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台湾永达保险需要什么样的保险

【关注】咱去台湾旅游将有意外医疗保险_保险新闻_保险知识&新闻频道_好险啊
【关注】咱去台湾旅游将有意外医疗保险
请猛戳“理财我来问”关注本账号,分享新闻,分享知识,分享快乐我们可以正经说事儿,也可以不正经调侃!
针对目前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各类安全事故较快增长的情况,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意外、突发疾病项目已启动。 大陆居民个人赴台游自2011年6月启动后一直发展迅速。今年1至7月,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达187.9万人次,同比增长45%,占台湾入境旅游总数的36%,其中个人游61.5万人次,同比增长147%。 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意外、突发疾病医疗保险项目采用与旅行社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配套衔接的方式,主要承保因意外伤害或突发疾病导致的医疗费用,以及随之产生的紧急救援服务和意外伤害金、伤残保险金等。 该保险项目依托“海峡两岸紧急医疗救援服务平台”,在台湾设立服务中心,为游客及旅行社提供24小时援助热线、紧急救援、案件处理、理财准备金管理、定责定损、健康档案等一系列保障配套服务。 一些业内人士称,这一项目可以让赴台大陆居民获得满足自身的专属风险保障,其配套机制及服务将大幅降低由于大陆游客旅游期间遭受意外伤害事故或突发疾病而引发的医疗纠纷、责任纠纷等,提高游客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阅读原文:
上一篇:下一篇:
100家网站,46158最新意外险产品
轻松输入,一键查看结果
保费(亿元)
查看收益 >>
好险啊有超过100家合作机构
合作航空公司
其它合作机构
Copyright (C)
Haoxiana, All Rights Reserved期待游记更新哦
回复泡泡小人:呵呵 尽量加快进度~~谢谢关注~
回复朱校江:呵呵 给大家做参考~~
很实用,谢谢分享
回复kevin:呵呵 谢谢~
今年要去,看了很有收获!
回复紫罗兰:&& 你一定会爱上那里哒~~~
我点击分享,为什么点开分享后的链接 不是你这篇文章呢 ~~~~(&_&)~~~~
回复 xxxgin:啊?分享别人的了……不能够啊
看了很有收获,我在深圳,离香港近,那如果所有的证件都可以办好,那是不是可以直接从香港坐飞机去台北了?
回复 Beany:应该可以吧……这是不是跟在香港转机是一个道理的……反正必须有入台证到那边才能入境
办证还这样麻烦!
回复鋆肸之弓:嗯~主要入台证比较麻烦~不过只要资料准备齐全了,也还好啦~
感谢楼主分享啦
回复 54candy:(^_^)
回复暖暖(潔漾)的图片:哇,办个入台证要700多,也太贵了吧
回复我想去远方:现在好像便宜很多了~~~基本两三百就够了吧~~~
介绍的很是详细啊,就是说,开放自由行的城市可以办个人旅游的通行证,但入台证还得拜托旅行社办理咯?如果不在开放自由行的城市之列,是不是连通行证都只能办集体旅游的呢?谢谢(本人是个极菜的菜鸟)
一张这样的纸就700!?哇~比申根签证还贵!?可惜家还不在第二次开放的城市之列~
那学生出游呢?我是浙江宁波的~~
財產證明中三項都要同時符合還是三項中的其一?有夠復雜的
写的真详细,过年想去呢
回复请叫我锋子的引文:是这样的~现在淘宝也很多可以办理入台证的,可以参考看看~^_^
回复:现在应该都便宜了~淘宝两三百应该就可以拿下了~
回复【。葫芦娃的引文:学生就不需要财力证明那一块了~比较简单~
回复樺業塗裝機械的引文:其中之一就可以了~
回复欢的引文:呵呵 很值得一去的地方哦~
回复暖暖(潔漾):恩,谢潔漾姑娘
回复 请叫我锋子:不客气,希望可以帮到你哈~
真的很有用,收藏先
回复小蕾:
回复暖暖(潔漾):不过还是坐等第三批开放城市吧~希望会有在名单之内~实在是不想跟团~
回复的引文:嗯嗯~~台湾绝对必须是个适合自由行的地方~~
请问在台湾机场海关那边需要检查入台的保险单吗?还是只要提供大通证和入台证即可?多谢
回复韩风弄:都说是会看~但我入境的时候发现也没人看~不过一般办理入台证的时候都带着保险的~
亲,夜大的学生证可以用吗?
