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幕灌浆的意思透水率计算方式

格式:doc&&&
贡献者:Pandorrah
上传时间: 11:15
此文档归属以下专题
暂无相关专题
-------------
新增文件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马边舟坝水电站大坝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九章 灌浆工程施工
分享到:&&
下载本文档需要登录,并付出相应积分。()
文件大小:35.25KB
所需积分:& 8
(C) MBA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培训计算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培训计算题|造​价​师​考​试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蔡鑫&& 广东茂名&&&& 525000
摘 要:该水利枢纽工程主要任务为农牧业灌溉和生态用水,并兼顾发电。工程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坝,属Ⅱ等大(2)型,总库容1.76亿m3,正常蓄水位650.00m,坝顶高程657m,最大坝高64m,坝长355m,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溢洪道、放空兼导流洞、发电引水系统和厂房等组成。大坝基础灌浆为本工程防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基础固结灌浆和基础防渗帷幕灌浆。总灌浆工程量8976.78m,灌后透水率设计要求&3Lu。文章介绍了某水利枢纽工程概况、钻孔方法对帷幕灌浆施工效率的影响。并对该工程坝基灌浆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大坝基础灌浆;施工技术
About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dam foundation grout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n
CaiXin guangdong maoming 525000
Pick to: the water conservancy hub project, main task for agriculture irrigation and ecological water, and give attention to two or morethings power generation. Engineering for asphalt concrete core wall dam, belong to Ⅱ etc big (2) type, with a total capacity of 176 million m3, normal storage level 650.00 m, dam crest elevation of 657 m, the dam height of 64 m, dam, length of 355 m, the main building by the dam, spillway, emptying and diversion tunnel, power generation water diversion system and workshop, etc. The dam foundation grouting for the impervious engineering system important constituent, is divided into foundation consolidation grouting and curtain grouting foundation. Total grouting quantity of 8976.78 m, irrigation water rate after design requirements or less 3 lu.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some hydraulic key project, drilling method for curtain grouting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influence. And the engineering dam foundation grout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water con The dam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 1、 钻孔方法对帷幕灌浆施工效率的影响分析
