事故和扩大损失的各种条件;后者是事先做好吸纳的财务安排。
  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分析、比较已实施的风险管理方法的结果与预期目标的契合程度,以此来评判管理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
  美国COSO()委托开发中指出,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框架包括八个方面内容: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包含组织的基调,它为主体内的人员如何认识和对待风险设定了基础,包括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容量、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以及他们所处的经营环境。
  ·目标设定
  必须先有目标,管理当局才能识别影响目标实现的潜在事项。企业风险管理确保管理当局采取适当的程序去设定目标,确保所选定的目标支持和切合该主体的,并且与它的风险容量相符。
  ·事项识别
  必须识别影响主体目标实现的内部和外部事项,区分风险和机会。机会被反馈到管理当局的战略或目标制订过程中。
  通过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来对其加以分析,并以此作为决定如何进行管理的依据。风险评估应立足于和。
  管理当局选择风险应对——回避、承受、降低或者分担风险——采取一系列行动以便把风险控制在主体的()和以内。
  制订和执行政策与程序以帮助确保风险应对得以有效实施。
  ·信息与沟通
  相关的信息以确保员工履行其职责的方式和时机予以识别、获取和沟通。的含义比较广泛,包括信息在主体中的向下、平行和向上流动。
  ·监控
  对企业风险管理进行全面监控,必要时加以修正。监控可以通过持续的管理活动、个别评价或者两者结合来完成。
  企业风险管理并不是一个严格的顺次过程,一个构成要素并不是仅仅影响接下来的那个构成要素。它是一个多方向的、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每一个构成要素都能够、也的确会影响其他构成要素。
  关于风险的分类,学术界尚无统一的说法。
金融界依据常把风险分为:、、三类。
在《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把风险分为:、、、、。
*国外比较流行的是的风险分类表。
  一、: 市价波动对于企业营运或投资可能产生亏损之风险,如、、等变动对相关部位损益的影响。
  二、:交易对手无力偿付货款、或恶意倒闭致求偿无门的风险。
  三、:影响企业资金调度能力之风险,如、资产变现性、紧急流动应变能力。
  四、:作业制度不良与操作疏失对企业造成之风险,如流程设计不良或矛盾、作业执行发生疏漏、內部控制未落实。
  五、:契约之完备与有效与否对企业可能产生之风险,如承作业务之适法性、外文契约及外国法令之认知。
  六、:会计处理与对企业盈亏可能产生之风险,如帐务处理之妥适性、合法性、及处理是否完备。
  七、:资讯系统之安控、运作、备援失当导致企业之风险,如系统障碍、当机、资料消灭,安全防护或电脑病毒预防与处理等。
  八、:于中,企业选择或失当的风险。
  (一)风险管理对企业的意义
  1.风险管理有利于维持的稳定。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使充分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及其性质和严重程度,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或者当发生时能够得到及时补偿,从而企业生存并迅速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2.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一方面通过风险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从而直接增加的;另一方面,有效的风险管理会使企业上下获得安全感,并增强扩展业务的信心,增加领导层的正确性,降低企业的波动性。
  3.风险管理有利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有效的风险管理有助于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为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创造条件,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风险管理对个人与家庭的意义
  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防范个人与家庭遭受经济损失,使个人与家庭在意外事件之后得以继续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一个家庭能否有效地预防家庭成员的死亡或疾病、家庭财产的损坏或丧失、责任诉讼等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困扰,直接决定了此家庭的成员能否从身心紧张或恐慌中解脱出来。他们所承担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压力减少了,就可以在其他中更加投人。
  (三)风险管理对社会的意义
  风险管理对于企业、个人与家庭和其他任何经济单位,都具有提高效益的功效,从而必然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得到保证或增加。同时,风险管理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使的下降,使全社会的经济效益增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实生活中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无论企业还是家庭,都日益认识到进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人们想出种种办法来对付风险,但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风险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对风险的处理有、、和等四种方法。
  (1)。
