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转本月结转已销产品成本本 是什么意思

结转本月应付水电费7000,其中甲产品耗用4000,乙产品耗用3000。编制会计分录! 结转是什么意思啊?谢谢!_百度知道
结转本月应付水电费7000,其中甲产品耗用4000,乙产品耗用3000。编制会计分录! 结转是什么意思啊?谢谢!
提问者采纳
会计分录:借:制造费用
7000贷:生产成本
7000月末结转:
借:产成品--甲
产成品--乙
3000贷:生产成本
7000想必应该知道结转是什么意思了。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会计分录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发生时:借:制造费用—水电费
贷:银行存款
7000结转制造费用: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生产成本—乙产品
贷:制造费用—水电费
导师十大十大的创新创效小吃小吃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结转的账务处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135页免费77页免费3页免费3页免费6页免费 4页免费4页免费2页免费2页免费3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6页1下载券2页免费1页1下载券3页免费6页1下载券
结转的账务处理|结​转​的​账​务​处​理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28.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完工产品成本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完工产品成本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完工产品成本(制造成本),会计学术语,是指产品已全部完工时计入该种产品的总额。完工包括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之间的分配、完工产品成本的核算和完工产品成本结转的核算。
(一)在完工产品和之间的分配
通过上述各项的归集和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在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已经集中反映在“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及其明细账的借方,这些费用都是当月发生的产品的费用,并不是当月完工的成本。要计算出当月,还要将当月发生的,加上月初成本,然后再将其在当月完工产品和月末之间进行分配,以求得当月。
当月发生的和月初、月末及当月完工四项费用的关系可用下列公式表达:
月初成本+当月发生=当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成本
月初成本+当月发生-月末成本=当月完工产品成本
由于公式中前两项是已知数,所以,在完工产品与月末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有两类:一是将前两项之和按一定比例在后两项之间进行分配,从而求得完工产品与月末的成本;二是先确定月末成本,再计算求得完工产品的成本。但无论采用哪一类方法,都必须取得在产品数量的核算资料。
在完工产品与之间的分配,在工作中是一个重要而又比较复杂的问题。企业应当根据在产品数量的多少、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的大小、各项费用比重的大小,以及基础的好坏等具体条件,选择既合理又简便的分配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六种:
1.不计算在产品(即在产品成本为零)
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的情况。算不算在产品成本对完工产品成本影响不大,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可以不计算在产品成本,即在产品成本是零。当月发生的产品就是完工产品的成本。
2.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很小,或者在产品数量虽大但各月之间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月初、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对完工产品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为简化核算工作,各月在产品成本可以固定按年初数计算。采用这种方法,某种产品当月发生的就是当月完工产品的成本。年终时,根据实地盘点的在产品数量,重新调整计算在产品成本,以避免在产品成本与实际出入过大,影响的正确性。
3.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费用计算
这种方法是成本按所耗用的费用计算,其他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成本负担。这种方法适合于原材料费用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且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就全部投入的情况下使用。为了简化核算工作,月末可以只计算费用,其他费用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所谓,是指在产品按其完工程度折合成完工产品的产量。比如,在产品10件,平均完工40%,则约当于完工产品4件。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就是将月末结存的在产品,按其完工程度折合成,然后再将产品应负担的全部,按完工产品产量和在产品的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产品=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月初成本+当月发生)/(产成品+月末在产品)
产成品成本=×产成品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
[例]某产品当月完工26件,10件,平均完工程度为40%,发生共3000元。分配结果如下:
分配率=×40%)=100(元/件)
完工产品成本=26×100=2600(元)
成本=10×40%×100=400(元)
