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初现金及等价物净增加现金等价物余额怎么计算?累计数咋算

现金流量表-月报编制依据编制5月份的现金流量表,模版显示“本期金额”和“上期金额”,“本期金额”栏数据是依据5月份金额填写还是依据1-5月累计金额填写,“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是根据5月份负债表年_百度作业帮
现金流量表-月报编制依据编制5月份的现金流量表,模版显示“本期金额”和“上期金额”,“本期金额”栏数据是依据5月份金额填写还是依据1-5月累计金额填写,“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是根据5月份负债表年初余额填写还是根据上月期末余额填写新企业会计准则申报纳税时的报现金流量表月报,
  因为,你现在填的是月报,如下:  “本期金额”栏数据是依据5月份金额填写;  “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是根据5月份负债表“期初余额”,即上月期末余额(注意,你现在填制的是月报,所以期间也是以月来填,即期初数——期初余额(5月份的);若填制的是年报,则自然也就是年初余额)填写.  供参考.
本期金额是年初至本月的累计数,即1-5月累计数;上期金额同理,是1-4月累计数。“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是年初数。现金流量表考量的是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情况,一般是一个年度内的经营情况,是时期数。
我还真没有发现现金流量表只做当月数的,利润表可以 所以我觉得,上月数是1至4月合计,本期金额应该是1至5月合计,仅供参考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现金流量表
一、确定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现金的期末余额=资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
&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一般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因素,
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二、确定主表的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
&2.借款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
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
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三、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5.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在建工程期末数-在建工程期初数(剔除利息)+(固定资产期末数-固定资产期初数)+(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核算。
6.投资所支付的现金=(短期投资期末数-短期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
该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7.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投资未按期到位罚款。
四、确定补充资料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该项目根据利润表净利润数填列。
2、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本期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发生额累计数
注:直接核销的坏账损失,不计入。
3、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中折旧+管理费用中折旧
或:=累计折旧期末数-累计折旧期初数
注:未考虑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而减少的折旧。
4、无形资产摊销=无形资产(期初数-期末数)或=无形资产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注:未考虑因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减少。
5、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
或=长期待摊费用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6、待摊费用的减少(减:增加)=待摊费用期初数-待摊费用期末数
7、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预提费用期末数-预提费用期初数
8、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或收入)明细账分析填列。
&9、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根据固定资产清理及营业外支出明细账分析填列。
10、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应收票据的贴现利息
11、投资损失(减:收益)=投资收益(借方余额正号填列,贷方余额负号填列)
12、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递延税款(期末数-期初数)
13、存货的减少(减:增加)=存货(期初数-期末数)
注:未考虑存货对外投资的减少。
14、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应收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应收票据(期初数-期末数)+预付账款(期初数-期末数)+其他应收款(期初数-期末数)+待摊费用(期初数-期末数)-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15、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应付账款(期末数-期初数)+预收账款(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票据(期末数-期初数)+应付工资(期末数-期初数)+应付福利费(期末数-期初数)+应交税金(期末数-期初数)+其他应交
款(期末数-期初数)
& 16、其他一般无数据。
五、确定主表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1+17%)+利润表中其他业务收入+(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应收账款期初余额-应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末余额-预收账款期初余额)-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期末余额
2、收到的税费返还 =(应收补贴款期初余额-应收补贴款期末余额)
+补贴收入+所得税本期贷方发生额累计数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务收入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收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相关明细本期贷方发生额+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公式一)
具体操作中,由于是根据两大主表和部分明细账簿编制现金流量表,数据很难精确,该项目留到最后倒挤填列,计算公式是:
&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公式二)
=补充资料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4+5+6+7)&}&
公式二倒挤产生的数据,与公式一计算的结果悬殊不会太大。
4.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存货期末余额-存货期初余额)〕&(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
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
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
6.支付的各项税费=“应交税金”各明细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应交款”各明细账户借方数+“管理费用”中“税金”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其他业务支出”中有关税金项目
即:实际缴纳的各种税金和附加税,不包括进项税。
&7.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
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本期借方发生额+银行手续费
&六、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汇兑损益
现金流量表如何填制
根据近年来编制报表的实践经验,总结为如下理论:
一、直接法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主营业务收入+应收帐款减少数+应收票据减少额+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预收帐款增加数