  回避风险是指主动避开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如考虑到游泳有溺水的危险,就不去游泳。虽然回避风险能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但这种方法明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风险都可以回避或应该进行回避。如人身意外伤害,无论如何小心翼翼,这类风险总是无法彻底消除。再如,因害怕出车祸就拒绝乘车,车祸这类风险虽可由此而完全避免,但将给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实际上是不可行的。
  (2)。
  预防风险是指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小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兴修水利、建造防护林就是典型的例子。预防风险涉及一个现时成本与潜在损失比较的问题:若潜在损失远大于采取预防措施所支出的成本,就应采用预防风险手段。以兴修堤坝为例,虽然施工成本很高,但与洪水泛滥造成的巨大灾害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
  (3)。
  自留风险是指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非理性"自留风险是指对损失发生存在侥幸心理或对潜在的损失程度估计不足从而暴露于风险中;"理性"自留风险是指经正确分析,认为潜在损失在承受范围之内,而且自己承担全部或部分风险比购买保险要经济合算。自留风险一般适用于对付发生概率小,且损失程度低的风险。
  (4)。
  转移风险是指通过某种安排,把自己面临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方。通过转移风险而得到保障,是应用范围最广、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保险就是其中之一。
  风险识别过程的活动是将不确定性转变为明确的风险陈述。包括下面几项,他们在执行时可能是重复,也可能是同时进行的:
  1.进行。在项目的初期,以及主要的转折点或重要的项目变更发生时进行。这些变更通常指成本、进度、范围或人员等方面的变更。
  2.系统地识别风险。采用下列三种简单的方法识别风险:风险检查表,定期会议(周例会上),日常输入(每天晨会上)。
  3.将已知风险编写为文档。通过编写风险陈述和详细说明相关的风险背景来记录已知风险,相应的风险背景包括风险问题的何事、何时、何地、如何及原因。
  4.交流已知风险。同时以口头和书面方式交流已知风险。在大家都参加的会议上交流已知风险,同时将识别出来的风险详细记录到文档中,以便他人查阅。
  风险分析过程的活动是将风险陈述转变为按优先顺序排列的风险列表。包括以下活动:
  1.确定风险的驱动因素。为了很好地消除软件风险,项目管理者需要标识影响软件风险因素的风险驱动因子,这些因素包括性能、成本、支持和进度。
  2.分析风险来源。风险来源是引起风险的根本原因。
  3.预测风险影响。如果风险发生,就将可能性和后果来评估风险影响。可能性被定义为大于0而小于100,分为5个等级(1、2、3、4、5)。将后果分为4个等级(低,中等,高,关键的)。采用风险可能性和后果对风险进行分组。具体组别如下表所示:
  4.对风险按照风险影响进行优先排序,优先级别最高的风险,其风险严重程度等于1,优先级别最低的风险,其风险严重程度等于20。对级别高的风险优先处理。
  风险计划过程的活动是将按优先级排列的风险列表转变为。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风险应对策略。风险应对策略有接受、避免、保护、减少、研究、储备和转移几种方式。
  2.制定风险行动步骤。风险行动步骤详细说明了所选择的风险应对途径。它将详细描述处理风险的步骤。
  过程的活动包括监视风险状态以及发出通知启动风险应对行动。包括以下内容:
  1.比较阈值和状态。通过面板来获取。如果指标的值在可接受标准之外,则表明出现了不可接受的情况。
  2.对启动风险进行及时通告。对要启动的风险,在每天的晨会上通报给全组人员,并安排负责人进行处理。
  3.定期通报风险的情况。在定期的会议上通告相关人员目前的主要风险以及他们的状态。
  风险应对过程的活动是执行风险行动计划,以求将风险降至可接受程度。包括以下内容:
  1.对触发事件的通知作出反应。得到授权的个人必须对触发事件作出反应。适当的反应包括回顾当前现实以及更新行动时间框架,并分派风险行动计划。
  2.执行风险行动计划。应对风险应该按照书面的风险行动计划进行。
  3.对照计划,报告进展。确定和交流对照原计划所取得的进展。定期报告风险状态,加强小组内部交流。小组必须定期回顾风险状态。
  4.校正偏离计划的情况。有时结果不能令人满意,就必须换用其他途径。将校正的相关内容记录下来。
  如果成本和收益都是事先确定的,那么对于单阶段项目,我们可以用期望收益E(X)作为衡量投资优劣的指标;对于多阶段项目,两个常采用的评价方法是IRR或净现值NPV。假设某项目的初始投入为C,未来某一阶段的为 ,贴现率为 ,则一个有阶段的项目的净现值为:
  而IRR就是使NPV=C的那个贴现率。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贴现率表现的是收益的时间价值(机会成本),而不包含风险的因素。
  如果决策面临着风险,那么每一阶段的收益就不是一个确定的收益 ,而是一个,从而整个项目的净现值也呈现为一个有着均值和的。此时,对多阶段投资项目的考察、评价和选择。
  组合收益的均值是各单项均值在投资比重基础上的加权平均数。即:
  投资组合的风险不仅取决于各和各在组合中的比重,而且与单项投资之间预期收益的相关程度有很大关系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15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本条目相关文档
& 11页& 3页& 19页& 129页& 16页& 43页& 17页& 17页& 28页& 2页
本条目相关资讯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
评论(共22条)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风险管理"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2015 年 9 月 20 日
综合频道:
专业频道:
地方分站:
实施煤矿风险预控管理
&&&&作者:国汉君