采用这种方法,道理不难理解,问题在于完工程度的确定比较复杂。一般是根据月末的数量,用技术测定或其他方法,计算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例如,在具备产品工时定额的条件下,可按每道工序累计单位工时定额除以单位产品工时定额计算求得。因为存在于各工序内部的加工程度不同,有的正在加工之中,有的已加工完毕,有的还尚未加工,为了简化核算,所以在计算各工序内在产品完工程度时,按平均完工50%计算。
例:丙产品单位工时定额50小时,经两道工序制成。各工序单位工时定额为:第一道工序20小时,第二道工序30小时。在产品完工程度计算结果如下:
第一道工序:20×50%/50×100%=20%
第二道工序:(20+30×50%)/50×100%=70%
有了各工序完工程度和各工序在产品盘存数量,即可求得在产品的。各工序产品的完工程度可事先制定,产品工时定额不变时可长期使用。如果各工序数量和单位工时定额都相差不多,在产品的完工程度也可按50%计算。
应当指出,在很多加工生产中,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这时,无论完工程度如何,都应和完工产品同样负担材料费用,因而不需计算在产品的。如果是随着生产过程陆续投入的,则应按照各工序投入的材料费用在全部材料费用中所占的比例计算的约当产量。
例:假如甲产品当月完工产品产量600件,100件,完工程度按平均50%计算;在开始时一次投入,其他费用按比例分配。甲产品当月月初和当月耗用费用共计70700元,费用38558元,燃料85475元,29250元。
甲产品各项费用的分配计算如下:
因为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所以按完工产品和的数量作比例分配,不必计算。
(1)直接材料费的计算:
完工产品负担的直接材料费=70)×600=60600(元)
负担的直接材料费=70)×100=10100(元)
、燃料和动力费、均按约当产量作比例分配,100件折合约当产量50件(100×50%)。
(2)的计算:
完工产品负担的费用=3)×600=35592(元)
在产品负担的费用=3)×50=2966(元)
(3)燃料和动力费的计算:
完工产品负担的燃料和动力费=8)×600=78900(元)
负担的燃料和动力费=8)×50=6575(元)
(4)的计算:
完工产品负担的=2)×600=27000(元)
在产品负担的=2)×50=2250(元)
通过以上按分配计算的结果,可以汇总甲产品完工产品成本和成本。
甲产品当月完工产品成本=+=202092(元)
甲产品当月成本=+891(元)
根据甲产品完工产品编制完工产品入库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产成品 202092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202092
5.在产品成本按计算法
这种方法是事先经过调查研究、技术测定或按定额资料,对各个加工阶段上的,直接确定一个定额,月终根据在产品数量,分别乘以各项定额单位成本,即可计算出月末在产品的。将月初成本加上当月发生,减去月末在产品的,就可算出产成品的了。产成品除以产成品,即为产成品。这种方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月末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定额
产成品=(月初成本+当月发生)-月末在产品成本
产成品=产成品/产成品
6.按定额比例分配完工产品和月末成本的方法()
如果各月末数量变动较大,但制定了比较准确的,生产费用可以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用定额消耗量或定额费用作比例分配。通常材料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而其他费用按定额比例分配。
计算公式如下(以按比例分配为例):
率=(月初实际材料成本+当月投入的实际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率
月末应分配的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率
工资()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工资(费用)+当月投入的实际工资(费用)]/(完工产品定额+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工资()=完工产品定额×工资(费用)分配率
月末应分配的工资()=月末在产品定额×工资(费用)分配率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划清各种费用界限,即经过分类、归集和分配,其中应计入当月各种产品成本的各项费用,按照成本项目直接计入或分配计入了各种产品的成本;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又经过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从而求得月末在产品的成本和完工产品的成本。
企业的完工产品包括、自制材料及自制工具、模型等,以及为生产的专用设备和提供的修理劳务等。当月完工产品的成本应从“生产成本”科目的转入有关科目:其中完工入库的的成本,转入“产成品”科目的;完工自制材料、工具、模型等的成本,转入“”等科目的借方;为企业提供的劳务费用,月末不论是否完工,都应将其转入“在建工程”科目的借方。生产成本——“科目月末,就是基本生产车间的成本。生产完成了在各产品之间以及在完工产品和月末之间横向与纵向的分配和归集之后,完工产品的单位成本已计算出来,可据以结转入库完工产品成本。
工业企业的完工产品,包括、自制材料、工具和模具等。
完工产品经仓库验收入库以后,其成本应从“”科目和各种产品成本的转入到各有关科目的,其中:完工入库产成品的成本,应转入“产成品”科目;完工自制材料、工具、模具等的成本,应分别转入“”和“”等科目。”
“”的月末,就是基本生产在产品的成本,也就是占用在中的生产资金,应与所属各种产品成本中月末在产品成本之和核对相符。
本章涉及的名词:
在产品 不计在产品成本法 在产品按年初数固定计算法 在产品按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约当产量 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定额比例法 完工产品
判断正误:
1、在清查中发产品和毁损时,应借记“”科目,贷记“——待处理损溢”科目。
2、经过批准,对进行处理时,应借记“——待处理损溢”科目,贷记“”科目。
3、在处理在产品和毁损时,一律应借记“”科目,贷记“——待处理损溢”科目。
4、各月末的数量变化不大的产品,可以不计算月末在产品成本。
5、采用按年初数固定计算在产品时,某种产品当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就是当月完工产品的成本。
6、适用于月末在产品数量较小、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化也较小、产品成本中原材料和工资等其他费用比重相差不多的产品。
7、适用于工资、等的分配,不适用于原材料费用的分配。
8、某工序完工率=本工序工时定额+前面各工序工时定额之和×50%/产品工时定额