&&&&&&& 由于基础防渗分部工程是制约枢纽工程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的瓶颈,鉴于回转冲击钻造孔速率是地质钻机4倍~6倍的生产经验,针对回转冲击钻与地质钻造孔做压水试验,验证回转冲击钻造孔是否能够满足灌浆质量要求。地质钻钻孔1个,进尺16m,回转冲击钻钻孔2个,进尺32m。单点法压水试验9段,灌浆9段。钻孔孔距2.0m,孔径为91mm。钻孔孔位中心线与坝轴线平行,距坝轴线3.5m,孔间距2m,孔口高程为622m。
&&&&&&& (1)施工流程。对各孔使用相应钻机分别钻进,第1段0~6m、第2段6~11m、第3段11~16m,逐段采用单点压水试验,试验之后自底部向上逐段灌浆及封填(采用砂浆)。整个试验过程严格依据灌浆施工规范进行,各个必检项目均进行了严格监控。
&&&&&&& (2)压水试验情况及数据对比分析。通过对整个试验过程的压水试验进行分析,3个孔在第1、2段都不起压,注水率很大,属于完全透水。在A3压水后,A1孔内有明显的水位,证明岩层内的裂隙是贯通的,没有被岩粉堵住。地质造孔和回转冲击造孔在第3段都达到了设计压力,且压水流量都相差不大,更进一步证明岩粉没有堵住裂隙。各孔段的压水试验值如表1所列。
&&&&&&& 表1 各孔段压水注入率对比
&&&&&&& (3)灌浆情况及数据对比分析。通过对灌浆资料的分析,在相同的灌浆压力下,灌浆注入率没有大的差别,说明回转冲击钻的岩粉对灌浆的影响不大,灌浆注入率如表2所列。
&&&&&&& 表2 各孔段灌浆注入率对比
&&&&&&& (4)对比试验结论。通过对地质钻孔和回转冲击钻孔进行压水试验、灌浆试验注入率及造孔效率的对比分析,在保证冲击钻孔和裂隙冲洗的前提下,钻孔方法对压水、灌浆施工的影响程度不显著;冲击钻钻孔速度比回转式钻进效率提高4倍~6倍,因此,可以用回转冲击代替地质钻机完成本工程灌浆的造孔施工。
&&&&&&& 2、施工工艺
&&&&&&& 2.1生产性试验
&&&&&&& 按照设计技术及施工规范要求,在坝0+124~0+136进行坝基灌浆生产性试验。试验目的是论证灌浆设计各种技术参数的可行性,效果上的可靠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具体用以选择适宜的钻孔工艺;选定合适的浆液配比以及材料配方;选定施工工艺及技术参数。经过灌浆试验,单位透水率应不大于3Lu,渗透系数K&3&10-5cm/s。
&&&&&&& 2.2 施工工艺
&&&&&&& (1)钻孔布置。固结灌浆设计为4排,其中中间2排为帷幕兼固结孔。7m宽心墙混凝土基座轴线上下游3.25m各布置1排固结灌浆孔,孔距3.0m,孔位矩形对称布设,深入基岩5m。帷幕灌浆设计为2排,分别沿心墙轴线上下游0.75m各布置1排,孔距2.0m,孔位梅花形布设,深入基岩12~28m。
检查孔采用地质钻机,检查孔孔径不小于&76;孔向均为铅直孔,灌浆孔、检查孔终孔验收时采用KXP-1S型测斜仪逐孔分段进行测斜;检查孔均进行取芯,并进行地质编录,提交岩芯及其照片。
&&&&&&& (2)机具及配合比。制浆采用集中制浆的方式,采用300L高速搅拌机(n&1200r/min)制浆。要求搅拌时间不少于20min,配料误差不大于5%。
&&&&&&& 灌浆泵采用3SNS型灌浆泵,该泵的排量和压力稳定,满足灌浆要求。采用灌浆自动记录仪(NW-2005灌浆压水监测系统)对灌浆过程的各项参数进行连续自动记录。使用压力表最大压力标值的1/4~3/4之间。
灌浆采用高抗硫酸盐水泥P.O.42.5,水泥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采用克兰河河水,必须清洁无污染。灌浆浆液的浓度应由稀到浓逐级变换,水灰比采用5∶1、3∶1、2∶1、1∶1、0.8∶1、0.6∶1、0.5∶1七个比级。坝基各段次的灌浆压力如表3所列。
&&&&&&& 表3 固结及帷幕逐段灌浆压力统计
&&&&&&& 每块基座混凝土上设1个变形监测孔,安装千分表观测抬动变化,抬动变形量大于100&m时应立即降压,及时做出有效应对措施。
&&&&&&& (3)灌浆方法及工艺。灌浆方法采用孔口封闭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孔内循环式灌注,射浆管距灌浆段底不得大于50cm。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当注入率不变而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当某一比级浆液的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注入时间已达1h,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明显时,应改浓一级。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越级变浓。遇大渗漏段处理措施:采用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等措施。
&&&&&&& 灌浆过程中经常测试回浆密度,发现回浆返浓,立即处理。灌注浆液从制备至用完时间应小于4h,否则应废弃。灌浆结束标准:在设计压力下,灌浆注入率小于1L/min,持续灌注30min;灌后一般不待凝。终孔段灌浆结束后,对全孔采用&压力灌浆封孔法&进行封孔。
