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困境博弈如何诠释

&&( 19:6:44)
最新励志故事
最新励志签名英语学习   
&&&&&&&&&&
&&&&&&&&&&
该问题被阅读过 941 次&&&
何谓“囚徒困境”?
标签:法律
moonlegend
十四级 总裁译翻天高级编辑630天前
据新华网报道,8月28日至29日,著名歌唱家之子李某某涉嫌强奸案在北京海淀法院进行不公开审理。在5名被告里,只有李某某是做无罪辩护。4名被告人的辩护人作有罪辩护(plead guilty),3名被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当庭道歉。有网友称李某某被引向“囚徒困境”。
英文中“囚徒困境”是prisoner's dilemma,指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经典的囚徒困境故事如下: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一人认罪并作证检控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若二人都保持沉默,则二人同样判监1年。若二人都互相检举,则二人同样判监8年。
成功抢到“沙发”,奖励10分!
十四级 总裁630天前
What is the delimma/troubled situation of the prisoner?
十四级 总裁630天前
我能翻得更好,我来补充 &
我来补充:
参考资料:
翻译:&(1个回答)
翻译:&(1个回答)
翻译:&(1个回答)
翻译:&(1个回答)蒲勇健教授生动诠释故事中的博弈论
作者:研究生院 研究生会&&
责任编辑:
阅读全文(0)
日(星期四)晚上7:30,研究生院308国际会议厅灯火辉煌,人潮涌动,“重庆大学2008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故事中的博弈论”在这里隆重举行。
日(星期四)晚上7:30,研究生院308国际会议厅灯火辉煌,人潮涌动。由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重庆大学研究生会承办的&重庆大学2008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故事中的博弈论&隆重举行。&蒲勇健教授,作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曾荣获&中国百名科技创新优秀青年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青年教师&、&重庆市科技创新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近10余年来在经济管理方面发表了220余篇论文、出版十余部学术专著,登上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博弈论与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并出版个人文集《大话张五常&52篇经济学随笔》,名列香港畅销书排行榜。是一位学富五车、博洽多闻,在学生中声名远播、平易近人的教授。
&蒲教授开篇即用三个故事引出博弈论。通过&三国&中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的故事,诠释关羽&一报还一报&的性格,说明这正是博弈论研究的前沿领域中,运用计算机模拟出的最优策略,也正是关羽在中国历史文化中享有崇高地位的原因---&一报还一报&的为人方式,成为一种图腾,影响着从古至今人们的行为。通过&田忌赛马&的故事,解释&决策论&的问题,即假定周围环境不变,决策者可以制定出最优策略。但这并非博弈论,因为博弈论的假定条件之一,即是决策双方具有相同理性。通过两个学生撒谎遭遇爆胎,希望考试延期,而老师却在考卷中设问&爆的是哪一个胎?&的故事,提出&聚点博弈&,即通过设定游戏规则,得到想要的结果,也称作机制设定。
& 蒲教授说,博弈论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进行预测。并将博弈论中的经典模型之一的&囚徒困境&用于解释&军备竞赛&、&价格战&等,说明现实生活中的&囚徒&比比皆是,很多事其实知道应该怎么做,可是往往做不到,个人的最优策略并非全社会的最优。而文凭也正是&信号博弈&的表现之一,即通过所持文凭证明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获取更好的发展。&蒲教授卓尔不群,满腹经纶的谈吐,时时激起会场同学们的阵阵掌声和开怀大笑。他从博弈论的起源谈到当今博弈论的前沿研究,从博弈论之父冯诺依曼谈到拥有传奇人生的纳什和他创立的纳什均衡。让同学们不禁惊叹原来博弈论离我们的生活是如此的接近,也许我们每一天的生活也正在上演一出精彩的&Game Theory&。三个小时是短暂的,可记载的却是充实的精神食粮,如此富有魅力和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博弈论&一课将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历久弥新!