&2、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主营业务成本+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存货增加额+应付帐款减少额+应付票据减少额+预付帐款增加额-当期直接人工费、制造费用中工资及福利费
&3、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指本期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包括为职工支付的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险基金、补充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以及企业支付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其他福利费用。支付离退休人员的各项费用在“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中反映。支付给在建工程人员的工资及其他费用在“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
&&4、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 项目部制造费用,机关管理费用、经营性财务费用、营业费用等。
&&5、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指处置时的本和利。
&6、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指持有期间收到的现金
&7、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净额指出售上述资产收回的现金
&8、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包括纳入在建工程中的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
&9、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仅指偿还短长期借款的本金。
二、间接法
&&1、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指本年度的的提取数。
&2、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当年摊销数
&3、预提费用增加指经营性的预提费用
&4、处置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指出售、转让上述各资产
&5、固定资产报废损失指报废固定资产
&6、财务费用指筹资性、投资性的财务费用
7、经营性应收指:应收票据、应收帐款、其他应收款、预付帐款、其他流动资产。
&8、经营性应付指: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帐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
&9、取现、存现不纳入现金流量表。
三、“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减:增加)”项目: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即经营性应收项目期末余额小于经营性应收项目期初余额,说明本期收回的现金大于利润表中所确认的收入,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应当加回。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即经营性应收项目期末余额大于经营性应收项目期初余额,说明本期利润表所确认的收入中有一部分没有收回现金,但在计算净利润时这部分收入已经包括在内,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应当扣除。经营性应收项目应根据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内容分析填列。
&四、“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减:减少)”项目: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即经营性应付项目期末余额大于经营性应付项目期初余额,说明本期发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计提税费、分配工资福利费等行为时,有一部分没有支付现金,但在计算净利润时却通过成本费用包括在内,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应当加回。经营性应付项目减少,即经营性应收项目期末余额小于经营性应收项目期初余额,说明本期支付的现金大于利润表所确认的成本费用,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应当扣除。经营性应付项目应根据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内容分析填列。
现金流量表的填制方法详解&&&&&&&&&&&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填列方法&
(一)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销项税额+应收帐款期初余额—应收帐款期末余额+应收票据期初余额—应收票据期末余额+预收帐款期末余额—预收帐款期初余额—当期计提的坏账准备—非收现的应收款项减少(如贴现利息)&
(二)收到的税费返还=企业交税交费后由税务等政府部门返还的(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消费税,关税,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各种税费。本项目可以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外收入”等账记的记录分析填列。&
(三)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企业收到的罚款收入+经营租赁收入+加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流入(若金额较大应单独列示)&
(四)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成本”+进项税+存货的期末余额—存货的期初余额+应付帐款的期初余额—应付帐款的期末余额+应付票据的期初余额—应付票据的期末余额+预付帐款的期末余额—预付帐款的期初余额—当期列入生产成本的(职工薪水,福利费,折旧费用)—当期列入制造费用的(职工薪水,福利费,折旧费用)&
(五)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生产成本(薪酬)+制造费用(薪酬)+营业费用(薪酬)+管理费用(薪酬)+应付职工薪酬的期初余额—应付职工薪酬的期末余额(不包含在建工程人员工资如有为—应付职工薪在建工程(薪酬)期初余额—应付职工薪在建工程(薪酬)期末余额)&
PS:企业本期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等职工薪酬(包括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但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除外。支付的在建工程、无形资人员的职工薪酬除,在“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
(六)支付的各项税费=所得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应交增值税+消费费+营业税 +关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
+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个人所税税+社保费+堤围防护费等&
PS:该项目反映企业当期实际上缴税务部门的各种税费(包括企业本期发生并支付的,本期支付以前各期发生的以及预交的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印花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预交的营业税等费用。本项目不包括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实际支付的耕地占用税,本期退回的增值税,所得税。&
(七)①支付其他与经营活有关的现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经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
&②支付其他与经营活有关的现金=营业外支出(剔除固定资产处置损失)+管理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折旧、坏账准备或坏账损失、列入的各项税金等)+营业费用、成本及制造费用(剔除工资、福利费、劳动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他应收款本期借方发生额+其他应付款本期借方发生额+银行手续费
&PS:1、可根据补充资料推算出经营活的现金净流量,再以倒推的方式计算出此项目。&
2、本项目反映企业支付的除上述各项目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出。&
二、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填列方法&
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
