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皮 鲜 治 疗

牛皮癣(银屑病)简介
牛皮癣热词查询
牛皮癣即银屑病(Psoriasis)的俗称。祖国医学称银屑病为“白疕”,是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的皮肤病。其特征是出现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
牛皮癣(银屑病)传染吗?
很多病人因怕把病传染给家中其他成员而自我隔离。有刚做母亲的病人不敢接触自己的孩子、不敢哺乳、不敢与孩子同睡,有的病人家属因怕传染而限制病人的行动…【】
牛皮癣(银屑病)≠“第二癌症”
银屑病既不是什么不治之症,更与“第二癌症”风马牛不相及,已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患者只要树立信心,治疗得当,便可完全像常人一样生活、工作,有的可以长期缓解…【】
小心江湖治牛皮癣妙药骗局
对于牛皮癣,医学界仍无治疗良策。治疗牛皮癣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千万不要轻信游医。牛皮癣是慢性病,治疗太快了并不是好事,江湖游医靠激素治病使病人得一时之快,却反复发作…【】
牛皮癣(银屑病)热点关注
牛皮癣(银屑病)常见问题
牛皮癣(银屑病)患者如何正确洗澡
银屑病洗澡时,除了和正常人一样应注意饭后不宜马上洗澡,过度疲劳…【】
得牛皮癣能吃辛辣食物和海鲜吗
牛皮癣到目前为止没有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以治愈。平时注意少吃辛辣、刺激…【】
牛皮癣治疗何时能停药?
临床痊愈后,即外表皮损完全消退后,应再继续服用2--3个疗程进行巩固,使血液中的毒素清理更彻底,以免复发【】
治疗与护理
全国权威医院皮肤科排行榜
由众多患者就诊后评价出来的10大医院皮肤科……
诚挚感谢好大夫在线网站提供大量数据支持!
牛皮癣(银屑病)常用药物
  治疗 护理 饮食 心理
皮肤科推荐专家
给牛皮癣患者的健康提醒
······               
与牛皮癣相似的疾病
         
出品:搜狐健康
编辑: 李桂桂
Style设计:郑妍 诚挚感谢好大夫在线网站提供数据支持
版权声明:本期设计、图文归属搜狐健康频道及相应作者;版权所有,严禁转载,违者必究。其他牛皮癣资讯
牛皮癣!牛皮癣治疗!牛皮癣症状治疗
牛皮癣皮损怎样可以缓解
银屑病(Psoriasis),又名白H,俗称牛皮癣,发于头皮和四肢伸面,尤其在肘和膝关节附近。局部盖有多层银白色鳞屑的丘疹或斑片,刮去鳞屑及下面发亮薄膜后有点状出血,感觉痒,夏季常减轻或自愈,冬季又恶化复发。
银屑病是一种“自体免疫系统失调”,现时已变得愈来愈普遍,特别是已发展的城市。牛皮癣并不是一种传染病,但因为牛皮癣患者的皮肤问题,使他们在寻找工作时出现困难,特别是情况严重的患者。
牛皮癣的成因,现时仍然未明白,医学界普遍相信与身体的T细胞有关,T细胞活化是牛皮癣发病的关键。古希腊人认为牛皮癣是众神的诅咒,并强迫牛皮癣患者摇铃,以防被传染。中国晚清名宦曾国藩患有严重的牛皮癣,每晚要婢女为他搔痒方能入睡,终生未能痊愈.