&&&&&&网络编辑:&&
网络审核:&&
&&COPYRIGHT&&&&CQU&NEWS.&ALL&RIGHT&RESERVED.微信搜索 "mbalibnews"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神都无法解释——那些跨越世纪的难题?
  读一读接下来的10大难题,看看是不是能震惊小伙伴们。
  警方逮捕甲、乙两名嫌疑犯,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二人入罪。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分别和二人见面,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
  若一人认罪并作证检举对方(“背叛”对方),而对方保持沉默,此人将即时获释,沉默者将判监10年。
若二人都保持沉默(称互相“合作”),则二人同样判监半年。
若二人都互相检举(互相“背叛”),则二人同样判监2年。
  二人面对的情况一样,所以二人的思考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选择背叛。背叛是两种策略之中的支配性策略。因此,这场中唯一可能达到的,就是双方参与者都背叛对方,结果二人同样服刑2年。
  【分析】并不是每次个人的“理性选择”都能让最大化,也许会让你陷入一个“囚徒困境”。大量例子说明,在“囚徒困境”中,常常是先动手的一方会占一些优势。那么,“先下手为强”吧。
  假设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猪圈很长,一头有一踏板,另一头是的和食槽。猪每踩一下踏板,另一边就会有相当于10份的猪食进槽,但是踩踏板以后跑到食槽所付出的“”,加起来要消耗相当于2份的猪食。
  问题是踏板和食槽分置笼子的两端,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踩踏板的猪付出劳动跑到食槽的时候,坐享其成的另一头猪早已吃了不少。
  【分析】格局两头猪的选择:小猪踩踏板只能吃到一份,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4份。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小猪将选择“”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这是最好的选择。
  由于小猪有“等待”这个,大猪只剩下了两个选择:等待,一份也得不到;踩踏板得到4份。所以“等待”就变成了大猪的,当大猪知道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只好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在小中,学会如何“搭便车”是一个精明的最为基本的。在某些时候,如果能够等待,让其他大的首先开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寒冬瑞雪冻死了大部分害虫,春季温暖宜人适合早耕,播种的谷都是改良过的杂交品种。夏天的阳光都很充沛,秋天很干燥,丰收进展得很顺利,大部分农作物的产量和都有很大提升,琼斯一家喜上眉梢,期待着所有能卖个好价钱。但到了年底他们计算一年的时,发现大丰收的好年成反而降低了他们的收入。后来他们发现,几乎所有农民的收入也都比歉收时低。
  【分析】一方面,大丰收使增加,向右移动,下降;另一方面,小麦、玉米等基本粮食作物的缺乏,数量格变动反应很小,甚至没有反应。就是说,即使价格下降,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很少。这意味着好收成时农民整体反而下降,或不如收成不好的时期。这就是所谓的""。
  有一窝蜜蜂原本十分兴隆,每只蜜蜂都整吃大喝。后来一个哲人教导它们说,不能如此挥霍浪费,厉行节约。蜜蜂们听了哲人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迅速贯彻落实,个个争当节约模范。但结果出乎预料,整个蜂群从此迅速衰败下去,一蹶不振了。认为在中,勤俭节约对于个人或家庭来说是美德,然而对整个社会来说,节约意味着减少,迫使厂商削减产量,,从而减少了,最终减少了,造成,阻碍和产量、增加。
  【分析】是根据的推导出来的结论,它在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是存在的,是的。中或当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在,节约的悖论是不存在的。应该指出,这是因为在收入不成问题的基本理论前提下的现代社会,是制约,而不是生产限制消费。如果不消费或者降低消费就会使的运动停滞,随后又会引起对的停滞,最终导致生产的停滞。
