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乘数乘数和现金漏损率

19中国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分析-第2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19中国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分析-2
中国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分析;直接的意义;第二节文献综述;货币乘数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一直吸引着众多学;一、法定准备金率与利率;一般认为,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最有“威力’’的;1Stauffer(2000),对1929年N1;张坤孟,祥赫(2008),运用2000年1月-2;利率包括再贴现率、贷款利率、存款利率等;particularlysignific
中国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分析直接的意义。相关研究对于整个货币体系中的货币当局如何选择与控制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如何根据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设定中间目标的大小,预估货币政策效果等等都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货币乘数模型以及结合中国的具体宏观经济状况以及金融体系,来研究中国货币乘数的变化情况以及探讨其可预测性。第二节文献综述货币乘数在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一直吸引着众多学者持续对它进行着大量的研究。随着金融的不断演进,金融衍生品的不断推陈出新,影响货币乘数之变量的数量、种类以及各自所起作用也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研究货币扩张过程,也就是研究货币乘数,始终是货币金融学者的一个重点。在相关研究中,部分学者选择其中的一些单个变量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进行分析,也有部分学者把诸多变量放到一起,来综合研究他们共同对货币乘数的影响。一、法定准备金率与利率一般认为,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最有“威力’’的武器,传统的货币乘数理论认为,货币乘数的微弱变化,都会带来货币乘数迅速而直接的反应。1Stauffer(2000),对1929年N1936年的美国大萧条进行了专门研究,发现平均准备金率从1929年8月起显著地提高,造成了货币乘数明显下降。他采用基本的货币乘数模型,研究发现准备金率的上升是1930年10月以前货币乘数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准备金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至少持续到了1931年。提高准备金率造成小银行的资金紧缺,借贷能力迅速下降,它是在银行恐慌开始和经济下行获得动力之前造成货币收缩的主要力量。张坤孟,祥赫(2008),运用2000年1月-2006年9月的月度数据,用协整、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IRF)、方差分解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对我国2000年以来的货币乘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调整对货币乘数,无论是买M1还是M2,影响都很小,频繁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主要目的不在于。实”,而更多在于。势”。利率包括再贴现率、贷款利率、存款利率等。郝志军,张增显(2008),通过对比中美差异,认为利率不应该是我国的货币政策常规工具,并且在目前的条件下也不会成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还应找出问题的关1RobertEStauffer(2000),TheERRincreasesofthefirstyearoftheGreatDepressionareparticularlysignificant.Theyhadthepotentialtobcamajorforcebehindmonetarycontractionbeforethebankpanicsstartedandthedownturngainedmomentum4中国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分析键所在(外汇占款),多种措施并举,防范经济大幅波动。二、货币乘数与基础货币有学者研究发现,中国的货币乘数与基础货币规模有反向运动的规律。胡援成(2000)根据有关数据可测出我国90年代以来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变动率情况,表1.1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的变动率资料来源:tee国金融年鉴》、tee国统计年鉴》将基础货币变动与货币乘数的变动进行对比,可发现一有趣现象,即货币乘数的变动与基础货币的变动方向正好相反,且货币乘数In2的变动幅度与基础货币的变动幅度大体相当,可以说近似于其倒影,我国90年代货币乘数的变动与基础货币变动方向正好相反,且货币乘数M2的变动幅度与基础货币的变动幅度大体相当,近似于其倒影。曹亚廷(2006),在研究调整后的基础货币对货币乘数影响时,通过对1990年至ilJ2006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无论是从长期还是从短期来看,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间确实存在稳定的反向关系。长期中,调整后的基础货币的1%的上升使得货币乘数Kl和K2分别下降0.6206%和0.2106%;短期中,基础货币每上升1%,使得K1和K2分别减少0.7850%和0.4841%,也就是说,1%的基础货币增长只能带来0.2150%和0.5159%的货币量Ml和M2的增长。