Copyright © 2010 版权所有 牛皮癣健康网(牛皮癣)(银屑病)
特别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个别诊断、用药和使用的根据。
牛皮癣健康网提醒:牛皮癣的诊断与治疗是需要科学规范的医疗行为,在诊断与治疗时请选择专业牛皮癣医院。热点关键词:
用科学的手段实现牛皮癣患者健康梦想
牛皮癣患者吃哪些食物比较好?大家都晓得饮食对牛皮癣是有很多影响的,而银屑病是一种多见的慢性皮肤病,银屑病的治疗自然与平常生活饮食有很大相关了……
30分钟聊病制,严禁问诊,弄清患者病史
三级诊断(找准病因,精确分型)
一级诊断:遵循临床症状,初级诊断;
二级诊断:利用先进设备快速检测,精确病灶;
三级诊断:相关学科医师进行会诊。
"一对一医师负责制",医师长期跟踪监控患者病情,及时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同时会根据患者个人的阶段性情况,合理调整治疗方案。以此确保到院的每一位牛皮癣疾病患者都得到了针对性的治疗,坚决避免过度治疗
健康回访指导
建立了个人病例档案库,专设健康回访中心,咨询医师为愈后患者提供免费咨询服务,达到优质的后期疗效保障。
生活中哪些原因引发了牛皮癣?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严重影响人们形象的疾病,皮肤病就有很多种,其中牛皮癣有……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牛皮癣的出现?牛皮癣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都知道牛皮癣是一种顽固性皮肤病,这种病很……
得了牛皮癣皮肤上有什么症状?生活中,牛皮癣还是比较常见的,很多原因都可能造成牛皮癣的发生,牛皮癣有什……
寻常型牛皮癣有哪些症状表现?牛皮癣牛皮癣分为四大类,其中寻常型牛皮癣很常见,也是初期牛皮癣常有的病型……
儿童牛皮癣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孩子本该好好过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可是儿童却因为很多的坏毛病患上了牛皮癣……
银屑病晚期的病情会很严重吗?牛皮癣病情较为复杂,类型多样,如您不慎患上牛皮癣,为了保证疾病诊疗的针对……
得了牛皮癣去哪里能够治好?牛皮癣的治疗一直是一个令医学界很头疼的问题,虽然现在的医学已经相当发达了,……
牛皮癣患者怎么治疗银屑病比较好?银屑病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方面,患者们还应做好自身的护理,毕竟一个良……
头部牛皮癣患者应该怎么洗头?牛皮癣是一种顽固的皮肤病,有很多人对于牛皮癣都不太了解,牛皮癣这种疾病会……
牛皮癣患者为什么不能吸烟?很多人都很爱吸烟,这也是大家缓解生活压力的一种方式,大家都知道吸烟不好,要……
怎么预防牛皮癣反复发病加重?牛皮癣是一种顽固性和复发性而较为常见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该病病程较长且有……
生活当中应该怎么预防牛皮癣发病?生活中对于牛皮癣的了解,很多人都是了解一些的。牛皮癣的发生给身体带来……
热文推荐随机推荐
患者热门关注
头部牛皮癣用什么洗头?洗发对于正常人而言是再简单不……
银屑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病?银屑病是一种慢性顽固型炎症……
牛皮癣患者吃哪些食物比较好?大家都晓得饮食对牛皮癣……
对牛皮癣治疗有效的食物有哪些?在中国,牛皮癣是一种……
牛皮癣患者可以用香皂吗?大家知道,牛皮癣发生以后,……
牛皮癣脱屑的应对措施有什么?大家知道平时生活中都会……
为什么说牛皮癣患者要补钙?钙是人体不能缺少的物质之……
患上牛皮癣能治好吗?牛皮癣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慢……
关爱皮肤健康展现自信美丽
寻常型牛皮癣
初起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以后逐渐扩大或相互融合,形成边界清楚的斑片,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鳞屑后显露光滑的薄膜,再刮后可出现多个细小出血点。
红皮型牛皮癣
累及体表达75%以上,初期原有皮损的部位出现潮红,迅速扩大,后期全身皮肤呈弥漫的红色或暗红色,炎症明显,正常的皮肤像岛屿一样分布在皮损之间。
脓疱型牛皮癣
起病迅速,可在数周内泛发全身。表面有多数密集针头至粟粒大小黄白色无菌浅在性小脓疱。表面覆盖着不典型的牛皮癣鳞屑,也有先自掌跖发疹,后再延及全身。
关节型牛皮癣
关节型牛皮癣以手、腕及足等小关节,特别是指跖末端关节多见。约有5%的患者外周关节炎出现受累指趾骨的骨质融解,引起指趾骨叠进、缩短,致使严重畸形。