&&&&&&& (4)灌浆工程质量检查。灌浆质量检查以检查孔压水试验为主,结合竣工资料、岩芯实物和测试成果的分析进行综合评定。检查孔压水试验应在灌浆结束14d后进行,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做灌后压水,计算灌后地层的透水率(采用常规压水试验)。其合格标准:接触段及下一段的合格率应为100%,应不集中,其灌浆质量可认为合格。检查孔的数量为灌浆孔数的10%,一个单元工程内,至少布置一个检查孔。
&&&&&&& (5)施工工艺流程。采用孔口封闭孔内循环灌浆法,施工工艺流程如下:定孔位&固定钻机&开孔钻进&钻孔冲洗&裂隙冲洗和压水试验&灌浆施工&封孔&迁移钻机。灌浆遵循分序加密。
&&&&&&& 3、灌浆质量成果分析
&&&&&&& 3.1 灌浆效果分析
&&&&&&& 从灌浆资料整理分析看,灌浆效果比较明显:各序次平均单位耗灰量递减规律清晰,灌浆前后基岩透水率明显减小。
&&&&&&& (1)单位耗灰量分序递减分析单位耗灰量分序递减是衡量灌浆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试验区单位耗灰量分序递减率情况如表4。
&&&&&&& 表4 试验区帷幕灌浆单位耗灰量分序递减统计
&&&&&&& (2)透水分序递减分析。根据灌浆资料整理出的岩层透水率递减情况如表5。
&&&&&&& 表5 试验区帷幕灌浆岩层透水率分序递减统计
&&&&&&& 3.2 灌浆质量检查
&&&&&&& (1) 固结灌浆质量检查。固结灌浆质量检查采用声波测试与检查孔单点压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定。通过检查,固结灌浆后的岩层声波较灌前在各个深度均有明显提高,灌浆前平均波速为3636m/s,灌浆后纵波平均波速均超过4405m/s,局部达到5800m/s。比灌浆前提高了21%,达到了设计要求。检查孔压水透水率为0.12Lu,达到设计要求,详细声波测试结果如表6所列。
&&&&&&& 表6 试验区声波测试结果汇总
&&&&&&& (2)帷幕灌浆质量检查。本次试验按照设计灌浆孔排距进行施工,检查合格,透水率最大为1.93Lu,最小0.03Lu,平均0.83Lu,小于设计规定值。检查孔各孔段压水透水率如表7 所列。
&&&&&&& 表7 试验区检查孔压水透水率汇总&&& Lu
&&&&&&& 生产性试验按钻孔施工次序分段钻进和灌浆施工。钻孔采用回转冲击钻钻进,共完成孔20个,灌浆段总长225.9m,压水57段,总注水泥28829.3kg,平均单位注灰量127.6kg/m:固结灌浆145.1kg/m,帷幕灌浆111.31kg/m。
&&&&&&& 试验成果结论:灌后声波测试检查孔平均波速4405m/s,较灌前提高21%,固结灌浆检查孔平均透水率0.12Lu,帷幕灌浆检查孔平均透水率0.83Lu,证明使用回转冲击钻造孔及常规水泥灌浆法可以使坝基的所有孔孔底透水率满足设计防渗要求。在检查孔取芯过程中多次发现有&结石&现象,说明了微小缝隙已灌入水泥浆,灌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孙钊.大坝基岩灌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SL62-94,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江苏龙珠水库大坝基础帷幕灌浆--《水利水电施工》2007年02期
江苏龙珠水库大坝基础帷幕灌浆
【摘要】:江苏宜兴龙珠水库大坝基岩为节理裂隙比较发育的砂岩。尤其基础处理通过灌浆试验,选取合理的施工参数,使帷幕灌浆施工取得了优良效果。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V543【正文快照】:
1工程概况和工程地质条件1.1工程概况江苏宜兴龙珠水库位于太华镇杨店,主要功能为供水、防洪。坝址距太华镇中心区杨店约1km。水库集水面积21.6km2。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取引水建筑物组成。大坝为粘土斜墙堆石坝。坝顶高程98.60m,最大坝高26m。粘土斜墙防渗体顶部水平宽度3.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又生;[J];水力发电;1980年01期
,陶景良;[J];水力发电;1980年04期
黄恩炎;;[J];广西水利水电;1980年S1期
杨广耀,蒋养成;[J];水力发电;1981年10期
石破弘道;丁道忻;;[J];人民长江;1981年03期
童文鲁;;[J];人民长江;1981年05期
任克昌;[J];水利水电技术;1982年07期
蔡健民;[J];水力发电;1982年09期
张声华;姚月伟;;[J];浙江水利科技;1982年Z1期
林昭;[J];水利水电技术;198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有清;彭虹;;[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郑谅臣;高广淳;;[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李焰云;;[A];水力发电工程与水工建筑物学术论文集[C];2000年