银行卡正反面都给他么?那岂不是可以拿着我的卡号想干嘛干嘛了?
回复xiao的引文:应该正面就可以的~~不过办理证件就是会有这些小风险的,比如把证件什么的都给他们,如果有人想搞点什么也是可能的~凡事往好处想,然后找靠谱信任的旅行社去办吧^_^
回复暖暖(潔漾):多谢亲~
回复暖暖(潔漾):i你好 &我想问 我在淘宝问的入台证加保险在175 贵的也不过190以内 为什么你的价格这么高 &我不知道区别在哪里 求回复!
回复 Elaine 。:因为我去比较早,这两年入台证便宜了不少了~~~借鉴台湾保险业的发展之路
台湾保险深度世界第一,保费高增长保持了二十年。相似的文化和相错的时空背景下,看台湾的今天,可预见大陆保险业的广阔市场和寿险的黄金七年。
.第一阶段
19世纪初~1962年:本土初创期
19世纪初叶,英国为保障其对华贸易的船只和货物安全,在台湾设立了保险代理处,主要经营海上保险。
甲午战争后(1985年),台湾纳入日本势力范围,英商险企撤出,此后台湾的保险业被日系公司所垄断,二战爆发后,台湾保险业陷入低迷。
台湾本土保险业的启蒙发生在二战胜利后。1945年,台湾成立保险业监理委员会,接管了日本留下的26家保险公司,并合并为台湾财产保险公司和台湾人寿保险公司。另外还有从大陆转入台湾的中央信托局开设寿险、产险、再保险等。这几家是台湾最早的本地保险公司,从1950年开始,台湾停止保险公司的设立。
.第二阶段1962年~1999年:垄断和保护期
1962年,台湾放开了对民营资本进入的限制,民营保险公司数量大幅增加,当时建立的第一批八家公司中有许多在今天成为行业翘楚。这八家首批民营寿险公司有:国泰(2001年成立金控公司)、南山、新光(2002年成立金控公司)、华侨(1981年改为中国人寿)、国华、第一(1995年改为庆丰,后变为保诚)、国光(因投资失误于1970年倒闭)等。在1970年上述公司建立完成后的长达二十年时间内,台湾的人寿保险业一直被上述几家公司寡头垄断。
1963年台湾《保险法》和《保险法实施细则》相继颁布,给台湾保险业带来了法制化和自由竞争的机会。
1971年,台湾退出联合国;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在这一段时期保险业增速陷入低潮。
台湾光复后政府一直对金融体系采取严格的管制和保护,同时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得顺差不断扩大,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在此基础上,政府在1980年代逐步开放了台湾金融市场。
1986年,在与美国的双边贸易谈判中,为达成普遍优惠关税制度,台湾首先放开美国险企来台设立公司。数年后全面对外放开,外商保险业重新进入。在本土保险公司相对稳固的基础上,外资保险公司带来了先进的产品、技术和理念。
1995年,台湾施行全民健康保险,短短数年时间覆盖率迅速扩大,目前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人口,健保的投保率都达到了99%左右。主要由政府和雇主缴费,由于个人只需有限而较低的保费,就可以享受全方位的优质医疗保障服务,所以成为举世称道的社会福利的典范。当然这项制度也带来了亏损连年升高、医疗资源浪费,商业医疗保险需求降低等结果。
1999年,台湾发生近代损失最大的921大地震,死亡2,456人,10,718人负伤,房屋全毁53,661栋,损毁53,024栋;震后民众的保险意识和投保率等指标均显著提高。
&1:台湾近50年来保险发展大事表
资料来源:财团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招商证券
.第三阶段
2000年至今:开放和金控期
2000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大选中,国民党候选人连战败于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之手,此后的八年时间里由民进党执政。
这一时期,岛内银行数量众多而业务结构雷同,产品创新受限而经济下滑明显,部分银行坏账比例大幅提升。在此环境下,民进党执政下的台湾开启了“第一次金融改革”,取得了金控公司破土、银行不良贷款率(逾放比)下降等效果。
2000年,台湾学习美国和日本金融混业改革经验(1998年日本施行金融控股公司法案,1999年美国颁布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打破金融三业之间的隔离),《金融机构合并法》和《金融控股公司法》分别在2000年和2001年颁布后,允许银行、保险、证券相互合并,金融控股公司发展起来,金控公司可以投资于:保险、银行、证券、票券金融、创业投资事业等。台湾的金融机构开始向股权集中化、组织大型化、经营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经营混业放开后的两年内,台湾就成立了14家金控公司。目前台湾已有14家金融控股公司上市,2009年合并报表后总资产排名前三位的国泰金控、台湾金控(未上市)和富邦金控;其资产分别为4.3万亿新台币、4.1万亿新台币和3.1万亿新台币。
2002年,台湾加入WTO,岛内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
2004年,民进党继续推出“第二次金融改革”,改革主题为整合现有金融机构,推进民营化、大型化和国际化。