PS: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
PS:本项目反映企业因股权性投资而分得的现金股利,从子公司、联营企业或合营企业分回利润而收到的现金,以及因债券性投资而取得的现金利息收入,不包括股票股利。&
(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PS:本项目反映企业出售、报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取得的现金(包括因资产毁损而收到的保险赔偿收入)减去为处置这些资产而支付的有关费用后的净额,但现金净额为负数的除外。&
(4) 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PS:本项目反映企业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所取得的现金减去相关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还有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在建工程期末数-在建工程期初数)(剔除利息)+(固定资产期末数-固定资产期初数)+(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
上述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中核算。&
PS:本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建造固定资产、取得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及增值税款、支付的应由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现金支出。本项目不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利息资本化的部分,以及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资本化的借款利息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单独反映。可根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分板填列。&
(六)投资支付的现金=(短期投资期末数-短期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剔除投资收益或损失)&
该公式中,如期末数小于期初数,则在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Ps:本项目反映企业取得的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权益性投资和债券性投资所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的佣金、手续费等附加费。可根椐“交易性融资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扭亏为盈有至到期投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账户记录分析填列。&
(七)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
本项目反映企业购买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购买出价中以现金支付的部分,减去子公司或其他营业单位持有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后的净额。如如投资未按期到位罚款等。&
(八)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本项目反映企业除了上述各项以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其他现金流出。其他现金流出如价值较大的,应单独列项目反映。本项目可以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有关账户的记录分填列。
&三、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填列方法&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
PS:本项目反映企业以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实际收到的款项,减去直接支付给金融企业的佣金、手续费、宣传费、咨询费、印刷费等发行费用后的净额。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等由企业直接支付费用,在“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反映。&
(2)取得到借款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
PS:企业偿还的借款利息和债券利息,不包括在本项目内,应在“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反支付的现金”项目反映。&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
PS:本项目反映企业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支付给其他投资单位的利润或用现金支付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
(5) 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租凭费、捐赠支出、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四、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汇兑损益&
PS:本项目反映企业外币现金流量及境子公司现金流量折算为人民币时,所采用的现金流量发生日的汇率或平幸免汇率折算人民币金额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中外币现金净增加额按期末汇率折算的人民币金额之间的差额。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应作为调节项目,在现金流量表中单独反映。&
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初余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减少净利润的项目-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但增加净利润的项目+与净利润无关但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与净利润无关但减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项目。调整时总体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
内容及填列方法&
(1)资产减值准备
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等。本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时,记入当期利润表中的“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减少了净利润,但实际上并未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因此,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应将其加回到净利润中,若恢复以前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应从净利润中将其扣除。&
本项目可根据“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账户的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列。&
(2)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
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有的计入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有的计入制造费用。计入期间费用部分已列入了利润表,计入制造费用部分则可能通过销售成本列入利润表,也可能形成企业的存货。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并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将其全部加回。当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包含在存货中时,虽然未影响净利润,但是增加了存货,这里也将其加回,然后在“存货的减少(
减: 增加)”项目中再将其以相同净额扣除,形成自动平衡。&
本项目可根据“累计折旧”、“累计折耗”等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填列,或根据有关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中的折旧费计算填列。&
(3)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摊销时,有的计入管理费用,有的计入制造费用,计入期间费用部分列入利润表,计入制造费用部分则可能通过销售成本列入利润表,也可能增加期末存货,调整思路同“固定资产折旧”,均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将其全部加回。&