我们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专注皮肤病科研工作,为您精心准备牛皮癣科普知识,提供科学的皮肤诊断、护理方法,帮助您更好的维护皮肤健康。QQ咨询:
精彩图文友情链接焦点关注热门话题焦点搜索聚焦对话患者搜索其它搜索热点
牛皮癣治疗
牛皮癣护理
牛皮癣危害
牛皮癣症状
牛皮癣偏方
牛皮癣传染吗牛皮癣在如今的社会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牛皮…
牛皮癣是"银屑病"的俗称,发病年龄越早,病情越严重,治疗效果越差,皮损特征为大小不等的丘疹、红斑,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
越早提问越早解决
合作网站(QQ:):张英栋治疗牛皮癣的要点_好大夫在线
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赵东奇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银屑病资料汇编
张英栋治疗牛皮癣的要点(转载)
治疗的牛皮癣患者都效果很好围绕麻黄类方防风通圣类温经汤乌梅丸等着眼于 &郁热 &外寒 &中土不运 &肾水不稳……&广汗法治疗银屑病的几个基本问题山西晋中第三人民医院 &张英栋&笔者从多年治疗银屑病的实践中得出一个结论:银屑病皮损处不会出汗,出汗的地方不会得银屑病。基于这个结论,便有了广汗法治疗银屑病的理论探讨和和实践摸索。这个新思路引起很多同道和患者的关注,讨论中发现有不少地方容易引起歧义。为便于大家进一步共同探讨,以下对一些基本问题予以解读。1、广汗法的“汗”是目的,不是“发汗”的方法何谓广汗法?简单讲,就是让不“会”出汗的患者出汗,恢复正常的出汗状态,并保持。在《从医林故事看“广汗法”》(以下简称《广汗法》)一文中笔者提出“‘深层求其汗出’、‘不表之表,不汗之汗’的汗法,是更深、更广意义上的汗法,姑且称之为广汗法。”“其实就是《论》中的‘汗出而解’。”这是对广汗法的定义,赵绍琴教授讲的“汗之,是目的,而不是方法”是其核心。对于银屑病患者来讲,皮损处能够得汗皮损就消失了,“遍身”得汗银屑病就获得了临床治愈,一直保持“正汗”的状态就不会再犯——也就是俗话讲的“根治”。广汗法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银屑病的治疗,其它皮肤疾病,和很多非皮肤疾病的治疗都可以用到。如《药证与经方》中记载的王鼎文老中医使用四神煎治疗鹤膝风的经验便应用了广汗法的思路:“他用十碗水先将生黄芪240克,远志、石斛、怀牛膝各120克,共煎熬至两碗水时,加入金银花30克,再煎成一大碗。临卧空腹一次服下。全身大汗,听其自止,用毛巾把汗檫干,揉搓全身。常可一剂见效,两三剂即治愈”。在《广汗法》一文中说到“‘汗出而解’可以作为很多病证向愈的标志来看待,不仅是外感病,内伤杂病亦如此。经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有阴、有阳、阴阳和合,才会得‘正汗’。有阴、有阳、阴阳和合不就是健康状态的代名词吗?从这个角度讲,‘广汗法’意义深远。”将广汗法理解为“发汗”,不仅误解了广汗法的本义,而且会造成临床上的误治。比如津亏的病人,无汗是因为“阴伤”,从广汗法的角度思考阴液足了自会得汗,这时候冷饮也许就是最合适的药物,如果此时还一味“发汗”,绝不会达到 “汗出而解”的目的。《广汗法》文中所引《续名医类案?卷五》的医案正说明了这个问题。笔者治疗口渴喜冷饮的银屑病患者时,使用大剂量的白虎加人参汤,达到“汗出而解”的治疗目的,即广汗法的实际应用。对于“广汗法”和“发汗”,《广汗法》一文中有一段讲得很明白,“在机体整体失去正常稳态的时候,在肌表局部出现汗出障碍,治疗目的是要恢复整体的稳态,而不应该只着眼于局部。治疗就其实质而言是追求‘邪退正复,气机通畅,阳施阴布’的整体恢复,‘正汗出’只是整体稳态恢复的标志之一。很多时候用麻黄汤类强发其汗,只会白白损伤元气”,不可不慎!2、不求汗多,但求“遍身”广汗法的提出是强调恢复正常的出汗,很多人却简单地理解为“多汗”,这是不正确的。在《“令一时许“应是对发汗时间的要求》一文中笔者提出“‘令一时许’作为发汗的时间要求,与‘遍身’、‘微似有汗’合起来组成‘汗出三要素’,作为皮肤功能恢复正常的标志……”。“汗出三要素”中,遍身是范围要求,是核心,是目标;一时许是时间要求,是关键;漐漐微似有汗是量的要求,是基础。当局部的汗出障碍成为一种体质状态的时候,纠正它是很困难的,需要循序渐进。慢性,稳定期的银屑病患者多属此类,对于这类患者,汗多是要绝对避免的。一者汗多是容易出汗的地方汗多,汗源匮乏,导致不容易出汗的地方更难出汗,其实质是一种汗出不均匀状态;二者汗多会出现“寅吃卯粮”的局面,今天汗多,明天出汗就更难,离持续的“遍身”微汗状态会更远。广汗法要解决的问题是“汗出障碍”。很多人将“汗出障碍”简单理解为不出汗,其实除了这点以外,“汗出障碍”还有三种表现形式,即汗多、汗出不均匀、汗出不解。