2008年,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后即开始“第三次金融改革”,以建设“亚太金融中心”为重点,目标指向国有银行的国际化,另外还有包括保险业在内的两岸金融政策松绑计划(此前在2001年台湾已允许本地保险公司在大陆设立分支机构)。但三次金改提出后,走走停停,具体措施比较少。目前己经获准在大陆设立办事处的台湾保险公司包括国泰人寿、台湾人寿、友联财险、富邦财险、新光人寿及明台财险等。
2003年至今,台湾金融控股公司资产规模年平均增速超过10%,资产规模占金融业总资产规模从2003年的40.5%上升到51%。寿险公司中,国泰、富邦、新光分别已经归属于金控公司;产险公司中,国泰、富邦、新光、兆丰分别属于各自的金控公司。
&1:台湾金控公司资产和主业
2009年总资产(百万新台币)
集团其他组成
(第一大寿险公司)
汇通银行&东泰产险&国泰投信 大和国泰证券
台银 土银 中信局
证券&保险&不动产
(第一大产险公司)
富邦银行&富邦人寿&富邦证券 富邦投信
台新银 台证 台新票券 大安银
太祥证券 第一联合证券 第一富兰克林投信 一银租赁 第一保代
宝来证券&明台产险
(第二大寿险公司)
力世证券&新光产险&万泰银行
永昌证券 中央票券 永昌投顾 国宝人寿
中国信托金控
中国信托商业银行
中信银证券 中信票券
中信投顾&中信保险经纪
玉山银 玉山证券 玉山票券
中华开发金控
中华开发工业银行
商银&寿险&证券 中华开发AMC
资料来源:方正金融研究院《台湾金控模式对大陆金融的借鉴意义》、招商证券
.保险深度居世界之首
台湾7%的经济产生了36%的保费。台湾的经济总量只相当于大陆的7%,年保费收入却超过大陆的三分之一。台湾地区2010年保费收入位列全球第12位(764亿美元),在亚洲地区排名第5,仅次于日本(5574亿美元,世界第2)、中国大陆(2146亿美元,世界第6)、韩国(1144亿美元,世界第9)和印度(784亿美元,世界第11位)。
&2:亚洲主要地区保险指标对比
资料来源:财团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招商证券
台湾保费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居世界第一。根据2010年的统计数据,台湾是世界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中,保险深度位列第一位的地区,保险深度达到18.4%;同时远超位居第二三名的荷兰和英国(保险深度均为12.4%)。亚洲发达地区在全球的保险深度中排名居前,香港(11.4%)和韩国(11.2%)排名第五六,日本排名第七(10.1%)。将新兴市场地区统计在内,台湾仍然超过排名第二的南非(约14.8%)。大陆同期的保险深度仅为3.8%,而世界平均水平为6.9%。
人均保费世界第17位。台湾地区2010年保险密度为3296美元,位居世界第17位,亚洲地区排名第三,仅落后于世界第6的日本(人均4390美元)和世界第14的香港(人均3636美元)。大陆地区保险密度排名世界第60位,人均158美元,尚不及台湾人均保费的5%。
保险机构众多,从业人员占比高。台湾保险企业总数少于内地,但相对地域和市场而言数量也较多,现有寿险企业30家(其中本地企业24家,外资6家),产险企业23家(本地和外资);另有800多家专业经纪公司或者代理公司。现有保险从业人员51万人,相当于每46人里就有一名保险业者。
&&2:世界保费收入排名
国家和地区
&单位:百万美元
保费收入&&&&
资料来源:瑞士再保险公司经济研究与咨询部、招商证券
&3:发达地区中,台湾的保险深度为世界第一,亚洲四小龙位居前列
资料来源:瑞士再保险公司经济研究与咨询部、招商证券
2.台湾保险市场格局
2010年以来,台湾地区总保费保持十年连续增长,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3%。
产险:邦富第一。台湾有20多家产险公司,“产险四雄”富邦、国泰、新光、明台(日资)合计占整体签单保费的53%,其中的富邦产险签单保费的市场份额高达21%。2011年台湾GDP增速预计为4.51%,产险签单保费收入增速预计为7%,保费约合人民币226亿元。
寿险:国泰第一。以新单保费比较,国泰和富邦两巨头占据了一半的市场。国泰人寿占据26.4%,第二名富邦人寿份额为21.6%;三至五名分别为中国人寿、新光人寿、远雄人寿,市占率分别为9.3%、7.7%、4.3%。
&4:台湾保费十年间年均复合增长13%
资料来源:财团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招商证券
3.投资渠道多元化
首先回顾大陆的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截至2010年底,大陆保险业资金有80.06%配置在固定收益类资产,有16.80%配置于权益类资产。在《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投资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实施后,大陆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包括:
5%以上的总资产需要投放于银行存款、政府债券、政策性金融债、央行票据、货币市场基金;20%以下的总资产可以投放于无担保企业/公司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20%以下的总资产可以投放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5%以下的总资产可以投放于未上市企业股权;10%以下的总资产可以投放于不动产;10%以下的总资产可以投放于基础设施等债权投资计划;15%以下的总资产可以投资于境外。
下表是台湾保险业按照产寿险区分的资金投资渠道,与上面对比中可以看出,台湾投资渠道更加宽泛,投资项目比较多。按照监管规定,台湾保险业境外投资上限高达总资产的45%,2010年产寿险实际岛外投资超过了资金运用总额的34%。另外投资政府公债及库券的比例为21%,而大陆国债投资占比仅为7%,政策性银行债占比13%。台湾岛内固定收益类投资的总比例低于大陆。对于股票类的投资维持在5%~7%左右,也略低于大陆的比例:在2010年底,台湾保险总资金中有8.13%投资于“股票”和“基金及受益凭证”;而同期大陆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为16.80%。对于银行存款类投资,台湾最近四年均保持5~7%,大幅低于大陆在同一时期高达24%~30%的水平。此外,寿险贷款和放款在产寿险总运用资金的比率分别高达5.85%和5.11%,贷款工具的运用程度远超大陆保险业。
&3:人身保险业资金运用表(百万元新台币)
公债及库券
公司债&&&&&&&&&&&&
基金及受益凭证&&&&&&&
不动产投资(不含自用)&&&&&&&&
项目运用及公共投资
资金运用总额
10,486,298
10,699,189
10,782,439
12,123,701
资金运用率&&&&&&&&&&&
资料来源:财团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招商证券
注:资金运用率为资金运用总额与资金总额之比率。
&4:财产保险业资金运用表(百万元新台币)
公债、库券、储蓄券
基金及受益凭证
不动产投资
项目运用及公共投资
投资保险相关事业
从事衍生性商品交易
其他经核准之资金运用
资金运用总额
资金运用率
资料来源:财团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招商证券
综上,台湾财产险受困于资金运作周期短,其资金运用率低于寿险资金,并保持更大的比例在银行存款和不动产投资中,总体而言分布更加分散,例如比例最大的银行存款占比也只有25%。相反,寿险公司可以将更多资金投资于政府公债、保单贷款和国外投资。
与大陆地区比较,台湾的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多多元化是其特色,对于海外投资、保单贷款、保险资金贷款的发展,以及对银行存款依赖程度的下降,或将成为我国未来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发展方向。
.台湾保险深度世界第一实指寿险业
台湾保险业的世界地位依靠寿险的强大。台湾保险业在世界范围内的深度第一,超越全球平均水平11.5个百分点,其中11.4个百分点均是由寿险贡献的,产险仅超过全球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
&5:台湾货币资本市场资金来源(以台湾地区金融机构历年年底资产净额为准比较)
单位:新台币十亿
本国一般银行
外国银行在台分行
中小企业银行
信用合作社
农渔会信用部
信托投资公司
中华邮政储蓄处
人寿保险公司
产物保险公司
票券金融公司
资料来源: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中华民国金融统计月报、招商证券
台湾寿险资产额为大陆的0.6倍;资产额在24年间增长了110倍,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7%。在台湾货币市场中人寿保险公司贡献的比例,由1986年的2.3%遽增到2010年的22.8%,成为仅次于当地银行的第二大资金供应源,年底资产总额高达12万亿新台币(约合2.4万亿人民币,同期大陆地区寿险业资产总额约为3.9万亿人民币)。总资产增速在24年间达到21.7%,即使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最近9年的年复合增速仍然高达16.0%。
&5:寿险公司资产份额迅速扩张
资料来源: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中华民国金融统计月报、招商证券
台湾寿险的保费增长可谓常青树,过去二十年和过去的十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均为15%。而过去二十年和十年按照现价计算的GDP增速分别只有6%和3%。在保费增速常年超越现价GDP增速的同时,两者在保险市场初具规模之后表现了较高的相关性,1976年至今两者的相关度为63.47%。
&6:台湾寿险业保费与GDP增速
资料来源:财团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招商证券
我们选取了台湾上市较早的中国人寿(台湾)和台湾人寿两家公司做股价跟踪,发现其在年和2010年的保费高速增长时期,股价表现均明显超越了大盘。
&7:台湾寿险业上市公司受保费增速影响
资料来源:Bloomberg、招商证券
.领先大陆多少?