安龙生;赵孝珊;李贵春;;[A];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0年
杨泽艳;文亚豪;陈娟;宁华晚;;[A];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仇道健;;[A];岩土钻掘技术在资源、环境和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学术论文集[C];2001年
吴新霞;张正宇;张文煊;;[A];第七届全国工程爆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曾新民;;[A];2002年水工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2年
李新强;;[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董海洲;陈建生;;[A];同位素地质新进展:技术、方法、理论与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施勇峰;[N];人民日报;2001年
黎保琨;[N];中国水利报;2002年
山东华水工程有限公司;[N];中国水利报;2002年
;[N];中国水利报;2002年
杨慎勤;[N];中国建设报;2002年
王德福;[N];中国矿业报;2003年
郑敏生;[N];人民长江报;2005年
甘良波;[N];中国电力报;2006年
陈昌杰;[N];中国水利报;2006年
本报通讯员
樊伯印;[N];中国水利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白俊平;[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刘三虎;[D];吉林大学;2004年
薛千明;[D];吉林大学;2004年
杜佐龙;[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高印军;[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吴秀英;[D];河海大学;2006年
邹礼刚;[D];武汉大学;2004年
谢仕求;[D];中南大学;2005年
黄静美;[D];四川大学;2006年
周坤;[D];四川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打造行业门户 构建技术平台
热门关键字:
>>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本信息发布于<font color="#CC年06月16日)&[字体:
3.3.9 本条为新增条文。实践经验表明,在岩溶泥质充填物和遇水性能易恶化的岩层中,灌浆前应尽量少灌入水,否则可能会影响灌浆质量。广西壮族自治区天生桥二级水电站一号引水隧洞岩溶地区不良地质地段围岩固结灌浆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尔水库主坝右坝肩岩体固结灌浆施工均遇到了这个问题,采取了本条措施。
3.4 灌浆方法和灌浆方式
3.4.1 本条与“83灌规”第3.4.1条基本相同,唯将其最后一小段文字删除。因为近十年来,通过施工实践,孔口封闭灌浆法施工工艺业已成熟,灌浆质量也比较好,所以将其列为正式灌浆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灌浆时不再需要通过试验论证。
3.4.2 本条为新增条文。明确提出了基岩灌浆方式有循环式和纯压式两种,并说明了其适用的条件。在“83灌规”中未提纯压式。
采用循环式灌浆,射浆管必须下入到灌浆段底部,距离段底不大于50cm。这样才可促使浆液在灌浆段内始终保持着循环流动状态,不易沉淀,有利于保证灌浆质量。缺点是在长时期灌注浓浆时,射浆管在孔内易被水泥浆凝住。
采用纯压式灌浆,不需下入射浆管故不会发生射浆管在孔内被水泥浆凝住的事故。操作也比较简便。缺点是灌浆段内的浆液单纯是向岩层内压入,不能循环流动,灌注一段时间后,注入率逐渐减少,浆液易于沉淀,常会将灌浆段内裂隙口堵住,影响灌浆质量。浅孔固结灌浆可以考虑采用纯压式。
3.4.3 本条与“83灌规”第3.4.2条相同。
3.4.4 本条与“83灌规”第3.4.4条基本相同。条文中未写待凝的时间,施工单位可适当掌握。
3.4.5 本条由“83灌规”第3.4.5条和第3.4.8条合并而成。
3.4.6 本条为新增条文。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有时由于各种原因,灌浆塞在规定的位置卡不住,多次上提,甚至提到孔口方才卡紧,至使灌浆段很长,影响灌浆质量。本条文中规定,对长度超过
10m的灌浆段宜采取补救措施,例如可对该部位重新钻开进行分段复灌,或将来在其旁布设检查孔,一方面检查灌浆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对检查孔进行灌浆,还可起到补强的作用等。