罗建军&&&&为了促进煤炭企业隐患整改,强化煤炭企业风险控制,切实推进煤炭企业不断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2005年,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神华集团”)共同组织国内具有较强实力的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开展了以实现煤矿本质安全为目标的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科研攻关,探索建立适合我国煤矿特点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2007年,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在神华集团神东分公司上湾矿成功试点。目前,该管理体系正在神华集团所属50多个生产矿井全面推广实施,并在全国其他煤炭企业试点。&&&&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本内涵是在煤矿设计、建设、生产、改扩建等安全生命周期中,对煤矿生产系统中的危险源进行预先辨识、评价分析,继而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减少、控制风险。并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人机环管(即人、机械、环境、管理)的最佳匹配,实现本质安全化。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图1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基本框架结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主要内容&&&&(一)采用工作任务法&&&&危险源辨识是指对生产系统和生产活动中可能造成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危害因素)的识别。在实际工作中,危险源辨识方法很多,根据煤炭行业的特点,煤矿本质安全管理体系采用了工作任务分析法。该法是针对每项工作任务和工序,将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等各项内容综合在统一的表中,形成的一种应用简单而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工作任务分析法基本模式如表1所示。&&&&表1
工作任务分析法基本模式&&&&&&&&方法要求,首先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辨识出每项任务、每道工序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其次,采用半定量方法,进行风险分析(风险分为:特别重大、重大、中等、一般、低风险5个等级),评估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最后,为预防风险转化为事故,要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和评估的风险等级,从技术和管理上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标准,有效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通过危险源辨识,明确安全管理的目标;通过风险评估,明确安全管理的重点;通过风险预控的标准和措施,明确生产管理的要求和实现安全生产的途径。为便于员工学习掌握,还可将企业各项任务和工序的风险管理标准及措施制成安全工作程序卡片,当员工从事某项具体工作时,只需掌握本项任务和工序的标准及措施。例如,液压支架工只要学习掌握液压支架工危险源管理卡上的内容并认真执行,就可以保证作业的安全。表2为液压支架工危险源管理卡。&&&&(二)借助信息系统&&&&监测是现场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生产是动态的,生产条件和状况在不断的变化,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借助信息管理系统,对现场危液压支架工危险源管理卡险源和有关人机环管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监测,采集动态信息,并及时传递到相应的管理部门。通过监测,一方面监督标准和措施是否得到正确落实并有效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准确掌握生产条件和状况的变化,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第三是当出现异常时,能及时发出预警信号。&&&&二、风险管理表&&&&表2 液压支架工危险源管理卡&&&&&&&&预警是风险管理的另一重要内容,按照系统预先设定的风险等级,风险管理部门要按照流程进行动态评价,当出现异常或险情时,应及时发出危害预警。相关部门按照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对危险源进行处理,根据反馈信息再进行评价,判断是否需要解除警情或降低、升级风险等级。通过进行危险源的升、降级管理,形成一个闭环的管理流程,如表3上湾煤矿危险源监测预警表所示。&&&&表3
上湾煤矿危险源监测预警表&&&&&&&&(三)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审核评价&&&&现场风险预控管理要借助信息管理系统定期审核,包括企业内部审核和上级管理部门外部审核。通过审核,发现存在的隐患、漏洞,明确当前安全管理的重点;另一方面,根据生产条件的变化,查找体系本身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持续改进。&&&&在此过程中,制定审核标准和评分方法是做好评审的重要条件。为审核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运行效果,评价煤矿是否达到了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总体要求,企业应建立综合性评价标准,按照四级指标进行考核。第一级指标分为风险预控管理、组织保障管理、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管理、生产系统要素管理和辅助管理5个部分,二级指标包括28个系统,三级指标包括214个元素,第四级指标则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而定。&&&&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特点&&&&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系统分析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充分吸收了国内外各种安全管理方法的优点,是一套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切断事故发生的因果链为手段的全面、系统、可持续改进的现代安全管理体系。