二十年的空白。大陆地区在1959年到1980年这二十年间停办保险业务。起步占优的情况下,大陆比台湾地区少了三分之一的发展时间。
绝对总量轻松超越。1980年到1999年二十年间,大陆地区保险业务迅速恢复到停办前水平并抓住了空白市场的有利环境,在此基础上,总量指标很快对台湾地区实现了追赶:1999年,台湾寿险业总资产相当于大陆寿险业的2.5倍;到2006年,台湾和大陆的寿险业总资产持平;到2010年,台湾资产只相当于大陆的62%。
&6:大陆保险资产迅速赶超台湾
人民币万亿
台湾寿险总资产
大陆寿险总资产
资料来源: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招商证券
相对人均量的追赶路漫漫。在人均指标上,大陆的追赶行动进程缓慢,2001年台湾人均保费为大陆的28倍,到了2010年,台湾的人均保费仍为大陆的21倍。
从保险业在金融产业中的占比来看,从2006年到2010年,台湾寿险总资产和银行总资产的比例从22%上升到30%;而大陆寿险业的该比例在这四年中保持不变,仅为4%。
&8:保险总资产与银行总资产的比例
资料来源:财团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招商证券
注:银行业总资产包括了政策性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外资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非银行金融机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邮政储蓄银行;外国银行在台分行、中小企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农渔会信用部、中华邮政储蓄处。
.老龄化和税收优惠刺激年金险
老龄化:根据台湾内政部的统计结果,预计2011年台湾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达到11%,并且高龄人口将在2017年首次超过15岁以下儿童人口所占的比例。预计到2025年,由于二战之后婴儿潮时期(年间)出生的人口步入老年,老年人口比率将超过20%,进入“超老龄社会”。
长寿化:2010年台湾居民平均寿命达到79.18岁,该数据不仅创下历史新高,而且超过美国1岁,超过欧洲发达国家1~2岁,但是低于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大陆2010年平均“预期”寿命为72.5岁。
少子化:据台湾立法院预算中心的统计数据,台湾2012年初中毕业生将跌破30万人,此后每年约递减1万人,至2014年时减势将扩散到大专院校;目前台湾不少大学的新生注册率逐渐下降,其中也包含一些知名的公立大学,教育当局已经开始着手旨在将部分大学退场合并的“大学修正案”计划。
台湾版“401K”在2005年正式登场。根据当年颁布的劳工退休制度的规定,建立起了与原制度并行的新制度来组成养老保障的第二支柱。新制度既可以采用个人账户积累,也可以采用年金保险制,规定企业缴费不低于员工工资的6%,员工则在6%的范围内自主选择是否缴费,并享受税收优惠。但是目前这种税收优惠尚未惠及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上由劳保局负责;同时覆盖率和替代率并不高。
商业人身险保险:直接免征2.4万新台币,不递延。在缴费环节:台湾所得税法规定:纳税义务人本人、配偶及直系亲属之人身保险、劳工保险及军、公、教保险之保险费属于列举扣除额,但每人每年扣除数额不超过二万四千元为限。在给付环节:对于这2.4万元的部分依然免征税收。
在以上老龄化预期和税收优惠的刺激下,近年来年金保险在个人人身险中的占比趋势性上升,由2002年的2%提高到2010年的23%,八年间保费年复合增速高达54%。
&9:年金保险占个人人身险的比例提升
资料来源:财团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招商证券
&10:人寿及年金保险投保率和普及率变化
资料来源:财团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招商证券
注:人寿及年金保险投保率:人寿保险及年金保险有效契约件数对人口数之比率;普及率:有效契约保额对国民所得之比率。
台湾人寿保险和年金保险的普及率由2001年的260%提升到2010年的
316%;投保率从2001年的135%提高到2010年的211%;相当于每人都有2张以上的保单。