3.4.7 本条为新增条文。作出这样规定的主要理由是:
(1)帷幕灌浆孔的每一灌浆段都需要通过在设计压力下的实际灌浆,以确保帷幕灌浆质量;
(2)灌浆前做的简易压水所用的压力小,而灌浆时所用的压力大,有时透水率q小于1Lu的孔段,在较大的灌浆压力下,也能灌入较多水泥;
(3)透水率q值为该段岩石透水性的平均值,有时岩石并非均质,可能仅有1~2条裂隙,这种情况下,q值虽小,但也能灌入较多水泥。
灌浆施工实践中,经常发生一个灌浆段的透水率值虽小,但注入水泥量却较大的情况。所以既然灌浆段已钻完,且也安装好灌浆塞,做完简易压水,还是以进行灌浆为宜,既不很费事,且可避免失误,有利于保证灌浆质量。
3.4.8 本条由“83灌规”第3.4.7条后半部条文修改而成。规定仅当固结灌浆孔相互串浆时方可采用并联灌注,否则仍以单孔灌浆为妥。
3.5 灌浆压力和浆液变换
3.5.1 本条为新增条文,提出了确定灌浆压力的原则。灌浆压力是保证和控制灌浆质量,提高灌浆效益的重要因素。但如何正确地选定灌浆压力,确非易事。
灌浆压力与地质条件和工程目的密切相关,一般多是通过现场灌浆试验确定。有时也常先采用公式计算出灌浆压力,而后通过现场灌浆试验或试验性的灌浆施工予以调整修正。
计算灌浆压力的方法和公式很多,可参见有关书籍。
3.5.2 本条为新增条文。明确规定了压力表安装的位置、记读压力的方法以及压力摆动范围的限值。
灌浆压力应记读压力表指针摆动的“中值”(平均值)还是“峰值”(最大值),长期未能统一。这对常规压力灌浆来讲,影响尚小,对高压灌浆而言,则影响较大。本条文建议在条件许可时,应以记读“中值”为好。因为相对来讲,“中值”较“峰值”更能代表对灌浆段所施加的实际压力。但因为有时由于瞬间的高压也会在基岩中引起有害的劈裂,故本条文中又规定当灌浆压力为5MPa或大于5MPa时也可读峰值。深入一步探讨,实质问题是在灌浆过程中压力摆动不应很大,否则应采取措施予以改善,故在条文中对压力摆动的范围作出了规定。例如设计灌浆压力为5MPa时,依照本条文规定,压力摆动范围应不大于1MPa。读“中值”时,压力表指针摆动范围应为4.5~5.5MPa;读“峰值”时应为4~5MPa,两者相差不大。但若压力摆动范围很大,例如为1~5MPa,那么读“峰值”时为5MPa,读“中值”时则为3MPa,灌浆段实际承受的灌浆压力可能接近3MPa,故而没有达到5MPa高压灌浆的目的,在记录上应如实地记为1~5MPa,便于资料分析。如果发生这样情况,应查找原因,采取措施,予以改进,勿使压力摆动过大。
压力摆动的主要原因在于灌浆泵的类型及其工作状态。使用单缸泵,摆动就大;使用双缸泵或三缸泵,摆动就会小些。灌浆泵使用时间过久,工作状态不正常时,也会加大压力摆动。所以必须重视灌浆泵的选用,注意维修保养,使其保持正常工作状态。
在设计灌浆压力时,应考虑是“中值”,还是“峰值”。读灌浆压力值的方法在技术要求中应写清。高压灌浆若是采取读“中值”,为了防止压力过大发生地面抬动或破坏岩层,还宜对最大限值提出要求。一旦确定了读值方法,同一工程中应保持一致。
3.5.3 本条与“83灌规”第3.4.10条基本相同。为了保证灌浆质量,整个灌浆过程应在设计压力下进行。但当注入率大,例如大于30或
40L/min时,为了避免浆液串流过远造成浪费和防止抬动,则应分级升压。
3.5.4 本条为“83灌规”第3.4.11条修改后的条文。
(1)将帷幕灌浆浆液水灰比由9个比级简化为7个比级,将8:1和1.5:1两个比级去掉。在讨论时,有些同志主张将3:1的比级也去掉,但较多数同志认为这个比级很重要,故予保留。
(2)开灌水灰比采用5:1。国外资料纯水泥浆的塑性屈服强度和粘度见表
3.5.4。5:1和lO:1水泥浆液的此两项参数值极为接近。国内试验资料基本相同。为减少纯灌时间和尽量多灌入较浓的浆液,故开灌水灰比采用5:1。
另外,近期在国际上也比较倾向于使用较浓的水泥浆进行灌注。例如澳大利亚专家A?C?霍尔斯贝(Houlsby)就不主张使用水灰体积比为5:1(重量比3.33:1)或更稀的水泥浆进行帷幕灌浆,他认为其耐久性差。
本条文是参考了国内外灌浆施工资料并结合近期国内灌浆施工技术发展情况而制定的。
3.5.5 本条由“83灌规”第3.4.12条、第3.4.13条、第3.4.14条合并、补充而成,规定了帷幕灌浆浆液变换的原则。条文第(2)项中增补了灌注时间的条件。
3.5.6 本条与“83灌规”第3.4.15条相同。
3.5.7 本条与“83灌规”第3.4.16条前半部条文相同。由于固结灌浆孔浅,固结灌浆目的和帷幕灌浆目的也不同,从施工实践看,固结灌浆浆液的比级还可减少,浆液变换标准也可简化,但灌注浆液的浓度仍应遵循由稀到浓的原则。鉴于各个工程实际情况不同,难于作出较为统一的规定,故本条文没有具体规定浆液的比级和浆液变换的标准,仅提出可参照帷幕灌浆的规定,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为设计和施工留有选择的余地。
3.5.8 本条为新增条文。根据国内一些工程的实践经验编写而成。
由于细水泥颗粒细,比表面积大,活性高;浆液保水性强,为保证水泥结石有一定的强度和提高灌浆质量,应采用较小的水灰比。