汗多既然是我们认为的“汗出障碍”的表现形式的一种,自然不会成为广汗法治疗的目标。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是,汗多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是允许的,如《把握经方汗法之度》一文中提到的“对于一部分年龄较轻、体质较好、生机旺盛的患者,‘汗出彻身’才是最佳选择,拘泥于‘微似汗’只会延误治疗时机,促其传变。”在银屑病的治疗当中,一些急性、进行性、点滴型银屑病患者,体质状态较好,属于暂时的、一过性的“汗出障碍”,有望速愈,这种情况下,多汗是被鼓励的。3、综合治疗,不止于药综合治疗,笔者将之总结为“大四疗”、“小四疗”和“四多”。“大四疗”即天疗、地疗、医疗、自疗;“小四疗”指心疗、笑疗、动疗、静疗 ;“四多”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一文中提到的“多晒、多动、多穿、多吃辛味温热食物”。综合治疗中以医生为教练;阳气为核心;早睡、心静、多穿是基础;饮食是保障;夏日、中午是有利时机;运动是关键。药物是综合治疗中的一部分,如果把非药物治疗当做“粗调”的话,药物治疗便是“微调”。“粗调”是调整自身“神” 气,调动自身正气,蓄势待发;“微调”是寻找每一个特定病例的“窍门”,为其“量身定做”一把“钥匙”,为正气作用的发挥领路、导航,二者缺一不可。有的患者认为可以单靠自疗获得治愈或者维持现状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在《温法治疗银屑病》一文中笔者提出“四疗一体”,是针对“大四疗”的:“‘四疗’指天疗、地疗、医疗、自疗。天疗指大多数银屑病患者病情存在着冬重夏轻的规律,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夏季的天气等因素帮助这些银屑病患者减轻病情。地疗指银屑病患病率北方明显高于南方,并且有正在发病的患者,所处地理位置从北方移至南方的时候,病变减轻甚至痊愈的个例,地理环境可以对银屑病起到治疗作用。医疗是指医生的治疗。自疗是银屑病患者自身的调整,包括着装、运动、心情、思维、饮食等等。”在《治银屑病当重疗心》一文中笔者提出“医生的作用在于扶持、鼓舞、顺应患者体内的‘神气’”。笔者“对于银屑病患者的首诊不是急于开药,而是对于患者的生活习惯及其生存状态作出分析,告诉他们身体受到寒湿的侵犯无法疏泄,和情志过激不能及时疏泄都是银屑病的罪魁,进而引导患者自己得出‘病从哪里来’,从而‘痛改前非’。‘使病人知之而不敢再犯’,不仅是治疗过程中医患齐心协力的前提,更是临床治愈后不再复发的保障。”此即心疗。笑疗指在客观认识疾病的基础上要乐观面对,对于疾病有必胜的勇气。静疗强调阳气的蓄积,包括晚上入睡要在11点以前,包括心态要能够静下来、不浮躁。动疗强调阳气的通达,主要指多亲近阳光,多做户外运动,其机理在《防治银屑病当温通阳气》已做讨论。《广汗法》一文中提出“任何形式的治疗、有意无意地达到汗出的目的,都可以得到 汗出而解的结果。”这是讲的治疗手段的广泛性,笔者曾为达到“广汗法”的目的提出过“泛汗法”的概念,特制手段的多样性,包括已经使用的方式,和正在思考中的一些方式,如洗浴、刺络等。总之,方法无穷,其要则一。其要点在于借助一切有利的时、空条件,强调患者自身“神气”的配合,多种手段步调一致的治疗。赵绍琴教授说过,“汗法即通过各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针灸、推拿、饮食及运动疗法,达到汗出邪去的目的”。4、运动求汗的误区和细节运动是非药物治疗中最容易把握的手段。并且不仅在“得汗而解”的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临床治愈后保持健康、防止复发中也起着主导的作用。所以运动是否得当,是否到位对治疗影响巨大。首先要明白的是运动的目的,是朝着“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的目标努力。有了这个目标我们便知道现在的竞技性体育运动都是不适合的,运动以治疗为目的,原则应该是《内经》讲的“微动四极”,只有温和、连续、持久的运动才是我们提倡的。推荐的运动项目有原地跑、快走、太极拳、下蹲、腹式呼吸等,通俗表达是“低强度、长时间运动,一滴汗、出遍全身”。以原地跑为例来说明运动中的误区。当以某一速度跑至身上某些部位微热“将汗”的时候。应该立即降低运动强度,让要出汗的地方停止加热,不要让汗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把能量蓄积起来,让不容易出汗的地方变热、出汗。以合适的、不断变化的运动强度将容易出汗的地方控制在“将汗”状态,让能量在身体内含着,从而反复冲击、围攻那些不容易出汗的区域,使之不断被“融解”,达到治疗目的。运动过程中一定要时刻牢记治疗的目标是出汗“遍身”。