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统计及预测,中国2010&年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这个数据相当于台湾地区2004年的水平,而恰是在次年开启了401K&的制度改革,并且进入了年金保险比重扩大的新一轮冲锋期。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在商业保险领域尚未有税收优惠政策,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将“推进个人延税型养老险”作为2012年的监管工作重点,在政策环境和人口环境都相似的情况下,预计至少今后七年内我国年金险业将迎来与台湾相似的发展黄金期。
&7: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资料来源:WIND、招商证券
.银保渠道新业务占比约2/3
台湾地区新保业务中银行渠道贡献的比例与大陆类似,贡献水平超过平安、低于太保和国寿。2011年前10个月的首年保费中,“保费收入”项下,寿险公司自有营销人员贡献占比为41.9%,银保渠道占比54.7%,代理人、经纪人渠道贡献了3.4%。“负债”项下,公司自有营销渠道销售了20.0%,银保渠道销售了76.5%,代理人、经纪人销售了3.5%。
对“负债”的解释:根据台湾财务会计准则公报第四十号《保险合约之会计处理准则》(日实施),要求对保险合约进行分类。过去保险公司从保户手中所收取之保险费均属保险合约而认列为保费收入,从日起,保险商品中无显著保险风险者将不再属保险合约,而须视为投资合约并归类于“负债”项下,不列为保费收入。
从台湾新保业务在不同险种渠道划分来看,银行渠道在个人寿险和个人年金上优势明显,而在投资型保险和个人伤害、健康险上主要以险企自身的营销渠道为主。
&8:寿险业2011年1~10月首年保费收入来源统计
百万元新台币
自有营销渠道
传统经代保代
比率(%)
投资型保险
个人伤害、健康
资料来源:人寿保险商业公会、招商证券
法律上的通途释放了银保渠道的需求。台湾从上世纪90年代左右开始通过银行代理保险产品,起始的形式就是通过银行职员来销售,并无实际法律依据;但是在经历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台湾银行业由于放贷收紧而产生了存款的剩余,监管层逐渐放松了对该部分的管制。2001年,台湾《金控法》颁布,建立了金融混业经营的基础,金控公司首先可以在银行柜台合法的销售保险产品。到了2003年,非金控的银行也可以代理保险产品。破除了法律障碍后,台湾的银保业务在2004年以后得到蓬勃发展,银行和证券公司纷纷成立保险经纪和代理公司,目前台湾投资保险经纪代理公司的银行已有47家。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银行更是依靠保险佣金渡过难关,其营业收入约有30%~50%是来自于保险产品的销售。从2009年开始,银保渠道实现的新保收入已经超过半数以上,2010年的占比更是高达65%。
银保渠道架构不同于大陆:金控公司用兼业代理,更多主体用专业代理。大陆银保未来或将学习台湾的“间接式”。台湾的银保销售模式既有“间接式”,也有“直接式”。所谓“直接式”是指像大陆一样:保险公司直接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而这种模式在台湾却有着“主体只能是金控公司”这一限制条件,并且采取这种模式的银行只能销售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所谓“间接式”,是指保险公司、银行、中介公司签订三方合同,保户直接面对的是专业的经代公司,保险公司返佣给经代公司,银行向中介公司收取费用;中介公司的股东大多来自于银行。
这种模式下虽然利益的分成多了一方,但是它一方面帮助银保渠道席卷了保费的半壁江山,另一方面让消费者有了更好的险种遴选和服务,以及多样化的产品和营销创新的可能,而“服务”和“创新”这两点正是当下大陆保险监管的重中之重。
保监会一直在传递保险销售专业化的信号。去年9月16日,陈文辉上任保监会副主席的第二天就在“保险销售聚谈会”上讲话。他指出,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要求必须对销售模式进行专业化变革。近几年保险中介的发展和监管思路可以概括为:处于“小作坊”时鼓励市场化,需要扩大资本时鼓励“专业化”,将来鼓励走国际化道路。陈文辉指出,保险行业从弱小到不断发展,行业专业化分工是必然趋势,这样才能逐步成熟壮大。关于“销售专业化”,陈文辉概括了销售专业化变革的三个层面:一是销售人员的专业化,提高销售人员的素质;二是兼业代理专业化,包括车险和银邮代理专业化,需要尊重市场,尊重实践,鼓励试点,重视研究。车险专业化已经先行一步,银保专业化将根据市场变化逐步推进;三是专业机构大型化。依靠市场和资本的力量,拓展专业平台,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天“时”:特殊时代打下的基础