二滩水电站基岩固结灌浆试验采用了超细水泥(比表面积8000cm2/g以上),灌浆采用的水灰比为1:1、0.6:1。新安江大坝二、三坝段坝基帷幕补强灌浆采用了改性水泥(干磨)和湿磨水泥两种细水泥浆液,其水灰比为2:1、1:1、0.7:1。
3.5.9 本条为新增条文。由于稳定浆液、混合浆液、特别是膏状浆液组分复杂,浆液变换不仅要改变水与固相材料的比例(水固比),而且往往还要改变固相材料间的配比。为此,灌注这些浆液的比级和变换方法以通过室内浆材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确定为好。根据国内一些工程实践经验,浆液变换的比级不宜多于三个。
3.5.10 本条为“83灌规”第3.4.17条补充后的条文,主要目的是便于加强对浆液质量的控制。如果发现有回浆变浓、温度升高和粘度显著增大的情况,应及时处理。
3.6 灌浆结束标准和封孔方法
3.6.1 本条与“83灌规”第3.4.18条前半部条文相同,又补充了“不大于lL/min,继续灌注90min灌浆可以结束”的规定,为的是不使灌浆结束阶段的时间拖延过长。
3.6.2 本条与“83灌规”第3.4.19条前半部条文相同。
3.6.3、3.6.4 此两条为新增条文。鉴于封孔工作非常重要,帷幕灌浆孔如果封堵不严,孔内有水渗漏出,会对帷幕起到冲蚀破坏作用。固结灌浆孔也应做好封孔工作。为此在条文内强调使用机械进行封孔,提出了四种封孔方法:
(1)机械压浆封孔法全孔灌浆完毕后,将胶管(或铁管)下入到钻孔底部,用灌浆泵或砂浆泵经胶管向钻孔内泵入水灰比为0.5:1的浓浆或水泥:砂:水为1:(0.5~1):(0.75~1)的水泥砂浆。水泥浆或砂浆由孔底逐渐上升,将孔内余浆或积水顶出,直到孔口冒出浓浆或砂浆止。在泵入浆液过程中,随着水泥浆或砂浆在孔内缓缓上升,可将胶管徐徐上提,唯应注意务使胶管管口永远保持在浆面以下。
(2)压力灌浆封孔法全孔灌浆完毕后,将灌浆塞塞在孔口,灌入水灰比为0.5:1的浓浆,灌浆压力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较深的帷幕灌浆孔一般可使用0.8~1MPa的压力,当注入率不大于11/min,延续30min停止。
(3)置换和压力灌浆封孔法系上述两种方法的综合。先将孔内余浆置换成为水灰比为O.5:1的浓浆,而后再将灌浆塞塞在孔口进行压力灌浆封孔。
采用孔口封闭灌浆法时应使用这种方法封孔。当最下面一段灌浆结束后,利用原灌浆管灌入水灰比为O.5:1的浓浆,将孔中余浆全部项出,直至孔口返出浓浆止。而后提升灌浆管,在提升过程中,严禁用水冲洗灌浆管,严防地面废浆和污水流入孔内,同时,还应不断地向孔内补入0.5:1的浓浆(或待灌浆管全部提出后再向孔内补入O.5:1的浓浆也可)。最后,在孔口进行纯压式封孔灌浆1h,仍用O.5:1的浓浆,压力可为灌浆最大压力。封孔灌浆结束后,闭浆24h。
(4)分段压力灌浆封孔法全孔灌浆结束后,自下而上分段进行灌浆封孔,每段段长15~
20m,灌注水灰比为0.5:1的浓浆,灌注压力与该段的灌浆压力相同,当注入率不大于
1L/min,延续30min停止,在孔口段延续60min停止,灌注结束后闭浆24h。
采用上述各种方法封孔,待孔内水泥浆液凝固后,灌浆孔上部空余部分,大于3m时,应采用机械压浆法继续封孔;小于3m时,可使用更浓的水泥浆或砂浆人工封填密实。
3.7 孔口封闭灌浆法
1982年,乌江渡大坝坝基帷幕灌浆使用孔口封闭灌浆法取得成功。此法优点为:①孔内不需下入灌浆塞,施工简便,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人力;②每段灌浆结束后,不需待凝,即可开始下一段的钻进,加快了进度;③多次重复灌注,有利于保证灌浆质量;④可以使用大的灌浆压力等。近十年期间,各地许多工程相继采用此法施工。
孔口封闭灌浆法是一套完整的施工工艺,有其独特的技术要求。但有些工程采用此法时,不是全套学习应用,而是零星选取,施工工艺中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例如:①不埋孔口管,不用孔口封闭器,而是在每段灌浆时,均使用灌浆栓塞卡紧在孔口以下同一深度处;②不下入灌浆管(或射浆管)或灌浆不下到孔底;③钻孔孔径较大;④每段灌浆结束标准要求不严等,影响灌浆质量。
为此,本规范将其单列为一节,便于遵守应用。节内均为新增条文。
3.7.1 本条说明孔口封闭灌浆法适用的范围。
3.7.2 本条说明孔口封闭灌浆法应采用较小的孔径。
3.7.3 本条规定采用孔口封闭灌浆法时必须埋设孔口管。由于灌浆压力大,故要求孔口管必须镶铸牢固,绝不允许孔口管四周有漏、冒浆现象。
孔口管埋入岩石中的深度随使用的最大灌浆压力而定,见表
3.7.3,供参考。
3.7.3 &孔口管埋入岩石中的深度
最大灌浆压力(MPa)
孔口管埋入岩石中深度(m)
3.7.4 采用孔口封闭灌浆法施工,主要缺点就是灌浆管容易在孔内凝住。灌注浓浆时间较长时,尤易发生。为此必须使用性能良好的孔口封闭器,因为在灌浆过程中需要经常转动和升降灌浆管,防止其在灌浆孔内被水泥浆凝住,所以孔口封闭器必须具有如条文中所述的性能。
3.7.5 本条内容非常重要,应切实做到。目的是促使水泥浆液在灌浆段内很好地循环流动,以确保灌浆质量。
3.7.6 本条前半部的目的是使孔内水泥浆有一定流速,水泥颗粒不易沉淀;后半部的目的是使水泥浆在灌浆管内外流动通畅。