总之,分析显示:每当基础货币发生变化时,货币乘数会在一定程度上从反方向抵消这种变化,从而使得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不如预期的多。5中国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分析三、电子货币与地下金融2Solomon(1997)在研究电子货币对货币总供给的影响时,认为应将电子货币的发行数量直接计入货币总量,这样就会使货币乘数显著增加。ChristopherFogelstromandAnnL.Owen(2004),通过对美国2001年银行客户资金情况的调查发现,电子货币发行主体的多元化,特别是私人部门大量发行货币将导致中央银行资产的减少,同时它将会影响到货币乘数和基础货币,从而阻碍中央银行控制货币政策的能力,中央银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加以关注。周光友(2006,2007)认为电子货币的发展降低了货币流通速度,对现金存在比较明显的替代作用,并且使现金漏损率k有明显下降趋势,因此现金漏损率与狭义货币乘数Ml和广义货币乘数M2呈负相关关系。王博含,曾令华(2006)调研认为,在2002年,全国民间金融的总量就已经超过10000亿元,相当于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他认为地下金融首先会造成基础货币的测控失实。因为资金在民间金融体系内周转,但却不受中央银行监管。其次,会使得实际的货币乘数不同于中央银行的测算值。因为民间金融不需要在中央银行保存准备金,也就是说民间金融部分的实际准备金率为零,这一点造成货币乘数可能偏大,但另一方面,地下金融的受众面毕竟有限,借与贷的不公开造成了这部分资本的使用渠道与正规金融系统的资本不一样,从这一点来说,一般会使货币乘数下降,综合起来对货币乘数造成的影响无法准确分析。四、分析更多因素与货币乘数的关系3ARGY(1965)年收集战后20年德国、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相关数据,从传统的货币乘数模型出发,得出结论:1,尽管系数取决于具体的体制条件,但是有充分的理由将收入和利率引入到货币供给函数中;2,引入收入和利率之后,通过函数得出的货币乘数会显著减少;3,凯恩斯关于货币供给处于货币当局有效控制的推测变得十分可疑,因为货币当局的政策工具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关系极不明显;4,政府的政策框架需要在基础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重新构建。4Zaki(1995)研究埃及通过货币乘数与基础货币的途径来控制货币供给是否可能。他收集从1952年到1993年埃及的基础货币、净外国资产、净政府债权、净私营部门债权,分别采用总量预测方法和成份预测方法来进行对比,发现在1952年到1993年间,采用总量分析法得到的预测结果让人满意。研究发现,政府2SolomonE(1997)V'mualMoney:UnderstandingthePowerandRisksofMoney'slIigh-SpeedJe岫meyinto.ElectronicSpace(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V.Argy,MONEYSUPPIYTHEORYAND1W匣MONEYMULTIPHER,mmralmEconomicP.apers,1965,June-I)ce4MokhlisY.Zaki,ForcastingtheMoneyMufifipfierandtheControlofMoneySupplyinEgypt,TheJournalofDevelopmentStudies,、,0132.No,1,October1995,pp97-1116中国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分析相关制度的突然和经常的改变将会减少货币乘数预测的准确性,比如利率的变化,会使货币乘数的原有趋势中断。让人有些意外的一个分析结果是:政府对于经济的比较强的介入,也只会使货币乘数相对于之前预测结果发生较小的偏差。5Petra(2001)调研了瑞士从1936年至U1995年的货币需求有关的年度数据(以M3为研究对象),对影响货币需求的诸多变量与货币需求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包括对价格、收入、债券利率、存款利率、美国一瑞士两国利差、GDP平减指数等等。测度了对于M3,收入对其的弹性为1.259,美国一瑞士两国利差对其的弹性为-0.221,同时也得出M3与国债利率正相关,与储蓄存款利率负相关的实证结果,这个结果对于M3的定义来说,与期望情形相符。对于其采用的研究模型,当运用GDP平价指数而不是CPI,如此可以引入单位收入弹性的研究来看,其采用的模型也符合货币数量学派的预测。Treadgold(2006),通过对斐济、加纳、牙买加、马来亚20世纪40年到60世纪的数据统计分析,发现货币局制并未导致通缩。作者继而调查了3个可能避免造成通缩的因素:收入流通速度的提高、基础货币的增加、在货币局制下什么因素只会作为国际收支盈余的结果而发生、什么因素使货币乘数提高。作者通过最小二乘法,发现下降的准备金年率导致了货币乘数增加。但是在加纳,下降的现金/货币供应量比例也对货币乘数的提高有正的作用,而与此同时,在另外三个国家,这一比例却和货币乘数变化方向存在反向关系。陈作章,贝政新和胡杰(2003)一文中,从银行部门以及非银行部门对现金、准备金和存款等金融资产选择方面对日本的货币乘数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一般金融理论认为,货币乘数主要由银行的准备金/存款比率决定,而能够控制存款准备金率和基础货币的日本银行也应该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但是由于日本央行实行的低利率甚至零利率,破坏了货币乘数与利率之间一一对应关系;1999年第一季度以后,银行增加了国债的运用,在零利率下日本银行大量供应资金并不是直接通过银行贷款进行信用供给,而是通过银行购买国债以增加财政赤字的方式增加货币供量,造成在货币供应量内部发生了存款向现金的替代性转移,使货币乘数下降。总之,90年代日本的家庭部门现金持有率上升对货币乘数下降的影响程度最大。杜世光,唐定在(2005),选取1994-2005第一季度中国货币乘数逐季资料。原始资料为历年逐季M0、M1、M2、T、R、D资料,选取现金比率c、超额准备率e、定期存款比率t、储蓄存款比率S,采用动态模拟的方式来研究这4个变量与货币乘数的关系。表明1998年以后货币乘数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改革:调低法定准备金率,放松对银行体系的管制。