年,美国共给予台湾1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其中12亿为“无偿”赠与,3亿为贷款;彼时台湾三分之一的经济增长是美援所产生。
此外还有工农业原料、农产品等物资和人才支援、技术转让等输入,为台湾的经济各领域的腾飞奠定了基础。美国兰德公司在报告称,如没有美援,台湾经济至少要推迟10~20年。
另外,二战后发达国家一度的经济繁荣为出口导向型的台湾岛迅速积累外汇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地“利”:自然灾害频发的位置
多年以来台湾频受台风、地震,以及由此引发的海啸的侵袭,频发的自然灾害使得岛民对于风险共担互助的保险机制更为重视。
台湾位处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地震发生的次数也相当频繁:年间,台湾地区平均每年发生18,500
次地震,其中约有1,000 次为有感地震,单在1999年的有感地震达 3,228 次之多。
与大陆产险通常将地震免责不同,台湾在经历了1999年大地震后,将住宅火灾保险强制加保地震险。而在房屋抵押贷款中,银行也会要求贷款人投保火险和地震险。目前岛内房价最高的地方,包括台北市、新北市、桃园、新竹、台中等,这些主要城市民众投保地震险的投保率均高达33%以上。
图11:台湾地区地震带的分布
图12:全球地震带分布
资料来源:地震百问、东方周刊、招商证券
3.人和:需求推着供给跑
稳定而庞大的中产阶级。退守台湾之后,国民党在台实施土地改革,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之后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上世纪60年代之后,台湾迅速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多元工商业的社会,中产阶级阶层逐渐壮大。
到了80年代,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297美元,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位列前茅。在政治领域,蒋经国声明放弃一党专政开启革新;在经济领域,公有企业“民营化”的改革推行,使得大陆籍官僚资本被削弱,台籍资产阶级势力得到加强,中产阶级占比已经超过社会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并且行业来源非常广泛:中小企业主、农业资本家、经管人员、专业技术员、公职人员、以及部分农民和渔民等,稳定而庞大的中产者为寿险业的深耕提供了广阔的土壤。
“承担财务风险的意愿低落”。瑞士再保险公司2011年调查亚太区11个市场,1.38万名20至40岁的民众,发现台湾民众是所有亚太发达国家和地区中最不愿意承担风险的地区,买保险大多是担心未来负担不了医疗费用支出。瑞士再保险认为,台湾人比较愿意在“事业”和“健康”上冒风险,但在财务部分,比其他发达市场的人们更不乐于承担风险。而该指数与中国大陆的值非常接近。
图&13:台湾在亚太发达地区中最不愿冒险
资料来源:瑞士再保险、招商证券
保险业的社会形象较好,受重视程度高。仍是在上述的调查报告中披露:如果一个受调查者认为自己的财务状况是“合理而良好”的话,那么84%的判断依据是自己拥有了足额的保险,这判断权重在亚太地区位居仅次于韩国(86%)的第二位。
瑞士再认为:这些数据说明了在居民产生保障需求时,保险所扮演的要角色。虽然台湾拥有保险的比率相对较高,但 55%
的受访者仍规划在未来 12
个月内购买寿险或健康险等产品。对于保险社会形象好的另一个佐证便是下一条所讲的:保险从业人员的人口占比很高。
庞大而高效的中介服务。台湾现有保险从业人员51万人,相当于每46个台湾人里就有一名保险业者。其中32万是保险公司业务员,10万是保险代理人,9万是保险经纪人。目前台湾有800余家专业经纪人代理人企业。
最近十年来,保险中介的产能不断提高,寿险代理人均签单保费的年复合增速为18%,产寿险经纪人人均签单保费年复合增速为17%,二者均超过了保费增速。
寿险中介数量提升更快:代理人年均增长25%,经纪人年均增长18%;寿险代理人和经纪人的保费贡献比例由2000年的1%分别上升到15%和18%。2010年寿险代理人年均人均保费收入约合人民币118万元,代理费收入4万元;同期的平安寿险人均年规模保费为36万元。