3.7.7 本条为孔口封闭灌浆法的一个特点,孔口管段以下的3~5个灌浆段,段长宜短,压力递增宜快。目的是在较浅的深度即可开始使用最大的灌浆压力。今列举几个工程实用情况,见表3.7.7,供为参考。
3.7.7中可以看出:乌江渡和隔河岩大坝是在第四段,即岩面以下5~10m段,就开始使用了最大灌浆压力;龙羊峡大坝也是在第四段,即岩面以下4.5~9.5m段,开始使用最大灌浆压力;而东风大坝虽也是在第四段,但是在岩面以下10~15m段,开始使用最大灌浆压力。各工程不完全一致,通常都是通过现场灌浆试验确定的。
3.7.8 采用孔口封闭灌浆法时,由于各工程的地质条件和目的、要求不同,故先导孔和灌浆孔内各灌浆段钻孔冲洗、裂隙冲洗、压水试验或简易压水的做法可能有所不同,对此不宜进行统一规定。设计和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参照本规范3.3节内有关内容研究确定。
一般常用的原则和做法如下,供参考:
(1) 灌浆孔内各灌浆段灌前仍宜进行钻孔冲洗;
(2)先导孔仍应自上而下分段进行压水试验,采用单点法,按附录A执行。可以采用孔内卡塞法或孔口封闭灌浆法;
(3)灌浆孔各灌浆段灌前仍宜进行简易压水,压水方法按本规范
3.3.5条规定执行;
(4)压水试验或简易压水可以和裂隙冲洗工序结合进行;
(5)采用孔口封闭灌浆法进行压水试验或简易压水,在计算透水率时,段长值应取未灌段岩石的长度,不包括已灌段在内。
3.7.9 对高压灌浆来讲,最重要的是在灌浆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压力。压力与注入率必须相适应。由于上抬力与灌浆压力P5/3和注入量V2/3成正比,见公式(3.7.9),而注入量值又和注入率直接相关,高压灌浆使用的灌浆压力大,为防止上抬力过大而引起地面抬动,必须限制与其相应的注入率。
Fmax=0.31Pmax5/3Vmax2/3/C2/3
式中 Fmax――最大上抬力;
Pmax――最大灌浆压力;
Vmax――最大注入浆量;
C――浆液的内聚力。
综合国内几个工程的经验,建议在不同的灌浆压力下应控制的注入率值见表
3.7.9,供参考。
3.7.9& 灌浆压力与注入率的相应关系
灌浆压力(MPa)
注入率(L/min)
另外,这样施工也可以防止浆液扩散范围过大,造成浪费;同时,还可以防止“长时间低压灌浆,最后高压结束”的施工情况。
孔口封闭灌浆法每段灌浆都是全孔受压施灌,因而浆液远窜的可能性和地面抬动的危险性大,必须重视。
3.7.10 帷幕灌浆采用孔口封闭灌浆法施工,其浆液的比级和变换与常规压力灌浆法所用相同。
3.7.11 在灌浆过程中当较长时间灌注浓浆时,灌浆管在孔内容易被水泥浆凝住。防止的主要办法,一是灌浆泵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有足够的排浆量,回浆管回浆量宜在
15L/min以上,以保证孔内浆液很好地循环流动。另一是在灌浆过程中要经常转动和上下活动灌浆管,特别是在灌注浓浆期间,应加多转动的次数。转动灌浆管时应降低灌浆压力,而灌浆泵不停。灌浆管顶部必须安装能转动的水龙头。在转动灌浆管时,凭借司钻的经验若发现灌浆管活动有阻碍,应立即放开回浆管阀门,加大泵入量,加速浆液流动,藉以冲洗孔内欲将灌浆管凝住的水泥浆。必要时还可将浆液变稀。待灌浆管能正常活动后,再恢复原先灌浆状态继续灌注。若冲洗无效,应立即停止灌浆进行专门处理或提升灌浆管。
3.7.12 本条规定是采用孔口封闭灌浆法施工的又一特点,对灌浆结束标准要求严。主要目的是确保高压灌浆质量,否则将会由于灌浆段愈来愈长,影响新灌浆段的灌浆质量。同时,这也是在每段灌浆结束后可以不待凝的主要原因。
3.7.13 由于采用了本规范3.7.12条的规定,在较长时间高压力作用下,灌入岩石裂隙内的水泥浆基本上已排水初凝,再钻进时钻孔用的冲洗水流对其已无影响,所以不需待凝。
3.7.14 采用孔口封闭法灌浆,全孔灌浆结束后,应采用“置换和压力灌浆封孔法”封孔,以保证封孔质量。
3.8 特殊情况处理
3.8.1 本条与“83灌规”第3.5.1条相同。
3.8.2 本条为“83灌规”第3.5.2条简化后的条文。
3.8.3 本条与“83灌规”第3.5.3条基本相同。
3.8.4 本条为“83灌规”第3.5.4条修改后的条文。
(1)取消了原条文涌水压力0.2MPa的界限。
(2)在措施中补充了“短的段长”、“高的灌浆压力”、“浓浆结束”和“纯压式灌浆”四项内容。
(3)条文中第(4)项“浓浆结束”的作法是当注入率达到结束标准后,立即换用水灰比为0.6:1或0.5:1的浓浆,按规定的继续灌注时间进行灌注直至结束。
条文中第(5)项“屏浆”系指灌浆按规定标准结束后,维持原水泥浆的浓度或改用其它浓度的水泥浆在相同的压力下继续循环灌注一定时间,例如4~8h,再行结束。目的是保证有效地充填,有利于灌入裂隙内浆液的排水初凝,防止其被涌水顶回,流出孔外。这种技术措施称之为“屏浆”。
条文中第(6)项“闭浆”系指灌浆或“屏浆”结束后,立即关闭回浆管阀门和进浆管阀门,使灌入的浆液仍暂时处于受压状态,待孔口压力消除时结束。这种技术措施称之为“闭浆”,也是对屏浆措施的补充。
(4)由于条文中有效多措施易于将射浆管在孔内凝住,使用纯压式灌浆就不会发生这类事故,故也将其列为措施之一,以方便这些措施的实施。