与其他管理体系比较,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实现关口前移,超前预控&&&&这套体系注重从生产现场做起,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事故机理分析法,全面、具体地辨识各项工作任务、各道工序中存在的人机环管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从而明确了管理对象;通过进一步的分析评估,确定了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危险等级,从而明确各生产环节安全管理的重点。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上湾矿试点期间,对全矿234项任务全部进行了风险辨识,辨识出的危险源共有1万8711个。其中,人员方面的危险源1422个,机器设备方面的危险源267个,环境方面的危险源102个,管理方面的危险源80个。通过对234项任务进行的风险评估,共确定重大风险任务32项,中等风险任务159项,一般风险任务43项。通过全面的风险辨识和评估,从源头上有效地解决了隐患排查不彻底、管控对象和管控重点不明确的问题,实现了关口前移、超前预控。&&&&(二)解决了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体系注重要求每个员工将自己本岗位的工作做好,从而实现个体保证整体的目的。体系涉及到的各类管理条款尽管达70多万字,但按照工作任务和岗位进行分类后,针对每个岗位人员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则简洁明了,少则几条,多则几十条。具体作业人员只要把工作卡上属于自己的工作要求和措施掌握了,就可以规范作业,因此,现场的针对性特别强。&&&&上湾矿试点中制定了47个管理程序、36项管理制度,以及全矿的岗位标准和考核标准,使每个危险源都有对应的安全措施,具体操作人员对自己岗位的具体要求一目了然,大大增强了体系的可操作性。再加上各个环节的操作人员自始至终参与了危险源的辨识、管理流程的设计、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的制定,既是管理体系的设计者,又是管理体系的实践者,所以对现场可能出现的隐患、风险,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管控措施等应知应会的要求,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掌握。这样又从根本上解决了现场培训针对性不强和安全管理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问题。&&&&(三)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煤矿的安全管理&&&&体系总结出一整套解决煤矿安全生产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途径,密切结合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安全系统评价等管理要求,更清晰、更具体地明确了管理对象、管理程序、管理重点、管理措施和管理目标,形成了一套以风险预控为基础的闭环管理模式,所以适用于任何类型、任何条件下的矿井。&&&&对于不同矿井来讲,隐患的类型、数量和风险等级虽然不同,但是辨识风险的方法和管理理念完全相同。条件好的矿井隐患可能少一些,危险等级可能低一些,风险预控管理也就相对容易一些;条件差的矿井隐患多、危险等级高,采取的预防技术复杂,而只要全面实施这套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就能够解决当前煤矿安全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四)深化了安全质量标准化&&&&体系是在继承我国现有安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的一套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与当前煤炭行业深入开展的质量标准化建设紧密相关又有所不同。&&&&煤矿质量标准化通过量化的标准,系统地概括了煤矿安全生产对各环节各专业的工作要求,强调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目标化,是加强煤矿基层和基础工作的有效手段,对于改变事故多发、管理粗放、工作标准低下、环境脏乱差的现状,推动煤矿专项整治向纵深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则提供了一套适应我国煤矿特点的管理方法,其在吸收质量标准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风险辨识,强化流程管理、过程控制,突出了管理的超前性,使标准、措施更具有针对性,更利于落实,因此是对质量标准化的深化与提升,能推动质量标准化向更高的目标发展。&&&&(五)保证体系的持续改进&&&&为考核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运行效果,评价煤矿是否达到了体系总体要求,体系还建立了综合性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一是注重过程考核,不仅考核措施落实的效果,还考核是否建立了措施落实的流程和制度,确保危险源防控落到实处;二是注重动态考核,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做到持续改进;三是实施信息化管理,管理软件在评分时克服了人打分时的主观偏差,使评分更加客观公正;四是具有预警功能,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设备、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会自动形成预警信息,发出危险警告,直到有效处理为止。&&&&实践证明,风险预控管理从管理对象、管理职责、管理流程、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直至最终的管理目标,形成了一个闭环管理。煤炭企业通过实施风险预控管理,能够集中解决隐患排查不彻底、责任落实不到位、操作程序不清晰、管控重点不突出、管控措施不得力、现场培训不扎实等当前煤矿安全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从而建立一种有效的安全管理途径和长效管理机制。&&&&信息来源:劳动保护2008.09(责任编辑:袁辉)&&&&
Copyright& .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安全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10543号 客户服务电话:010-&& 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面风险管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