事实上,法定准备金率和利率无5Ocdach-Kdsten,Pctfa.2001.TheDemandforMoneyinSwitzerland1936-1995.SwissJournalofEconomicsandStatistics4:535-554.7,中国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分析论哪个发生变化,都会对经济环境造成冲击,产出增加总的效果是使货币乘数减小。但1998年以来,尽管利率下调,GDP保持快速增长,可是由于法定准备率的下调,货币乘数增加速度反而加快。这似乎表明我国法定准备金政策效果非常大,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央行(如加拿大、英国、瑞士、美国、澳大利亚等)都降低或取消了法定准备金率,零准备金率正成为一种趋势的情况下,我国1998年以后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却多达四次。6刘传哲,赵帆(2006),运用AQF检验统计和Engle―Granger两步检验法,得出结论为,对于货币乘数kl变化的影响:通货比率、总准备金率的变化与kl的变化呈负相关,活期存款比率的变化与k1的变化呈正相关。活期存款比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通货比率,最后是总准备金率。对于货币乘数k2变化的影响:通货比率、总准备金率的变化与k2的变化呈负相关,活期存款比率的变化与k2的变化呈正相关。活期存款比率的影响最大;然后依次是通货比率,总准备金率。第三节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及相关基本概念宏观经济中的诸多变量共同决定着货币乘数,因此本文在考察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以及决定过程中,纳入更多相关的经济变量,采用数学工具,并结合中国实际的经济、货币制度进行分析。一、研究的基本思路传统的货币乘数公式中的几个变量,比如通货比例,漏出率等都非直接变量,而是衍生变量,是由其他经济变量互相作用之后,采用其他变量计算统计而得出的值。本文试图通过收集尽可能多的能够直接观测的、有着现实经济意义的经济变量,比如GDP、财政支出、进出口、收入水平、价格水平、存贷款利率、外汇储备存量、汇率、使用外资额度、基础货币量存量等,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试图发现这些经济变量与货币乘数的关系。在分析过程中,逐步将一些与货币乘数关系不明显的变量剔出,力图在变量的数量与模型稳定性上取得合理平衡,希望籍此找到货币乘数与诸多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二、研究方法本文需要分析诸多宏观经济变量与货币乘数的关系,所以大致思路为尽可能将与货币乘数相关的变量和货币乘数一起,试图找到它们之间存在的稳定关系。‘刘传哲,赵帆,我国货币乘数的定量研究,‘统计与决策’2006年1月8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各类资格考试、高等教育、行业资料、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19中国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分析等内容。 
 中国货币乘数测算与分析实验报告_设计/艺术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中国货币乘数测算...一般的,决定和影响商业银行 er 大小的因素时期持有 er 的成 本和收益:当成本...  一,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及分析 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积,因此,只有对基础货 币和货币乘数进行详细的研究,才能准确把握货币...  综合上述分析说明,货币乘数的大小是由 k、t、e、rd、rt 等因素决定的。也就是说, 货币乘数受到银行、财政、企业、个人个人各自行为的影响。而货币供应量的另一...  中国人民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 D B、社会公众 D、都不是 对货币扩张影响最小...简要分析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货币乘数是用于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  而货币乘数 的大小又由以下四个因素决定: (1)法定...2.剑桥方程式是从___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 3.货币...3.作为新中国货币制度的开端,中国人民银行于 ___发行...  2. 乔顿分析模型中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是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货币乘数 的? 3. ...3、对这道开放型题目的解答(一种解答,仅供讨论):中国的货币供给具 有较强的...  2011 下研究生《金融统计与数据挖掘技术》实验项目 2: 中国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货币化率等指标的测算与分析一、 实验类型 验证型实验。本实验通过收集 2001 年...  一、货币供应量的决定因素及分析 在现代货币银行制度...货币供应量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之 积,因此,...可以说,近几年来,中央银行的资产结构中国内外 资产...  D.证券市场 E.期货市场 ) E、优惠利率 E.商业票据 B、中国进出口银行 C、...24、试根据乔顿货币乘数模型分析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 25、试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我国货币运行中的现金漏损率实证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百度知道搜索_货币乘数《货币银行学》各章习题参考答案(7-9)
《货币银行学》各章习题参考答案(7-9)
(张玉智版本)
一、名词解释
货币需求:是指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其收入和资产的一种需求。
货币流通规律: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理论,集中表现在其货币流通规律公式中,即:
。这一公式既表达了货币需要量的决定因素,即流通的商品量、价格水平和货币流通速度,货币需要量与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进而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货币需要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费雪方程式: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建立了著名的费雪方程式,即:
。该式表明,货币在一定时期内支付总额与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额一定相等。由于V取决于人们的支付习惯、信用的发达程度、运输与通讯条件以及其他社会因素,而T则取决于资本、劳动力以及自然资源的供给状况和生产技术水平等非经济因素,T和V不受货币量变动的影响。因此在费雪方程式中,货币数量决定着物价水平。
剑桥方程式:剑桥学派构建了剑桥方程式,即:
。剑桥方程式中的K不过就是费雪方程形式中V的倒数。一般而言,现金余额增加,货币流通速度就减慢;现金余额减少,货币流通速度就加快。
流动性偏好: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也常称为流动性偏好说。凯恩斯将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分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三种,相应地货币需求也分为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要和投机性需求三种。在通常情况下,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需的货币量与实际收入同方向变动;而用于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与利率反方向变动,因此实际货币需求不仅受实际收入的影响,而且也受利率的影响。凯恩斯得出结论:利率上升,货币需求下降,利率下降,货币需求上升。
恒久性收入:可以理解为一个人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所能获得的平均收入,即一个人过去、现在和未来收入的平均数。
基础货币:也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货币供给量中最核心和最根本的部分,等于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准备金之和。
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的现金以及从中央银行取得贷款、再贴现款而直接形成的存款,它是商业银行的最初存款。
派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通过资产业务(如贷款、贴现和投资等)派生出来的存款。
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间存在的倍数关系,称为货币乘数,它表示的是每
1元基础货币的变动所能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即:
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由经济的实际变量或客观因素所决定的货币需求相符合。
二、判断题
&、&、√、&、&
三、单项选择题
C、A 、B、B、C
四、多项选择题
ABCD、ABC、ABC、ABCD、BCD
五、问答题
1.简述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
(1)从宏观角度看,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全社会商品和劳务的总量;市场商品供求结构变化;价格水平;收入的分配结构;货币流通速度;信用制度的发达程度;人口数量、人口密集程度、产业结构、城乡关系及经济结构、社会分工、交通运输状况等客观因素。
(2)从微观角度看,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包括:收入水平;收入的分配结构;价格水平及其变动;利率和金融资产收益率;心理和习惯等因素。
2.简述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并比较异同。
现金交易数量说: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现金交易数量说,并建立了著名的费雪方程式,即:
。该式表明,货币在一定时期内支付总额与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额一定相等。由于V取决于人们的支付习惯、信用的发达程度、运输与通讯条件以及其他社会因素,而T则取决于资本、劳动力以及自然资源的供给状况和生产技术水平等非经济因素,T和V不受货币量变动的影响。因此在费雪方程式中,货币数量决定着物价水平。
剑桥方程式:剑桥学派提出现金余额数量说,并构建了剑桥方程式,即:
。剑桥方程式中的K不过就是费雪方程形式中V的倒数。一般而言,现金余额增加,货币流通速度就减慢;现金余额减少,货币流通速度就加快。
现金余额数量说是从货币需求函数出发推导出货币数量论,而现金交易数量说是从货币数量论出发推导出货币需求函数。现金交易数量说着重于流量分析,而现金余额数量说着重于存量分析。从理论分析的角度看,现金余额数量说的流量分析方法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
3.举例说明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派生过程。
为了便于说明商业银行体系是如何创造信用的,可以作这样的假定: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及多家商业银行构成;每家商业银行只保留法定存款准备金,而不持有超额准备金,其余部分全部贷出;公众收入的一切款项均存入银行,而不提取现金;法定准备金率为20%。
假设甲企业向中央银行出售价值10
000元的国债,收到中央银行10
000元的支票,甲企业委托A银行收款,此时A银行增加原始存款10
000元,按 20%提留
2 000元法定准备金后,将其余的
000元全部贷给乙企业,乙企业用于支付丙企业货款,丙企业将收入的货款存入B银行,该行增加存款8 000元,按20%提留1
600元的法定准备金后,将其余的6
400元全部贷给丁企业,如此循环下去的过程就是派生存款的创造过程。