(5)在各项技术措施中未提定量要求,设计和施工单位可以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3.8.5 本条为“83灌规”第3.5.5条修改和补充后的条文。
(1)将原条文第三项改为“灌注稳定浆液或混合浆液”,文意将更全面;
(2)本条后半部为新增条文,目的是确保灌浆质量。
3.8.6 本条为“83灌规”第3.5.6条修改后的条文。当遇到回浆变浓情况时,本条文规定宜换用相同水灰比的新浆进行灌注,而不采用加水“改稀”的办法。湖北省南河胡家渡水库大坝坝基帷幕补强灌浆即采用了换用新浆的方法,新浆还可灌入,效果较好。缺点是浪费一些水泥浆,但若能取得一定效果,还是值得的。而“改稀”的办法,往往效果不好。
3.8.7 本条为“83灌规”第3.5.7条补充后条文,主要是根据近期国内在岩溶发育地区建成的或在建的几座高坝的坝基帷幕灌浆的施工经验,总结归纳而成。
(1)对于大空洞岩溶,可使用混凝土泵泵入高流态混凝土,骨料最大粒径小于
20mm。灌注后待凝7d,然后重新扫开再灌注水泥浆。
(2)对于空洞较大的岩溶,可扩大灌浆孔孔径,往孔内投入粒径小于
40mm的干净碎石,而后灌注水泥砂浆。待凝3d后,进行扫孔和简易压水,根据压水资料,再确定灌注水泥浆,还是灌注水泥砂浆或其它混合浆液。
(3)对于空洞较小的岩溶,可灌注水泥砂浆或其它混合浆液。待凝3d后,扫开再灌注水泥浆。
(4)对于全部充填或大部分充填的溶洞,宜采用高压进行灌浆。但若在开始灌浆不能起压或短时间内不能达到规定的压力时,应先采用低压、浓浆、限流、限量、间歇灌浆等措施,待注入率减小到一定程度后,再逐渐升压,依照技术要求直至达到结束标准止,有时可能需要进行十几次,甚至几十次灌注。
3.9 工程质量检查
3.9.1~3.9.4 此四条与“83灌规”第3.6.1条~3.6.4条基本相同。
3.9.5 本条为“83灌规”第3.6.5条的部分内容,作了较大修改。主要是对帷幕灌浆检查孔压水试验的方法和试验使用的压力作一比较明确的规定,试图统一帷幕灌浆检查孔压水试验的方法和内容。
(1)压水试验推荐使用五点法。因为压水试验成果非常重要,它关系着帷幕灌浆质量是否合格,是否还需加孔补灌。五点法求得的成果比较精确。同时《水利水电工程压水试验规程》(SL25-92)中规定的也是采用五点法。河南省故县水库大坝(坝高
121m)坝基帷幕灌浆质量检查孔压水试验就是采用五点法,效果很好。
但又考虑到透水率为1~3Lu时,多为层流,P~Q曲线属直线型,两种方法取得的透水率值应一致,且五点法试验较为费时费事,故规定也可采用单点法。设计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帷幕灌浆质量检查孔压水试验所用压水压力依照坝高分为三种情况选用。第一种情况属于中坝和低坝,参考《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DJ21-78)第
1.0.6条内容,选用压水压力值时考虑了坝前水头的因素。第二种情况选用1MPa。第三种情况对于高于
100m的大坝,附录A表A1中规定:选用1MPa或1.5H(依照帷幕所在部位承受坝前水头大小确定)。对于基岩面高程较低的河床部位,坝前水头大,可以选用大于1MPa的较高的压水压力。对于两岸基岩面高程较高的部位,坝前水头小,可以选用较低的压水压力。换句话说,全工程坝基帷幕检查孔压水试验也可选用两个或三个压水压力值。今举两例供为参考,见表3.9.5。
3.9.6和3.9.7 此两条为“83灌规”第3.6.5条中的部分内容,文意未变。
3.9.8 本条与“83灌规”第3.6.6条相同。
3.9.9 本条为新增条文。帷幕灌浆孔封孔极为重要,由于有些工程对已封的灌浆孔进行抽样检查时,发现有少数孔封填不密实,甚至孔内浆液没有完全凝固,为此特制定本条文,以引起对封孔质量的重视。
3.9.10~3.9.13 此四条与“83灌规”第3.6.7条、第3.6.8条基本相同。规定固结灌浆质量检查宜采用测量岩体波速或静弹性模量的方法,也可采用压水试验的方法。条文中对压水试验方法做了具体规定。对检查孔进行压水试验的时间修改为“在灌浆结束3~7d后进行”。一般讲7d比较合适,但由于固结灌浆工期往往很紧,要求能在较短期间内进行压水试验,故仍保留原条文3d的规定。
4& 水工隧洞灌浆
本章在分节编排方法方面,对“83灌规”作了较大修改。“83灌规”是按照施工顺序内容分节的。为了便于阐述和应用,本次修改成按照灌浆类型分节。
4.1 一般规定
4.1.1、4.1.2 此两条是沿用了“83灌规”第4.1.1条~4.1.4条中的有关规定,经综合改编而成。4.1.1条是混凝土衬砌段的灌浆,4.1.2条是钢板衬砌段的灌浆。因为采用钢板衬砌时,施工方法不尽相同。有的先进行围岩固结灌浆,然后再装钢板;有的则先装钢板,然后回填混凝土,再进行围岩固结灌浆。由于作法不同,对各类灌浆施工顺序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故钢板衬砌段各类灌浆的顺序应按设计规定进行。将其单列为一条,便于应用。 共7页 &
&&当前第5/7页
【】 【来源: 】 【】
&#153; 版权所有 & |
&&客服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帷幕灌浆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