9、根据月初费用、当月和月末在产品费用的资料,完工产品费用=月初在产品费用+当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费用
10、采用约当产量比例法,测定完工程度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平均计算完工率;另一种是各工序分别测算完工率。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95|回复: 1
月末结转流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关注中国会计网
微信号:mycanet
非常实用的月末结转流程  结转,或期末结转,指期末结账时将某一账户的余额或差额转入另一账户。这里涉及两个账户,前者是转出账户,后者是转入账户,一般而言,结转后,转出账户将没有余额。
  所谓“结转”,是会计工作中重要的具体业务,通常它是把一个会计的发生额和余额转移到该科目或另一个会计科目的做法,这个做法叫结转。结转的目的大体由四个:其一是为了结出本会计科目的余额;其二是为了计算本报告期的成本;三是为了计算当期的损益和利润的实现情况;其四是为了保持会计工作的连续性,一定要把本会计年度末的余额转到下个会计年度。 5 Q5 [# F/ i% U9 k) W+ D3 z4 H
  下面分别举例说明之:首先为了结出余额,如对存货“产成品”会计科目,要结转本月的生产成本即注销已销产品的成本,目的就是求出产成品的当前余额;其次,为了计算本期的成本,需要结转的成本费用类的科目很多,诸如制造费用、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都要接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再次,为了计算利润,要把当期的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科目的发生额都要接转到本年利润科目;最后,要在会计年度末把所有会计科目的余额结转到下个会计年度。9 r. ?5 W( [$ W: W' u
  另外市场销售方面有结转项目一说,指的是上一年度的项目转计入本年度销售的项目。/ i2 u0 {0 x" @8 C% A
  月末结转的分录
  1,结转本月领用的原辅材料,&&D' s' u- E8 l: u3 x
  借:生产成本(主要材料)5 q' r/ p/ c, U6 W9 @
  借:制造费用(辅助材料) ,
  贷:原材料
  2,结转本月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 Q) S- u& G% |4 g& \
  贷:制造费用
  3,结转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4,结转本月销售产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9 ~9 S' t5 T! ^9 k( ^
  5,结转损益(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2 L- i: l3 c&&O9 }. ?' S: ^' S
  6,结转损益(费用)+ w0 R3 d& D3 U&&U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贷:其他业务支出1 e: e& @6 s& @8 g9 {: w
  贷:管理费用
  贷:营业费用
  贷:财务费用等等
  7.“应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都是“应交税金”科目下的二级科目。
  一、无论是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增票预缴增值税还是增值税的纳税期限核定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的,预缴税款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存款
  月末本月应交税金大于预缴税金,余额部分 6 [: H/ c: Z) p: Z$ l8 @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 , y6 Q0 g7 x* v: P3 g& ^
  月末终了后10日内7 R; l" T7 q. @( Y; P7 T: E
  借: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 u. S. [; M" z/ g/ l
  月末本月应交税金小于预缴税金,余额部分
  借: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 " R9 d5 w! u2 n! K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X+ L9 R2 h- j
  多交增值税由以后月份实现的增值税抵减。
  二、增值税的纳税期限核定为一个月的,不需要预交税款,月末结帐时如果“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为借方余额就为“留抵税金”不需要做帐务处理;如果为贷方余额,余额部分就为当月应缴增值税,会计处理为: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 * _4 {. T0 r% q1 b0 W" U7 }
  月末终了后10日内
  借: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5 p* W1 ?5 H* y, U% w$ d
  利润分配的帐务处理
  结转本年未分配的净利润: &&[; }; c&&e&&s/ |$ M% N% a
  借:本年利润/ k6 C" Q, Y0 v+ O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计提公积金和公益金(分别按10%和5%计提)' @4 K# S0 _# t, A4 p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 {' J1 V2 U9 O0 t, b9 o
  —提取公益金 7 d6 U+ R6 l8 l9 _6 S
  同时结转盈余公积和公益金 ) P$ B1 l3 z3 {7 s
  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提取公益金
  贷:盈余公积金&&
  公益金