表示原始存款的初始增加额(上例中是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投放额);经过商业银行系统扩张以后,存款总额增加
(等于基础货币增加引起的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之和);以 表示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比率,
。其中由商业银行贷款转化的派生存款为40 000元。
4.影响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完全取决于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控制信用的需要。当中央银行要增加货币供给时,就会降低法定存款准备率;反之,则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
(2)超额准备金比率。商业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比率e上升会降低银行体系的存款创造能力,从而降低货币乘数;反之,则会提高货币乘数。
(3)现金漏损率。现金漏损率提高,即货币乘数与现金漏损率k成反向变动关系。影响k的因素主要有公众的流动性偏好程度、公众持有通货的机会成本等因素。
(4)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的比率。如果其他因素不变,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的比率t上升,货币乘数下降;反之,货币乘数上升。
5.试述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之间的关系。
市场供求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统一,但货币均衡仅是指货币市场的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相互作用而言的。货币均衡与货币均衡基础上的市场均衡的关系可以用图简要表示出来,主要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市场供给决定货币需求。市场供给决定了一定时期货币市场上的货币需求。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任何商品、服务都需要用货币来度量其价值并通过与货币的交换而实现其价值,有多大规模的市场供给必然决定了与此相对应的对货币量的需求。
(2)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货币的需求决定货币的供给,这是因为货币需求是货币供给的基础,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大体一致,以实现货币均衡。
(3)货币供给决定市场需求。就市场需求而言,货币市场上的货币供给形成了对市场上的商品、服务需求。其原因是因为任何需求都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只有通过货币的支付,需求才能得到实现。因此,在货币流通速度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一定时期的货币供给量也就相应地决定了当期的市场需求水平。
(4)市场需求刺激市场供给。市场需求保证了市场供给的有效性,只有有需求的供给才是有意义的供给,因此,市场需求要与供给保持平衡,这不仅是货币均衡的物质保证,也是市场均衡的出发点和归宿。
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有着紧密的联系,货币均衡有助于市场均衡的实现。但是,二者之间又有明显的区别,即货币均衡并不必然意味着市场均衡。原因在于:市场需求是以货币为载体,但并非所有的货币供给都构成市场需求;市场供给要求货币使之实现,或使之出清,因此提出对货币的需求,但这方面的货币需求也并非对货币需求的全部。
一、名词解释
货币政策: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等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措施的总和。狭义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货币政策目标:是一国货币当局(一般为中央银行)采取调节货币和信用的措施所要达到的目的。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规定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改变金融机构的准备金数量和货币扩张乘数,从而达到控制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再贴现政策: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称之为再贴现。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政策影响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借以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的数量,达到调节社会资金供求的目的。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主要是买卖政府证券)用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如何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最终实现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
货币政策效应:就是指货币供应量变动能够引起总需求和总收入水平的变化程度。
货币政策时滞:任何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即称为时滞。货币政策时滞按发生源和性质分类,可以分为内在时滞和外在时滞两大类。
二、判断题
&、&、&、√、&
三、单项选择题
B、B、C、B、D
四、多项选择题
BC、BCD、ABC、AB、ACD
五、问答题
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上述货币政策所追求的四个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两者是正相关的:经济增长,就业增加;经济下滑,则失业增加。但除此之外,各目标之间都有矛盾。主要冲突有:
(1)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冲突。降低失业率与稳定物价不能并行,要实现充分就业就要牺牲一定程度的物价稳定。为了维持物价稳定.就必须以提高失业率为代价,一个国家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得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税率,增加政府支出,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而总需求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如果要稳定物价,就会抑制社会总需求的增长,而社会总需求的减缩则必然导致失业率的提高。这样,货币政策在稳定物价与允分就业之间就陷入两者不能兼顾的境地。
(2)稳定物价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一般地,若国内物价上涨,使外国商品的价格相对降低,将导致本国输出减少,输入增加,国际收支恶化;若本国维持物价稳定,而外国发生通货膨胀,则本国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则会发生贸易顺差。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冲突。在正常情况下,随着国内经济的增长,国民收入增加以及支付能力的增强,通常会增加对进口品的需要,此时,如果出口贸易不能随进口贸易的增加而增加,就会使贸易收支情况恶化,发生大量的贸易逆差。尽管有时出于经济繁荣而吸收若干外国资本,这种外资的注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贸易逆差造成的国际收支平衡,但并不一定就能确保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目标能够同时达到。
(4)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的冲突。在货币流通速度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货币供给的数量若偏多,势必刺激物价上涨。因此,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经济增长需要有货币的超前供给,超前的货币供给量可能带来物价的上涨与币值的下跌,进而造成经济增长与稳定币值两者的冲突。
2.中央银行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调控的常规手段,它主要是调节货币供应总量、信用量和一般利率水平,它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再贴现机制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运用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规定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以改变金融机构的准备金数量和货币扩张乘数,从而达到控制金融机构的信用创造能力和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所作的票据转让,称之为再贴现,它是商业银行获取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就调整再贴现率而言,其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影响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借以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的数量,达到调节社会资金供求的目的;二是产生告示的效果,以影响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大众的预期。公众—般把再贴现率的提高解释为中央银行准备紧缩信贷,这可能使某些贷款人预期未来利率上涨而减少其放款;再贴现率降低预示着较松动的金融政策和降低利率,可能使贷款人产生立即增加其贷款的意愿。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主要是买卖政府证券)用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当金融市场上资金短缺时,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买进有价证券,这相当于向社会投入一笔基础货币,从而会增加货币供应量;相反,当金融市场上货币过多时,中央银行就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卖出有价证券以达到回笼货币,收缩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3.公开市场业务有哪些优点?
公开市场操作相对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有一些优势。这些优势包括对准备金和基础货币产生影响的精确性、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变化的主动性完全掌握在中央银行手中。
(1)精确性。公开市场操作使中央银行能够对总的银行准备金和基础货币进行有力而准确的控制,尤其是计算出这些数字的周或月平均值时更是这样。
(2)灵活性。中央银行每天都在公开向场买卖大量的政府债券,对中央银行来说.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改变货币政策的基调,甚至完全调转方向都是很容易的。再贴现率和准备金比率的变化就不能产生这种效果,再贴现率和准备金比率工具在短期内不很灵活,一般地,准备金比率多年才改变一次,再贴现率的调整相对频繁一些,通常每年两三次。相反,中央银行每天都进行巨额的政府债券交易。
(3)主动性。如果中央银行要通过准备金、基础货币或超额准备金等变量来影响经济活动,那么这些变量的变化一定源于中央银行的政策决策.而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就是说,改变准备金的主动权留在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也是这样主动进行操作的。
4.什么是货币政策时滞?它由哪些部分组成?