今年8月一位银屑病病史18年的27岁女患者,从外地专程前来求治,经过耐心地指导,在没有服药的情况下,每日运动3个小时以上,全身皮损均明显变薄,患者信心十足,在此基础上,仅服用中药1月余,已取得自觉症状几无,皮损减退近半的效果。5、四季汗出的稳态与变化有学者称医学应该叫做“稳态医学”,将恢复和保持人体的稳态当做医学的主要功能。人体的体温在外界的变化中保持着基本稳定,这是一种“稳态”。笔者认为出汗也应该符合“稳态”,随着外界的变化波动不应该太大。在临床上笔者要求患者出汗“夏天不要多,冬天不能无,关键还是遍身”。2009年12月前后,天气严寒,笔者将年龄、病史不等的5名银屑病患者组成一组,通过“广汗法”的指导和训练,让他们了解到汗对于本病和人体健康的重要性。通过综合治疗让他们得汗,并且尽量保持“正汗”状态,一组患者都获得临床治愈,至今随访身体健康。冬天在常识中似乎是不该出汗的,但是以上患者的治疗结果提示了常识的错误。6、疗效从“汗”看,从汗出的状态看治愈与复发、遗传很多患者得了银屑病后,天天盯着自己的皮损,盼望着皮损有一天可以突然消失,在不切实际的幻想无法实现后,变得悲观绝望。在接受了“广汗法”的训练后,认识到汗才是治愈银屑病的“金指标”。综合治疗的同时,着眼于汗的观察,自身的努力随时可以变为效果,信心足了,改变了原先服药“神不使”的状态,使治疗进入了良性循环。疗效从“汗”看,如果出汗已经“遍身”,身上还有少许皮损,也可以停药自疗。如果皮损消失了,但是出汗还没有达到“遍身”,仍需要积极治疗。把治疗的目标由皮损转为“出汗状态”,等于绕过了表象,直接关注皮肤的功能状态,或者说是身体的功能状态。汗出的状态无论是在治疗阶段,还是在“愈后防复”的阶段,都是自身可查可控的。患者着眼于“汗”后,摆脱了对于疾病的无助感,使健康回到了自己手中。可以这样认为,集中的治疗过程患者不仅从医生那里得到“鱼”(银屑病的临床治愈),更得到了“渔”(学会自疗,摆脱疾病纠缠,保持自身健康的本领)。只有积极地以“授人以渔”代替“授人以鱼”,才可能离古代中医中“治未病”的“上医”距离更近一些。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有一些患者治愈后对于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导致复发。如一位银屑病病史10年的美容师临床治愈后,又重新回到“不见天日”的工作环境中,其他广汗法的要求也渐渐疏忽,在一个中秋节后出现少量皮损。往往大家会把复发的原因归于季节的变化,却忽视了病邪的累积。这就涉及到了“伏邪”和“体质学说”。笔者认为体质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量变的时候表现不明显,质变是明显的,是由量变积累而来的。用“伏邪” 这样解释,很多邪气在受邪当时是不发病的,不发病的邪气可以累积,累积够了便发生了质变,体现于体质的质变也许就是“伏邪”的本质。体质不断地变好,就等于在潜在地治病,而体质不断地变坏,等于在潜在地致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疾病的发生是由于累积的内因,与外界变化形成的诱因相合。内因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内因的形成——或者说体质的变化、伏邪的形成,是渐进的,这是大家常常忽略的,正是这种忽略造成了疾病的发生。为什么说现在的很多疾病属于生活方式病,原因就在于此,治疗也就必须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治疗是集中处理垃圾,还需要平常的清扫。如果没有平常的清扫,垃圾积累到质变,则疾病就会复发。不能光看到诱因,没有主因,一直保持在“正汗”状态,再有季节的变化等诱因,也不会发病。在对于广汗法治疗银屑病的探讨中,笔者逐渐从理论上厘清了汗出状态、复发、遗传的关系。按目前医学界的认识看,复发与否要看遗传物质,只要遗传物质存在,就有复发的可能,所以研究的焦点便集中在与银屑病相关的“多基因”的寻找上。基因治疗目前并不现实。如果把遗传物质当做“种子”,把人体的状态当做“土壤”的话,我们会明白不是种子埋在每块土壤里都会发芽,不是已经发过芽的土壤还会再次发芽,一切取决于土壤的状态,而不是盲目地等待刨掉种子的技术。这个比喻成功地解释了复发、遗传和“种子”之间的关系。把人体这块“土壤”一直调整在“正汗”状态,则不必担心复发,也不必担心遗传的“种子”会发芽。从中医的角度思考,银屑病作为疾病“遗传”是不成立的,换句话说,每个疾病的“种子”都在遗传,但是病不会遗传,发病的关键在于人体的“土壤”,而不是“种子”。同样的遗传背景者,有人发病,有人不发病,有连续几代遗传,有隔代遗传,混乱的遗传现象可以为“土壤”说作证。如果明白了“种子”并不决定发病,那“种子”发过芽,以后可以不再次发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大量的银屑病患者治愈后不再复发的事实为证。关键在“土壤”的状态,对于银屑病,主要观察其“汗出状态”。