瑞士再在其报告中指出:在搜寻财务信息时,台湾的受调查者最偏好使用网络(60%);但在购买寿险及医疗险时,受调查者仍最倾向通过保险业务员购买(77%),其次是经由银行(20%)及网络(19%)进行。
中介行业得以发展的原因可以总结为:首先,在中介市场发展长期而成熟的市场上,代理和经纪人能够提供多元优质、客观中立的保险服务。其次,中小和新建保险公司由于人员和网点数量不占优,更多的采用与专业中介合作开展业务,逐步放弃了自建营销队伍。第三,在金融危机中,许多寿险公司裁撤机构人员,在产销分离的国际趋势下,大批销售人员从保险公司进入专业中介,人力资源的积累让台湾中介机构在市场上成为一只重要力量。
&9:保险代理人(左栏)和经纪人(右栏)业务统计表
保险代理人员
签单保费市占率%
代理费收入
十亿元新台币
保险经纪人员
签单保费市占率%
经纪佣金收入
十亿元新台币
资料来源:财团法人保险事业发展中心、招商证券
“老得最快的地区之一”。据台湾《联合报》披露的数字,到2010年底,全台湾的老龄化指数达68.2%,而在1956年岛内首度人口普查时,老龄化指数仅5.6%,经过短短半世纪,老龄化指数上升11倍,老化速度在全世界数一数二。台湾虽不是全球最老的地区,却是全球“老得最快”地区之一。而其他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国家普遍寿险深度较高:全世界最老的日本(老龄化指数接近200%)寿险深度排名世界第4。关于老龄化对台湾寿险的促进作用,我们将在第二章中已有阐述。
注:老龄化指是指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未满15岁人口的比率,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老化”的程度。
.回头看大陆
与台湾相比,大陆保险业的发展历史和环境都有很大区别,但是通过比较,还是有一些共性的地方值得参考。
两地文化背景相同,居民都有着较高的储蓄意愿提供了追赶台湾的可能。对于亚洲主要城市“平均储蓄占所得之比率”指标排序的结果为:台北市(31%)、上海(29%)、首尔(29%)、香港(25%)、吉隆坡(21%)、(18%)。高储蓄是“自保”心态的体现,如何将“自保”转换为“互保”或者“共保”,既需要媒体的引导,也需要行业形象的树立。在2012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项俊波主席指出“保护消费者利益是保险监管的天职”,2012年的工作三大重心之一便是着力解决车险理赔难和寿险消费误导这两个深受社会各界诟病的问题,这与近年来保护消费者的一系列举措一脉相承,也是依据台湾经验挖掘保费需求的出发点。
台湾的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多样化特质是其特色。寿险实际岛外投资超过了资金运用总额的34%,而监管规定的上限更是高达45%;寿险贷款和放款在产寿险总运用资金的比率分别为5.85%和5.11%,贷款工具的运用程度远超大陆保险业,相应的,对银行存款依赖程度的较低;这些经验或将成为我国未来保险资金投资渠道拓展的方向。
老龄化的发展机会可复制台湾。中国2010 年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这个数据相当于台湾地区2004年的水平,而恰是在次年开启了401K
的制度改革,并且进入了年金保险比重扩大的新一轮冲锋期。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在商业保险领域尚未有税收优惠政策,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将“推进个人延税型养老险”作为2012年的监管工作重点,在政策环境和人口环境都相似的情况下,预计至少今后七年内我国年金险业将迎来与台湾相似的发展黄金期。
产销分离的专业化中介将增加。在银保领域,台湾的“间接式”帮助银保渠道席卷了保费的半壁江山,让消费者有了更好的险种遴选和服务,以及多样化的产品和营销创新的可能,而“服务”和“创新”这两点正是当下大陆保险监管的焦点。在寿险领域,代理人数量十年间年均增长25%,人均签单保费增速超过全渠道保费增速3个百分点,经纪人超过2个百分点。产寿险代理人和经纪人分别积累了占总保险从业者19%和17%的人力资源。这种保险销售中介化趋势也是未来大陆的可选路径,预计2012年包括车险和银邮代理专业化将继续推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永达保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