  在中指出:没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能用它的却非常有限,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相反,钻石没有什么用处,但可以用它换来大量的货品。
  【分析】若不考虑上的其他因素,沙漠地区的水比钻石贵,或者是面的因素。水的数量非常大,且几乎随处可见(如果不考虑荒漠干旱地区);而钻石蕴藏在地表底下,且必须经过时间与适当的条件产生(不考虑人工钻石而单纯考虑自然钻石),非常的少。因而水供给大,而钻石供给少。即是中国俗谚中的:以稀为贵。
  如果一个有X根头发的人被称为秃子,那么,有X + 1根头发的人也是秃子。所以,(X + 1) + 1根头发的还是秃子。以此类推,无论你有几根头发都是秃子。
  【分析】显然,这个结论是错的。这种错误其实并不容易被清楚的点出来。因为,这是一种误植所造成的错误。简单的说,一个词汇的习惯用法被不当的放在另一个不同的结构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判定一个人是秃子与否不是用确定的头发数量衡量,而是一种大致上的。所以,秃子这个概念的结构不同于那种可以被清楚量化的概念的结构。所以,当我们要用一根一根去计较一个人是否是秃子时,就会产生问题。你可以责怪秃子的概念不够科学,你也可以责怪科学不适用于这类的概念。
  并不是所有的概念都可以被科学清楚的,日常生活概念的结构不同于科学概念的结构。但是这类问题不太容易被清楚点出来,因为我们很少去所谓的概念结构。
  法国、获得者作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对100人所设计的赌局,赌局A:100%的机会得到100万元;赌局B:10%的机会得到500万元,89%的机会得到100万元,1%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实验结果是绝大多数人选择A而不是B。然后阿莱使用新赌局对这些人继续进试,赌局C:11%的机会得到100万元,89%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赌局D:10%的机会得到500万元,90%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实验结果:绝大多数人选择D而非C,与第一次的结果矛盾。
  【分析】按照,选择A和C;而喜好者应该选择B和D。然而实验中的大多数人选择A和D。出现的原因是(),即人在时,对结果确定的现象过度重视。
  如果一个房间里有23个或23个以上的人,那么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相同的要大于50%。这就意味着在一个典型的小学班级(30人)中,存在两人生日相同的可能性更高。对于60或者更多的人,这种概率要大于99%。从这个数学事实与一般直觉相抵触的意义上,它才称得上是一个悖论。大多数人会认为,23人中有2人生日相同的概率应该远远小于50%。
  【分析】理解的关键在于领会相同生日的搭配可以是相当多的。如在前面所提到的例子,23个人可以产生种不同的搭配,而这每一种搭配都有成功相等的可能。从这样的角度看,在253种搭配中产生一对成功的也并不是那样的不可思议。
  A和B两人进行一场赌博。赌法是:由第三者计算A、B二君钱包里面的钱,钱少者可以赢走钱多者的钱。
  A对于这场赌博的想法为:若B君的钱比我少,我可能输掉我现有的钱。但若B君的钱比我多,我赢了,就会得到多于我现有的钱。我能够赢的钱比输的钱多,所以这场赌博对我有利。而B的想法也是如此。
  二人想法的都正确,但若认为二人的想法都正确,又将做出这场赌博对A、B二人都有利的错误结论。
  【分析】这场赌博对谁有利的考虑谁可以赢得这场赌博。而不是以“可以赢更多的钱”来判断。1、必须计算。2、“钱包里有多少钱”是很随机的。无法有一定的。而就算这样做了也还是很难确定有胜算的。
  假设你回到过去,在自己父亲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母杀死;因为你祖父母死了,就不会有你的父亲;没有了你的父亲,你就不会出生;你没出生,就没有人会把你祖父母杀死;若是没有人把你的祖父母杀死,你就会存在并回到过去且把你的祖父母杀死,于是矛盾出现了。
  【分析】祖父悖论是在一个“本来就虚幻”的“虚幻上”构造了一个猫捉老鼠的故事。因为时间的虚幻性和假性存在的基础上,再行建立一个完全没有实际意义的假设就显得更加没有意义。如果按照假设的时间存在的历史或顺序来说,时间与历史是不可分割的,在人们的错觉里,时间就是历史,历史就是由时间的流逝和经过而造就的。其实这个误区,就有可能导致人们的荒诞性频频发生。
【本文为原创,图片源自,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谢谢合作!】
请后发表评论,还没有帐号现在
其他同发布者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囚徒困境博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