7、“将汗”的表现形式“将汗”为欲汗未汗的中间状态,认识它们有利于患者配合。笔者将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将汗”现象总结为五个字——红、痒、新、小、烦。红是皮损基底颜色变红,是气血充盈,重新调整局部血供的好现象,对于慢程、肥厚皮损尤为由阴转阳的佳兆。气血充盈是作汗的前提,肥厚、色暗、鳞屑多的阴证皮损是不能直接得汗的,所以变红是得汗的基础,是“将汗”的佳兆。痒的解释,笔者常用人体外伤愈合作类比,外伤后气血不通则痛,将愈结痂则痒,愈合后则不痒也不痛。痛为不通的表现,痒意味着由不通转通、气血欲通。如果见于整体状态由阴转阳的进程中,当为佳象无疑。当然气血由通向不通转变的中间过程也可出现痒,所以对于症状的判断还需要立足于整体。痒在患者表达中还有另外的形式,如“身上一发热就扎”,这个时候应该“保暖,加热,促进汗出”,千万不可脱衣趋冷止痒。新和小,指一些新的皮损出现,但是新的皮损很小,很散。在实际病例中经常可以见到,大片肥厚皮损在变薄或者面积缩小,而同时出现一些散在的、小的新皮损,这是气血不通的地方渐通,皮损由聚变散的好现象,切勿误读。烦代表火象,指病情由阴转阳过程中出现的、暂时的“上火”现象,如牙痛、起火疙瘩、咽肿等。“将汗”五佳兆,都是银屑病由静止期向进行期转变的外在表现。皮肤科界公认急性、进行性、点滴型银屑病是最容易治疗的,笔者将这种病型视为正汗状态暂时受到抑制,这时候如果追求“汗出而解”,并让患者明白“正汗状态”是健康的标志之一,应该时刻注意保持,则不再复发是很现实的。遗憾的是由于患者的体质原因和单纯针对皮损的清热凉血的治疗,使很多患者由急性变为慢性,由进行期变为稳定期,由点滴型变为斑块型,由阳证变为阴证,这些都是由于不了解汗与银屑病的关系所导致的后果。而治疗过程中出现 “将汗”五佳兆,就是让病情由里向外变,由缓向急变,由阴向阳变。由难治向易治变。明白了汗与银屑病的关系,就应该容易理解“将汗”五佳兆的意义,简单来说就是朝容易出汗的方向变,这是对治疗有利的,即使从表面上看有些不利的表现。《其在皮者、汗而发之》一文中的病例就是慢程患者自发转为急性期,全身皮损爆发,暗表面来看是加重了,实际上是病势向外的好现象,顺势而疗,取得治愈。这些都说明出现某些症状需要思考其真实的意义。当然作为医者应该尽量减少表面上看来不利的情况发生,这样做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以上都是临证实践的总结。笔者所治以寻常型银屑病居多,是否符合其他特殊类型的银屑病,当以今后的临床作答。&从剂量比看经方应用&  &●对比各家经方和仲景原方的剂量,大多已经不是剂量比严格的仲景原方。以这样的“经方”在临床验证仲景原方所治,去领会仲景原条文的精神,难免会有所偏颇。  ●严格讲,剂量不准确的“经方”不能叫经方,经方中药味相同而剂量不同的方剂很多,但仲景却给出了不同的方名,说明一味药剂量有变,“法”就变了。经方“经典”的魅力也许就在这细微的变化上。  ●对于前人使用方剂的经验,一定要参照使用时的时间、空间背景,尽量多地注意到使用时的细节,这样学到的东西才有可能“神似”。  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论》第147条,原文为“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胡希恕用此方治疗低热、便结“很好”;刘渡舟先生用此方治口干、便溏、肝气不舒“疗效卓著”;黄煌将其定位于“柴胡类方中的安定剂和精神疲劳恢复剂”。为何对于这个方子各家都很推崇,但用法却如此多、甚至相反呢?笔者在编撰《柴胡类方歌括》的时候发现,从剂量比的分析可以解答这个问题。  各家观点有“各家的用法”  笔者学习经方时对于剂量很是关注,但由于汉代的一两到底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克众说纷纭,故仲景原方中各药的剂量到底是多少,现在无法定论。然而原书中柴胡桂枝干姜汤各药单位都是“两”,故各药剂量之比例不会有异议,为“柴胡姜桂八二三,蒌四芩三二牡甘”,即柴胡八两,桂枝三两,干姜二两,瓜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炙甘草二两。现代医家是否遵从了这个比例呢?  胡希恕的常用量为柴胡24克,桂枝9克,干姜6克,瓜蒌根12克,黄芩9克,牡蛎9克,炙甘草6克,除了牡蛎的比例略高外,其他与仲景原方吻合。刘渡舟的常用量为柴胡16克,桂枝10克,干姜12克,瓜蒌根10克,黄芩4克,牡蛎30克,炙甘草10克,与原方剂量比相比,最显著的变化为柴胡、黄芩比例减少很多,而桂枝、干姜增加很多。黄煌的常用量为柴胡6~12克,桂枝6~10克,干姜3~6克,瓜蒌根10~12克,黄芩5~10克,牡蛎10~15克,炙甘草3~6克,“柴胡︰桂枝︰干姜”在仲景原方中为“8︰3︰2”,在这里已经无法找到原方剂量比的痕迹。  对比以上各家常用量和仲景原方的剂量比,可以看到各家所用之方大多已经不是剂量比严格的仲景原方,而是经过自己改造的“经方”。