本项目可根据“累计摊销”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列,或根据管理费用和其他业务成本账户借方发生额中“摊销无形资产”等计算填列。&
(4)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时,计入了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等。本项目的确定原理与固定资产折旧项目相同,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将其全部加回。&
本项目可根据“长期待摊费用”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填列。&
(5)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业务,不会影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化,若导致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一致,一定是这种业务影响了净利润,因此,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回或扣除。&
本项目可根据“营业外支出”账户的借方发生额中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净损失和“营业外收入”的贷方发生额中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出售无形资产净收益分析计算填列。如收益>损失,则用“-”号填列。&
(6)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减:收益)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计入了营业外支出,使净利润减少,但这部分损失并没有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所以应在调节净利润时加回。固定资产盘亏的处理,也会影响净利润,也应在净利润基础上加回。&
本项目可根据“营业外支出”账户的借方发生额中固定资产盘亏损失减去“营业外收入”的贷方发生额中固定资产处置收益的差额填列。如收益>损失,则用“-”号填列。&
(7)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减: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使净利润减少,但这部分损失并没有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所以应在调整时加回。&
(8)财务费用 该项目应加的是“不属于经营活动的财务费用”。&
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可以分别归属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费用,若既影响净利润又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业务,则不需进行调整;若影响净利润但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业务,应通过调整经营性项目本身完成,如应收票据贴现业务(不附追索权),记入“财务费用”的金额应通过调整“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
减:增加)”项目完成。对属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财务费用,只影响净利润,但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也就是说,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有关的财务费用应全额考虑,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财务费用不予考虑。&
本项目可根据“财务费用”账户的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列。&
(9)投资损失(减:收益)
投资收益是因为投资活动所引起的,与经营活动无关。也就是说,该项目影响净利润的变化但不会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若为投资收益,调节净利润时应减去;若为投资损失,调节净利润时应加回。本项目不考虑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影响的净利润。&
本项目可根据“投资收益”
账户的发生额分析计算填列(损失-收益),计算时不考虑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影响的净利润。&
(10)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减:增加)
本项目可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期初余额-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
(11)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减:减少)
本项目可根据“递延所得税负债”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的差额填列。&
(12)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存货的增减变动一般属于经营活动。存货增加,说明现金减少或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存货减少,说明销售成本增加,净利润减少。所以在调节净利润时,应减去存货的增加数,或加上存货的减少数。在存在赊购的情况下,还应通过调整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来反映赊购对现金流量的影响。若存货的增减变动不属于经营活动,则不能对其进行调整,如对外投资减少的存货,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等业务。&
本项目可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期初余额-期末余额)的差额+“存货跌价准备”账户(期初余额-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
(13)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收项目主要是指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包括应收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等。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减变动一般属于经营活动。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说明收入增加,净利润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说明现金增加。所以在调节净利润时,应减去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数,或加上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数。若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减变动不属于经营活动,则不能对其进行调整,如收到客户以固定资产抵债业务减少的应收账款等。&
本项目可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款项”、“其他应收款”项目(期初余额-期末余额)的差额+“坏账准备”账户(期初余额-期末余额)的差额填列。&
(14)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 (减:减少)
经营性应付项目主要是指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其他应付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包括应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等。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一般属于经营活动。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说明存货增加,最终导致销售成本增加,净利润减少。经营性应付项目减少,说明现金减少。所以在调节净利润时,应加上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数,或减去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数,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不属于经营活动,则不能对其进行调整,如债务重组业务中以固定资产抵债减少的应付账款等业务。&
本项目可根据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款项”、“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除在建工程人员)、“应交税费”(除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税金)等项目(期末余额-期初余额)的差额之和填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金及等价物净增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