关于月末结转的几点补充 月末结转的问题之前笔者已经通过《会计月末结转歌》完整的阐述过了,在这里有几点补充加以说明: 会计月末结转的第一步结转制造费用入成本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含义为将间接费用转入直接费用,在这里制造费用的数字从何而来,先来分析制造费用是如何产生的,制造费用可以是车间非生产领料,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车间的折旧,车间需共同承担的水电费,车间的维修费等车间共同承担的费用, 借:制造费用——维修费 贷: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借:制造费用——工资 & &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 && && && && && &——福利费 借:制造费用——折旧费& &&&贷:累计折旧 借:制造费用——机物料& &&&贷:原材料& && && &周转材料 借:制造费用——水电费 & & 贷:银行存款(支付的水电费)& && && &应付账款——水电局 借:制造费用——办公费 贷: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 借:制造费用——其他 贷:预付账款 待摊费用(07年改革后已取消) 以上的这些制造费用数据汇总可以来源于账本的制造费用帐页,也可来自于制造费用的“T”型账户。 会计月末结转的第二步结转生产成本入库存商品,分录为: 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 含义为计算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成本只要分为三大类,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可查找分录: 借:生产成本——产品/直接材料 贷:原材料& &&&周转材料 & & 银行存款(支付的水电费)& &&&应付账款——水电局 借:生产成本——产品/直接人工& &&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 && && && && && && &——福利费 以及上一步结转的制造费用分录: 借:生产成本——产品/制造费用 贷:制造费用 以上的这些生产成本数据汇总可以来源于账本的生产成本帐页,也可来自于生产成本的“T”型账户。在这里要注意,在填写生产成本的帐页时,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的分类不可填写错误。 会计月末结转的第三步结转销售产品成本,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 &含义为计算销售产品的成本,产品出库的一般计价方法有四种: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法(后进先出法在07年会计改革中已经取消),最常用的是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此法比较简单。 月末加权平均成本=(期初存货结存金额+本期购入存货金额)/(起初存货结存数量+本期购入存货数量)
关于结转增值税的一点说明: 应交税费——增值税,一般在实务中会下设进项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和转出未交增值税四个明细,他们之间的关系为: 转出未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进项税额 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没有转出未交增值税,那么就不能一次得出本月应该缴纳的增值税额,所以设置了转出未交增值税,本着有借必有贷的原则,与之相对应的设置了一个科目: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从而分录为: 借:应交税费——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所以本月应该交纳多少增值税就可以从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账页看出,在交纳时,做这样的分录: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关于本年利润科目数字的来源: 1. 结转收入 借:收入 贷:本年利润&&(数字为收入总和) 2. 结转支出 借:本年利润& && &(数字为支出总和) 贷:支出 本年利润就像一面镜子,自己的样子,全凭对方的样子决定的,在凭证中本年利润是不计算的,不用收入减去支出。 关于利润分配过程中的几点补充: 利润分配本着先给公司(公司的留存收益)分配,在给股东分配:依次步骤为: 1、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借:利润分配——盈余公积& && &&&贷:盈余公积
3、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 &&&贷:应付股利 4、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 && && && &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如果我们将这个步骤改变一下,会更容易理解: 1、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 3、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 &&&贷: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4、借:利润分配——盈余公积& && &&&贷:盈余公积 5、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 &&&贷:应付股利 这样理解起来比较简单,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转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应付股利,再由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转入到盈余公积,再由利润分配——应付股利转到应付股利,所以可以将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比喻成一口锅,将利润分配——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应付股利比喻成一个勺子,而将盈余公积和应付股利比喻成一只碗,那么过程就是从锅里舀到勺子里,再由勺子里倒到碗里的过程,而实际期末结转事先将勺子里倒到碗里,在用勺从锅里舀出来!可以理解为先分配在计提这样一个过程!) N/ }7 M' W* B: R&&X: _
TA的每日心情无聊 12:27签到天数: 54 天[LV.5]武林新贵
中国会计社区
官方微信:中国会计网(mycanet)
站务QQ:180627
E-mail:.cn
实务群:441493
从业群: | 注会群:
初级群: | 中级群:
移动客户端下载
官方微信号:mycanet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学网: []
用户还关注
可能有帮助}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