任何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即称为时滞。货币政策时滞按发生源和性质分类,可以分为内在时滞和外在时滞两大类。
内部时滞是是指中央银行从制定政策到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内部时滞又可以细分为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两段。所谓认识时滞是指从确实有实行某种政策的需要,到货币当局认识到存在这种需要所耗费的时间距离。所谓决策时滞是指从认识到需要改变政策,到提出一种新的政策所需耗费的时间。内部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对经济形势变化和发展的敏感程度、预测能力,以及中央银行制订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如果在经济衰退发生之前或通货膨胀明显暴露之前,中央银行就采取扩张的或紧缩的货币政策,则内部时滞就不存在。
外部时滞是指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这一政策对经济过程发生作用所需要的时间距离。外部时滞可细分为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两个阶段。所谓操作时滞,是指从调整政策工具到其对中介指标发生作用所需要的时间距离。这段时滞的存在,是因为在实施货币政策过程中,无论何种货币政策工具,都要通过影响中介指标才能起作用。所谓市场时滞,是指从中介指标发生反应到其对最终目标产生作用所需要的时间距离;这是因为企业部门对中介指标的变动的反应有一个滞后过程,而且投资或消费的实现也有一个滞后过程。
与外部时滞不同,内部时滞的长短与中央银行能否正确预测,能否提前行动高度相关,而这又与决策人员的素质、中央银行权力的大小以及经济体制的制约程度等问题紧密联系。而外部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政策的操作力度和金融部门、企业部门对政策工具的反应大小,它是一个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复杂变量。因此中央银行对外部时滞很难进行实质性的控制。
5.简述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主要因素。
所谓货币政策效应,就是指货币供应量变动能够引起总需求和总收入水平的变化程度。这种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货币政策的时滞、货币流通速度、微观主体的心理预期、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以及政策性经济周期等因素。
货币政策的时滞。任何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即称为时滞。货币政策时滞按发生源和性质分类,可以分为内在时滞和外在时滞两大类。
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另一主要限制因素是货币流通速度。对于货币流通速度一个相当小的变动,如果政策制订者未能预料到或在估算这个变动幅度时出现小的差错,都可能使货币政策效果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可能使本来正确的政策走向反面。
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微观主体的预期。当一项货币政策提出时,各种微观经济主体,会根据获得的各种信息预测政策的影响方向和力度、进而很快地作出反应。微观主体广泛实施的对策,将抵消货币当局推出的政策所应发挥的作用,使政策可能归于无效。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般说来,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比较有效,经济不景气时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效果比较好。
除以上经济因素起作用以外,一些政治性经济周期因素和政治性因素也会对货币政策效果产生影响。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一、名词解释
通货膨胀:由于货币供应过多,超过流通中对货币的客观需要量,而引起货币贬值,一般物价水平采取不同形式(公开或变相)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
需求拉上说:主要从需求的角度来寻求通货膨胀的根源。其基本要点是:假定在生产量或生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需求的变动,使得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过多的需求拉动了价格水平的上涨。
成本推进说:从供给或成本方面分析通货膨胀形成机理的假说,认为,由供给因素变动形成的通货膨胀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是工会力量对工资提高的要求;二是垄断行业中企业为追求利润制定的垄断价格。
通货紧缩指的是社会价格总水平即商品和劳务价格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过程。
二、判断题
&、√、&、&、&
三、单项选择题
D、A、B、C、A
四、多项选择题
ACD、AD、AD、 ABD、ABCD
五、问答题
1.如何度量通货膨胀?
(1)物价指数。物价指数是目前各国度量通货膨胀程度的主要指标,主要采用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批发物价指数。
(2)生活费用指数。生活费用指数一般指家庭生活费用指数。生活费用不仅包括社会商品零售额,还包括一些大宗生活消费,如住房、汽车等消费,以及教育、养老和其他劳务费用支出。
(3)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指按照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对按照固定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反映全部生产资料、消费品和劳务费用的价格变动程度。
(4)货币供给增长率减去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在假设每单位的GNP占用的货币量不变的情况下,一旦名义货币量的增长超过实际需要的货币量的增长,就会产生通货膨胀,从而通货膨胀率可以用两者之差来表示。
(5)核心通货膨胀。是指剔除暂时性因素影响的潜在通货膨胀,用于反映价格变动的一般趋势。扣除项目通常包括食品、能源、间接税、住房抵押贷款成本等,最常见的是食品和能源。
2.简述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1)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在通货膨胀时期,如果名义工资增长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则实际工资水平下降。依靠固定工资生活的人和收取固定利息的债权人、收取固定租金的出租人等拥有相对固定名义收入的阶层在通货膨胀中利益受到损害,实际收入减少。相反,固定利息的债务人会从中受益。
(2)通货膨胀的财富分配效应。在通货膨胀中,实物资产的货币价值通常会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同向变动。而金融资产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可能导致其价格大幅波动。通常情况下,通货膨胀发生时,净货币债权人的财富会减少,而净货币债务人的财富会相应增加,从而出现财富的再分配。
(3)通货膨胀的资源配置效应。通货膨胀时期,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紊乱,运作效率降低,以致总产出减少,国民生活水平下降。