而各家和各家的学习者都错以为自己用的还是仲景的经方,以这样的“经方”在临床验证仲景原方所治,去领会仲景原条文的精神,难免会有所偏颇。严格讲,剂量不准确的“经方”不能叫经方,经方中药味相同而剂量不同的方剂很多:如桂枝附子汤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麻各半汤和桂二麻一汤、小承气汤和厚朴三物汤、桂枝加桂汤和桂枝加芍药汤等等。如果按现在医家的观点看,这些似乎都能视做同一个方,但仲景却给出了不同的方名。仲景方中一味药剂量有变,“法”就变了,经方“经典”的魅力也许就在这细微的变化上。  学习他人经验要细致  在中国中医药报日4版头条《中医需有“术”更需有“道”》一文中提出了一个问题——“同一方证,便干和便溏截然相反,而两种说法又都是来源于实践,都没有错。为什么?”如果从剂量比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那么他们所用的,本就不是同一个方,所治的证自然不会相同。而如果按胡希恕先生的剂量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要治疗刘渡舟先生所认为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口干、肝气不舒、便溏”的话,怕是不能获得预期效果的。  所以,对于前人使用方剂的经验,一定要参照使用时的时间、空间背景,尽量多地注意到使用时的细节,这样学到的东西才有可能“神似”。学习仲景的原方,一定要对于仲景的剂量比、剂量、方后注都有足够的重视。而学习胡希恕、刘渡舟、黄煌和其他医家的经验时,也一定要注意到用量的多少和比例,及其具体的煎法、服用量、药后调摄等细节问题。  黄煌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一家有一家的仲景,各人有各人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后学者对于经方的学习不能“入细”。今人在学习时如果不注重前人经验中的细节,各执己见,就会在如“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中是该有便溏,还是便结”之类的临床问题上陷入无用的争论。  研究经方剂量有得  笔者一直致力于带剂量的经方类方歌括的编撰,在不断推敲中获益良多。在此将编《柴胡类方歌括》时所得略述如下:  1.柴胡类方根据柴胡的用量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柴胡八两,分别是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和柴胡桂枝干姜汤;一类是柴胡四两,分别是柴胡桂枝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还有一类是柴胡加芒硝汤,柴胡用量是八两的三分之一,二两十六铢。  2.“去滓再煎”《论》中有七方用到,柴胡类方中有三个,都是柴胡八两。  3.柴胡加芒硝汤中,小柴胡汤的药物除半夏外都是小柴胡汤方中用量的三分之一,以此类推半夏也应该是“半升”的三分之一,柴胡加芒硝汤中半夏的量是二十铢,这样可以推导出小柴胡汤中的半夏“半升”应该是二两半,这也为《论》中其他以“升”为单位的药物的换算成“两”多了一个参考。&从“盛者夺之”谈大剂量用药&《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谓“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方药中先生解释其为疾病轻浅时,只需轻剂帮助人体自愈能力的恢复,疾病就可痊愈;疾病较重时,必须用较重之剂才能平其病势,治愈疾病;而邪气亢盛,病情急重时,正气已经不能自调,邪不去,正就不复,所以必须使用重剂攻邪。由此观之,剂量的轻重不是以医者的喜好而定,而应该是“有是证”则用“是”剂。  战争哲学中制敌有著名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论断,即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之一部,目的不仅是消灭敌人,而且是打击敌人的气势,扭转战局。用药如用兵,笔者体会“盛者夺之”亦是此意。但战后重建时则不能使用上述理论,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需要面面俱到,兼顾才能成功。这个时候需要稳,“微者调之,其次平之”。  外感之“盛者”  外感之“盛者”,治疗需要准与狠,即在识证准确的基础上,剂量必须到位。如果犹豫试探,很多时候会坐失良机,甚至促其传变。《内经》云“善治者治皮毛”,《论》中首重麻桂剂即是此意。如果使用剂量不到位,往往会出现刘河间所说的“辛甘热药,皆能发散者,以力强开冲也。然发之不开者,病热转加也……”(《素问玄机原病式》)  《吴鞠通医案》卷二有一案:“鞠通自医,丁巳六月十三日,时年四十岁。先暑后风,大汗如雨,恶寒不可解,先服桂枝汤一帖。为君之桂枝用二两,尽剂毫无效验。次日用桂枝八两,服半剂而愈。”《论》原方中桂枝用汉时的三两,吴鞠通这里用桂枝是清时的八两,远超原方剂量。桂枝汤原方后有“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外邪侵袭,不“夺”则难以复正,平剂无法使邪溃散,就需要逐渐加量、缩短间隔时间,吴鞠通“神而明之”。  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吕志杰教授治一35岁女性,因18年前患麻疹合并,后遗周身沉重,无汗,即使野外劳动也不汗出,两目肿,1年来加重。“病虽十几载,但疹后复感外邪,表气郁闭,汗不得泄是其基本病机”。使用大青龙汤加味:麻黄12克,桂枝9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白芍9克,苍术9克……4剂。服药2剂病无变化。患者自行将后2剂合煎,分2次服,服后上半身汗出,顿觉轻松。后去白芍加炮附子6克通达阳气,服6剂下肢亦汗出,病愈。(《张仲景医学全集·张仲景方剂学》)这是患者无意中增加剂量获得“夺”之佳效的例证。  《治验回忆录》一书中载一男性25岁患者,淋雨后服发散药,表未尽解即停药,未数日全身浮肿按之难起,恶风身疼无汗。病由寒湿外袭,表气不通,郁而为肿,脉浮紧,恶风无汗身沉重。口舌干燥乃湿郁化热证。治以越婢加术汤:麻黄45克,苍术12克,姜皮9克,石膏30,大枣、甘草各9克。温服1剂,卧温覆,汗出如洗,肿消大半,再剂痊愈。风水重症,非大量麻黄不能溃邪于一役。若仅寻常外邪则又以小量微汗为宜,大汗易致亡阳,不可不知。  久病邪深之“盛者”  久病邪深之“盛者”,需用大剂量的补药,其意在通,也属于“夺”的范畴。《验方新编》载四神煎“生黄芪半斤,远志肉,牛膝各三两,石斛四两,用水十碗煎二碗,再入金银花一两,煎一碗,一气服之。服后觉两腿如火之热,即盖暖睡,汗出如雨,待汗散后,缓缓去被,忌风。一服病去大半,再服除根,不论久近皆效”。此方深受名医岳美中的推崇:“鹤膝风,膝关节红肿疼痛,步履维艰……历年来余与同人用此方治此病,每随治随效,难以枚举。”笔者临证多参以四妙勇安汤、透脓散、阳和汤、五味消毒饮方意使用之,每收佳效。  笔者曾会诊一男性80岁患者,因中风后遗症卧床数十年,数月来下肢新生数十处溃疡,足部为多,溃疡大者如鸡子黄大小,中心凹陷,边有渗液。刻下双手脉弱而略滑,神识欠清,舌诊不配合,大便隔10日用开塞露可得一次,咳嗽痰鸣,四肢发凉,无汗。处以生黄芪240克,当归120克,怀牛膝120克,石斛120克,以毫升水,煎得600~800毫升,加入银花30克,煎得300~400毫升。第1剂分为6次,1~2日服完。若无不适,则第2剂由2碗煎至1碗时加入白酒1两,临卧顿服。  二诊:溃疡已无渗液,无凹陷,四肢转温,然未自行大便。家属诉第2剂药顿服后已得汗,但不多。前方去石斛,增当归为240克,加元参60克,将银花改为忍冬藤,600~800毫升煎至300~400毫升时白酒量增为2两,仍顿服。喝完第1剂,家属打电话说药后2小时出现烦躁,约20分钟,随后出汗较多,翌日自行大便。嘱隔3日服第2剂,再隔3日后服第3剂,每剂递增白酒1两。  三诊:家属代诉神识清,咳痰无,四肢温,可自行大便、微汗,创面不断缩小,家属诉“没想到效果这么快、这么好”。嘱继续服用原方,不必再顿服,逐渐增大服药间隔,减少服药剂量以善后。  此例患者痼疾深在,非大剂不足以“夺之”。因轻剂只能调节,重剂才能使气血充足、旺盛。旺盛血行是把局部的问题与血行的源动力直接关联起来,与活血化瘀有着本质的不同:旺盛血行不仅要求气血充足,也兼顾了脏腑的强壮和经络的畅通。  大剂量用药需慎重  侯召棠教授在《汉方临床经验精粹》一书的编译后记中写到:“必须重视本书以及其他日本资料中业已证实的,确实存在着可以用相当少的药量,在较短的治疗期内就获得满意疗效的事实。”如“一剂用药量约20~30克,在1周至1月内基本治愈。其中治验125例,系用单味麦芽煎治妇女产后乳汁过多,矢数(道明)先生15克于4日内即获满意疗效,而我国报告虽也在3~5日内获得相同效果,用药量却高达1~3两,因此我们也必须努力研究并总结出不同疾病的合理用药量,而不是一味地加大剂量,盲目地相信‘剂量越大、疗效越好’”。&
副主任医师
发表于: 22:03
暂无评论,我来发表第一篇评论!
赵东奇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赵东奇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赵东奇大夫提问
赵东奇的咨询范围:
颈肩腰腿痛以及相关中医内外妇儿科常见病、多发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治大国烹小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