(4)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效应。促进论认为,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具有正的产出效应,其思路是: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有效需求不足、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状态,这样,政府通过增加预算赤字、扩张财政支出、提高货币供应量而实施的通货膨胀政策,就可以刺激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会损害经济增长,具有负的产出效应。其思路是:持续的通货膨胀会降低效率从而阻碍经济增长。中性论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没有任何影响,两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其思路是:由于公众预期,在一定时期内他们会对物价上涨做出合理的行为调整,因此,通货膨胀各种效应的作用将会相互抵消。从长期来看,产出和经济增长则是由一系列实际因素如生产技术、产业结构等决定的,货币只影响价格总水平。
2.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1)货币政策。紧缩银根是医治通货膨胀的必然选择和首选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提高再贴现率;在公升市场上出售有价证券等。
(2)财政政策。为了治理由于总需求扩张而引起的通货膨胀,政府必须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以减轻财政赤字对货币发行的压力。紧缩性财政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提高税率、削减政府支出。
(3)收入政策。政府在通货膨胀期间强行限制货币收入水平和控制物价水平以治理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收入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强制性工资、物价管制;指导性收入政策;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调节;收入指数化政策。
(4)供给政策。供给政策的主要内容有:增加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以适应消费者的购买需求,缩小供求缺口;改善商品和劳务的供应结构,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解决供求结构不平衡的问题。
(5)结构调整政策。结构调整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税收结构政策和公共支出结构政策,前者指在税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调节各种税率及施行范围。后者指在财政支出总量前提下,调节政府支出项目及其数额。结构调整的货币政策包括利息率结构调整和信贷结构调整,主要是通过各种利率差的调整及各种信贷数额和条件的变动来影响存贷款的结构与总额,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如何看待中国改革开放后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
在3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曾经出现过四次通货膨胀。第一次通货膨胀出现在1980年;第二次通货膨胀出现在1985年;第三次通货膨胀出现在1988~1989年;第四次通货膨胀出现在1993~1995年。
在3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也就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完全避免通货膨胀是很困难的、原因是:①中国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在货币化的条件下,发展速度就是货币推动。没有货币增长就没有经济增长。②价格改革引起总成本的提高,导致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是很难避免的。③消费膨胀很难控制。④企业改革滞后所导致的通货膨胀。⑤产业结构不合理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不协调导致结构失衡。⑥劳动力因素所导致的通货膨胀。⑦国际化过程中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在国外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进口产品价格上升,带动整个价格提高。此外,中国进出口份额不断增加,导致贸易顺差增加,外汇储备增加。外汇和外资流入最终对基础货币产生影响,即中央银行为了消化外汇和外资,必须增加基础货币的供给。
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治理通货膨胀的经验。①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中心,是治理“转轨型”通货膨胀的根本途径。②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尤其要花大力气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③以实行中性货币政策为宜,中性货币政策是适当地放宽一些货币供应量,更重要的是要调整信贷结构,支持基础产业和瓶颈产业。④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⑤加快市场体系的建设。⑥加速经济国际化进程。
5.通货紧缩有哪些正负面效应?
(1)通货紧缩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物价普遍的、持续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表现在:通货紧缩导致和加速经济衰退;通货紧缩可能会引发银行危机;通货紧缩会引起负财富效应
(2)通货紧缩对经济社会的正面效应。在经济增长率不断上升时伴随着轻度的通货紧缩,意味着人们手中单位货币购买力的不断升值,从而对全体社会成员来说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受益。一般地,下列情况下的通货紧缩是有利于经济的稳健发展的:一是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为占领和扩大市场份额所进行的价格战,一方面使平均价格趋于降低,另一方面又成为促进企业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二是由技术进步、设备更新、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而形成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单位产品成本的下降,也构成了商品价格持续下降的源泉。三是在全球化、一体化的开放经济条件下,通货紧缩会在国家之间传递,虽然在短期内对本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一些不利影响,但长期却能促使本国企业加快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提高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乘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